[地理]河南省九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甘肃省地貌复杂多样,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与传统产业的依赖较大。2015年后甘肃省经济增长速度低至我国平均增速以下,同时受产能过剩、结构调整、供给侧改革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该省县域人口流失压力持续增大。下图分别示意2000~2010年、2010~2020年甘肃省县域人口变化空间分布格局。完成下面小题。
1. 2000~2010年河西走廊地区人口出现负增长的县域较多,最可能是因为这些县域( )
A. 洪涝灾害多发B. 产业基础薄弱
C. 地理位置偏远D. 户籍制度严格
2. 2010~2020年甘肃省县域人口变化空间分布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 经济发展差距变大B. 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C. 资源环境承载力小D. 自然资源趋于枯竭
3. 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并应对人口流失状况,目前甘肃省县域城市应( )
①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②加大对矿山和森林的开采③鼓励低龄老年人再就业④促进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A. ①②B. ①③
C. ②④D. ③④
【答案】1. B 2. A 3. D
【解析】
1.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河西走廊地区多山地、戈壁和沙漠,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水资源匮乏,各县域经济发展速度较慢,产业基础薄弱,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吸纳能力不足,导人口外迁严重,致2000~2010年该地区人口出现负增长的县域较多,由此可知B正确;河西走廊地区为温带大陆气候,降水相对较少,气候干旱,不易发生洪涝灾害,A错误;虽然河西走廊地区地理位置相对偏远,会对人口增长率产生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C错误;若户籍制度管理严格,则不利于人口外迁,当地人口不易出现负增长情况,D错误。故选B。
2. 图中显示,2010~2020年甘肃省县域人口流失严重,连片收缩现象较为显著,主要是因为此时段甘肃省与周边发达省区及甘肃省内不同县域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变大,人口跨区域流动愈发明显,A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甘肃省各县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差异不大,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差异不会使该省某一县域人口出现明显的增加或减少,B错误;甘肃省西部部分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小,但是部分西部县域人口在2000-2020年一直处于增长态势,可见并不是资源环境承载力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C错误;根据材料不能得出人口流出的县域出现了自然资源枯竭的情况,D错误。故选A。
3. 甘肃省县域城市科技水平相对较低,缺少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优势条件,①不符合题意;加大对矿山和森林的开采易引发生态破坏,②不符合题意;低龄老年人拥有再就业的潜能,鼓励低龄老年人再就业可以缓解人口流失带来的劳动力不足,③符合题意;当地县域城市拥有发展特色农业和文旅产业的优势资源和条件,促进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乡村振兴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从而吸引人口回流,④符合题意。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河南省地处黄河中下游的中原腹地,素有“九州岛岛腹地、十省通衢”之称。近十几年来,河南省城镇化增速位居全国前列,城市用地结构变化显著。下表示意2010~2020年河南省城市用地结构动态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4. 2010~2020年,河南省城市用地结构中( )
A. 用地面积均呈上涨态势B. 用地面积增幅存在较小差异
C. 商服用地面积增幅最大D. 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增幅小
5. 导致2010~2020年河南省城市用地结构演变的直接驱动因素是( )
A. 土地资源减少B. 经济加速增长
C. 城市规划D. 人口变迁
6. 2015~2020年河南省城市工业用地变化状况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分散城市职能B. 大力发展农业
C. 产业结构调整D. 统筹城乡发展
【答案】4. C 5. D 6. C
【解析】
4. 表中数据显示,商服用地从24.79平方千米增长到108.14平方千米,增幅为4倍多,面积增幅最大,C正确;2010~2020年河南省工业用地面积有所缩小,从2010年的264.92平方千米减少至262.25平方千米,A错误;根据图中数据可知,河南省不同的用地类型,面积增幅差异较大,B错误;绿地与广场用地增幅较大,从2010年的184.35平方千米增长至436.54平方千米,D错误。故选C。
5.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规模的变化会导致城市用地规模发生变化,进一步促进对居住用地、道路交通用地等城市用地的引致需求,导致城市用地结构的动态演变,因此人口变迁是城市用地结构演变的直接驱动因素,D正确;据图可知,河南省各个城市用地类型的面积大多都处于增加趋势,若土地资源减少,则不利于城市各种用地面积的扩大,A错误;经济增长是城市用地结构演变的根本驱动因素,B错误;城市规划是城市用地结构演变的外在驱动因素,C错误。故选D。
6. 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是促进城市用地结构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读表可知,2015年以后河南省商服用地增加,工业用地规模收缩,由此推测,2015~2020年,河南省“退二进三”的产业结构调整是导致其工业用地规模收缩的主要原因,C正确;分散城市职能和统筹城乡发展,一般不会采取限制工业发展或者减少工业的措施,对于工业用地的影响较小,AD错误;由于工业的效益远远大于农业生产,故该地不太可能会为了大力发展农业而减少工业发展和工业用地,B错误。故选C。
2021年9月,长江以南地区出现高温异常事件,多个省份高温异常值大于3℃。研究表明,长江以南地区温度异常和南印度洋地区海温异常存在重要联系。图1示意2021年9月我国南方地区温度距平场,图2示意南印度洋海温异常对2021年9月长江以南地区高温异常事件的影响机制。完成下面小题。
7. 2021年9月长江以南高温异常区的分布特征表现为( )
A. 与纬度大致呈正相关B. 大于3℃的地区较为分散
C. 与经度大致呈负相关D. 极大值位于湖南中部地区
8. 与2021年9月长江以南地区高温异常事件关联性最大的是( )
A. 南印度洋暖海温区气温异常下降B. 哈得来环流增强
C. 南印度洋冷海温区气温异常上升D. 反气旋偏西偏弱
【答案】7. D 8. B
【解析】
7. 据图1可知,2021年9月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温度较常年平均值偏高,其中湖北、安徽、浙江、贵州、广西、湖南、广东、江西等8省(区)部分区域为温度异常的大值区,温度异常偏高3℃~4℃,温度异常的极大值位于湖南中部地区,D正确;据图分析可知,图中的高温区域以湖南中部为中心,温度偏高区向高低纬度递减,不与纬度呈正相关,A错误;图中大于3℃的地区集中在湖南、江西、浙江和湖北部分地区,分布较为集中,B错误;图中高温异常区与经度相关性不大,C错误。故选D。
8. 据图2分析可知,由于南印度洋冷海温区气温异常下降,暖海温区气温异常上升,导致东亚地区哈得来环流增强,造成长江以南地区受异常下沉气流控制,从而造成我国2021年9月长江以南地区出现了异常高温,B正确;而南印度洋暖海温区气温异常下降、南印度洋冷海温区气温异常上升都会导致哈得来环流减弱,不利于我国长江地区产生异常高温天气,AC错误;而热带东南印度洋的暖海温引起海洋性大陆(位于95°E到145°E,11°S到9°N的陆地)至热带西太平洋对流层低层东风异常,西北太平洋反气旋环流异常,使得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且范围偏西,有利于维持长江以南的气流异常下沉运动,而反气旋偏西偏弱则不利于长江以南地区形成下沉气流,故不易形成高温天气,D错误。故选B。
阿尔泰山西北部的喀纳斯河谷在第四纪期间(距今约200万年)发生过多次冰川进退,保存了典型的第四纪冰川地貌,如U形谷、角峰、刃脊等冰川侵蚀地貌,冰碛湖、冰川漂砾等冰川堆积地貌。下图示意喀纳斯河谷横剖面,河谷两侧地貌呈不对称分布,河谷东坡发育草甸和灌木,西坡分布着茂密的针叶林。完成下面小题。
9. A1台地的冰川漂砾平均体积较A4台地的冰川漂砾小,主要原因是A1台地处( )
A. 风蚀作用强B. 生物作用强
C. 流水作用强D. 冰川作用强
10. 喀纳斯河谷东西两侧地貌呈不对称分布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大气湿度差异大B. 地壳运动差异大
C. 相对高度差异大D. 冰川侵蚀差异大
【答案】9. C 10. D
【解析】
9. 据图分析可知,A4台地的冰川漂砾位置较高,该区域流水作用较弱,主要以风蚀作用为主,冰川漂砾平均体积较大,而A1台地的冰川漂砾位于海拔较低的谷底,受流水的改造作用较强,冰川漂砾平均体积较小,C正确,A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侵蚀、堆积地貌受到生物作用影响较小,B错误;根据材料可知,该地区在第四纪受到冰川作用影响较强,而目前该地区并无现代冰川分布,故该地目前不受冰川作用影响,D错误。故选C。
10. 根据材料可知,河谷东坡发育草甸和灌木,西坡分布着茂密的针叶林,说明西坡水分条件较东坡好,由此可推知第四纪时期分布在河谷里的冰川西侧较东侧厚,冰面由西侧倾向东侧,冰川对河谷西侧的侵蚀作用较东侧强,在冰川退出此段河谷之后,形成了西侧陡于东侧的不对称地貌,D正确;据图可知,由于东西坡之间距离只有6公里,大气湿度和地壳运动差异小,A错误;根据图中海拔数据分析可知,东西坡之间相对高度差异不大,对地貌的影响较小,C错误。故选D。
西风漂流绕过南美大陆南端后部分向北形成北上寒流,与巴西暖流交汇后东流,两支洋流交汇处(BMC)纬度位置的年内、年际变化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图示意1993~2016年BMC所在纬度的年际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1. BMC所在区域( )
A. 常年受冰山威胁大B. 表层南北方向水温梯度小
C. 水汽丰富,多海雾D. 沿岸分布着热带草原气候
12. 与1993~2016年BMC移动总趋势成因相关的是( )
①西风减弱②西风增强③极地东风减弱④信风增强
A. ①③B. ①④
C. ②③D. ②④
13. 推测一年中BMC纬度位置偏北时( )
①地中海沿岸森林火险等级高②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运动③长江入海口处盐度较低④地球公转至近日点附近
A. ①③B. ①④
C. ②③D. ②④
【答案】11. C 12. B 13. A
【解析】
11. 结合材料分析可知,BMC所在区域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故表层海水南北方向水温梯度大,由于寒暖流交汇使海水受到扰动,大气中水汽丰富,水汽遇冷易凝结成为海雾,C正确,B错误;BMC所在区域位于中纬度地区,受冰山威胁小,A错误;BMC所在的沿岸分布着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D错误。故选C。
12. 图中信息显示,1993~2016年BMC呈南移趋势,主要是因为局部减弱的西风导致北上寒流减弱,信风的增强导致巴西暖流增强,从而使得BMC南移,故①④正确,②错误;极地东风位于高纬度地区,不会影响BMC所处纬度的海域,③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3.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盛行西风带、信风带与北上寒流及巴西暖流的强弱变化趋势直接相关。北半球夏半年,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受其影响BMC纬度位置偏北,北半球冬半年,气压带和风带南移,受其影响BMC纬度位置偏南。因此,当BMC纬度位置偏北时,为北半球夏半年,此时段地中海沿岸受副高控制,炎热干燥,森林火险等级高,①正确;北半球夏季,北印度洋洋流受西南季风影响,呈顺时针方向运动,②错误;此时长江流域降水多,流量大,入海口处盐度较低,③正确;地球公转至远日点附近,④错误。由此可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物候是指生物长期适应环境的周期性变化,而形成与环境相适应的以年为周期的生长发育节律现象。图1示意我国第二、三级阶梯过渡带的植被分区,图2示意我国第二、三级阶梯过渡带纬度与植被物候的相关性。将绿度开始新增的时间定为返青期(SOS),绿度开始衰退的时间定为枯黄期(EOS),绿度的持续生长时间定为生长季长度。完成下面小题。
图1
图2
14. 乙区的植被( )
A. 四季常绿B. 蜡质层厚
C. 秋冬落叶D. 多革质叶片
15. 我国第二、三级阶梯过渡带的植被( )
A. 返青期与纬度大致呈负相关B. 枯黄期随纬度升高呈提前趋势
C. 生长季长度与纬度呈正相关D. 返青期的变化幅度较枯黄期大
16. 43.5°N附近返青期与枯黄期状况的成因是( )
A. 海拔高,气温低B. 远离海洋,降水少
C. 生长季蒸发量大D. 土壤淋溶作用弱
【答案】14. C 15. B 16. A
【解析】
14.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乙区地处我国35-42°N附近的二三阶梯过渡带,应地处大兴安岭南部余脉—燕山—太行山附近地区,该区属于温带,其植被应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秋冬落叶,C正确;四季常绿是热带、亚热带常绿林植被的特点,多革质叶片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的特点,而乙区属于温带,AD错误;蜡质层厚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植被的特点,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我国没有该气候的分布,B错误。故选C。
15. 据图分析可知,低纬度地区返青期开始较早,随纬度增加返青期大致呈推后趋势;低纬度地区枯黄期开始较晚,随纬度增加枯黄期大致呈提前趋势;由此可知,返青期与纬度大致呈正相关,枯黄期与纬度大致呈负相关,即枯黄期随纬度升高呈提前趋势;生长季长度与纬度呈负相关,返青期的变化幅度较枯黄期小。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6. 图中显示,43.5°N附近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返青期开始较晚,枯黄期开始最早,生长季较短,说明该区气温较低;而沿着二三阶梯过渡地带,43.5°N附近为内蒙古东部地区,该地区应为大兴安岭南部余脉,地形为山地,海拔高,气温低,从而造成该地植被返青期开始较晚,枯黄期开始最早,A正确;该地区距海不是很远,降水量大致在300-400毫米左右,与二三阶梯过渡地带的其他地区相比,其降水量不算少,该地植被返青期与枯黄期的早晚主要受到温度的影响,受降水的影响较小,B错误;该地区为温带草原植被,需水量较小,蒸发量大对于草原植被的返青期和枯黄期影响不大,C错误;土壤的淋溶作用主要影响肥力,对于该地区植被的返青期和枯黄期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A。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坦桑尼亚是东非第三大经济体和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在民族解放和独立后,坦桑尼亚城镇化发展较快,2020年城镇化水平整体达到35.2%。前首都达累斯萨拉姆是该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全国第一大城市,人口达450万,年均新增城市人口超过20万。姆万扎地处坦桑尼亚西北部的中央高原,是非洲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已经发展成为该国的第二大城市。下图示意坦桑尼亚区位。
(1)坦桑尼亚是东非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2)推测坦桑尼亚城镇化发展较快的原因。
(3)指出年均新增城市人口较多可能给达累斯萨拉姆带来的城市问题。
(4)简述姆万扎成为坦桑尼亚第二大城市的有利条件。
【答案】(1)社会稳定且经济发展速度快;医疗卫生条件较好;民众生育意愿高;人口结构高度年轻化,适龄婚育的青壮年人口多。
(2)经济发展速度快;城市基础设施发展较快;处于城镇化发展的中前期阶段,大量人口向城市集中;政策支持力度大等。
(3)加大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加剧城市人地矛盾;加大城市就业压力;导致城市交通拥堵;降低城市环境质量等。
(4)海拔高,终年气候温暖,光照充足;毗邻维多利亚湖,水资源丰富,环境优美,有铁路经过,交通便利等。
【解析】
(1)根据材料可知,坦桑尼亚取得了民族解放和独立,是东非第三大经济体,其社会较为稳定,经济发展速度快;由于该国经济水平相对较高,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较好,使该国人口死亡率降低;由于该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民众的生育意愿相对较高,有助于促进人口增长;由于该国为发展中国家,人口结构以年轻化人口为主,适龄婚育的青壮年人口多,人口出生率较高,使该国人口增长速度快。
(2)根据材料可知,该国为东非第三大经济体,经济发展速度快,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城镇化的发展;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地政府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吸引更多人口前往城市,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由于该国经济发展起步较晚,使该国处于城镇化发展的中前期阶段,产业大多集中在城市,为了获取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生活条件,使得大量人口向城市集中;当地目前处于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政府会有针对性地建设一些大城市来促进经济发展,所以政府对城镇化的发展具有政策支持。
(3)城市的新增人口较多,会加大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由于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用地将会变得紧张,会加剧城市人地矛盾;由于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就业岗位的竞争日趋激烈,加大了城市就业压力;人口的增加使交通工具数量也随之增加,容易导致城市交通拥堵;城市人口数量增长较多,使生活垃圾、污水的排放量增加,容易导致城市环境质量的下降。
(4)据图可知,姆万扎低处坦桑尼亚西北部的中央高原,海拔较高,气候终年温暖;该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干季光照相对充足,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据图可知,由于该地毗邻维多利亚湖,淡水资源丰富,能够为工农业发展和城市供水提供丰富的水源;濒临湖泊,其环境较为优美,适合将湖泊作为城市景观;姆万扎有铁路与沿海地区和首都相连,交通较为便利。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松花江发源于长白山天池,是我国七大水系之一,西、北以大、小兴安岭与黑龙江水系分界,东靠长白山脉,向南毗邻辽河水系。早更新世(距今约243万年~73万年)早中期,以佳(佳木斯)依(依兰)分水岭为界,松花江中上游河流自东向西流入松嫩古湖,松花江下游向东流经三江平原,如下左图所示。早更新世晚期,佳依分水岭抬升,分水岭两侧河流的侵蚀作用发生了明显变化,再加之中更新世海平面下降的影响,河流水系发生演化,形成松花江水系现代格局,如下右图所示。
(1)说出图示地区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
(2)指出松嫩古湖参与的空间尺度最大的水循环类型,并简述其具体过程。
(3)说明佳依分水岭抬升对两侧河流侵蚀作用的影响。
(4)简述中更新世海平面下降对松花江水系演化的影响。
(5)指出松花江水系演化过程中,支流1水量变化对该河段河道形态及防汛的影响。
【答案】(1)大气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
(2)海陆间水循环。具体过程:海洋上蒸发的水汽,随夏季风输送到该地区,形成降水,降水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汇入松嫩古湖,经辽河注入渤海。
(3)佳依分水岭抬升,分水岭两侧河流落差(或纵比降)增大,河流溯源侵蚀(或下蚀)加剧。
(4)海平面下降导致侵蚀基准面下降,河流的溯源侵蚀(或下蚀)加剧,佳依分水岭被切穿,松花江中上游水系被下游水系所袭夺,松花江中上游与下游河段得以贯通,现代松花江水系逐渐建立。
(5)对河道形态的影响:水量变大,河道变宽;泥沙淤积,河床抬高等。对防汛的影响:秋末和春初有凌汛现象,冰塞加重,威胁河道安全。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故该地区的河流主要受到降水的补给;同时东北地区冬季降雪较多,春季积雪融化可以对河流进行补给。
(2)据图可知,松嫩古湖通过辽河注入渤海,故其参与的空间尺度最大的水循环类型是海陆间循环。其具体过程为:海洋上蒸发的水汽,随着夏季风被输送到该区域,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交汇形成降水,降水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形式汇入到松嫩古湖,而古湖的湖水通过辽河注入渤海,成为完整的海陆间循环。
(3)据图可知,由于依兰、佳木斯分水岭的抬升,导致分水岭两侧的河流落差增大,流速加快,分水岭两侧的河流溯源侵蚀和下蚀加剧。
(4)海平面下降,会导致河流侵蚀的基准面下降,从而造成河流溯源侵蚀和下蚀的加剧,最终导致佳依分水岭被河流切穿,使原本注入松嫩古湖的松花江上游水系被下游水系袭夺,使原本通过辽河入海的松嫩古湖及其支流,通过松花江下游水系入海,松花江中上游与下游河段得以贯通,最终使得现代松花江水系逐渐建立。
(5)对河道形态的影响:由于支流1袭夺了支流2,导致松嫩古湖及其支流的径流通过支流1入海,会使支流1水量变大,河道变宽;同时径流量的增加也造成了泥沙的增加,会导致支流1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对防汛的影响:由于支流1和上游水系的贯通,导致新形成的水系整体上由低纬流向高纬,容易导致秋末冬初和冬末春初形成凌汛现象,冰块容易堵塞河道,造成对河道安全的威胁。
浙江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Ⅰ,初八)→凸月,选择题Ⅱ,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Ⅰ,初八)→凸月,选择题Ⅱ,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九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九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文件包含第9课《我和我的家》课件pptx、第9课《我和我的家》教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