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2024年新高二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02(新高考通用)(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地理]2024年新高二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02(新高考通用)(解析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哈尔滨2021年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988.5万,与七普的数据(1000.1万人)相比,仅一年时间,哈尔滨减少近12万人口,至此,东北再无千万级人口大城市。中国顶尖工科院校——哈尔滨工业大学,是黑龙江排名最高的学府。据2021年哈工大毕业生的统计数据中,哈工大本部毕业生的第一、第二选择,都不是黑龙江,选择广东就业的毕业生最多,高达19.5%。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哈工大毕业生去广东就业比例高的根本原因是广东( )
A.科技发达B.经济发达
C.教育发达D.文化底蕴深厚
2.哈尔滨常住人口减少的影响是( )
A.提高人口出生率B.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C.导致环境质量下降D.人才流失、劳动力减少
3.东北想要留住人口,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
①加强高校就业工作管理,禁止毕业生出省就业
②产业结构调整,增强经济活力
③加强人文关怀,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④加强户籍管理,限制户籍外迁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③④
【答案】1.B 2.D 3.B
【解析】1.由于东北地区经济衰落,就业机会少,经济收入低,而广东省经济发达,经济收入高,就业机会多,因此哈工大毕业生去广东就业比例高,B正确;科技发达 、教育发达、 文化底蕴深厚都会影响人口迁移,但不是哈工大毕业生去广东就业比例高的根本原因,ACD错误。故选B。
2.由于经济不景气,就业环境差,导致人口流出多,流出人口以青壮年为主,人才流失、劳动力减少,D正确;青壮年人口减少,人口出生率降低,A错误;人口流失对经济转型不利,B错误;常住人口的减少会减轻当地的环境压力,C错误。故选D。
3.要减少人口外流,必须加强引导,吸引人口留得下,留得住。禁止毕业生出省就业,不符合实际,①错误;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就业机会,增强经济活力,促进经济发展,能够吸引人口,留住人口,②正确;加强人文关怀,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提升城市服务水平,能够吸引人口,留住人口,③正确;限制户籍外迁不符合实际,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公元前214年,秦南海郡尉任嚣在番山(今越秀山)南部高地上筑城,史称“任嚣城”,此为广州建城之始,广州作为我国经久不衰的千年商都、南方大港,城市与港口发展之间形成了紧密联系。下图示意不同时期广州城市空间拓展和港口码头位置演变。完成下面小题。
4.任嚣城选址的有利自然条件包括( )
①背山而建,受冬季风影响小②地形平坦,可开发面积广
③黑土广布,农耕条件优良④南面临江,水运交通便利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5.珠江岸线主要的空间拓展方向及原因搭配正确的是( )
A.向西、向南拓展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水量大
B.向东、向南拓展地形平缓,利于泥沙的沉积
C.向西、向南拓展凸岸水流较缓,利于泥沙淤积
D.向东、向南拓展距海洋近,受海水顶托作用强
【答案】4.A 5.C
【解析】4.据材料可知,任嚣城选址于番山南部高地上,北部山地可阻挡冬季风,受冬季风影响小,①正确;河流凸岸,为堆积岸,地形平坦,面积大,适宜开发,②正确;黑土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广州的土壤为红壤,③错误;南临珠江,水运条件好,交通便利,④正确;排除BCD,A正确;故选A。
5.据图中信息可知,珠江岸线主要向南迁移,西侧的岸线向西迁移,BD错误,该河段为弯曲河段,表层水流向凹岸水量大,流速快,而凸岸水量小,水流较缓,利于泥沙淤积,故不断向西、向南拓展,C正确,A错误;故选C。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在图示时刻,甲、乙、丙、丁四地易出现风暴潮灾害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7.据图判断,图示时刻戊地( )
A.气流上升,出现阴雨天气B.风速较快,易出现沙尘暴
C.气流下沉,天气晴朗干燥D.风速较慢,出现霜冻天气
8.据图判断此时乙地的风向为( )
A.东北风B.东南风
C.西北风D.西南风
【答案】6.A 7.C 8.A
【解析】6.结合等压线分布可知,甲地吹偏西风,为向岸风,且等压线较密集,风速较快,易出现风暴潮灾害,A正确;乙地吹东北风,为离岸风,不易出现风暴潮灾害,B错误;丙处吹偏西风,为离岸风,不易出现风暴潮灾害,C错误;丁地吹偏南风,为离岸风,不易出现风暴潮灾害,D错误。故选A。
7. 读图可知,戊为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干燥,A错误,C正确;等压线稀疏,风速较慢,不易出现沙尘暴,B错误;该地纬度较低,不易出现霜冻天气,D错误。故选C。
8.根据等压线数值的递变规律可知,乙地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大致由东指向西,再结合地转偏向力南半球向左偏,可确定该地吹东北风,故选A。
渤海(如图)是一个近封闭的内海,地处北温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多年平均气温10.7℃,海水盐度为30‰。渤海是中国最大的盐业生产基地,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聪慧的古人充分利用了海水运动规律,每天定时纳潮,使源源不断的海水自动纳入滩田,进而生产海盐。完成下面小题。
9.渤海盐度低于世界大洋平均盐度的原因是( )
A.海域降水丰沛B.海水温度较低
C.蒸发量比较小D.河川径流注入
10.与内陆地区相比,渤海沿岸地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是因为海洋( )
A.夏季升温慢,冬季降温慢B.夏季升温慢,冬季降温快
C.夏季升温快,冬季降温快D.夏季升温快,冬季降温慢
11.古人纳海水入滩田晒盐,充分利用的海水运动形式是( )
A.海浪B.潮汐
C.洋流D.海啸
【答案】9.D 10.A 11.B
【解析】9.结合所学知识,渤海地区盐度低于世界大洋平均盐度,主要原因在于有地表径流注入,使得海域盐度降低,D正确;该海域降水量较为适中,并不丰富,排除A;对比高纬度地区,海水温度较高,蒸发量较大,排除BC。故选D。
10.结合所学知识,与内陆地区相比,渤海沿岸地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是因为海洋比热容较大,因此夏季升温慢,冬季降温慢,A正确,排除BCD。故选A。
11.结合所学知识,古人纳海水入滩田晒盐,海水进入滩田,主要是通过海水潮涨潮落使得海水进入陆地,C正确;海浪、洋流和海啸使海水进入陆地可能性较小,排除ACD。故选B。
在江西赣州某农庄橙树认养区,秋季一棵棵橙树挂满金色果实,冬季橙树穿上了白色透明的衣裳—塑料薄膜……。目前已有1.27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消费者认养了橙树,橙树主人可通过监控、直播、视频等方式在线了解橙树长势,还可以在脐橙成熟后直接前往农庄采摘,或由农庄采摘后72小时内将“鲜橙”快递到消费者家中。完成下面小题。
12.冬季橙树“穿上白色透明的衣裳”,其原理是( )
A.增强太阳辐射B.增加光照
C.抵制杂草生长D.反射太阳辐射减小树干温差
13.“鲜橙”能在72小时内送到客户家中,这主要依赖于( )
①广阔的市场②惠民的“绿通”政策③便利的交通④雄厚的资金
A.②③B.①③
C.①②D.③④
14.若借助地理信息技术助力“赣南脐橙认养”模式发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VR分析赣南脐橙品质优劣B.GIS获取赣南脐橙物流信息
C.GPS进行灾害天气的预警D.RS获取赣南脐橙长势信息
【答案】12.D 13.A 14.D
【解析】12.冬季易受寒潮影响,冬季橙树套上塑料薄膜,反射太阳辐射减小树干温差,防止树皮开裂,D正确;橙树套上薄膜,不能增强太阳辐射,A错误;薄膜在橙树上部,反射太阳辐射并不能增加光照,B错误;冬季气温低,杂草生长慢,主要作用不是抵制杂草生长,C错误。故选D。
13.“鲜橙”能在72小时内送到客户家中,主要强调能够将产品快速运至消费者手中,一是得益于便利的交通,二是得益于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这一优惠政策(对整车合法运输鲜活农产品车辆给予不扣车、不卸载、不罚款和减免通行费的优惠政策),②③正确;“鲜橙”能在72小时内送到客户家中,突出“速度快”,与市场关系不是很大,①错误;“鲜橙”能在72小时内送到客户家中的核心是强调速度,与雄厚的资金关系不是很大,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4.通过RS技术,可以获取赣南脐橙长势信息,D正确;VR是虚拟现实技术,不能分析赣南脐橙品质优劣,A错误;获取赣南脐橙物流信息借助GPS导航系统,不需要借助GIS技术,B错误;GPS主要对地理信息进行定位和导航,不能进行灾害天气的预警,C错误。故选D。
环礁是海洋中呈环状分布的珊瑚礁,由礁坪环绕着潟湖组成,适合建造人工岛。永暑礁是我国南沙群岛--大型环礁。2020年4月,海南省三沙市设立南沙区,政府驻地设在永暑礁。下图为南海诸岛某环礁局部剖面,完成下面小题。
15.该环礁中最适合建造人工岛的部位是( )
A.内礁坪B.外礁坪
C.向海坡D.瀉湖盆
16.我国设立南沙区并将政府驻地设立在永暑礁的主要目的是( )
①彰显我国国际影响力 ②促进南海的资源开发
③增加南海生物多样性 ④加强对南沙群岛管控
A.①③B.②④
C.②③D.①④
【答案】15.A 16.B
【解析】15.向海坡和外礁坪面向海洋,没有封闭空间可供填海,BC错误;内礁坪和潟湖盆在环礁内侧,有空间可以填海造陆,但潟湖盆较深,填海工程量大,内礁坪填海工程量相对较小,最适合建造人工岛,A正确,D错误。故选A。
16.我国设立南沙区并将政府驻地设立在永暑礁主要是加强对我国南沙群岛领土的控制,保障我国海洋国土安全,④对;还可以主导南海资源的勘探开发利用,②对;我国国际影响力无需通过这样方式彰显,行政区域的建立也不会增加南海生物多样性,①③错;故选B。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阿尔及利亚是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南部为撒哈拉沙漠地区,北部濒临地中海与欧洲隔海相望。2013年,人口共有3790万,约90%的居民居住在北部沿海地区。目前石油与天然气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油气占出口总值90%以上,同时还开采出口铁矿石,产业结构单一;奥兰是该国第二大城市,也是重要的石油输出港。下图为阿尔及利亚等高线示意图。
(1)与南部地区相比,说明阿尔及利亚北部沿海地区城市数量多的原因。(6分)
(2)分析奥兰成为该国重要石油输出港的原因。(6分)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推测阿尔及利各产业发展的转型方向。(6分)
【答案】(1)北部为地中海气候,气候温和宜人;位于沿海地区,多条交通路线分布,交通便利;地形平坦,经济较发达。(6分)
(2)阿尔及利亚石油资源丰富,需大量出口;与中部石油产区有输油管连接,便于石油出口;临地中海,海运便利,便于出口;靠近欧洲等国际消费市场。(6分)
(3)调整并优化经济结构,农业轻重工业协调发展,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对农矿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粮食产量;利用海陆交通优势,发展港口贸易,参与国际竞争;合理适度地开采矿产资源,注意生态环境保护。(6分)
【解析】(1)影响城镇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可分为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矿产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交通、政策、政府、军事、宗教等。南部气候干旱,沙漠广布,水资源不足;位于内陆,距海远,对外交通不便;人口稀少,经济发展水平低。而北部为地中海气候,气候温和宜人,适合人们生产生活;位于沿海地区,地形平坦,图中有多条交通路线分布,交通便利;开发的较早,经济较发达,故城市数量较多。
(2)可从资源、交通等角度展开分析。据材料可知,阿尔及利亚石油资源丰富,是国民经济的支柱,需大量出口;奥兰与中部石油产区有输油管连接,便于石油输送至港口,方便石油的出口;奥兰临近地中海,海运便利,便于出口;距离欧洲等国际消费市场较近。
(3)针对阿尔及利亚经济结构单一,以初级农矿产品出口为主,农业与轻工业不占重要地位。应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农业、轻重工业协调发展,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针对阿尔及利亚以初级农矿产品出口为主,附加值低,应该大力发展深加工业,对农矿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针对基础设施不完善,应该大力发展交通,并利用海陆交通便利优势,发展港口贸易,参与国际竞争。还要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粮食产量;合理适度地开发矿产资源,并注意保护生态环境等。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公主港地下洞穴位于菲律宾巴拉望岛东部,洞穴发育于石灰岩山体中,直连大海。旱季涨潮时,潮水能顺着地下河涌入洞穴7km处。通常情况下,公主港地下洞穴内的气温比外界低,旱季突发暴雨时,外界迅速降温,洞穴内的温度相对外界更高,此时洞穴内易形成弥散的云雾。下图示意公主港地下洞穴的剖面。
(1)旱季涨潮时,潮水能涌入公主港地下洞穴7km处,据此分析该地下洞穴的形态特征。(4分)
(2)分析正常情况下公主港地下洞穴内的气温比外界低的原因。(6分)
(3)说明公主港地下洞穴云雾的形成机制。(6分)
【答案】(1)涌潮能够深入,说明地下洞穴(下游)落差较小;且底部较为平坦,无凸起(基岩或沉积体)阻隔。(4分)
(2)地处低纬度地区,洞穴外太阳辐射强,而洞穴内光照弱,内外温差大;洞穴内有水调节气温;外界冷空气易(沿竖井、天坑)倒灌入洞穴,在洞穴中堆积,洞穴内暖空气易上升扩散到洞穴外。(6分)
(3)旱季暴雨导致洞穴外短时间内降温,洞穴内地下河水温较高,水分蒸发,遇到倒灌入洞穴的冷空气降温冷却,形成的云雾弥散在较为封闭的洞穴中,不易扩散。(6分)
【解析】(1)该地下洞穴的形态特征:涌潮能够深入洞内7km处,说明地下形态有利于水体流动,所以洞穴内部落差较小且底部较为平坦,涌潮能够深入,地下洞穴内部无凸起,无基岩或沉积体阻隔水体。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地处低纬度地区,洞穴外太阳辐射强,外界气温高,而洞穴内光照弱,气温低,内外温差大,内部由于光照弱,加上水的调节,相对凉爽。由于洞穴内部地势较低,密度较大的冷空气易沿竖井、天坑倒灌入洞穴,外界灌入的冷空气汇聚,暖空气流出,公主港地下洞穴内气温降低,导致地下洞穴内的气温比外界低。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雾的形成需要稳定的大气中有充足的水汽进行冷凝,洞穴内地下河蒸发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旱季突发暴雨,导致洞穴外短时间内降温,洞穴内地下河水温较高,温差增大,同时洞内水源充足,洞穴内水分蒸发强烈,遇到倒灌入洞穴的冷空气,水蒸气遇冷降温凝结成云雾,洞穴地形封闭,导致云雾不易扩散,在洞内形成大量的云雾。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东北某高校科研团队历时多年监测,首次发现东北多年冻土退化区林火对植被和多年冻土的影响重大。研究发现,地层中的甲烷排放会进一步促进林火的发生及蔓延。林火可导致多年冻土发生退化、北方森林生态系统演替、土壤碳氮快速流失、地下水变化以及冰缘地质灾害加剧。下图示意稳定气候下北方某地区林火后的地表和多年冻土变化轨迹(冬季有积雪覆盖)。根据材料完成。
(1)地层中甲烷排放是林火发生的原因之一。推测地表甲烷浓度最大的季节,简述原因。(6分)
(2)说出林火后近期禾草植物的数量变化特征并分析原因。(6分)
(3)林火后地面海拔也发生变化,解释远期海拔恢复增高的原因。(6分)
【答案】(1)夏季;冻土融化,甲烷易从冻土中释放;植被茂密,林下枯枝落叶多,土壤微生物活动旺盛,产生甲烷多。(6分)
(2)数量增多;高大针叶林和有机层被烧毁,缺乏竞争物种;地表裸露,地面接受太阳辐射增多,光照强;土壤肥力增强。(6分)
(3)出现永冻层,高度增大;森林恢复,枯枝落叶多,有机质积累多,厚度变厚,高度增大;流水对地面侵蚀减弱。(6分)
【解析】(1)地表甲烷浓度最大的季节是夏季。原因:夏季气温高,冻土融化,从冻土中释放甲烷;夏季雨热同期,地表植被茂密,林下枯枝落叶多,土壤微生物活动旺盛,产生甲烷多;此外,夏季降水多,地表水丰富,为微生物活动提供了条件,也促进了甲烷的产生和释放。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夏季地表甲烷浓度相对较高,增加了林火发生的风险。
(2)野火后,高大针叶林和有机层被烧毁,近期内到达地面光照增多、草木灰增多、土壤肥力提高,低矮禾草植被生长的光照、地温、土壤矿物养分条件改善,致使其种类和数量在近期内增加;同时高大针叶林和有机层被烧毁,低矮禾草植被缺乏竞争物种,促进其数量增多。
(3)林火后,土壤温度降低,冻土层出现永冻层,厚度增大,使海拔升高;森林恢复,植被覆盖率上升,枯枝落叶增多,形成的有机层厚度变厚,高度变高;森林覆盖率增加,流水对地表土壤的侵蚀减弱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地理]2024年新高二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01(新高考通用)(解析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地理]2024年新高二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03(新高考通用)(解析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开学考】2024秋高三上册开学摸底考试卷地理(新高考通用)02.zip,文件包含地理新高考通用02解析版docx、地理新高考通用02考试版docx、地理新高考通用02答题卡docx、地理新高考通用02答题卡pdf、地理新高考通用02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