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湖北省黄冈市2024年中考适应性一考试试题模拟预测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湖北省黄冈市2024年中考适应性一考试试题模拟预测试题(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符号及意义均正确的是, “人造树叶”是一种新型材料, 北宋沈括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16 H-1 C-12 Cu-64 Fe-56 S-32 Cl-35.5
五、选择题(共13个题,共18分,24-31题,每题1分;32-36题,每题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华夏造物历史悠久,《天工开物》中记载的下列造物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炼生铁B. 晒海盐C. 钉木舟D. 织衣布
【答案】A
【解析】
【详解】A、炼生铁,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晒海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钉木舟,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织衣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A。
2. 良好生态环境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增进民生福祉的优先领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下列做法中有利于实现美丽中国的是( )
A. 将废旧电池掩埋在土壤中
B. 大量施用农药和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C. 大量开采和利用化石燃料,缓解“能源危机”
D. 积极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答案】D
【解析】
【详解】A、将废旧电池掩埋在土壤中,会造成土壤污染,不利于实现美丽中国,故A错误;
B、大量施用农药和化肥,会造成水体污染,不利于实现美丽中国,故B错误;
C、大量开采和利用化石燃料,会造成空气污染,不利于实现美丽中国,故C错误;
D、积极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有利于实现美丽中国,故D正确。
故选:D。
3. 下列对一些劳动的做法及相关解释均正确的是( )
【答案】B
【解析】
【详解】A、油锅着火不能使用水灭火,油会浮在水上继续燃烧,且扩大了燃烧面积。不符合题意;
B、喷灌用水量相对漫灌用水量少,庄稼浇水时改漫灌为喷灌可以节约水资源。符合题意;
C、汽油能溶解油污,但含有对人体有害物质且有特殊的气味,不能用于洗涤餐具。不符合题意;
D、用熟石灰处理酸性废水是因为熟石灰为碱性,能和酸性物质反应使废液变为中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导致的后果的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腐蚀标签B. 容易引起火灾
C. 试管底部破裂D. 液体飞溅
【答案】A
【解析】
【详解】A、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瓶口应紧挨试管口,标签应朝向手心处,图中瓶口未紧挨试管口,容易导致液体流出试管外,瓶塞未倒放,会导致药液污染、腐蚀桌面,试剂受到污染,不会导致腐蚀标签,符合题意;
B、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用嘴吹灭酒精灯,容易引发火灾,不符合题意;
C、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把试管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会使试管底部破裂,不符合题意;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且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试管中液体过多,会导致液体沸腾溅出,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元素信息不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
B. X的元素符号是:N
C. 1个氧原子的核内有24个粒子
D. 三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由元素周期表一格信息可知,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01,故A正确;
B、 X的原子序数是7,核内质子数=原子序数=7,则X是氮元素,其元素符号为N,故B正确;
C.、氧的原子序数为8,核内质子数=原子序数=8,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16-8=8,所以氧原子的的核内粒子有质子、中子,所以1个氧原子的核内有8+8=16个粒子,故C错误;
D、 在原子中,核外电子层数=周期数,三种元素的周期数相同,核外电子层数也相同,故D正确。
故选C。
6. 下列符号及意义均正确的是( )
A. FeSO4中硫元素显+6价
B. 一个 SO3分子中含有一个O3分子
C. Fe2+表示一个铁离子
D. Al3+表示一个氯离子
【答案】A
【解析】
【详解】A、FeSO4中铁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有(+2)+x+(-2)×4=0,解得x=+6,即FeSO4中硫元素显+6价,故A正确;
B、一个SO3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不含有O3分子,故B错误;
C、Fe2+表示一个亚铁离子,故C错误;
D、Al3+表示一个铝离子,故D错误;
故选:A。
7. 香蕉的香味主要来源于其成熟过程中产生的酯类化合物,如乙酸异戊酯(C7H14O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乙酸异戊酯属于有机化合物
B. 乙酸异戊酯中含有氧分子
C. 乙酸异戊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4:2
D. 乙酸异戊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A、乙酸异戊酯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乙酸异戊酯的化学式看出,乙酸异戊酯是由乙酸异戊酯分子构成,一个乙酸异戊酯分子由7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乙酸异戊酯中不含有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乙酸异戊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7﹚:﹙1×14﹚:﹙16×2﹚=42:7:16,故选项说法错误;
D、乙酸异戊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2:7:16,所以乙酸异戊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8. 为探究水的组成及变化,某同学设计下图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先在电解器玻璃管里加满水(含少量NaOH),再接通直流电源。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电解时,乙玻璃管的气泡在c位置产生
B. 甲、乙两支玻璃管中生成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C. 用燃着的木条在乙玻璃管尖嘴口检验产生的气体,产生淡蓝色火焰
D. 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电解时,乙玻璃管的气泡在c位置产生,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氢气,产生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故图中甲玻璃管产生的是氢气,乙玻璃管产生的是氧气,则甲、乙两支玻璃管中生成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B选项分析可知,乙玻璃管产生的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则用燃着的木条在乙玻璃管尖嘴口检验产生的气体,实验现象为木条燃烧更旺,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 “人造树叶”是一种新型材料。光照时,CO2和H2O在“人造树叶”的催化下反应,其微观图示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
B. 由图可知, 乙醇的化学式为 C2H5OH
C. 参加反应的CO2和H2O的分子个数比为3:2
D. 该反应可以缓解温室效应,又能产生燃料,并释放O₂
【答案】C
【解析】
【详解】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B、由图可知,1个乙醇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和6个氢原子,则化学式为C2H5OH,该选项说法正确;
C、由图可知,该反应为H2O和CO2在“人造树叶”的催化下反应生成乙醇和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参加反应的CO2和H2O的分子个数比为4:6=2:3,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该反应能消耗二氧化碳,则能缓解温室效应,且该反应能生成氧气和乙醇,乙醇为燃料,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0.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信州铅山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硫酸铜晶体),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下列对记载内容的阐释,错误的是( )
A. “信州铅山有苦泉,流以为涧”中的苦泉是混合物
B. “挹其水数之则成胆矾”中的苦泉变成胆矾,利用了蒸发结晶原理
C.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证明了铁的活动性比铜强
D.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中的釜的质量逐渐变小
【答案】D
【解析】
【详解】A、苦泉熬之则成胆矾(硫酸铜晶体),苦泉中含有硫酸铜、水等物质,是混合物,故A正确;
B、苦泉熬之则成胆矾(硫酸铜晶体),苦泉变成胆矾是水蒸发,硫酸铜晶体析出,利用了蒸发结晶原理,故B正确;
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则发生的反应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故C正确;
D、“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则发生的反应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每56份质量的铁能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则釜的质量逐渐变大,故D错误;
故选D。
11.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t2℃时,甲和乙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相同
B. t1℃时,将40g甲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2:7
C. 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化规律与乙的溶解度变化规律不同
D. 分别将t2℃时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
【答案】B
【解析】
【详解】A、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同,但甲和乙的溶液状态不能确定,故无法比较所含溶质大小,故A错误;
B、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40g,即100g的水中最多溶解40g甲,故该温度下,将40g甲加入50g水中,只能溶解20g甲,故充分溶解后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20g:(20g+50g)=2:7,故B正确;
C、二氧化碳是气体,气体的溶解度不仅要受温度的影响,还要受压强的影响,选项中并没有提到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受什么影响与乙的溶解度变化规律相似,故C错误;
D、由图可知,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降温后不会结晶析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降温后甲中有固体析出,溶液仍为饱和溶液,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t2℃时乙的溶解度,所以若分别将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溶质质量分数乙大,故D错误。
故选:B。
12. 下列有关物质的除杂和鉴别正确的是( )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氯化钾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所以可以加水溶解,过滤,除去二氧化锰之后,将滤液进行蒸发,错误;
B.氢氧化钠会与二氧化碳和盐酸都反应,违背除杂原则,错误;
C.羊毛为动物纤维主要成分蛋白质,灼烧以后会有烧焦羽毛气味;所以可以通过灼烧闻气味鉴别,正确;
D.氯化铵和硫酸铵都是铵态氮肥,所以加入熟石灰,研磨,都能闻到刺激性气味,错误。
故选:C。
13. 以下实验均用到控制变量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1实验说明铁生锈需要氧气
B. 图2实验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高
C. 图3实验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 图4实验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左侧试管中铁钉只与水接触,右侧试管中的铁钉只接触干燥的氧气,一段时间后,两支试管中的铁钉都不生锈,没有对比实验,不能说明铁生锈需要氧气,选项错误;
B、图2实验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燃烧,在呼出气体中不燃烧,说明空气中氧气浓度比呼出气体中的大,选项错误;
C、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下的白磷被水隔绝空气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选项错误;
D、图4中的干燥的石蕊纸片不变红,润湿的石蕊纸片变红,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酸性物质,选项正确,故选D。
六、非选择题(本题共7个题,共32分)
14. 二十四节气”不仅是指导农耕生产的时间体系,更包含丰富的民俗现象。请回答问题:
(1)“立春”:春风起,花香浓。闻到阵阵花香说明______(微观解释)。
(2)“清明”:清明祭,青烟起。人们祭祀时会点燃檀香,将檀香掐断,即可灭火,其原理是______。
(3)“秋分”:浮选种,增收成。农业上常用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在配制该溶液的过程中,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操作有______(填字母序号)。
A. 称量时使用了生锈的砝码
B. 转移时有NaCl固体洒落
C. 量水时仰视读数
(4)“冬至”:冬至到,吃饺子。虾仁水饺中虾仁富含的营养素(除水外)为______。
【答案】(1)分子在不断运动 (2)清除可燃物 (3)BC (4)蛋白质
【解析】
(1)阵阵花香,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2)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清明”:清明祭,青烟起。人们祭祀时会点燃檀香,将檀香掐断,即可灭火,其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3)A、称量时使用了生锈的砝码,氯化钠的质量偏大,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错误;
B、转移时有NaCl固体洒落,导致溶质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
C、量取水时,仰视读数,量取液体体积偏大,导致质量分数偏小,正确。
故选BC。
(4)虾仁水饺中虾仁富含的营养素(除水外)为蛋白质。
15. 阅读科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近年来,为了克服传统材料在性能上的一些缺点,人们运用先进技术将不同性能的材料优化组合形成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的组成包括基体和增强材料两部分,常见基体有金属、陶瓷、树脂、橡胶、玻璃等;增强材料种类繁多,包括玻璃纤维、碳纤维、高分子纤维等。近年我国使用不同增强材料的比例如图1。
石墨烯是从石墨中剥离出来的单层碳原子晶体,是一种理想的复合材料增强体。例如将石墨烯应用于橡胶行业制成石墨烯橡胶复合材料,能提高导电、导热及力学性能。石墨烯用量对橡胶复合材料热导率的影响如图 2。将石墨烯应用于纺织行业制成的石墨烯复合纤维,能有效抑制真菌滋生,祛湿透气,同时能瞬间升温,还可防紫外线等。复合纤维中石墨含量对紫外线透过率的影响如图 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多优异的石墨烯复合材料将会被广泛应用。
(1)下列物质属于复合材料的是______(填序号)。
A. 蚕丝B. 铝合金C. 玻璃钢D. 塑料
(2)由图1可知,近年我国使用最多的增强材料是______。
(3)由图2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4)结合短文和图3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填选项)。
A. 石墨烯属于化合物
B. 复合纤维中石墨烯的含量越高,紫外线透过率越高
C. 波长不同的紫外线在同一种纤维中的透过率不尽相同
D. 石墨烯复合材料将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
【答案】(1)C
(2)玻璃纤维
(3)石墨烯的用量在1-2份时,随着石墨烯的用量增大,橡胶复合材料热导率增大;石墨烯的用量大于2份时,随着石墨烯的用量增大,橡胶复合材料热导率减小
(4)AB
【解析】(1)A、蚕丝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玻璃钢是以合成树脂为基体材料,玻璃纤维为增强材料的复合材料,该选项符合题意;
D、塑料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由图1可知,近年我国使用最多的增强材料是玻璃纤维,故填:玻璃纤维;
(3)据图2可以得到如下的结论:石墨烯的用量在1-2份时,随着石墨烯的用量增大,橡胶复合材料热导率增大;石墨烯的用量大于2份时,随着石墨烯的用量增大,橡胶复合材料热导率减小。故填:石墨烯的用量在1-2份时,随着石墨烯的用量增大,橡胶复合材料热导率增大;石墨烯的用量大于2份时,随着石墨烯的用量增大,橡胶复合材料热导率减小;
(4)A、石墨烯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A错误;
B、由图3可知,复合纤维中石墨烯的含量越高,紫外线透过率越低,故B错误;
C、由图3可知,在同种纤维中,紫外线的波长不同,其紫外线透过率也不同,故C正确;
D、由短文可知,石墨烯复合材料将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故D正确。
故选:AB。
16. 某小组同学以贝壳(主要成分为CaCO3)、草木灰(含 K2CO3)和油脂为原料,模拟古法制肥皂,实验室操作流程如下图:
已知:油脂密度小于水,难溶于水;在碱性、加热条件下生成的物质可溶于水。
回答下列问题:
(1)“煅烧”生成的固体产物俗称_______。
(2)“溶解”后,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
(3)“沉淀”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4)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
(5)“加热搅拌”时,判断油脂完全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
【答案】(1)生石灰
(2)Ca(OH)2
(3)
(4)①. CaCO3 ②. 置换反应
(5)溶液中没有分层现象
【解析】(1)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煅烧”生成的固体产物是氧化钙,俗称生石灰;
(2)“溶解”时,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溶解”后,溶液中的溶质是:Ca(OH)2;
(3)“沉淀”时,发生反应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氢氧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了碳酸钙,碳酸钙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可以循环利用,故填:CaCO3;
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碳酸钾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钾,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5)油脂密度小于水,难溶于水,会浮在水面;在碱性、加热条件下生成的物质可溶于水,故“加热搅拌”时,判断油脂完全反应的现象是:溶液中没有分层现象。
17. 小明用某纯碱样品(含少量氯化钠)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请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总重量为_____g。
(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答案】(1)4.4(2)7.3%
【解析】
【详解】(1)根据反应前后物质减少的质量就是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12g+50g+50g-107.6g=4.4g;
(2)设反应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x=7.3%。
答: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7.3%。
【点睛】利用好图示中提供的数据,注意根据方程式计算格式。
18. 根据如图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___。
(2)写出实验室用 A 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一瓶较纯净的H2时,并想控制反应的速率,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____。
(4)若用 E装置收集 CO2,请设计实验检验 CO2已经收集满:_____________。
【答案】(1)长颈漏斗
(2)
(3)CD
(4)将燃烧的木条放在E装置的①端管口处,木条熄灭,说明收集满了二氧化碳
【解析】(1)由图可知,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长颈漏斗,故填:长颈漏斗;
(2)由图可知,装置A为固体加热型,故适用于氯酸钾制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用锌粒与稀硫酸制取H2,要想控制反应的速率,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C,因为通过控制分液漏斗滴加液体的速率可控制化学反应速率。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且氢气难溶于水,可采用向下排空气法和排水法进行收集,其中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为纯净,故选装置D,故填:CD;
(4)若用E装置收集CO2,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故气体应从②端通入,将空气从①端排出,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检验CO2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烧的木条放在E装置的①端管口处,木条熄灭,说明收集满了二氧化碳,故填:将燃烧的木条放在E装置的①端管口处,木条熄灭,说明收集满了二氧化碳。
19. 质量守恒定律是定量研究化学变化的重要依据。某小组以“再探质量守恒”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回归教材、复习旧知
回顾课本中有关对“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方案(如图1所示):
(1)方案A 中红磷量不足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2)方案 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两个方案反应前后天平均保持平衡,说明上述两个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任务二:发现问题、拓展延伸
方案 A 中因有氧气参加反应,故采用密闭装置。但方案 B中铁与硫酸铜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没有气体,为什么也要用密闭装置呢?
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同学再次实验,并使用pH传感器测定锥形瓶内溶液 pH,其数据如图2。那么导致溶液酸性改变的原因是什么呢?
图2
【提出猜想】
猜想甲:硫酸铜溶液和铁作用所致;
猜想乙:硫酸铜溶液和空气作用所致;
猜想丙:硫酸铜溶液、铁及空气共同作用所致。
【进行实验】
(3)为验证上述猜想,现提供如下用品:用煮沸并迅速冷却的蒸馏水配成 4%的硫酸铜溶液、洁净的铁钉、pH 传感器等,实验过程如下表,请完成表格中①、②两处填空。
【反思拓展】
(4)通过以上探究活动,请分析方案B中用橡胶塞形成密闭装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答案】(1)不会
(2)
(3)①. 4%的硫酸铜 ②. 丙
(4)防止溶液酸性增大,与铁钉反应产生氢气,使装置质量减小,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1)质量守恒定律是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故方案A中红磷量不足不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2)方案B中发生反应为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该实验中,根据控制变量法,应控制硫酸铜溶液的体积和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实验2中加入5mL 4%的硫酸铜溶液;
由图2可知,锥形瓶内溶液的pH先逐渐减小后略增大,实验1中硫酸铜溶液与铁、空气接触,pH先减小后略增大,实验2中硫酸铜溶液只与铁接触,pH略增大,实验3中硫酸铜溶液与空气接触,pH不变,实验1、2对比可知,导致溶液酸性改变与空气有关;实验1、3对比可知,导致溶液酸性改变与铁有关,故导致溶液酸性改变的原因是:硫酸铜溶液、铁及空气共同作用所致,故猜想丙成立;
(4)装置B中硫酸铜与铁和空气接触,可能会导致溶液酸性增强,酸性溶液与铁反应产生氢气,如果在敞口容器中,氢气会逸出,导致装置质量减小,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填:防止溶液酸性增大,与铁钉反应产生氢气,使装置质量减小,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0. 2023年3月25日,我国首次将光伏发电制成固态能应用于电力系统,能源站通过“电能”与“氢能”之间的灵活转换,很好地解决了新能源发电的随机性、季节性波动强的难题。下图是氢能的制取、存储、发电、加氢一体化的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光伏发电是将___________转化为电能。
(2)镁系合金储氢原理之一是镁在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发生作用生成氢化镁(MgH2),氢化镁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3)MgH2易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氢气,请写出 MgH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4)氢气可以被压缩的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1)太阳能 (2)-1 (3)MgH2+2H2O=Mg(OH)2+2H2↑ (4)分子间有间隔
【解析】
(1)光伏发电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2)氢化镁(MgH2)化合物中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设氢元素化合价为,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氢化镁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
(3)MgH2易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氢气,该反应化学方程式:MgH2+2H2O=Mg(OH)2+2H2↑。
(4)氢气可以被压缩的原因是分子间有间隔,加压时分子之间间隔变小。
选项
做法
相关解释
A
油锅着火时向锅中倒水
水能吸热使油的温度降低而灭火
B
庄稼浇水时改漫灌为喷灌
喷灌比漫灌节水
C
洗碗时加入几滴汽油
汽油能溶解油污
D
用熟石灰处理酸性废水
熟石灰具有腐蚀性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KC1中的MnO2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除去CO2中的HCl
将混合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C
鉴别羊毛和涤纶
取样灼烧,闻气味
D
鉴别NH4Cl和(NH4)2SO4
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实验序号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内容(部分仪器略去)
_____
PH数据图
pH先减小后略增大
pH略增大
pH不变
实验结论
猜想_____成立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化学模拟卷(二)(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湖北省黄冈市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二)模拟预测化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共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BD,搅拌/研碎, 19, 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湖北省黄冈市部分学校中考模拟考(二)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湖北省黄冈市部分学校中考模拟考二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湖北省黄冈市部分学校中考模拟考二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