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期中常考题型03:文言文阅读-备战2024年新七年级语文秋季期中考试(上海专用)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期中常考题型03:文言文阅读(原卷版).docx
    • 解析
      期中常考题型03:文言文阅读(解析版).docx
    期中常考题型03:文言文阅读(原卷版)第1页
    期中常考题型03:文言文阅读(原卷版)第2页
    期中常考题型03:文言文阅读(原卷版)第3页
    期中常考题型03:文言文阅读(解析版)第1页
    期中常考题型03:文言文阅读(解析版)第2页
    期中常考题型03:文言文阅读(解析版)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期中常考题型03:文言文阅读-备战2024年新七年级语文秋季期中考试(上海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期中常考题型03:文言文阅读-备战2024年新七年级语文秋季期中考试(上海专用),文件包含期中常考题型03文言文阅读原卷版docx、期中常考题型03文言文阅读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范宣:晋朝人。②韩豫章:指豫章太守韩伯。③裈(kūn):裤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宣洁行廉约
    ②遗绢百匹
    (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韩伯后来和范宣同时乘车,靠近车中和范宣扯了二丈绢。
    B.韩伯后来和范宣同时乘车,靠近车中扯了二丈绢给范宣。
    C.后来韩伯和范宣同乘一辆车,就和范宣在车中扯了二丈绢。
    D.后来韩伯和范宣同乘一辆车,就在车中扯了二丈绢给范宣。
    (3)范宣“误伤指,大啼”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4)从上文看,范宣是一个__________的人。
    (2023秋·上海浦东新区期中)(10分)阅读以下甲乙两文,完成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陈元方遭父丧
    陈元方遭父丧,哭泣哀恸,躯体骨立。其母悯之,窃以锦披蒙上。郭林宗吊而见之,谓曰:“卿海内之俊才,四方景仰,当以身作则,如何当丧之时,以锦披蒙上?孔子曰:‘衣夫锦也,食夫稻也,于汝安乎?’①不仁也,吾不取也。”振衣而去。自后宾客绝。
    注释:①出自《论语·阳货》,原文作“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孔子弟子宰我认为,为父母守孝三年,时间太长,孔子认为不到三年期满,吃大米饭,穿绸缎,心里不安。夫,那个。
    (1)陈元方辩驳父亲友人的行为合乎道义、品性正直,因此南朝宋的______(人名)将陈元方事迹编入《 •方正》。
    (2)翻译文中画线句。
    其母悯之,窃以锦披蒙上
    (3)甲文友人对子骂父,是“_________”的行为(用原文回答);教育我们要___________的道理。
    (4)乙文郭林宗认为服丧期间盖锦缎失礼,所以批评这是“_______________礼的陈元方在乙文中却被批评失礼,吊唁的宾客从此不来。你认为他的行为失礼吗?
    (2023秋·上海静安区期中)(6分)阅读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划线句。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的时候,孔子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吾日三省吾身”。
    B.阐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强调学思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孔子认为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的志气是不能被改变的。
    D.孔子感叹时光易逝,启示我们要珍惜时间求学,并提高学习效率。
    (2023秋·上海宝山区期中)(8分)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
    (1)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2)翻译句子。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E.陈太丘指责友人“日中不至”,可见他是办事讲诚信、正直不阿的人。
    F.友人由“怒”到“惭”,是因为他认识到自己的无信与无礼。
    (2023秋·上海长宁区期中)(13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
    【乙】
    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谷年十有五,谏③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④,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⑤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选自《太平御览》)
    【注释】①原谷:人名。②捐:抛弃。③谏:好言规劝。④舆:手推的小车。⑤凶:不吉利。
    (1)《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_______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2)解释加点字。
    ①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
    ②父不从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
    ②汝何以收此凶具?
    (4)【甲】文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表现出元方身上_______的为人原则;【乙】文中“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表现出原谷身上_______的传统美德。
    (2023秋·上海闵行区期中)(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本文选自《世说新语》,这是_________(朝代)的 _________(人名)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ㅤㅤ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选项中的“而”字与“相委而去”中的“而”字意思不同的是(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学而不思则罔。
    C.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D.择其善者而从之。
    (2023秋·上海杨浦区期中)(11分)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乙】
    季礼①将使于晋②。北过徐君③。徐君观季礼剑,不言而色欲之。季礼为有晋之使,未献④,然其心许之矣。反,至徐。徐君已死。悔之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⑤树而去。
    (《史记•吴太伯世家》)
    注释:①季礼:吴国公子。②晋:晋国。③徐君:徐国君主。④古时带剑出使,是一种礼仪。⑤冢:坟墓。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人不知而不愠______
    ②反,至徐______
    (2)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在下面这段话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句子。
    甲乙两文共同谈到了交友的话题,告诉我们:(一)交朋友要虚心,就如《论语•述而》中所言:“___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二)交朋友要_______________,就如(甲)文中反省自己的内容之一,也如(乙)文中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
    (2023秋·上海松江区期中)(11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乙】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丙】
    孔子适①郑,与弟子相失,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颊似尧②,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③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④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史记•孔子世家》)
    【注释】①适:到。②尧:与下文皋陶、子产、禹等人都是古代贤者。③累累:憔悴颓丧的样子。④末:微不足道的,次要的。
    (1)【甲】【乙】两则语句都选自儒家经典著作《_________》,其中的“子”即是【丙】文中的“孔子”,宋代把这部书与《大学》《中庸》《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2)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不亦说乎
    ②孔子欣然笑曰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语句,注意加点词语的含义。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根据上文,结合已学课文,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5)【甲】【乙】两则语句都阐明了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6)【丙】文末孔子的表现,可用【甲】文中“人不知而不愠”来概括,体现了孔子“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生态度,堪称“君子”。
    (2023秋·上海普陀区期中)(10分)阅读下面两文,完成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客有问陈季方:“足下①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②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③,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④,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注释]①足下:对人的敬称。②荷:担负。③阿:山、水的转弯处。④沾:浸润。
    (1)以上两文都出自《____________》,该书由南朝宋的____________(人名)组织编写。
    (2)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下车引之
    ②元方入门不顾
    (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桂树哪里知道泰山有多高,源泉有多深?桂树并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功德。
    B.桂树哪里知道泰山有多高、源泉有多深?我不知道我的父亲有没有功德。
    C.桂树不会知道泰山有多高、源泉有多深。我不知道我的父亲有没有功德。
    D.桂树不会知道泰山有多高,源泉有多深。桂树并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功德。
    (4)友人辱骂太丘,元方直斥友人“____________”;客质疑太丘,季方将父亲比作桂树,上承皇恩,下谢百姓,赞美父亲品质高洁。可见,太丘的两个儿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2023秋·上海浦东新区期中)(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咏 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本文选自南朝的____________(人名)编写的《世说新语》。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俄而雪骤
    ②元方入门不顾
    (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B.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C.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D.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4)对《咏雪》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寒雪日内集”是咏雪的直接原因。
    B.谢太傅对兄女的答案更为满意。
    C.“未若柳絮因风起”能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温暖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D.“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和谐、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A.君与家君期日中
    吾日三省吾身
    B.公大笑乐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C.元方时年七岁
    学而时习之
    D.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元方时年七岁
    B.学而时习之
    传不习乎
    C.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公大笑乐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与儿女讲论文义

    相关试卷

    期中常考题型02:古代诗歌阅读-备战2024年新七年级语文秋季期中考试(上海专用):

    这是一份期中常考题型02:古代诗歌阅读-备战2024年新七年级语文秋季期中考试(上海专用),文件包含期中常考题型02古代诗歌阅读原卷版docx、期中常考题型02古代诗歌阅读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常考题型01:古诗文默写-备战2024年新七年级语文秋季期中考试(上海专用):

    这是一份期中常考题型01:古诗文默写-备战2024年新七年级语文秋季期中考试(上海专用),文件包含专题01古诗文默写教师版docx、专题01古诗文默写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黄金卷03-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卷(上海专用):

    这是一份黄金卷03-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卷(上海专用),共16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