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2025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易混易错专项复习练习(含答案)
展开一、人口迁徙的阶段特征及影响
1.古代
(1)阶段特征: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的冲击;游牧民族的迁徙促进了区域文化的发展。
(2)影响:游牧民族的迁徙客观上使东西方的联系加强了。一方面,游牧民族的冲击推动了农耕世界的变革,促进了各个区域的文化碰撞、交流和融汇;另一方面,游牧民族对遭受其冲击的地区和国家造成了严重破坏。
2.近代:
(1)阶段特征:从宗主国向殖民地和附属地迁徙;从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及新开发地区迁徙;从旧大陆向新大陆迁徙;主要迁往美洲和大洋洲。
影响:引起了迁入地的人口结构变化,形成新的族群,逐渐形成新的文化认同,客观上促进了迁入地的发展。
3.现代
(1)阶段特征: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流向多元化;劳动力全球性流动;“知识精英”迁移趋势;难民问题突出。
(2)影响:发展中国家在人才和经济上蒙受双损失;给迁入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带来许多问题;发展中国家得以缓解就业压力,赚取外汇。
【提升练】
1.公元前2千纪,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凭借马、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向欧亚大陆迁徙,如图所示。这次大迁徙引发了( )
A.亚欧文化的碰撞与发展B.欧洲文化优势地位确立
C.罗马帝国统治受到冲击D.基督教文化发展和传播
2.有学者指出,印欧人最初可能生活在里海地区,曾在那里牧牛,并从事少量的耕作。因为主要依靠畜牧为生,所以只要他们发现有更为理想的地方,就会朝那里迁徙。该学者旨在论证( )
A.牛耕对农业具有革命性影响B.印欧人大迁徙植根于其生产方式
C.原始畜牧业起源于里海地区D.自然环境变化影响人类种群分布
3.公元370年,原来生活在亚洲的游牧民族匈奴人越过伏尔加河西迁,由此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374年,匈奴人打败顿河西岸的日耳曼人的一支东哥特人,东哥特人只好往西迁逃。375年,匈奴人又在德涅斯特河畔打败西哥特人、于是西哥特人渡过多瑙河,南下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匈奴人的西迁( )
A.促进了中国北方的民族交融B.直接导致了罗马帝国的灭亡
C.推动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D.改变了欧亚大陆的政治格局
4.据研究,1492年,现在美国领土内的土著人口有500﹣1000万。到1800年,土著居民人数仅有60万。与此同时,欧洲移民后裔的数目增长到了500万,同时还增加了100万非洲黑人的后裔。出现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B.资本主义国家的扩张与掠夺
C.工业革命引起国际分工变化 D.受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影响
5.在英国宗教改革和资产阶级革命期间,数以万计的清教徒、天主教徒、罪犯等被迫越过大西洋,移民北美地区。这些移民活动( )
A.推动了殖民扩张和对外贸易的发展B.促成了印第安人对英国文化的认同
C.缓和了资产阶级与新贵族间的矛盾D.引发了华工被运往美洲的苦力贸易
6.如表所示为1844~1854年美国华工的统计情况。这折射出( )
A.华工在贩运途中遭遇严重的迫害B.列强侵华引发大规模海外移民
C.工业革命使美国劳动力极度匮乏D.清政府近代维权意识尚未产生
7.据统计,1990年发达地区国际迁移人口占其总人口的4.5%,发展中地区为1.6%。1990~1995年发达地区的人口增长中,有45%来自国际净迁入,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新西兰为净迁入地区,而非洲、亚洲、拉美为净迁出地区。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冷战结束和两极格局瓦解B.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加速
C.欧盟各国人口政策的吸引D.国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8.2002—2007年,中国自费出国留学的人数每年都在10万以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6年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在2004年已成为世界上在国外读大学的人数最多的国家,而中国的大学在读留学生占全球在读留学生总数的14%。这一情形的出现( )
A.促进了国际分工的深化B.顺应了世界多极化潮流
C.有利于中国人口结构的优化D.得益于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9.在危地马拉的历史上,欧洲中间商为了招募大量农业季节工,带着乐队和烈酒来到印第安人居住的高山,把他们灌得酩酊大醉后,让他们在卖身契上画押。时至今日,印第安人仍被冠以“嗜酒如命”的恶名。这反映出( )
A.殖民主义与种族歧视的隐秘联系 B.第三世界国家丧失国际话语权
C.拉美民主革命具有一定的妥协性 D.世界殖民体系逐步向纵深发展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澳大利亚政府以“移民即繁荥”为战略导向,以英国优先为原则,选择性地大量引进外来移民。1945年;澳大利亚成立移民部,1947年,澳大利亚政府和英国政府共同实施“免费和菝助通行计划”,扩充人口和招聘澳大利亚经济发展所需的技术劳动者。20世纪50年代,澳大利亚对高级技术人员的需求迅速增加,仅1955—1956年;澳大利亚“联邦科学和工业研究组织”的研究人员中就有三分之一源自国外,截至1964年,该组织从其他国家招募的科学家中大部分源自英国。据统计,整个20世纪50年代,英国移民人数量保持在每年1万人以上。
——摘编自张瑾《二战后三十年间澳大利亚技术移民结构与歲因探析》
材料二 进入20世纪60年代,澳大利亚政府推行“一体化”移民文化政策,逐渐放松了对欧洲以外地区移民入境及定居的限制,对杰出非欧裔移民提出的定居需求也逐渐开始接受。20世纪70年代,澳大利亚政府废除“白澳政策”,从加拿大引进“多元文化政策”并以此来处理民族文化多样性问题,此外,还通过设立社区关系委员会、提供电话互译服务、建立少数民族电台、颍布《反种族歧视法》等措施以促进移民在澳大利亚的定居。1987年,澳大利亚政府推动成立了可以播送四十多种语言的特种广掊服务电台;1990 年,又建立了当时世界上唯一能够提供多种语言节目的广电服务电视台,在用六十多种语言向1700万澳大利亚观众播讲节目的同时,还向移民教授英语,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本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摘编自何河(澳大利亚移民政策演进及其对经济的影响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四五十年代澳大利亚移民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条你对澳大利亚政府推行“一体化”移民文化政策的认识,并进行说明。(要求:表述清晰,认识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印欧人为东欧游牧民族,印欧人的世界大迁徙促进了亚欧文化的碰撞与发展,A正确;印欧人迁徙并没有奠定欧洲的优势地位,排除B;CD均和印欧人迁徙无关,排除。故选:A。
2.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早期印欧人的生产方式以畜牧业为主,农耕为辅,没有安土重迁的观念,且主动选择水草丰美之地的倾向较强,因此可以论证印欧人大迁徙植根于其生产方式,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早期印欧人所饲养的牛,并非耕畜,排除A项;印欧人并非最早从事畜牧业的种族,排除C项;材料强调印欧人迁徙,无法得知种群分布,排除D项。
3.答案:D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原本位于中国北方的匈奴人向西迁移,导致了日耳曼人的西迁,日耳曼人西迁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导致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上述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改变了欧亚大陆的政治格局,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国北方的民族交融,排除A项:西罗马帝国是被日耳曼人灭亡的,排除B项;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是在日耳曼人推翻罗马帝国的基础上建立的,排除C项。故选:D。
4.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美国领土内的土著人口不断减少,欧洲移民后裔的数目不断增长,主要是由于三角贸易的进行,体现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扩张与掠夺,故B正确;A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
5.答案:A
解析:据材料“数以万计的清教徒……越过大西洋,移民北美地区”并结合所学近代英国的相关知识可知,英国宗教改革是在16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是在17世纪,16一17世纪时新航路早已开辟,殖民扩张正在进行,大量的英国移民进入北美地区,有助于英国殖民扩张活动的开展,且有助于推动英国与北美地区的贸易往来,故选A项;西方列强对美洲土著印第安人采取的是屠杀和压迫方式,且“促成”说法错误,排除B项;英国新贵族是从事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贵族,资产阶级也从事资本主义工商业,二者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合力打垮国王军队,且移民并不能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排除C项;19世纪中叶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华工被运往美洲等地,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6.答案:A
解析:考查华工的遭遇。根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华工在被贩运途中的遭遇,是极其痛苦的,故选A项。材料只涉及入美的华工,并未反映“大规模海外移民”,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美国劳动力供需之间的差距,无法体现其“劳动力极度匮乏”,故排除C项;仅从材料无法判定清政府近代维权意识是否产生,故排除D项。
7.答案:D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欧洲、北美等发达地区为人口净迁入区,非洲、亚洲、拉美等发展中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这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有关,即根源为国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故选D项;1991年冷战结束和两极格局瓦解,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人口迁移情况,与世界多极化趋势无关,排除B项;欧盟成立于1993年,排除C项。
8.答案:D
解析: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出国留学,尤其是自费留学提供了重要前提,故选D项;留学生尚未参与全球生产领域的分工,故排除A项;留学生数量与多极化潮流无关,故排除B项;大量青年人口出国留学,短期内会加剧国内人口的老龄化现象,故排除C项。
9.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欧洲殖民者为招募大量农业季节工,把印第安人灌得酩酊大醉后,让他们在卖身契上画押,反而使印第安人被冠以“嗜酒如命”的恶名,可知殖民主义与种族歧视的隐秘联系,A项正确;“丧失国际话语权”表述过于绝对,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反映拉美的反抗,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危地马拉一地的历史,不能得出世界殖民体系的发展状况,排除D项。
10.答案:(1)特点:遵循英国优先原则;移民政策与经济发展规划相结合;以引入技术劳动者为主。
(2)示例一
认识:澳大利亚政府推行的“一体化”文化政策是移民社会深入发展的体现。
说明:二战后,在全球化背景下出现的大洋洲(澳大利亚)的移民社会,在不同文化的交往、交流中逐渐形成了多元文化认同的“一体化”的移民文化。20世纪6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政府逐渐废除“白澳政策”,放宽对非欧移民的限制,允许不同移民文化的存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澳大利亚政府又通过特种广播电台、多种语言节目促进不同语言、文化的传播,从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高度吸引外来移民,推进“一体化”文化政策深入发展。因此,二战后,澳大利亚政府在坚持民族文化多元化发展基础上推行的“一体化”文化政策与移民社会的形成密切相关,进一步促进了澳大利亚的发展。
示例二
认识:二战后,澳大利亚“一体化”移民文化政策顺应了时代发展需要。
说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在此背景下出现的移民浪潮和民族文化多元化发展、“一体化”认同是无法阻挡的历史趋势。二战后,澳大利亚政府大量引入英国技术移民,以满足其对技术型劳动力的需求。澳大利亚政府从加拿大引入“多元文化政策”,设立社区关系委员会、提供电话互译服务,满足移民社会不同文化交流发展的需要。1990年,澳大利亚通过六十多种语言向1700万澳大利亚观众播送节目,另外还向移民教授英语,顺应了以欧洲文化为主流的澳大利亚移民文化社会发展的需要,也适应了全球化背景下现代移民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因此,二战后,澳大利亚政府推行的“一体化”移民政策在满足本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顺应了塑造新型文化认同的时代需要。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
时间
船籍
开出港
到达港
装船人数
到岸人数
途中死亡人数
死亡卓
1844
美国
澳门
旧金山
613
443
170
28%
1851
法国
香港
旧金山
1000
0
1000
100%
1852
英国
厦门
旧金山
410
60
350
85%
1854
美国
香港
旧金山
500
400
100
20%
2025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课题训练54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课题训练54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选择性必修3第28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第59讲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选择性必修3第28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第59讲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共3页。
2025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3第28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第59讲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提能训练: 这是一份2025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3第28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第59讲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提能训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