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第二中学等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
展开语文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16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绵长悠远的光明记忆
——祝贺光明日报即将迎来75周年华诞
肖复兴
最早读到《光明日报》,是20世纪60年代初。那时,我在北京汇文中学读书,学校图书馆在五楼,一楼有个教师的阅览室。负责管理图书馆的高挥老师,看我爱看书,便特意带我到一楼的阅览室,这里有专供老师看的杂志和报纸。当时的报纸没有现在这么多,《光明日报》赫然在目。我喜欢文学,因此首先吸引我的是《光明日报》的《东风》副刊。记得我在上面读到了翦伯赞、田汉、钟敬文等人的文章,还看到了邓拓的诗和华君武的漫画,这些作者的名字如雷贯耳,让我觉得《光明日报》很了不得。当时,我也看到了报纸上的《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民间文艺》等专刊,都是整版的大文章——那时毕竟还是个孩子,我装模作样地看,其实并没有看懂。
没过多久,这间阅览室关闭了。再次读到《光明日报》,是1975年夏天。那时,我刚从北大荒回到北京,在一所中学里当老师,家从前门搬到洋桥,每天上班下班时,要在虎坊桥换一趟公交车。一天下班后,我在虎坊桥看到了光明日报社的大楼,就在前门饭店对面。中学时代读《光明日报》的情景,一下子恍若目前,在我心中一直是那么“高大上”的光明日报社,居然就在眼前,触手可摸,抬脚可进。
报社大门前的东侧有一排长长的玻璃窗,里面贴着每天出版的《光明日报》及其他报纸。每天下班路过这里,我总要贴在玻璃窗前,把各种报纸浏览一遍。报社在虎坊桥南的丁字路口东,报栏朝北,黄昏时分,夕阳的光芒正好从西边射过来,辉映在报栏的玻璃窗上,光斑跳跃。玻璃报栏和报社大楼,都在光芒辉映之中,四周街市的喧嚣,似乎都被滤掉了。这里成了我的阅览室,是我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光。
报栏前的读报时光,止于1978年。记得那年春天,我在这里读到了《光明日报》上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初夏,我读到了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虽然有些内容没有完全读懂,却能感觉到一个新的时代到来了。没过多久,我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很少有机会再到这个报栏前后来,得知我的中学同学王晨在光明日报工作,报告文学作家理由调到光明日报当记者,忽然觉得光明日报似乎离我不那么遥远了,那座大楼里有我的熟人呢!当时,我和理由一起在丰台文化馆编一本叫《丰收》的内部文学刊物,读到他写的不少报告文学,我便向他请教。后来,另一位报告文学作家张胜友也调到光明日报。我不禁“蠢蠢欲动”,希望自己也能成为光明日报的记者,遗憾的是,最后未能如愿。
进入80年代,因为写作,我渐渐地和光明日报有了联系。我最先认识的是光明日报记者秦晋。当时,我写的长篇小说“青春三部曲”举办讨论会,他给予我很大的鼓励。记得参加讨论会,他是骑着自行车来的。那时的文学评论家、文字与作者,都是那么朴素、平易。之后,我又认识了光明日报的另一位记者冯立三,我们还先后调到《小说选刊》参与复刊工作。冯立三是我的领导,对我的工作和写作给予了很多帮助和指导。后来,陆续认识了张又君、宫苏艺、韩小蕙、彭程等光明日报编辑,他们都对我的写作给予了很多支持和鼓励。宫苏艺是我第一次在《光明日报》发文章时的责任编辑。彭程专门为我写过评论文章,刊发在《光明日报》。近年来又结识了一些年轻编辑,对我的投稿,他们的回信总是有见解,有批评,有时写得像一则简短的评论,也让我感受到温暖的友情。编者和作者之间如朋友一般保持通信的传统,如今难见了。
迄今为止,我在《光明日报》发表了近90篇文章——我自己都感到震惊,这是多么深的一段缘!晚年的孙犁先生曾经对我说,他愿意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原因有二:一见报快,二读者多。我也很愿意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而在众多报纸中,《光明日报》是刊发我文章最多的报纸之一。我的这些文章,有的被其他报刊转载,有的被选入中学语文试卷阅读题,有一篇散文《孤独的普希金》,还被选入香港的中学语文课本。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在《光明日报》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散文《银色的心愿》,写一位荷兰的乒乓球收藏家渴望收藏我国红双喜牌的乒乓球。文章发表后,生产红双喜乒乓球的厂家与我取得联系,特意给这位荷兰人寄去了他们的乒乓球。此事足见光明日报的影响力,它帮助这位荷兰人,也帮助我实现了这一银色的心愿。
记得在一次会议上,我和宫苏艺相识,他热情地向我约稿,让我很是激动。那时候,我虽然写东西已有十几年,但还从来没有在《光明日报》的副刊上发表。其实,我一直希望能在《光明日报》,尤其是《东风》副刊上发文章,圆自己学生时代的一个遥远的梦。在我心目中,报纸的副刊一直是文学创作的重地。在报纸上刊发文学作品,是“五四”以来的传统,很多读者是从报纸副刊上读到文学作品,进而认识作家。副刊扩大了文学的受众面,使文学产生了更广泛影响,它关注现实生活,滋养人心,在报纸上形成独有的一方园地。而光明日报的文学副刊,我早在读中学时就对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光明日报社先后迁址到虎坊桥和两广路,两地都在城南。北京城南有办报传统,早在清末民初,很多报纸先后在城南创办。选址在此,也是文化的一种传承吧。
(选自《光明日报》(2024年06月13日01版))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挥老师特意让我到教师阅览室看书,是因为他发现我爱看书,他找到一个同样爱好文学的人,我得以第一次看到《光明日报》。
B. 在下班路上看到了光明日报社的大楼,我瞬间回忆起中学时代读《光明日报》的情景,也拉近了我和《光明日报》的距离。
C. 当我得知我有不少熟人在光明日报社工作时,我萌生了通过他们介绍成为光明日报记者想法,可惜最后未能如愿,颇为遗憾。
D. 文章写到孙犁先生曾对我说喜欢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的原因,我得到启示,开始在报纸上投稿,最终取得了让自己都震惊的成绩。
2. 关于作者在报栏前读报的相关段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每天下班路上的读报时光让作者十分快乐,“贴”字写出了作者认真投入的状态。
B. 文章写玻璃报栏和报社大楼在夕阳光芒辉映下光辉灿烂,让“我”感觉难以企及。
C. 在作者看来,1978年《光明日报》上刊登的那两篇文章能够代表时代前进的方向。
D. 作者考上中央戏剧学院之后,在报栏前读报的机会就很少了,他的内心有些遗憾。
3. 文章结尾为何写到光明日报社的两次迁址?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4. 文中写到“《光明日报》是刊发我文章最多的报纸之一”,其中有多重原因,请加以梳理概括。
二、古代诗文阅读(2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萧何,沛人也。高祖为布衣时,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佑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尝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沛公既先定秦,项羽后至,欲攻沛公,沛公谢之得解。羽遂屠烧咸阳立沛公为汉王而三分关中地王秦降将以距汉王。汉王怒,欲谋攻项羽。周勃、灌婴、樊哙皆劝之,何独谏之曰:“虽王汉中之恶,不犹愈于死乎?”汉王曰:“何为乃死也?”何曰:“今众弗如,百战百败,不死何为?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汉王曰:“善。”乃遂就国,以何为丞相。何进韩信,汉王以为大将军,说汉王令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
汉三年,与项羽相距京、索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鲍生谓何曰:“今王暴衣露盖,数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益信君。”于是何从其计,汉王大说。汉五年,已杀项羽,即皇帝位,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不决。上以何功最盛,先封为酂侯,食邑八千户。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上曰:“夫猎,追杀兽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从我,多者三两人;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后皆莫敢言。
(节选自《汉书·萧何传》)
材料二:
盛王创业,必有同德之英辅,成垂世久长之计。不如是,不足以为一代宗臣。汉萧何佐高祖,其始入关,即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以周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处,民所疾苦。高祖欲攻项羽,周勃、灌婴、樊哙皆劝之,何独曰:“今众弗如,百战百败,愿王王汉中,收用巴蜀,然后还定三秦。”王用其言。此刘氏兴亡至计也。
(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
5.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羽遂屠A烧咸阳B立沛公C为汉王D而三分E关中地F王秦G降将以距汉王。
6.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就,前往,前去,与《谏逐客书》中“故能就其深”的“就”意思不相同。
B. 闻,使……听说,使动用法,与《赤壁赋》“侣鱼虾而友麋鹿”的“侣”用法相同。
C. 以,因为,与《鸿门宴》“常以身翼蔽沛公”的“以”意思不同。
D. 举,整个,与《六国论》“举以予人”的“举”字意思不相同。
7.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萧何在刘邦还是平民和亭长时就常常帮助刘邦,刘邦成为沛公后,萧何在刘邦手下任职;跟随刘邦进入咸阳时,萧何收集了秦国图籍,对刘邦帮助很大。
B. 刘邦想要攻打项羽,很多将领劝阻刘邦,萧何也认为不可取,并且提出应对策略,最终说服了刘邦。洪迈认为这是事关刘氏兴亡的最为重要的一个谋略。
C. 刘邦与项羽在前线对峙时候,多次派人慰劳身为丞相的萧何;鲍生针对这种情况向萧何提出了合理建议,萧何采纳鲍生建议,最终得到了刘邦的信任。
D. 灭掉项羽之后,刘邦成为皇帝,在论功行赏时,刘邦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先分封萧何,众将不服,刘邦以打猎为喻,分析了其中的道理,说服了众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湖南正初①招李郢秀才
杜牧
行乐及时时已晚,对酒当歌歌不成。
千里暮山重叠翠,一溪寒水浅深清。
高人以饮为忙事,浮世除诗尽强名②。
看著白蘋芽欲吐,雪舟相访③胜闲行。
【注】①正初:冬至日。②强名:虚名。③雪舟相访:“王子猷(东晋名士)居山阴,夜大雪,……忽忆戴安道(东晋名士)。时戴在剡,即便乘小船就之。”(《世说新语》)
8.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邀请友人同游诗,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和抒情,富有情趣。
B. 诗人以“时已晚”表现年华已逝的感伤,以“歌不成”表达内心的悲慨。
C. 颔联描摹山水,通过叠翠暮山、清澈寒水写出了冬末初春苍茫寒凉的景象。
D. 诗人认为高人以饮酒、作诗为要事,“高人”隐含对李郢的赞许之意。
9. 诗歌以“雪舟相访”典故结尾颇有意趣,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赏析尾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两句写出孔子对学与思关系的思考,荀子在《劝学》中也有二者关系的思考,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升旗仪式上,张老师以“诚信待人”为主题进行演讲,他用到了《谏太宗十思疏》中以对比手法、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诚信谦恭待人十分重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推己及人”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颇具人文情怀,刻在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中,很多文学作品传递着这一理念,如:“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将爱晚亭置于取景框内,拍出来的照片,就没有不精彩的。
春夏季节,樟枫新叶疯长,满谷绿意盎然,映衬天空、池塘,把整张照片都绿“糊”了。这时,有爱晚亭一角斜出,便破了这种单调。那块大红的匾额,像万绿丛中一点红,而靛蓝色的琉璃瓦顶,则像华南五针松的颜色,照片由此有了层次感——靛蓝裹红,再辅以大片的嫩绿。
秋天悄然而至,满谷红叶欲燃,那靛蓝色的琉璃瓦顶就更显重要了。它让散乱的目光有了一个焦点,同时能稍稍平复身体里因红叶而燃烧起的激越之情,给心灵带来清明。冬景肃杀,谷内多落叶乔木,不免有阴晦之气。颜色鲜艳的爱晚亭,便带来了暖意。若是大雪天,两重檐瓦都被白雪掩盖,山谷白茫茫的一片,这时,爱晚亭的那块匾额,就像一簇怒放的红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请结合语境分析文中的“糊”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2. 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成一个长句。可以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13. 请在文中横线处仿照前面画线句仿写两个句子,要求:语意连贯,内容相近,手法相同,句式一致。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极冰盖的出现对整个北半球乃至全球的气候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如北半球的冬季风就与北极冰盖息息相关。北方的冬天寒风呼啸,人们所谓的喝“西北风”,这个“西北风”其实就是冬季风,它是由西伯利亚冷空气向南移动形成的,如果冬季风过于强盛,__________①__________,南方的冬天也会出现冰雹、大雪等天气。
一旦北极冰盖消融,__________②__________。除了众所周知的冰盖融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之外,北极冰盖的消失还可能会导致亚洲冬季风的减弱甚至消失,这会让整个亚洲的气候发生显著的改变。①比如冬季气温升高,②可能会扰乱农作物周期,③作为主食之一的小麦就可能大量减产;④还会导致我国南方发生洪涝灾害,⑤产生居民伤亡和经济损失;⑥此外,还有可能扰乱生态系统,⑦其它地区的气候产生连带影响等。
14.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指出序号并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15.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三)语言文字运用Ⅲ(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为什么有很多地方的绿地、公园草坪随处可见“禁止踩踏”的标语呢?最为普遍的一种看法是小草是生命,爱护植物是 A 。园林工人们辛辛苦苦地播下草种,草需要一定的时间和适当的条件来生长,而频繁踩踏会损坏草根,不仅影响草坪的健康生长,也让工人们的辛勤劳动 B 。
既然不让踩踏,为什么有时候又要用割草机修剪草坪呢?从爱护植物的角度出发,仿佛说不太通。究其根本,是因为你踩的不只是小草,还有小草下面的土壤。大量的踩踏会导致土壤压实或板结,阻碍水分和氧气渗透到草根层,不利于根系生长,从而抑制草坪的生长。频繁踩踏后,草坪将产生磨损,形成土壤裸露区域,踩踏造成的坑洼和凹陷会损害草坪的整体平整度。这些受损的草坪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去维护,既累苦了园林工人,观赏体验也大打折扣。
①有人认为踩踏对草坪有好处,有人说踩踏对草坪没好处,这两种观点都合理。②其实按照草坪的喜好,适当地踩踏会增加草坪的密实度。③一片草坪每天被踩八九脚,就可以长得更厚实。
16.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7. 在科普文中,适当的使用标点,能让文章更有感染力。请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问号是怎样增强文章感染力的。
18. 文中第三段有两句话存在逻辑错误,请指出其违反的逻辑的基本规律。
(四)语言文字运用Ⅳ(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漫画,完成下面小题。
19. 漫画家邹勤认为评价一幅漫画的好坏:“第一,看主题是不是清晰;第二,看点子是不是巧妙。”请结合这句评价对这幅漫画加以点评,不超过100字。
20. 请根据漫画内容,拟写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使用对偶的手法,语言简洁,不超过20个字。
(五)语言文字运用Ⅴ(本题共1小题,4分)
2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地缘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而地缘却是契约社会的基础。契约是指陌生人中所作的权利义务的约定。在订定契约时,各人有选择的自由;契约的完成是权利义务的清算,此时需要的是冷静的考虑,不是感情,于是理性支配着人们的活动。
提取上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语。
(六)语言文字运用Ⅵ(本题共1小题,6分)
2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
湘云次日便请贾母等赏桂花。贾母等都说道:“是他有兴头,须要扰他这雅兴。”至午,果然贾母带了王夫人凤姐兼请薛姨妈等进园来。贾母因问:“那一处好?”王夫人道:“凭老太太爱在哪一处,就在哪一处。”凤姐道:“藕香榭已经摆下了,那山坡下两颗桂花开得又好,河里的水又碧清,坐在河当中亭子上岂不敞亮,看着水眼也清亮。”贾母听了,说:“这话很是。”
王夫人和王熙凤在回贾母问题时的答话有何区别?从中可看出王熙凤怎样的性格特点?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著名学者施战军在《行者一直醒着》中说到:很多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标准是让孩子将来达到家长的程度就可以,孙悟空走的路,实际上就是这样一条路,他的家长不只有唐僧,还有佛祖、菩萨,果然最后也如诸神所愿修成正果。但此时孙悟空却又对唐僧道:“师父,此时我已成佛,与你一般,莫成还戴金箍儿,你还念甚么《紧箍咒》儿捎勒我?趁早儿念个松箍儿咒,脱下来。”明明已经成佛的尊者孙悟空,说的却还是猴话。但恰恰是这些不脱天性的猴话,才成为孙悟空被众多读者喜爱的根本所在。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以上材料对你的成长有何启示?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河北省衡水市第二中学等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河北省衡水市第二中学等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河北省衡水市第二中学等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河北省衡水市第二中学等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河北郑口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河北郑口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