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认识生命教学设计
展开第一框 认识生命
教材分析
本框内容是生命教育的起点,重在引导学生了解生命、认识生命。教材首先指出人的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是地球上最为珍贵的财富,明确指出了人的生命的重要性。接着教材从“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是不可逆的”“生命是有限的”“生命是代代接续的”“人的精神生命是不断传承的”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生命的特点,为后面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守护生命作好了铺垫。
学情分析
进入青春期的学生对生命已有初步的思考,他们也见证了现实生活中的新陈代谢、生老病死,知道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他们也知道自己是家族生命的延续。但是由于阅历、认知的不足,他们对生命的认知还是不成熟的、不全面的,大都还停留在肉体的生命上,对精神生命认识不足,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正确的生命观。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建议
1.采用故事分享、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命的价值。
2.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分享对生命价值的理解和感悟。
3.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小草破土而出的视频:
请同学们观看视频,谈谈你对于小草破土而出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
提示: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感受到生命的神奇与力量。
教师导入:小草破土而出体现生命的升华与美好。生命形体变化,生命得以延续。在这个变化里,有痛苦和不易,也有神奇。那么,生命有什么特点?人的生命接续是怎么回事?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认识生命”。
二、师生互动 探究新知
探究一 生命的重要性
1.活动环节一:感悟生命的重要
多媒体出示教材P60“生活观察”:
思考问题:(1)生命中的重要仪式还有哪些?为什么要举行这些仪式?
(2)从这些仪式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回答。
提示:(1)生命中的重要仪式还有毕业、参军、入党、结婚、生子、死亡等。 原因:这些重要的仪式见证了我们的成长和发展,给我们带来快乐和幸福,成为记录我们人生的重要方式。
(2)从这些仪式中,我们感受到时间的流逝、生命的短暂,我们会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天。
教师讲述:人的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是地球上最为珍贵的财富。有了生命,我们才能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才能体验生活的多姿多彩,才能拥有追求幸福生活的种种可能,才能创造璀璨的人类文明。
探究二 生命的特征
2.活动环节二:生命是独特的
多媒体出示教材P61“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结合以上说法,想想每个人是否都有与众不同之处,说说自己为何有与众不同之处。
学生交流、讨论、回答。
提示:(1)如眼睛、鼻子、脸型、身高、体重、脾气、性格、说话的声音、走路的姿势等各不相同。
(2)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
教师讲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外形相貌、天资禀赋等各不相同,每个生命都不可替代。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会汲取不同的物质和精神养分,形成独特的个性品质,拥有不同的人生道路。
3.活动环节三:生命是不可逆的
多媒体出示材料:
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罗曼·罗兰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关汉卿
思考问题:上述材料说明我们的生命有什么特点?对此你有何感悟?
学生交流、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不可逆的。从婴孩成长为儿童,又从儿童成长为青少年,再到中年和老年,生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我们要珍惜生命的每一天。
4.活动环节四:生命是有限的
多媒体出示材料:
中国传统意义上,60岁为花甲,70岁为古稀。即使以现代的医疗和生活条件,能活80~90岁的人也不是太多。人生大约3万余天,计算一下,若以3万天(82.4岁)计,自己已用去了多少天,还剩下多少天?
请同学们尝试算一算,并根据计算结果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畅所欲言。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2“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生命?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讲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新陈代谢、生老病死是无法抗拒的规律。我们应感恩生命的获得,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奋斗和奉献之中,让生命的每一段历程都变得精彩和有意义。
5.活动环节五:生命是代代接续的
多媒体出示材料:
思考问题:依据上图判断人的生命有什么特点。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学生发言回答。
教师讲述:人的生命是代代接续的。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然个人的生命很短暂,但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在生命的接续中,每个人的生命不仅是“我”的生命,还是“我们”的生命。
6.活动环节六:精神生命不断传承
多媒体出示教材P63“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1)上述人物的思想、精神为什么会流传至今?
(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学生思考、交流、回答。
教师讲述:人的精神生命是不断传承的。伟大的思想、崇高的信仰、高尚的道德等都是精神生命的体现。在生命的传承中,人类的精神不断积淀和丰富。
师生共同总结:我们应如何认识生命?(生命的特征有哪些?)
(1)人的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是地球上最为珍贵的财富。
(2)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
(3)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不可逆的。
(4)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
(5)人的生命是代代接续的。
(6)人的精神生命是不断传承的。
三、畅所欲言 归纳总结
本节课已接近尾声,那么生命可以永恒吗?同学们,我们说生命不可以永恒是因为生命有时尽,人的个体生命不可以永恒,生命可以永恒是因为生命有接续,指的是人类生命及精神文明的接续,所以作为学生的我们,一定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我们的社会、民族贡献我们的力量。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们围绕“认识生命”这一主题,通过六个活动环节,得出六点结论,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了生命,学到了知识。在教学中若时间允许,也可以开展课堂辩论,如“正方:人的生命是可以永恒的;反方:人的生命是不可以永恒的”。通过辩论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生命。
道德修养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视生命的道德观念。
健全人格
1.体会生命的可贵,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2.培养对生命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学会从容对待生命,担当起接续生命的使命。
责任意识
感受生命来之不易,培养热爱和珍惜生命的意识,树立起对生命接续使命的责任。
教学重点
理解生命的独特性、不可逆性和有限性,以及生命的代代接续和精神生命的传承。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敬畏生命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zz/tb_c404910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敬畏生命教案及反思</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师生互动 探究新知,畅所欲言 归纳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友谊的真谛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a href="/zz/tb_c404909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友谊的真谛教案设计</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师生互动 探究新知,畅所欲言 归纳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家的意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zz/tb_c4049087_t8/?tag_id=27" target="_blank">家的意味教案</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师生互动 探究新知,畅所欲言 归纳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