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热点试题热点07常见化学实验仪器与基本操作含解析答案
展开新高考对于这部分知识点的考查,选择题仍是出题的主要形式。题目将会结合元素化合物的性质,考查实验仪器的选择、基本操作、物质的制备、性质、检验、分离和提纯。对传统知识点的考查,如常见气体实验室制法的反应原理,气体的净化、干燥、收集、尾气吸收,气密性检查等,仍然会注重萃取、分液、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以及对容量瓶、滴定管等重要仪器用法的考查。
1.实验室可利用苯和液溴在铁粉的催化作用下制取溴苯,其制备及提纯过程为:制备→水洗并分液→碱洗并分液→水洗并分液分离,部分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备装置a中长导管可加快产物的挥发
B.装置b用于制备过程中吸收尾气
C.分液时,有机层由装置c的上口倒出
D.分离应选择装置d
2.下列装置能用于相应实验的是
A.AB.BC.CD.D
3.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甲装置验证CuSO4对H2O2分解反应有催化作用
B.乙装置除去CCl4中的Br2
C.丙装置用铁氰化钾溶液验证牺牲阳极法
D.丁装置验证非金属性:Cl>C>Si
4.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能够正确完成对应实验的是
A.AB.BC.CD.D
5.下列由废铜屑制取的实验原理与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除去废铜屑表面的油脂
B.用装置乙溶解废铜屑
C.用装置丙过滤得到溶液
D.用装置丁蒸干溶液获得
6.下列实验设计可以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AB.BC.CD.D
7.下列实验装置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图a测定醋酸的浓度B.图b由溶液制取无水
C.图c探究压强对平衡的影响D.图d验证保护了
8.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B.BC.CD.D
9.下列实验操作合理的是
A.AB.BC.CD.D
10.下列实验操作与选用的部分仪器相匹配的是
A.用水来吸收NH3尾气,选用③④
B.从Br2的CCl4溶液中分离出Br2 ,选用②③
C.将干海带灼烧成海带灰,选用①⑥⑦
D.配制100g质量分数10%的NaCl溶液,选用③⑤⑥⑧
A.粗盐水的过滤
B.制备
C.乙酸乙酯的制备与收集
D.铁制镀件镀铜
氨气的尾气吸收
中和热的测定
用滴定管量取20.00mL酸性K2Cr2O7溶液
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到170℃制备乙烯
A
B
C
D
选项
A
B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验证碳酸酸性强于硅酸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选项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配制0.2000ml/L硫酸
检验浓硫酸与铜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硫
A
B
C
D
检验1-溴丙烷和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反应生成丙烯
除去SO2中的少量
制取并收集少量Cl2
灼烧
A
B
制备二氧化硫
检验氧气是否集满
C
D
乙炔除杂
制备氢氧化亚铁
参考答案:
1.D
【详解】A.苯和液溴在铁的作用下反应剧烈,可以达到沸腾,使苯和液溴挥发为蒸汽,在经过长导管时,可以将其冷凝并回流;产物中还有HBr气体,经过长导管最终被NaOH吸收,故长导管的作用是导气和冷凝回流,选项A错误;
B.氯化氢极易溶于水,若用装置b吸收尾气容易引起倒吸,应该用倒扣的漏斗置于液面上,选项B错误;
C.分液时,有机层的密度大,应该在下口放出,选项C错误;
D.分离粗溴苯应利用苯与溴苯的沸点不同进行蒸馏,应选择装置d,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2.D
【详解】A.过滤操作中漏斗末端应紧扣接液烧杯内壁,选项A错误;
B.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制备氯气时应该加热,选项B错误;
C.乙酸乙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能发生水解,收集时应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接收,选项C错误;
D.在铁制品表面镀铜时应将铁制品连接在电源的负极作为阴极,铜连接在电源的正极,电解质溶液为可溶性铜盐溶液,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3.B
【详解】A.加CuSO4溶液的试管同时也加热了,其反应速率加快,不能证明是CuSO4的催化作用,A项错误;
B.溴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钠盐,得到互不相溶的两层液体,下层为四氯化碳,通过分液可得到四氯化碳,B项正确;
C.图示装置是外接电流的阴极保护法而不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C项错误;
D.验证非金属性的强弱,应比较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盐酸应改为高氯酸, D项错误;
答案选B。
4.C
【详解】A.苯不能隔绝氨气与水,图中装作不能防止倒吸,故A错误;
B.图中缺少玻璃搅拌器,图中装置不能准确测定中和热,故B错误;
C.滴定管的最小读数为0.01mL,可以用酸式滴定管量取20.00 mL酸性K2Cr2O7溶液,也可以用移液管量取,故C正确;
D.乙醇在170℃时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温度计测定反应液的温度,温度计放置在支气管处位置有误,应插入溶液中,故D错误;
故选C。
5.A
【详解】A.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在加热的条件下可以除去铜屑表面的油污,能达到实验目的,A符合题意;
B.铜和稀硫酸不反应,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不符合题意;
C.装置丙为过滤装置,过滤需要使用玻璃棒引流,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不符合题意;
D.用装置丁蒸干溶液得到硫酸铜固体,而不是CuSO4·5H2O,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
6.D
【详解】
A.盐酸有挥发性,不能验证碳酸和硅酸的酸性强弱,需在锥形瓶和烧杯之间添加饱和碳酸氢钠的洗气瓶,A错误;
B.因为 KMnO4浓度不同颜色不同,褪色时间自然不同,所以应改变草酸的浓度,用草酸滴定高锰酸钾溶液,B错误;
C.浓硫酸应先在烧杯中稀释,冷却至室温后,再转移定容,C错误;
D.浓硫酸和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通入到品红溶液中,若品红褪色,则证明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气体是大气污染物,不能排放到空气中,故试管口用浸有氢氧化钠溶液棉花团吸收二氧化硫,图示正确,D正确;
故选D。
7.A
【详解】A. 氢氧化钠溶液不会腐蚀聚四氟乙烯,故该滴定管可以装氢氧化钠溶液,待测醋酸在锥形瓶内,中和产物醋酸钠水解呈碱性,故选用酚酞做指示剂,则图a可测定醋酸的浓度,A正确;
B.氯化铝溶液水解得到氢氧化铝和盐酸:Al3++3H2O⇌Al(OH)3(胶体)+3H+,加热和盐酸挥发,均促进水解,蒸干氯化铝溶液得不到氯化铝固体、得到氢氧化铝,若进一步灼烧可得到氧化铝,图b不能由溶液制取无水,B错误;
C.该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故不能由图c探究压强对平衡的影响,C错误;
D. 未告知实验现象是什么,理论上可能有蓝色沉淀产生,有其它实验显示,d中实验的现象为:在Fe附近加入溶液,在Fe表面生成蓝色沉淀,说明在Fe表面产生了Fe2+,可能是K3[Fe(CN)6]在电极上发生电极反应,这就不符合预设目的,即图d不能验证Zn保护了Fe,若要验证Zn保护了Fe,实验方案为:锌、铁、酸化的食盐水构成原电池,原电池反应一段时间后,取出铁附近的溶液到试管内,再向试管内滴加,由于原电池装置Fe作正极,取少量Fe附近的溶液,加入一段时间后无明显变化,说明铁附近溶液中无Fe2+,则可证明Zn保护了Fe,D错误;
答案选A。
8.B
【详解】A.乙醇具有挥发性,乙醇、乙烯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因此无法判断消去产物为丙烯,选项A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SO2在饱和溶液中溶解度低,且可发生反应NaHSO3+HCl=NaCl+H2O+SO2↑,所以饱和溶液可用于除去SO2中的HCl,选项B能达到实验目的;
C.氯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应该长管进短管出,选项C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灼烧物质应该在坩埚中进行,选项D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答案选B。
9.B
【详解】A.浓硫酸和铜需要加热生成二氧化硫,A错误;
B.检验氧气是否集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满了,B正确;
C.乙炔除杂应该长进短出,且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也能氧化乙炔,不符合除杂基本原理,C错误;
D.氢氧化亚铁容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为氢氧化铁,制备氢氧化亚铁应该将滴管伸入硫酸亚铁容易的底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D错误;
故选B。
10.A
【详解】A. 用水来吸收NH3尾气,NH3极易溶于水,用倒扣的漏斗防止倒吸,选用③④,A正确;
B. 从Br2的CCl4溶液中分离出Br2,应用蒸馏法,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B错误;
C. 将干海带灼烧成海带灰,要用坩埚,不能用蒸发皿,C错误;
D. 配制100g质量分数10%的NaCl溶液,经过计算出NaCl质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放入烧杯中溶解,最后装样保存即可,不需要用容量瓶,D错误;
故选A。
高考化学热点试题热点21性质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含解析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热点试题热点21性质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含解析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铜盐是五颜六色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化学热点试题热点19化学微型实验含解析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热点试题热点19化学微型实验含解析答案,共11页。
高考化学热点试题热点08表格型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含解析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热点试题热点08表格型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含解析答案,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