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学情调研测试语文试卷(Word版附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学情调研测试语文试卷(Word版附答案)01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学情调研测试语文试卷(Word版附答案)02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学情调研测试语文试卷(Word版附答案)03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学情调研测试语文试卷(Word版附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学情调研测试语文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逻辑不仅是一门独特的科学,还是一门奇异的艺术。科学在知的方面使理性臻于完善,艺术在行的方面使理性臻于完善。从这一意义上讲,逻辑的目的就是艺术的目的。然而,除非逻辑既是一门艺术,同时又是一门科学,否则这一目的是不能达到的。人类理智的本性就是要成为理性,对于人来说,理智生活是一种发展着的东西,理性并非意味着不会犯错。人类理性的活动是推演性的,而推演活动又是一种生产性的或构造性的,理性并不保证它在生产或构造或构成中不会出错,相反,它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定义或划分,推理会出现疵,思想会产生混乱。自在的理性需要一种逻辑的力量来克服它的这种先天的不确定性,从而使理性的德行臻于完善。逻辑不仅仅是科学,是艺术,还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和驱使人们将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并尽其所能地去探求和确立已经确立的知识的最深刻和最完美的内涵。公理化的逻辑体系表达出人类对臻至完美的理论所应当具有的形态的认识和向往。其中逻辑公理的选择体现出人们对理论本身的最深思熟虑的判断和洞察力。逻辑规则和定义体现出人们为追求无可置疑结论而对推论施加的严苛条件。推理链条的环环相扣反映出人们对思维编织的精细严密的要求。从公理出发,一些简单的定理立刻就能得到证明,这些定理进而成为那些更深奥的定理的基石。这样,一座精美的大厦就严密地建立起来了。可以想象,如果一个理论将其中所有的论证一一抽出,那么这一理论就会因只剩下一堆描述性语句而坍塌,理论的结构性力量和活力由此丧失殆尽。而一个确定了逻辑有效性的理论则意味着它获得了一种逻辑的品行。它因逻辑而变得简洁、精美、严格、强大,内部和谐、外部精巧、经久耐用。
    逻辑能力是存在于人的大脑中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由于这种能力是通过对世界的领悟内化而成的潜在逻辑,因此它具有某种“自然习得”甚至“与生俱来”的性质。但它同时也具有模糊性、直觉性和不确定性,要使这种潜在的逻辑发展成为一种具有深刻性、确定性、批判性和反思性,在语言表达上具有清晰性、规范性、一致性和相干性的显性逻辑,就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强化逻辑训练。
    (摘编自朱建平《逻辑:一种文化和精神》)
    材料二:
    语言和逻辑是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运用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逻辑的制约。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语言运用的艺术,在某些情况下,又是可能突破逻辑规律的框框的。这不仅无碍于语言运用的正确,而且反而使得语言运用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这就是“无理而妙”。
    早在梁朝,刘勰在谈到“夸张”的时候,就明确指出其“无理而妙”的效果:①“辞虽已甚,其义无害。”宋人严羽云:②“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这些都说明在某种场合,“不合逻辑”的语言有时比合于逻辑的语言更有力量,而诗人的语言往往是新鲜奇特的,讲究形象性、跳跃性,不能用常理来衡量。鲁迅说:③“诗歌不能凭仗了哲学和智力来认识,所以感情已经冰结的思想家,即对于诗人往往有谬误的判断和隔膜的挪揄。”
    值得注意的是,“无理而妙”的艺术效果,同样得到了逻辑学界的认可和重视。“无理而妙”是反逻辑的,而创造、赏析它,却又离不开正确运用逻辑思维的智慧和能力。《西厢记》中《长亭送别》一折写道: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从事理上说,“晓来谁染霜林醉”问得稀奇,“总是离人泪”答得更不近情理。然而,从艺术上说,这一问一答,是最近乎情,是最合乎理的。因为它把人情移用于事物,形象逼真地表达了主人公缠绵悱恻的离情别绪。这段文字,堪称“无理而妙”的上品。不过,我们细想一下,这“无理”之中,也仍然有“有理”之处。“眼泪"是液体,故可用之“染”物:“霜林”是“红”的,故是被“染”的。假如无此二者,这里要表现的离情别绪,恐怕也就失去了必要的依托,或者竟一变而为“无理而不妙”了。可见“无理而妙”的艺术效果,归根到底是有其深邃的逻辑基础的,只不过是在逻辑的基础上要加上自己的主观感情色彩及放飞联想和想象的翅膀,离开了这种深邃的逻辑基础,人们创造、赏识“无理而妙”的智慧和能力,也就无从发挥了。
    (摘编自张炼强《修辞艺术探新》,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类理性的推演活动具有生产性或构造性,其活动过程可能作出错误的定义或划分,使推理出现瑕疵,思想产生混乱。
    B.逻辑精神往往能促进和驱使人们将思维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并尽其所能地去探求和确立知识的最深刻和最完美的内涵。
    C.推理链条越是环环相扣,推理施加的条件越是严苛,越能反映人们思维的精细严密也就越可能得出无可置疑的结论。
    D.确定了逻辑有效性的理论就具备了逻辑品行,因而变得简洁、精美、严格、强大,内部和谐、外部精巧、经久耐用。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的人语言表达清晰且规范,是因为逻辑能力“与生俱来”存在他的大脑中,具有“自然习得”的性质。
    B.语言和逻辑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语言运用的艺术,虽受到逻辑的制约,但有时又可以突破逻辑的拘囿。
    C.只运用逻辑的理性去认识“诗家语”,那么我们对于诗人和诗歌,往往会产生错误的判断和隔膜的揶揄。
    D.只有在逻辑的基础上加上感情的色彩、想象的因素,才有可能发挥创造、赏识“无理而妙”的智慧和能力。
    3.下列选项的诗句,不能体现“无理而妙”的艺术效果的一项是(3分)
    A.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唐·李白《将进酒》)
    B.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唐·李贺《李凭箜篌引》)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山居秋暝》)
    D.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4.材料二第二段中,有三处引用,其中第三处与前两处在论证方面有何不同?(4分)
    5.臧克家《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中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被誉为“出乎意料又入乎情理的佳句”,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春天
    张承志
    这一天,驼背老人看到新绿的大地尽头升起热腾腾的白色垫气时,自语道:“它来啦,要下大雪啦!"
    乔玛是被奶奶从睡梦里揪起来的。他满心不痛快地穿着袍子和马靴。
    好凶的白毛风呐,马群一定顺风跑啦。他连着打了两个寒噤。真是见鬼啦,草地变绿了还下雷。他靠着毡包的门定了定种,辨清了方向,然后从墙上摘下鞭子,拿起倚在毡包上的套马杆,跨进了黑茫茫的雪夜。
    乔玛追上马群时,已经是下半夜了。马群准是顺着长沟被暴风雪裹扶着南去的,他伏在马背上想。乔玛提紧套马杆,吆喊出第一声——但他绝望地发现,平日里还显得蛮威风的喊声一出口就消失在漫天的风吼里。他腾出左手,重重地抽了马一鞭。现在只有冲到马群前面,才能截住这些吓疯了的畜生。
    在马群最前头,他终于看见了领头逃窜的那匹马。安巴乌兰!在整个东乌珠穆沁革原上,安巴·乌兰的名字像雷一样响亮。在强悍的套马手的圈子里,安巴·乌兰被描绘成一匹种马。在那些嗜爱玩排儿马把戏的大力士们一对对地站成门户,粗声叫喊着赶着安巴·乌兰驰过他们的长阵时,乔玛总是心跳不已。安巴。乌兰能拉翻一个个大汉,脖颈两侧拖着好多根套马杆,穷凶极恶地闯过那种长廊。没有人套得翻它,乔玛想,这匹马有一个钢铁的脖子。乔玛从来不敢加入这种危险的游戏,他怕丢人地被白色儿马拖得嘴啃泥。
    他纵马冲上去,怒声吆喝,直追那匹领头顺风跑的马。
    暗白色的安巴·乌兰斜着他。他看见那马猛地把满颈拖着地的长禁甩过头顶。这白禁毛像白色的旗子,乔玛想,猛地甩过一面沉句向的白色大旗。雪片还在脖子那儿化成水往下淌,他感到背部已经完全湿透了。冻硬的薄皮子像石片一样刺着肉。
    我应当换匹马,他想,一定要换匹快马。他开始留神辨认黑夜中的马群。乔玛抖撤起精种,轻轻地把套马杆探了出去。柳木梢做成的马杆在他手中均匀地、轻微地颤着。他心头掠过一丝满意,他感觉到杆头的牛筋绳圈正听话地切过雪幕。他也对自己的眼睛感到满意。我在这样的黑夜里也能清楚地看见杆头的牛筋绳圈,瞧,它正冷冷地俯视着逃跑的马群。我换了马就要截住你,安巴·乌兰,你不要以为你可以带着马群一直窜到西藏。
    乔玛发现了他最中意的黄骒马。好极了,这匹马又快又老实。我要把马杆子在这黄色马头上轻巧地甩出一个漂亮的弧,然后一毫不差地套住它的一只耳朵和半边脸。就在这时,他听见一声可怕的马嘶。
    安巴·乌兰!他吓得哆嗦了一下,同时猛地竖起了马杆。它打算撞断我的马杆哪,他听见自己的心怦怦地跳。白鬃儿马愤怒地嘶吼着,闪电般地冲进了黑暗的雪夜。乔玛举不住迎风竖着的高高马杆了,他顺风松开了它,马杆子可耻地倒拖在雪地上。你这白色的魔鬼!他小声骂着。不过,没有人会看见这可耻的竖杆子。他狡黠地笑了一下。他不失时机地纵马扑向黄骒马,像抢一条大棒一样,把马杆子胡乱接在那黄骒马的脖颈上。
    温顺的黄骒马立即害怕地站住了,委屈又害羞地垂下头。
    乔玛撑着马杆,跃上黄骒马的背。他发现脚底也湿透了。天呐,这雪太湿啦,他想,换一匹马的工夫,靴子就被雪浸透啦。
    乔玛左驰右突地拦截着马群,不知不觉地,天亮了。我全身都湿透了,他麻木地想,从脖子,到胸口和后背,还有腿和膝盖,全身都湿透了。连靴子里都泡着水。他冻得僵硬地跨在鞍上,听着袍子外层的冰壳在“咔咔”作响地相撞。风雪还在穷凶极恶地驱赶着马群。他想,我该在乌拉盖河以北截住它们,这样下去不行。
    瞧,前面就是乌拉盖河。他看见第一批到达的马群正“扑通扑通”地冲进河水。随即不动了,凝固了,静静地堆在灰蒙蒙的水面上。它们全死啦,他恐怖地想,它们甚至没有嘶叫一声就冻硬在那儿,①水面上像是堆上了一堆石头。他哑声吼着,怪声尖叫着,拼命地抢圆马杆子,把马群赶上木桥。这时,他一眼瞥见了安巴·乌兰。
    白鬃儿马正伫立在死马堆里上,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他,突然跃了起来,长长的白像一幅长旗狐在身后,高高地飞了起来,然后轻悄地落到了河对岸。
    我要再换匹马,他盘算着。
    乔玛费了很多力气才套住他最快的杆子马,那匹新六岁的铁青马。
    天色昏暗下来,可能又接近了黄昏。
    这匹白鬃儿马在领着马群跑呢,他想,它正在拖着马群去死。他感到嘴里进碎了什么。乔玛咆哮着,横马堵在安巴·乌兰前面,②“停住!嗬依!你这白色的鬼!”
    安巴·乌兰慢慢低下了头,笔直地对他撞过来。乔玛明白了这匹身躯高大的儿马在这种凶恶姿态里向他传达的意思。他从牙缝里吹出一声难听的唿哨,他同时听见心中在响着震耳的号角。铁青马嘶叫着,箭一般超过了安巴。乌兰,远远地冲上了南方的山坡。
    乔玛在山坡上掉转了马头。他沉重地跨下马背,冻结在鞍上的袍襟“嗤”地撕掉了一块。他看见,③铁青马一动不动的站在雪地上,白毛风正卷过它被满冰霜的躯体。他笨重地跑了几步,使自己和冻僵的铁青马形成一个门户。乔玛拖着套马杆,看着安巴乌兰率领马群追上来。“来吧,我知道你最喜欢闯这种套马手的大门。”他握紧了套马杆的底端,他觉得自己从来没有这么冷静、清醒和充满力量。
    柔软的柳木长杆在空中划了一个好看的、简直是优雅的弧。乔玛感动得差点流下泪来。牛筋绳圈分厘不差地切过空气和雪雾,朝他意念中的那个位置飞去。乔玛清清楚楚地看见绳圈下切时正和一只尖耸的白色耳朵相会。
    他吃惊地看见,一个身躯巨大的白兽像车轮一样在他眼前旋转着滚翻。巨兽颈上的白旗裁进雪地里,缠着亮铮铮的铁蹄。④他幸福地笑了。
    乔玛静静地斜卧在雪地上,慢慢地扯开领口,他感到那种暖融融的春风拂着胸。
    天放晴了。
    牧人们从千里之外找回了乔玛的马群。在全东乌珠穆沁旗遇灾的上百个马群中,乔玛马群损失最小。
    半个月后,在老奶奶的破旧毡包前,公社为牺牲的牧马人乔玛召开了一个小追悼会。一大群骑手牵着马,围着老奶奶,有的人低声地哭了。
    驼背老人独自眺望着草原,大地一片新绿,暖和的风挟带着青草的苦味儿。“它来啦”,老人自语着,“春天来啦。”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运用比拟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马群进入乌拉盖河后,迅速被冻死的状态。
    B.句子②运用语言描写,突出乔玛眼睁睁地看着马群被安巴·乌兰引领着送死时的恐慌
    C.句子③运用细节描写,突出铁青马超凡的意志力。它是乔玛战胜安巴·乌兰的见证者
    D.句子④运用神态描写,突出乔玛与安巴·乌兰正面交锋并将之驯服后,面对死亡的释然。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卫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怕马—换马—套马”为线索展开,主人公乔玛在这场特殊的战役中迅速成长。
    B.小说将叙事和描写巧妙结合,使作品既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又体现出强烈的时代氛围。
    C.小说中交替出现“我”“你”,在叙述视角的转换中,形成了叙述的真实性和对话感。
    D.小说中驼背老人与乔玛并未发生直接关联,但老人前后的两处自语,包含着深远的意旨。
    8.小说为何以“春天”为题?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有人评价这篇小说“高扬着一种崇高、壮美的美学风范”。请结合文本,从自然意象、物形象、精神意蕴三个角度谈谈你对此的看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衣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国之本也。民特衣食,犹鱼之须水;国之特民,如人之倚足。鱼无水,则不可以生;人失足,必不可以步;国失民,亦不可以治。先王知其如此,而给民衣食。
    雕文刻镂伤于农事,锦绣暴组害于女工。农事伤则饥之本也,女工害则寒之源也。饥寒并至而欲禁人为盗,是扬火而欲无炎,挠水而望其静,不可得也。衣食足,知荣辱;仓廪实,知礼节。故建国者必务田蚕之实,弃美丽之华。以谷帛为珍宝,比珠玉于粪土。何者?珠玉止于虚玩,而谷帛有实用也。假使天下瓦砾悉化为和璞,砂石皆变为隋珠,如值水旱之岁琼粒之年,则壁不可以御寒,珠未可以充饥也。虽有夺日之鉴,代月之光,归于无用也。何异画为西施,美而不可悦,刻作桃李,似而不可食也?衣之与食,唯生人之所由。
    先王治国,有九年之储,可以备非常、救灾厄也。尧、汤之时,有十年之蓄,及遭九年洪水、七载大旱,不闻饥馑相望、捐弃沟壑者,蓄积多故也。谷之所以不积者,在于游食者多而农人少故也。夫螟螣①秋生而秋死,一时为灾而数年乏食。今一人耕而百人食之,其为螟螣,亦以甚矣!是以先王敬授民时,劝课农桑,省游食之人,减徭役之费,则仓廪充实,颂声作矣。
    (节选自《刘子·贵农》,有删改)
    【注】①螟螣:蛀食禾苗的害虫。
    材料二:
    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薄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
    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今乃不然,耕者,不复替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甚者,场功甫毕,糠麸而食秕稗,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此甚可叹也。
    (选自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有删改)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赋分。(3分)
    一夫之A力B督之C必尽其所D任一日之F用G节之H必量其所工I入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比,指等同,与《过秦论》“度长黎大,比权量力”中的“比”词文不同。
    B.值,指遇到,与《出师表》“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中的“值”词义不同。
    C.饥馑,泛指饥荒,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因之以饥馑”中的“饥馑”词义相同。
    D.捐,指抛弃、舍弃,与成语“捐躯赴难”“细大不捐”中的“捐”词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子认为雕琢刻镂妨碍农业生产,农事受损会使粮食歉收;绣彩织锦影响纺纱织布,纺织业受害会使百姓受冻。
    B.刘子认为不可御寒的和氏璧、不能充饥的隋珠,正如画中西施和雕刻的桃李一样,只能用来把玩却无实际用途。
    C.欧阳修认为如今的为官者鄙夷谈农业,忽视农业发展,却把征收赋税当成重要的事,这是错误的做法。
    D.材料二从“民无遗力”至“使不相困”一连五句,反复强调了“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是施行王政的基础”这一观点。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是以先王敬授民时,劝课农桑,省游食之人,减徭役之费。
    (2)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
    14.关于造成粮食短缺的原因,两则材料的认识有何不同?(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寄杨工部,闻毗陵舍弟自罨溪入茶山
    姚合
    采茶溪路好,花影半浮沉。
    画舸僧同上,春山客共寻。
    芳新生石际,幽嫩在山阴。
    色是春光染,香惊日气侵。
    试尝应酒醒,封进定思深。
    芳贻千里外,怡怡太府吟。
    【注】①舍弟:指作者胞弟姚勘,时任毗陵刺史,进山监督贡焙。茶山:指顾山,贡茶产地。②太府:太府寺卿,诗中指杨工部:太府寺是掌管钱帛、物资、贸易等的官署。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点出溪路之美,“花影”句描绘两岸山花烂漫,紧扣“好”字。
    B.“芳新”“幽嫩”代指新茶,突出了新茶的香味与质地,用词考究。
    C.七八两句写茶色香俱佳,想象新奇,也间接交代了其为贡茶的原因。
    D.末尾四句诗人描写舍弟将贡茶进献朝廷,得到了皇上赏识后的喜悦。
    16.本诗是有名的茶诗,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晴窗细乳戏分茶”都涉及“茶”,但借以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张老师在家里宴请多年未见的老同学,他引用杜甫《客至》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老同学招待不周的歉意。
    (2)华夏儿女自古就有强烈的家国情怀,每当“_____________”(语出刘克庄《贺新郎》)之际,忧国忧民者往往“尚思为国成轮台”(语出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奋勇杀敌者为国捐躯面不计功勋名利,正如高适《燕歌行》中所写的“_____________”。
    (3)班级开展“古诗词里的啼鸣”专题活动,小刚在发言稿中写道:“自然界鸟类的啼鸣有时会引发人们的悲思愁绪,这在古诗词中屡见不鲜,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粮安天下,种子为基。①种子是农业之母,②关乎国家的粮食安全,③以致国家的兴盛。④保护好种质资源,⑤就是更好地促进人类的未来。
    “⑥冷藏舱内整齐地码放着几十万个密封管, ⑦这些管子收藏的地球上几十万份植物种子,⑧‘方舟号’准备将这个种子库带到遥远的移民星球上去。”科幻小说《微纪元》提到的“种子”和“种子库”,专业术语为“种质资源”和“种质库”。
    那么 A ?
    种质和种子虽只一字之差,却不能混为一谈。就农作物而言,种质是指特定作物品种的速传物质,凡带有整套进传物质且具有利用价值的资源统称种质资源。种子是最常见的种质资源,但种质资源不仅仅局限于种子,一些具有可再生能力的离体植物组织也属于种质资源比如马铃薯的茎尖。不是所有的植物都有种子,像马铃薯、甘薯这些没有种子的作物,保存的是它们的试管苗。
    B ,那么种质资源就是颜料。颜料种类单一无法画出色彩约丽的画作,种质资源匮乏则难以培育出形形色色的优良品种。一个国家掌握的种质资源越丰富多样,其在育种领域所能取得的成就越高。
    18.请在文中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4分)
    19.文中前两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夏天的那些日子里,天空没有一朵云,_______飘来一丝半缕,转眼间就被燃烧殆尽了,化为一股透明的热气,不知消失到了哪里。四周本来有声音,静下来一听,又_______。河水哗哗的声音细听下来,也是空空的。还有我的手指甲在林子里的阴影中时,它还是闪着光的,可到了阳光下却透明而苍白,指尖冰凉。我伸着手在太阳下晒了一阵后,皮肤开始发烫了,但分明感觉到里面流淌的血还是凉的。
    在河边一个人待着,时间长了,就终于明白为什么总是有人会说“白花花的日头”了原来它真的是白的!真的,世界只有呈现白的质地时,才能达到极度热烈的氛围,极度强烈的宁静。这种强烈,是人的眼睛、耳朵,以及最轻微的碰触都无力承受的。我们经常见到的那种阳光,只能把人照黑,但这样的太阳,却像是在把人往白里照,越照越透明似的,直到你被照得消失了为止……那种阳光,它的炽热是你经验中的现实感觉之外的炽热。河水是冰冷的,空气也凉幽幽的,只要是有阴影的地方就有寒气飕飕飕地_______着……可是,那阳光却在这清凉的整个世界之上,_______地强烈炽热着……更像是幻觉中的炽热。
    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偶尔 空空荡荡 蹿 不动声色
    B.偶尔 空空寂寂 蹿 无动于衷
    C.偶然 空空寂寂 钻 不动声色
    D.偶然 空空荡荡 钻 无动于衷
    21.文中多处使用了ABB的短语形式,如“白花花”“凉幽幽”,说说它们和“白”“凉”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4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可以改成“才能达到极度热烈的围和强烈的宁静”,从语意上看两者基本相同,为什么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现代旅行,我们总祈盼乘坐的车辆眨眼之间就到达目的地,甚至因为短暂的误点而焦躁。可是,几千年前,孔子和他的一群弟子就乘坐着一辆缓慢的牛车,在大地上往复奔走,为了自己的思想,为了自己的理念而不知疲倦,并终其一生。
    我们总是碌碌奔波,催促我们行动的激情却是那样脆弱和渺小。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六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
    1.B 2.A 3.C
    4.①前两处正面论证,第三处反面论证。(2分)
    ②前两处着重论证“无理而妙”的效果;第三处论证单靠逻辑和理性不能正确有效地品读鉴赏诗歌的语育。(2分)
    5.①出乎意料(无理):“活着却死”“死了还活着”,看似自相矛盾,有悖常理。
    ②入乎情理:作者这样说其实隐藏着“精神”和“肉体”这两个评判人生的角度。
    ③在对比中含蓄地表达了对精神不朽、虽死犹生的鲁迅先生的景仰,以及对欺压人民、虽生犹死者的鄙夷。看似不合逻辑,却引人深思。(每点2分)
    6.C 7.B
    8.①故事发生在“春天”,春天是故事的背景。
    ②作者巧妙地将乔玛的牺牲放在春天里,这样的结局令人惋惜,从而增强了人物的悲剧性和小说的艺术张力。
    ③"春天”蕴含着深层的寓意。它象征着一种人可以被消灭,但是不可以被打败的不屈精神,也象征着一种希望以及人们对人生价值与理想的呼唤。
    (一点2分,两点4分。任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9.①自然意象:小说的自然意象辽阔博大,如辽阔的草原、极端恶劣的暴风雪之夜、如千军万马般难以掌控的发了疯的马群,都体现出一种刚劲、雄浑的壮美。
    ②人物形象:小说刻画了一位在暴风雪之夜与马群搏击的年轻马信形象,在与领头马安巴·乌兰的较量过程中,不畏严寒,不惧对手,复杂的心理活动和呐喊式的语言都彰显了顽强不屈的意志和不畏牺牲的崇髙。
    ③精神意蕴:乔玛与暴风雪的抗争、与安巴·乌兰的较量传递出人与自然力的冲突,紧张激烈的气氛下是浓厚的主观抒情色彩和强烈的艺术震撼力,为读者揭示了生命的伟大,留下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0.BEG 11.B 12.D
    13.(1)因此先王将历法赋予百姓(翻译成“告诉百姓农时”视为正确),鼓励并督促耕田与植桑,减少游荡求食的人,降低征发劳役对人力的耗费。(每句1分)
    (2)懂得从事(重视)农业生产却不知道通过节约用度来爱惜农力,这也是没能彻底落实重视农业生产的方略啊。(画线部分为参考采分点,每处1分。)
    14.材料一:粮食短缺的原因是游荡求食的人多而务农的人少,多徭役之费。
    材料二:粮食短缺的原因是农民不再被督责尽力耕种,统治者过度浪费,不再根据收入确定支出。(每点2分)
    15.D
    16.①本诗通过想象舍弟监督采茶、进献贡茶之事,写出了姚勖对采茶进贡一事慎重细心,饱含诗人对其胞弟的期许。(内容解说1分,情感2分,“期许、期待”“祝愿”之类的词都可)②陆诗的“晴窗细乳戏分茶”一句,用戏玩烹茶表现诗人在临安寓所等待召见时的无聊,含蓄地表达了报国无门、岁月蹉跎的无奈(内容解说1分,情感2分)。
    17.(1)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2)国脉微如缕 死节从来岂顾勋
    (3)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18.A.种质资源和种子有什么异同(将“种质资源”写成“种质”给1分,“异同”可写成“不同”)
    B.如果将育种比作绘画(填对一处得2分)
    19.③“以致”改成“乃至”;⑤“促进”改为“保护”:⑦“的”改为“了”。(准确修改一处得1分,修三处得4分)
    20.B
    21.①“白花花”指白得晃眼,令人眼花,突出白的程度;“白”仅指颜色本身而不表示程度;②“凉幽幽"指清凉,并有幽深脚暗之意,复合了清凉和幽暗两个意思,语意更为丰富:而“凉”仅指触感上的清冷,而无“幽暗”之意。(4分,每点2分,如有其它容案,能言之或理,办可情给分)
    22.①原句用了两次“极度”,形成两个短句,句式工整,有节奏感,读起来更有气势(或"更有冲击感”);②原句强调夏日里独在河边时,对自然界的敏锐感知。(每点2分)
    译文:
    材料一:
    衣食,是人民(生存)的根本;人民,是国家的根本,人民依赖衣服和食物,就像鱼离不开水一样:国家依赖人民,就像人依靠脚一样。鱼没有水,就不能生存:人失去脚,就无法行走;国家失去人民,也就无法安定太平。先王明白这样的道理,就使人民衣食丰足。
    男子都去精雕细刻奢侈品,就会妨碍农业生产;女子都去编织华美高贵的丝织品,就会妨碍织布缝纫等事。农事受损是饥饿产生的根本,纺织受害是受冻产生的根源。挨和受冻周时到来却想要禁止人们偷窃,这就像煽动火却不想让它燃烧,搅动水却希望它还平静,这都是不可能的。吃饱穿暖,才能懂得荣耀和耻界;粮仓般实,才能顾及礼仪和规矩。所以施政者一定要重视耕种蚕桑,而抛弃华而不实的事物。把粮食与布帛当作珍宝,把珠宝和玉石等同于粪土。为什么呢?珠宝玉石仅可用来把玩观赏,而粮食和布帛却有实际的用途,就算让天下的瓦砾都变成和氏壁,砂石都变成隋候珠,如果遇到水涝或者千旱的年份,米粒贵如珠玉的时候,那么和氏壁也无法用来御寒,隋侯珠也不可用来充饥。它们即使有能胜过太阳的光亮,有能取代月亮的光芒,终归也是没有用处的。这与画出的西施,美丽却无法使人高兴,雕刻的桃李,形似却不可食用又有什么区别呢?穿衣与吃饭,是人们生存所依赖的。
    先王治理国家,有九年的粮食储备,可以防备意外情况,摆脱灾难和困苦。尧、汤时代有十年的粮食储备,等到遭遇九年的洪水、七年的干早,也没有听说食物严重匮乏、把人遗产在沟渠中的情况,这正是积蓄充足的缘故。粮食之所以没有储备,是因为游荡求食的人多而务农的人少。蛀食禾苗的螟、螣秋天生而秋天死,一时成为灾患会使很多年都粮食匮乏。如果现在一人耕种供百人享用,这就像蛀食未苗的害虫螟、螣,也很严重啊!因此先王将历法赋予百姓,鼓励并督促耕田与植桑,减少游荡求食的人,降低征发劳役对人力的耗费,那么粮仓就会充实,赞颂之声就会兴起。
    (节选自《刘子·贵农》,有删改)
    材料二:
    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是施行王政的基础。古代治国者不敢忽视,但是如今当官的不是这样,他们只是处理公文听取陈述作出裁断罢了。他们听说谈论农业方面的事,就一起取笑说:真是见识短浅。他们只知道征收赋税是紧要公务,不懂得把务农之事放在首位,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分清处理政事的本来轻重啊。懂得务农之道却不知道通过节约用度来爱惜农力。
    古找选业的人,上上下下讲求互相帮扶,互相朴充。下面的民众劳作得非常勤苦,上面的统治者使用时财物非常节俭。民众不遗余力,国家也不过度浪费,上面爱下面的民力,下面的民众供给上面的统治者,双方都不使对方陷于困境,一个农夫的力量,加以督责必定都能尽到所承担的育任;一天的用度,必定量入而出地节俭安排。一年的耕作,交公或自用,都可从田地中产出并常有结余,因此三年里经常有一年的结余用来备用,如今却不是这样,耕种的人不再教官青尽力耕种,消费的人不再根据收入确定支出,一年的耕种仅够充公,可农民自己够吃的粮食不超过几个月。更有甚者,庄称刚打完场,用簸箕去除糠皮麦麸,吃不饱满的秕谷稗子,有的还采集橡子果、贮存莱根来准备度过冬春两季。一旦不幸赶上水灾旱灾就会有许多饿死的人,尸体横七竖八地压着。这真是令人哀叹啊!
    (选自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有删改)
    相关试卷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联合调研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联合调研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调研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调研语文试卷(含答案),文件包含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调研语文试卷worddocx、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调研语文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调研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调研语文试卷,文件包含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调研语文试卷pdf、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调研语文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