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二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2024年中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①_____________。为人处世,不可锋芒(bì)露,要善于忍辱负重。韩信面对地痞的(A.欺压 B.欺侮),没有盲目反击,而是审时度势,忍受胯下之辱,不逞勇一时,为(A.造就 B.练就)日后的大将韩信做好了铺垫。
②_____________。做人要行得端,走得正,不走旁门左道,要遵守规则,要恪守原则;不攀附权贵,不见风使舵。只有志向坚定,行为端正,不忘初心,孜孜以求,才能行稳致远。
③_____________。做人做事,要脚踏实地,要有耐心、长性和毅力,不可急功近利。黄旭华三十年如一日坚守在研究第一线,实现了我国核潜艇从无到有的跨越式发展。无数事实证明,默默无闻地沉浸于事业,深修内功,方能厚积(bó)发。
1.请为第①段和第②段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横线上填字母。
(1)审时度势(A.dù B.duó)_____________
(2)恪守(A.gè B.kè)_____________
2.请为第①段和第③段中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在横线上填字母。
(1)bì(A.毕 B.必)_____________
(2)bó(A.簿 B.薄)_____________
3.请为第①段中第二句选择最符合语境的词语。在横线上填字母。
(1)(A.欺压 B.欺侮)_____________
(2)(A.造就 B.练就)_____________
4.在上文①②③段的段首横线处依次填入句子,使之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学习做人,应当笃定直行/学习做人,应当韬光养晦/学习做人,应当蓄力蓄势
B.学习做人,应当蓄力蓄势/学习做人,应当笃定直行/学习做人,应当韬光养晦
C.学习做人,应当韬光养晦/学习做人,应当笃定直行/学习做人,应当蓄力蓄势
D.学习做人,应当蓄力蓄势/学习做人,应当韬光养晦/学习做人,应当笃定直行
【答案】1.(1)B (2)B
2.(1)A (2)B
3.(1)B (2)A
4.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1)审时度势:shěn shí duó shì,研究时机,估量形势。
(2)恪守:kè shǒu,严格遵守。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辨析。
(1)锋芒毕露:fēng máng bì lù,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2)厚积薄发:hòu jī bó fā,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 。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1)欺压:欺负压迫。欺侮:用蛮横无理的手段欺压、侮辱。根据前面的“地痞”可知,此处表示地痞的用蛮横无理的手段欺压、侮辱,应用“欺侮”。
(2)造就:培养成才,经常用于修饰“人才”。练就:经过练习训练而取得某项本领。根据后面的“日后的大将韩信”可知,此处形容培养出韩信这样的人才,应用“造就”。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语境补齐句子。
第一空:根据后面的“为人处世,不可锋芒必露,要善于忍辱负重”可知,对应“韬光养晦”,应填:学习做人,应当韬光养晦;
第二空:根据后面的“做人要行得端,走得正,不走旁门左道”“志向坚定,行为端正”可知,对应“笃定直行”,应填:学习做人,应当笃定直行;
第三空:根据后面的“不可急功近利”“厚积薄发,方获大成”可知,对应“蓄力蓄势”,应用:学习做人,应当蓄力蓄势。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司法大数据显示,近年来,10%的交通事故案件发生的原因为开车看手机造成的。
B.人的一生约有一半左右的时间都在思考,只不过成功者总在思考有意义的事。
C.我们一定要跳出惯性思维,提高思想认识,着力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促进经济转型。
D.4月26日,哈尔滨吃货节首届在中央大街哈尔滨小街启幕。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
A.句式杂糅,可去掉“造成的”,或者将“发生的原因为”改为“是”;
B.语义重复,“约”“左右”中任意去掉一个;
D.语序颠倒,应将“吃货节”和“首届”顺序颠倒。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及名著的相关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送东阳马生序》就是赠序的典范之作。
B.苏轼,字乐天,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主要代表人物。
C.中国文化中有许多与“三”有关的称谓,如“三皇五帝”“岁寒三友”“三教九流”等,其中,“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
D.《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B.苏轼,字子瞻;白居易,字乐天。
7.下面的情境中,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张立同学将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的诗歌朗诵比赛,为班争光。他这几天有些紧张,于是小明对他说:
A.“张立同学,你都参加过那么多次诗歌朗诵比赛了,还会紧张呀?”
B.“张立同学,不过就是一次学校的诗歌朗诵比赛嘛,你肯定可以的,好好表现!”
C.“张立同学,班级选你参加比赛,你可不能紧张,那样就会影响发挥,丢大家的脸。”
D.“张立同学,我听过你的朗诵,朗诵得特别好,同学们都为你骄傲。”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口语交际。
A.“还会紧张呀”含质疑口吻,不得体;
B.“不过就是”这个短语可能会让张立觉得比赛并不重要,从而影响他的准备和重视程度;
C.“丢大家的脸”语气生硬且不礼貌,不得体;
D.肯定了张立同学的才华与能力,增加了他的自信,能有效缓解他的紧张情绪。
8.按教材原文填空。
(1)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2)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4)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这些思想为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所尊崇。
(5)人生道路障碍重重,但是青年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的勇气,相信人生靠奋斗一定可以扬起理想的风帆。
【答案】(1)自缘身在最高层 (2)瀚海阑干百丈冰 (3)化作春泥更护花
(4)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5)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二、阅读(45分)
(一)(9分)
阅读《小石潭记》,完成下面小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可: (2)澈: (3)凄:
10.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1.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9.(1)大约。 (2)穿透。 (3)使……感到悲伤。
10.(1)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11.示例一:意在表达作者虽有满腹才华却不得志的孤凄悲凉(或忧伤悲凉、凄苦孤寂)的思想感情。
示例二:借人迹罕至的美好景物,寄寓自己不得志的郁浥,表达了作者怨愤抑郁的心情。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句意: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
②“日光下澈”句意:阳光直照到水底。澈:穿透。
③“凄神寒骨”句意: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凄:使……感到悲伤。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重点词语有:青,青翠;翠,翠绿。
②重点词语有: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差互,相互交错。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情感主旨。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文,从全文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文中的重点语句,看其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写作背景:柳宗元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间共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属于其中之一;
本文通过描写小石潭“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等景物,写出了小石潭人迹罕见,凄清幽静的特点。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而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与作者心境的凄清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因被贬官后内心产生的无法排遣的凄苦,同时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参考译文:
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埏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二)(10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会飞的鱼
程醉
①《山海经》中记载了一种文鳐鱼:“状如鲤鱼,鱼身而鸟翼,苍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游于东海,以夜飞。”长有鱼的身体、鸟的翅膀,白头红嘴,身上有苍色斑纹这些特点,在飞鱼的身上都可以找到。因此,有些学者认为古书中的文鳐鱼就是飞鱼。
②飞鱼是银汉鱼目飞鱼科燕鳐鱼属约40种海洋鱼类的统称。它们长着像鸟类翅膀一样发达的胸鳍,因为能够跃出水面进行较长距离的空中滑行,故而得名飞鱼。
③它们是滤食性的鱼类,以硅藻或桡足类等小型浮游动物为食。几乎没有什么攻击性,并且体形较小,处于海洋食物链的底层。成群结队的飞鱼群一直都是鲨鱼、金枪鱼、剑鱼等各种凶猛鱼类争相捕食的对象。
④几乎每一天,飞鱼群都会遭到各种各样捕食者的骚扰,因此学会逃命的本事才是最重要的。通过现代高速摄像机以及一些其他设备,人们能够对飞鱼的“飞行”有更加直观的了解。
⑤当猎食者接近飞鱼时,飞鱼突然在水下加速,冲向水面,双鳍紧贴着流线型身体,尚在水中的尾部则同时快速摆动、拍击,从而获得向上的巨大推力。刚一冲破水面,飞鱼就把像翅膀一般的胸鳍张开,当飞鱼的全身都离开水面之后,它就利用双鳍张开的升力作用而向前滑行。一旦回到水面,飞鱼又用力摆动尾部把身体再次推起来。简单说,飞鱼的逃命过程其实是在做连续跃出水面的滑行。只是由于速度太快,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是在不断拍打翼状鳍做飞行的动作。
⑥飞鱼在空中的滑翔速度可达每小时16公里,一般来说一次滑翔可超过100米,连续滑翔最远能接近500米。不过,它们在飞行中的方向性却是自己无法控制的。经常出海的水手都知道,一旦遇到了飞鱼汛,便能在甲板上甚至是船舱里捡到自己送上门来的飞鱼。
⑦在我国东南沿海的渔民中一直流传着一个关于飞鱼的传说。据说,每一群飞鱼中都会有一只全身蓝色的“飞鱼王”,渔民若运气好,捕到“飞鱼王”,数百条飞鱼也会随之飞进船里。不过如果渔民太过贪婪,不见好就走,很可能因鱼量过多而沉船。但这只是一个传说,没有什么科学依据。
⑧那么实际情况怎样呢?原来,飞鱼有很强的趋光性。渔民们捕飞鱼的时候,基本都是在夜晚,于渔船上点亮灯光,飞鱼便会觅光而来,自投罗网。
⑨每年的四五月,成群结队的飞鱼便会迫不及待地来到靠近陆地、岛礁的地方,寻找适合繁殖产卵的场所。刚出生的小飞鱼只有1毫米多长,经过大约一年的时间,它们就能长到40厘米左右,然后又会固执地前往它们的出生地,开始新一轮的繁殖。
12.请概括选文①②两段的说明内容。
13.结合选文内容,说说飞鱼群总会遭到各种各样捕食者骚扰的原因。
14.选文⑥段画线句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5.说明文是讲究科学性的,选文⑦段为什么还要引用没有科学依据的传说?
【答案】12.介绍了飞鱼的外形、种属、得名原因。
13.几乎没有什么攻击性,并且体形较小,处于海洋食物链的底层。
14.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飞鱼的滑翔速度快,滑翔距离远。
15.选文⑦段关于飞鱼的传说不仅可以说明飞鱼在飞行中的方向性是自己无法控制的这一特点,还可以引出下文关于飞鱼有很强的趋光性的说明。引用传说增加了飞鱼的神秘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内容概括。
结合①段中“长有鱼的身体、鸟的翅膀,白头红嘴,身上有苍色斑纹这些特点,在飞鱼的身上都可以找到。因此,有些学者认为古书中的文鳐鱼就是飞鱼”,②段中“飞鱼是银汉鱼目飞鱼科燕鳐鱼属约40种海洋鱼类的统称。它们长着像鸟类翅膀一样发达的胸鳍,因为能够跃出水面进行较长距离的空中滑行,故而得名飞鱼”的内容可知,介绍了飞鱼的外形、种属、得名原因。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内容概括。
结合③段中“它们是滤食性的鱼类,以硅藻或桡足类等小型浮游动物为食。几乎没有什么攻击性,并且体形较小,处于海洋食物链的底层”的内容可概括为:几乎没有什么攻击性,并且体形较小,处于海洋食物链的底层。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理解和作用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引用、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摹状貌、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做假设、引资料等。说明方法的应用是为了让文章更加具体、准确,让读者更好的理解。
结合“飞鱼在空中的滑翔速度可达每小时16公里,一般来说一次滑翔可超过100米,连续滑翔最远能接近500米”的内容,由“16、100、500”可知,该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说明了飞鱼的滑翔速度快,滑翔距离远,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句段作用。
结合⑦段中“在我国东南沿海的渔民中一直流传着一个关于飞鱼的传说。据说,每一群飞鱼中都会有一只全身蓝色的‘飞鱼王’,渔民若运气好,捕到‘飞鱼王’,数百条飞鱼也会随之飞进船里。不过如果渔民太过贪婪,不见好就走,很可能因鱼量过多而沉船。但这只是一个传说,没有什么科学依据”的内容可知,本段中引用关于飞鱼的传说,说明飞鱼在飞行中的方向性是自己无法控制的这一特点;同时,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加了飞鱼的神秘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结合⑧段中“那么实际情况怎样呢?原来,飞鱼有很强的趋光性。渔民们捕飞鱼的时候,基本都是在夜晚,于渔船上点亮灯光,飞鱼便会觅光而来,自投罗网”的内容可知,引出下文关于飞鱼有很强的趋光性的说明。
(三)(15分)
阅读《鹿城盛开三角梅》,完成下面小题。
鹿城盛开三角梅
杜卫东
①走出机场出港口,我们把几个行李箱齐整地放在路边。
②一辆车驶来,一个平头发型的青年核实了我们的身份后,跳下车,身轻如燕。我感慨:“你真厉害,一眼就能认出要接的客人。”他笑了,说:“‘候鸟族’有特点啊,辨识度高。”说着,提起路旁的行李,一件件放进后备箱,动作干净利落,毫不拖泥带水。
③小伙子人不错,一般的网约车司机不会抢着帮乘客搬行李。他若不上手,这几个大行李箱还真够我们忙一阵子的。
④车驶入主路,他的手机突然响了:一位客人去机场,预约的车没到,情急中想起他。小伙子很愕然,蹙起眉头,可惜他分身乏术,便安慰对方再耐心等会儿。他神色有点焦虑,小声嘀咕之际,手机又响了,只听他如释重负地忙说:“没耽误您用车就好。”感觉得出,他的急切和高兴都发自内心,自然而然,没有一丝刻意。其实,这件事和他一点儿关系都没有。此刻,车窗外,路边的三角梅正热烈地盛开着,是那么鲜艳、动人。
⑤妻子夸赞小伙子:“你真是个热心肠!”
⑥小伙子有点腼腆地说:“服务行业嘛,就是要为客人提供最优质的服务。”⑦闲聊中,我们得知,他当过几年兵,退伍后来三亚闯世界。先是在一家贸易公司工作,后来,专职做了网约车司机。我问他干这一行累不累,他笑着说:“累呀。不过,累点儿没什么。我才三十出头,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本书,也就才翻了少一半,远没到精彩的部分呢!”
⑧我被他的情绪感染了,笑着问:“你怎么断定我们是‘候鸟族’?”
⑨小伙子嘿嘿一笑,说:“这不难判断。特定时间段来三亚,入住‘候鸟’集中的小区。”我接着问:“你说‘候鸟族’有特点,什么特点?”小伙子握着方向盘,说:“头发白,穿衣多,箱子大。说实话,接你们这种老人比较省事;如果遇到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我会在出港口等候,一直搀扶着到停车场。”
⑩“那,要另外加收费用吗?”妻子问。
⑪“哪能啊!”小伙子语含惊诧,“举手之劳,还要收费?”
⑫一句话,顿时让我对小伙子更加刮目相看。我告诉他:“年轻时我也当过兵。”小伙子听了,双眸一亮。他摁下音响开关,车厢里回响起那首熟悉的歌:“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一时间,我们谁也没有说话,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因相同经历有了命运相连的感觉。良久,小伙子像对自己也像是对我说:“我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曾是一名军人。”我也感慨:“是啊,军营的记忆会伴随我们一生。”我忽然想起,在首都机场出示退役军人优待证,可优先登机,便问他是否办理。小伙子点点头,说:“办了,不过从来没用过。”这在我的预料之中:他办了,是因为珍惜;他不用,同样是因为珍惜。
⑬正聊着,妻子像是一下子想起了什么,有些激动:“我是不是见过你呀?好像有点儿面熟。”
⑭小伙子回过头来,高深莫测地眨眨眼,说:“嗯,有可能。我曾是你们小区的租户。”
⑮“对了!前两年,你是不是一到周六下午,就在小区门口挂一块‘免费理发’的纸牌,高龄老人还提供上门服务?”妻子问。
⑯小伙子点点头,没有否认。
⑰妻子更激动了,双眸有了神采,继续问道:“听邻居说,八十岁以上的独居老人,你还留下电话,免费提供买菜、就医服务?”
⑱小伙子一笑,语气平和地说:“我是党员,又是退役军人,群众有需要的时候,肯定要冲在前面。”“不过,”他下意识地摇摇头,吐出一口气,说,“也有人质疑我,说我肯定有个人企图,不然,怎么会干得这么起劲?我听了,一笑了之。”说这话时,小伙子挺直身板,嘴角上扬,表情中有一种明显的不屑。我感受到了他的真诚,情动于衷,发乎于心,像清澈的湖水,即便被泥沙侵袭,经过沉淀和自滤,仍会坚守自己原有的明澈。
⑲车行平稳。路旁盛开的三角梅像一簇簇燃烧的火苗,在车窗外一闪而过。小伙子告诉我们,三亚又叫鹿城,三角梅是它的市花,只要有适宜的阳光,它可以一年四季都把城市点缀得生机盎然。
⑳已是傍晚时分,夕阳渐渐落下,天被涂上一层金黄,远处的海面上波光粼粼,几艘游轮正在入港。有余晖照进车厢,洒在他身上,从侧面看上去,有一种庄重的美。
(21)我想,城市也是有魂的。城市的魂,呈现在一座城市的日常表情中。而这日常表情,由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构成。他们用心守护着这座城市,也守护着心中的美好与未来。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3月22日,有删改)
16.文章第⑫段,作者说“一句话,顿时让我对小伙子更加刮目相看”,通读全文,概括小伙子做了哪些让我们刮目相看的事情。
17.说说第⑫段画线句中两个“珍惜”的内涵。
18.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⑱段中的画线语句。
说这话时,小伙子挺直身板,嘴角上扬,表情中有一种明显的不屑。
19.文章第⑳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0.文章题为《鹿城盛开三角梅》,文中两处也写到了三角梅。三角梅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16.小伙子抢着帮乘客搬行李,分身乏术时安慰着急的客人;从出港口到停车场,免费搀扶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免费为老人理发;免费为老人提供买菜、就医服务。
17.第一个“珍惜”指他重视军人的身份,从未忘记自己当过兵;第二个“珍惜”指他重视军人的荣誉感,不会利用军人的身份取得优待。
18.这句话通过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展现了小伙子真诚、乐于助人的品质。他挺直身板,嘴角上扬,表现出一种不屑的态度,这与他之前提到的被人质疑个人企图这件事形成了对比,彰显了他坚守自己信念的自豪。
19.它点明了时间:傍晚时分。渲染了气氛:通过描写夕阳下的海面和游轮,营造了一个宁静而温馨的场景。烘托了人物形象:余晖洒在小伙子身上,展现了他庄重而美好的形象。
20.三角梅在文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作为文章的线索,贯串了整个故事,从小伙子提到的三角梅到车窗外盛开的三角梅,再到结尾处提到的三角梅,三角梅成为了连接小伙子和作者之间的纽带;二是它象征着城市的精神,小伙子就像三角梅一样,无论环境如何,都能坚守自己的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从而为城市带来生机和活力。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根据③段“小伙子人不错,一般的网约车司机不会抢着帮乘客搬行李。他若不上手,这几个大行李箱还真够我们忙一阵子的”可概括为:抢着帮乘客搬行李;
根据④段“突然手机响了,一名客人去机场,预约的车没到,情急中想起他……感觉得出,他的急切和高兴都发自内心,自然而然,没有一丝刻意”可概括为:发分身乏术时安慰着急的客人;
根据⑨段“如果遇到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我会在出港口等候,一直搀扶着到停车场”可概括为:免费搀扶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到停车场;
根据⑮段“一到周六下午,就在小区门口挂一块‘免费理发’的纸牌,高龄老人还提供上门服务”可概括为:一到周六下午免费理发,并高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
根据⑰段“听邻居说,八十岁以上的独居老人,你还留下电话,免费提供买菜、就医服务”可概括为:为八十岁以上的独居老人留电话,免费提供买菜、就医服务。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内涵。
第⑫段画线句“他办了,是因为珍惜;他不用,同样是因为珍惜”是小伙子对退役军人优待证的态度。“他办了,是因为珍惜”,结合第⑦段“闲聊中,我们得知,他当过几年兵,退伍后来三亚闯世界。先是在一家贸易公司工作,后来,专职做了网约车司机”,可知他办理退役军人优待证是对自己曾经当过兵的纪念,因此“珍惜”指他重视军人的身份。“他不用,同样是因为珍惜”,这里的“珍惜”指他不利用退役军人的身份取得优待登机的权利,是因为重视军人的荣誉感。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赏析。要求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根据⑱段“说这话时,小伙子挺直身板,嘴角上扬,表情中有一种明显的不屑”中的“挺直身板,嘴角上扬”“表情”等可知,运用了神态描写;结合本段上文“我是党员,又是退役军人,群众需要的时候,肯定要冲在前面”“也有人质疑我,说我肯定有个人企图……我听了,一笑了之”可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某些人的不屑一顾和作为党员的自豪感。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
根据⑳段“已是傍晚时分,夕阳渐渐落下,天被涂上一层金黄,远处的海面上波光粼粼,几艘游轮正在入港”中的“傍晚”“夕阳”“天”等可知,是景物描写(或环境描写);结合⑦段“闲聊中,我们得知……”可知,渲染了温馨氛围;结合下文“有余晖照进车厢,洒在他身上,侧面看上去,有一种庄重的美”可知,烘托了人物美好的心灵。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
根据④段“感觉得出,他的急切和高兴都发自内心,自然而然,没有一丝刻意。其实,这件事和他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可知,④段画线句“车窗外,路边的三角梅正热烈地盛开着,是那么鲜艳、动人”的“三角梅”渲染鹿城美好的环境,烘托了人物美好的心灵;
根据⑱段“我感受到了他的真诚,情动于衷,发乎于心,像清澈的湖水,即便被泥沙侵袭,经过沉淀和自滤,仍会坚守自己原有的明澈”可知,⑲段“路旁盛开的三角梅像一簇簇燃烧的火苗,在车窗外一闪而过”,烘托了人物美好的性格;
根据题目“鹿城盛开三角梅”和㉑段“我想,城市也是有魂的。城市的魂,呈现在一座城市的日常表情中。而这日常表情,由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构成。他们用心守护着这座城市,也守护着心中的美好与未来”可知,以物喻人,突出了主题。
(四)(11分)
阅读《国风“出圈”背后是文化破壁》,完成下面小题。
国风“出圈”背后是文化破壁
吕京笏
①从国风好戏的爆火,到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成为爆款,再到中华传统服饰成为新一轮时尚热潮……今天,国风已经吹进现实的角落,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与审美方式。国风屡屡“出圈”,国风“出圈”背后是文化破壁。
②当传统文化以新的面目回归,我们看到了“国风热”成为文化生活新时尚。京剧、黄梅戏等传统戏剧,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演绎。那些出现在古装电视剧中的字画、乐器、服饰、礼仪等,无不因文化之美打动了年轻人。
③最是文化韵流长,国风“出圈”背后恰是文化的破壁。当“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让人们以新鲜有趣的形式、真实可感的体验“云游”历史文化场景,传统文化实现了与现实的交融。技术助力文化表达,这正是国风在今天重获新生的重要原因。
④需要警惕的是,不少人将“国风”看作了“流量密码”,在急功近利心理的作祟下,打着“国风”的旗号粗制滥造,甚至坑蒙拐骗。有的人把关于屈原的电视剧拍得荒诞不经,有的人披着国学班的外衣行传销之事……这样的“国风”都是空心、低质、无根的。
⑤文化是国风的内功,那些停留于表演层面的国风只能是“伪‘国风’”,唯有精心制作、用心打磨,才能真正触碰到传统文化的灵魂,并且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热播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智慧中国行》《非遗里的中国》,走红的甲骨文“表情包”、文物“戏精”等,都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创新先要守正,国风之魅力不在“风”,而在“国”。
⑥值得嘉许的是,不少年轻人不仅热爱国风,还能用自己的特长,借助网络的力量传承与推广国风。“95后”彭静旋在法国街头弹古筝,引发了当地居民对中国文化的兴趣,相关视频传到短视频平台后,也让更多国人感受到“音乐无国界”的魅力。峨眉武术传承人——1998年出生的凌云爆红网络后,顺利打入主流文化传播圈。(一)这些鲜活的例子说明,年轻一代弘扬和传播传统文化,未来可期。
⑦好的国风艺术,是能够不断生长的,而生长的养料,就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中。(二)扎下根去,用新时代的创意展现瑰丽的中华文明,唤醒国人内心深处的文化基因,向世界展现东方之美。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21.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风好戏、文创产品、传统服饰等的爆火,说明国风已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与审美方式。
B.传统文化以新的面目回归,并流行于年轻群体,我们看到了“国风热”成为文化生活新时尚。
C.技术助力文化表达。“数字敦煌”“数字故宫”让人们以新鲜有趣的形式、真实可感的体验“云游”历史文化场景。
D.创新先要守正。走红的甲骨文“表情包”、文物“戏精”是停留于表演层面的“伪‘国风’”。
22.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3.依次指出文中画线句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一个括号内只能填写一种论证方法)
(一)( ) (二)( )
24.本文引发我们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请根据文章内容,选择一个有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推荐给你的同学看,并说明理由。
【答案】21.D
22.国风屡屡“出圈”,国风“出圈”背后是文化破壁。
23.(一)举例论证 (二)比喻论证
24.示例:《非遗里的中国》,这个节目带大家走近非遗,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的历史底蕴、匠心精神、东方美学、民族韵味和中国智慧,展现非遗在新时代进发出“亘古亘今、日新又新”的活力。在一舞一曲中,阐释非遗所蕴含的东方生活美学,让年轻人深入了解传统文化。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D.结合第⑤段“走红的甲骨文‘表情包’、文物‘戏精’等,都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创新先要守正,国风之魅力不在‘风’,而在‘国’”,可知:走红的甲骨文“表情包”、文物“戏精”是真正触碰到传统文化的灵魂,并且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体现创新先要守正。本项分析不当。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文题“国风‘出圈’背后是文化破壁”点明论题;首先,文章提出国风已经成为当下生活时尚的一部分,体现在戏剧、文创产品和服饰等多个方面。其次,文章分析了国风“出圈”的原因是通过新的演绎方式和技术手段,如“数字敦煌”、“数字故宫”,实现了文化的现代表达和传统与现实的融合。然后,文章批判了一些人将国风作为商业工具进行粗制滥造的行为,并指出这种做法是对国风精神的误解和滥用。最后,文章强调了真正的国风应该深入文化内核,精心制作和创新,并通过电视节目、网络表情包等实例展示了如何正确推广国风。据此可知,首段开门见山,“今天,国风已经吹进现实的角落,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与审美方式。国风屡屡‘出圈’,国风‘出圈’背后是文化破壁”直接点明本文的中心论点,论述了国风“出圈”背后是文化破壁的观点。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证方法。
由(一)画线句“‘95后’彭静旋在法国街头弹古筝”可知,举了彭静旋的例子,是举例论证,论证“年轻一代弘扬和传播传统文化,未来可期”的观点。
由(二)画线句“好的国风艺术,是能够不断生长的,而生长的养料,就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中”可知,将国风艺术比作能够生长的植物,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作者形象地说明了好的国风艺术需要不断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才能茁壮成长。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推荐语。围绕本文的内容,选取一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阐明你的理由即可。
示例:《非遗里的中国》,这个节目带大家走近非遗,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的历史底蕴、匠心精神、东方美学、民族韵味和中国智慧,展现非遗在新时代迸发出“亘古亘今、日新又新”的活力。在一舞一曲中阐释非遗所蕴含的东方生活美学,让年轻人深入了解传统文化。
三、作文(50分)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命题作文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人心灵成长和心智成熟,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其间,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启迪、书香的熏陶、生活的风风雨雨,或者曾经的迷茫、沮丧与顿悟等,无不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留下或深或浅的印痕,让我们从懵懂慢慢走向成熟……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就这样慢慢长大”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个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工整、规范。
【答案】略。
给材料作文
26.给材料作文。
在一次班会课上,老师让每个人用自己的方式,从教室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
第一个是捧着书走过去的,第二个是唱着歌走过去的,第三个是笑着走过去的,然后越来越五花八门:跳着走的、侧着走的、斜着走的、摔跤了爬起来接着走的……最后,每位同学都愉快地从老师那里得到了奖赏。
其实,走过去就是一种经历。人生正是由无数次经历组成的,每一次经历,都会有别样的收获。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答案】略。
[语文]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有解析): 这是一份[语文]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有解析),共26页。
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