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五地表形态的塑造过关检测练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广东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五地表形态的塑造过关检测练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断层三角面所处断裂带的走向是,龙脊谷的形成过程是,冰川漂砾形成的主要条件包括,答案 D,治理图示河段崩岸的有效措施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壳运动形成断层的过程中,山体被切割,使断层面呈现出三角形态的陡崖,称为“断层三角面”。某研究小组在某山脉考察时发现,该山脉山体以花岗岩为主,形成沿同一方向排列的一系列断层三角面(图1),目前该地区地壳较稳定。图2示意岩石圈物质循环。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该断层三角面所处断裂带的走向是( )
A.南—北走向 B.西北—东南走向
C.东—西走向 D.西南—东北走向
答案 A
2.构成该山脉山体的岩石属于图2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B
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有一处鲜为人知的奇特地貌,红色碎裂砂页岩构成一排排垄岭,像一条条蜿蜒起伏的巨龙腾跃在空旷的荒漠中,包围在巨龙四周的是一座座色彩艳丽的连绵彩丘。当地人给它起了一个很形象的名字:龙脊谷(图1)。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图1 图2
3.图2中数字与地质作用相互匹配正确的是( )
A.①—变质作用 B.②—外力作用
C.③—地壳运动 D.④—岩浆活动
答案 C
4.龙脊谷与图2中文字表示的岩石类型一致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C
5.龙脊谷的形成过程是( )
A.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C.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D.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答案 D
冰川漂砾是由冰川搬运并在距发源地一定距离的地方堆积的巨砾,一般来自高山冰川的上段。下图为贡嘎山海螺沟冰川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冰川漂砾形成的主要条件包括( )
①陡直的山体
②松散的地表物质
③频繁的雪崩、岩崩
④频繁的地震、滑坡
⑤冰川的搬运
A.①②③B.①③⑤
C.②③⑤D.③④⑤
6.答案 B 7.贡嘎山海螺沟的冰川漂砾最可能出现的位置和岩石类型分别是( )
A.冰舌 深色石英片岩
B.冰瀑深色石英片岩
C.粒雪盆似斑状花岗岩
D.现代尾碛似斑状花岗岩
7.答案 D
由土石组成的河岸、湖岸因受流水冲刷,在重力作用下土石失去稳定性,沿河岸、湖岸的岸坡产生崩落、崩塌和滑坡的现象,叫作崩岸。长江荆江段崩岸多发,2002年荆江突起洲河段发生崩岸险情。下图是荆江突起洲河段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8.2002年崩岸险情发生处位于图中( )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
8.答案 A
9.2003年,三峡水库开始蓄水运行,对图示河段崩岸总体产生的影响及其原因是( )
A.减弱,来水量减少B.加剧,枯水位提高
C.减弱,丰水位降低D.加剧,来沙量减少
9.答案 D
10.治理图示河段崩岸的有效措施是( )
A.加固河岸B.修蓄洪区
C.拓宽河道D.清淤河道
10.答案 A
沙漠倒置河床是一种地形高出周边地表的河流状地貌,多发育在山前倾斜冲洪积平原的沙漠上。下图示意沙漠倒置河床典型形成机制。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1.沙漠倒置河床砾石的主要特点可能是( )
A.粒径大,磨圆度差 B.粒径小,磨圆度差
C.粒径大,磨圆度好 D.粒径小,磨圆度好
答案 A
12.沙漠倒置河床形成过程中( )
A.砾石沉积阶段降水较少
B.砂质沉积物被流水侵蚀
C.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
D.河流径流流向发生反转
答案 C
2018年10月17日5时许,西藏林芝市雅鲁藏布江左岸色东普沟上游发生冰崩岩崩,冲击下部的早期崩坡积物和冰碛物,形成滑坡—碎屑流入雅鲁藏布江,堵江堰塞约56小时后自然漫顶泄流,整个过程形成崩滑—碎屑流—堰塞湖—溃决洪水灾害链。下图示意色东普沟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3.此次灾害链的主要成因有( )
①地形以高山峡谷为主
②风蚀作用下岩石破碎
③普遍性冰川消融
④人类活动破坏植被
A.②④B.②③C.①③D.①②
答案 C
14.应对该地区堰塞湖溃坝危害的最佳措施是( )
A.开挖泄洪通道B.监测预警,全面避让
C.加固堰塞体D.撤离堰塞体上游居民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1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普若岗日冰原(图1)海拔多在5 500米以上,随着冰川退缩,普若岗日冰原边缘发育了新月形沙丘群,沙丘表面水分条件较好。冬季时沙丘个体规模增长快,但是移动速度慢。图2示意该地区新月形沙丘的发展及结构。
图1
图2
(1)在图1方框中用→画出当地的盛行风向,并指出该区域沙丘沙源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5分)
(2)分析冬季时该区域沙丘个体规模增长快、移动速度慢的原因。(6分)
(3)依据图2信息,推测该区域沙丘发育过程中气候的变化特点并指出判断依据。(4分)
答案 (1)绘图:箭头指向东北(西南风)。(2分)
主要外力作用:流水沉积;冰川沉积;风化作用。(每点1分,共3分)
(2)冬季河床裸露(或者植被稀疏),沙源丰富;风力强劲,沉积作用强;冬季温度低,(沙丘表面水分条件较好)沙丘表面冻结,不易被侵蚀。(每点2分,共6分)
(3)变化特点:暖湿与干冷交替。(2分)判断依据:腐殖质层与砂层交替分布。(2分)
解析 (1)从形态判断,新月形沙丘是风力堆积形成的地貌,其缓坡是迎风坡,陡坡是背风坡,沙丘前方两侧有顺风向延伸的两个尖角;图中沙丘尖角朝向东北,外凸的缓坡朝向西南,因此可以判断该地盛行风向为西南风。从沙源来向看,图中沙丘主要分布于戈壁区东北部的河流沿岸,沙源来自枯水期的东湖湖岸和裸露河床,在盛行风的吹拂下,遇到普若岗日冰原阻挡,风力变缓的情况下逐渐堆积形成沙丘,因此可以判断该地盛行风向为西南风。结合前面分析,该沙丘沙源主要来自枯水期东湖湖岸和裸露河床,为冰川和流水沿河谷向下搬运并沉积的砂石物质,以及戈壁在长期风化作用下形成的沙粒。
(2)沙丘个体规模增长快的原因:冬季青藏高原降水较少,冰川融化量少,河流和湖泊进入枯水期,河床裸露,沙源丰富;冬季青藏高原多大风天气,对沙源的搬运能力较强,易在风力减弱的普若岗日冰原边缘形成沙丘。移动速度慢的原因:结合材料可知,沙丘表面水分条件较好,冬季沙丘表面冻结,不易被风侵蚀、搬运,因此沙丘移动缓慢。
(3)读该地新月形沙丘的发展及结构图可知,沙丘中腐殖质层与砂层交替分布。气候暖湿时期,风沙活动较弱,生物生长量大,形成腐殖质层;气候干冷时期,生物生长量小,难以形成腐殖质层,但风沙活动强烈,沙丘移动快,沙丘前方砂层增长。综上所述,沙丘中腐殖质层与砂层交替分布反映出该区域沙丘发育过程中气候暖湿与冷干交替。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
青弋江位于安徽省南部,发源于黄山山脉,是长江下游右岸的一级支流。该河流的发育主要受夏季风强弱、构造运动等因素影响。其形成先后经历4个阶段(从辫状河阶段到最晚发育年代)。下图分别示意青弋江的发育过程。
(1)推测青弋江发育过程中地壳的运动特点,并说明地壳运动对其河谷地貌的影响。(8分)
(2)分析在青弋江发育过程中,夏季风偏弱促进河谷发育的原因。(6分)
(3)请在框中画出沿着AB方向河床剖面示意图及其水流运动方向。(3分)
答案 (1)运动特点:地壳间歇性抬升。影响:地壳抬升,河流落差加大,溯源侵蚀与下蚀增强,河谷延长、加深;地壳间歇性抬升,形成多级河流阶地;地壳抬升中间的稳定期,河流侧蚀加强,河谷弯曲延长。
(2)夏季风势力偏弱,锋面雨带在南方地区停留时间延长,该地区降水增加,河流流量增大;河流侵蚀作用增强,河谷显著加深,(地下水补给稳定)河流发育加快。
(3)作图如下: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五地表形态的塑造练习含答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地貌景观的物质组成是,该红色地层形成时期的气候特征为,图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图中甲处,图中海沟的成因是,与海沟相伴的宏观地形有,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5~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五过关检测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凝灰岩属于,甲地构造地貌为,图中断层形成于,甲地堆积物下层比上层,此次凌汛发生时,上游来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五地表形态的塑造练习含答案,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地貌景观的物质组成是,该红色地层形成时期的气候特征为,图示地区地质地貌演化的顺序是,甲图中,形成最晚的是,图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图中甲处,图中,甲处海底宏观地形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