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考地理复习考点专题7人口与地理环境练习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考地理复习考点专题7人口与地理环境练习含答案01
    高考地理复习考点专题7人口与地理环境练习含答案02
    高考地理复习考点专题7人口与地理环境练习含答案03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地理复习考点专题7人口与地理环境练习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复习考点专题7人口与地理环境练习含答案,共5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表中数据反映中小城市,29波动变化成0,中小城市应对人口净流出,可以,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海南,1—2,6分)人口重心是指区域空间中人口数量可维持空间均衡的受力点,其时序变化可反映区域发展的空间演变轨迹。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区域内人口重心迁移明显。下图示意1978—2018年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口重心迁移轨迹。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下列关于2003—2008年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口重心迁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人口重心移动速度西部小于中部
    B.人口重心移动距离西部大于中部
    C.中部人口重心向西北移动
    D.西部人口重心向东南移动
    1.B 由图可知,2003—2008年我国人口重心迁移距离西部地区(约20 km)大于中部地区(约3 km),可计算出西部地区人口重心移动速度大于中部地区,A错误、B正确;此期间中部人口重心向东北移动,C错误;西部人口重心向西北移动,D错误。
    2.对我国中部地区1978—2018年人口重心迁移影响相对较小的是( )
    A.中部地区人口外流
    B.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
    C.中部地区跨境贸易
    D.中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
    2.C 跨境贸易主要是建立物品运输交易,对人口重心迁移影响极小;人口外流会造成人口重心迁移;城市群发展会造成人口重心随城市群变动;某一区域矿产资源开发也会造成人口重心迁移。
    (2023辽宁,1—2,6分)人口流动包括人口流入 和人口流出。依据人口流动空间范围,将其划 分为跨省、省内跨市和市内跨县三种方式。中 小城市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对推动 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起重要作用,但持续的人 口流动造成一些中小城市人口净流出。下表 为2011—2018年我国中小城市三种方式流动 人口比例。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表中数据反映中小城市 ( )
    A.2011—2014 年 跨 省 和 省 内 跨 市 流 动 人 口比例变化趋势相同
    B.2015 年和2016年三种方式流动人口数量相 同
    C.2011—2018 年 省 内 跨 市 流 动 人 口 比 例 波动上升
    D.2011—2018 年 三 种 方 式 流 动 人 口 比 例 基本均衡
    3 D 由表格可知,三种方式流动人口比例在2011—2018年间有升有降,但总体比例变动不大,故D 正确; 2011—2014年间,跨省流动人口比例先升后降,省内流 动人口比例先降后升,变化趋势不同,A 错误;2015 和 2016年虽然三种方式流动人口比例相同,但两年人口基 数不同,因此其流动人口数量不同,B 错误;2011—2018 年,省内跨市流动人口比例由0.29波动变化成0.28,没 有上升,C 错误。故选 D。
    4.中小城市应对人口净流出,可以 ( )
    ①发展劳动力节约型产业
    ②鼓励返乡创业
    ③引导非核心功能疏解
    ④放宽落户政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 A 中小城市人口净流出带来的影响是劳动力不足, 因此需要发展劳动力节约型产业,另一方面也需要制定 政策鼓励已经流出的劳动力返乡创业或就业,①②正 确;中小城市非核心功能疏解会导致人口进一步流出, ③错误;中小城市落户政策一般已经较为宽松,其人口 外流主要是缺少足够多的产业(即就业机会)吸引或留 住人口,继续放宽落户政策来应对人口外流的用处不大,④错误;故选A。
    名师点睛 引导非核心功能疏解一般用于大城市疏解城市人口,放宽落户政策一般用于原落户政策较为严格的 大中城市吸引人才。
    (2023 河北,12—13,6分)人口年龄结构三角 图 适 合 刻 画 国 家 人 口 结 构 的 演 变 路 径 。 三 角 图中的点坐标记作(C,L,A),C 、L 、A 分别表示 少儿、劳动力和老年人的人口比重,且 C+L+ A=100%, 如图a 点P 所示。任意点O 的运动 方向含义如图a 所示。图b 描述了1966—2020 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演变路径。据此完成下
    面两题。
    少儿比重(%)
    少儿比重(%)
    b
    5.1966—1982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演变呈
    现的显著特征为 ( )
    A.少子化、红利化 B.多子化、年轻化
    C.少子化、老龄化 D.红利化、年轻化
    A 从图 a 中解读 O 点运动方向的人口地理学含义(老龄化、年轻化、多子化、少子化、负债化、红利化), 建立判读参照系,通过追踪图b 中点(人口年龄结构)的 运动方向,推断出我国1966—1982年人口年龄结构的
    演变特征为少子化和红利化。故选A。
    6.假设自2020年到2100年,我国总和生育 率(相当于育龄妇女平均的终身可能生育 数)由1.3逐步提升到2.1,人口预期寿命由
    78岁逐步提升到85岁,那么我国人口年龄
    结构演变趋势如图b 中 ( )
    A.
    D 出生、死亡是影响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主要内 因。假设自2020—2100年,我国总和生育率由1.3 逐步 提升到2.1,说明总和生育率逐步达到更替生育水平,未 来我国人口的少子化趋势依然存在,但会持续减弱;假 设自2020—2100年,我国人口预期寿命由78岁逐步提 升到85岁,意味着人口死亡率会持续下降,未来我国老 年人口比重将持续增加,人口老龄化将持续加重。由于 2010—2020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演变趋势已经呈现出 老龄化和负债化趋向,由于人口惯性的影响,这一演变 趋势将继续维持,结合题干假设条件,2020—2100年我 国人口年龄结构的演变趋势为:少儿人口占比先降后 升、劳动力人口占比下降、老年人口占比升高,故 D 选项
    最符合题意。
    知识拓展 当总和生育率=2.1时,称总和生育率达到更替生育水平,即子女一代人口数量与父母一代人口数量 大致相当。
    我国于2010年和2020年分别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六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七普”)。下图为“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六普’‘七普’人口增长差异图”。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7. (2022江苏,16,2分) “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相等的省级行政区是( )
    A.京、沪 B.黑、吉 C.粤、鄂 D.渝、黔
    C 读图准确获取各条线的含义,图中倾斜的虚线表示“六普”和“七普”人口增长率相等,读图可知粤、鄂位于该条线上。
    审题指导 坐标图比较复杂时,要对坐标图进行分解阅读,读懂坐标的含义,并以具体的一个点,结合坐标含义进行判读,得出准确的结论。
    8. (2022江苏,17,2分)我国四个直辖市人口增长的共同特点是( )
    A.“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加速增长
    B.“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减速增长
    C.“六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
    D.“七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
    D 四个直辖市为京、津、沪、渝。读图判断,“六普”到“七普”期间,京、津、沪人口增速降低,人口增长率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渝在“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增速提高,人口增长率“六普”低于全国平均增长率,“七普”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
    9. (2022江苏, 18,2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 )
    A.向城市群集聚 B.向中西部迁移
    C.沿长江带集聚 D.分布更加均衡
    A 读图可知,人口增速较快的地区在图中的右上侧,主要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多集中在大城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大城市周围逐渐形成了城市群,故可推测我国人口逐渐向城市群集聚。
    中心城区通常为城市中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下表数据显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及2010~2020年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0. (2022全国乙,1,4分)2010~2020年四城市人口变化的共同特点是( )
    A.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
    B.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
    C.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
    D.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
    A 根据表中信息可知,2010~2020年四个城市的中心城区人口、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上海、北京中心城区以外地区增加的人口比中心城区减少的要多,广州、深圳的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的人口数量都增加,故四个城市的人口总量均是增加的,排除B、D。上海、北京中心城区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增加,广州、深圳中心城区以外地区要比中心城区增加的人口多,故四个城市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均下降,C错误、A正确。
    11. (2022全国乙,2,4分)与四城市人口变化共同特点类似的中国其他城市,一般具有( )
    A.相似的空间形态 B.趋同的主导产业
    C.一致的功能定位 D.相近的等级规模
    D 城市的空间形态受所在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因素影响而有所不同,故A项错误。不同城市的主导产业是不同的,故B项错误。各城市之间不可能有一致的功能定位,故C项错误。等级规模相近的城市,中心城区人口的分布与变化比较类似,故D项正确。
    12. (2022全国乙, 3,4分)根据四城市人口变化特点,城市规划应该引导 ( )
    A.人口向中心城区再集聚
    B.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集聚
    C.中心城区核心功能疏解
    D.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均衡布局
    B 人口向中心城区再集聚会进一步导致中心城区出现各种城市问题,故A项错误;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只是分散了城市的部分职能,中心城区核心功能不会轻易改变,故C项错误;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不可能实现各个方向上的均衡布局,故D项错误;调整城市的产业结构、分散大城市职能,应引导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集聚,故B项正确。
    疑难突破 中心城区对人口的吸引力下降是由于城区职能调整、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内部的制造业向外转移,导致大量的就业人口随之分散到中心城区以外地区。
    2018年9月,浙江省结对帮扶的青海省海西州率先实现整体脱贫。浙江省与海西州扶贫协作是我国东西部互利共赢之举。完成下面两题。
    13.(2020浙江7月选考,3,2分)浙江省与海西州扶贫协作的合理措施有( )
    ①电商直播,销售海西农产品到浙江
    ②生态移民,助力海西农民迁居至浙江
    ③区域合作,选派浙江人才支援海西
    ④招商引资,搬迁浙江IT企业扎根海西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 A 扶贫协作措施要符合实际情况,满足实际需要。保护当地生态环境,需要适当进行生态移民,但浙江与海西区域差异较大,海西农民迁居到浙江,难以找到适合的发展空间,而且路途远,生活习惯不同,故措施不合理,②错;海西科技水平低、交通不便,IT企业不可能扎根海西,④错;开展电商直播,销售海西农产品到浙江,有助于海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位于西部的海西,发展中最需要的就是人才,开展区域合作,选派浙江人才支援海西,会极大促进海西的发展,A项正确。
    14.(2020浙江7月选考,4,2分)我国西部许多农村贫困地区的环境承载力较低,主要体现在( )
    A.人口密度大B.经济规模小
    C.土地生产力低D.生产技术水平低
    答案 C 环境承载力的高低主要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西部许多农村贫困地区所在区域自然条件较差,生态脆弱,土地生产力低,导致环境承载力较低,C项正确。
    下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市城乡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各自总人口比重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5.(2017江苏单科,13,2分)城乡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分布反映了( )
    A.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
    B.中西部地区的城乡老年人口占比均高
    C.经济发达的省市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
    D.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明显
    答案 A 本题考查人口老龄化。读图可知,东部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城镇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老年人口占比高,A项正确;贵州、甘肃、云南等西部地区农村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比较高,城镇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比低,B项错误;经济发达的广东省,农村、城镇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比均较低,未进入老龄化阶段,C项错误;吉林、黑龙江、辽宁城镇老龄化现象比农村明显,D项错误。
    16.(2017江苏单科,14,2分)影响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主要因素是( )

    A.人口出生率B.人口迁移
    C.人口死亡率D.人口密度
    答案 B 本题考查人口老龄化。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结合我国国情可知主要是因为这些省份经济落后,劳动力大量外迁,B项正确。

    考点二 人口迁移
    我国地级市一般由市辖区和其他县级行政区组成。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10年和2020年的常住人口数量。该市的常住人口变化状况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图1
    1. (2023山东,3,3分)图2示意四种人口流动情况,与该市2010—2020年情况相符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1.A 观察图示,对比2010和2020年该地级市人口变化。该市总人口减少,说明当地经济水平低,就业机会少,人口以迁出为主。该市的市辖区人口数量小幅增加,其他县级行政区人口数量显著减少。图①最符合,故选A。
    2. (2023山东,4,3分)与该市的其他县级行政区相比,市辖区( )
    A.老年人口比重大
    B.老年人口数量大
    C.劳动人口比重大
    D.劳动人口平均年龄大
    该市的市辖区有一定人口迁入,主要迁入群体是中青年人口,可提高市辖区的劳动人口比重,C正确。市辖区的总人口较少,老年人口数量少于其他县级行政区,B错误。其他县级行政区的中青年大量向外地迁出,导致当地县级行政区的老年人口比重加大,县级行政区的人口老龄化加重,劳动人口平均年龄较大,A、D错误。故选C。
    3. (2023山东, 5,3分)具有类似常住人口变化状况的地级市,一般具有相似的( )
    A.经济规模B.经济发展趋势
    C.人口规模D.人口职业构成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常住人口以迁出为主的地级市,一般当地经济发展规模小,经济发展较落后,就业岗位少,人均收入低,导致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等,A正确。人口规模大小不一定反映出经济发展水平高低,C错误。常住人口减少的地区,其各地的经济发展趋势千差万别,人口迁出区的人口职业构成不一定相似,B、D错误。故选A。
    (2023广东,5—6,6分)珠江三角洲地区某侨乡 村,现存大量古建筑和水上碉楼。20世纪90 年代至21 世纪初,随着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快 速推进,该村人口持续外流,村落逐渐空心化。 近10年来,该村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回流人口 明显增多,成为乡村振兴的成功范例。据此完
    成下面两题。
    4.导致该村20世纪90年代至21 世纪初人口
    持续外流的主要原因是 ( )
    A.前往海外寻亲访友
    B.被城市就业机会吸引
    C.人口已超合理容量
    D.人口老龄化逐渐加剧
    B 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珠江三角洲地区工 业化快速推进,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就业机会增加,使 附近村落的人口大量涌入城区,B 正确;前往海外寻亲 访友为暂时性的人口流动,并非持续性外流,A 错误;无 相关信息表明该地环境出现重大变化,人口合理容量不 会在短时间内发生改变,C 错误;该地由于劳动力外流 导致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人口老龄化加剧是人口外流 产生的结果而不是原因,D错误。
    5.近10年来,该村发展迅速的特色产业最可
    能是 ( )
    A.农业种植和水产养殖
    B.公共卫生和文化教育
    C.旅游服务和文化创意
    D.先进制造和科技研发
    C] 随着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产 业不断转型升级,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和 服务型产业转型。由材料可知,该侨乡村现存大量古建 筑和水上碉楼,可推测近10年来该地发展具有历史文 化特色的旅游服务和文创产业,能够提供大量就业机 会,吸引村民回流。故选C。
    (2023浙江6月选考,22—23,6分)2020年,我国 流动人口达3.76亿,比2010年增长约70%,其 中省际流动人口为1.25亿,占比为33.2%(比 2010年下降5.6%)。流入(出)率为流入(出) 人口占本省人口的比重。下表为2020 年 浙 江、新疆、安徽、吉林四省区流入和流出人口统计 表。完成下面两题。
    对某区域人口重心迁移影响较小的原因应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角度分析,而影响人口重心迁移的因素有社会经济因素、自然环境因素、个人因素等。
    年份 方式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跨省
    0.39
    0.42
    0.38
    0.36
    0.36
    0.36
    0.36
    0.37
    省内 跨市
    0.29
    0.27
    0.30
    0.31
    0.30
    0.30
    0.29
    0.28
    市内 跨县
    0.32
    0.31
    0.32
    0.33
    0.34
    0.34
    0.35
    0.35
    城市
    2010年中心城
    区人口比重/%
    2010~2020年
    中心城区人口
    变化/万人
    2010~2020年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
    口变化/万人
    上海
    30.3
    -30.25
    215.42
    北京
    59.7
    -72.8
    300.9
    广州
    39.7
    129. 12
    468.46
    深圳
    34.0
    116.88
    596.73
    2
    C
    3
    A
    省(区)
    流入人口 (万人)
    流入率
    (%)
    流出人口 (万人)
    流出率
    (%)

    155.1
    2.5
    1152.1
    18.9

    1618.7
    25.1
    236.2
    3.7

    339.1
    13.1
    60.3
    2.3

    100.2
    4.2
    241.4
    10.0
    6.我国省际流动人口占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沿海产业升级放缓
    B.沿海经济增速下降
    C.省 际 产 业 转 移 增 加
    D.省际交通条件改善
    高度为非等比例尺
    高度为非等比例尺
    C 我国的省际人口流动方向以由西向东为主。近 年来,随着东部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劳动密集 型产业大量西迁,中西部省区人口回流趋势显著。省际 产业转移增加,省区之间发展差距减小,是我国省际流 动人口占比下降的主要原因;随着产业结构升级调整, 沿海经济增速上升;省际交通条件改善,会促进省际人 口流动。故选C。
    7.表中甲、乙、丙、丁与各省区流动人口状况的
    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
    A. 甲 — 新疆 B.乙 — 安徽
    C. 丙—浙江 D.丁—吉林
    D 安徽为中部省区,人口稠密,人口大量向东部沿 海流出,对应表中甲地;浙江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 达,吸引力强,人口迁入量大,对应表中乙地;新疆地广 人稀,由于油气等资源的开发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实 施,促进人口流入,但地处偏远,流入人口较少,与表中 丙对应;吉林地处人口较少的东北地区,加之气候寒冷, 重工业衰退,人口以迁出为主,与表中丁对应。故选 D。
    下图为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分布图,图中线条宽度与流入人口占比相关,线条越宽占比越高。完成下面两题。
    8. (2022浙江6月选考,7,2分)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主要来源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 )
    A.东部地区 B.中部地区
    C.西部地区 D.东北地区
    B 读图可知,流入长三角城市群的人口中占比较高的有江苏、安徽、河南、四川、江西等省,其中安徽、河南、江西等省都位于我国四大地区的中部地区,故B正确。
    9. (2022浙江6月选考, 8,2分)甲省人口流入长三角城市群主要考虑( )
    工资水平 空间距离
    土地价格 环境质量
    A. B. C. D.
    A 甲省为江西省,土地价格低于长三角城市群,环境质量优于长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距离江西较近,能吸引江西省人口流入,故A正确。
    规律总结
    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会形成推力和拉力,促使人口迁移。但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也会对人口迁移产生一定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宁夏、贵州、云南等省区成功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大大改善了移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完成下面两题。
    10.(2021浙江6月选考,12,2分)实施生态移民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
    A.人口密度 B.交通运输
    C.环境承载力 D.移民意愿
    11.(2021浙江6月选考,13,2分)生态移民工程的成功实施( )
    促进了迁入区的资源开发 缓解了迁出区人口老龄化程度
    减轻了迁入区的就业压力 实现了迁出区人口的脱贫致富
    A. B. C. D.
    CD命题意图本题组以我国实施生态移民工程为情境,考查了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及产生的影响等知识,注重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描述与阐释地理事物能力的考查,体现了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的学科核心素养,突出了基础性和应用性的考查要求。
    解题思路 生态移民是由于生态环境压力大,需要进行移民减轻当地环境的压力,因此考虑的首要因素是环境承载力,C正确;人口密度、交通运输、移民意愿不是实施生态移民考虑的首要因素,A、B、D错误。
    获取材料信息可知,生态移民大大改善了移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实现了迁出区人口的脱贫致富,正确;人口的迁出,是整体的迁移,直接影响是缓解了迁出区的生态压力,与人口年龄结构关系不大,错误;人口的迁入,会为了发展经济,促进迁入区资源的开发,正确;人口迁入为迁入区提供大量的劳动力,会加重迁入区的就业压力,而不是减轻,错误。正确答案为D。
    知识拓展 生态移民,亦称环境移民,系指原居住在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地区、生态脆弱区以及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基本不具备人类生存条件的地区的人口,搬离原来的居住地,在另外的地方定居并重建家园的人口迁移。
    永久迁移是指户籍发生改变的人口迁移类型;务工迁移是指离开户籍地外出务工的人口迁移类型(不包括永久迁移)。图1示意1990—2015年我国人口迁移的数量变化,图中永久迁移人数为每五年的累积数量,务工迁移人数为当年的数量。据此完成1—2题。
    图1
    12.(2021湖南,1,3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990—2015年的永久迁移人数持续增加
    B.2000年以后,永久迁移的累积人数下降
    C.1990—201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呈下降趋势
    D.1990—199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增速比2005—2010年的慢
    13.(2021湖南,2,3分)2010年后务工迁移人数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三农”政策利好 出生人口数量减少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降低
    A. B. C. D.
    DB命题意图本题组以1990—2015年我国人口迁移数量变化图为载体,考查人口统计图的判读、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注重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渗透了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体现了基础性和综合性的考查要求。
    审题指导解题关键点有三:一是明确务工迁移不包括永久迁移,二是图中永久迁移人数为每五年累积,三是图中务工迁移人数为当年的数量。
    解题思路.据图可知,2000年以后每五年永久迁移累积人数下降,A错误;累积人数为各时段之和,呈增加趋势,B错误;1990—2010年务工迁移人数增加,2010年后下降,C错误;1990—1995年务工迁移人数曲线缓,增速慢,2005—2010年曲线陡,增速快,D正确。
    我国务工人口主要来自中西部的乡村,“三农”政策利好,可减小人口外迁的推力,对;2010—2015年出生人口数量的减少,对该时期劳动力数量没有影响,错;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东部地区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劳动密集型等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促使当地民工就地就业,务工迁移人数下降,对;一般而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上升,错。故B正确。
    知识归纳 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
    (1)我国是一个人口多、人均耕地少的国家,大量农村劳动力长期处于剩余状态。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农村大批潜在的剩余劳动力成为显性的剩余劳动力,他们迫切希望进入城市寻找就业机会。
    (2)1984年推出的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的政策为我国流动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提供了政策保障。
    (3)城乡及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是促使我国人口大量流动的根本原因。
    (4)当下,随着我国振兴乡村政策的逐步落实,东部产业结构升级,乡村经济的潜在发展后劲足,使得原来流向城市的农民工出现回流的现象。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我国农民工输入地的地区分布正在悄然变化。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2010~2019年全国农民工输入地的地区分布变化图
    14.(2021天津,8,3分)分析我国农民工流动的特点,并推断其原因是( )
    A.向中西部地区流动比例上升,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B.向东部地区流动的比例上升,东部地区的高新产业发展迅速
    C.向中部地区流动的比例上升,中部地区生态环境根本性改善
    D.向西部地区流动的比例上升,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的效率提高
    A命题意图 本题以农民工流动为背景,考查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注重对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考查,突出了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审题指导据图读出三条线的变化趋势,联系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
    解题思路 由图可知,农民工向东部地区流动比例下降,向中西部地区流动比例上升。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为了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可以利用中西部地区的廉价劳动力和土地等区位优势。中西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入,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吸引农民工流入;影响农民工流动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生态环境对农民工流动影响小;西部地区农业生产效率提高,需要的劳动力会减少。故选A。
    知识归纳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从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大方面进行分析。自然环境因素主要有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矿产资源和自然灾害等;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经济、交通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宗教以及政治、军事等。而影响人口自发性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07—2019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15. (2021山东,7,3分)推测该市2016—2019年户籍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育政策调整 B.落户政策放宽 C.医疗条件改善 D.行政区划变动
    16. (2021山东,8,3分)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主要是由于当地( )
    A.人口老龄化加剧 B.GDP增长缓慢
    C.环境承载力下降 D.产业结构优化
    17. (2021山东, 9,3分)该市的支柱产业是( )
    A.采矿业 B.旅游业 C.制造业 D.物流业
    BDC命题意图本题组以某地级市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变化图为载体,考查人口增长与人口迁移的知识,同时考查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运用地理知识阐释社会现象的能力,蕴含了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解题思路 图示2007—2016年该市户籍人口增加了约30万人,而2016—2019年户籍人口增加了约50万人,即2016年后户籍人口增长明显快于之前,但2016年前后常住人口变化较小,说明2016年之后增加的户籍人口主要是常住人口中部分人员转变而来,最可能是落户政策放宽所致,故B正确。生育政策调整、医疗条件改善、行政区划变动,均会同步影响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
    图示该市2010年前常住人口快速增加,而同期户籍人口增加较少,说明有大量外来人口迁入;而2010年后常住人口变化缓慢,说明外来迁入人口较少;结合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可判断2010年后常住人口变化缓慢的主要原因是当地产业结构优化,即劳动密集型产业减少,就业岗位减少,故D正确。
    易错警示 本题易错选B项,外来人口增加缓慢的直接原因是就业岗位少,就业岗位少不一定是经济增长慢的结果,如高端产业对GDP贡献更大,但提供的就业岗位较少。
    该市常住人口远大于户籍人口,说明有大量外来人口迁入;结合该市常住人口800万左右,以及2010年前后经济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可判断该市支柱产业为能够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的制造业,故C正确。采矿业、旅游业、物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较少。
    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许多省区人口流入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城市。下图为“某年我国三大城市外来人口占比位列前十的省区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18. (2021江苏,11,2分)同为长三角地区的江苏、浙江和安徽三省,迁移至上海人口相差较大,其主导因素是( )
    A.对外交通条件 B.文化交流习惯
    C.经济活动方式 D.人口迁移政策
    19. (2021江苏,12,2分)从全国看,三大城市的外来人口省区分布具有明显的( )
    A.地域性 B.等距性 C.均衡性 D.同向性
    20. (2021江苏, 13,2分)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北京外来人口增幅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北京( )
    A.政府机构外迁 B.城市规模扩大
    C.首都功能优化 D.公共服务升级
    CAC命题意图本题组以北上广外来人口的主要源地为例,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注重对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考查,体现了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学科素养,突出了综合性和基础性的考查要求。
    审题指导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比较人口迁出省区与三大城市的距离。
    解题思路14.读图可知,长三角地区江、浙、皖三省中,上海外来人口中来自安徽的人口占比更大,主要是由于安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较江、浙两省偏低,农业占比更大,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流动到上海寻求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更高的收入,C正确;江、浙与上海的交通条件更便利,与上海的文化习惯更相近,A、B错误;安徽省没有鼓励人口迁往上海的政策,江、浙也没有禁止人口迁往上海的政策,上海对非沪籍的迁移人口一视同仁,D错误。
    读图可知,迁入北京的人口主要来自距北京较近的河北、山东、河南等省,迁入上海的人口主要来自距上海较近的安徽等省,迁入广州的人口则主要来自距广州较近的湖南、广西、江西等省区,即三大城市的外来人口省区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A正确。
    北京外来人口增幅下降是北京疏解非首都职能的结果,C正确;政府机构并没有外迁,A错误;城市规模扩大和公共服务升级不仅不会导致外来人口增幅下降,还有利于吸引更多人口迁入,B、D错误。
    读下表,回答下面两题。
    2000和2010年我国部分省区跨省流入人口数量统计表(万人)
    21.(2020天津,8,3分)据表信息,对跨省人口流动状况的正确判断是( )
    A.三大经济地带流入人口的数量均衡
    B.东部经济地带的流入人口规模增大
    C.西部经济地带中云南流入人口最多
    D.上海流入人口在直辖市中增速最快
    答案 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图表信息的能力和计算能力。解题关键是明确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即其所包括的省份。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北京、福建、天津、山东、辽宁和河北属于东部经济地带,云南和新疆属于西部经济地带,内蒙古属于中部经济地带。据表可知,从2000年到2010年,表中东部经济地带省份流入人口规模明显大于其他经济地带省份,数量不均衡,A项错误、B项正确;云南和新疆同属于西部经济地带,2010年新疆流入人口180万大于云南的123万,C项错误;上海、北京和天津三个直辖市10年的增长率分别约为186.9%、186.6%和309.6%,因此增速最快的是天津,D项错误。
    22.(2020天津,9,3分)广东是跨省人口流入最多的省份,最主要原因是( )
    A.交通发达,出行方便B.生态环境优,居住条件好
    C.政府鼓励,政策引导D.经济活力强,就业机会多
    答案 D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注意题目要求是最主要原因。经济因素是目前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广东省位于我国改革开放前沿地区,经济开放程度高,经济发达、活力强,就业机会多,对人口吸引力大,因此跨省人口流入最多,故选D。
    下图分别示意1995年、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迁移。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23.(2019海南单科,4,3分)1995年美国本土人口净流入的地区是( )
    A.东北部B.南部C.中西部D.西部
    答案 B 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据图可以判断,三个最粗的箭头,即迁移人口数量最大的箭头,从三个不同地区指向了南部地区,说明1995年美国本土人口净流入的地区是南部,故B正确。
    24.(2019海南单科,5,3分)与1995年相比,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 )
    A.数量减少B.向中西部大量回流
    C.迁移规模变小D.净流入的地区减少
    答案 C 据图可以看出,与1995年相比,2010年美国本土各区之间的人口迁移数量明显减少,故C正确。图中只是显示了美国本土人口迁移情况,无法判断美国本土人口数量的变化,故A错误。通过计算,可知中西部地区1995年以迁出为主,2010年依然以迁出为主,故B错误。1995年只有南部为净流入的地区,2010年南部和西部都是净流入的地区,所以净流入的地区增多,故D错误。
    25.(2019海南单科,6,3分)影响美国本土人口迁移变化的主导因素可能是( )
    A.经济B.交通C.文化D.教育
    答案 A 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中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提供的就业机会较多,从而能吸引大量人口流入。南部新兴企业的发展曾经吸引大量人口流入,随着人员的逐渐饱和以及西部的发展,南部地区净流入人口数量减少,西部也由净流出变为净流入,所以影响美国本土人口迁移变化的主导因素可能是经济,故A正确。交通、文化、教育也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但是材料中没有明显的提示内容,故B、C、D错误。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不同年份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占比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26.(2019江苏单科,9,2分)与2000年相比,2016年该城市( )
    A.人口总数减少B.老龄化加剧
    C.平均年龄减小D.劳动力增多
    答案 D 由图可知,16—60岁人口比重2016年大于2000年,说明2016年该城市人口中劳动力增多了,D项正确;图示为该市不同年份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占人口总量的比重变化,不能说明人口总数的增减,A项错误;图示该城市2016年60岁以上人口比重小于5%,没有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则B项错误;2000年16—40岁人口比重最大,2016年21—50岁人口比重最大,说明平均年龄增大了,C项错误。
    温馨提示 当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或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10%时,表明进入老龄化社会。
    27.(2019江苏单科,10,2分)影响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增长B.医疗水平
    C.机械增长D.生育观念
    答案 C 图示2000年11—15岁人口比重很小,16年后的27—31岁人口比重应也较小,而2016年26—30岁人口比重明显增大,说明2016年的26—30岁人口中有很大一部分不是当地原有人口,则影响当地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人口迁移,即机械增长,故C项正确。
    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安徽省2017年常住人口达6 254.8万人,比上年增加59.3万人。2001—2017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年增长率如图所示,同期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28.(2018海南单科,10,3分)2005年和2010年该省常住人口大量减少,表明该省当年( )
    A.外出求学人数剧增B.外出务工人员激增
    C.外出旅游人数剧增D.外来务工人员剧减
    答案 B 安徽省经济欠发达,大量人口外出务工,从而导致人口大量减少,故B正确,D错误。我国的招生是有计划地进行,不会在某年出现较大幅度波动;外出旅游不会改变居民常住人口的身份,故A、C错误。
    解题关键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安徽省地处我国中部经济带,与东部沿海经济带相比,经济欠发达。
    29.(2018海南单科,11,3分)2013年后该省( )
    A.人口出生率大幅提高
    B.劳动力缺口逐渐缩小
    C.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
    D.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
    答案 C 图示2013年后安徽省常住人口增长率稳定在0.7%以上,但“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说明人口迁入率增加,而以前安徽省大量人员外出务工,因此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故C正确、A错误。图中没有信息显示安徽省是否存在劳动力缺口及人口老龄化问题,排除B、D。
    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0.(2016课标Ⅲ,4,4分)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
    A.产业转型升级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D.交通拥堵加重
    答案 A 上海是我国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因经济水平高,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2015年后,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出现减少,说明上海市对普通劳动力的需求有所减少,应是该市产业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所致,A项正确;食品价格不会短时间内大增,也不是外来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B项错误;上海环境质量未出现明显下降,C项错误;交通拥堵不会导致外来人口的减少,D项错误。
    易错警示 生活成本的提高,一般会转嫁于企业成本,即企业会相应提高原工资水平,部分学生不明白这一现象,错选B项;交通拥堵不会影响普通来上海务工的人员,普通工作人员会选择就近租住或乘坐地铁等公共交通。
    31.(2016课标Ⅲ,5,4分)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
    ①服务设施齐全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③适宜就业机会多④生态环境较好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 C 本题考查产业转移。上海市产业升级,其周边中小城市承接了从上海市转移出来的产业,从而为外来常住人口提供适宜的就业机会,故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
    解题关键 本题要围绕外来人口迁移的目的是就业来分析。
    32.(2016课标Ⅲ,6,4分)今后,上海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
    A.资源密集型产业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D.知识密集型产业
    答案 D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由材料信息可知,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故今后上海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知识密集型产业。
    信息解读 “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说明要引进高技术人才。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完成下面两题。
    33.(2016浙江文综,3,4分)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
    ①城乡间人口流动②农业专业化发展
    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
    A.①→②→③B.①→③→②
    C.③→②→①D.③→①→②
    答案 D 导致人口流动的决定性因素是经济因素。题中的因果关系应是: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吸引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引发了城乡间人口流动,这种流动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促使农业生产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故D项正确。
    32.(2016浙江文综,4,4分)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
    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
    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有关人口流动的知识。人口流动会缩小城乡差距,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区域的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的增长,故A项错误,C项正确。影响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故B项错误。小城镇人口流向大城市不利于小城镇的发展,不利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故D项错误。
    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完成下面两题。
    33.(2015山东文综,1,4分)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自然环境好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城乡收入差距大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答案 C 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由我国当前国情可知,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导致部分农村人口迁往城市。
    34.(2015山东文综,2,4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
    A.土地资源浪费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城乡协调发展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答案 A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说明劳动力迁往城市,农村劳动力短缺,导致土地资源浪费,A项正确;该现象不利于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城乡协调发展,B 、C错误;该现象会导致农村老龄化程度升高,D项错误。
    (2014海南,14—15,6分)下图表示我国某县2000年、2010年外出半年以上人口数量及其外出区域构成。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35.与2000年相比,2010年该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 )
    A.人均生产规模扩大B.劳动力价格降低
    C.占总人口比例提高D.人均产值减少
    答案 A 根据图文分析,该县2010年比2000年外出半年以上总人口和跨省外出人口大幅度增长,意味着该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人数减少,因此劳动力紧张,劳动力价格有所提高,人均生产规模扩大;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占总人口比例降低,人均产值增加。综上所述,A项正确。
    36.该县可能位于我国( )
    A.珠江三角洲地区B.京津地区
    C.长江三角洲地区D.川渝地区
    答案 D 该县人口大规模外出,表明该县经济落后,在所给四个选项中只有川渝地区经济较落后,因此选D项。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完成下面两题。
    37.(2014山东文综,1,4分)上图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

    A.粤、豫、黔、沪B.豫、粤、黔、沪
    C.粤、豫、沪、黔D.豫、粤、沪、黔
    答案 A 读图可知①、④两省级行政区常住人口数大于户籍人口数,推测其为人口净迁入地区,应为粤、沪;而②、③两省级行政区为人口净迁出地区,应为豫、黔。故选A。
    38.(2014山东文综,2,4分)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 )
    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
    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
    答案 D 人口迁出主要就近流向经济发达地区,河北主要流向京津地区,安徽主要流向长三角地区,湖南、广西主要流向珠三角地区。故选D。
    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下图,完成下面两题。
    37.(2014课标Ⅰ,10,4分)下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A 本题考查人口数量计算的能力。依据移民占总人口比例等于移民人数与总人口数之比,可计算出各时期的人口数量,1930年约为125百万、1950年约为143百万、1970年约为200百万、1990年约为250百万,据此可判断出①图符合该国人口增长情况,故A正确。
    方法技巧 本题一般有两种方法解题,一种就是常规计算法。还有一种运用人口增长规律知识来做题,如本题,由2010年移民人数与移民占总人口比例数据,可判断该国总人口3亿左右;结合世界大国人口数量常识,可判断该国是美国;美国二战后人口持续增长,特别是1950—1970年的“婴儿潮”时期,据此可快速判断答案。
    38.(2014课标Ⅰ,11,4分)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
    A.1910—1930年B.1930—1950年
    C.1950—1970年D.1970—1990年
    答案 C 本题考查人口自然增长的计算。人口自然增长也就是不考虑移民人数的增长,依据上题计算出的各年代的总人口数,以及图中对应的移民人口数量,可计算出各时间段人口增长的数量,如1910年总人口约为90百万,而移民人口数约为13百万,则不考虑移民的人口数量为77百万;再依次算出1930、1950、1970、1990年的人口数量,可看出1950—1970年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故C项正确。
    疑难突破 图示移民人数与移民人数占总人口比例曲线变化趋势接近,同时1910—1930年和1950—1970年移民人数变化最小,但该时间段内移民人数占总人口比例快速下降,说明这两个时间段内人口自然增长数量较多;再分析这两个时间段就可快速得出答案。若熟知美国人口增长特点,可利用上题分析,快速得出答案。
    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 300万。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9.(2013课标Ⅰ,7,4分)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
    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B.总人口减少
    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答案 D 本题以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为背景材料,考查图表分析和判读能力。根据总人口增长柱状图的变化可知,增长速度变慢,A项错误;总人口增长速度虽变慢,但总人口数还在增加,B项错误;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上升状态,C项错误;国际净迁移量为正值,前后十年变化不大,而国内净迁移量均为负值,且1991—2000年期间比1981—1990年增加很多,显示从该城市迁出人口增多,人口净迁入量减少,D项正确。
    指点迷津 注意图中纵坐标为人口年变化率,能反映变动速度与增长率。国际净迁移率为正值说明国际人口迁入大于迁出;国内净迁移率为负值,说明该市与国内其他地区之间迁移人口为迁出大于迁入;人口净迁入量包括国际与国内两部分。
    40.(2013课标Ⅰ,8,4分)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
    A.美国B.日本C.俄罗斯D.德国
    答案 A 本题考查美、日、俄、德四国超级大城市的人口变化规律。该城市从1981—2000年的二十年中,国际净迁移的人口数量与自然增长数量相当,人口国际净迁入量巨大,且当前总人口约1 300万,符合美国的城市特征。美国20世纪90年代人口纷纷向西部和南部的阳光地带迁移,导致国内净迁移量变大。日本城市人口国际净迁入量较小,俄罗斯与德国无1 300万人口的超级大城市。
    知识拓展 当今世界,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率较低,特别是西欧、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人口接近零增长或为负增长,但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人口增长率较高。
    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下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面两题。
    41.(2013课标Ⅱ,1,4分)2005—2010年( )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答案 C 本题以人口迁移统计图为切入点,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读图可知,贵州迁出人口比重略高于四川,但人口基数四川大于贵州,故迁出人口数量应是四川多于贵州,故A项错误;迁入人口比重上海大于广东,但人口基数广东大于上海,故迁入人口数量广东多于上海,故B项错误;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江苏、浙江相差不大,但人口的机械增长率浙江远高于江苏,故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故C项正确;天津位于东部经济地带,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低,故D项错误。
    审题技巧 准确获取、解读信息是关键。图中给出的是人口迁移比重,而选项问的是人口迁移数量,因此要考虑各省的人口基数;另外人口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个方面。
    42.(2013课标Ⅱ,2,4分)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答案 B 皖、赣、黔是人口迁出大省,且迁出的人口以青壮年为主,所以人口迁移加剧了这几个省区的老龄化进程,故A项错误;沪、京、津是人口迁入区,且迁入的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故人口迁移延缓了这三个市的老龄化进程,故B项正确;农业人口的大量外迁,提高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故C项错误;人口的迁入促进了沪、京、津的城市化发展,故D项错误。
    规律总结 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思路:(1)从辩证角度来看,分为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2)从区域角度来看,分为对迁出地影响和对迁入地影响。(3)从三大要素角度来看,分为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影响。(4)从具体方面来看,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市化等都有重要影响。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显示,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 139万人,比2000年增11 700万人;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43.(2011海南地理,16,3分)所给材料反映出的现象是( )
    A.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
    B.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
    C.我国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
    D.我国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44.(2011海南地理,17,3分)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中、西部发展政策的吸引
    B.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
    C.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人均耕地减少
    45.(2011海南地理,18,3分)该现象会( )
    A.提高我国环境人口容量
    B.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
    C.加重我国劳动力负担
    D.增加我国粮食需求量
    答案 A C B 本题组考查我国人口流动形成原因及影响和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能力。第27题,从材料中获得信息,离开户口登记地且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人口增加庞大,反映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第28题,我国人口流动最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造成的。第29题,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且流动方向是中西部农村流入中东部城市为主,会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
    下表为2002—2007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读表完成下面两题。
    46.(2011福建文综,3,4分)上表反映的人口迁移对该市的影响是 ( )
    A.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B.扩大环境人口容量
    C.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
    D.加快人口老龄化进程
    答案 C 从图表及题干信息可知,该特大城市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为主,因此不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A项不正确;人口迁入会使该城市的环境人口容量压力增大,B项不正确;外来迁入人口增多,城市加工工业及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会加速该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故C项正确;人口迁入以中青年为主,人口老龄化进程减缓,故D项错误。
    47.(2011福建文综,4,4分)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该市郊区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是( )
    A.环卫人员B.中小幼教师
    C.工程技术人员D.建筑设计师
    答案 B 该特大城市外来人口中青年较多,少年儿童迁入也较多,市郊以外来务工人员居住为主,从社会和谐发展角度来看,需要增加中小幼教师,为年轻父母解除后顾之忧,因此选择B项。
    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两题。
    48.(2011广东文综,7,4分)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 )
    A.迁入率持续上升
    B.迁出率持续降低
    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
    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答案 D 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区域人口迁入率始终高于人口迁出率,即该区域人口机械增长始终为正值,所以,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49.(2011广东文综,8,4分)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
    A.上海B.安徽
    C.湖南D.河南
    答案 A 影响人口迁移方向与规模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一般规律是由落后地区迁往发达地区,故上海符合题意,安徽、湖南、河南以人口迁出为主。
    下图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50.(2011四川文综,1,4分)关于该省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
    B.人口密度十年来大幅度减小
    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人口自然增长
    D.城市人口数量十年来增长50%以上
    答案 A 读图可知,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结合我国实际,目前应是出生率低、死亡率低,A项正确;十年来常住人口减少但减少幅度不大,故B项错误;由图可知,该省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很快,但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C项错误;城市人口数量增长率应该由2010年城市人口数量减去2000年城市人口数量,然后除以2000年城市人口数量,计算知不到50%,D项错误。
    51.(2011四川文综,2,4分)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

    A.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B.水利工程移民增多
    C.省级行政区域缩小
    D.劳务输出数量增加
    答案 D 读图知,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下降但仍为正值,人口数量应增多,A项错误;由常住人口数量及题干信息可知,该省为四川省,近十年来并没有大的水利工程,省级行政区也没有缩小,B、C项错误;四川省经济相对落后,交通越来越便利,劳务输出数量应增加,D项正确。
    52.(2016海南单科,21,2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下图是2010年3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
    (1)归纳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性特点。(6分)
    (2)分析河南、四川、湖北3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8分)
    (3)诸如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
    答案 (1)(地理位置)邻近省份;人口大省(河南、四川、湖北等);中东部地区省份比例高。
    (2)3省与3个城市的距离差别不大;3省兼具南北文化属性,适应性强;皆为人口大省,剩余劳动力多。
    (3)应该限制:外来人口增加了城市负担(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就业等);加重了大城市病(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
    不该限制:外来人口(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域和城乡间的文化交流。(所述理由需支持所持态度,否则不得分)
    解析 (1)结合图中所占比重较大的几个省份的共性分析。(2)从河南、四川、湖北3省份到北京、上海、广州的距离、人口总量及文化特性等方面分析。(3)先明确观点,若限制外来人口则从人口迁移对输入地的不利影响角度分析;若不限制则从人口迁移对输入地的有利影响角度回答。
    考点三 人口容量
    2000年到2015年,广东省劳动年龄人口增加了约2千万。下图为该省2000年、2015年劳动年龄人口金字塔图。完成下面两题。
    1.(2021浙江1月选考,15,2分)与2000年相比,2015年该省劳动力( )
    A.15—19岁比例增加 B.平均年龄增大
    C.25—29岁数量减少 D.男女比例失衡
    2.(2021浙江1月选考,16,2分)该省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变化可能会使( )
    A.产业结构升级 B.人口迁出数量增加
    C.环境承载力扩大 D.城乡发展差距扩大
    1.B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人口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快速、准确地从图文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提炼、整合后建立地理信息之间的联系,从而全面理解地理事物的特征,体现了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
    解题思路 据图可知,与2000年比较,广东省2015年15—19岁比例减小,A错误;2000年和2015年男女比例基本平衡,D错误;15—19岁和20—24岁比例显著减小,劳动力平均年龄增大,B正确;广东省劳动年龄人口增加了约2千万,人口基数增大,其25—29岁比例无明显变化,故总数量增加,C错误。
    易混易错 此题难度较小,易错在“草率”“审题不清”。只是“看图”,不关注“材料信息”,不注意人口基数变化,就容易错选。
    2.A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人口问题及其影响,要求考生具有综合推测地理因果过程的能力,旨在考查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
    审题指导 本题需明确该省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变化是“平均年龄增大”。理清因果关系,是顺利解答问题的关键。
    解题思路 广东省经济发达,其劳动力平均年龄增大,会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助力产业结构升级,A正确;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变化,对人口迁出、环境承载力、城乡发展差距短时期影响不大。
    人口总抚养比可用公式表示为0~14岁人口数+6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在1947—2013年期间,某国人口增长模式完成转变,且在此期间经历了两次人口总抚养比较低,而同期经济增长较快的时期。这两个时期被称为该国的第一次和第二次人口红利期。图5示意1947—2013年该国人口总抚养比与经济增长率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 (2021重庆,11,3分)在该国第一次人口红利期间, 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是( )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
    C.低出生率,低死亡率
    D.低出生率,高死亡率
    4. (2021重庆,12,3分)与第一次人口红利期相比,该国第二次人口红利期( )
    A.经济增长速度快 B.人口数量增长快
    C.儿童人口比重低 D.老年人口比重低
    3—4.BC命题意图本题组以某国人口总抚养比与经济增长率的变化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核心素养。
    图形解读
    解题思路3.人口红利期是指总抚养比较低,而同期经济增长较快的时期。读图可知该国第一次人口红利期为1965—1971年。1959—1961年,我国经历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出生率下降,死亡率升高。三年自然灾害过后,经济发展状况逐渐好转,医疗条件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强烈的补偿性生育使人口出生率迅速回升,人口增长进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高峰期,并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初。因此在该国第一次人口红利期(1965—1971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B选项正确。
    4.读图可知,1984—1990年为第二次人口红利期,1955—1965年出生率降低导致抚养比下降。1955—1965年出生的孩子在1984—1990年进入生育期,由于育龄人数少,导致儿童人口比重低,C正确;读图可知,第二次人口红利期经济增长速度比第一次人口红利期慢,A错;由于第二次人口红利期育龄人数少,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慢,B错;第二次人口红利期医疗条件改善,人的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比重增高,D错。
    知识拓展 人口红利
    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为了便于分析,通常使用总抚养比小于50%(14岁及以下少儿人口与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之和除以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为人口红利期,进入人口红利期为“人口机会窗口”打开,退出人口红利期为“人口机
    会窗口”关闭,而总人口抚养比超过60%时为“人口负债”时期。
    中国享受了20多年的“人口红利”即将枯竭,我国将面临剩余劳动力短缺的重大转折,急需把经济增长转到提高劳动生产率上来,以缓解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延长人口红利期,如放开三胎政策、完善社会养老机制、延迟退休年龄、采取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提高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延长人口红利的一个重要途径。
    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可以表示当地人口常年(半年以上)外出的数量。下图显示2010年我国西部某市50岁以下各年龄组女性人数。调查表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5.(2020课标Ⅲ,4,4分)以下时间段中,该市人口出生率最高的为 ( )
    A.2001—2005年B.1991—1995年
    C.1981—1985年D.1971—1975年
    答案 D 读图可以发现,2010年20~24岁、35~39岁和40~44岁三个年龄组女性人数较多,可推测其出生高峰期为1986—1990年、1971—1975年和1966—1970年,故D正确。
    6.(2020课标Ⅲ,5,4分)造成该市20~24岁年龄组人数明显偏多的原因可能是,该组人口出生期间( )
    A.生育政策放宽B.经济发展提速
    C.育龄妇女较多D.生育观念转变
    答案 C 1966—1970年为第一次出生高峰期,1986—1990年该部分女性达到婚育年龄,故20~24岁年龄组人数明显偏多是因为育龄妇女较多,C正确。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此后一段时间人口政策并未放宽,直到21世纪初才逐步放宽生育政策,A错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但人口增长保持稳定趋势,B错误。生育观念转变会导致出生率降低,D错误。
    7.(2020课标Ⅲ,6,4分)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发展的变化是( )
    A.人口出生率逐渐提高
    B.人口增长较为缓慢
    C.2025年迎来生育高峰
    D.人口总量逐渐减少
    答案 B 由图可知,该市主要年龄组女性人口均为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说明该市人口迁出较多,并且2010年20岁以下各年龄组的女性人数较少,可推测2010—2030年人数增长较为缓慢,B正确,A错误;2010年20~24岁年龄组女性数量多,正值生育高峰,而2025年育龄女性即2010年5~14岁年龄段女童,数量较少,C错误;各年龄段人口没有负增长,人口总量呈上升趋势,D错误。
    总和生育率是妇女在生育年龄期间,平均每人生育的子女数,数值低于2.1为低生育水平。下图为1980—2015年我国妇女总和生育率变化图。完成下面两题。
    8.(2019浙江4月选考,11,2分)1980—2015年,我国( )
    A.新生儿数量持续增加B.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减少
    C.老年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D.人口自然增长率由正转负
    答案 C 据图可知,因1980—2015年人口出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而同期生产力水平不断上升,人口寿命不断增长,会导致老年人口比重上升,C项正确;1980—2015年我国妇女总和生育率总体趋势是在下降,这说明有些年份与前一年相比,有可能新生儿数量减少,A项错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80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故在1980—2015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不一定减少,B项错误;由所学知识可知1980—2015年,我国人口出生率高于死亡率,人口一直为正增长,D项错误。
    9.(2019浙江4月选考,12,2分)1995年以来,我国总和生育率偏低的原因有( )
    ①女性人口比重低②子女养育成本高
    ③医疗卫生条件改善④妇女生育观念改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C 总和生育率偏低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明显。子女养育成本高,不“敢”生;妇女生育观念改变,不“愿”生。这两点都会导致总和生育率偏低,故②④正确。总和生育率与育龄妇女生育子女数量有关,与女性人口比重无关;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会影响婴儿成活率,但不影响生育率,故①③错误。故选C。
    下图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0.(2019课标Ⅰ,4,4分)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 )
    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
    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
    答案 C 本题考查了人口年龄构成和性别比的相关知识。由图可直接读出,25—50岁人口非欧盟籍比例大于欧盟籍,说明非欧盟籍劳动人口比例大于欧盟籍,C正确;图中表示性别比例,而非人口数量,故不能确定非欧盟籍男性人口数量较多,A错误;与欧盟籍相比,非欧盟籍25—50岁女性比例较大,B错误;非欧盟籍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小,D错误。
    易错警示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比值”和“数值”的区别:图中数值均为比例,故不可直接读出人口数量多少。还要注意对比分析,“与欧盟籍相比”去分析“非欧盟籍”。
    11.(2019课标Ⅰ,5,4分)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 )
    A.人均消费剧增B.老龄化进程趋缓
    C.人均收入剧降D.劳动力供给过剩
    答案 B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图中信息显示,非欧盟籍人口比例较大的主要是青、中年,大量青、中年人口的迁入可以延缓欧盟老龄化的进程,B正确;大量非欧盟籍人口的迁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欧盟经济的发展,人均收入会适度增加,消费会稳步提高但不会剧增,A和C错误;欧盟地区老龄化严重,人口增长缓慢,大量非欧盟籍青、中年人口的迁入缓解了劳动力短缺的现状,但目前并没有供给过剩,D错误。
    下图为“某国2017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2.(2018江苏单科,13,2分)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 )
    A.政局动荡B.生育观念
    C.产业结构D.自然灾害
    答案 C 图示该国20—59岁人口中,男性人口比重明显大于女性人口比重,而该年龄段人口均为劳动年龄人口,故可能是产业结构偏向于发展男性就业人口多的行业,从而吸引大量外来男性人口迁入所致。
    知识拓展 某年龄段人口或性别比例的特殊现象的原因分析:
    (1)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变小,可能是计划生育、重大灾害、劳动力输出等原因造成的。
    (2)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增加,可能是就业、升学等原因导致的人口大量迁入。
    (3)男女比例明显失调,可能是战争导致大量男性死亡,也可能是钢铁、纺织等对职工性别有一定要求的工厂建设造成的。
    13.(2018江苏单科,14,2分)该国最可能位于( )
    A.北美B.西亚
    C.西欧D.南美
    答案 B 西亚经济严重依赖石油产业,而该产业主要就业人口为男性。因国内男性人口不足而使大量外国男性人口迁到此地就业,形成如题图所示人口结构。
    据世界人口组织预测,2050年,世界人口将由2000年的60亿增长到90亿。下图示意某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4.(2017海南单科,1,3分)该国可能是( )
    A.中国B.美国C.印度D.俄罗斯
    答案 C 2000年该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约为18%,通过计算可知,该国人口总数约为10.8亿,因此该国最有可能是印度。
    15.(2017海南单科,2,3分)根据预测,从2000年到2050年,该国 ( )
    A.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向传统型转变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
    C.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减少
    D.人口数量比较稳定
    答案 B 根据预测,从2000年到2050年,世界总人口由60亿增长到90亿,而该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基本没有变化,仍然为18%左右,因此2050年该国人口为16亿多,说明该国人口增长较快,A、D项错误;从2000年到2050年,该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因此其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B项正确;由于该国人口总量增长很多,所以老龄人口数量不会减少,C项错误。
    人口地理研究对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决策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6.(2016上海单科,19,2分)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根据下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 )
    A.甲省B.乙省C.丙省D.丁省
    答案 C 影响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尤其是资源短板;丙省水资源总量是最少的,即丙省的人口容量最小。
    下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7.(2015福建文综,7,4分)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
    A.人口性别比B.老年人口比重
    C.青壮年人口比重D.少儿人口比重
    答案 D 本题以我国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图为背景,考查人口结构和人口问题的相关知识,以及读图比较分析能力。从a、c两方案的人口结构图中可以看出,差异最大的是少儿人口比重;其次是青壮年人口比重;老年人口比重差异最小;人口性别比差异不大。综上所述,D项正确。
    18.(2015福建文综,8,4分)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率方案( )
    A.a方案较合理B.b方案较合理
    C.c方案较合理D.均不合理
    答案 B 本题考查读图比较分析能力。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比较,a方案到2050年,老龄化问题会特别严重;c方案到205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会增高,人口总数难以控制;而b方案能兼顾两方面问题,使人口结构更为科学。故B项正确。
    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下图示意1980—2030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9.(2014福建文综,5,4分)2015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性别比例B.医疗水平C.教育程度D.年龄结构
    答案 D 本题考查人口构成和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2015年之后,老年抚养比增长明显,主要是人口寿命的增长,老年人口数量增加所致,年龄结构是主要影响因素。因此D项正确。
    20.(2014福建文综,6,4分)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年后可能出现( )
    A.人口迁移加剧B.劳动力渐不足
    C.人口分布不均D.社会负担减轻
    答案 B 本题考查人口问题和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2025年后,老年抚养比上升,少儿抚养比下降,也就是新生儿减少,老年人口不断上升,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力逐渐不足,因此B项正确。
    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2013年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左图是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右图是我国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规模预测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21.(2014江苏单科,17,2分)1980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 )
    A.人口规模开始下降B.人口规模持续增加
    C.人口增速开始减慢D.人口规模保持稳定
    答案 B 本题考查人口问题。由图可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在1980年后先波动上升,然后下降,但仍为正值,故人口规模仍增大,只是增速减慢,B项正确。
    21.(2014江苏单科,18,2分)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未来人口产生的影响是( )
    A.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将持续增加
    B.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规模在未来30年持续下降
    C.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D.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持续上升
    答案 C 放开单独二孩,少年儿童比重有所增加,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C项正确。
    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图示的四个市的人口容量也不同。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22. (2013上海单科,13,2分)有人口学专家采用下列公式估算理论人口容量,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假设图示四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按照该公式估算,四市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D 根据题干叙述: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四地耕地面积相同,但是由北向南农作物由一年一熟变化为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④地熟制最高,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较小,所以④地的理论人口容量最大。
    23. (2013上海单科,14,2分)在各种自然资源中,对人口容量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水资源。据下图判断,四市中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的城市代码是 ( )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 C 人均用水总量小于人均水资源总量表示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图中①和④人均水资源总量大于人均用水总量。
    下图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根据相关知识,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24.(2013浙江文综,9,4分)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
    A.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
    B.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
    C.199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
    D.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答案 D 本题考查世界人口的变化。从图中看出1950—2010年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都大于0,因此人口死亡率小于人口出生率,A错误;图中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的阶段是1990—2010年,B错误;1990—2010年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在持续下降,C错误;1950—1970年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大约由19‰上升至23‰,D项正确。
    25.(2013浙江文综,10,4分)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C 本题考查亚洲、欧洲、非洲和北美洲的人口变化状况。图中①197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最高,则①为非洲;④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为欧洲;②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③,因此②为亚洲,③为北美洲。
    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26.(2012山东文综,7,4分)图中信息反映出( )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
    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
    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
    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
    答案 B 2009年与1982年相比,青少年及婴幼儿人口比重明显降低,中老年人口的比重显著上升,因此选项B为正确答案。
    27.(2012山东文综,8,4分)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
    答案 B 2009年与1982年相比,总体来说年龄在34岁及以下的人口比重明显减少,反映出人口增速放缓,老年人口比重上升,社会养老负担加重。针对青少年的教育培训等机构需求量减少,同时老年人养老服务等行业的需求上升,从而对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产生影响。
    28.(2019海南单科,22,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东盟是由东南亚10个国家形成的经济一体化组织。2000年以来,人口由5亿左右增长至现在的6亿以上。与此同时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目前东盟年产汽车约400万辆,是全球六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生产的汽车除满足当地市场外,还持续扩展外销规模。
    指出东盟人口变化的特点,并说明人口因素对其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
    答案 人口变化特点:增长快,劳动人口数量增多。
    发展影响:从生产者角度看,劳动力充足且价格较低,降低了汽车生产成本,汽车的市场竞争力强;从消费者角度看,人口多和增长快使本地汽车市场规模大,劳动人口数量多,收入水平提高,增强了对汽车的购买力。
    解析 结合材料信息分析人口变化特点,“2000年以来,人口由5亿左右增长至现在的6亿以上”说明人口增长快,劳动人口数量也会随之增多。
    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所以分析人口因素对其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时要从两个角度考虑:从生产者角度看,劳动力充足且价格较低,会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从消费者角度看,人口多和增长快使本地市场规模扩大,劳动人口数量增多,会提高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
    2000年
    排名
    2010年
    排名
    广东
    1 505
    1
    2 150
    1
    浙江
    369
    2
    1 182
    2
    上海
    313
    3
    898
    3
    江苏
    254
    4
    738
    4
    北京
    246
    5
    705
    5
    福建
    215
    6
    432
    6
    天津
    73
    12
    299
    7
    山东
    103
    10
    211
    8
    新疆
    141
    7
    180
    9
    辽宁
    104
    9
    179
    10
    内蒙古
    55
    15
    144
    11
    河北
    93
    11
    140
    12
    云南
    116
    8
    123
    13
    年龄段(岁)
    迁出人数(人)
    迁入人数(人)
    ≥60
    700
    800
    45—59
    1 600
    5 000
    25—44
    2 000
    30 000
    15—24
    2 400
    27 500
    0—14
    640
    5 000
    甲省
    乙省
    丙省
    丁省
    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
    778.5
    914.3
    283.4
    1 799.4
    耕地面积(万公顷)
    588.31
    528.18
    814.07
    414.95
    相关试卷

    高考地理复习考点专题12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练习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复习考点专题12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练习含答案,共6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镇位于,该镇石砌建筑主要是为了抵御,图Ⅱ中,适合建造地坑院村落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地理复习考点专题11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练习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复习考点专题11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练习含答案,共4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我国沿海赤潮一般发生在,土壤铜含量,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七人口与地理环境练习含答案: 这是一份广东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七人口与地理环境练习含答案,共23页。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高考地理复习考点专题7人口与地理环境练习含答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