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教版 (2020)必修 第一册1.2 常用逻辑用语导学案
展开课堂引入
在初中时已经知道,用自然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且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prpsitin). 命题通常用陈述句表述.其含义判断为真的命题叫做真命题,判断为假的命题叫做假命题.例如:“4能被2整除”是真命题.“3能被2整除”是假命题.
知识梳理
常用逻辑用语
一、命题
1、一般地,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者式子表达,且可以判断其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prpsitin).
2、命题通常用陈述句表述,其含义判断为真的命题叫做真命题,判断为假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3、在形如 “若,则”的命题中,陈述句称为条件,称为结论.
命题“若,则”是真命题,是指所有满足条件的对象都满足结论.用集合的语言描述即
.
命题“若,则”是假命题,是指存在满足条件的对象,它不满足结论.
定义 如果命题“若,则”是真命题,那么就称推出,记作(或).
因为子集关系满足传递性,所以推出关系也满足传递性:
若,则.它是逻辑推理的基础.
4、常见结论的否定形式:
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
(1)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
(2)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
①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具有相同的真假性;
二、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定义 对于两个陈述句与,如果,就称是的充分条件(sufficient cnditin),亦称是的必要条件(necessary cnditin).
如果“若,则”为假命题,那么由条件不能推出结论,记作.此时,我们就说不是的充分条件,不是的必要条件.
2、充要条件:
定义 对于两个陈述句与,如果既有,又有,就称是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sufficient and necessary cnditin),记作,读作“与等价”或“成立当且仅当成立”.
三、反证法
数学家哈代曾说过:“反证法是数学家最好的武器之一”.
在这一小节,我们学习如何用反证法证明一些命题.
判断命题“若,则”是假命题,只要存在一个满足条件的但不满足的对象就行了.
但是要判断命题“若,则”是真命题,就需要证明所有满足条件的对象都满足结论.但有时直接验证这一点并不是意见容易的事.
例:设.证明:若是偶数,则也是偶数.
证明 假设结论“是偶数”不成立,即假设是奇数.由是奇数,可设.
因为,这说明是奇数,与已知条件是偶数矛盾.
所以一开始的假设不成立,即是偶数.
上例的证明方法与以前的证明方法不同,它首先假设结论不成立(为假),然后经过正确的逻辑推理得出与已知条件或(已学)定理等相矛盾的结论,从而说明“为假”是不可能发生的,即结论是正确的.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反证法.
1、应用反证法证明命题的第一步是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否定命题的结论.
一个命题和它的否定不能同时为真命题,也不能同时为假命题,只能一真一假.
反证法,是指通过否定结论,推出矛盾,进而证明 结论成立的证明方法.
2、一些常用的否定形式见表
3、数学命题中的“所有的”也可称为“对任意给定的一个”或“对每一个”.
4、短语“所有的”“任意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全称变量,并用符号“”表示;
短语“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存在量词,并用符号“”表示.
5、一个实数是有理数等价于它可以表示成两个整数的商.如果与有公因子,总可以把公因子除掉.所以不妨设与是互素的.
6、素数(也称质数):如果一个大于1的整数,除1和自身外无其他正因数,则称这个正整数为素数.最小的素数为2.
合数:合数是指在大于1的整数中除了能被1和本身整除外,还能被其他数(0除外)整除的数.最小的合数是4.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例题分析
【例1】已知为实数,若,则是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B
【分析】根据充分性和必要性的判断方法来判断即可.
【详解】当时,若,不能推出,不满足充分性;
当,则,有,满足必要性;
所以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故选:B.
【例2】如图,点,分别为的边,上的两点,若:,:,则是的( )
A.充分非必要条件B.必要非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非充分也非必要条件
【答案】C
【分析】根据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解:因为,所以,
所以,所以,
所以是的充分条件,
由,可得,所以,
所以,
所以是的必要条件,
所以是的充要条件.
故选:C.
【例3】“对任意,都有”的否定形式为( )
A.对任意,都有B.不存在,使得
C.存在,使得D.存在,使得
【答案】D
【分析】根据全称命题的否定变量词否结论即可得正确选项.
【详解】对任意,都有”的否定形式为存在,使得,
故选:D.
【例4】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正根的充要条件是( )
A.B.
C.D.
【答案】B
【分析】有两个不相等正根的充要条件是:,解不等式组即可求出a的取值范围.
【详解】解: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正根的充要条件是:
,解得,
故选:B.
【例5】若“”是“”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
【分析】
根据充分必要条件与集合间的包含关系求解.
【详解】
∵“”是“”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是的真子集,
∴,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由充分必要条件求参数取值范围,解题方法是根据充分必要条件与集合间的包含关系求解.对应集合,对应集合,则是的充分条件,等价于,是的必要条件,等价于,是的充要条件,等价于.
【例6】若,使得成立是假命题,则实数可能取值是( ).
A.B.C.4D.5
【答案】B
【分析】由题意得到,成立是真命题,转化为在上恒成立,由基本不等式得到,从而得到,从而求出答案.
【详解】由题意得:,成立是真命题,
故在上恒成立,
由基本不等式得:,当且仅当,
即时,等号成立,
故,故选:B.
【例7】已知命题”的否定为真命题,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分析】问题等价于有解,即或,解得答案.
【详解】已知问题等价于有解,即或,解得.
故答案为:
【例8】已知集合,,则( )
A.,B.,
C.,D.,
【答案】C
【分析】先求出,在判断两个集合的关系,从而可得出答案.
【详解】,
则集合是集合的真子集,
所以,,,,
故ABD错误,A正确.
故选:C.
【例9】已知命题(为自然对数的底数),则下列为真命题的是( )
A.真,假B.真,真
C.假,真D.假,假
【答案】C
【分析】由全称量词,存在量词定义判断命题p,q正误可得答案.
【详解】命题为假命题,,必有,所以,
命题为真命题.
故选:C.
【例10】已知“”是假命题,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答案】
【分析】
求出命题的否定,由原命题为假命题,得命题的否定为真命题,参变分离得到,构造函数求在所给区间上的最小值.
【详解】
解:由题意可知,是真命题
对恒成立,
令
令则;令则;
即在上单调递减,上单调递增;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根据命题的真假求参数的取值范围,关键是将问题进行转化,属于中档题.
师生总结
1、请回顾本节课所讲的知识重点.
命题和充要条件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在高考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历年高考命题中,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已经成了高考考查的一个热点,虽然这一部分在课本中只占一小节内容,定义也很简单,但它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几乎渗透了高中数学的每一个角落;充要条件是数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概念,有关充要条件问题的求解是解题的一个难点,解这类问题需熟练掌握条件的概念,理解其含义,结合题设条件正确地分清条件与结论.在高考数学卷中,判断充要条件的问题常出现在选择题中,一般会与函数、不等式等知识结合起来进行考查.
2、方法提炼.
3、请把存在疑惑的地方提出来.
自主巩固
1.若命题“时,”是假命题,则m的取值范围( )
A.B.C.D.
【答案】C
【分析】由否命题为真命题可得,求的最小值即可.
【详解】因为命题“时,”是假命题,
所以命题“时,”是真命题,
即有,
易知当,有最小值0,
所以.
故选:C
2.已知命题“,”为真命题,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B.C.D.
【答案】C
【分析】由题知时,,再根据二次函数求最值即可得答案.
【详解】解:因为命题“,”为真命题,
所以,命题“,”为真命题,
所以,时,,
因为,,
所以,当时,,当且仅当时取得等号.
所以,时,,即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故选:C
3.已知命题,若为真命题,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答案】
【分析】根据题意知恒成立,求出时,的最小值,即可求出实数的取值范围.
【详解】若为真命题,等价于,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即,
可得,故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故答案为:.
4.已知“,都有不等式成立”是假命题,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______.
【答案】
【分析】根据命题的否定得“,使得成立”是真命题,进而转化成最值问题,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求解最值.
【详解】“,都有不等式成立”是假命题,故“,使得成立”是真命题,
因此,使,只需要,
而二次函数在单调递减,在单调递增,故当时,取最大值,因此,
故答案为:
5.若“”是真命题,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
【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有解,利用判别式求解.
【详解】根据题意知,,解得,,
所以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故答案为:
6. “”是“”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B
【分析】
解不等式,再由充分必要条件的定义判断即可.
【详解】
由,解得
故“”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故选:B
7. 设、,则“且”是“”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答案】A
【分析】
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特殊值法结合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定义判断可得出结论.
【详解】
充分性:若且,则且,从而可得,充分性成立;
必要性:取,,则成立,但“且”不成立,必要性不成立.
因此,“且”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故选:A.
8. 已知命题“”是假命题,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A.B.
C.D.
【答案】C
【详解】
当命题为真时,由且可得,故命题为假时,,故选C.
9. 若命题“,”是假命题,则实数m的最小值为( )
A.0B.1C.2D.3
【答案】B
【分析】
由“,”是假命题可知“”是真命题,利用判别式求解即可.
【详解】
因为命题“,”是假命题,
所以命题“”是真命题,
所以,
解得,
所以实数m的最小值为1.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命题的否定,不等式恒成立,属于中档题.
10. 已知命题“,使”是假命题,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A.B.
C.D.
【答案】B
【分析】
原命题等价于恒成立,故即可,解出不等式即可.
【详解】
因为命题“,使”是假命题,所以恒成立,所以,解得,故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故选B.
【点睛】
对于函数恒成立或者有解求参的问题,常用方法有:变量分离,参变分离,转化为函数最值问题;或者直接求函数最值,使得函数最值大于或者小于0;或者分离成两个函数,使得一个函数恒大于或小于另一个函数.而二次函数的恒成立问题,也可以采取以上方法,当二次不等式在R上大于或者小于0恒成立时,可以直接采用判别式法.
原结论
否定形式
原结论
否定形式
是
不是
至少有一个
没有
都是
不都是
至多有一个
至少有二个
大于
小于或等于
至少有个
至多有-1个
小于
大于或等于
至多有个
至少有+1个
对所有的成立
存在不成立
或
非且非
对任何的不成立
存在成立
且
非或非
陈述句
的否定形式
或
且
至少有2个
最多有1个
所有的的满足性质
至少存在一个不满足性质
所有的的不满足性质
至少存在一个满足性质
高中数学第3章 幂、指数与对数3.1 幂与指数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a href="/sx/tb_c4009197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3章 幂、指数与对数3.1 幂与指数导学案及答案</a>,文件包含31幂与指数对数学生版docx、31幂与指数对数教师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上教版 (2020)必修 第一册2.2 不等式的求解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上教版 (2020)必修 第一册<a href="/sx/tb_c4009193_t4/?tag_id=42" target="_blank">2.2 不等式的求解学案及答案</a>,文件包含24绝对值不等式的求解教师版docx、24绝对值不等式的求解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2.2 不等式的求解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a href="/sx/tb_c4009193_t4/?tag_id=42" target="_blank">2.2 不等式的求解学案</a>,文件包含23分式不等式的求解教师版docx、23分式不等式的求解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