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01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02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03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共有16个单选题,每题3分,总分48分)
    1.根据已发现的卜辞和青铜器铭文中的记载,商代官员职掌大致如表1所示。据此可知商代( ) 表1
    A.构建起较系统的国家机构 B.官僚考核制度日趋严密
    C.国家上层建筑发生了变革 D.残存有原始民主的遗风
    2.战国时,吴起与曾子有一段师徒缘分,李斯、韩非亦曾列荀子门墙之下,后皆出儒入法;申不害的学说“本于黄老而主刑名”,荀子的思想中也有一些重法的成分,杂家更是以“兼儒墨,合名法”为其学派特色。上述现象可用于说明,当时( )
    A.私人讲学蔚然成风 B.诸侯兼并愈演愈烈
    C.士人阶层开始崛起 D.学派开放自由互鉴
    3.秦征服南郡后,南郡居民仍保留楚地风俗,包括热衷商贾、崇奢靡等,秦律在南郡始终未能推行和落实。对此,公元前227年,南郡守腾发布《语书》,要求各县啬夫“凡法律令者,以教导民,去其淫僻,除其恶俗”,通过传播法令的方式教化百姓。南郡守腾这一做法( )
    A.有利于建构国家认同 B.确立了中央对地方的绝对控制
    C.引导了民间舆论方向 D.反映了国家统一推动法律落实
    4.汉代,今朝鲜半岛的玄菟、乐浪郡“初取吏于辽东”;云贵高原的群制、永吕、越满郡太守多为巴蜀籍;长沙出土的“逃阳令印”表明岭南地区的一些郡县官吏来自湖南。由此可知,汉代( )
    A.长途贸易较为发达 B.民族交融程度加深
    C.加强对边疆的统治 D.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5.有学者认为,“简牍时代,由于简册书写不便,运输不易,以户籍为代表的基础帐簿只能在乡编制,因此这一时期史籍称乡啬夫为‘主民之吏’”。“魏晋以降,纸张逐渐普及,帐簿转为由国家控制力更强的县廷负责制作,称县令为‘亲民要职’的说法不绝于耳。”这反映了( )
    A.乡村社会长期脱离政府的控制 B.乡里体系的稳定影响政权更迭
    C.简纸更替扩大基层组织的事权 D.技术进步推动中央集权的强化
    6.地方行政制度因中央集权的强弱和国家治理的需要处在不断调整中。下列地方行政制度的设置或调整,按出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省之下设府(州),府之下设县(州) ②改道为路,形成路、州、县三级制
    ③郡下设县,根据户数多少,分别置官 ④州成为一级行政机构,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②① D.③④①②
    7.有学者指出,汉魏、魏晋政权的更迭,皆是以自上而下的禅让方式,而非自下而上的暴力手段完成新旧政权的更替。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当时( )
    A.豪强世族力量的强大 B.少数民族力量进入中原
    C.皇权专制进一步加强 D.自耕农经济的壮大趋势
    8.魏晋南北朝时期进一步确立了炎黄共祖的地位。不仅汉族统治者祖述炎黄,而且鲜卑、匈奴、羯、氐、羌等游牧民族贵族也承认炎黄的始祖地位,炎黄成为分裂时期的共同记忆。这说明当时( )
    A.治史深受传统史学影响 B.少数民族政权发展迅速
    C.政权并立蕴含文化认同 D.民族关系逐渐走向平等
    9.根据下表,可知中国古代法制( )
    A.形成了援礼入法传统 B.杜绝了司法舞弊现象
    C.确立了罪刑法定原则 D.维护了专制统治权威
    10.《唐六典》记载,市令管理市场交易之事,以“三贾均市”管理市场物价。三贾均市,就是由市场官员按商品质量优劣,每十天对物价进行调研、评估,确定三等价格作为市场的物价和官方买卖的物价依据。这一做法意在( )
    A.加强对商业活动限制 B.保障政府财政收入
    C.杜绝商家的恶意竞争 D.规范市场交易秩序
    11.唐朝士人存在“觅举”的风气。时人薛登批评说:“方今举士,明诏方下,固已驱驰府寺之廷,出入王公之第,陈篇希恩,奏记誓报。故俗号举人皆称觅举。”“觅举”反映了当时( )
    A.科举取士扩大了选官的范围 B.士族仍然把持着选官权力
    C.荐举仍然是选官的重要途径 D.士人主动向考官自荐求仕
    12.宋初“儒将”泛指出身儒生的文士统兵者与“恂恂若儒生”的武将。北宋中后期“儒将”含义强调科举出身和文资身份,渐为文士所专有。南宋时期“儒将”的标准悄然放宽,“崇诗悦礼”成为评判儒将的重要依据。宋代“儒将”含义的演变折射出( )
    A.政治形势的变迁 B.崇文抑武的贯彻
    C.科举制度的发展 D.中央集权的强化
    13.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立下《皇明祖训》,要求后世子孙必须遵循。比如要求不能再立丞相,明朝后来确实未恢复丞相制度;同时朱元璋明确要求“不允许内臣(宦官)读书识字”,但后来明朝却设立了专门的太监学校教宦官读书写字。这些现象实质上体现了( )
    A.明朝政治嬗变 B.制度的随意性 C.君主专制强化 D.明朝宦官专权
    14.盐引是古代食盐运销许可凭证。清代两淮盐务中,由根窝、朱单组成的引窝(领受盐引,运销官盐的权利)是一种重要的金融工具,围绕其交易、炒作,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资本市场。根窝虽可交易,但须受盐运使司、总商严密控制;朱单在经系列改革后,成为可通过引行中介进行交易的有价证券。这说明当时( )
    A.抑商政策趋于严厉 B.引盐运销商成本增加
    C.金融市场渐趋稳健 D.资本主义证券的发展
    15.观察下方部分食物的原产地及传入中国的时间表,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A.各地的食物通过同一路径传入中国 B.食物物种交流始于新航路开辟之后
    C.食物物种的交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D.中外食物物种呈现双向交流的特点
    16.以下历史事实与历史解释对应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二、非选择题(共有3小题,其中第17题20分,18题20分,19题12分,共5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着受到王朝特别重视、据之即足以控制全国的特殊地区,它集中了全国最重要的武力、财赋与人才资源,并拥有统治全国的合法性,即兵甲所出、财赋所聚、人才所萃、正统所寄的地区,这就是中国历代王朝统治所依赖的“核心区”。下列为不同时期王朝统治“核心区”示意图。
    (1)根据图3、图4 所示王朝核心区判断其所处历史时期。(4分)根据图1~图4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历代王朝统治核心区域的变动趋势。(6分)
    (2)综上,探究影响中国历代王朝统治核心区域变动的因素,(4分)并任举一例说明(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唐律规定,皇亲国戚、皇帝故旧、高级官僚、贵族等八类人犯罪时,处罚“轻重不在刑书”。唐律还规定“诸断罪皆须具引律、令、格、式正文,违者笞三十”、“诸犯死罪非十恶,而祖父母、父母老疾应侍,且近亲中又无成年男丁者,须奏报裁决”、“九十以上,七岁以下,虽有死罪,不加刑”,对妇女犯罪有些可依律酌情而处。
    ——据《唐律疏议》
    (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汉到唐法律制度的特点。(8分)
    材料二
    清入关初,曾依照《明律》并参酌关外旧制,制定法律;至乾隆时期,修成了集历代封建法律之大成的《大清律例》。乾隆在《大清律例》序文中说,法律“非徒示之禁令,使知所畏惧”,更在于“弼成救化,以治其好生之德”。清代还制定了《蒙古律例》《回疆则例》等,使司法管辖深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维护了法律政令的统一。
    ——据《大清律例》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在法律制定方面出现的变化及其历史意义。(8分)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法律的认识。(4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赋税,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到了汉代,一套完整的封建赋税制度形成了,其中赋是人头税,分算赋、口赋两种。魏晋时期,开始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和绢帛。唐初,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到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采纳了宰相杨炎的建议,正式改租庸调制为两税法,两税法是以地税、户税为基础,以资产多寡为课税标准的税制。明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实行“一条鞭法”,这种新税法“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银,官为分解,雇役应付”。到清雍正七年(1729年),除山西、贵州等少数地区以外,其余各省都已实行“摊丁入地”,将丁银摊入田赋征收,人头税被彻底废除。
    ——摘编自侯绪庆《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基本线索》
    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围绕“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为主题,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论述成文。)
    绵阳南山中学2024年秋季高2022级九月月考历史题答案
    1.【答案】A
    【解析】据表格信息可知,商代的官职设置呈现系统性和多样性,各个官职有明确的职掌范围,共同维持国家运转,这反映了商代已经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国家机构,故选A项;表格中只列举了商朝官员的职权,未涉及考核制度信息,排除B项;表格内容更多展示的是官职的设立和职掌,而非上层建筑的变革情况,排除C项;表格中的官职设置更多体现的是等级和分工,而非原始民主的风格,排除D项。
    2.【答案】D
    【解析】据材料“战国时……为其学派特色”可知,战国时期李斯等出儒入法,荀子思想存有重法成分,杂家“兼儒墨,合名法”,这体现了战国时期各家学派互鉴的特征,故选D项;材料强调各家学派相互交流,并非强调“私人讲学”,排除A项;据材料“吴起与曾子”“李斯、韩非”“荀子”等可知,材料阐述的是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发展情况,并非“诸侯兼并”,排除B项;结合所学,士人阶层开始崛起的表现为士人阶层社会影响力的扩大,材料强调战国时期学术发展情况,并非“士人阶层开始崛起”,排除C项。
    3.【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南郡守腾要求各县、道啬夫“通过传播法令的方式教化百姓”,有利于让南郡居民了解、熟悉、认同秦律及秦国统治,故选A项;“确立了中央对地方的绝对控制”的是郡县制的全面推广,排除B项;“舆论”偷换主体,应为“风俗”,排除C项;公元前221年,秦朝才实现统一,排除D项。
    4.【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汉代边疆的官吏多来自异地,这一措施有利于汉代加强对边疆的统治,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边疆治理,未涉及长途贸易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中地方官员多为异地人但未涉及民族信息,无法得出民族交融程度加深,排除B项;在中央削弱相权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而材料涉及的是地方制度,排除D项。
    5.【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在造纸术发明以前,户籍账簿书写在简牍上,由于简册书写不便,运输不易,户籍账簿只能在乡编制;东汉末年蔡伦改进造纸术,纸张书写方便易运输,所以魏晋以来,账簿转为有国家控制力更强的县廷负责制作,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强化,故选D项;户籍账簿在乡编制还是在县廷制作,体现的都是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户籍账簿有乡编制,转为有县廷负责,与政权更迭无关,排除B项;简纸更替反映了户籍的管理权,从在乡编制变成了县廷负责制作,只是说户籍管理的机构发生了变化,且基层主要是县以下的乡里,排除C项。
    6.【答案】C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①“省之下设府(州),府之下设县(州) ”,提及了“省”,即行省制,可知是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②“改道为路,形成路、州(府)、县三级制”,可知是宋朝的地方行政区划——路、州(府)、县三级制;③“郡下设县,根据户数多少,分别置官”主要表现的是秦朝的地方行政区划;④“州成为一级行政机构,形成州、郡、县三级制”主要表现的是东汉末年的行政区划。由此可知,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是③④②①。选择C项符合题意。
    7.【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汉魏、魏晋时期,国家政权的建立仰仗于豪强世家大族的支持,从而出现政权更迭以自上而下的禅让方式出现,减少了动荡,有利于士族继续垄断权力,体现了当时豪强世族力量的强大,故选A项;少数民族力量进入中原,是暴力手段实现政权更替,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世家大族的崛起,对皇权易形成威胁,排除C项;自耕农经济壮大与朝代更迭频繁没有直接关系,且有时会起到稳定政权的作用,排除D项。
    8.【答案】C
    【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各民族政权都将炎黄视为自己的始祖,这说明当时尽管政权并立,但民族交融促进了文化认同,意味着政权并立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故选C项;治史深受传统史学影响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题干所述是当时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政权都有着对炎黄共同的文化记忆,而不是强调民族政权的发展,B不符合题目主旨,排除B项;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并未走向平等,夷夏观念还是非常强的,D项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9.【答案】C
    【解析】据材料“依附名例断之”“皆令其写律文断之”“皆须具引律令格式正文”可知三则史料均强调古代的司法审判需要依据明确的法律条文或者判例,体现了罪行法定的原则,故选C项;材料并未体现法律儒家化的相关信息,无法体现援礼入法的原则,排除A项;罪行法定的原则有利于司法公正,但是无法完全保证,“杜绝”的说法绝对化,排除B项;材料只是强调依法审判,并未强调皇权与法律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
    10.【答案】D
    【解析】据材料“市令管理市场交易之事,以‘三贾均市’管理市场物价”可知,唐朝时期设置专门的官员管理市场交易,按照商品质量将物价定为三等,这些做法的目的是规范市场的交易秩序,故选D项;据材料“《唐六典》记载,市令管理市场交易之事”可知,《唐六典》是唐朝一部行政性质的法典,反映的是封建政府对商业活动的管理,这有利于商业的发展,并非是对商业活动的限制,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市令是管理市场的官员,不负责税收,与保障政府财政收入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商家的恶意竞争是市场秩序混乱的表现之一,因此规范市场管理并非只针对商家的恶意竞争,“杜绝”的说法也太绝对,排除C项。
    11.【答案】C
    【解析】据材料“唐朝士人存在‘觅举’的风气”反映唐代广大举子奔走士大夫门下,以诗文自荐求得提携的现象,结合所学可知,唐朝统治者将科举制作为官员选拔的制度,科举以分科考试选拔人才为特点,分为制举和常举,制举由天子下诏,内外官举荐,即通过达官贵人、朝廷重臣或是社会名流的举荐而入仕,旨在选拔“非常之才”,因此荐举也是选官的重要途径,故选C项;唐代规定凡官吏士庶人等只要出身清白、不属于工商杂类,均可参加科举考试,材料反映的是唐代广大举子奔走士大夫门下,以诗文自荐求得提携的现象,没有涉及选官范围扩大,排除A项;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士族阶层日益把持选官大权,唐朝科举制的实行,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统治基础,排除B项;自荐的对象王公等不一定就是考官,排除D项。
    12.【答案】A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纲要上册第9课所学可知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可知,为了平衡文武关系、稳固江山秩序,宋初统治者大力提倡、推崇“儒将”;北宋中后期,崇文抑武风气浓厚,“儒将”和“武夫”对立尖锐,“儒将”渐为文士所专用。“靖康之变”后,由于战争形势紧张,南宋武将势力扩张,“儒将”标准放宽,且更注重务实。宋代“儒将”观念的演变,反映了宋代文武关系的变迁,折射了政治形势的变迁,故选A项;“崇文抑武的贯彻”以偏概全,与材料“南宋时期‘儒将’的标准悄然放宽”——武将地位上升相悖,排除B项;“科举制度的发展”以偏概全,其只能反映北宋中后期“儒将”为“文士所专有”,排除C项;“中央集权的强化”以偏概全,其主要与宋崇文抑武政策变化相关,排除D项。
    13.【答案】C
    【解析】据材料表明可知,面对皇明祖训,明朝的皇帝有的内容遵循了(不变),有的却违背了(变化),深入分析这些内容,废丞相后不再立丞相,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设立专门的太监学校,是为了扶植宦官制约内阁,必须加强宦官的知识文化,也是为了强化皇权,所以选C选项;制度的变与不变都是表象,嬗变只看到了其中变化的表象,排除A选项;制度变与不变都是为加强君主专制,有明确目的,不是随意的,排除C选项;宦官专权只回答了变化部分的直接原因,没概括不变部分的原因,排除D选项。
    14.【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朱单在经系列改革后,成为可通过引行中介进行交易的有价证券,这种变化使得朱单的交易频率增加,使得朱单成为保值增值的有价产品,变相提高了引盐运销商成本增加,故选B项;材料中的做法有利于朱单的流通,有利于商人参与官盐的经营,排除A项;朱单的交易不属于金融市场的范畴,且朱单的交易频次的不断增加,实质是风险的不断积累,排除C项;材料中显示了朱单这一有价证券的交易,但这种有价证券的交易不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证券,因为中国古代资本主义萌芽一直没有发展起来,排除D项。
    15.【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部分食物的原产地及传入中国的时间表”可知,中国古代从西汉到清朝,外来食物源源不断的传入中国,历经千年,说明食物物种的交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故选C项;西汉时期食物传入通过路上丝绸之路,明清时期通过海上贸易传入中国,排除A项;西汉时候就已经有外来食物传入中国,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外来食物传入中国,并未涉及中国食物外传的内容,无法体现双向交流,排除D项。
    16.【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清朝前期通过设立理藩院和颁布相关律例、章程等措施,注重用礼仪教化促进边疆民族的国家认同,这些举措不仅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和管理,也促进了边疆民族与中央的融合和发展,故选④,即D项;吴国王子季札出使中原列国不仅展示了吴国的文化和实力,还加强了与中原列国的联系和交流,为吴国的崛起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吴国是通过打败楚国后举行黄池之会等一系列会盟活动,成功地在诸侯国中树立了霸主形象,并一度取得了霸主地位,排除① ,即A项;“应运而兴,复大禹之业”不仅是赫连勃勃的政治口号,也反映了他的政治目标,是对其统治区内汉族和其他民族的一种号召,以共同的文化和历史记忆来凝聚人心,西夏政权是由党项族的首领李元昊建立的,排除②,即B项;标志着中国古代戏剧艺术成熟的是元杂剧,与材料中历史事实的“散曲”不符,排除③,即C项。
    17.【答案】(20分)
    (1)图 3:辽、金、元时期;(2 分)。图 4:明清时期。(2 分)。
    趋势:秦汉时期核心区主要在关中,长安、洛阳是其基本点;中晚唐至北宋,政治、军事中心东移,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元明清时期,政治重心主要是在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北部地区,经济重心是江南地区,虽然元明清时期经济政治重心相背离,但通过京杭大运河密切联系。(6分)
    (2)影响因素:中国历代王朝统治核心区的变动与都城设定密切相关。此外还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交通条件、自然地理、军事因素、民族关系、历史传统等因素。(4分)
    示例:文化因素——北魏虽然实现了北方的局部统一,但民族之间存在着严重隔阂,文化冲突剧烈,不利于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改变鲜卑民族的旧俗,深化改革。为了使北魏王朝以华夏正统的姿态雄踞中原,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因此将都城从平城南迁到洛阳。(列举某一因素得2分,能够围绕这一因素举例说明得4分,共6分。)
    【解析】
    (1)据图3“乌兰巴托”(今蒙古国首都)“和林”(历史上蒙古帝国首都)、斡难河(蒙古部落发源地)及所学可知,这是元朝的前身蒙古帝国的核心区,根据箭头指向上都、大都,得出忽必烈打败阿里不哥后,首都先迁徙到上都,最后迁到大都(今北京),形成元朝以大都为中心的政治核心区;据图3“上京”及所学可知,这是辽朝的首都与核心区,据图3“上京”后来改名会宁府、黄龙府(岳飞《满江红》“直捣黄龙府”),得出灭亡辽国与北宋的金国拥有包括黑龙江、松花江流域的核心区;所以,图3是辽、金、元时期;据图4“京都”及所学可知,这是明清以都城北京为核心的北方核心区,据图4“扬州府”“苏州府”等信息及所学可知,这是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核心的南方核心区,明清时期首都均设在北京,南宋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发展较快,商品经济发达,所以形成了以都城北京为核心的北方政治核心区和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核心的南方经济核心区,故图4是明清时期。
    据材料图1可知,秦汉时期,王朝的核心区域在关中地区及河南、河内、河东等区域,长安洛阳是其基本点;据材料图2及所学可知,中晚唐时期王朝核心区域在长安与洛阳的中原地区,北宋以河南开封为王朝的核心,所以中晚唐五代北宋的王朝核心区域在汴(开封)洛(洛阳)与河北,政治、军事中心东移;据材料图3及所学可知,辽、金、元皆起源于北方草原,而后建立政权进入燕地,据材料图4及所学可知,明朝建国初定都南京,但很快迁移到北京,清朝最终定都北京,其王朝核心区为南北直隶与畿辅地,所以,元明清时期,政治重心主要是在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北部地区,经济重心主要是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核心的江南地区。
    (2)第一小问因素,据材料“据之即足以控制全国”“拥有统治全国的合法性”“兵甲所出、财赋所聚、人才所萃、正统所寄的地区”及所学可知,中国历代王朝统治核心区的变动与都城设定密切相关。一般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交通条件、自然地理、军事因素、民族关系、历史传统等因素。第二小问举例说明,选择影响中国古代核心区域变动的任一因素,以某一朝代为例加以说明。如选择文化因素,以北魏为例说明:北魏虽然实现了北方的局部统一,但民族之间存在着严重隔阂,文化冲突剧烈,不利于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改变鲜卑民族的旧俗,深化改革。使北魏王朝以华夏正统的姿态雄踞中原,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因此将都城从平城南迁到洛阳。
    18.【答案】(20分)
    (1)特点:礼法结合(律令儒家化);体现封建等级制度;要求规范执法;对老弱妇孺及情况特殊的罪犯酌情论处;封建法律的继承性与延续性。(任意四点8分)
    (2)变化:①从依照《明律》和旧制到融历代封建法律于一体;②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制定专门法律。(4分)
    意义:①法律与教化并重的传统得到继承与发展;②维护法律政令统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③是封建法典集大成者。(4分,任意二点4分)
    (3)认识:古代法律的阶级性(不公平性)——本质是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君主统治)的重要工具,所以“刑不上大夫”;古代中国法律的时代性——体现“礼法结合”的立法思想;古代法律的继承性与发展性。(任意两点4分)
    【解析】
    (1)据材料表格信息内容“《春秋》之义,父为子隐”、“杀一罪人,未足弘宪;活一孝子,实广风德”、“以其首罪免父,有光孝义”、文字信息“诸犯死罪非十恶,而祖父母、父母老疾应侍,且近亲中又无成年男丁者,须奏报裁决”并结合所学可得礼法结合(律令儒家化);据材料一“皇亲国戚、皇帝故旧、高级官僚、贵族等八类人犯罪时”可得体现封建等级制度;据材料“诸断罪皆须具引律、令、格、式正文”可得要求规范执法;据材料“九十以上……依律酌情而处”可得对老弱妇孺及情况特殊的罪犯酌情论处;从表格信息得出从汉到唐律令儒家化的趋势不断加强,体现了古代法律的继承性与延续性。
    (2)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二“清入关初,曾依照《明律》并参酌关外旧制,制定法律”可知,清初,依照《明律》和旧制制定法律;据材料二“乾隆时期,修成了集历代封建法律之大成的《大清律例》”可知,乾隆时期制定了《大清律例》,融历代封建法律于一体;据材料二“清代还制定了《蒙古律例》《回疆则例》等”可知,清朝政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制定专门法律。综上可知,材料二表明清朝在法律制定方面出现的变化主要有①从依照《明律》和旧制到融历代封建法律于一体;②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制定专门法律。第二小问意义,据材料二“非徒示之禁令,使知所畏惧”“弼成救化,以治其好生之德”可知,清朝法律的制定,使法律与教化并重的传统得到继承与发展;据材料二“使司法管辖深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维护了法律政令的统一”可知,清朝边疆少数民族法律的制定,维护法律政令统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据材料二“至乾隆时期,修成了集历代封建法律之大成的《大清律例》”可知,清朝《大清律例》是封建法典集大成者。
    (3)据材料一“皇亲国戚、皇帝故旧、高级官僚、贵族等八类人犯罪时”说明法律的不公平性,本质是维护君主统治的重要工具,体现阶级性;据材料一“诸犯死罪非十恶,而祖父母、父母老疾应侍,且近亲中又无成年男丁者,须奏报裁决”体现中国古代法律“礼法结合”的立法思想,体现时代性;据材料二“曾依照《明律》并参酌关外旧制”“修成了集历代封建法律之大成的《大清律例》”可知,体现古代法律的继承性与发展性。
    19.(12分)【答案】
    示例
    论题: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体现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松弛。(2分)
    阐释:唐朝中期以前的赋税征收都是以人丁为主,如魏晋时期租调制和唐初租庸调制征收标准都是以人丁为主,按户征收粮和绢帛。为保证赋税收入,国家将农民牢牢的控制在土地上。
    唐中叶,由于均田制度遭到破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改为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征收标准以人丁为主转变为以资产为主,表明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
    到了清朝1712年,康熙帝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即位后,实行“摊丁入亩”,人头税彻底废除,表明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8分)
    总之,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征收标准由人丁为主逐渐转变为以资产为主,人头税逐渐减少直至废除,体现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松弛,这有利于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适应了历史发展趋势。(2分)
    【解析】
    首先,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自拟论题。据材料“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人头税被彻底废除”可拟定论题: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体现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松弛。其次,围绕该论题进行阐释。据材料“魏晋时期,开始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和绢帛”“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可知,唐朝中期以前的赋税征收都是以人丁为主,如魏晋时期租调制和唐初租庸调制征收标准都是以人丁为主,按户征收粮和绢帛。为保证赋税收入,国家将农民牢牢的控制在土地上。据材料“两税法是以地税、户税为基础,以资产多寡为课税标准的税制”及所学可知,唐中叶,由于均田制度遭到破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改为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征收标准以人丁为主转变为以资产为主,表明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据材料“各省都已实行‘摊丁入地’……人头税被彻底废除”及所学可知,到了清朝1712年,康熙帝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即位后,实行“摊丁入亩”,人头税彻底废除,表明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最后,进行总结得出,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征收标准由人丁为主逐渐转变为以资产为主,人头税逐渐减少直至废除,体现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松弛,这有利于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适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官名
    职掌
    小臣、臣正等
    宫内担任侍卫、处理杂务者
    多卜、卜等
    管祭祀、占卜者
    宗等
    管王室宗族者
    多马、多射、多犬等
    管田猎、马政、武器征伐者
    史、乍册等
    管文书档案记载等事务
    宰、尹等
    管理庶民及奴隶者
    “律法断罪,皆当以法律令正文,若无正文,依附名例断之”
    《晋书·刑法志》
    “诸曹决事,皆令其写律文断之”
    《隋书·刑法志》
    “诸断狱,皆须具引律令格式正文,违者笞三十”
    《唐律疏议·断狱》
    作物
    黄瓜
    菠菜
    西瓜
    胡萝卜
    玉米、甘薯
    花生
    欧洲苹果
    原产地
    印度
    尼泊尔
    非洲
    北欧
    美洲
    巴西
    欧洲
    传入时间
    西汉
    西汉
    五代
    元朝
    明朝
    明晚期
    清朝

    历史事实
    历史解释

    春秋中后期,吴国王子季札出使中原列国,因其“晓诗书、通礼乐”,折服了中原列国的士子。
    吴国通过这次外交活动取得霸主地位

    内迁后,匈奴人赫连勃勃自认为是夏后氏,宣称要“应运而兴,复大禹之业”
    赫连勃勃建立起西夏政权

    元朝时,畏兀儿人贯云石凭吊屈原的散曲中写道:“楚怀王,忠臣跳入汨罗江。《离骚》读罢空惆怅,日月同光。”
    此曲标志着中国古代戏剧艺术成熟

    清朝前期,中央设置的理藩院注重用礼仪教化促进边疆民族的国家认同,中央还颁布《蒙古律例》《回疆则例》《钦定藏内善后章程》等。
    清朝加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管辖
    时期
    案件
    法律规定
    判决结果
    判决理由
    西汉
    子为保护父亲不被他人伤害,而误伤己父
    《张家山汉简》:杀伤父母,枭其首市
    子无罪
    《春秋》之义,父为子隐……
    魏晋
    朱谏之父为族人朱幼方烽火所焚。谏之成人,手刃杀幼方
    《晋律》:准五服以制罪
    嘉其义,赦
    杀一罪人,未足弘宪;活一孝子,实广风德
    唐朝
    一人因醉杀人亡窜,吏执其父下狱。兴自首请罪,以出其父
    《唐律疏议》:杀人者斩
    诏免死配流
    以其首罪免父,有光孝义
    相关试卷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文件包含历史试题docx、9月月考历史答案docx、历史答题卡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明初买行“里老人”理诉制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