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九年级下册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展开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果。这三部分内容勾勒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基本轮廓。为了争夺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欧洲强国要求重新划分殖民地,它们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20世纪初,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战争一触即发。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持续了4年多,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地评价战争,从而树立珍爱和平、远离战争的现代意识。
学习目标
1.了解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基本史实。
2.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探究其性质和影响。
3.感悟战争的残酷性和破坏性,认识到和平的可贵。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萨拉热窝事件。
教学难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的原因。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等。
资源与工具
(一)资源
《天启:第一次世界大战》(纪录片)。
(二)工具
图书馆资源、多媒体课件、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情境
英国某位外交大臣曾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的灯火熄灭了,有生之年将不会再看到它们被重新点燃。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怎样的战争?这场战争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深思?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时期的历史。
二、预习检查
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的过程。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爆发时间、爆发标志和重要战役。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三、学习任务一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教师提问: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何?
学生回答: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欧洲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并提出问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这些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存在什么问题”。
材料 下面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实力对比变化表。
学生回答: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和殖民地分配不平衡。
教师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教师提问:为此,它们在哪些方面展开了激烈争夺?
学生回答: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5页第1自然段的内容,归纳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建立的时间及成员国。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这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有什么危害?
学生回答:这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四、学习任务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5页第2自然段的内容,思考萨拉热窝事件的地位和影响。
学生回答:
(1)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2)影响:对世界和平构成了严重威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从教材第36页中找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标志和参战国。
学生回答:
(1)爆发时间:1914年7月。
(2)爆发标志: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3)参战国:德国支持奥匈帝国,俄、英、法等国也很快参战。意大利为了自身的利益,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教师提问:如果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还会不会爆发?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即使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样不可避免。因为这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偶发事件都有可能引发世界范围内的战争。
教师提问:如何评价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
学生回答:属于恐怖行为,虽然其目的是挽救民族危机,但是后果极为严重,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战争,同时也给塞尔维亚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因此,我们应该反对任何带有政治目的的个人恐怖行为。
【设计意图】在阅读材料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学习任务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果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从教材第36页中找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和战线。
学生回答:战争主要在欧洲战场上进行,在欧洲战场形成了东线、西线和南线三条战线。后来,战争逐渐扩大到非洲、亚洲等地。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依据教材第36、37页的内容,制作时间轴,梳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学生活动:根据教材相关内容,绘制时间轴。
教师活动:让学生观看视频《凡尔登战役》,了解凡尔登战役的基本要素。
学生活动:从视频和教材中寻找答案。
(1)时间:1916年。
(2)交战双方:法国和德国。
(3)特点:异常惨烈,伤亡惨重。
(4)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5)影响:使德国的战争设想落空,对战争的最终结果产生了重要影响。
教师提问:1917—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局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1)1917年,美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不久,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2)1918年下半年,德军败局已定。
教师提问:第一次世界大战何时结束?结果如何?
学生回答:1918年11月,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根据参战国的目的,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学生回答: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引导学生根据材料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材料一 战争所带来最直接、最明显的后果是人力、物力的巨大损失和破坏。直接死于战争的军人即达900万,另有2 000多万人受伤,350万人成为终身残疾,饿死、疫死者大约1 000万。直接经济损失约1 805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约1 516亿美元。……生产遭到沉重打击,纯粹从经济角度估计,欧洲的工业发展倒退了8年。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列宁说:“帝国主义战争也唤醒了东方,把东方各族人民卷入了国际政治生活。”中国的五四运动、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等,说明“在当代革命中,东方各族为了不再仅仅充当别国发财的对象而参与决定世界命运的时期到来了”。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三 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效仿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
——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
材料四 两个军事集团都疯狂扩军,并建立起发达的军事工业,许多新式武器被投入了战场,飞机、坦克、机枪和毒气的首次使用……客观上促进了许多军事理论的产生。
——摘编自张卉妍《一战全史》
学生回答:(1)造成巨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员伤亡,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苦难。
(2)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3)战争改变了国际格局,推动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4)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5)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诞生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6)在客观上推动了科技的进步。
教师提问:我们可以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1)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我们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2)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恐怖主义。
(3)加强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4)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趋利避害。
【设计意图】通过绘制年代尺、观看视频和研读史料,加深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影响和残酷性的认识,渗透情感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和平的来之不易。
六、过程性评价
《七彩作业》课堂练习。
七、课堂小结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给参战各国带来深重的灾难。这场战争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我们留下的思考远远没有结束。战争是残酷的,和平是美好的,如今我们更应该珍视和平、热爱和平。
八、布置作业
1.基础型作业:完成课后活动题,并标明考查的知识点。
2.发展型作业:完成《七彩作业》课时练习。
九、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英
法
德
美
186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
2
3
4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4
2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2
4
5
建立时间
成员国
三国同盟
1882年
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三国协约
20世纪初
英国、法国、俄国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表格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a href="/ls/tb_c14680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表格教案</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明确目标,自主预习 梳理新知,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部编版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a href="/ls/tb_c14680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大战的爆发,大战的进程和结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