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33:诗歌比较阅读鉴赏 学案(含答案)+ 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2025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课件33 诗歌比较阅读鉴赏(共59张ppt).pptx
    • 学案
      2025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学案33 诗歌比较阅读鉴赏(含答案).DOCX
    2025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课件33 诗歌比较阅读鉴赏(共59张ppt)第1页
    2025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课件33 诗歌比较阅读鉴赏(共59张ppt)第2页
    2025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课件33 诗歌比较阅读鉴赏(共59张ppt)第3页
    2025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课件33 诗歌比较阅读鉴赏(共59张ppt)第4页
    2025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课件33 诗歌比较阅读鉴赏(共59张ppt)第5页
    2025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课件33 诗歌比较阅读鉴赏(共59张ppt)第6页
    2025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课件33 诗歌比较阅读鉴赏(共59张ppt)第7页
    2025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课件33 诗歌比较阅读鉴赏(共59张ppt)第8页
    2025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学案33 诗歌比较阅读鉴赏(含答案)第1页
    2025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学案33 诗歌比较阅读鉴赏(含答案)第2页
    2025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学案33 诗歌比较阅读鉴赏(含答案)第3页
    还剩5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33:诗歌比较阅读鉴赏 学案(含答案)+ 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33:诗歌比较阅读鉴赏 学案(含答案)+ 课件,文件包含2025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课件33诗歌比较阅读鉴赏共59张pptpptx、2025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学案33诗歌比较阅读鉴赏含答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9页, 欢迎下载使用。


    1.分析诗歌比较的角度,理解诗歌内容。2.掌握比较鉴赏诗歌的方法。
    在近年的古代诗歌的鉴赏题目中,比较鉴赏因其更有利于考查思辨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而逐渐成为新宠。从大方面看,比较鉴赏题一般从“求同”“求异”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等方面设题。
    考向一 诗歌形象异同比较
    对于诗歌形象的对比鉴赏,往往着眼于不同诗歌选用的同一意象(形象),但是这个意象又拥有不同的内涵,承载着不同的情感内容。形象异同比较有两个层面:一是形象内涵、特点的异同比较,二是形象作用的异同比较。形象内涵、特点的异同比较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意象(主要指景象和物象)内涵比较,一方面是人物形象特点的分析比较。对于前者,先要看意象选取上有何不同,再看意象在自身特点与表情达意两方面的异同,或者表层义与深层义有何异同;对于后者,要注意从外在形象与内在性格品质两方面比较,兼及人物身份的比较。形象异同题大都是“求异”比较,这是答题需要注意的地方。形象作用的异同主要从写景、状物、造境、抒情、结构等方面解答。
    [边练边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村 行杜 牧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娉娉垂柳风,点点回塘雨。蓑唱牧牛儿,篱窥蒨裙女。半湿解征衫,主人馈鸡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解析 B.“农家女隔篱窥看行人及山村春景的神态”错,“蓑唱牧牛儿,篱窥蒨裙女”意思是披着蓑衣的牧童正在唱歌,隔着篱笆可窥及篱内村女绚丽的衣裙。放牛娃唱着动听的歌,给人以听觉上的美感;从外边可以窥及篱内村女绚丽的衣裙,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用人物的风情动态美去表现农村的人情美。
    A.诗前两联写景,动态地展现了农村仲春时节的美好春光,巧妙地呼应了诗题。B.颈联刻画了牧童愉快歌唱的细节和农家女隔篱窥看行人及山村春景的神态,充满了田园生活气息。C.尾联以行客解湿衣衫,在村里歇脚,农人用“鸡黍”招待行客这一场景,表现了淳朴的人情。D.本诗不是静止的田园画,而是动态的春光图。着一“行”字,带动全篇,既是一次视听盛宴,又给人以味觉、触觉上的享受。
    2.本诗尾联与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都用了“鸡黍”这一意象,请结合诗歌,从结构技巧的角度分析两者的不同。
    解析 ①孟诗中“鸡黍”出现在首联“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意思是老朋友准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田舍做客,由此引出下文,为描写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蓄势、张本:“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写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一脉青山在城郭外隐隐横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写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共饮美酒,闲谈农务,体现出浓烈的乡村风味和劳动生产的气息。②杜诗的“鸡黍”出现在尾联“半湿解征衫,主人馈鸡黍”,意思是我走进农家脱下半湿的衣裳,主人摆出丰盛的饭菜招待我。与
    前三联构成一幅淳朴的画卷,仲春季节,南阳之西,一派大好春光。美时,美地,美景,在“春半南阳西”中,隐约而至。遍村柔桑,欣欣向荣,着一“过”字,境界全出。“柔桑过村坞”,在动态中,柔桑生长的姿态和鲜嫩的形状,活现在眼前,这就把春天的乡村,点缀得更美。加之垂柳扶风,娉娉袅袅,春雨点点,回落塘中,更有一种说不出的情趣。那农家牧童,披着蓑衣,愉快地唱着歌;竹篱笆内,可窥见那穿着绛黄色裙子的农家女的倩影。据此看出,全诗共同表现出的主旨:山村之美,既美在风光,又美在人情。
    答案 ①孟诗中“鸡黍”出现在首联,引出下文,为描写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蓄势、张本;②杜诗的“鸡黍”出现在尾联,与前三联构成一幅淳朴的画卷,共同表现诗歌的主旨:山村之美,既美在风光,又美在人情。
    考向二 语言艺术异同比较
    语言比较鉴赏题主要分“字词句”比较题和“语言风格”比较题两类,这两类比较的方式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边练边悟]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3~4题。芭 蕉郑 燮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咏春笋杜 甫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人行。会须上番【注】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注】 上番:初番、头回的意思,这里指新竹。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解析 B项,“重在写景,寓情于景”错误,应该是直抒胸臆。诗人把自己主观的情感赋予本为无情的芭蕉,诗人又用外来的风雨比喻外界对于芭蕉的摧残,更增加了芭蕉哀怨的情致。
    A.郑诗前两句,以比拟的手法,写出了芭蕉叶叶递生、生生不息的情状,为后文的抒情作铺垫。B.郑诗第三句重在写景,寓情于景,将情具体化,表达了相思之情的悠远缠绵、无穷无尽。C.杜诗前两句,用几近夸张的笔法,描绘了春笋生机勃勃、繁密满林的生长态势,流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D.郑诗由描写到抒情,情感正面点出;杜诗由描写到叙事,但仍以抒情为内核,情感含而不露,恰到好处。
    4.两诗的末句,一“怨”一“嗔”,字面意思相近,但表达的情感则大相径庭。试结合诗句比较分析。
    答案 郑诗以芭蕉叶的生长情状比喻相思之情,最后着一“怨”字,直接抒发诗人相思的愁苦。杜诗在充分描写春笋的喜人长势之后,描述因春笋掩蔽阻隔而责怪主人不出迎(理解为“那些来欣赏竹林的人来这里,我都怒而不欢迎”亦可)的情形,着一“嗔”字,侧面表现作者心中之喜。
    解析 郑诗尾句“却教风雨怨秋声”,风雨吹芭蕉一片秋声,更能惹动无限愁思。“怨”字直接抒情,而且怨情是全诗的情感基调。杜诗尾句“客至从嗔不出迎”意思是客人来到我这我都怒而不欢迎他们。“嗔”字曲折委婉地写出诗人对新笋的爱护之情,这种情感是侧面表现出来的。
    考向三 表达技巧异同比较
    表达技巧的比较主要从三个角度考查: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其中抒情和描写居多)、表现手法(包括对比、衬托、托物言志、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对表达技巧题的考查,有的明确了表现手法,有的没有明确表现手法,但都需结合作品分析、比较。
    [边练边悟]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5~6题。赏牡丹王 建此花名价别,开艳益①皇都。香遍苓菱②死,红烧踯躅枯。软光笼细脉③,妖色暖鲜肤。满蕊攒黄粉,含棱④缕绛苏。好和⑤薰御服,堪画入宫图。晚态愁新妇,残妆望病夫。教人知个数⑥,留客赏斯须。一夜轻风起,千金买亦无。【注】 ①益:满。②苓菱:荷花。红烧:花色红艳如火。踯躅:山踯躅,又名映山红、杜鹃花。③细脉:犹言气脉。④含棱:翻卷的花瓣。缕绛苏:像一缕缕大红色流苏。⑤好和:香味和顺。⑥知个数:知道花事何时将了,心中有数。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解析 C.“诗歌第五至八句……牡丹的华贵堪比皇家御用之物”张冠李戴,“牡丹的华贵堪比皇家御用之物”是第九至十句所描写的内容,即“好和薰御服,堪画入宫图”。
    A.诗歌从牡丹之贵之美,写到牡丹之凋零,描写了牡丹的变化,道出花时难久的怅然。B.芬芳的苓菱与艳丽的山踯躅在牡丹面前黯然失色,诗人运用衬托手法描写牡丹之美。C.诗歌第五至八句,从气质、姿色等角度描写牡丹,牡丹的华贵堪比皇家御用之物。D.诗人用哀愁的新妇和望病夫的女子,分别描写牡丹的将谢与凋零,令人心生怜惜。
    6.韩愈“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与本诗都描写了盛景,二者有相同的表现手法。请结合本诗歌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寓情于景,诗作开篇言牡丹之贵,“名价别”三字直接道出牡丹的尊贵凌驾于诸花之上。随后作者用一个“益”字,生动地描写了长安城内牡丹花开的盛况,偌大的长安城处处是牡丹盛开,那繁盛的景象就好似要溢出来一般。此“益”引申为“满”,如同韩昌黎“绝胜烟柳满皇都”,两诗皆非单讲数量之多,而是从更深层去讲,韩诗更多的是写春满长安,而王建此句是讲牡丹的气质风采风靡了长安,令人深切感受到牡丹之盛。最末,作者用“一夜轻风起,千金买亦无”道出了
    花时难久的怅然。开篇之盛艳,末尾之冷清,强烈的对比让末尾仿佛一幅大留白的画卷,意味深长,耐人寻味。清风吹过,花亦凋零,这其中是不舍,是怜惜,是冷清,种种情感由人品读。“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认为初春草色比那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不知要胜过多少倍。因为,“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它柔嫩饱含水分,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意。而烟柳已经是“杨柳堆烟”时候,何况“满”城皆是,不稀罕了。到了暮春三月,色彩浓重,反倒不那么惹人喜爱了。像这样运用对比手法,与一般不同,这是一种加倍的写法,为了突出春色的特征。
    答案 ①寓情于景,首联生动地描写了长安城内牡丹花开的盛况,偌大的长安城处处是牡丹盛开,那繁盛的景象就好似要溢出来一般,牡丹的气质风采风靡了长安。令人深切感受到牡丹之盛。②使用对比手法,将长安城内牡丹花开的盛景与牡丹凋零对比,表达花时难久的怅然之情。
    考向四 思想感情异同比较
    不同诗人的不同作品,或者同一诗人在不同阶段的作品,出现的相同或相近内容,往往寄托着不同的情感。这都是由个人的经历和所处的时代不同造成的。因此,比较诗歌的思想情感一定要重视知人论世。
    [边练边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7~8题。踏莎行晏 殊祖席【注】离歌,长亭别宴,香尘已隔犹回面。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转。  画阁魂消,高楼目断,斜阳只送平波远。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注】 饯别的宴席。
    7.下列关于这首词的写作特点和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正面表现”错,是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写,侧面烘托了离别的愁绪。
    A.首句运用多种意象营造出离别的意境,其中“香尘”写的是离人脚步带起的尘土仿佛还有芬芳的气息,表现出离别的不舍。B.“居人”句,通过对马儿在林中嘶鸣、友人划船离去后水波仍然在流转等细节的描写正面表现出别情之深。C.尾句直抒胸臆,表现出离愁接天连地、无穷无尽,其中“遍”字的意思是“到处”,更加突出了离别的哀情无处不在。D.全词围绕一个“离”字,以细腻笔触描写了主人公在离别时和离别后的无限愁绪,读来让人无限怅惋。
    8.本词下阕“画阁魂消,高楼目断,斜阳只送平波远”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都描写了江边送别的场景,但这两种离情及其表现又有所区别,请分析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
    解析 “画阁魂消,高楼目断,斜阳只送平波远”意思是:登上画阁,更上高楼,为的是再见帆影。可是,望尽天际,只见斜阳一道,平波流水,远与天际,哪有船帆的影子!这两句,写“居人”登上画阁,不禁黯然魂消,凭倚高楼,独自含愁极望,惟见江波映照着落日余辉,伸展向遥远的天边,徒令人增添别恨而已。“魂消”句直抒胸臆,写出自己在高楼目送友人离去的极度哀伤。又通过“画阁”“高楼”“平波”等意象渲染了凄凉萧瑟的送别氛围,表达了离别的苦痛哀愁。“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思是:孤单的一只帆船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
    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可是谁又能说是单纯写景呢?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不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吗?诗人的心潮起伏,不正像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面看来这两句诗全是写景,其实却有着诗人鲜明的形象。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通过分析,可知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抒情方式不同,《踏莎行》直抒胸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寓情于景;要表达的情感也不同,《踏莎行》表达了离别的苦痛哀愁,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虽是送别友人,但诗人心情开阔爽朗。
    答案 ①情感不同,《踏莎行》用了“画阁”“高楼”“平波”等意象渲染了凄凉萧瑟的送别氛围,表达了离别的苦痛哀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利用“孤帆”“远影”“碧空”“水天相接的江水”等意象,勾勒了一幅开阔辽远的江边送别图,虽是送别友人,但诗人心情开阔爽朗。②抒情方式不同,《踏莎行》直抒胸臆,“魂消”写出自己在高楼目送友人离去的极度哀伤。《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寓情于景,通过辽远的江景展现爽朗开阔的心境。
    测 评 练 案(满分:54分)
    一、(2024·重庆高三摸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夜 赋陆 游夜窗搔首发鬅鬙①,病不胜衣倚瘦藤②。堪笑颜回忍饥面,常依韩愈看书灯③。残生已与灰俱冷,旧友谁如几可凭?月落风生忽增气,掠檐劲翮有归鹰。【注】 ①鬅鬙,指头发散乱貌。②瘦藤,手杖。③韩愈作劝学诗《符读书城南》:“灯光稍可亲,简编可卷舒。岂不旦夕念,为尔惜居诸。”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扣题,运用动作描写与外貌描写塑造出一位夜中难寐、忧思重重的诗人形象。B.颔联用典,用颜回与韩愈的典故,写出自己生活贫苦但依旧勤勉读书的生活状态。C.颈联诗人想凭几写信、传书旧友,与《项脊轩志》中妻子“凭几学书”的意趣一致。D.尾联以窗外掠檐飞过的归鹰作结,以景结情,情由境出,也与首联“夜窗”照应。解析 C.“意趣一致”错误。本诗写到诗人余生已经心灰意冷,只想凭几写信、传书旧友,体现的是一种落寞的情感。而《项脊轩志》中妻子“凭几学书”是归有光回忆的夫妻恩爱的美好时光,两者的意趣并不一致。
    ★2.本诗与《临安春雨初霁》都为抒怀之作,但是在情绪的走向上有所不同,请结合两首诗歌简要分析。(6分)
    解析 《夜赋》首联塑造了一位头发散乱、忧思成疾、夜中难寐的诗人形象,从而通过外貌描写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忧愁。而颈联写到诗人对余生已经心灰意冷,余生只愿凭几写信、传书旧友,也体现出诗人内心的忧愁以至于心灰意冷。而尾联诗人听到窗外的风声忽然增强了气势,看到掠檐飞过的归鹰有力的翅膀,诗人的心情又重新振作起来了。《临安春雨初霁》的首联感叹世态人情薄得就像半透明的纱,颔联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绵绵春雨如愁人的思绪,使得诗人一夜未眠,并且用明媚的春光来反衬自己落寞的情怀。在这明艳的春光中,诗人只能做的是“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用写草书、细乳戏分茶作为消遣,体现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而尾联写到应召入京,却只匆匆一过,便拂袖而去。整首诗体现的是诗人不被重用的落寞无奈的情怀。
    答案 《夜赋》写到诗人忧思难寐,心灰意冷,但听到窗外风声忽增,看到归鹰掠檐而过,诗人的心情又振作了起来。《临安春雨初霁》抒发的是诗人不被重用的落寞的情怀。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9分)洞庭玩月韩 偓洞庭湖上清秋月,月皎湖宽万顷霜。玉碗深沈潭底白,金杯细碎浪头光。寒惊乌鹊离巢噪,冷射蛟螭换窟藏。更忆瑶台逢此夜,水晶宫殿挹琼浆。
    3.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题点明了地点和描写对象,“玩”字活泼灵动,增添了人与月的亲近之感。B.首联中的“万顷”在表现洞庭湖湖面广阔的同时,也写出了月光普照的情景。C.第五句写乌鹊因天气寒冷而受惊离巢,与“明月别枝惊鹊”有异曲同工之妙。D.诗人由眼前月写到瑶台月,使现实与想象交相辉映,拓展了诗歌的表现空间。解析 C.“写乌鹊因天气寒冷而受惊离巢”错误。“寒惊乌鹊离巢噪”以夸饰明月之皎洁冰清,乃侧写烘托。并非是因天气寒冷。
    ★4.本诗与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题材相同,但写景的侧重与用意却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解析 本诗写洞庭湖之景的侧重和用意:首二句描述秋夜月光下,辽阔的洞庭湖一派洁白景象,为总体概写,此下三、四两句即细写。第三句写明月如沉浸湖中潭底,乃写月之倒影,第四句刻画湖波银光闪烁之月景,乃写月光照射湖面之光耀景象。五、六两句以“乌鹊离巢噪”“蛟龙换窟藏”来夸饰明月之皎洁冰清,乃侧写烘托。末二句则为联想之辞,以琼楼玉宇挹酒浆之仙宫情景,以写皎皎明月之美好。写景侧重湖面上的月影和宽广的湖水。其时诗人正壮年,尚在觅仕,游历山川,见此湖光水色美景,抒发了诗人对湖水和清月的赏玩之情。
    《念奴娇·过洞庭》写景的侧重和用意:“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开头三句即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个静谧、开阔的画面,与其说是实写湖面的平静,还不如说是有意识地要展现其内心世界的恬宁。“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二句就隐约地暗示了这种物我“和谐”的快感,一个“着”字,表达了他如鱼归水般的无比欣喜,充溢着一种皈依自然、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而这种意识又在下文的“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中表露得更加充分。写景侧重月亮、银河,把它们的光辉倾泻入湖中,碧光粼粼的细浪中照映着星河的倒影,此时的天穹地壤之间,一片空明澄澈——就连人的“表里”都被洞照得通体透亮。
    词人的心,已被宇宙的空明净化了,而宇宙的景,也被词人的纯洁净化了。张孝祥此行,刚离谗言罗织的是非场不久,他有高洁的人格,有超旷的胸怀,跳出“小我”的圈子而悠然心会此间的妙处和出此潇洒超尘的词篇。他的“悠然”是在经历了“世路”的坎坷艰险后才达到的一种“圆通”和“超脱”的精神境界。答案 ①本诗写景侧重湖面上的月影和宽广的湖水。其时诗人正壮年,尚在觅仕,游历山川,见此湖光水色美景,抒发了诗人对湖水和清月的赏玩之情。②《念奴娇·过洞庭》写景侧重月亮、银河,把它们的光辉倾泻入湖中,细浪中照映着星河的倒影。词人的心,已被宇宙的空明净化了,而宇宙的景,也被词人的纯洁净化了,表达了经历了“世路”的坎坷艰险后才达到的一种“圆通”和“超脱”的精神境界。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9分)湖中对酒作张 谓夜坐不厌湖上月,昼行不厌湖上山。眼前一樽又长满,心中万事如等闲。主人有粟百余石,浊醪数斗应不惜。即今相对不尽欢,别后相思复何益。茱萸湾头归路赊,恩君且宿黄翁家。风光若此人不醉,参差孤负东园花。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从湖上风光写起,“昼行”“夜坐”表现了游兴之浓,“不厌”奠定了感情基调。B.“又长满”是形象的说法表现了内心的惬意。面对如此好景,苦闷得以消除。C.诗中写湖上豪饮和主人好客,没有沉重感,也没有狂放之态,却因平易更显深情。D.本诗婉约隽永,不着力于对景物的细致描写,表现了豪迈乐观通达的生活态度。解析 D项,“本诗婉约隽永”分析错误,这首湖上饮酒诗不大重视景物的细致描绘,它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出和平时代的人际交往和生活乐趣。
    ★6.与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相比,“即今相对不尽欢,别后相思复何益”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诗歌意思、分析诗歌情感的能力。本题要求对比分析两首诗中的两句诗不同的表达效果,这就要求考生从内容、手法、情感三方面考虑。“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在盛唐人心目中,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是令人向往的壮举。“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更充满牵挂之情,意在劝酒却更在于抒发依依惜别的情谊。“即今相对不尽欢,别后相思复何益”两句就像是人们席间劝酒的话,从别后相思无益的角度来谈,说的是不要辜负相聚共处的时光,恳切,实际。
    答案 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更充满牵挂之情,意在劝酒却更在于抒情,既有依依惜别的情谊,也有殷勤的祝愿。“即今相对不尽欢,别后相思复何益”两句就像是人们席间劝酒的话,从别后相思无益的角度来谈,恳切、实际、平易,是一般人的现实生活场景。
    四、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7~8题。(9分)海 棠①苏 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看 叶罗与之②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注】 ①苏轼谪黄州,居定慧院之东,有海棠一株,人不知其贵,诗人视其为知己。②罗与之:南宋诗人,曾应进士举不第,晚年归隐。
    7.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海棠》开头两句正侧结合,调动多种感官,写出了海棠的高洁、柔美,把读者带入一个优美朦胧的境界。B.《海棠》中诗人点燃高烛,想让海棠振奋精神,一改衰颓状态。诗人运用拟人等手法,重在表达爱花惜花之情。C.《看叶》正值百花凋零芳草不香之际,诗人携杖出行,漫步池边,感慨春天逝去,为下文“看叶”作铺垫。D.《海棠》《看叶》都撷取自然界时序变化中的实景,借物喻人,写出诗人经历人世风波的心境,典雅蕴藉。解析 B项,“想让海棠振奋精神,一改衰颓状态”错。“爱花惜花”不是诗人表达之意,根据注释“视其为知己”可知,海棠其实就是诗人自己,海棠的遭遇就是诗人自己的遭遇。诗人借物抒怀,大有良辰易逝、盛时不再之感。
    ★8.苏轼独怜海棠,可罗与之却认为“看花应不如看叶”,你认为罗与之这种心理反常吗?请结合《看叶》简要分析。(6分)
    答案 不反常。①春天已经逝去,惋惜无济于事;绿叶繁密错落,另有一番情趣。②罗与之应举不第,倍感失意,无意赏花,而别有意味的绿叶更契合他的心境。如回答“历尽荣华、回归平淡生活的老人的独特感受”亦可。③借景说理,写出了美丽如花的事物往往短暂、平凡如叶的生命却更为长久的哲理。如“人不能只是留恋于人生的繁华,平淡的生活也有真味”,“与其追求显赫荣华的人生,不如享有平淡而长久的人生”,“人不应该只留恋春天的多姿多彩,春天过后,照样有令人陶醉的景色”等亦可。
    五、阅读下面两首元诗,完成9~10题。(9分)
    寿阳曲·江天暮雪马致远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江天暮雪陈 孚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渔翁寒欲归,不记巴陵道。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
    9.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马诗以“天将暮”起笔,点明时间,为整个画面点染了幽深的色彩,奠定了全诗的基调。B.陈诗“寒欲归”三字,隐隐透出暮雪的影响;“不记”二字含有大雪弥漫迷蔽江路的意味。C.陈诗尾联活现出一个顺应环境的渔翁形象,这与柳宗元《江雪》中“蓑笠翁”的形象不同。D.两首诗都“诗中有画”,“一蓑”二字增添了画面的纵深之感,寄托了诗人落寞悲凉的情感。解析 陈孚的《江天暮雪》没有落寞悲凉之感。
    ★10.两首诗描摹暮雪都很传神,有同工之妙,亦各具特色,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6分)
    答案 (示例)①两首诗动词使用都很传神。马诗着一“舞”字,陈诗着一“卷”字,写出了风助雪势、雪花纷纷扬扬的飞舞之态。②两首诗都善用比喻状写暮雪之形态。马诗把纷飞的雪喻为盛开的梅花和飘飞的柳絮,具体形象地写出了“雪乱舞”的景象;陈诗以“玉”喻雪,形象地写出了雪的晶莹剔透之态。③陈诗还用动静结合、侧面烘托的手法写出暮雪的美妙。“卷玉花”写出大雪纷扬的动态之美,“汀洲白浩浩”写出雪境静寂之美,“千崖暮如晓”烘托了暮雪所特有的朦朦胧胧、半幽半明的色调与风韵。马诗写的是动景,正面描写。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9分)谪官后却归故村,将过虎丘,怅然有作刘长卿万事依然在,无如岁月何。邑人怜白发,庭树长新柯。故老相逢少,同官不见多。唯余旧山路,惆怅枉帆过。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以万事依然如旧,反衬岁月流逝之多,蕴含着强烈的伤感与无奈。B.“邑人”句通过写乡人对诗人头发已白的慨叹,表现诗人对年老的哀伤。C.“庭树”句借景抒情,借庭树萌生新枝之景,抒发了诗人豁达乐观之情。D.颈联写故人凋零,既阐发了首联的人生感慨,又为尾联抒情做了铺垫。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抒发了诗人豁达乐观之情”说法错误。“庭树”一句以乐景写哀情,诗人以庭树的生机勃发反衬自己的衰颓之态和衰老之悲。
    ★12.本诗尾联与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颈联抒发的感情有什么不同?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6分)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本题是一道比较类鉴赏题目,作答时首先要明确需要比较的诗句内容:本诗的尾联“唯余旧山路,惆怅枉帆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然后分别分析两联各自表达了什么感情:本诗的尾联表达的是对时光如水一般流逝、生命易逝的感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颈联表达的是不沉沦于生命困境的豁达乐观,对新事物蓬勃发展的喜悦。据此作答即可。
    答案 本诗的尾联“唯余旧山路,惆怅枉帆过”,写山路依旧,岁月流逝,表达的是对时光如水一般流逝、生命易逝的感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表达的是不沉沦于生命困境的豁达乐观,对新事物蓬勃发展的喜悦。

    相关课件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比较阅读鉴赏 课件:

    这是一份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比较阅读鉴赏 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堂导入,命题考点,看答卷归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比较鉴赏 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比较鉴赏 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真题回顾,命题考点,诗歌比较鉴赏,比较角度四思想感情,参考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 读懂诗歌(含答案)课件PPT:

    这是一份2023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 读懂诗歌(含答案)课件PPT,共25页。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33:诗歌比较阅读鉴赏 学案(含答案)+ 课件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