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湘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精品教案
湘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三节 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教案
展开这是一份湘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三节 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预习检查,学习任务,过程性评价,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节课采用划分小组的形式,每个小组重点研究一种联合国官方语言,说出其分布和特点;运用资料包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了解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地、主要分布地区、宗教建筑;民族节日和世界文化遗产,结合课前学生搜集到的重要节日和世界文化遗产,了解民族节日的特点,世界文化遗产及保护和意义;树立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意识,培养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
1.了解世界重要语言的种类及其作用,说出联合国六种官方语言的分布。(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2.举例说出世界三大宗教的特点,说出世界三大宗教的分布地区,了解三大宗教的建筑特点。(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3.运用反映语言、宗教、习俗等内容的图文资料,描述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树立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意识。(人地协调观)
4.举例说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及保护措施。(综合思维)
重点难点
重点:1.世界主要语言和三大宗教的分布。
2.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及措施。
难点:描述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比较法、问题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完成《七彩作业》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
二、学习任务
三、过程性评价
随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联合国六种官方语言的分布,三大宗教的发源地、主要分布地区及宗教建筑;民族节日和世界文化遗产等。
五、布置作业
建议所有同学完成本节《七彩作业》的【基础通关】和【能力突破】,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同时完成【素养达标】和【考点专练】。
六、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模块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民居建筑、语言文字、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都属于文化的范畴。语言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文化的载体;宗教对国际政治和社会文化具有深刻影响。本节课我们学习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
让学生明确语言和宗教都是文化的载体。
教师:据统计,世界上共有7 000多种语言,其中有2 000多种属于濒危语言。
1.联合国的官方语言
教师:把全班同学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到一种联合国官方语言,组内同学自主学习教材第75页阅读材料和课件内容,说出该语言的分布和特点,然后展示,补充,总结。
汉语组:汉语是中国的国家通用语言,又称为中文,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中国和东南亚等地使用汉语。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地掀起一股学习汉语的热潮。
英语组:英语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英国是英语的发源地。由于历史上英国的殖民地遍及全球,英语的影响也波及世界,在国际交往中得到广泛应用。
法语组:法语主要流行于法国、比利时、瑞士、加拿大和非洲一些国家(法国的殖民地)。
补充:加拿大有英语和法语两种官方语言。
西班牙语组:西班牙和拉丁美洲使用西班牙语。
教师:讲解拉丁美洲的范围。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国家和地区。它包括南美洲和北美洲除了加拿大和美国的部分。这些国家和地区使用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这两种语言属于拉丁语系,故称为拉丁美洲。巴西使用葡萄牙语。
俄语组:俄语是俄罗斯的官方语言。在苏联时期,俄语为各加盟共和国的共同语言,现在仍然是这些国家广泛使用的语言。
阿拉伯语组:主要流行于西亚和北非地区的阿拉伯国家。
通过分组,完成联合国六种官方语言的分布和特点。
过渡:西亚和北非的阿拉伯国家为白色人种,使用阿拉伯语,共同信仰伊斯兰教。下面学习世界的宗教。
2.世界的宗教
教师: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第76—77页内容,根据课件资料,完成下列表格。
宗教
起源地
起源时间
主要分布地区
建筑
基督教
亚洲西部
公元1
世纪
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及大洋洲
教堂
伊斯
兰教
阿拉伯半岛
公元7
世纪
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
清真
寺
佛教
古印度
公元前6
世纪
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佛塔
教师:补充道教、印度教、犹太教。
道教:中国固有的宗教。因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源,顾名。
印度教:起源于南亚,目前印度和尼泊尔信仰印度教。
犹太教:犹太人信仰的宗教。
通过自主学习教材内容,对比三大宗教的起源地、起源时间、主要分布地区和宗教建筑,培养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
教师: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感受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学生: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1.民族节日
教师:我们尊重每个民族的文化。同学们知道哪些民族节日?每位同学选择一个你知道的节日在组内讲给同学听。
教师:相互讲述自己课前搜集到的民族节日,尽量不要重复。
学生1:中国的春节习俗。(内容参见教材第78页阅读材料)
学生2:中国的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
学生3:中国的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是汉族的传统节日 ,日期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学生4:巴西的狂欢节。狂欢节是巴西最大的节日,但最负盛名的当数里约热内卢的狂欢节。该市的狂欢节以其参加桑巴舞大赛演员人数之多,服装之华丽,持续时间之长,场面之壮观堪称世界之最。
通过学生课前搜集、介绍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了解世界主要民族节日和世界主要文化遗产,指导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措施和意义。树立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意识,培养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
2.文化遗产
教师: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精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民风民情、宗教习俗、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提出问题:
(1)列举世界文化遗产,介绍一处世界文化遗产。
(2)怎样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3)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有什么意义?
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小组探究以上问题,然后在组内交流,展示,其他同学补充,最后全班展示,总结。
学生:
1972年
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1976年
建立《世界遗产名录》
1985年
我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截至2023年9月
我国已成功申报57项世界遗产,其中文化遗产39项、自然遗产4项、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4项
中国主要世界文化遗产
长城、秦始皇陵、布达拉宫、北京故宫、古典园林、中国大运河、福建土楼、颐和园、云南丽江古城、山西平遥古城等
世界主要文化遗产
法国巴黎塞纳河沿岸、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埃及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法国巴黎圣母院等
截至2023年9月,世界共有1 199处文物、建筑群和遗址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措施
(1)要控制污染,特别是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的侵蚀。
(2)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化建筑物,避免过度旅游活动对文化遗产破坏,提高文化遗产景区管理能力等。
(3)对于破损严重的遗产遗迹,要修旧如旧,不能改变原有的特色。
(4)对于一些濒危的文化遗产,必要时可以迁址异地保护。
(5)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
(6)建设和完善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法律法规。
4.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世界文化遗产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精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民风民情、宗教习俗、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是人类文化的瑰宝,是“人类献给未来的礼物”,因此保护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三节 多样的文化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预习检查,学习任务一,学习任务二,过程性评价,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湘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四章 世界的居民与文化第二节 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课堂总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湘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三节 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课堂总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