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查漏补缺】2025年高考化学复习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03常考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含解析

    【查漏补缺】2025年高考化学复习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03常考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含解析第1页
    【查漏补缺】2025年高考化学复习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03常考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含解析第2页
    【查漏补缺】2025年高考化学复习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03常考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含解析第3页
    还剩2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查漏补缺】2025年高考化学复习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03常考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查漏补缺】2025年高考化学复习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03常考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含解析,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图①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盐酸B.图②在铁上镀铜
    C.比较AgCl和Ag2S溶解度大小D.图④蒸干溶液获得
    2.创新永远在路上。中学几种仪器(或装置)如图所示(部分已创新)。下列实验的仪器(或装置)选择正确的是
    A.AB.BC.CD.D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讨论甲、乙、丙、丁四种仪器装置的有关用法,其中不合理的是
    A.甲装置:可用来证明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
    B.乙装置:橡胶管的作用是使盐酸顺利流下
    C.丙装置:不能用来测定NH3的体积
    D.丁装置:从①口进气,可收集二氧化碳,从②口进气,可收集氢气
    4.菱铁矿主要成分是,还含有等,实验室以菱铁矿为原料制取高纯氧化铁需要经历硫酸酸浸、氧化、调、过滤、灼烧操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AB.BC.CD.D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容量瓶和滴定管使用前均需要检验是否漏水,使用时滴定管和容量瓶水洗后还需润洗
    B.中和滴定接近终点时,用锥形瓶内壁将半滴标准液刮落,并用蒸馏水冲洗内壁
    C.进行分液操作时,先将下层液体放出后再将上层液体从下口放出
    D.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少量溶液并灼烧,观察火焰颜色是否有紫色以确定溶液中有无K+
    6.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中的物质为杂质),所选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均正确的是
    A.AB.BC.CD.D
    7.下列图示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B.BC.CD.D
    8.关于实验室制备、分离乙酸乙酯的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用于分离乙酸乙酯
    B.乙用于蒸馏纯化乙酸乙酯
    C.图丙可从分液漏斗下端放出乙酸乙酯
    D.图丁用于制备并收集乙酸乙酯
    9.室温下,探究溶液的性质,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A.AB.BC.CD.D
    10.一次性鉴别下列三种溶液,方法不可行的是
    A.乙酸、乙醛、苯酚三种溶液:浓溴水
    B.NaOH、FeCl3、Na2SO4三种溶液:KHCO3溶液
    C.KNO3、NH4Cl、Na2CO3三种溶液:饱和Ba(OH)2溶液,微热
    D.乙醇、溴苯和苯三种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11.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B.BC.CD.D
    12.下列实验方案合理,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B.BC.CD.D
    13.根据实验目的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观察到相关现象,其中方案设计或结论不正确的是
    A.AB.BC.CD.D
    14.实验室中,下列事故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苯酚不慎沾到皮肤上,先用抹布擦拭,再用65℃水冲洗
    B.若不慎打破水银温度计,应立即开窗通风并用硫磺粉末覆盖
    C.金属钾燃烧起火,用干砂灭火
    D.乙酸乙酯燃烧起火,用灭火毯(或湿抹布)灭火
    15.重视实验安全,弘扬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操作铝热反应时,应戴上石棉手套和护目镜
    B.闻气体时用手轻轻扇动,使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
    C.实验后,将产生的实验废液及时用自来水稀释后倒入下水道
    D.蒸馏操作过程中,若发现忘加沸石,应立即停止加热,待烧瓶冷却后再加入沸石
    16.下列试剂的保存方法错误的是
    A.氢氟酸通常保存在塑料瓶中
    B.液溴应水封保存,并用橡胶塞塞紧瓶口
    C.双氧水可以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
    D.FeCl2溶液保存时需加入少量铁粉
    17.某实验小组在探究性质时,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Ⅰ:向NaCl溶液中加入溶液,溶液呈绿色。
    实验Ⅱ:向溶液中加入表面打磨掉氧化膜的金属Mg,产生大量气泡同时溶液中产生绿色沉淀。
    实验Ⅲ:向溶液中加入适量氨水,溶液变为深蓝色。
    实验Ⅳ:向实验Ⅲ的深蓝色溶液中加入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资料显示:为黄色,为绿色不溶物。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Ⅰ:在NaCl溶液中部分转化为
    B.实验Ⅱ:Mg消耗了溶液中的从而产生了
    C.实验Ⅲ:有生成
    D.实验Ⅳ:获得的蓝色沉淀为
    18.下列探究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A.AB.BC.CD.D
    19.证据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证据与推理的关系错误的是
    A.AB.BC.CD.D
    20.下图是一种改进的制备乙炔气体的装置。装置为自制仪器,下列仪器中与作用相同的是
    A.AB.BC.CD.D
    21.结合如下装置(可以重复使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可选用装置制备并收集纯净的
    B.制备并收集干燥的的接口顺序为bcdghj
    C.可选用制备并验证其漂白性
    D.G中的倒置漏斗可以用球形干燥管代替
    22.下列由废铁屑制取(NH4)2Fe(SO4)2∙6H2O的实验装置与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称取一定质量的(NH4)2SO4固体
    B.用装置乙除去废铁屑表面的油污
    C.用装置丙将废铁屑充分溶解
    D.用装置丁蒸干溶液得到(NH4)2Fe(SO4)2∙6H2O晶体
    23.下列操作或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B.BC.CD.D
    24.有关化学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室储存的镁条着火时,不可以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金属汞一旦洒落在实验室地面或桌面时,必须尽可能收集,并深埋处理
    C.做蒸馏实验时,应在蒸馏烧瓶中加入沸石,以防暴沸。如果在沸腾前发现忘记加沸石,应立即停止加热,冷却后补加
    D.海带中碘元素的提取和检验中,为制取海带灰,可以将海带放在通风处加热灼烧,使其充分灰化
    25.实验室安全至关重要。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取用液溴时,需带手套和护目镜,在通风橱中进行
    B.误食钡盐,可通过服用纯碱溶液解毒
    C.电器、有机物等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D.皮肤被钠灼烧,用乙醇洗、水洗,最后涂上烫伤膏
    26.历经十年传承积淀,形成精湛的东阿阿胶传统工艺,包括洗皮、泡皮、晾皮、刮毛、铡皮、化皮、打沫、除渣、浓缩、挂旗、凝胶、切胶等工序。下列工序与化学实验中的原理不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AB.BC.CD.D
    27.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有关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B.BC.CD.D
    28.下列除杂试剂和方法的选择均正确的是
    A.AB.BC.CD.D
    29.苯酚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废水对生物具有毒害作用,在排放前必须经过处理。为回收利用含苯酚的废水,某小组设计如下方案,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步骤①中,分液时从分液漏斗下口先放出废水,再放出有机溶液
    B.试剂①可用溶液或溶液
    C.步骤①②的操作为分液,步骤③的操作为过滤
    D.试剂②若为少量,则反应为2+CO2+H2O=2+
    30.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Cl-、、OH-三种阴离子,如果只取一次该溶液就能够分别将3种阴离子依次检验出来。下列实验操作的操作顺序中,正确的是
    ①滴加Mg(NO3)2溶液 ②过滤 ③滴加AgNO3溶液 ④滴加Ba(NO3)2溶液
    A.①②④②③B.④②①②③.
    C.①②③②④D.④②③②①
    31.下列实验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A.AB.BC.CD.D
    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鉴别甲酸甲酯、甲醛和甲酸
    B.可用金属钠或无水硫酸铜检验乙醇中是否混有蒸馏水
    C.氢氧化铁胶体和久置氯化铁溶液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别
    D.用Br2的CCl4溶液或酸性KMnO4溶液区别二烯烃和芳香烃
    33.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A.AB.BC.CD.D
    34.某兴趣小组探究高锰酸钾和氨水的反应,实验如下:
    注:实验中c(KMnO4) = 0.01 ml·L-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①中发生了反应2 MnO+ 2NH3 = 2MnO2 + N2↑ + 2OH- + 2H2O
    B.溶液完全褪色所需时间② < ①的主要原因:c(H+)增大,MnO的氧化性增强
    C.对比实验③④可得出,还原性:NH3 > NH
    D.在实验④的试剂中,逐滴加入浓NaOH溶液,可观察到溶液褪色
    35.根据实验目的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观察到相关现象,下列方案设计、结论均正确的是
    A.AB.BC.CD.D
    36.将X滴入圆底烧瓶中与Y发生反应,产生足量气体通入Z中,Z中实验现象错误的是
    A.AB.BC.CD.D
    37.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先向W形管中通入,一段时间后,再用注射器向其中加入浓盐酸,当充满整个W形管后点燃酒精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固体为
    B.②处试纸变蓝,说明具有氧化性
    C.③处可观察到钠块剧烈燃烧,且产生大量白雾
    D.④处碱石灰的主要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与钠反应
    38.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重要的核心素养。下列证据与推理均正确的是
    A.AB.BC.CD.D
    39.下列证据和推理结论均合理的是
    A.AB.BC.CD.D
    选项
    实验
    选择的仪器(或装置)
    A
    利用NH4Cl固体与Ca(OH)2固体反应制备NH3

    B
    利用稀硫酸测定药金(含Zn、Cu)的组成

    C
    用氯仿萃取碘水中的碘

    D
    纯化丙烯酸甲酯(含少量甲醇等)

    A.配制稀
    B.测定溶液的
    C.过滤悬浊液
    D.灼烧固体
    选项
    被提纯的物质(杂质)
    除杂试剂
    分离方法
    A
    溶液()
    四氯化碳
    萃取、分液
    B
    (小苏打)
    蒸馏水
    重结晶
    C
    溶液()
    过量铜粉
    过滤
    D
    乙烷(乙烯)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洗气
    A.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B.提纯Cl2(含少量HCl、H2O)
    C.制备并收集少量NO
    D.除CCl4中的Br2
    选项
    探究目的
    实验方案
    A
    溶液中是否含有
    用铂丝或螺旋状的铜丝蘸取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
    B
    是否被氧化变质
    向2mL溶液中加入足量盐酸酸化,再滴加溶液,观察有无白色沉淀生成
    C
    是否具有氧化性
    向2mL溶液中滴加溶液,再滴加几滴KOH溶液,观察是否浑浊
    D
    是否水解
    向2mL溶液中滴加2~3滴甲基橙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有机物中是否含有碘元素
    B.
    验证久置的是否变质
    取少量久置的亚硫酸钠样品溶于除氧蒸馏水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再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出现
    C.
    测定纯碱样品(含)的纯度
    取一定质量的纯碱样品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用碱石灰吸收产生的气体,测定碱石灰的增重
    D.
    确认某钾盐中含有硫元素
    向该钾盐固体中滴加浓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观察到品红溶液褪色
    选项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A
    将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加热至170℃,并将产生的气体干燥后通入少量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观察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颜色的变化
    验证乙醇发生了消去反应
    B
    将混有HCl杂质气体的通入饱和食盐水中
    除去杂质HCl气体
    C
    分别测定相同浓度的溶液和溶液的pH
    比较溶液和的酸性
    D
    向2mL0.1ml/L溶液中滴入几滴0.1ml/LKCl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滴加几滴0.1ml/LKI溶液,观察沉淀颜色的变化
    证明Ksp(AgCl)>Ksp(AgI)
    实验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
    结论
    A
    探究和浓反应后溶液呈绿色的原因
    将通入下列溶液至饱和:
    ①浓
    ②和HNO3,混合溶液
    ①无色变黄色
    ②蓝色变绿色
    和浓反应后溶液呈绿色的主要原因是溶有
    B
    比较与结合的能力
    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和混合溶液中滴加几滴溶液,振荡
    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结合的能力:
    C
    比较与的酸性
    分别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与溶液的
    前者小
    酸性:
    D
    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与溶液在不同温度下反应
    温度高的溶液中先出现浑浊
    温度升高,该反应速率加快
    选项
    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
    A
    取少量Fe3O4与足量盐酸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K3[Fe(CN)6]溶液,观察现象
    检验Fe3O4与盐酸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Fe2+
    B
    向溶液中滴加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探究H2O2具有氧化性
    C
    向蔗糖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水浴加热,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
    验证蔗糖发生水解
    D
    用pH试纸测定浓度均为0.lml·L-1的CH3COONa溶液和NaClO溶液的pH,比较溶液pH大小
    比较酸性:CH3COOH>HClO
    选项
    证据
    推理
    A
    向过氧化钠样品中滴加过量的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Ba(OH)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样品已变质
    B
    向盛有Fe(NO3)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0.1ml/LH2SO4溶液,试管口出现红棕色气体
    溶液中的Fe2+被氧化
    C
    向乙醇中加入浓硫酸,加热,溶液变黑,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褪色
    该气体可能是乙烯
    D
    向淀粉溶液中加适量20%H2SO4溶液,加热冷却后加NaOH溶液至中性,再滴加少量碘水,溶液变蓝
    淀粉未发生水解
    A.漏斗
    B.分液漏斗
    C.滴液漏斗
    D.布氏漏斗


    A.定容
    B.蒸干硫酸铝溶液制备
    C.喷泉实验
    D.提纯苯甲酸
    选项
    A
    B
    C
    D
    工序
    化学实验
    A
    B
    制备少量NaClO
    制备溴苯并验证有HBr产生
    C
    D
    除中的
    提纯高锰酸钾
    选项
    物质(杂质)
    除杂试剂
    方法
    A
    溴苯(溴)
    苯酚
    过滤
    B
    乙酸乙酯(乙酸)
    NaOH溶液
    分液
    C
    CO2(HCl)
    浓硫酸
    洗气
    D
    苯甲酸(泥沙,NaCl)
    蒸馏水
    重结晶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加入溶液,再加入足量盐酸,产生白色沉淀
    原样品已变质
    B
    向某溶液中滴加浓盐酸,将产生气体通入石蕊试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溶液中含有或
    C
    向溶有的溶液中通入气体X,出现白色沉淀
    气体X不一定是氧化性气体
    D
    在某固体试样加水后的溶液中,滴加溶液,没有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该固体试样中不可能存在
    选项
    探究目的
    实验方案
    A
    CO还原Fe2O3实验中,Fe2O3是否全部被还原
    向CO还原Fe2O3所得到的产物中加入稀盐酸,再滴加KSCN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
    比较CH3COO-和ClO-结合H+的能力大小
    室温下,用pH计分别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H3COONa溶液和NaClO溶液的pH
    C
    比较Ksp(BaSO4)和Ksp(BaCO3)的相对大小
    将BaSO4粉末和Na2CO3饱和溶液混合,充分振荡,静置,取少量上层清液,滴加盐酸和BaCl2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
    D
    蔗糖水解产物是否具有还原性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加热煮沸,冷却后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观察现象
    序号
    试剂
    实验现象

    2 mL KMnO4溶液 + 1 mL 10 ml·L-1氨水+0.5 mL蒸馏水
    溶液完全褪色所需时间:③纯铁
    参考答案:
    1.D
    【详解】A.标准NaOH溶液应该装在碱式滴定管中,右边的滴定管才是碱式滴定管,且应该观察 溶液颜色变化而不是注视滴定管刻度,选项A错误;
    B.铁件与电源的正极相连为电解池的阳极发生反应Fe-2e-=Fe2+,且Cu2+应该在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无法实现镀铜,选项B错误;
    C.溶液中滴入NaCl之后有AgCl和AgNO3等,加入Na2S产生黑色沉淀Ag2S。沉淀转化的一般规律溶解度大的转化为溶解度小的。但具体是AgCl转化为Ag2S还是AgNO3转化为Ag2S无法确定,选项C错误;
    D.在溶液中水解生成硫酸和Fe(OH)3,但由于硫酸不挥发,故水解不能被促进,硫酸又能和氢氧化铁反应生成,故最后得到的即为,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2.B
    【详解】A.利用NH4Cl固体与Ca(OH)2固体反应制备NH3时,应使用固、固加热型装置,而安全漏斗中加入的是液体,且装置未加热,不能用于制取NH3,A不正确;
    B.将稀硫酸与药金(含Zn、Cu)混合后,Zn与稀硫酸发生反应,通过测定产生气体的体积,或测定未反应固体的质量,可测定药金(含Zn、Cu)的组成,B正确;
    C.用氯仿萃取碘水中的碘时,需使用分液漏斗,而图中仪器为恒压滴液漏斗,常用于液体的滴加,不用于萃取液体,C不正确;
    D.纯化丙烯酸甲酯(含少量甲醇等),常利用沸点的差异,采用蒸馏法,而图中仪器常用于液体萃取固体中的有效成分,D不正确;
    故选B。
    3.C
    【详解】A.根据强酸制取弱酸的原理,可以知道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A正确;
    B.橡皮管可平衡下方的压强与水的上方的压强,使盐酸顺利流下,B正确;
    C.植物油能隔离氨气与水,可以将水排出,可以测定氨气的体积,C错误;
    D.导管长进短出可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导管短进长出可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则从①口进气,可收集二氧化碳,从②口进气,可收集氢气,D正确;
    故选C。
    4.C
    【详解】A.不能在容量瓶中直接稀释溶液,故A错误;
    B.测定溶液的pH时应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试纸中部并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数,故B错误;
    C.过滤的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所以装置丙过滤悬浊液的操作正确,故C正确;
    D.在试管中加热固体物质时试管口应该略向下倾斜,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5.B
    【详解】A.容量瓶和滴定管使用前均需要检验是否漏水,滴定管使用时先水洗再润洗,容量瓶使用时不需润洗,A错误;
    B.中和滴定接近终点时,可用锥形瓶内壁将半滴标准液刮落,并用蒸馏水冲洗内壁,以减小实验误差,B正确;
    C.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C错误;
    D.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少量溶液并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颜色是否有紫色,以确定溶液中有无K+,D错误;
    故选B。
    6.A
    【详解】A.易溶于四氯化碳,难溶于四氯化碳,加入四氯化碳萃取分液可除溶液中的,故A正确;
    B.、碳酸氢钠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二氧化碳,不能用蒸馏水除中的小苏打,故B错误;
    C.和Cu反应生成和CuCl2,若用铜粉除溶液中的会引入新杂质CuCl2,故C错误;
    D.乙烯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为二氧化碳,若用酸性高锰酸钾除乙烷中的乙烯会引入新杂质二氧化碳,故D错误;
    答案选A。
    7.A
    【详解】A.过氧化氢与亚硫酸氢钠反应无明显现象,不能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A错误;
    B.HCl和水都能溶于稀硫酸,氯气再经过浓硫酸干燥得到洁净气体,故B正确;
    C.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NO,NO不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故C正确;
    D.NaOH溶液能与Br2反应生成溶于水的NaBr和NaBrO,CCl4难溶于水,溶液出现分层,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分离即可,故D正确;
    故选A。
    8.D
    【详解】A.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酸、乙醇,成为液体混合物,图甲用于分离固液混合物,不能用于分离液体混合物中的乙酸乙酯,A不正确;
    B.蒸馏操作时,温度计水银球应位于支管口处,不能插入液体中,B不正确;
    C.乙酸乙酯密度比水中,浮在水面上,应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C不正确;
    D.图丁装置中,反应试管中插入玻璃管,使得试管内外相通,不会产生压强差,能够起到防止倒吸的作用,导管插入碳酸钠溶液中,杂质能与碳酸钠溶液充分接触和反应,有利于杂质的吸收,因此能较好地制备并收集乙酸乙酯,D正确;
    故选D。
    9.B
    【详解】A.焰色试验的载体为铂丝或光洁无锈的铁丝,铜灼烧时焰色呈现绿色,有干扰,不能用铜丝作焰色试验的载体,A项不符合题意;
    B.探究是否被氧化变质,先用足量盐酸排除干扰,再用氯化钡溶液检验是否存在,B项符合题意;
    C.探究是否具有氧化性,用具有还原性的硫离子,并且在酸性条件下两者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碱性条件下则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项不符合题意;
    D.亚硫酸钾为强碱弱酸盐,亚硫酸根离子水解使溶液呈碱性,由于甲基橙在弱酸性、中性及碱性条件下均呈现黄色,故不能用甲基橙检测,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B。
    10.B
    【详解】A.乙酸、乙醛、苯酚三种溶液分别与浓溴水混合现象为:互溶、溴水褪色、生成白色沉淀,现象不同,可以鉴别,A正确;
    B.NaOH、FeCl3、Na2SO4三种溶液分别与KHCO3溶液混合现象为:无现象、红褐色沉淀、无现象、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是无现象,不能鉴别,B错误;
    C.KNO3、NH4Cl、Na2CO3三种溶液分别与饱和Ba(OH)2溶液混合并微热的现象为:无现象、产生刺激性气体、白色沉淀,现象不同,可以鉴别,C正确;
    D.乙醇、溴苯和苯三种溶液分别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混合现象为: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且不分层、分层且有机层在下层、分层且有机层在上层,现象不同,可以鉴别,D正确;
    本题选B。
    11.B
    【详解】A.滴入硝酸银前应先加稀硝酸酸化,以消除水解液中含有的NaOH与AgNO3溶液反应干扰检验,故A错误;
    B.加入盐酸除去Na2SO3,再加入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Na2SO3中含有Na2SO4,从而证明Na2SO3已氧化变质,故B正确;
    C.碱石灰的增重包括生成的CO2、挥发的氯化氢和水蒸气的质量,无法利用增重数据计算Na2CO3的质量,即纯度无法计算,故C错误;
    D.KMnO4与浓盐酸反应能够生成Cl2,Cl2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且硫元素未必以亚硫酸盐存在,加入盐酸后产生的未必是二氧化硫气体,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2.A
    【详解】A.将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加热至170℃,产生乙烯,将乙烯干燥后通入少量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颜色变浅,故A正确;
    B.将混有HCl杂质气体的CO2通入饱和食盐水中,CO2也会溶解消耗,应当通入饱和NaHCO3溶液中,故B错误;
    C.CH3COONH4中铵根离子也会水解,影响溶液的酸碱性,而NaHCO3中钠离子不水解,故无法比较H2CO3和CH3COOH的酸性,故C错误;
    D.向2mL0.1ml/LAgNO3溶液中滴入几滴0.1ml/LKCl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滴加几滴0.1ml/LKI溶液,会出现黄色沉淀,但是由于银离子过量,可能是过量的银离子直接和碘离子反应生成碘化银黄色沉淀,无法证明Ksp(AgCl)>Ksp(AgI),故D错误;
    故答案选A。
    13.C
    【详解】A.Cu和浓HNO3反应后生成二氧化氮,探究其溶液呈绿色的原因可以采用对比实验,即将NO2通入①浓HNO3,②Cu(NO3)2和HNO3混合溶液至饱和,现象与原实验一致,可以说明Cu和浓HNO3反应后溶液呈绿色的主要原因是溶有NO2,故A正确;
    B.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KF和KSCN混合溶液中滴加几滴FeCl3溶液,振荡,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铁没有与SCN-结合而与F-结合,说明结合Fe3+的能力:F->SCN-,故B正确;
    C.不应该分别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与溶液的,因为铵根离子也要水解,且同浓度与的铵根离子浓度不等,不能比较,并且亚硫酸的酸性大于氢氟酸,结论也不对,故C错误;
    D.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只保留温度一个变量,温度高的溶液中先出现浑浊,能说明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故D正确;
    故选C。
    14.A
    【详解】A.65℃水会导致烫伤,应用酒精擦洗,再用温水冲洗,故A错误;
    B.水银会挥发,打破水银温度计后,应用硫磺粉末覆盖,将Hg转化为HgS固体,故B正确;
    C.钾着火生成KO2,KO2能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因此用干砂覆盖灭火,故C正确;
    D.乙酸乙酯燃烧起火,用灭火毯(或湿抹布)覆盖灭火,故D正确;
    故选:A。
    15.C
    【详解】A.铝热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则操作时应戴上石棉手套和护目镜,A正确;
    B.为了防止中毒,闻气体时用手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该操作正确,B正确;
    C.实验后,将产生的实验废液中可能含有有毒有害、腐蚀性的药品,不能仅用自来水稀释后倒入下水道,而应该集中无害处理,C错误;
    D.不能在加热过程中加入碎瓷片,可停止加热,冷却后再加入碎瓷片,以防烫伤,D正确;
    故答案为:C。
    16.B
    【详解】A.氢氟酸能够与玻璃中二氧化硅反应,能够腐蚀玻璃,所以通常保存在塑料瓶中,A正确;
    B.液溴易挥发,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微溶于水,所以保存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液封,但液溴会腐蚀橡胶,故不能使用橡胶塞塞紧瓶口,B错误;
    C.双氧水受热易分解,双氧水应该避光密封保存,故可以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C正确;
    D.由于Fe2+易被氧化为Fe3+,而Fe+2Fe3+=3Fe2+,故FeCl2溶液保存时需加入少量铁粉以防止Fe2+被氧化,D正确;
    故答案为:B。
    17.D
    【详解】A.向NaCl溶液中加入溶液后溶液呈绿色,是在NaCl溶液中部分转化为,A正确;
    B.为绿色不溶物,实验Ⅱ:产生大量气泡同时溶液中产生绿色沉淀,Mg消耗了溶液中的从而产生了,B正确;
    C.实验Ⅲ溶液变为深蓝色是因为有CuNH34SO4生成,C正确;
    D.实验Ⅳ产生蓝色沉淀为,D错误;
    故答案为:D。
    18.A
    【详解】A.用K3[Fe(CN)6] 溶液能检验Fe2+,K3[Fe(CN)6] 溶液遇到Fe2+能产生蓝色沉淀,A正确;
    B.KMnO4溶液可以探究H2O2的还原性,而非氧化性,B错误;
    C.蔗糖水解后的溶液需加入NaOH溶液调节pH后,再加入新制Cu(OH)2检验,C错误;
    D.NaClO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会将pH试纸漂白,不能用pH试纸测定其pH,D错误;
    故选:A。
    19.D
    【详解】A.过氧化钠变质生成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aCO3,则现象能说明样品已变质,A正确;
    B.酸性条件下亚铁离子、硝酸根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O,NO在试管口被氧化生成红棕色气体,溶液中的Fe2+被氧化,B正确;
    C.乙烯和挥发的醇均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紫色褪去,气体可能是乙烯或乙醇,C正确;
    D.淀粉遇碘变蓝,由滴加少量碘水,溶液变蓝,可知淀粉部分水解或未水解,D错误;
    故答案为:D。
    20.C
    【详解】根据图示,装置含储液器和流速调节器,与滴液漏斗作用相同;
    故答案选C。
    21.B
    【详解】A.使用装置A制取氯气,D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杂质,再使用E进行收集,C作为尾气处理装置,A正确;
    B.制备并收集干燥的可选择A→C→E→G,应采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正确接口顺序为bcdhgj,B错误;
    C.可选用A制备并将其通入品红溶液D验证其漂白性,再使用尾气处理装置G尾气处理,C正确;
    D.G中的倒置漏斗可以用球形干燥管代替,同样可以起到防倒吸作用,D正确;
    故选B。
    22.B
    【详解】A.装置甲中,物品与砝码的位置颠倒,使用游码时称取的(NH4)2SO4固体的质量偏低,A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Na2CO3溶液呈碱性,能促进油脂水解,从而去除物品表面的油污,所以可用装置乙除去废铁屑表面的油污,B能达到实验目的;
    C.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使铁表面发生钝化,所以不能用装置丙将废铁屑充分溶解,C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NH4)2Fe(SO4)2∙6H2O晶体受热易失去结晶水,不能用蒸干溶液的方法制取,所以用装置丁蒸干溶液得不到(NH4)2Fe(SO4)2∙6H2O晶体,D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23.D
    【详解】A.加水至刻度线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图中操作合理,A正确;
    B.加热时虽然铝离子水解,但生成的硫酸是难挥发性酸,蒸干硫酸铝溶液最终可以得到,B正确;
    C.挤压胶头滴管,使少量水进入烧瓶,氨气极易溶于水导致烧瓶中气体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强作用下,滴有酚酞的水会沿导气管进入烧瓶,酚酞溶液遇碱变为红色,因此会看到产生红色喷泉,C正确;
    D.提纯粗苯甲酸用重结晶法,主要步骤为:加热溶解,趁热过滤,冷却结晶,过滤,洗涤,不使用蒸馏装置,D错误;
    故选D。
    24.B
    【详解】A.镁可以在CO2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单质,故实验室储存的镁条着火时,不可以用泡沫灭火器灭火,A正确;
    B.金属汞一旦洒落在实验室地面或桌面时,必须尽可能收集,立即撒上硫粉处理,而深埋会污染环境,B错误;
    C.蒸馏时,为防止暴沸,应在蒸馏烧瓶中加入沸石,但温度高时加沸石时液体可能飞溅,故沸腾前发现忘记加沸石,则立即停止加热,冷却后补加,C正确;
    D.为制取海带灰,可以将海带放在通风处加热灼烧,待其充分灰化,便于溶解时碘离子溶解充分,故D正确;
    答案选B。
    25.B
    【详解】A.液溴有毒、易挥发,因此取用液溴时,需带手套和护目镜,在通风橱中进行,故A正确;
    B.碳酸钡可溶于胃酸(盐酸),误食钡盐不能用纯碱溶液解毒,故B错误;
    C.二氧化碳灭火时不会产生水,不会造成电器损坏,因此电器、有机物等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故C正确;
    D.乙醇和钠反应比水更加温和,因此皮肤被钠灼烧,用乙醇洗、水洗,最后涂上烫伤膏,故D正确;
    故选B。
    26.D
    【详解】A.化皮指的是将皮煮化,与实验中的加热溶解原理类似,A项不符合题意;
    B.除渣指的是用过滤方法将不溶性物质除掉,与实验中的过滤原理类似,B项不符合题意;
    C.挂旗指的是熬制过程中达到挂旗的状态,用勺子舀起来非常黏稠,与实验中的蒸发浓缩原理类似,C项不符合题意;
    D.凝胶指的是阿胶冷却凝固的过程,与实验中的渗析原理无关,D项符合题意;
    故选D。
    27.B
    【详解】A.铁电极为阴极,阴极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石墨电极是阳极,阳极生成氯气,氯气直接从上端管口溢出,不能与氢氧化钠接触,不能生成NaClO,故不选A;
    B.苯和溴在FeBr3作用下生成溴苯和溴化氢,中间洗气瓶中CCl4吸收烧瓶中挥发的溴蒸汽,若烧杯中硝酸银溶液生成浅黄色沉淀,证明由HBr生成,故选B;
    C.溴和碘化钾反应生成溴化钾和碘单质,图示装置中会引入新杂质I2,所以不能用图示装置除中的,故不选C;
    D.高锰酸钾受热易分解,碘单质易升华,不能用该装置提纯高锰酸钾,故不选D;
    选B。
    28.D
    【详解】A.溴和苯酚的反应产物能溶于溴苯中,除去溴苯中的溴,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反复洗涤,并用分液漏斗分离出有机层,故A错误;
    B.乙酸乙酯和乙酸均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应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既可以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又可以吸收乙酸将其转化为易溶性的盐,再经过分液即可提纯乙酸乙酯,故B错误;
    C.二氧化碳和氯化氢都不能与浓硫酸反应,不能使用浓硫酸进行除杂,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应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气,故C错误;
    D.苯甲酸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可配成热饱和溶液,趁热过滤,降温结晶,为进一步提纯,可采取重结晶的方法,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29.B
    【分析】向含苯酚的废水加入苯,萃取出苯酚,然后分液分离出苯酚和苯的混合有机溶液,加入溶液或溶液将苯酚转化为苯酚钠溶液,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生成苯酚,静置分液分离出苯酚。
    【详解】A.步骤①中,分液时从分液漏斗下口先放出废水,再从分液漏斗上口放出有机溶液,故A错误;
    B.苯酚和溶液或溶液都能发生反应生成苯酚钠,故B正确;
    C.步骤①②③的操作均为分液,故C错误;
    D.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故D错误;
    故选B。
    30.B
    【详解】取该溶液先滴加过量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检验并除去碳酸根离子,随后过滤,滤液中加入过量硝酸镁生成白色沉淀,检验并除去氢氧根离子,过滤,滤液中加入硝酸银,生成AgCl白色沉淀,检验氯离子,则可依次检验三种阴离子,顺序为④②①②③,故答案选B。
    31.C
    【详解】A.若样品未变质,在溶液中亚硫酸氢根离子与硝酸根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亚硫酸氢根离子被硝酸根离子氧化为硫酸根离子,也会与钡离子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故结论无法得出,A不符合题意;
    B.若溶液中含有或,滴加稀盐酸产生二氧化硫气体,通入石蕊试液中石蕊会变红,但二氧化硫无法漂白石蕊,故溶液不会褪色,B不符合题意;
    C.气体X可以是氨气,与二氧化硫一起通入氯化钡溶液后,氨气与二氧化硫优先反应,生成亚硫酸铵,后与氯化钡复分解生成亚硫酸钡白色沉淀,C符合题意;
    D.与氢氧根离子反应若不加热或者碱溶液浓度不够只能够生成一水合氨,不会产生氨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A
    【详解】A.甲酸甲酯不溶于水,加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后分层;甲醛溶于水,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混溶,甲酸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发生酸碱中和反应使沉淀溶解,因此能用其鉴别,故A正确;
    B.乙醇也能与Na反应生成氢气,不能用金属钠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水,故B错误;
    C.久置氯化铁溶液水解也会形成氢氧化铁胶体,故C错误;
    D.芳香烃中也可能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也能使Br2的CCl4溶液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能鉴别,故D错误;
    故选:A。
    33.B
    【详解】A.向CO还原Fe2O3所得到的产物中加入稀盐酸,再滴加KSCN溶液,如果溶液变为血红色,表明Fe2O3没有全部被还原,如果溶液不变色,并不能说明Fe2O3全部被还原,因为生成的Fe能将Fe3+还原为Fe2+,A不正确;
    B.室温下,用pH计分别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H3COONa溶液和NaClO溶液的pH,后者的pH大,表明后者溶液中c(OH-)大,溶液的碱性强,ClO-的水解程度比CH3COO-大,从而说明ClO-结合H+的能力比CH3COO-强,B正确;
    C.将BaSO4粉末和Na2CO3饱和溶液混合,充分振荡,静置,取少量上层清液,滴加盐酸和BaCl2溶液,虽然有气泡和沉淀产生,但并不能说明Ksp(BaSO4)比Ksp(BaCO3)大,因为使用的是Na2CO3饱和溶液,C不正确;
    D.向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加热煮沸,冷却后没有加入碱中和硫酸,加入银氨溶液后,银氨溶液与硫酸发生了反应,水解生成的葡萄糖并没有与银氨溶液发生反应,所以虽然没有产生银镜,但并不能说明蔗糖水解产物没有还原性,D不正确;
    故选B。
    34.B
    【详解】A.实验①中产生棕褐色固体MnO2,还伴有少量气泡产生,经检验为N2,说明发生了反应+2NH3=2MnO2+ +2OH-+2H2O,A正确;
    B.对比实验②和实验③可知影响该反应中反应速率的并不是c(H+),B错误;
    C.实验③中NH3被氧化为N2,实验④中未被氧化,所以还原性:NH3>,C正确;
    D.实验④中加入的未被氧化,当逐滴加入浓NaOH溶液,会促进的水解,增大了的浓度,因此溶液褪色,D正确。
    故选B。
    35.D
    【详解】A.将金属Na、Ca分别切成体积相等的颗粒,投入蒸馏水中,分别发生反应:2Na+2H2O=2NaOH+H2↑;Ca+2H2O=Ca(OH)2+H2↑,由于NaOH易溶于水,会迅速扩散到溶于中,反应继续进行;而Ca(OH)2微溶水,反应产生Ca(OH)2覆盖在金属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导致Ca与水的反应速率比Na与H2O反应的缓慢,因此不能比较金属Na、Ca的金属性强弱,A不符合题意;
    B.AlCl3固体溶于水,AlCl3电离产生Al3+、Cl-,由于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能够导电,但不能判断其物质中含有离子键,B不符合题意;
    C.浓硝酸具有不稳定性,在加热时会发生分解反应:4HNO32H2O+4NO2↑+O2↑,反应产生的NO2也会产生红棕色气体,而不能证明C与浓硝酸反应产生NO2,C不符合题意;
    D.分别向丙烯酸乙酯(CH2=CHCOOCH2CH3)和α-氰基丙烯酸乙酯[CH2=C(CN)COOCH2CH3]中滴入水,前者无明显现象,后者快速固化,说明氰基活化双键,使其更易发生加聚反应,产生高聚物,可以用于探究有机物中官能团之间的影响,D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D。
    36.D
    【详解】A.浓硫酸与蔗糖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A正确;
    B.饱和食盐水与电石反应生成乙炔气体,能使溴的溶液褪色,B正确;
    C.与在水溶液中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硫化氢气体,足量硫化氢通入溶液生成硫单质,产生淡黄色浑浊,C正确;
    D.浓氨水与生石灰反应生成氨气,足量氨气通入溶液,先生成蓝色沉淀,后沉淀溶解得到深蓝色溶液,D错误;
    故选D。
    37.B
    【分析】由图可知,①处放置的高锰酸钾固体用于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②处放置的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用于验证氯气的氧化性,③处的钠块与氯气共热反应制备氯化钠,④处放置的碱石灰用于吸收未反应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详解】A.由分析可知,①处放置的高锰酸钾固体用于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反应生成氯气,所以①处固体不可能为二氧化锰,故A错误;
    B.由分析可知,②处放置的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用于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实验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会变为蓝色,因为氯气把碘化钾中碘离子氧化物为碘单质,故B正确;
    C.由分析可知,③处的钠块与氯气共热反应制备氯化钠,反应中会有大量的白烟产生,不可能产生大量白雾,故C错误;
    D.由分析可知,④处放置的碱石灰主要用于吸收未反应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故D错误;
    故选B。
    38.C
    【详解】A.在酸性条件下能将氧化为,加入KSCN溶液呈红色,无法确定原晶体是否变质,A项不符合题意;
    B.只能说明酸性:HA>HB,但不能说明HA是强酸,B项不符合题意;
    C.电离导致溶液呈酸性,水解导致溶液呈碱性,室温下测得0.1的溶液的pH约为5,说明的电离大于其水解,C项符合题意;
    D.加入浓硫酸,温度发生了改变,温度升高也会加快反应速率,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9.B
    【详解】A.氧的原子半径比硫小,电负性比硫大,水分子中成键电子对更靠近中心原子,相互排斥作用大,键角大,则键角:H2O>H2S,故A错误;
    B.F电负性大于H,导致C-F的极性大于C-H的极性,导致羟基电子云更偏向O,而使CF3COOH的羧基中的羟基的极性更大,更易电离出H+,因此酸性:,故B正确;
    C.2C+SiO2Si+2CO↑中体现失去电子能力C>Si,不能得出C的非金属性比Si强,故C错误;
    D.钢的含碳量为:0.03%~2%,含碳量越高其硬度越大,与耐腐蚀性无关,故D错误;
    故选:B。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C
    C
    B
    A
    A
    D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A
    C
    A
    C
    B
    D
    A
    D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B
    D
    B
    B
    D
    B
    D
    B
    B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答案
    C
    A
    B
    B
    D
    D
    B
    C
    B

    相关试卷

    回归教材重难点10 再现常考化学实验基础知识-【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化学三轮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原卷版):

    这是一份回归教材重难点10 再现常考化学实验基础知识-【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化学三轮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原卷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重要仪器的识别,仪器使用和洗涤,化学药品的保存,化学实验安全,重要实验装置和仪器,常见气体的检验,常见有机物的检验,常见离子的检验和鉴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回归教材重难点03 “NA”应用再思考-【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化学三轮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原卷版):

    这是一份回归教材重难点03 “NA”应用再思考-【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化学三轮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原卷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公式概念的规范性和适用范围,物质组成和结构,混合物中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判断,计算转移电子数,常见的可逆反应或过程,水解后溶液中离子数目的变化,常见的隐含反应,注意浓度变化引起反应变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回归教材重难点03 “NA”应用再思考-【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化学三轮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解析版):

    这是一份回归教材重难点03 “NA”应用再思考-【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化学三轮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解析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公式概念的规范性和适用范围,物质组成和结构,混合物中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判断,计算转移电子数,常见的可逆反应或过程,水解后溶液中离子数目的变化,常见的隐含反应,注意浓度变化引起反应变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