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17 猫/郑振铎教案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17 猫/郑振铎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猫》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郑振铎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表达了对第三只猫的愧疚以及对人生的思考。文章情节曲折,情感真挚,语言平实而富有表现力,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和思考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1. 语言构建与运用
(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积累优美的词语和句子。
(2)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猫的特点和情感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3)进行口语表达训练,能够清晰地讲述自己与动物的故事。
2. 思维发展与提升
(1)理清文章的结构,分析作者的写作思路。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对作者的行为和情感进行反思。
(3)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3. 审美鉴赏与创造
(1)感受作者对猫的细腻描写,体会猫的可爱与灵性。
(2)鉴赏文章的语言美,品味平实而富有感染力的文字。
(3)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表达对动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 文化传承与理解
(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动物的态度,传承关爱动物的美德。
(2)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联系,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分析猫的形象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2)学习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方法。
2. 教学难点
(1)理解文章的主题,感悟作者对人生的思考。
(2)引导学生将对动物的关爱转化为实际行动。
四、教学方法
1. 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 赏析法:引导学生赏析文中的优美语句和段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 写作法: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猫的视频或展示一些猫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喜欢猫吗?为什么喜欢猫?引出课题《猫》。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
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正音释义。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作者一共养了几只猫?它们有什么特点?
作者对每只猫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教师总结:作者一共养了三只猫。第一只猫活泼可爱,作者很喜欢它;第二只猫更活泼有趣,作者也很喜欢它;第三只猫不活泼、忧郁、懒惰,作者不喜欢它。作者对三只猫的情感从喜欢到失去后的难过,再到对第三只猫的愧疚。
3. 精读课文,分析形象
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三只猫的外形、性格和行为有什么不同?
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表现猫的特点的?
作者对三只猫的情感变化是如何体现的?
各小组推选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猫的形象特点和作者的情感变化。
猫的形象特点:
第一只猫: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第二只猫:浑身黄色,更活泼有趣,会爬树,会捉鼠。
第三只猫:毛色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烧脱了好几块毛之后,样子更难看了。不活泼,忧郁,懒惰。
细节描写:
例如,“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这句话通过描写第二只猫的行为,表现了它的活泼有趣。
情感变化:
作者对第一只猫的情感是喜欢,失去后感到难过;对第二只猫的情感也是喜欢,失去后更加难过;对第三只猫的情感是不喜欢,后来因为误会它咬死了鸟而感到愤怒,最后得知真相后感到愧疚。
4. 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说说喜欢的理由。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分析作者愧疚的原因。
作者愧疚的原因:作者主观臆断,认定第三只猫咬死了鸟,对它进行了惩罚。后来发现自己冤枉了它,内心感到愧疚。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从作者的愧疚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我们不能主观臆断,要尊重事实,关爱生命。
5. 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组织学生进行“我与动物的故事”主题演讲比赛,让学生讲述自己与动物之间的故事,表达对动物的感情。
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关爱动物?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我们可以给动物提供食物和水,关爱流浪动物;不虐待动物,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宣传关爱动物的理念,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关爱动物的行列中来。
6. 课堂小结
教师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猫的可爱和作者的情感变化。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要关爱动物,尊重生命。
7. 布置作业
(1)写一篇关于动物的作文,要求运用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方法,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2)制作一张关爱动物的手抄报,宣传关爱动物的理念。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猫》这篇课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方法,提高了写作能力和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通过拓展延伸和情感升华,让学生将对动物的关爱转化为实际行动,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够到位,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猫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人眼看猫,猫眼看人,人眼看人,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初读课文,了解“写什么事”,品读课文,领会“抒什么情”,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自主学习,二次养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