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江苏省泰兴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在开学季的书法展中,我们欣赏了书法作品,阅读了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的故事,并完成了下列题目。
欧阳询观古碑
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①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②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注】①索靖:晋朝著名书法家。②裘:皮衣。
1.下列句子标注了停顿,合适的一项是( )
A.晋/索靖/所书B.晋索靖所/书
C.晋/索靖所/书D.晋索靖/所/书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欧阳询尝行:曾经B.数百步复反:再,又
C.良久而去:不一会儿D.三日方去:才
3.欧阳询楷书用笔方整,笔力刚劲。下列书法作品属于欧阳询的是( )
A.B.
C.D.
4.欧阳询观碑,先是驻马_______,接着下马_______,再到布裘_______,最后“宿其旁,三日方去”。
5.这则短文给你怎样的启示?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说。
【答案】1.A 2.C 3.D
4.①观之 ②伫立 ③坐观
5.欧阳询虚心好学的态度,博采众长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意思对即可)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句意为: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索靖书写的。
句中“晋”指的是朝代,作状语,“索靖”是人名,作主语,“所书”表示的是这个人所写的东西。彼此之间应断开,故断句为:晋/索靖/所书。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C.句意为:过了很久才离开。良久:很久。
【3题详解】
本题考查书法字体鉴赏。
A.《三门记》是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的楷书代表作,而非欧阳询所作。赵孟頫的书法以行楷见长,其楷书风格圆润秀逸,笔势流畅自然,结构严谨而不失生动,展现出一种高雅的艺术气质。
B.《兰亭集序》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行书风格独特,用笔遒劲多变,字形结构优美自然,充满了灵动与生气。
C.《玄秘塔碑》是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的楷书代表作。柳公权的楷书以骨力遒劲著称,笔画刚健有力,结构严谨而不失灵动,字形挺拔瘦长,展现出一种刚中带柔、外方内圆的独特风格。
D.《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的楷书代表作,充分体现了欧阳询楷书用笔方整、笔力刚劲的特点。此碑文文章文笔隽永,书法高超绝妙,被后世誉为“楷书之极则”。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根据文章“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可知,①空是驻马“观之”;②空是下马“伫立”;③空是布裘“坐观”。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阅读感悟。
根据文章内容可知,欧阳询在看到晋朝著名书法家索靖所书的古碑时,能够立刻被其吸引并停下脚步驻足观赏,之后又“数百步复反”,再次回到古碑前仔细端详。甚至“下马伫立”、“布裘坐观”,乃至“因宿其旁,三日方去”。他的这种反复推敲、不断揣摩、废寝忘食、如痴如醉的学习态度,是他在书法领域能够取得卓越成就的重要原因。他的事例告诉我们要有勤奋好学的态度,博采众长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自己所热爱的领域里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参考译文:
欧阳询曾经有一回骑马赶路,看到一块古碑,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索靖书写的。(他)停住马观看古碑,过了很久才离开。他走离古碑几百步后又返回来,下了马站在碑前欣赏,等到疲乏了,又铺开皮衣坐下来观看,就又守在碑前三天三夜方才离去。
活动二 勤日积月累 方厚积薄发——做腹有诗书的少年
欢迎来到开学季的“日积月累”擂台赛,下面请开始我们的挑战吧!
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是( )
A.削弱(xuē) 酵母(xià)B.风靡(mí) 压轴(zóu)
C.匍匐(pú) 掺(chān)和D.劲挺(jìng) 熬粥(zhuō)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
A.酵母(xià)——jià;
B.风靡(mí)——mǐ,压轴(zóu)——zhòu;
D.熬粥(zhuō)——zhōu。
7.下列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暄闹 清幽 全神惯注B.埋葬 严峻 别出心裁
C.拥戴 神密 无可挑剔D.枯委 贩卖 应接不瑕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字形。
A.暄闹——喧闹,全神惯注——全神贯注;
C.神密——神秘;
D.枯委——枯萎,应接不瑕——应接不暇。
8.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因释其耒而守株 因风飞过蔷薇B.曰:非然也。 不以为然
C.及其日中如探汤 赴汤蹈火D.顾影自怜 三顾茅庐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A.于是/凭借;
B.这样的/对、正确;
C.热水/热水;
D.看/拜访。
9.与词语“跋山涉水”结构相同的是( )
A.锲而不舍B.风度翩翩C.不可思议D.呼风唤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短语结构。
“跋山涉水”是并列短语;
A.偏正短语;
B.主谓短语;
C.动宾短语;
D.并列短语。
10.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道路好不好,自己走了才知道。
B.“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曾再三叮嘱:“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
C.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
D.贝多芬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功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B.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直接引用的话语之间若需要停顿,应使用逗号而非冒号。因此,“老师曾再三叮嘱”后的冒号应改为逗号。
C.两个引用的句子是独立引用,中间应该用逗号,而不是顿号;
D.“月光曲”是曲子名称,应该用书名号而不是引号。
11.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中描绘的山水风景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B.长江三峡,那么美丽,那么迷人,一直是我心驰神往的地方。
C.他的这篇短文十分朴素,却如黄钟大吕,震撼人心。
D.在学习中遇到问题要虚心向老师请教,做到不耻下问,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身临其境:指亲身面临那种境地;也作身历其境。使用符合语境,正确;
B.心驰神往:心神奔向所向往的事物。依据“长江三峡,那么美丽,那么迷人”可知,这说明长江三峡是一个人们向往的地方,符合语境,正确;
C.黄钟大吕: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这里形容这篇短文言辞,使用正确。
D.不耻下问:指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不耻于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这里向老师请教,用错对象。
12.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红军战士以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雪山草地,( )道道天险,( )百万敌军,一次次从困境中( ),在绝境中重生,创造了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伟大奇迹。
A.征服 击退 攻克 奋起B.征服 攻克 击退 奋起
C.击退 攻克 征服 奋起D.击退 攻克 奋起 征服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征服:用武力使(别的国家、民族)屈服。
击退:打退。
攻克:攻下(敌人的据点),也用于比喻战胜或克服(困难、障碍等)。
奋起:奋然起立;振作起来。
根据语境可知,第一个空格描述红军战士克服雪山草地等环境的困难,应使用“征服”;第二个空格描述红军战士攻下“道道天险”的行为,应使用“攻克”与“天险”搭配;第三个空格描述红军战士打退了“百万敌军”,应使用“击退”,最后一个空格描述红军战士从困境中振作、重新站起来的情境,应使用“奋起”。
13.与诗句“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B.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C.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D.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沙”比作“雪”,将“月”比作“钩”;
A.“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戏蝶”和“娇莺”当作人来写,赋予它们人的动作“舞”和“啼”;
B.“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露”比作“珍珠”,把“月”比作“弓”;
C.“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表达古来征战能有几人回的感慨;
D.“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敬亭山”当作人来写,“相看两不厌”赋予山人的情感。
14.《西游记》中孙悟空三调芭蕉扇遇到阻碍与下列哪个故事有关( )
A.降伏红孩儿B.真假美猴王C.三打白骨精D.女儿国遇险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情节识记。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为了借芭蕉扇帮助唐僧过火焰山,前往铁扇公主处求借。然而,铁扇公主因为孙悟空曾降伏了她的儿子红孩儿(圣婴大王),心中怨恨,觉得是孙悟空让他们母子分离,因此拒绝借扇,还施展法术将孙悟空扇走。这便是孙悟空三调芭蕉扇时遇到的最初阻碍。后来,孙悟空通过变化、求助等方式,与铁扇公主及牛魔王展开斗智斗勇,最终成功借到芭蕉扇,帮助唐僧师徒渡过了火焰山。
15.下列选项中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流落荒岛——《汤姆·索亚历险记》B.掉进兔子洞——《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C.变成小人——《骑鹅旅行记》D.搭救“星期五”——《鲁滨逊漂流记》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常识。
A.《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作品,主要讲述了汤姆·索亚和他的朋友们在密西西比河畔小镇的冒险故事,并没有流落荒岛的情节。流落荒岛的情节出现在《鲁滨逊漂流记》中,其中鲁滨逊在海上遭遇风暴后,流落到无人的荒岛上。
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B.可以边读书边思考,用旁批或笔记把心得写下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C.阅读过程中,遇到一些较难理解的语句,一定要反复琢磨。
D.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多面的,评价人物时角度不能太单一。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C.阅读过程中,遇到一些较难理解的语句,不一定要反复琢磨。如果这些语句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可以暂时跳过,不影响整体阅读的进度和对主要内容的理解。如果一味地反复琢磨较难理解的语句,可能会浪费大量时间,降低阅读效率。而且在某些情况下,随着阅读的深入,对前面较难理解的语句可能会自然而然地理解,或者可以在完成整体阅读后,有针对性地对关键的难理解语句进行分析。
17.正是夏去秋来,擂台赛进行着以“秋”字为主题的飞花令:“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_________”,“解落__________,能开二月花”,“萧萧梧叶送寒声,__________动客情”。其中一位同学接不上令,摇了摇头:“真是_______________,事非经过不知难。”一旁的老师刚想接令,你脱口而出:“___________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老师听了,笑着说:“真是‘青,取之于蓝而__________’呀!”
【答案】①秋思落谁家 ②三秋叶 ③江上秋风 ④书到用时方恨少 ⑤湖光秋月 ⑥青于蓝
活动三 读经典名篇,助精神成长—— 做乐学善思的少年
在开学季的读书分享会上,同学们交流了自己阅读的名篇,请认真阅读,并完成下列题目。
水浒传(节选)
①武松又行不到三四里路,再吃过十来碗酒。此时已有午牌时分,天色正热,却有些微风。武松酒却涌上来,把布衫摊开。虽然带着五七分酒,却装做十分醉的,前颠后偃,东倒西歪,来到林子前。
②……
③蒋门神见了武松,心里先欺他醉,只顾赶将入来。说时迟,那时快,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武松一踅(xué),踅将过来,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后便倒。武松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头上便打。原来说过的打蒋门神扑手,先把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便转过身来,再飞起右脚。这一扑,有名唤做“玉环步,鸳鸯脚”。这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实学,非同小可!打得蒋门神在地下叫饶。武松说道:“若要我饶你性命,只要依我三件事。”蒋门神在地下叫道:“好汉饶我!休说三件,便是三百件,我也依得!”
(有删改)
18.阅读古典名著有方法,联系上下文猜测“武松一踅”的“踅”意思是( )
A.摇晃B.转身、盘旋C.倒下D.趴下
19.根据下面的回目名,我知道本文选自《水浒传》第 回。
第二十八回 武松威震平安寨 施恩义夺快活林
第二十九回 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松醉打蒋门神
第三十回 施恩三入死囚牢 武松大闹飞云浦
20.理解句子意思是阅读古典名著的好方法。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揣摩武松“却装做十分醉的”背后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里可以看出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武松。
21.借助链接材料,说说武松为什么要打蒋门神。从中可以看出武松具有怎样的品质。
链接材料
①武松被发配到孟州牢营,受到施恩的厚待。②施恩原本在快活林经营一家酒店,但被恶霸蒋门神霸占,武松听说后大怒。
22.武松打虎、打蒋门神都是“醉打”,以下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武松每次都是喝酒误事,行事鲁莽、冲动。
B.“酒壮英雄胆”,武松正是借着酒劲打蒋门神,有勇气上山打老虎。
C.喝完酒的武松,在打斗中仍然非常周密、机智。
D.作者渲染武松喝酒的过程,是文学作品塑造人物的一种高超的艺术创作手法。
【答案】18.B 19.第二十九回
20.①迷惑对方的一副醉酒的假象,让蒋门神误以为是个醉汉前来闹事,从而产生麻痹轻敌思想 ②有勇有谋
21.因为施恩帮了武松,武松替施恩打抱不平,也为了报答他,于是醉打蒋门神。从中可以看出武松知恩图报,有侠义心肠。
22.A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在这段内容中第③段“武松一踅,踅将过来,那只右脚早踢起……”结合上下文可以看出,武松先是做了一个动作,然后又回来踢蒋门神,这里的“踅”应该是转身、盘旋的意思。如果是“摇晃”,不能体现出他再次回来攻击蒋门神的动作;“倒下”和“趴下”更不符合武松此时的行为状态。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在《水浒传》第二十八回中,“武松威震平安寨,施恩义夺快活林”主要内容:武松因杀了西门庆和潘金莲被刺配孟州,在牢城营中,武松拒绝向差拨行贿,却因自己的硬气和威名得到管营相公的特殊关照,未受杀威棒,还被安排在轻松的单身牢房居住。武松不明所以,后来得知是小管营施恩对他另眼相看。施恩久闻武松大名,想请武松帮忙。但武松坚持要先弄清楚缘由才肯答应。于是施恩设宴款待武松,并讲述了自己的遭遇。施恩在孟州东门外快活林开了一家酒店,仗着自己有些武艺,又有八九十个拼命的囚徒,平常在快活林收些保护费,日子过得很滋润。然而,后来来了一个叫蒋门神的人,此人武艺高强,又有张团练做靠山,强行霸占了快活林。施恩被蒋门神打伤,酒店也被夺走。施恩听闻武松的威名,想请武松帮他夺回快活林。武松了解情况后,决定为施恩出头,于是就有了后面“武松醉打蒋门神”的精彩故事。
在《水浒传》第三十回“施恩三入死囚牢,武松大闹飞云浦”中主要内容:武松醉打蒋门神后,帮助施恩重新夺回了快活林。然而,蒋门神不甘心失败,暗中勾结张团练和张都监,设计陷害武松。张都监假意赏识武松,将他招入府中,待武松放松警惕后,以盗窃罪为由将武松打入死囚牢。施恩得知武松遭难,心急如焚,三次进入死囚牢看望武松,上下打点,试图营救武松。但由于张都监等人势力强大,营救十分艰难。张都监等人买通押送武松的公差,要在飞云浦结果武松性命。武松早已察觉阴谋,在飞云浦,面对两个公差和蒋门神的两个徒弟的围攻,武松奋起反抗,凭借高强的武艺,先将两个公差杀死,接着又打败蒋门神的徒弟。武松大闹飞云浦,成功逃脱,也更加坚定了他复仇的决心。
文段主要内容为武松醉打蒋门神,与第二十九回的回目名中“武松醉打蒋门神”相契合。而其他两个回目,第二十八回主要讲武松威震平安寨和施恩义夺快活林;第三十回主要讲施恩三入死囚牢和武松大闹飞云浦,均与本文内容不符。
故本文选自《水浒传》第二十九回“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松醉打蒋门神”。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句理解。
第①段“虽然带着五七分酒,却装做十分醉的,前颠后偃,东倒西歪,来到林子前”,武松“却装做十分醉的”背后有着精心的盘算。一方面,他以醉酒的假象出现,是想让蒋门神放松警惕。在蒋门神看来,一个醉汉不足为惧,很可能会轻视武松,从而降低防备心理。另一方面,武松这样做也是为了给自己创造出其不意攻击的机会。当蒋门神小瞧他的时候,他便能在对方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迅速出手,打蒋门神一个措手不及。从这里可以看出一个有勇有谋的武松。“勇”体现在他敢于单枪匹马挑战蒋门神这样的恶霸。明知蒋门神不好对付,但武松毫不退缩,展现出非凡的勇气。“谋”则表现得十分明显。他没有莽撞地直接冲上去与蒋门神硬拼,而是巧妙地伪装成醉汉,利用对方的心理弱点制定作战策略。这体现了武松不仅有强大的武力,还具备过人的智慧和谋略,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应对,以最小的代价获取胜利。据此可概括为:迷惑对方的一副醉酒的假象,让蒋门神误以为是个醉汉前来闹事,从而产生麻痹轻敌思想。一个有勇有谋的武松。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及人物形象。
分析武松打蒋门神的原因:施恩对武松的厚待
武松被发配到孟州牢营后,“武松拒绝向差拨行贿,却因自己的硬气和威名得到管营相公的特殊关照,未受杀威棒,还被安排在轻松的单身牢房居住。武松不明所以,后来得知是小管营施恩对他另眼相看。施恩久闻武松大名,想请武松帮忙。但武松坚持要先弄清楚缘由才肯答应。于是施恩设宴款待武松,并讲述了自己的遭遇”。施恩给予武松特殊关照,设宴款待,这种厚待让武松心存感激。
链接材料中提到“施恩原本在快活林经营一家酒店,但被恶霸蒋门神霸占”。当武松得知此事后,心中不忿。这一情节体现了武松对不公平之事的愤怒,以及他愿意为弱者出头的侠义之心。
武松在得知施恩的厚待以及其遭遇后,决定为施恩打抱不平。第③段“若要我饶你性命,只要依我三件事。蒋门神在地下叫道:‘好汉饶我!休说三件,便是三百件,我也依得’”,武松通过醉打蒋门神,为施恩夺回了快活林。这一行为充分体现了武松知恩图报的品质。他没有忘记施恩对他的恩情,一旦有机会便全力回报。
第③段“蒋门神见了武松,心里先欺他醉,只顾赶将入来。说时迟,那时快,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武松一踅,踅将过来,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后便倒。武松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头上便打”可知,武松面对恶霸蒋门神,毫不畏惧,果断出手,展现了他的侠义心肠。他见不得施恩这样的好人被欺负,毅然决定为其讨回公道,这种行为体现了他的正义感和勇敢无畏。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A.武松打虎和醉打蒋门神并不是喝酒误事、行事鲁莽冲动。武松打虎是在醉酒后遇到老虎,出于自卫和勇敢无畏的精神打死老虎,并非因为喝酒而误事;醉打蒋门神是武松有计划地为施恩打抱不平,他假装醉酒迷惑蒋门神,体现了他的机智和谋略,并非行事鲁莽冲动。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甲)
①他们向密林深处走了二三十步,就紧靠着一根木段,生起了一堆火,用平底锅烧好咸肉当晚餐,消耗掉了带来的足足一半的玉米饼。 闪烁不定的殷红火光照亮了他们的脸庞,映红了森林中挺立着的树干,也照亮了亮晶晶的绿叶和悬挂着的色彩绚烂的藤蔓。吃罢最后一片煎得松脆的咸肉,吞下了最后一口分到手的玉米饼,三个孩子心满意足,伸了伸懒腰,在草地上躺了下来。他们本可以找个更清凉的地方躺躺,可实在舍不得这极富浪漫情调、热烘烘的篝火。
②“这下够快活吧?”乔说。
③“快活得没法说了。”汤姆道,“要是让别的孩子看见,他们会说些什么?”
④“说什么?能到这儿来还不开心死了——是不是,哈克?”
⑤“我估摸是这样,”哈克贝利说,“反正合我的意。再也找不到比这儿更让人开心的地方了。平日里我老吃不饱——再说也没人上这儿来揍人,不把你当人看。”
⑥“我要的就是这样的生活,”汤姆说,“大清早不用着急起床啦,上学啦,洗脸刷牙啦,做这些该死的破事。知道吗,乔,海盗上了岸,就用不着非做什么事不可。”
⑦“不错,是这个样。”乔说,“之前我就没有多想过这档子事。这会儿试了一下,当个海盗可真好。”
(乙)
①夜幕降临,渡船回去执行例行的任务,那些小船也不见了。三名海盗返回营地,无不为自己再次获得的辉煌和制造的巨大麻烦而欢欣鼓舞。他们到海边钓来鱼,准备好晚饭。吃过之后,开始猜测起镇里人会如何议论他们,如何看待他们。他们勾画出了一幅幅公众如何悲惨的画面,这在他们看来,却是一件赏心乐事。但是当夜色笼罩了他们的身影,他们的话语就渐渐少了下去,最后便一声不吭,只是呆呆地眼望着篝火,心想着别的地方。这时候再也兴奋不起来了,汤姆和乔不由自主回想起家里的一些人,他们是不会像自己那样欣赏这样的恶作剧的。渐渐地,他俩开始忐忑不安,心里难受,烦躁而痛苦,不禁唉声叹气起来。慢慢地乔转弯抹角试探着问他们对重回文明有何想法——不是此时此刻,而是……
②汤姆给了他一通讽刺,封了他的口,本来中立的哈克便站到汤姆的一边。结果乔这个动摇分子赶快“解释”,尽力洗刷自己身上沾上的胆小鬼和恋家的污点,幸好最终还是留得个清白之身,“军心”总算稳定了下来。
23.结合两则选文,文中的“三名海盗”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24.请给两则选文选择合适的小标题,选文甲______,选文乙______。
A.军心不稳 B.夜探姨妈 C.山洞迷路 D.孤岛历险
25.联读两则选文会发现伙伴们的心情出现了明显变化,作者描写心情的方法也有所不同。选文甲主要运用_________描写,写出伙伴们____________的心情;选文乙中伙伴们的心情变得____________,作者主要运用了动作、心理等描写。
26.在汤姆和伙伴们的眼中,玩“海盗游戏”是很有意思的体验。从文中提取相关信息,补全《“海盗游戏”说明书》。
“海盗游戏”说明书
食物:自己钓鱼、到岛上找吃的
住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处:大清早不用着急起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坏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下面是不同译者翻译的语段,你更喜欢将哪一段填入选文甲的第一自然段横线处,为什么?
A.在这么一个远离人世,没有人烟的原始密林中,自由自在大摆宴席,真是人生一大快事,他们还表示再也不回到文明世界了。(姚锦镕译)
B.这样自由自在地远离人们的踪迹,在一个未曾开发的、没有住人的荒岛上的原始森林里吃饭,好像是非常好玩的事,他们说永远也不打算回到文明世界去了。(张友松译)
我选择______段,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分享会即将结束,为了激发大家的阅读兴趣,请你倡导大家开启《水浒传》或《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整本书阅读。
【答案】23.①汤姆 ②乔 ③哈克贝利
24.①D ②A
25.①语言描写 ②兴奋满足 ③忐忑不安
26.①密林深处 ②不用上学,没有刷牙洗脸等日常琐事 ③要忍受黑夜带来的恐惧与害怕
27.①A ②因为A段的翻译更贴近原文的情感表达,强调了远离人世、自由自在的快感,更符合孩子们当时的心情;
28.示例:我倡导大家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不仅充满了冒险和趣味,还能让我们感受到童年的纯真和友谊的珍贵。通过汤姆和伙伴们的历险故事,我们可以学到勇敢、智慧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希望大家能在阅读中找到乐趣,开启一段奇妙的阅读之旅。
【解析】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人物识记。
根据甲文第⑦段“乔说,‘之前我就没有多想过这档子事。这会儿试了一下,当个海盗可真好。’”乙文第①段“这时候再也兴奋不起来了,汤姆和乔不由自主回想起家里的一些人,他们是不会像自己那样欣赏这样的恶作剧的”第②段“汤姆给了他一通讽刺,封了他的口,本来中立的哈克便站到汤姆的一边”可知,两文中的“三名海盗”分别是:汤姆、乔、哈克贝利。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标题拟写。
甲文:根据第①段“三个孩子心满意足,伸了伸懒腰,在草地上躺了下来。他们本可以找个更清凉的地方躺躺,可实在舍不得这极富浪漫情调、热烘烘的篝火”第②—⑦段“快活得没法说了”“能到这儿来还不开心死了”“再也找不到比这儿更让人开心的地方了”可知,选段描述了汤姆、乔和哈克三人在密林深处生火做晚餐、享受自由生活的情景,他们远离了日常的约束和烦恼,过着类似海盗在孤岛上冒险的生活。据此可选用小标题:D.孤岛历险。
乙文:根据第①段“这时候再也兴奋不起来了,汤姆和乔不由自主回想起家里的一些人”“慢慢地乔转弯抹角试探着问他们对重回文明有何想法——不是此时此刻,而是……”第②段“汤姆给了他一通讽刺,封了他的口,本来中立的哈克便站到汤姆的一边”可知,选段讲述了在夜幕降临后,三名“海盗”在营地中因想起家人和镇里人的看法而逐渐变得不安和烦躁,甚至开始考虑重回文明生活。特别是乔的动摇和试探,以及汤姆和哈克的反应,都显示出了他们之间的“军心”出现了不稳定。据此可选用小标题A.军心不稳。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描写方法辨析。
第①②空:根据甲文②—⑦段“这下够快活吧?”“快活得没法说了”“能到这儿来还不开心死了”“反正合我的意。再也找不到比这儿更让人开心的地方了”“之前我就没有多想过这档子事。这会儿试了一下,当个海盗可真好”可知,语段中大部分内容是三人之间的对话,属于语言描写,对话中充满了对当前生活的满意和对海盗生活的向往,生动展现了他们身处密林、远离束缚、自由自在的兴奋满足心情。
第③空:根据乙文第①段“当夜色笼罩了他们的身影,他们的话语就渐渐少了下去,最后便一声不吭,只是呆呆地眼望着篝火,心想着别的地方。这时候再也兴奋不起来了,汤姆和乔不由自主回想起家里的一些人”“渐渐地,他俩开始忐忑不安,心里难受,烦躁而痛苦,不禁唉声叹气起来。慢慢地乔转弯抹角试探着问他们对重回文明有何想法——不是此时此刻,而是……”可知,选段作者运用动作和心理描写,随着夜幕降临和周围环境的改变,伙伴们的心情也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像之前那样兴奋满足,而是变得忐忑不安、烦躁而痛苦。据此作答即可。
【2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信息筛选。
第①空:根据甲文第①段“他们向密林深处走了二三十步,就紧靠着一根木段,生起了一堆火”可知,住所是:密林深处;
第②空:根据甲文第⑥段“大清早不用着急起床啦,上学啦,洗脸刷牙啦,做这些该死的破事。知道吗,乔,海盗上了岸,就用不着非做什么事不可”可知,好处除了题干所说的“大清早不用着急起床”,还有不用上学,没有刷牙洗脸等日常琐事;
第③空:根据乙文第①段“但是当夜色笼罩了他们的身影,他们的话语就渐渐少了下去,最后便一声不吭,只是呆呆地眼望着篝火,心想着别的地方。这时候再也兴奋不起来了,汤姆和乔不由自主回想起家里的一些人,他们是不会像自己那样欣赏这样的恶作剧的。渐渐地,他俩开始忐忑不安,心里难受,烦躁而痛苦,不禁唉声叹气起来”可知,坏处是要忍受黑夜带来的恐惧与害怕。
【2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段鉴赏。
首先明确态度选A段,再分析理由。A段用“远离人世,没有人烟的原始密林”描绘了环境的神秘与自由,强调了孩子们身处其中的特殊感受。同时,“自由自在大摆宴席”这一表述,不仅准确传达了孩子们在野外野餐的欢乐场景,还通过“大摆宴席”这一略带夸张的说法,增添了画面的丰富性和趣味性。此外,“真是人生一大快事”这一总结性语句,直接点明了孩子们内心的满足和快乐,与后文中他们的对话和心情相呼应。相比之下,B段的翻译虽然也传达了同样的意思,但语言较为平实,比如“在一个未曾开发的、没有住人的荒岛上的原始森林里吃饭”中“吃饭”一词就略显平淡,不及“大摆宴席”生动,所以B段的语言缺乏A段那样的生动性和感染力。据此整理作答即可。
【2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根据题干要求,倡导大家读《水浒传》或者《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整本书阅读,可从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或情节设计等方面进行倡导,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我倡导大家阅读《水浒传》。这是一部描绘了一百零八位好汉聚义梁山,共同反抗腐朽统治的壮丽史诗。在这里,你将遇见武艺高强的林冲、义薄云天的宋江、智勇双全的吴用……他们每个人的故事都充满了传奇色彩,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与复杂。阅读《水浒传》,不仅能够让你领略到古代社会的风貌,更能激发你对正义、勇气与友情的深刻思考。
活动四 遇中学生活,逐未来梦想——做文采飞扬的少年
29.按要求作文。
当诗人遇见流水,诗意开启了;当李白遇见王昌龄,友情开启了;当孙悟空遇见唐僧,使命开启了;当我们遇见中学,新的梦想开启了。试着给未来的自己写封信,可以写写自己对成为中学生的期望,也可以写写对三年中学生活的畅想……
要求:以书信格式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格式正确,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字数不少于45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答案】略。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连云港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共6页。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开学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开学语文试题,共6页。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统编版人教版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统编版人教版部编版)(含答案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识字写字,选择正确答案,将序号写在括号里,解答题,阅读理解,习作表达 30 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