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巩固练习07 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实验探究及应用(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巩固练习07 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实验探究及应用(原卷版).doc
    • 解析
      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巩固练习07 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实验探究及应用(解析版).doc
    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巩固练习07  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实验探究及应用(原卷版)第1页
    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巩固练习07  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实验探究及应用(原卷版)第2页
    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巩固练习07  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实验探究及应用(原卷版)第3页
    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巩固练习07  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实验探究及应用(解析版)第1页
    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巩固练习07  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实验探究及应用(解析版)第2页
    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巩固练习07  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实验探究及应用(解析版)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巩固练习07 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实验探究及应用(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巩固练习07 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实验探究及应用(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巩固练习07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实验探究及应用原卷版doc、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巩固练习07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实验探究及应用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方法一、依据反应原理判断
    氧化还原反应总是遵循以下规律(简称强弱律):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氧化剂>还原剂;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还原剂>氧化剂。
    方法二、根据“三表”来判断
    (1)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判断
    (2)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
    (3)依据非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
    方法三、依据“两池”判断
    (1)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原电池的两极。负极金属是电子流出的极,正极金属是电子流入的极。其还原性:负极>正极。
    (2)用惰性电极电解混合溶液时,在阴极先放电的阳离子的氧化性较强,在阳极先放电的阴离子的还原性较强。在阳极阴离子放电顺序:S2−>I−>Br−>Cl−>OH−,即是还原性强弱顺序。在阴极阳离子放电顺序:Ag+>Hg2+>Fe3+>Cu2+>H+>Pb2+>Sn2+>Zn2+>Al3+>Mg2+>Na+>Ca2+>K+,即是氧化性强弱顺序。
    方法四、依据与同一物质反应的情况(反应条件、剧烈程度等)判断。
    当不同的氧化剂作用于同一还原剂时,若氧化产物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高、低来进行判断,反应条件越低,性质越强;若氧化产物价态不同,则价态越高,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
    方法五、根据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判断。
    (1)一般来讲,同一种元素的化合价越高,氧化性越强,价态越低,还原性越强。如:氧化性:浓H2SO4> H2SO3;还原性:H2S> SO2。又如氧化性:Fe3+> Fe2+> Fe,还原性反之。
    (2)在和同一种氧化剂(或还原剂)反应时,氧化剂(或还原剂)被还原(或氧化)的程度越大,即是化合价降低(或升高)越多,还原剂(或氧化剂)的还原性(或氧化性)就越强。如Fe和 Cl2反应生成FeCl3,而Fe和S反应只生成FeS,则氧化性:Cl2>S。
    方法六、依据“三度”判断(“三度”即:温度、浓度、酸碱度)
    (1)一般浓度越大,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如氧化性:浓H2SO4>稀H2SO4,浓HNO3>稀HNO3。
    (2)一般温度越高,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如常温下浓H2SO4和Cu反应放出缓慢,而加热条件下浓H2SO4氧化性增强,两者反应速率加快。
    (3)一般是溶液的酸性越强,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如KMnO4是一种强氧化剂,而在酸、中、碱性溶液中,其氧化性强弱顺序是:酸性>中性>碱性。又如的氧化性也随着H+浓度的增大而增强。
    方法七、依据反应中能量变化判断
    H2+X2===2HX ΔH1I2,故物质的氧化性,故B正确;
    C.反应③中,氧化产物为I2,还原产物为FeCl2,物质的量之比为1:2,故C正确;
    D.由于氧化性:Fe3+>I2,所以反应3Cl2+6FeI2=2FeCl3+4FeI3不能发生,反应产生的物质是单质碘或FeI2,故D正确。
    故选A。
    3.室温下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A.先滴加氯水,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加入KSCN溶液前溶液中存在Fe3+,而此时的Fe3+是否由Fe2+氧化而来是不能确定的,所以结论中一定含有Fe2+是错误的,A错误;
    B.向含有ZnS和Na2S的悬浊液中滴加CuSO4溶液,生成黑色沉淀CuS,但不一定是ZnS转化为CuS,不能比较两者的Ksp,B错误;
    C.溶液变蓝说明有单质碘生成,说明溴置换出KI中的碘,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得出结论:Br2的氧化性比I2的强,C正确;
    D.CH3COONa和NaNO2溶液浓度未知,所以无法根据pH的大小,比较出两种盐的水解程度,也就无法比较HNO2和CH3COOH电离出H+的难易程度,D错误;
    答案选C。
    4.已知如下反应:①Cl2+2Br﹣=2C1﹣+Br2②2Fe2++Br2=2Fe3++2Br﹣③2Fe3++2I﹣=2Fe2++I2,则有关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I﹣>Fe2+>Br﹣>Cl﹣B.Fe2+>Br﹣>Cl﹣>I﹣
    C.Br﹣>Cl﹣>Fe2+>I﹣D.Fe2+>I﹣>Br﹣>Cl﹣
    【答案】A
    【解析】
    2Fe3++2I﹣=2Fe2++I2反应中,碘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由与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则还原性I﹣>Fe2+;2Fe2++Br2=2Fe3++2Br﹣反应中,铁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由于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则还原性Fe2+>Br﹣;Cl2+2Br﹣=2C1﹣+Br2反应中,溴离子的化合价升高,由于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则还原性Br﹣>Cl﹣,故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I﹣>Fe2+>Br﹣>Cl﹣;
    答案选A。
    5.一种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中含钴酸锂(LiCO2)。某离子反应涉及到H2O、H2O2、O2、CO、H+、C2+等微粒,溶液中CO、O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中的还原剂是H2O2
    B.氧化性:LiCO2>O2
    C.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2∶1
    D.若生成2.24L(标准状况)O2,转移电子0.4ml
    【答案】D
    【分析】
    根据图象,CO为反应物,O2为生成物,则C2+为生成物,C的化合价由+3价降低为+2价,则O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0价,反应的方程式为2CO+ 6H++H2O2=O2+4H2O+2C2+,据此分析解答。
    【解析】
    A.CO为反应物,O2为生成物,则C2+为生成物,C的化合价由+3价降低为+2价,H2O2中O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0价,因此反应中的还原剂是H2O2,故A正确;
    B.CO为反应物,O2为生成物,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氧化性:LiCO2>O2,故B正确;
    C.氧化剂为CO,还原剂为H2O2,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故C正确;
    D.标准状况下,2.24LO2的物质的量为0.1ml,O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0价,转移电子0.2ml,故D错误;
    故选D。
    6.验证氧化性强弱Cl2>Br2>I2,设计如下实验。(已知:稀溴水呈黄色;浓溴水呈红棕色;碘水呈棕黄色;忽略氧气的影响)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①设计目的为:排除实验②③④水稀释的影响
    B.实验②发生反应为:2Br−+Cl2= Br2+2Cl−
    C.实验③的现象可以证明氧化性:Cl2>I2
    D.实验④能证明氧化性:Br2>I2
    【答案】D
    【解析】
    A.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方法,因此实验①为对照实验,可排除实验②③④中水稀释对溶液颜色变化的影响,A正确;
    B.将Cl2水滴入KBr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2Br−+Cl2= Br2+2Cl−,由于产生的溴水浓度较小,因此看到溶液变为黄色,B正确;
    C.将1 mL氯水加入KI溶液中,发生反应:Cl2+2I-=I2+2Cl-,产生的I2使溶液变为棕黄色,在反应中氧化剂是Cl2,氧化产物是I2,故可证明物质的氧化性:Cl2>I2,C正确;
    D.②反应后的溶液中可能含有过量的Cl2及反应产生的Br2,因此取②反应后的溶液加入KI淀粉混合溶液中,溶液变为蓝色,可能发生反应:Cl2+2I-=I2+2Cl-,也可能发生反应:Br2+2I-=I2+2Br-,I2遇淀粉溶液变为蓝色,该实验不能证明氧化性:Br2>I2,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7.已知:SO+I2+H2O=SO+2I-+2H+,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Na+、NH、Cu2+、K+、I-、SO、SO,且所含离子物质的量浓度均相等。向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溶液呈无色。下列关于该溶液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肯定不含I-
    B.可能含有Cu2+
    C.至少含有Na+、NH、K+中的两种
    D.不能确定是否含有SO
    【答案】C
    【分析】
    无色溶液中不存在Cu2+;SO的还原性比I-强,向溶液中加入适量氯水仍无色,可知氯水发生了反应,且产物无色,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并生成SO,无I2生成,即原溶液中可能没有I-,或I-未被氧化;因所有离子浓度相等,则根据电荷守恒可判断SO肯定没有,据此进行判断。
    【解析】
    A.由于SO的还原性比I-强,加入适量氯水先氧化SO,则I-是否存在无法判断,故A错误;
    B.溶液为无色,则一定不存在有色的Cu2+,故B错误;
    C.由于一定存在SO,且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相等,根据电荷守恒可知至少含有Na+、NH4+、K+中的两种,故C正确;
    D.因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相等,在溶液中阳离子最多有Na+、NH4+、K+三种,且一定含有SO,则根据电荷守恒可判断SO肯定没有,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8.已知还原性 S2-、I-、Fe2+、Br-依次减弱,向含 S2-、Fe2+、Br-、I-各0.1ml的溶液中通入Cl2,通入Cl2的体积(标准状况)和溶液中相关离子的物质的量关系图正确的是
    A.B.
    C.D.
    【答案】C
    【分析】
    氯气具有强氧化性,按混合液中微粒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反应。
    【解析】
    A.0.1ml S2-与0.1ml的氯气恰好完全反应,氯气的体积为2.24L,A图像中关系不正确;
    B.碘离子的还原性大于亚铁离子,则碘离子反应完后,氯气再与亚铁离子反应,碘离子为0.1ml,消耗0.05ml氯气,体积为1.12L,0.1ml Fe2+消耗0.05ml氯气,总共消耗0.2ml氯气,B图像中关系不正确;
    C.反应完S2-、I-、Fe2+,三种离子共消耗0.2ml氯气,体积为4.48L,Br-消耗0.05ml氯气,体积为1.12L,即5.6L反应完毕,C图像中关系正确;
    D.碘离子的还原性大于亚铁离子,则碘离子先反应,即消耗2.24L氯气时,再通入氯气,氯气与碘离子反应,D图像中关系不正确;
    答案为C。
    【能力题】
    9.霾也叫灰霾(烟霞),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视觉障碍的叫霾。科研人员提出了雾霾微颗粒中硫酸盐(含SO、HSO)生成的三个阶段的转化机理,其主要过程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O2为该硫酸盐转化过程中的催化剂
    B.第I阶段的化学方程式为:SO+NO2=SO+NO
    C.1mlSO在第Ⅱ、Ⅲ两个阶段共失去电子数目为NA
    D.氧化性:NO2>HNO2
    【答案】A
    【分析】
    由图可知,硫酸盐转化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二氧化氮与亚硫酸根离子和水反应生成亚硝酸、亚硝酸根离子和硫酸氢根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NO2+H2O=HSO+NO+H NO2,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二氧化氮是反应的氧化剂,硫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亚硫酸根离子是反应的还原剂。
    【解析】
    A.由分析可知,二氧化氮是硫酸盐转化过程中的氧化剂,不是催化剂,故A错误;
    B.由图可知,第I阶段发生的反应为SO离子和N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O和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NO2=SO+NO,故B正确;
    C.由图可知SO在第Ⅱ、Ⅲ两个阶段被氧化生成HSO,则反应中消耗1ml SO,共失去电子数目为1ml×(6—5) ×NAml—1=NA个,故C正确;
    D.由分析可知,硫酸盐转化过程中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二氧化氮是反应的氧化剂,则二氧化氮的氧化性强于还原产物亚硝酸,故D正确;
    故选A。
    10.I-具有还原性,含碘食盐中的碘元素主要以KIO3的形式存在,I-、I2、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图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产等量的碘,途径Ⅰ和途径Ⅱ转移电子数目之比为2∶5
    B.由图可知氧化性的强弱顺序为Cl2>>I2
    C.用淀粉-KI试纸和食醋可检验食盐是否加碘
    D.途径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Cl2+I-+3H2O=6Cl-++6H+
    【答案】A
    【解析】
    A.生产1 ml碘,途径Ⅰ中−1价碘转变为0价碘,需要转移2 ml电子,途径Ⅱ中+5价碘转变为0价碘,需要转移10 ml电子,故转移电子数目之比为1∶5,A错误;
    B.由图途径Ⅲ可知,Cl2可将I-氧化为,氧化性Cl2>,途径Ⅱ可知可被还原为I2,氧化性为>I2,则氧化性的强弱顺序为Cl2>>I2,B正确;
    C.含碘食盐中的碘元素主要以KIO3的形式存在,和I-在酸性条件下可生成I2,I2遇淀粉变蓝,C正确;
    D.途径Ⅲ中Cl2可将I-氧化为,而氯气被还原为C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质量守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l2+I-+3H2O=6Cl-++6H+,D正确;
    故选A。
    11.将含有H2S的废气(含大量空气)通入FeCl3、CuCl2的混合溶液中,反应回收S,可同时实现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其反应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可得出氧化性的强弱顺序:O2>Cu2+>S
    B.Fe3+体现氧化性的反应:2Fe3++CuS=2Fe2++Cu2++S
    C.反应过程中FeCl3做催化剂
    D.保持混合溶液中FeCl3、CuCl2的量不变,34 g H2S反应时消耗O2的质量为16 g
    【答案】A
    【分析】
    根据反应机理图可知,H2S先与Cu2+反应生成CuS,CuS被Fe3+氧化,发生的反应为:2Fe3++CuS=2Fe2++Cu2++S,废气中的氧气把Fe2+氧化为Fe3+ ,可继续循环反应吸收H2S。
    【解析】
    A.根据图示,O2把Fe2+氧化为Fe3+,CuS被Fe3+氧化发生反应: 2Fe3++CuS=2Fe2++Cu2++S,可知氧化性的强弱顺序:O2> Fe3+>S,反应过程中Cu2+价态没有变化,不体现氧化性,A项错误;
    B.CuS被Fe3+氧化,发生的反应为:2Fe3++CuS=2Fe2++Cu2++S,体现了Fe3+的氧化性,B项正确;
    C.FeCl3参与反应被消耗后又生成,做催化剂,C项正确;
    D.反应过程中FeCl3做催化剂,实际氧化剂为氧气,即,34 g H2S的物质的量为1ml,则消耗的O2的物质的量为0.5ml,其质量为,D项正确;
    答案选A。
    12.将浓盐酸滴入溶液中,产生黄绿色气体,溶液的紫红色褪去,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溶液又变为紫红色,反应后变为无色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滴加盐酸时,是氧化剂,是氧化产物
    B.此实验条件下,还原性:
    C.若有参加了反应,则整个过程转移电子为
    D.已知为第族元素,上述实验说明具有较强的非金属性
    【答案】D
    【解析】
    A.滴加盐酸时,生成氯气,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是氧化剂,是氧化产物,A正确;
    B.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根据反应、可知还原性强弱顺序是:,B正确;
    C.若有参加了反应,则整个过程转移电子为,即,C正确;
    D.元素属于金属元素,不具有较强的非金属性,D错误。
    答案选D。
    13.某小组比较 Cl-、Br-、I-的还原性,实验如下:
    下列对实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NaCl+H2SO4 (浓)NaHSO4+HCl↑
    B.根据实验 1 和实验 2 能判断还原性:Br->Cl-
    C.根据实验 3 能判断还原性:I->Br-
    D.上述实验利用了浓 H2SO4 的难挥发性、强氧化性等
    【答案】C
    【分析】
    实验1,浓硫酸与氯化钠固体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实验2,溶液变黄,说明有溴单质生成;②中溶液含有浓硫酸和溴单质,加入碘化钠生成碘单质,可能是浓硫酸把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实验1体现浓硫酸的难挥发性、实验2体现浓硫酸的氧化性,据此分析解答。
    【解析】
    A.实验1中浓硫酸与氯化钠固体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符合难挥发性酸制取挥发性酸,反应为NaCl+H2SO4 (浓)NaHSO4+HCl↑,故A正确;
    B.实验1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说明浓硫酸不能氧化氯离子,实验2溶液变黄说明浓硫酸能氧化溴离子,所以判断还原性:Br->Cl-,故B正确;
    C.②中溶液含有浓硫酸和溴单质,加入碘化钠生成碘单质,可能是浓硫酸把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不能得出还原性I->Br-的结论,故C错误;
    D.根据分析,实验1体现浓硫酸的难挥发性、实验2体现浓硫酸的氧化性,故D正确;
    答案选C。
    14.常温下,向溶液中滴加少量溶液,反应原理如图所示。关于该反应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过程中,是是B.当有生成时,转移电子
    C.在分解过程中,溶液的逐渐降低D.的氧化性比强,还原性比弱
    【答案】B
    【分析】
    根据反应原理图,H2O2+M+H+→H2O+Mˊ的过程中H2O2被还原成H2O,Mˊ+H2O2→M+O2+H+的过程中H2O2被氧化成O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M为Fe2+,Mˊ为Fe3+,据此分析作答。
    【解析】
    A. 根据分析, M是,Mˊ是,故A错误;
    B. 图示中生成O2的反应为2Fe3++H2O2=2Fe2++O2↑+2H+,反应过程中O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至0价,因此当有生成时,转移电子,故B正确;
    C. 图示中的反应为2Fe3++H2O2=2Fe2++O2↑+2H+、2Fe2++H2O2+2H+=2Fe3++2H2O,则总反应为2H2O22H2O+O2↑,在分解过程中生成了H2O,溶液变稀,则溶液的会逐渐增大,故C错误;
    D. 根据2Fe3++H2O2=2Fe2++O2↑+2H+说明H2O2的还原性强于Fe2+,2Fe2++H2O2+2H+=2Fe3++2H2O说明H2O2的氧化性强于Fe3+,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反应,可推出的还原性比的强
    B.,每生成共传移电子
    C.根据反应可知氧化性:
    D.因的氧化性强于,所以置换反应不能发生
    【答案】C
    【解析】
    A.该反应不能自发进行,所以不能根据判断还原性强弱,A错误;
    B.过氧化钠在该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每生成4 ml共转移6 ml电子,B错误;
    C.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C正确;
    D.根据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而反应中不是氧化剂,也不是氧化产物,所以该反应能否发生,与和的氧化性强弱无关,D错误;
    故答案选C。
    16.将一定量的SO2通入Fe(NO3)3溶液中,再加入适量BaCl2溶液,一定会大量增加的是
    A.H+B.SO42-C.Ba2+D.Fe2+
    【答案】A
    【解析】
    由于二氧化硫是酸性气体,通入Fe(NO3)3溶液中,相当于生成了硝酸,硝酸的氧化性强于三价铁离子,先发生二氧化硫被硝酸氧化的过程,前阶段发生反应:SO2少量时,2NO3-+3SO2 +2H2O=2NO+3SO42-+4H+,后阶段发生反应:SO2过量时:2Fe3++SO2+2H2O= 2Fe2++SO42- +4H+,总反应:Fe3++3NO3-+5SO2+4H2O=3NO+5SO42-+8H++Fe2+,再加入适量BaCl2溶液,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故不管是发生前段反应,还是后段反应,氢离子的量一定是增加的,故答案选A。
    【提升题】
    17.为探究某些硫的含氧酸盐的部分性质,进行如下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①测得0.01ml·L-1NaHSO3溶液的pH约为5。
    ②向0.01ml·L-1NaHSO3溶液中滴加少量酸性KMnO4溶液,溶液的紫红色褪去。
    ③向0.1ml·L-1Na2S2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产生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出现淡黄色沉淀。
    ④在Ag+催化条件下,向0.1ml·L-1K2S2O8无色溶液中滴加MnSO4溶液,溶液变为紫红色。
    由上述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合理是
    A.实验①说明:Ka1(H2SO3)·Ka2(H2SO3)Fe2+>Br-
    B.原混合溶液中FeBr2的物质的量为3ml
    C.原溶液中:n(Fe2+):n(I-):n(Br-)=2:1:3
    D.当通入3ml Cl2时,溶液中已发生的离子反应可表示为:2Fe2++2I-+2Cl2=2Fe3++I2+4Cl-
    【答案】D
    【分析】
    首先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氧化剂先氧化还原性强的离子,再氧化还原性弱的离子,判断离子的反应先后顺序,然后根据图象判断参加反应的各离子的物质的量,以此解答该题。
    【解析】
    反应2Fe2++Br2=2Fe3++2Br-中,还原剂Fe2+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Br-,所以还原性:Fe2+>Br-,反应2Fe3++2I-=2Fe2++I2中,还原剂I-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Fe2+,所以还原性:I->Fe2+,所以还原性I->Fe2+>Br-,故A正确;
    B.通入氯气后,碘离子先被氧化,其次是亚铁离子,最后是溴离子,在通入氯气的量为0~1ml的过程中,碘离子从最大量降到0,即得到碘离子的物质的量为2ml,通入氯气的量为1~3ml的过程中,亚铁离子从4ml降到0,三价铁的量逐渐增大,所以含有亚铁离子共4ml,在通入氯气的量为3~6ml的过程中溴离子从6ml降到0,所以溴离子的物质的量是6ml,即FeBr2的物质的量为3ml,故B正确;
    C.由B可知,碘离子的物质的量为2ml,亚铁离子是4ml,溴离子的物质的量是6ml,n(Fe2+):n(I-):n(Br-)=2:1:3,故C正确;
    D.当通入3mlCl2时,2ml的I-消耗氯气1ml,4ml的Fe2+消耗氯气2ml,即溶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可表示为4Fe2++2I-+3Cl2=4Fe3++I2+6Cl-,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知识,综合性较强,解答本题时注意根据离子的还原性强弱结合图象判断反应的先后顺序和各离子的物质的量,为解答该题的关键,也是易错点,答题时注意体会。
    2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A、NO3一在酸性条件下也表现出强氧化性,错误;B、氯水中的氯气和碘离子反应生成碘单质,四氯化碳把碘从水溶液中萃取出来四氯化碳密度比水大,下层溶液显紫色,正确;C、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说明原溶液中有钠离子,也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不一定是盐,错误;D、氯气、臭氧等都能使湿润的品红试纸褪色,错误。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ClO中氯元素化合价比HClO4中氯元素化合价低,所以,HClO4的氧化性强
    B.已知①Fe + Cu2+= Fe2++ Cu;② 2Fe3++ Cu = 2Fe2++ Cu2+,则氧化性强弱顺序为:Fe3+> Cu2+> Fe2+
    C.已知还原性:B-> C-> D-,反应 2C-+ D2= 2D-+C2和反应 2C-+ B2= 2B-+C2都能发生
    D.具有强氧化性和强还原性的物质放在一起就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HClO中氯元素化合价比HClO4中氯元素化合价低,所以HClO4的酸性强;对于同一种元素形成的不同价态的含氧酸,一般低价态的比高价态的氧化性强,故HClO>HClO4,故A错误;B.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在反应①Fe+Cu2+═Fe2++Cu中,氧化剂是Cu2+,氧化产物是Fe2+,所以氧化性Cu2+>Fe2+,在反应②2Fe3++Cu═2Fe2++Cu2+中,氧化剂是Fe3+,氧化产物是Cu2+,所以氧化性Fe3+>Cu2+,故氧化性顺序是:Fe3+>Cu2+>Fe2+,故B正确;C.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还原性:C->D-,故反应2C-+D2═2D-+C2能发生,还原性:B->C-,故反应2C-+B2═2B-+C2不能发生,故C错误;D.具有强氧化性和强还原性的物质放在一起不一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需要适宜的反应条件,比如说氯气有强氧化性,氢气有强还原性,两者只有在点燃时才会反应,常温下不反应,故D错误,故选B。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X溶液中滴加几滴新制氯水,振荡,再加入少量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X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B
    向含有ZnS和Na2S的悬浊液中滴加CuSO4溶液,生成黑色沉淀
    Ksp(CuS)<Ksp(ZnS)
    C
    向3 mL KI溶液中滴加几滴溴水,振荡,再滴加1mL淀粉溶液,溶液显蓝色
    Br2的氧化性比I2的强
    D
    用pH试纸测得:CH3COONa溶液的pH约为9,NaNO2溶液的pH约为8
    HNO2电离出H+的能力比CH3COOH的强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④
    溶液变为浅黄绿色
    溶液变为黄色
    溶液变为棕黄色
    溶液变为蓝色
    实验 1
    实验 2
    实验 3
    装置
    操 作
    和现象
    微热后,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把蘸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产生白烟
    溶液变黄;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生成
    溶液变深紫色;经检验溶液含单质碘
    装置图
    试剂X
    实验现象
    盐酸
    产生黄绿色气体
    淀粉溶液
    溶液变蓝
    和KSCN混合溶液
    溶液变红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将硫酸酸化的H2O2滴入Fe(NO3)2溶液中
    溶液变黄色
    氧化性:H2O2比Fe3+强
    B
    无色溶液滴加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
    下层溶液显紫色
    原溶液中有I-
    C
    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火焰呈黄色
    原溶液一定含有某种钠盐
    D
    将气体通过湿润的品红试纸
    试纸褪色
    该气体一定是SO2

    相关试卷

    实验探究比较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化学微专题:

    这是一份实验探究比较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化学微专题,文件包含微专题实验探究比较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解析版pdf、微专题实验探究比较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学生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实验探究比较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高考化学专题:

    这是一份实验探究比较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高考化学专题,文件包含微专题实验探究比较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解析版pdf、微专题实验探究比较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学生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新高考化学微题型《加练半小时》第2章微题型16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实验探究及应用:

    这是一份2022新高考化学微题型《加练半小时》第2章微题型16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实验探究及应用,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下列实验事实,已知,NOx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已知下列反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