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中考物理重难点精讲讲练(全国通用)专题01声现象专题练习(原卷版+解析)

    中考物理重难点精讲讲练(全国通用)专题01声现象专题练习(原卷版+解析)第1页
    中考物理重难点精讲讲练(全国通用)专题01声现象专题练习(原卷版+解析)第2页
    中考物理重难点精讲讲练(全国通用)专题01声现象专题练习(原卷版+解析)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物理重难点精讲讲练(全国通用)专题01声现象专题练习(原卷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重难点精讲讲练(全国通用)专题01声现象专题练习(原卷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声的利用,噪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 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2.声音的传播:
    (1)传播形式:声音以 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2)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 ,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声,真空 传声。
    (3)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 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的关系为:v固 v液 v气。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m/s。
    3.声音的特性
    (1)音调
    定义:声音的高低。
    影响因素: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 。
    响度
    定义:声音的大小。
    影响因素:①发声体的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 ;②离发声体的距离和声音的分散程度:离发声体越近,分散程度越小,响度越 。
    音色
    定义:声音的品质。
    影响因素: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
    说明:①音调只与频率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
    ②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人耳听到的响度会随传播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4.声的利用
    (1)人耳能听到的声音范围:大约从 Hz到 Hz。
    定义: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
    (2)超声波: 传递信息:导盲仪、倒车雷达、声呐、B超等
    应用:
    传递能量:超声波去污渍、超声波粉碎结石等
    定义:频率低于20Hz的声
    (3)次声波: 传递信息:利用次声波监测地震、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
    应用:
    传递能量:次声波武器
    5.噪声
    (1)噪声的强弱: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登记,噪声监测仪只能监测噪声的大小,不能控制噪声。
    (2)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①防止噪声的产生,在 处减弱。如:禁止鸣笛、安装消声器、控制音量等。
    ②阻断噪声的传播,在 中减弱。如:安装双层玻璃、隔音墙、植树等。
    ③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在 处减弱。如:捂耳朵、戴耳罩等。
    高频考点过关
    考点一:声音的特性
    1.(2022•淮安)如图所示,湖北出土的一套战国时期的编钟,依大小排列共65件,能演奏古今乐曲、音域宽广。“音域”描述的是声音的( )
    A.响度B.音色C.音调D.速度
    2.(2022•青岛)辛弃疾的《西江月》中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词人辨别出青蛙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
    A.音调B.响度C.音色D.速度
    3.(2022•柳州)“小宸能唱很高的音”,这是指他的歌唱声音( )
    A.速度快B.时间长C.音色好D.音调高
    4.(2022•常州)2021年7月,我国南海海域,齿鲸发出巨大的超声波震晕一群小鱼,在齿鲸旁观察的潜水员却没有听到齿鲸发出的声音。齿鲸发出的声音( )
    A.响度大、频率高B.响度大、频率低
    C.响度小、频率高D.响度小、频率低
    5.(2021•绵阳)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显示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先进水平。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 )
    A.音调不同,响度一定相同
    B.音调相同,响度一定相同
    C.音调不同,响度可能相同
    D.音调相同,响度可能相同
    6.(2020•鄂尔多斯)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小东用图甲的实验装置将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计算机,观察到计算机上的波形如图乙。下列有关音叉发出声音的说法,与实际不符的是(
    A.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接收器的
    B.传播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
    C.传播过程中音色保持不变
    D.传播过程中响度保持不变
    7.(2021•黑龙江)下列为录制合成的声音波形图,由图可知,甲和丙的 相同,甲和丁的 相同(选填“音调”、“响度”)。
    8.(2022•徐州)如图所示是用吸管和棉签制作的“鸟鸣器”,从管口吹气,能发出类似鸟叫的声音,鸟鸣器发声是由空气 产生的,拉动棉签可以改变声音的 ,根据声源的差异,鸟鸣器可以与小提琴、笛子、鼓这三种乐器中的 归为一类。
    9.(2022•河南)小利在7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制成了一个水瓶琴,如图所示。对着瓶口吹气,发出的声音是由瓶中 振动产生的。依次吹每个瓶的瓶口,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越靠近 (选填“左”或“右”)端音调越高。
    10.(2020•莱芜区)如图所示的“苍峡雷鸣”,是莱芜八大景之一。每逢雨季,大雨倾盆,瀑流直泻。那飞泻的瀑布声,若龙声虎啸,似惊雷远震,可闻数里,这里的“若龙声虎啸”形容瀑布飞泻发出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似惊雷远震,可闻数里”形容瀑布飞泻发出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考点二:噪声的控制
    11.(2022•桂林)下列情景中的声音属于噪声的是( )
    A.音乐厅中的演奏声B.教室里的读书声
    C.报告厅中的演讲声D.建筑工地上嘈杂的响声
    12.(2021•湖北)下列措施中,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 )
    A.教室安装隔音玻璃
    B.工厂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C.医院病房区域禁止喧哗
    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声耳罩
    13.(2021•达州)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用法律的手段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小明周末在家里看电视,为了不打扰邻居,他将电视机声音调得很小,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突然,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大雨倾盆,雷雨中,小明看到闪电后2.5s才听到雷声,响雷处距离小明大约有 m。(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考点三:声现象综合
    14.(2022•兰州)笛子是一种常见的管乐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B.笛声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C.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了声音的响度
    D.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15.(2020•资阳)5月4日晚,由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共同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办了《奋斗的青春最美丽﹣﹣2020年五四青年节特别节目》,讲述当代青年的战“疫”故事和感人事迹。关于演出过程中的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歌唱祖国大合唱中,男女歌手的歌声音色不同
    B.小提琴演奏者用手按弦的不同位置改变弦振动部分的长度一定能改变琴音的响度
    C.熟悉的听众能根据音调来分辨出歌手王源的声音
    D.记者佩戴口罩进行新闻报道时,说话的声音穿过口罩前后的传播速度不同
    16.(2020•兰州)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松涛、鸟语、流水潺潺、琴声悠悠,让人心旷神怡,以下说法中符合事实的是( )
    A.吼猴能发出很大的吼声,是因为其声带振动得很快
    B.假如宇宙空间有空气,我们在地球上可能会听见太阳的“歌唱”
    C.蚊子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的次数为250~600次,所以人耳无法听到
    D.人们利用仪器监测风暴发出的超声波,可以在风暴到来之前发出警报
    17.(2022•资阳)下列是教材中涉及声音的产生、传播及特性的一些情景示意图。关于各图说明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振动就会让人耳听到声音
    B.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C.物体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
    D.禁止鸣笛是从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
    18.(2022•日照)2013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将“中国爱耳日”确定为“国际爱耳日”。2022年3月3日是第23个“全国爱耳日”。降低噪声影响,守护听力健康,增强全民爱耳护耳意识,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列与声音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防止雷声的产生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产生声音的响度不同
    C.“山东舰”航母上的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跳广场舞时喇叭播放的歌曲都是乐音
    19.(2022•鄂尔多斯)人类是利用声的高手。下列有关声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利用次声波可以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说明次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B.利用超声波可以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的响度很大
    C.太空授课时航天员能和地面交流,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优美的笛声是由笛子振动产生的
    20.(2021•资阳)如图所示,是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的一把军号,它长33cm,宽10cm,金色的号角上可见绿色的铜锈。70年前,抗美援朝战场上,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郑起翻身跃出战壕,站在高高的阵地前沿,对着敌军吹响了这把外形普通的军号,敌军听到冲锋号声个个都愣住了,以为有埋伏,吓得一边大喊一边拼命往回跑……联军总司令李奇微曾在朝鲜战争回忆录里这样描述志愿军的军号:在战场上,只要这个铜制的乐器一响起“滴滴答滴滴滴,滴滴答滴滴滴……”的声音,中国志愿军部队就如着魔一般,全部奋不顾身勇往直前冲锋杀敌,这时候的联军总会被打得潮水般地溃退。关于军号涉及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军号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发出声音
    B.号声是经空气传入人耳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C.军号能发出不同指令的声音,是因为这些声音的音调不同
    D.嘹亮激昂的号音一定不是噪声,能在战场上传播很远是因为音调很高
    21.(2021•陕西)有一种随身携带的“声波盒”,它利用47000Hz超声波使液体高频振动产生无数微小的气泡,再立即使其破裂,这个短暂的过程,会产生强烈冲击力,将物体表面的污渍、油脂撞击、剥离下来,达到高效清洁的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超声波只能在水中传播
    C.利用超声波清洗物品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D.超声波和人耳可听到的声波在同种情况下传播的速度不同
    第一课 声现象
    基础知识过关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 振动 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 , 振动 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2.声音的传播:
    (1)传播形式:声音以 波 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2)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 ,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声,真空 不能 传声。
    (3)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 温度 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的关系为:v固 > v液 > v气。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340 m/s。
    3.声音的特性
    (1)音调
    定义:声音的高低。
    影响因素: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 高 。
    响度
    定义:声音的大小。
    影响因素:①发声体的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 大 ;②离发声体的距离和声音的分散程度:离发声体越近,分散程度越小,响度越 大 。
    音色
    定义:声音的品质。
    影响因素: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
    说明:①音调只与频率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
    ②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人耳听到的响度会随传播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4.声的利用
    (1)人耳能听到的声音范围:大约从 20 Hz到 20000 Hz。
    定义: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
    (2)超声波: 传递信息:导盲仪、倒车雷达、声呐、B超等
    应用:
    传递能量:超声波去污渍、超声波粉碎结石等
    定义:频率低于20Hz的声
    (3)次声波: 传递信息:利用次声波监测地震、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
    应用:
    传递能量:次声波武器
    5.噪声
    (1)噪声的强弱: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登记,噪声监测仪只能监测噪声的大小,不能控制噪声。
    (2)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①防止噪声的产生,在 声源 处减弱。如:禁止鸣笛、安装消声器、控制音量等。
    ②阻断噪声的传播,在 传播过程 中减弱。如:安装双层玻璃、隔音墙、植树等。
    ③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在 人耳 处减弱。如:捂耳朵、戴耳罩等。
    高频考点过关
    考点一:声音的特性
    1.(2022•淮安)如图所示,湖北出土的一套战国时期的编钟,依大小排列共65件,能演奏古今乐曲、音域宽广。“音域”描述的是声音的( )
    A.响度B.音色C.音调D.速度
    【答案】C
    【解答】解:音域是指某人或乐器发出声音所能达到的最低音至最高音的范围。编钟的制作材料一样,厚薄和质量不同,不同的钟在敲击后振动的快慢不同,即频率不同,所以能够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因此编钟的音域宽广指的是音调变化范围大。
    故选:C。
    2.(2022•青岛)辛弃疾的《西江月》中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词人辨别出青蛙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
    A.音调B.响度C.音色D.速度
    【答案】C
    【解答】解: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诗人能分辨出叫声是青蛙发出的,是因为青蛙的音色与其他动物不同。
    故选:C。
    3.(2022•柳州)“小宸能唱很高的音”,这是指他的歌唱声音( )
    A.速度快B.时间长C.音色好D.音调高
    【答案】D
    【解答】解:“小宸能唱很高的音”,这是指他的声带振动快,其发出声音的音调高。
    故选:D。
    4.(2022•常州)2021年7月,我国南海海域,齿鲸发出巨大的超声波震晕一群小鱼,在齿鲸旁观察的潜水员却没有听到齿鲸发出的声音。齿鲸发出的声音( )
    A.响度大、频率高B.响度大、频率低
    C.响度小、频率高D.响度小、频率低
    【答案】A
    【解答】解:齿鲸发出巨大的超声波,超声波频率大于20000Hz,频率高超过了可听范围,所以人听不到,由于齿鲸发出巨大的超声波,振幅很大,所以响度很大。所以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5.(2021•绵阳)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显示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先进水平。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 )
    A.音调不同,响度一定相同
    B.音调相同,响度一定相同
    C.音调不同,响度可能相同
    D.音调相同,响度可能相同
    【答案】C
    【解答】解:敲击大小不同的钟,编钟的质量不同,体积不同,振动的难易不同,频率不同,音调不同;由于不知道敲击力度的大小,所以无法判定响度的大小,故C正确。
    故选:C。
    6.(2020•鄂尔多斯)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小东用图甲的实验装置将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计算机,观察到计算机上的波形如图乙。下列有关音叉发出声音的说法,与实际不符的是(
    A.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接收器的
    B.传播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
    C.传播过程中音色保持不变
    D.传播过程中响度保持不变
    【答案】D
    【解答】解:音叉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接收器的,由接收器的示波器的波形图可知,物体振动的快慢是不变的,音调不变,音色也不变,振动的幅度变小,所以声音的响度变小,故D与实际不符。
    故选:D。
    7.(2021•黑龙江)下列为录制合成的声音波形图,由图可知,甲和丙的 相同,甲和丁的 相同(选填“音调”、“响度”)。
    【解答】解:由图可知,甲和丙的振幅相同,响度相同;甲和丁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相同,振动的频率相同,音调相同。
    故答案为:响度;音调。
    8.(2022•徐州)如图所示是用吸管和棉签制作的“鸟鸣器”,从管口吹气,能发出类似鸟叫的声音,鸟鸣器发声是由空气 产生的,拉动棉签可以改变声音的 ,根据声源的差异,鸟鸣器可以与小提琴、笛子、鼓这三种乐器中的 归为一类。
    【解答】解:从管口吹气,吸管内的空气就会振动发出类似鸟鸣的声音。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与频率有关。拉动棉签,吸管内振动的空气柱的长度发生变化,造成空气柱振动的快慢不同,频率不同,音调就会发生变化。
    “鸟鸣器”是靠吸管内的空气振动发声的。小提琴是靠琴弦的振动发声,笛子是笛子内空气柱振动发声,而鼓是鼓面的振动发声,所以鸟鸣器可以与笛子归为一类。
    故答案为:振动;音调;笛子。
    9.(2022•河南)小利在7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制成了一个水瓶琴,如图所示。对着瓶口吹气,发出的声音是由瓶中 振动产生的。依次吹每个瓶的瓶口,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越靠近 (选填“左”或“右”)端音调越高。
    【解答】解:用力在瓶口吹气,瓶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从左往右瓶内水的质量逐渐增大,依次吹每个瓶的瓶口,瓶子内空气柱振动越来越快(即振动频率越来越高),所以声音的音调会越来越高。
    故答案为:空气柱;右。
    10.(2020•莱芜区)如图所示的“苍峡雷鸣”,是莱芜八大景之一。每逢雨季,大雨倾盆,瀑流直泻。那飞泻的瀑布声,若龙声虎啸,似惊雷远震,可闻数里,这里的“若龙声虎啸”形容瀑布飞泻发出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似惊雷远震,可闻数里”形容瀑布飞泻发出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解答】解:“若龙声虎啸”指的是声音的音色;“似惊雷远震,可闻数里”形容瀑布飞泻发出的声音较大,即声音的响度大。
    故答案为:音色;响度。
    考点二:噪声的控制
    11.(2022•桂林)下列情景中的声音属于噪声的是( )
    A.音乐厅中的演奏声B.教室里的读书声
    C.报告厅中的演讲声D.建筑工地上嘈杂的响声
    【答案】D
    【解答】解:A、音乐厅中的演奏声属于乐音,没有影响他人,不是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教室里的读书声没有影响别人的学习,不是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报告厅中的演讲声没有影响他人,不是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建筑工地上嘈杂的响声会影响别人的学习和生活,属于噪声,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2.(2021•湖北)下列措施中,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 )
    A.教室安装隔音玻璃
    B.工厂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C.医院病房区域禁止喧哗
    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声耳罩
    【答案】C
    【解答】解:A、教室安装隔音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只能监测声音响度的等级,不能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禁止喧哗,控制噪声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符合题意;
    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2021•达州)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用法律的手段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小明周末在家里看电视,为了不打扰邻居,他将电视机声音调得很小,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突然,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大雨倾盆,雷雨中,小明看到闪电后2.5s才听到雷声,响雷处距离小明大约有 m。(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解答】解:
    (1)小明周末在家里看电视,为了不打扰邻居他将电视机声音调得很小,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光速远大于声速,闪电与雷声同时同地发生,但闪电传播到观察者位置的时间远短于声音传播的时间,所以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由v=得,响雷处到小明的距离:s=vt=340m/s×2.5s=850m。
    故答案为:声源;850。
    考点三:声现象综合
    14.(2022•兰州)笛子是一种常见的管乐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B.笛声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C.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了声音的响度
    D.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答案】B
    【解答】解:A、吹奏笛子时,声音是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用不同的力度吹奏是为了改变振幅,从而改变响度,故C正确;
    D、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是为了改变振动的频率,从而改变了声音的音调,故D正确。
    故选:B。
    15.(2020•资阳)5月4日晚,由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共同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办了《奋斗的青春最美丽﹣﹣2020年五四青年节特别节目》,讲述当代青年的战“疫”故事和感人事迹。关于演出过程中的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歌唱祖国大合唱中,男女歌手的歌声音色不同
    B.小提琴演奏者用手按弦的不同位置改变弦振动部分的长度一定能改变琴音的响度
    C.熟悉的听众能根据音调来分辨出歌手王源的声音
    D.记者佩戴口罩进行新闻报道时,说话的声音穿过口罩前后的传播速度不同
    【答案】A
    【解答】解:A、在歌唱祖国大合唱中,男女歌手的音色是不同,故A正确;
    B、演奏小提琴时,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琴弦的振动快慢就会不一样,故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故B错误;
    C、熟悉的听众能根据音色来分辨出歌手王源的声音,故C错误;
    D、声音穿过口罩前后都是在空气中传播,传播速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16.(2020•兰州)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松涛、鸟语、流水潺潺、琴声悠悠,让人心旷神怡,以下说法中符合事实的是( )
    A.吼猴能发出很大的吼声,是因为其声带振动得很快
    B.假如宇宙空间有空气,我们在地球上可能会听见太阳的“歌唱”
    C.蚊子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的次数为250~600次,所以人耳无法听到
    D.人们利用仪器监测风暴发出的超声波,可以在风暴到来之前发出警报
    【答案】B
    【解答】解:A、吼猴能发出很大的吼声,是因为其声带振动的幅度大,响度大,不是声带振动的很快,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假如宇宙空间有空气的话,我们在地球上可能会听见太阳的“歌唱”,故B正确;
    C、蚊子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的次数为250﹣600次,即发声频率在250Hz﹣600Hz之间,在人的声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所以人耳能听到,故C错误;
    D、风暴等自然灾害爆发前会发出次声波,我们可以利用次声监测仪进行监测,故D错误。
    故选:B。
    17.(2022•资阳)下列是教材中涉及声音的产生、传播及特性的一些情景示意图。关于各图说明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振动就会让人耳听到声音
    B.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C.物体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
    D.禁止鸣笛是从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
    【答案】D
    【解答】解:A、物体虽然振动,但产生的声音是次声波或者超声波,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人耳就听不到声音,故A错误;
    B、铃声随罩中空气抽出逐渐减弱,可以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但声音不但能在空气中传播,还能在固体、液体、其它气体中传播,故B错误;
    C、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故C错误;
    D、禁止鸣笛是从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故D正确。
    故选:D。
    18.(2022•日照)2013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将“中国爱耳日”确定为“国际爱耳日”。2022年3月3日是第23个“全国爱耳日”。降低噪声影响,守护听力健康,增强全民爱耳护耳意识,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列与声音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防止雷声的产生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产生声音的响度不同
    C.“山东舰”航母上的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跳广场舞时喇叭播放的歌曲都是乐音
    【答案】C
    【解答】A、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减弱雷声的响度,但不能防止雷声的产生,故A错误。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产生声音的音色不同,故B错误。
    C、“山东舰”航母上的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正确。
    D、跳广场舞时喇叭播放的歌曲有时会干扰别人的正常休息,这时它属于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19.(2022•鄂尔多斯)人类是利用声的高手。下列有关声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利用次声波可以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说明次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B.利用超声波可以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的响度很大
    C.太空授课时航天员能和地面交流,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优美的笛声是由笛子振动产生的
    【答案】A
    【解答】解:
    A、利用次声波可以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说明次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故A正确。
    B、利用超声波可以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不能说明其响度很大,故B错误;
    C、太空授课时航天员能和地面交流利用的是电磁波,不能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故C错误;
    D、优美的笛声是由笛子内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D错误。
    故选:A。
    20.(2021•资阳)如图所示,是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的一把军号,它长33cm,宽10cm,金色的号角上可见绿色的铜锈。70年前,抗美援朝战场上,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郑起翻身跃出战壕,站在高高的阵地前沿,对着敌军吹响了这把外形普通的军号,敌军听到冲锋号声个个都愣住了,以为有埋伏,吓得一边大喊一边拼命往回跑……联军总司令李奇微曾在朝鲜战争回忆录里这样描述志愿军的军号:在战场上,只要这个铜制的乐器一响起“滴滴答滴滴滴,滴滴答滴滴滴……”的声音,中国志愿军部队就如着魔一般,全部奋不顾身勇往直前冲锋杀敌,这时候的联军总会被打得潮水般地溃退。关于军号涉及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军号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发出声音
    B.号声是经空气传入人耳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C.军号能发出不同指令的声音,是因为这些声音的音调不同
    D.嘹亮激昂的号音一定不是噪声,能在战场上传播很远是因为音调很高
    【答案】C
    【解答】解:A、振动的物体都能够发声,但由于人的听觉范围的限制,发出的声音不一定能听得见。故A错误;
    B、号声在空气(15℃)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B错误;
    C、军号能发出不同指令的声音,人耳能区分不同号声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故C正确;
    D、军号发出的声音如果打扰了人们的休息和工作,就属于噪音。能在战场上传播很远是因为响度大。故D错误。
    故选:C。
    21.(2021•陕西)有一种随身携带的“声波盒”,它利用47000Hz超声波使液体高频振动产生无数微小的气泡,再立即使其破裂,这个短暂的过程,会产生强烈冲击力,将物体表面的污渍、油脂撞击、剥离下来,达到高效清洁的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超声波只能在水中传播
    C.利用超声波清洗物品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D.超声波和人耳可听到的声波在同种情况下传播的速度不同
    【答案】C
    【解答】解:A、超声波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超声波可以在固体、液体以及气体中传播,故B错误;
    C、利用超声波清洗物品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C正确;
    D、超声波和人耳可听到的声波在同种情况下传播的速度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相关试卷

    中考物理二轮四大模块针对集训(全国通用)专题01声现象专题练习(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二轮四大模块针对集训(全国通用)专题01声现象专题练习(原卷版+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声的产生与传播,乐音的三要素,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声的利用,科普阅读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三年(2022-2024)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1 声现象(原卷版):

    这是一份三年(2022-2024)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1 声现象(原卷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跨学科实践】,【新中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2 声现象-2024年中考物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02 声现象-2024年中考物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2声现象-2024年中考物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专题02声现象-2024年中考物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