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展开1.物理观念: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3)知道回声及其应用。
2.科学思维: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初步锻炼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初步学会用归纳推理的方法得出结论。
3.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培养学生初步研究问题的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妙与有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难点:做真空罩实验。
音叉、小锤、水槽、水、玻璃罩、抽气机、橡皮筋、小闹钟(或小收音机)、钢尺、小鼓、小锣等。
新课引入
教师事先录制好自然界以及生活中常见的某些声音。例如:潺潺的流水、清脆的鸟鸣、悠扬的琴声、朗朗的书声、汽车的喇叭声、飞机的轰鸣声等。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了声音的世界里,在我们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你们想过没有,这些声音都是由哪些物体发出的?又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呢?我们一起来探究声音知识的宝库吧!
知识点一 声音的产生
1.探究性活动
教师向学生介绍桌上的器材(音叉、橡皮筋、钢尺、小鼓、小锣等)。
组织学生活动: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并使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发声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最有创意。
在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
思考:
①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
②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活动:用桌上的器材研究如何使物体发声,教师参与讨论,适当给予提示或引导。然后请学生代表上台展示研究结果,对独特的发声方法表示赞赏和鼓励。
学生动手:手指帖着自己的喉头,说一句话,体会手上的感觉。
2.交流
物体的发声现象真是太多了,哪位同学能向大家介绍一种比较奇特的发声方法?
学生列举更多有趣的发声方法。
3.小结
在以上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物体发声的原因,即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发声的物体叫作声源。
知识点二 声音的传播
1.先引导学生做下面的小实验。
小实验(1):把两张课桌紧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能否听到声音?两张桌子离开一个小缝,再试一试,声音有什么变化?说明什么?
小实验(2):请两个同学利用“土电话”小声交谈,其他同学听不到,说明什么?
通过以上自主探究,让学生知道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2.教师再提出问题。
在钓鱼时,如果有人从岸边经过,鱼会跑掉。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鱼会跑掉?说明了什么?
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下的动作整齐一致,是怎样做到的?说明了什么?
让学生认识到液体也能传播声音。
通过以上实验和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声音传播的条件是什么。
3.师生总结
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这些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4.真空能不能传播声音?
演示实验——玻璃罩中的电铃:把一只电铃(或手机)放在接有电动抽气机的玻璃罩内,实验要注意密封情况,同时用减震材料,如软绳、橡皮垫等,使其与瓶壁、底座等隔开,防止从瓶壁、底座传声。
空气未抽出时学生很明显地听到铃声,让学生猜想空气被抽出时铃声有什么变化。当空气都被抽出,玻璃罩内形成“真空”时铃声又如何?说明什么问题?
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
使学生认识到: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可利用在月球上的航天员不能直接交谈,只能靠无线电来交流的实例加深认识。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0表3.1-1“常温常压下一些物质中的声速”,并回答下列问题:
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
2.对比表中的数据,你可以发现什么?
各小组讨论后回答:
1.在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
2.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更快。
让学生阅读教材P70~71对应部分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叫声波?
2.人的听觉是怎样产生的?
各小组讨论后回答:
1.声音在所有介质中都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2.声波传播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过其他组织刺激听神经,把这种信号传递给大脑,就产生了听觉。
知识点三 声音的反射 回声
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后,会被障碍物的表面反射回来,产生回声。人耳能分辨出回声的条件是:听到原声和听到回声的时间间隔在0.1 s以上(或声源和障碍物的距离大于等于17 m)。若时间间隔小于0.1 s,则会感觉声音“加大”了,人感觉在教室中说话的声音会比室外大就是这个原理。回声在建筑中还有很多应用,如录音室、影剧院、天坛中的回音壁和圜丘等。
最后,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72“科学窗”。
板书设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本课的教学核心概念: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学生在此前往往关注的是动作本身,而不是发声物体的状态。这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要想突破难点,就应该顺应学生的思维,才能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
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第二节 长度及其测量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a href="/wl/tb_c4049411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二节 长度及其测量教案设计</a>,共3页。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内容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三章 声的世界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三章 声的世界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