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3.6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
展开1.物理观念:
(1)知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知道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2.科学思维:
(1)通过现象和数据,归纳总结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能结合作图,进一步理解凸透镜的成像特点。
3.科学探究:
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认识到设计实验与制订方案及获取与处理信息的重要性。
4.科学态度与责任: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各种像的条件和像的特点,得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并记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光具座、凸透镜(焦距已知)、蜡烛、光屏、火柴等。
一、情景引入
情景一:玩小水珠。把透明胶片放到课本上面,在透明胶片上滴一个水珠,观察小水珠下面的字。揭秘“小水珠”并进行设问:
问题:你玩过凸透镜吗?能介绍一下你以前是怎么玩的吗?还有别的玩法吗?
情景二:用投影仪把细小的灯丝投影在天花板(墙壁)上。让学生观察灯丝的像与灯丝相比怎样?
演示:灯丝开口向下,在像上开口怎样?
演示:灯丝开口向上,在像上开口又怎样?成什么样的像?
问题:如何区别像的正立和倒立?
问题:怎样区别实像和虚像?像与物相比有什么特点?
问题:像的放大、缩小是什么意思?
点评: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无法用光屏承接。
像的正立、倒立是指像的上下位置,与物体的上下位置比较是否颠倒。
“放大”“缩小”指像与物比较的结果。
“变大”“变小”指像本身的变化情况。
问题:什么是物距、像距?
点评: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物距;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像距。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凸透镜成像及其规律
强调注意事项及实验步骤:
a.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中央,蜡烛和光屏在凸透镜的两侧,使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b.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的距离尽量远的位置,点燃蜡烛。
c.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为止。
d.记录下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特点。
e.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一段距离,重复上述操作,直到不能在屏上得到烛焰的像。
f.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试着用眼睛观察像在何处,像是怎样的。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在光屏上找到物体完整清晰的实像。
请学生代表讲解找到清晰完整像的方法。
(1)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
(2)光屏上的像最亮最清晰时,光屏所在位置就是像所在位置。
学生总结:光屏上可以找到倒立、缩小的实像和倒立、放大的实像。
2.探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和倒立、缩小的实像的规律。
记录实验数据,得出凸透镜成像的初步规律。
1.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f<v<2f。
2.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v=2f。此点为成实像大小的分界点。
3.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v>2f。
4.当u=f时,不成像。此点为成像虚实的分界点。
5.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说明:教师应准备小组实验活动建议卡片,谁遇到疑难问题或不能继续进行时可向教师要卡片,按提示继续实验。
归纳总结:
(1)焦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外成实像,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即一倍焦距分虚实。
(2)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和缩小像的分界点。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成缩小像,在二倍焦距以内成放大像。即二倍焦距分大小。
(3)实像必异侧倒立,虚像必同侧正立。
(4)u>v,像是缩小的,u<v,像是放大的。
(5)成实像时,物体距离透镜越近,像距离透镜越远,像越大;物体距离透镜越远,像距离透镜越近,像越小。即成实像时,物近像远且大,物远像近且小。成虚像时,物体距离透镜越近,像越小;物体距离透镜越远,像越大。即成虚像时,物近像小,物远像大。物体越靠近焦点像越大。
(6)实像是实际光线的交点,可以在光屏上呈现,虚像是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实像可以是缩小的,也可以是放大的,虚像一定是正立的。
探究点二:凸透镜的应用——放大镜
放大镜
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
强调:
(1)使用放大镜时,像和物体位于放大镜的同侧,要在另一侧观察才可看见放大的虚像。
(2)为了把物体的像变得更大些,可在物距小于一倍焦距的前提下,使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增大些,则像距也增大,像也相应变大。
(3)当放大镜与物体的距离大到一定程度时,所成的虚像便消失了。
板书设计
3.6 凸透镜成像规律
1.凸透镜成像规律
2.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离焦点越近像越大。
3.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4.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虽然学生在实验时都能在光屏上找到像,但只是照样依葫芦画瓢,结果对于物距、像距、焦距,有些学生甚至还弄不清楚,对于规律也是记不牢,且容易忘。根据新教材注重探究的原则,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我安排了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几个过程,并在得到初步结论时,及时用作图法帮助理解记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距
像距
成像性质
u>2f
2f>v>f
倒立、缩小的实像
u=2f
v=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2f>u>f
v>2f
倒立、放大的实像
u=f
不成像
u<f
与物同侧
正立、放大的虚像
初中物理沪粤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5.1 物体的质量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粤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a href="/wl/tb_c405260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5.1 物体的质量教案及反思</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引入,新课教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上册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上册<a href="/wl/tb_c1566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设计</a>,共7页。
物理八年级上册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当堂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