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提分练本】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24春中考语文 习题课件 古诗词阅读 专题一 古诗词曲鉴赏
展开这是一份24春中考语文 习题课件 古诗词阅读 专题一 古诗词曲鉴赏,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的小题。【甲】观沧海曹 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乙】南园十三首(其五)李 贺男儿何不带吴钩①,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②,若个书生万户侯?【注释】①吴钩:吴地出产的弯形的刀,此处指宝刀。②凌烟阁:唐太宗为表彰功臣而建的殿阁,上有秦琼等二十四人的像。
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甲】诗中“沧海”“洪波”“日月”“星汉”等都体现了景物宏大的特点。B. 【甲】诗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借助想象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C. 【乙】诗中“何不”极富表现力,暗示出危急的军情和诗人自己焦虑不安的心境。D. 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甲】诗表达壮美、豪迈的情感, 【乙】诗表达昂扬激越的情感。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的小题。【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 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乙】芙蓉楼送辛渐(其二)王昌龄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甲】诗诗人以“杨花”“子规”,点明暮春时节,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氛围。B. 【乙】诗诗人站在丹阳城的高楼上,放眼望去,茫茫江水,阴沉沉的云,像诗人的心情一样沉重。C. 古代诗词中经常出现“明月”这一意象。李白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写明月,寄托了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王昌龄以景衬情,明月高照,与友人的感情就像明月一样纯真。D. 两首诗均为送别友人的诗歌,融情入景,以景传情,真挚感人。
(三)[2023•阜新改编]对下面两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甲】次北固山下王 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①,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②。忽闻歌古调③,归思欲沾襟。【注释】①曙:破晓,天亮。②苹:同“萍”,浮萍。③古调:指陆丞的《早春游望》。
A. 【甲】诗的五、六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既写景又点明时令,同时蕴含自然理趣。B. 【乙】诗的一、二句直接抒发感慨,只有在外做官的游子才会对异乡物候现象的更新感到惊奇。C. 两首诗的三、四句用字精妙传神,【甲】诗用“阔”“悬”描绘出江面开阔、扬帆前行的景象;【乙】诗用“出”“渡”点明了早春物候变化之“新”。D. 两首诗均为羁旅之作,都描绘出异地美景并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四)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下面的小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白 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下列对这两首元曲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枯藤老树昏鸦”中的“昏”字,点明了时间是黄昏,与“夕阳西下”相呼应,引发了作者的羁旅之愁。B. “轻烟老树寒鸦”中的“寒”字,突出了深秋的特点,渲染了冷寂的气氛,表达了作者的惆怅之情。C. 《天净沙·秋》的写景顺序为由远及近,而《天净沙·秋思》的写景顺序是由近及远。
D. 从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看,《天净沙·秋》比较含蓄蕴藉,而《天净沙·秋思》则有直抒胸臆的内容。《天净沙·秋》的意境比《天净沙·秋思》更为凄清阔远。
(一)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面的小题。【甲】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乙】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下面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诗通过“前”“后”“古人”“来者”的对比,表明时间流逝,一去不返。B. 【甲】诗所写的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和浩渺宽广的宇宙天地,奠定了悲凉孤寂的情感基调。C. 【乙】词词人写“闲登小阁”,“忆”字开篇,勾连往事旧友,浮现眼前,表情达意真切感人。D. 【乙】词中的“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动静结合,形象生动,描绘出与朋友尽兴游乐的情形。
(二)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的小题。【甲】望岳杜 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乙】从军行杨 炯烽火照西京①,心中自不平。牙璋②辞凤阙③,铁骑绕龙城④。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⑤,胜作一书生。
【注释】①西京:指唐朝首都长安。②牙璋:本指兵符,这里指奉命出征的将帅。③凤阙:指皇宫。④龙城:又称龙庭,汉时匈奴的要地。这里指塞外敌方据点。⑤百夫长:一百个士兵的头目,泛指低级军官。
下面对这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诗第四句中的“割”字,写出了泰山雄伟高大。B. 【乙】诗第一句中的“照”字,渲染出了紧张的气氛。C. 两首诗主要都是通过叙事来表达诗歌主题思想的。D. 两首诗的尾联都抒发了诗人积极向上的豪情壮志。
(三) [2023•南充节选]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甲】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乙】潼关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诗首句气势不凡,先声夺人,借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与末句“自缘身在最高层”形成呼应。B. 【乙】诗第二句以听觉形象补充了首句的视觉形象,渲染出潼关一带独有的氛围,给全诗增添了动感。C. 【甲】诗第二句用虚写的手法写出在高塔上看到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展现出诗人蓬勃的朝气,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D. 【乙】诗第三句不说水之奔腾,而说其“犹嫌束”;末句不说山之巍峨,而说其“不解平”。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把山水写活了。
(四)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的小题。【甲】游山西村陆 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乙】行香子·述怀苏 轼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①,石中火②,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③、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注释】①隙中驹:“隙”指墙壁缝隙,“驹”影。这里形容时间飞逝。②石中火:击石发出的火星。③陶陶:欢乐的样子。
下面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诗首联中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B. 【甲】诗颈联写出了山西村的乡俗民事,“简朴”二字写出了这里的人们生活艰难,只能用古老的方式祈求神灵的保佑。C. 【乙】词开篇描绘出一幅月夜饮酒的图景,其情境与尘世的浮躁喧嚣判若两个世界,从中能看出苏轼对争名夺利的俗世的厌弃。
D. 【乙】词不仅做到了写景、抒情和说理的完美融合,而且用字传神精妙,如“一溪云”中的“溪”,比“一朵云”“一团云”,都更有意境。
(五) [2022•沈阳]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甲】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乙】敷浅原①见桃花刘次庄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流半染泥。何处飞来双燕子?一时衔在画梁西。【注释】①敷浅原:古地名。
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甲】诗中的一、二句,诗人借助“白日西斜”和“广阔天涯”来表达离京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B. 【乙】诗中的三、四句,描写燕子衔得桃花,带到彩绘屋梁之侧,这让落花有了更美好的际遇。C. 两首诗的落花均独具内涵,【甲】诗借其表现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乙】诗则表达对美的追求。D. 【甲】诗中的三、四句语言自然而朴实;【乙】诗中的三、四句则构思奇巧,自出心裁,诗笔明丽。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的小题。【甲】黄鹤楼崔 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乙】题齐安城楼杜 牧呜轧①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②。【注释】①呜轧(yà):象声词,形容号角吹响的声音。②亭:古时三十里一驿,每驿有亭。
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甲】诗以传说落笔, 巧借黄鹤楼今昔变化表现物是人非之感。B. 【乙】诗中“微”“寒”等字都带有感情色彩,写出了望乡人的主观感受。C. 【甲】诗和【乙】诗都描写了登楼所见之景色,前者通篇凄凉,后者通篇冷清。D. 暮色牵惹思乡情,两首诗一“愁”一“苦”,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的小题。【甲】使至塞上王 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渡荆门送别李 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两首诗的首联都叙述了诗人出行的目的与行踪,【甲】诗中王维出使边塞是为了“问边”,【乙】诗中李白走出蜀地,是为了去楚国游历。B. 【乙】诗尾联抒情,以一“怜”字,含蓄地抒发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C. 【甲】诗颈联被誉为“独绝千古”,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直”“圆”二字逼真传神。D. 【甲】诗尾联与首联呼应,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却没遇见前线统帅,流露出失望沮丧的心情。
(三) [2024·辽宁中考样卷]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甲】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孤山寺端上人房①写望林 逋底处②凭阑思眇③然,孤山塔后阁西偏。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④葑上田⑤。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注释】①端上人房;端上人,名端的和尚;房,僧舍。②底处:何处。③眇:通“渺”,远。④棋枰:棋盘。⑤葑(fèng)上田:古代一种以木作架的水田。
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两诗借景抒情,【甲】诗以万物复苏之景写游玩之乐,乙诗以秋日夕暮之境写恬淡之心。B. 【甲】诗颔联中“争暖树”“啄春泥”表现了莺飞燕舞的动态美,展现出早春生命的美好。C. 【乙】诗颔联从静态着笔,以“画轴”“棋枰”为喻,描绘出了一幅优美明丽的秋景图。D. 两诗尾联直接抒情,“行不足”“待重来”表达两位诗人对所见之景的欣赏和留恋。
(四)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的小题。【甲】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杂诗十二首(其一)陶渊明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甲】诗中“而无车马喧”暗指没有世俗功利的交往,没有繁琐的官场应酬。B. 【乙】诗中“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是说,人生在世就好像无根之木、无蒂之花,又好比是大路上随风飘转的尘。C. 【甲】诗中“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D. 【乙】诗中结尾四句常被人们用来勉励年轻人要抓紧时机,珍惜光阴,努力学习。
(五)[2023•营口]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甲】雁门太守行李 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乙】送单于①裴都护赴西河崔 颢征马去翩翩,城秋月正圆。单于莫近塞,都护欲临边。汉驿通烟火,胡沙乏井泉。功成须献捷,未必去经年。【注释】①单于:是单于都护府的简称。
A.【甲】诗首联中的“黑云压城”营造了大战开始前的紧张的氛围;【乙】诗首联中的“去”写出了征骑潇洒从容而去的背影。B.【甲】诗颔联侧面写出了战争的悲壮;【乙】诗颔联以稳操胜券的语气告诫敌酋,借以显示我方军威。C.【甲】诗颈联中的“半卷”描写了敌后行军的情形;【乙】诗颈联中的“烟火”体现了边塞人民生活的祥和安定。D.【甲】诗尾联运用典故,抒写了将士以身许国的赤胆忠心;【乙】诗尾联表达了诗人对裴都护早日功成、及时献捷的期望。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 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峡口①送友人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注释】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②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颈联点明不必伤别的理由,把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励。
B. 《峡口送友人》中的“峡口花飞欲尽春”交代了送别的地点和季节。C.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峡口送友人》都是赠别诗,都用到“沾巾”一词,且用意相同。D.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以理性的议论展现了友情和别情的新境界,气象阔大,志趣高远;《峡口送友人》写峡口花已飞落,以惜春之情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二)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的小题。【甲】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乙】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下面对这两首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关雎》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B. 《式微》描述劳役者忙于劳作,强烈反抗暴政的决心。C. 《关雎》“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实写青年与意中人热恋的时间和进行婚礼的快乐场面。D. 《式微》中运用设问手法,这种一问一答的方式,把劳作者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的悲愤心情表达得更加彻底。
(三)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的小题。【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 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 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乙】病起①书怀陆 游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②。天地神灵扶庙社③,京华父老望和銮④。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注释】①病起:病愈。②阖(hé)棺:指死亡,诗中指盖棺定论。③庙社:宗庙和社稷,也代指国家。④和銮(luán):诗中代指“君主御驾亲征,收复祖国河山”的美好景象。
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甲】诗的“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中,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从而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感,而且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充分展现了诗人的焦急。B. 【乙】诗开头两句叙事,点题。其中“纱帽宽”一语双关,既言其病后瘦损,也暗含被贬官之意,写出了纵有满腔报国之志,也只能身处江湖之远,客居江边,无力回天的现实。
C. 两首诗都推己及人,由个人艰难处境联想到百姓疾苦,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以及忧国忧民之心。D. 【甲】诗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两句,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发的情怀基本一致;【乙】诗中的“位卑未敢忘忧国”一句,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相近。
(四)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的小题。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采桑女唐彦谦①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鸦嘴。侵晨采桑谁家女,手挽长条泪如雨。去岁初眠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愁听门外催里胥,官家二月②收新丝。【注释】①唐彦谦:唐末诗人。②二月:朝廷财政入不敷出,统治者就加紧掠夺,把征收夏税的时间提前到阴历二月。
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诗,没有直接议论抒情,而是将其蕴含在情节的叙述和人物形象的描写中。B. 《采桑女》首联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蚕之细小、桑芽之嫩的特点。C. 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D. 两首诗都运用了生动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使人物形象感人至深。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练习。【甲】行路难(其一)李 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 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诗的前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B.【乙】诗中的“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写诗人面对辽阔明净的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的壮美景色,不由得激起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C.【甲】诗中的“忽复乘舟梦日边”和【乙】诗中的“明朝散发弄扁舟”都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 【甲】【乙】两诗中诗人既满怀豪迈气概,又时时掩抑不住内心的郁闷,表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练习。【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 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甲】诗颔联写诗人归来后的感触,运用典故,怀念逝去的旧友,表达了世事沧桑,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B. 【乙】诗中的“惊坐起”,惟妙惟肖地描写出诗人当时陡然一惊的神态,再加上“垂死病中”,进一步加强了感情的深度,使诗句更加传神。C. 【甲】诗颈联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表现自己的消沉、惆怅。D. 【甲】诗是诗人为答谢白居易所作,表达了诗人面对世事变迁的豁达胸襟;【乙】诗表现了诗人知道好友被贬后的震惊。
(三)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的小题。【甲】水调歌头苏 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苏 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下面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甲】词中词人通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两句,把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端了出来,也显露出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归去”是回到天上去,因为在词人看来,也许那美好皎洁的月亮,才是自己精神的家园。B. 【乙】词的“几度新凉”中的“凉”写季节之寒凉,也抒写人生之“悲凉”,与【甲】词中“高处不胜寒”中的“寒”表达的思想感情是相同的。
C.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表面抒发了对月亮的怨恨之情,实际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D. 苏轼的这两首词都寄寓了一定的哲理。
一个“寒”字写出了月光的寒气逼人,使词人坚定了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显示了词人心胸的开阔与超远的志向。【乙】词中“人生几度新凉”的意思是“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凉”字,表达了词人心中的凄凉之情,这一句不仅指自然气候的变化,同时也是指人生命运的起伏不定、变幻莫测。词人把自然与人生结合起来,以自然气候的变化衬托出词人对人生命运的无奈。
(四)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练习。【甲】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乙】寓意晏 殊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选出对上面两首诗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A.【甲】诗是一首思恋之歌,写尽离别之痛,相思之苦。首联先从古语中翻出新意,连用两个“难”字,突出强调了“别亦难”,然后写春风不再、百花凋零的景象,象征爱情的艰难。颔联以浅显通俗的比喻,巧妙自然的双关,写对爱情的至死不渝。B.【乙】诗是一首描写离别幽怨的经典爱情诗。首联即追溯离别的场景。颔联寓情于景,梨花、柳絮、如水的月光、轻柔的春风,唯美至极,虽写得雍容典雅,却隐藏着淡淡的忧伤和无奈。
C. 【甲】【乙】两诗的颈联都描写相思之苦。【甲】诗从“晓镜”的青春易老,到“夜吟”的顾影自怜,道尽相思的悲苦与无奈。【乙】诗中的“伤酒”二字则把诗人颓唐、沮丧的形象描写得如在眼前。D. 从感情基调来看,【甲】诗相对轻松乐观,【乙】诗更加沉痛哀怨。【甲】诗中的“无多路”“为探看”可见两人距离并不遥远,且随时可书信往来,让人心生慰藉。而【乙】诗尾联写想给远去的心上人寄信倾诉衷肠,可现实残酷,愿望根本无法实现。
(一) [2023•沈阳二模]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练习。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喜迁莺蔡 挺霜天秋晓,正紫塞故垒,黄云衰草。汉马①嘶风,边鸿叫月,陇上铁衣②寒早。剑歌骑曲悲壮,尽道君恩须报。塞垣 乐,尽櫜鞬锦领,山西③年少。 谈笑。刁斗④静,烽火一把,时送平安耗⑤。圣主忧边,威怀遐远,骄虏尚宽天讨。岁华向晚愁思,谁念玉关人老?太平也,且欢娱,莫惜金樽频倒。【注释】①汉马:指宋朝边防军的战马。②铁衣:铁甲。③山西:指华山或太行山以西的地区。④刁斗:一种铜质军中用具,有柄。
白天用来烧饭,夜间击以巡更。⑤耗:消息。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塞下秋来风景异”点明了地域和季节,“异”字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B.“霜天秋晓,正紫塞故垒,黄云衰草”以边塞秋景自然入笔,渲染了荒寒氛围。C.《渔家傲•秋思》化用典故表达情感;《喜迁莺》意境开阔深远。D. 两首词都描写了将士戍守边关的生活,感情真挚,表达了爱国之情和欢娱之意。
(二)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下面的小题。【甲】江城子•密州出猎苏 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夜泊水村陆 游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老子①犹堪绝大漠②,诸君何至泣新亭③。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注释】①老子:陆游自称,犹言老夫。②绝大漠:横越大沙漠。典出《汉书》,是汉武帝表彰霍去病之语。③泣新亭:典出《世说新语》,西晋亡后,士族大臣常到新亭饮酒,因河山沦陷而落泪,只有丞相王导怒斥其应收复神州,不能像亡国奴那样哭泣。
下面对这两首古诗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甲】词上片结尾处词人以孙权自比,挽弓射虎的雄姿是词人“狂态” 的象征。B. 【乙】诗颈联以工整的对仗,揭示了岁月蹉跎与夙愿难偿的矛盾,抒发了对华年空掷、青春难再的感伤与悲愤。这两句直抒胸臆,是全诗之眼。
C. 【甲】词“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和【乙】诗“绝大漠”都借典故传达出词(诗)人对自己建功立业的信心,真实地描绘出词(诗)人奋勇杀敌的形象。D. 苏词情绪高昂,豪言中又蕴含委婉殷切的期盼;陆诗语言低落,悲歌中又显出深沉雄伟的气象。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练习。【甲】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乙】凉州词王 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词上片描述了词人曾经经历过的军旅生活,极其雄壮,这是他热爱的生活。B. 【甲】词下片中“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运用典故和比喻,写出了激烈的战斗场景。C. 【乙】诗第二句种的“欲饮”两字,极写忧伤的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D. 【乙】诗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
(四) [2023·驻马店模拟]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的小题。【甲】满江红秋 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乙】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下面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渔家傲》的“天接云涛连晓雾”中“接”“连”二字把低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茫然无际、瑰奇壮丽的境界。B. 《渔家傲》中“殷勤问我归何处”一句塑造了一位态度温和、关心民生的天帝形象。
C. 《满江红》的“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中“拭”是擦的意思,写出了院落篱下菊花凋零败落的萧瑟秋景,更添词人内心愁苦。D. 《满江红》中“四面歌残终破楚”借用“四面楚歌”的典故,写出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五)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的小题。【甲】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南安军文天祥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诗首联写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辛苦”和“寥落”两个词道尽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B. 【甲】诗颈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构成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写出了形势的险恶。C. 【乙】诗颔联“出岭同谁出”一句写出诗人被俘后押送行程的孤单。D. 【乙】诗颈联写山河依旧存在, 城郭面目全非, 二者形成鲜明对比。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4春中考语文 习题课件 古诗词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做一个勤俭节约的人,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秀而高,移步换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曲鉴赏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真题演练,边塞征战,酬赠送别,爱国忧民,感慨时运,抒怀言志,羁旅思乡,山水田园,咏史怀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语文古诗词曲鉴赏专题第24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课件,共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安徽·中考,作家作品,八年级下册,诗歌精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