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堂教学课件ppt
展开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对于声音,同学们想知道哪些问题呢?
1.知道声音是有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重点)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重点)3.知道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重点)
4.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传播的速度不同。(重点)5.知道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大致速度。6.知道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7.知道回音的产生和应用。
实验1 把橡皮筋张紧到一定程度,用手拨动:①你听到声音了吗? _________ ②橡皮筋在做什么运动? _______ ③这声音是由什么引起的? _________________ ④当橡皮筋停止振动,你还能听到声音吗?______
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2 用一把尺,想办法使其发声,然后观察尺在发声时的现象,并用语言描述现象。当尺停止振动时,观察还能否听到声音?
说话时 在振动
风吹树叶哗哗响, 在振动
敲鼓时 在振动
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 产生的。
吹笛子时发出优美的音乐声,其声音来自于( )A.笛子在振动B.手指在振动C.笛子内空气柱在振动D.嘴唇在振动
2.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3.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例:说说下列声音的声源各是什么?
1:演奏二胡的声音。 答案:胡弦2:敲击锣鼓的声音。 答案:锣面、鼓面3:蚊子、蜜蜂发出的“嗡嗡”的声音。 答案:翅膀
提出问题 声音怎样传播出去?猜想 声音要传播出去,可能需要某些 东西来作媒介?问题 老师说话的声音是怎样传到同学 们的耳朵里的?
1.在没有抽出玻璃罩的空气前,你能看到电铃锤的振动吗?你能听到铃声吗?2.在用抽气机抽气的过程中,你能看到电铃锤的振动吗?说明什么问题?但是随着抽气的不断进行,玻璃罩内的空气越来越稀少,你听到的铃声有什么变化?
能看到电铃锤的振动,能听到铃声。
能看到振动,说明电铃发声,随着抽气的不断进行,铃声越来越小。
3.如果玻璃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尽,罩内变成真空,你还能听到铃声吗?4.再让空气进入玻璃罩,听到的声音有什么变化?5.通过真空罩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罩内变成真空,就不能听到铃声了。
空气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
水中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
思考1: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吗?说说看
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捕鱼
结论: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思考2:声音又能在固体中传播吗?
结论: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2.声能靠一切固体、液体、气体等介质传播。
1.声是靠介质传播的。
声的传播需要物质,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不敢应人的原因是 能够传声,把鱼吓跑。
声音在所有介质中都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声波的形成(举例):音叉的叉股向左运动时,压缩空气使左侧空气变密,而右侧的空气却稀疏了;叉股向右侧运动时,右侧空气变密,左侧空气变疏,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向外传播。
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
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v( m/s)
思考 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是否 一样快?
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2.声速与介质的温度有关。3.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在液体中,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最慢。
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 340m/s
1.玻璃鱼缸中养有金鱼,用细棍轻轻敲击鱼缸上沿,金鱼立即受惊,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A.鱼缸→空气→水→鱼B.空气→水→鱼C.鱼缸→水→鱼D.水→鱼
2.在一雷雨夜,小明在看见闪电后,6s听到雷声。求闪电位置与小明相隔的距离。
提示:打雷与闪电是同时在同一地点发生的,但光速与声速不同,传到人耳时间不同。解:s=vt=340m/s×6s=2040m
声波到达人耳后,怎样让大脑感知?
耳廓 -----------外耳道 -----------鼓膜 -----------听小骨 -----------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利用回声可以加强原声、测量距离。
要想把原声与回声区别开,从发出声音到再返回耳朵的时间大于0.1秒。当障碍物离声源太近时,声波很快被反射回来,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人们分辨不出原声和回声,但觉得声音更响亮。
结合以上的学习,利用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及听到回声的条件,请你算一算,障碍物至少和声源相距多少m,能把回声和原声才可以区分开?
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0.1s以上,距发声体至少17m,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
有一山峡宽1200米,两旁都是竖直徒壁,有一人在山峡内放一枪,头两次回声间隔5秒,则人离两壁的距离是(设声速v=340米/秒) ( )A.1025米,175米 B.600米,600米C.1000米,200米 D.850米,350米
声速:空气中15℃的声速为340m/s
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1.用手按在自行车的铜铃上,无论怎样用力敲打,铃声也不会清脆,这是因为:( )A.手按在铃上,声音传不出来B.手按在铃上,铃根本不振动C.手按在铃上,影响了铃的正常振动D.手按在铃上,周围没有介质
2.地震发生后被埋在废墟里的人自救的一些措施,指出切实可行的是( )A.大声呼救 B.静等救援人员来救C.用硬物敲击墙壁或楼板,向营救人员求救D.见缝救钻,从废墟中爬出来
3.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这是因为( )A、月球上尘埃太多 B、月球上温度太低C、月球表面凹凸不平 D、月球上没有空气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手敲击课桌,课桌发出声音,但桌面并没有振动,所以物体没有振动也可以产生声音B.我们看见蝴蝶翅膀振动,但并没有听到声音,所以并不是所有振动都能产生声音C.寺庙里的大钟停止后仍有声音传出,说明振动停止后仍会产生部分声音D.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说话发声是靠空气振动产生的。B.水中的鱼会被岸上的脚步声吓跑,说明液体也 能传声。C.固体传声一般比气体慢。D.能区分自己讲话的回音和原声,人与障碍物的距离不得小于34m。
6.在相同的条件下,声音在下列三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A.铝、海水、空气B.铝、空气、海水C.空气、铝、海水D.以上说法都不对
7.下列各组中,依次表示听觉形成的正常途径的是( )①声波;②听神经;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④鼓膜;⑤听小骨;⑥大脑皮层听觉中枢。A、①→④→⑤→③→②→⑥B、①→②→④→⑤→③→⑥C、①→④→⑤→②→③→⑥D、①→③→④→⑤→②→⑥
8.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在铁管的另一端敲击铁管,出现的现象是( ) A.只听到从空气中传来的声音 B.只听到从铁管传来的声音 C.先听到从铁管传来的声音,后听到从空气中传来的声音 D.先听到从空气中传来的声音,后听到从铁管传来的声音
沪粤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5.1 物体的质量教课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沪粤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a href="/wl/tb_c4052605_t3/?tag_id=26" target="_blank">5.1 物体的质量教课内容课件ppt</a>,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行车轮胎,汽车轮胎,大头针铁锤,讲台课桌,组成的,汽车轮胎自行车轮胎,含有的物质少,含有的物质多,铁钉自行车轮胎课桌,铁锤汽车轮胎讲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沪粤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4.1 从全球变暖谈起集体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粤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a href="/wl/tb_c4052597_t3/?tag_id=26" target="_blank">4.1 从全球变暖谈起集体备课课件ppt</a>,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全球气温升高,学习目标,温度计,放入冷水中时,放入热水中时,温度计的原理,温度计的设计原理,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沪粤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1.1 神奇的物理学课文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粤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a href="/wl/tb_c4052574_t3/?tag_id=26" target="_blank">1.1 神奇的物理学课文内容课件ppt</a>,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与反射,捕捉闪电,蒙眼飞行,6地热喷泉,钱江涌潮,物质结构,物理学研究什么,简单的机械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