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期末]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期末]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黑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其爆炸反应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中有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B. 均属于盐
C. 中含有极性共价键D. 的电子式为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反应中有碳、氮、硫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A错误;
B.均属于钾盐,B正确;
C.中只含有非极性共价键,C错误;
D.的电子式为,D错误;
故选B。
2. 二氧化硫可用于杀菌消毒,也可作食品添加剂。下列物质的褪色原理与二氧化硫使溴水褪色原理相同的是( )
A. 向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通入乙烯,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B. 向含酚酞的氨水中加入过量硫酸,溶液红色消失
C. 向品红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品红溶液褪色
D. 向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通入乙烯,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答案】D
【解析】
【分析】二氧化硫使溴水褪色原理为: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二氧化硫中硫元素化合价升高、体现了SO2的还原性。
【详解】A. 向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通入乙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出现褪色,原理不同,A不符合;
B. 向含酚酞的氨水中加入过量硫酸,溶液红色消失,氨水和过量硫酸反应生成硫酸氢铵,使溶液的碱性降低而褪色,原理不同,B不符合;
C. 向品红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品红溶液褪色,体现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原理不同,C不符合;
D. 向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通入乙烯,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原因是:乙烯和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褪色,原理相同,D符合;
答案选D。
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和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B. 干燥的固体不导电,但是电解质
C. Al2O3既可以与酸反应也可以和碱反应,属于两性氧化物
D. 用玻璃棒蘸取某盐溶液在酒精灯上灼烧,火焰为黄色,该盐一定为钠盐
【答案】D
【解析】
【详解】A.和是氧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A正确;
B.干燥的固体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但是电解质,B正确;
C.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既可以与酸反应也可以和碱反应,C正确;
D.用铂丝或者光洁无锈的铁丝蘸取某盐溶液在酒精灯上灼烧,火焰为黄色,该盐一定为钠盐,D错误;
故选D。
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聚乙烯塑料品种繁多、应用广泛
B. 石油是主要由多种烷烃、烯烃、芳香烃组成的混合物
C. 油脂除可食用外,还可用于生产肥皂
D. 在紫外线照射下,蛋白质会发生变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A.聚乙烯塑料品种繁多、应用广泛,主要有:薄膜、中空制品、管板材、纤维、包覆材等,A正确;
B.石油是混合物,其中含有多种烷烃、环烷烃等,不含烯烃,B错误;
C.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除可食用外,还可与氢氧化钠反应生产肥皂,C正确;
D.蛋白质在紫外线照射下会发生变性,D正确;
故选B。
5. 下列除去物质中混有少量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答案】B
【解析】
【详解】A.将固体煅烧至恒重,NaHCO3转化为Na2CO3,达到除杂目的,A正确;
B.通入足量Cl2后,FeCl2溶液被氧化,B错误;
C.通入足量CO2,Na2O2可以和CO2反应生成Na2CO3,达到除杂目的且不引入新杂质,C正确;
D.加入足量NaOH溶液,Al2O3溶解而Fe2O3不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可以达到除杂目的,D正确;
故答案为:B。
6. m()、n()、p()均可以用作化工原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是( )
A. p属于芳香烃B. m、n、p互为同系物
C. m、n中的所有碳原子一定共平面 D. m、n、p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答案】D
【解析】
【详解】A.p中不含苯环结构,不属于芳香烃,A错误;
B.m和n属于脂肪烃,p属于脂环烃,结构不同,m、n、p不是同系物,B错误;
C.m中存在三个碳原子连接在同一饱和碳原子上的结构,因此不可能所有碳原子共面,C错误;
D.m、n、p中均含有碳碳双键,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其褪色,D正确;
答案选D。
7. 目前世界各国都规划了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节点。与合成的反应为,将等物质的量的与通入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B. 断裂3mlC—H键同时形成3mlH—O键
C.
D. 消耗3ml的同时生成1ml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反应前后都是气体,容器的体积不变,所以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不能说明达到化学平衡状态,A错误;
B.断裂3mlC—H键同时形成3mlH—O键,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化学平衡状态,B正确;
C.没有指明化学反应速率的正逆,不变说明达到化学平衡状态,C错误;
D.消耗3mlH2的同时生成1mlCH3OH,均为正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错误;
故选B。
8. 已知X、Y、Z、W、M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为宇宙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Y的一种核素常用于测定文物的年代;Z为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W与Z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
B.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C. X、Y形成化合物的种类远多于X、Z形成化合物的种类
D. 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答案】C
【解析】
【分析】X为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X为H,Y的一种核素常用于测定文物的年代;则Y为C,Z为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Z为O,W与Z同主族,W为S,则M为Cl;
【详解】A.原子半径:,A错误;
B.非金属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B错误;
C.H、C可以形成多种烃,H、C形成化合物的种类远多于H、O形成化合物的种类,C正确;
D.M的简单离子比Z的简单离子多8个电子,D错误;
故选C。
9. 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医药、农药和食品添加剂等均属于精细化学品
B. 棉花、蚕丝、丙纶均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
C. 陶瓷、玻璃和光导纤维均属于硅酸盐材料
D. 亚硝酸钠是一种防腐剂和护色剂,大量使用可以保鲜肉类
【答案】A
【解析】
【详解】A.化学品因其特定的应用功能、技术密集性、商品性强以及较高的产品附加值而被归类为精细化学品,医药、农药和食品添加剂等均属于精细化学品,A正确;
B.棉花、蚕丝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丙纶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B错误;
C.陶瓷、玻璃属于硅酸盐材料,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为SiO2,不属于硅酸盐材料,C错误;
D.亚硝酸钠有良好的着色防腐作用,常用作肉类食品添加剂,但过量食用会致癌,因而用量严格限制,D错误;
故选A。
10. 某学习小组通过下列实验探究氯水的性质。
实验1:常温下,用计测量氯水的,测得数值为4.5。
实验2:向品红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的红色褪去。
实验3: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4:将氯水用紫外灯照射一段时间,产生大量无色、无刺激性气味的气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实验1说明氯气与水反应后溶液显酸性B. 实验2说明氯水具有漂白性
C. 实验3说明氯水中存在D. 实验4说明紫外线使氯气逸出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氯水的数值为4.5,说明氯气与水反应后溶液显酸性,A正确;
B.向品红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红色褪去,说明氯水具有漂白性,B正确;
C.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只能是氯化银,则说明氯水中存在,C正确;
D.紫外灯照射一段时间后,次氯酸分解为氯化氢和氧气,即氧气逸出,不是氯气逸出,D错误;
故选D。
11. 硒酸()及其盐可用于镀微裂纹铬电解液中,亦可用作镀铑的添加剂,其过程涉及如下反应:
反应①:
反应②:
反应③: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中Se的化合价为价B. 反应①的还原产物是
C. 氧化性:D. 与能发生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还原剂失去电子具有还原性;则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得到还原产物,氧化剂得到电子具有氧化性。则反应①②③中的氧化剂依次为、Cl2、Cl2,还原产物依次为、HCl、HCl;还原剂依次为HCl、、,氧化产物依次为Cl2、、S,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则氧化性排序为:、;还原性排序为:> HCl>、> HCl>;
【详解】A.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 中氢呈+1价、氧呈-2价,则Se的化合价为价,A正确;
B. 据分析,反应①的还原产物是,B正确;
C.根据反应②:可知氧化性,结合分析,氧化性:,C不正确;
D.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能反应,据分析,与能发生反应,D正确;
答案选C。
12.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技能,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A. 四氧化三铁与稀盐酸反应:
B. 碘化亚铁与过量稀硝酸反应:
C. 硫代硫酸钠与稀硫酸反应:
D. 碘化钾溶液与硫酸酸化的过氧化氢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四氧化三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和水,离子方程式为,A正确;
B.碘化亚铁中和均具有还原性,因此与过量稀硝酸反应时,均能被氧化,则离子方程式为,B错误;
C.硫代硫酸钠与稀硫酸发生歧化反应,生成气体、S单质和水,离子方程式为,C正确;
D.碘化钾具有还原性,可以被氧化为,离子方程式为,D正确;
答案选B。
13. 负载氮掺杂硒化钴的三维多孔MXene材料的锌空气电池表现出极高的功率/能量密度、稳定的输出电压和优异的充放电循环稳定性。该电池的装置如图所示(阴离子交换膜允许阴离子通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M极发生还原反应
B. 电流经导线由M极流向N极
C. 由N极区向M极区移动
D. 电路中每转移2ml电子,M极区溶液增重65g
【答案】C
【解析】
【分析】该电池中Zn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则M电极为负极;得电子与水发生还原反应生成,则N电极为正极。
【详解】A.根据分析,M极为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A错误;
B.M极做负极,电子经导线由M极流向N极,B错误;
C.电池采用的是阴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阴离子通过,则正极生成的向负极移动,即由N极区向M极区移动,C正确;
D.根据负极电极反应,电路中每转移2ml电子,M极区溶液增重,D错误;
答案选C。
14.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海水不仅是宝贵的水资源,还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可以通过以下步骤从海水中获取耐火材料氧化镁、氢能源和氯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试剂①是氯化钡溶液
B. 沉淀1的化学式是
C. 该流程中只涉及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D. 试剂④的作用是除去多余的NaOH和
【答案】C
【解析】
【分析】海水中含、、等,加入溶液,将转化为沉淀去除,则溶液1中主要溶质为、和过量的;溶液1中加入溶液,将转化为沉淀,过滤加热分解获得,则溶液2主要成分为、和过量的;溶液2中加入溶液,将转化为沉淀除去,则溶液3主要成分为、和过量的;溶液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将、转化为,获得溶液,最后电解食盐水获得、和。
【详解】A.根据分析,试剂①是氯化钡溶液,A正确;
B.根据分析,溶液2中加入溶液,将转化为沉淀除去,则沉淀1为,B正确;
C.根据分析,该流程中还涉及复分解反应,C错误;
D.根据分析,试剂④为稀盐酸,可以除去多余的NaOH和,D正确;
答案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
15.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和元素周期表的诞生,开创了化学科学的新纪元。根据下列部分元素周期表回答问题:
(1)m元素的名称是___________,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
(2)将的化合物放在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呈现的颜色为___________(填字母)。
A. 黄色B. 紫色C. 深红色D. 砖红色
(3)e、i、j三种元素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4)化合物中含化学键的类型是___________。
(5)三种元素的单质分别与冷水反应,反应最剧烈的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说明其原因:___________。
(6)化合物能与化合物的水溶液反应,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答案】(1)①. 砷 ②. 第四周期ⅥA族
(2)B
(3)PH3、H2S、HF
(4)离子键、共价键
(5)①. K ②. K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原子半径最大,最容易失去电子
(6)
【解析】(1)m元素的名称是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四周期ⅥA族;
(2)将钾的化合物放在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呈现的颜色为紫色,选B;
(3)非金属性越强,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稳定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PH3、H2S、HF;
(4)化合物中含化学键的类型是离子键、共价键;
(5)三种元素的单质分别与冷水反应,反应最剧烈的是K,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说明其原因K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原子半径最大,最容易失去电子;
(6)化合物能与化合物的水溶液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6. 氮及其化合物均有着广泛的应用,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第步反应为,若消耗放出的能量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该反应属于人工固氮
B.氨气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C.与混合后反应放出的能量小于
(2)第步反应是用氨气与光气反应制备尿素,同时生成一种铵盐。
①写出该铵盐的电子式:___________。
②氨气与光气反应制备尿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第ⅲ步反应是氨的催化氧化反应,该反应中每转移电子,需要消耗氧气的质量是___________。
(4)能将还原生成,则该反应中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_(填名称)。
(5)亚硝酸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而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6)28g铁粉与溶液完全反应,假设只生成气体,并测得溶液中,则___________。
【答案】(1)AC
(2)①. ②.
(3)80g
(4)氮气
(5)
(6)0.8
【解析】(1)A.合成氨反应属于人工固氮,A正确;
B.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B错误;
C.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与混合后反应放出的能量小于,C正确;
故选AC;
(2)①氨气与光气反应制备尿素,同时生成一种铵盐为氯化铵,电子式为;
②氨气与光气反应制备尿素的化学方程式为;
(3)氨的催化氧化反应为,该反应中每转移电子,需要消耗2.5ml氧气,质量是80g;
(4)能将还原生成,自身被氧化生成氮气,则该反应中氧化产物是氮气;
(5)亚硝酸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而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6)28g铁粉物质的量为0.5m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n(NO)×3=0.3×2+0.2×3,生成气体物质的量为0.4ml,溶液中、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3ml、0.2ml,根据氮原子守恒,原的物质的量为1.6ml,则=0.8L。
17. 乙烯是石油化学工业的重要基本原料,碘甲烷热裂解制取乙烯的反应为。
(1)碘甲烷热裂解制取乙烯反应的能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该反应是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在一定温度下,将通入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测得体系总压强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①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段是___________(填“0~10min”“”或“30~40min”)。
②10min时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是_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③10~20min内,用乙烯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____。
④达到平衡时,的转化率是___________。
(3)将乙烯设计为一种燃料电池的装置如图所示。
①乙烯从___________(填“M”或“N”)口通入。
②写出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___________。
【答案】(1)吸热
(2)①. 30~40min ②. 118.3 ③. 0.01 ④. 70%
(3)①. M ②.
【解析】(1)根据图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2)①该反应为非等体积反应,压强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间段是30~40min;
②恒温恒容条件,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10min时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ml=2.4ml,根据质量守恒,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是≈118.3;
③恒温恒容条件,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20min时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ml=2.6ml,10~20min内,用乙烯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
④恒温恒容条件,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达到平衡时,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为ml=2.7ml,转化(2.7-2)×2ml=1.4ml,的转化率是=70%;
(3)①根据图示中的产物,乙烯从M口通入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碳酸根;
②氧气从N口通入,b为正极,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
18. 某小组为了探究乙醇的性质,设计如下实验。
Ⅰ.探究乙酸与乙醇的反应,其装置如图1所示。在试管中加入无水乙醇、浓硫酸、冰醋酸的混合物,再加入2块碎瓷片。
(1)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
(2)饱和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
(3)写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Ⅱ.探究乙醇与氧气的反应装置如图2所示。已知乙醛易溶于水,且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4)仪器D的名称是_______。
(5)试剂X是_______。
(6)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_______。
(7)取烧杯N中的适量液体,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N中一定含有乙醛,这种说法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_______。
【答案】(1)防止暴沸
(2)溶解乙醇、反应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3)
(4)圆底烧瓶
(5)H2O2
(6)使D中乙醇变为蒸气进入M中反应
(7)①. 错误 ②. 因为未反应完全的乙醇也会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解析】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乙酸乙酯,碎瓷片防止暴沸,乙醇与O2的催化氧化,分液漏斗中为H2O2,在MnO2的催化作用下生成O2,浓硫酸干燥O2,D中热水将乙醇转化为蒸气在M中与氧气转化为乙醛,据此回答。
(1)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暴沸;
(2)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溶解乙醇、反应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3)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对应的方程式为:;
(4)仪器D的名称是圆底烧瓶;
(5)硬质玻璃管中为乙醇与O2反应,所以试剂X用来制备O2,为H2O2;
(6)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使D中乙醇变为蒸气进入M中反应;
(7)取烧杯N中的适量液体,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N中一定含有乙醛,这种说法错误的,因为未反应完全的乙醇也会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选项
物质
杂质
方法
A
将固体煅烧至恒重
B
溶液
通入足量
C
通入足量
D
加入足量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时间
0
10
20
30
40
压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豫北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现有下列物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期末]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豫北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化学,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化学试题(无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