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1页
    2024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2页
    2024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3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升级到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共10页,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2023年是人工智能领域爆炸式发展的一年,OpenAI公司推出的ChatGPT便是其中的代表。一年多的时间里,ChatGPT的版本从3.5升级到4.0,进步明显:专门训练它的硬件设备升级,其中央处理器(CPU)内核和专用图形处理器(GPU)分别增加到28万个和1万个;它有1万亿个参数,知识的获取从检索固定的数据库发展到可以自行上网寻找资料;它不但可以解读用户发送的图片,还可以根据文字描述生成图像……
    人工智能产品研发领域的竞争非常激烈。ChatGPT展示出人工智能应用的巨大价值,OpenAI公司的估值因此一飞冲天,最大的外部投资者微软公司更因此获利巨大。其他几家科技巨头不可能对此视而不见,尤其是谷歌公司,多年来一直被认为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位置,如今被OpenAI抢了先机,谷歌只能寻机后发制人。
    果然,谷歌在2023年底推出了“双子座”(Gemini)。这款多模态大模型人工智能产品在32项功能的评测中有30项的表现超过了ChatGPT。除了在文字方面的输出看上去与ChatGPT不相上下,它还对图片和视频有着超强的理解和推理能力,同时可以针对提问给出混合文字和图像的多模态输出——这是ChatGPT尚不具备的。2024年初,谷歌的聊天机器人Bard已融合了Gemini的能力,升级版Bard的表现完全不逊于ChatGPT。而与此同时,OpenAI又发布了文生视频大模型Sra,它能根据提示词生成60秒的连贯视频,这预示着一个新的视觉叙事时代的到来。
    差不多同时,DeepMind公司和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发的Mbile ALOHA机器人问世。它是一对可以使用锅碗瓢盆、操作家用电器乃至洗衣叠被的机器臂,精细程度不输人类。其中,有些任务由操作者远程控制完成,有些由机器人通过模仿学习完成。模仿学习是让人工智能通过模仿人类或其他智能体的行为习得技能。此外,还有多家公司都酝酿着推出自己的产品,犹如当年的五花八门的手机市场。
    竞争带来发展。我们正加速通往通用人工智能(AGI)时代。AGI是一种能够完成多种工作的深度学习系统,在很多方面都不逊色于人类。研究者预测,AGI将在未来5到10年内诞生。
    (取材于苗千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人工智能的决策过程有时会存在道德和伦理缺陷。比如曾有聊天机器人鼓励一名男子自杀;又如图灵奖得主约书亚·本吉奥所说,负责阻止气候变化的人工智能可能会得出消灭人口是最有效方法的结论。因此,我们必须保证功能越来越强大的人工智能机器,其内嵌的意图和价值观与人类保持一致。这也正是如今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研究重点——人工智能对齐。这一概念最早由计算机科学家诺伯特·维纳在1960年提出,其基本内涵是使人工智能系统的行为符合设计者的利益和预期目标。
    从2023年7月起,“ChatGPT之父”伊尔亚·苏茨克维便开始在OpenAI领导一个为期四年的名为“超级对齐”的项目,要利用占到OpenAI 20%的算力来研究如何驾驭比人类更聪明的人工智能系统。也正是因为在人工智能的商业利润和安全性之间的抉择产生了分歧,伊尔亚·苏茨克维在2023年11月主导OpenAI的董事会开除了CEO萨姆·奥尔特曼。董事会在声明中提到公司旨在确保人工智能惠及所有人的使命,并表示“公司需要新的领导才能向前发展”。然而就在5天之后,奥尔特曼重新成为OpenAI的CEO,这个结果显然受到了其外部最大投资方微软公司的影响。
    2023年12月底,欧盟就《人工智能法案》进行了第五次闭门讨论,将人工智能对齐技术纳入人工智能治理中。该法案规定,在模型发布前必须通过主动测试来发现和挑战现有模型潜在的漏洞,测试人工智能模型是否能抵御诱导,保持其逻辑和道德的完整性。
    技术层面上,人工智能对齐已经有实现的可能,但挑战在于人类的价值观缺乏统一标准,比如不同国家对民主这一概念有不同解释。在为人工智能制定价值观时,除了要寻找不同文化和价值观之间的共识,还要考虑如何融合这些共识,来塑造一个更全面、更公正的人工智能。
    2024年1月,OpenAI成立了一个新的对齐团队“集体对齐”,强调对齐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更是一个人文问题,需要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人文领域的专家共同研究。例如,要让语言模型理解民主,首先需要了解人类的民主是如何形成的;然后在对齐过程中加入一些类似辩论、协商的模块,让语言模型之间进行讨论和辩论,通过辩论达成共识;再由人类参与设计相关机制,使人工智能对民主形成更高层次的认识,又或者从人类参与民主过程的语料中主动学习相应的价值观。
    (取材于陈璐等的相关文章)
    1. 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ChatGPT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ChatGPT代表了2023年人工智能发展的最高水平。
    B. 训练ChatGPT3.5的硬件设备无需专用图形处理器。
    C. ChatGPT展示巨大的应用价值后,微软公司成为其投资方。
    D. ChatGPT在文字方面的输出功能不逊于谷歌的“双子座”。
    2. 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正确一项是( )
    A. 文生视频大模型Sra以升级版Bard的技术为基础发展而来。
    B. 如今,记者已可以借助人工智能生成一篇图文并茂的新闻稿。
    C. Mbile ALOHA机器人完全自主劳动,主人不再为家务操心。
    D. 多家公司纷纷推出人工智能产品,谷歌公司的优势一去不返。
    3. 根据材料二,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人工智能自主作出的决策,有时会不符合人类的预期。
    B. OpenAI的CEO奥尔特曼与微软公司更看重商业利润。
    C. 欧盟通过立法,确保人工智能对齐在技术上能实现。
    D. “集体对齐”强调人工智能对齐更是一个人文问题。
    4.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很多方面都不逊于人类的通用人工智能AGI,也需要人工智能对齐。
    B. “超级对齐”项目投入20%的算力成本,使ChatGPT获得爆发式发展。
    C. 人工智能对齐能够让人类在价值观上形成统一标准,促进社会的进步。
    D. 科学发展带来的人文问题,要靠人文学者来解决,科学自身没有用处。
    5. 根据以上材料内容,在第一小题横线处填写恰当内容,并按要求回答第二小题。
    (1)两则材料从技术发展、企业竞争和安全性三方面介绍人工智能。其中技术发展主要包括硬件升级、_______、_______和模仿学习。
    (2)基于以上这三方面内容之间的关系,简述人工智能发展的现状以及你对人工智能发展的看法。____________
    【答案】1. D 2. B
    3. C 4. A
    5. ①. 自主检索数据 ②. 多模态模型 ③. 企业竞争促进了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的发展在更好地为人类服务的同时也会带来安全问题,应防范风险。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及观点的能力。
    A.“最高水平”错误,原文的表述是“2023年是人工智能领域爆炸式发展的一年,OpenAI公司推出的ChatGPT便是其中的代表”,并未说代表最高水平。
    B.“无需专用图形处理器”错误,原文的表述是“ChatGPT的版本从3.5升级到4.0,进步明显:专门训练它的硬件设备升级,其中央处理器(CPU)内核和专用图形处理器(GPU)分别增加到28万个和1万个”,专用图形处理器升级不能证明以前的版本不需要该设备。
    C.“展示巨大的应用价值后”错误,依据“最大的外部投资者微软公司更因此获利巨大”可知,应是在ChatGPT展示出巨大的应用价值前,微软公司就成为其投资方了。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及观点的能力。
    A.“Sra以升级版Bard的技术为基础发展而来”错误,原文的表述是“而与此同时,OpenAI又发布了文生视频大模型Sra”,并未说“Sra以升级版Bard的技术为基础发展而来”。
    C.“完全自主劳动,主人不再为家务操心”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其中,有些任务由操作者远程控制完成,有些由机器人通过模仿学习完成”。
    D.“谷歌公司的优势一去不返”错误,文中确实提到多家公司纷纷推出人工智能产品,“犹如当年的五花八门的手机市场”,但并未说“谷歌公司的优势一去不返”。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及观点的能力。
    C.“确保”错误,原文的表述是“技术层面上,人工智能对齐已经有实现的可能”,可见应是“有实现的可能”。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B.“使”错误,材料一说“2023年是人工智能领域爆炸式发展的一年”,材料二说“‘ChatGPT之父’伊尔亚·苏茨克维便开始在OpenAI领导一个为期四年的名为‘超级对齐’的项目,要利用占到OpenAI 20%的算力来研究如何驾驭比人类更聪明的人工智能系统”,但二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C.“能够让人类在价值观上形成统一标准,促进社会的进步”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在为人工智能制定价值观时,除了要寻找不同文化和价值观之间的共识……”,可见是寻找“共识”,而非“形成统一标准”。
    D.“要靠人文学者来解决,科学自身没有用处”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强调对齐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更是一个人文问题,需要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人文领域的专家共同研究”,可见需要共同努力。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
    (1)依据“知识的获取从检索固定的数据库发展到可以自行上网寻找资料;它不但可以解读用户发送的图片,还可以根据文字描述生成图像”可概括为:自主检索数据。
    依据“这款多模态大模型人工智能产品在32项功能的评测中有30项的表现超过了ChatGPT”可概括为:多模态模型。
    (2)依据“竞争带来发展”可知,企业竞争促进了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依据“我们正加速通往通用人工智能(AGI)时代。AGI是一种能够完成多种工作的深度学习系统,在很多方面都不逊色于人类”“人工智能的决策过程有时会存在道德和伦理缺陷”可知,人工智能的发展在更好地为人类服务的同时也会带来安全问题,所以也应防范风险。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太史公叙帝王则曰“本纪”,公侯传国则曰“世家”,公卿特起则曰“列传”,此其例也。其列孔子为世家,奚其进退无所据耶?孔子,旅人也。栖栖衰季之世,无尺土之柄,此列之以传宜矣,曷为世家哉?岂以仲尼躬将圣之资,其教化之盛,舄奕万世,故为之世家以抗之?又非极挚之论也。夫仲尼之才,帝王可也,何特公侯哉?仲尼之道,世天下可也,何特世其家哉?处之世家,仲尼之道不从而大;置之列传,仲尼之道不从而小。而迁也自乱其例,所谓多所抵牾者也。
    (宋·王安石《孔子世家议》)

    人谓太史公为孔子立世家非是,盖以为论道德则孔子为帝王师,不当在诸侯之列;语其位则孔子未尝有封爵,不当与有土者并。是大不然。盖方汉之初,孔子尚未有封号,而太史公逆知其必当有褒崇之典,故遂为之立世家。夫有土者以有土而世其家,有德者以德而世其家。以土者,土去则爵夺;以德者,德在与在。今观自战国以后,凡有爵土者,孰有能至今存耶?则世家久,莫有过于孔子者。《史记》又以孔门七十二弟子与老子、孟子、荀卿并列为传,则其尊之至矣。孰谓太史公为不知孔子哉。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一》)

    王荆公讥史迁不宜列孔子于世家, 【甲】 姜西溟以史迁列孔子于世家,非尊孔子也。迁之于晋则曰:“嘉文公锡圭鬯,作《晋世家》第九。”于越则曰:“嘉勾践灭强吴尊周室,作《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于郑、于赵、于韩皆然,而序孔子则曰:“周室既衰,孔子追修经术,以达王道,作《孔子世家》第十七。”其意诸侯得世其家者,以其知有天子而能匡乱反正也;以天子之权归之于周者,莫如孔子,故附《孔子世家》以明其始终为周之意。而尊周者,诸侯之事,故上不得比于本纪,而下亦不夷为列传也。
    (清·袁枚《随园随笔·释孔子世家》)
    6.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此其例也 例:例证
    B. 无尺土之柄 柄:权力
    C. 土去则爵夺 夺:丧失
    D. 而下亦不夷为列传也 夷:齐平
    7.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世天下可也 则世家久
    B. 人谓太史公为孔子立世家非是 是大不然
    C. 以德者,德在与在 而尊周者,诸侯之事
    D. 姜西溟以史迁列孔子于世家……以天子之权归之于周者
    8.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栖栖衰季之世
    栖栖惶惶(生活在)衰微的末世
    B. 岂以仲尼躬将圣之资
    难道是因为孔子本身具有成为圣人的资质
    C. 太史公逆知其必当有褒崇之典
    太史公预料到孔子一定会享有褒扬尊崇的礼仪
    D. 以其知有天子而能匡乱反正也
    是因为他们知道周天子能够扶正乱世
    9. 下列句子,最适合填在材料三【甲】处的一句是( )
    A. 世家之为义也,岂不以开国承家,世代相续?
    B. 以为孔子之道不因世家而尊。
    C. 然古今未有知其非者,亦可怪矣。
    D. 论来孔子只合作列传。
    10. 司马迁将孔子列入“世家”,引发了后世的很多讨论。请根据以上材料,用自己的话在下列横线处填写恰当内容。
    【答案】6. A 7. A
    8. D 9. B
    10. ①以道德论,孔子才大道高,列入“世家”也不足以尊其才、道。
    ②以土地或德行都可“世其家”,而孔子可以凭借德使其家世代相传。
    ③入“世家”不以道德论,而以尊周论,孔子在尊周上居功至伟。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错误。体例。句意:这是《史记》的体例。
    B.句意:没有掌握一寸土地的权力。
    C.句意:失去了封地(家族)也就失去了爵位。
    D.句意:向下也不能(将孔子与公卿)齐平列入“列传”。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相同。使世代相传。句意:使天下世代相传都够了。/使自己的家族长久地代代相传。
    B.不同。正确/这。句意:有人认为太史公把孔子列在“世家”是不正确的。/这种说法是很不对的。
    C.不同。……的人/判断句标志。句意:而依靠道德(传家)的人,只要其道德还在,家族的地位就与之同在。/尊崇周王室是诸侯应做的事情。
    D.不同。认为/把。句意:但姜西溟认为,司马迁把孔子列于“世家”之中/而在把天子的权力归还于周王室这方面。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D.“周天子能够扶正乱世”错。句意:是因为他们知道有周天子,并能(帮助周天子)扶正乱世。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段含义及作用的的能力。
    从文章题目看,《释孔子世家》是论证适合把孔子列入世家的原因的。作者先介绍王安石的观点来引出话题,然后用姜西溟、司马迁的观点来分析把孔子列入世家的原因
    甲处前面的“王荆公讥史迁不宜列孔子于世家”是王安石的观点。
    A.解释世家的含义,反而证明孔子家族时代相传符合世家标准,不能照应前半句。
    句意:世家所代表的意义,难道不是因为开国创业,继承家业,世代相传吗?
    B.承接上文对司马迁的否定,进一步从正面分析原因,与后面的观点针锋相对,最适合在甲处。
    句意:认为孔子的大道不必凭借列入“世家”来尊显。
    C.表现的是讥讽的态度,对现象的感慨,不符合学术论辩的精神和语段思辨的文风。
    句意:然而古今没有知道它不对的,也是值得奇怪的啊。
    D.把孔子列入列传的结论,否定了孔子的历史地位,与王安石观点“仲尼之道,世天下可也,何特世其家哉”不符,而且王安石最终的结论是“迁也自乱其例,所谓多所抵牾者也”。
    句意:论理说孔子只适合列入列传。
    故选B。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评价探究文中思想观点的能力。
    ①处,先在材料一中找到对应信息“岂以仲尼躬将圣之资……仲尼之道不从而小”,按照“理由一”的结构,概括观点即可。
    ②处,按照思维导图的提示,在材料二中找到反驳“理由一”的对应信息“夫有土者以有土而世其家……今则世家久,莫有过于孔子者”,然后概括“世家”的标准及孔子列入“世家”的原因即可。
    ③处,要针对①进行反驳,不能就“孔子才大道高”进行反驳,可反驳的是评论准备,可在材料三中找到对应信息“周室既衰,孔子追修经术…………尊周者,诸侯之事……而下亦不夷为列传也”,概括评论标准即可。
    参考译文:

    太史公司马迁把记述帝王的章节称为“本纪”,公侯能使其国世代相传,就被称为“世家”,公卿中十分突出的就称为“列传”,这是《史记》的体例。(既然如此,却又)将孔子列为“世家”,为什么这个人的进退没有依凭呢?孔子是个羁旅之人,栖栖惶惶(生活在)衰微的末世,没有掌握一寸土地的权力,把他归在“列传”里面是合适的,为什么要列为“世家”呢?难道是因为孔子本身具有成为圣人的资质,他的教化影响深远,持续到千秋万代,因此将他列入“世家”来提高他的身份吗?(然而“世家”也)并不是什么极致的评价。仲尼的才智,做帝王也足够了,又何止是公侯呢?仲尼的大道,使天下世代相传都够了,何止是使他的家族世代相传呢?放在“世家”里,仲尼的道也不会因之变大;放在“列传”里,仲尼之道也不会因之变小。司马迁自己乱了自己的体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史记》)有很多自相抵触之处。
    (宋·王安石《孔子世家议》)

    有人认为太史公把孔子列在“世家”是不正确的,他们大概认为从道德角度看,孔子是帝王师,不应在诸侯之列;从地位角度来看,孔子未曾有过封爵,不应该与那些有封地的人并列。这种说法是很不对的。汉代初期,孔子还没有封号,但太史公预料到孔子一定会享有褒扬尊崇的礼仪,所以把他放在“世家”之中。有封地的人凭借封地使自己的家族代代相传,有德行的人凭借德行使自己的家族代代相传,依靠封地(传家)的人,失去了封地(家族)也就失去了爵位;而依靠道德(传家)的人,只要其道德还在,家族的地位就与之同在。如今来看,战国以后大凡有封土授爵的人,谁能够使家族延续到今天呢?使自己的家族长久地代代相传,没有能超过孔子的。《史记》又把孔门七十二弟子和老子、孟子、荀子放在一起作为“列传”,可见太史公尊崇孔子是到了极致的。谁能说太史公不了解孔子呢。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一》)

    王安石批评司马迁不应将孔子列入“世家”,认为孔子的大道不必凭借列入“世家”来尊显。但姜西溟认为,司马迁把孔子列于“世家”之中,并不是为了尊显孔子。司马迁写晋国时说明:“为颂扬晋文公(因功)得(周平王赏赐的)圭瓒和秬鬯,作《晋世家》第九。”写越国时说明:“为颂扬越王勾践消灭强大的吴国以尊奉周室,作《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写郑国、赵国、韩国也都是这样,而谈到孔子的时候说:“周王室衰落后,孔子追溯、整理经书学术,来使王道通达,作《孔子世家》第十七。”他认为那些诸侯能够使家族世代相传,是因为他们知道有周天子,并能(帮助周天子)扶正乱世;而在把天子的权力归还于周王室这方面,没有人能比得上孔子,因此将《孔子世家》附在“世家”中,来表明孔子始终尊崇周朝的态度。尊崇周王室是诸侯应做的事情,所以向上不能够(将孔子与帝王)并列列入“本纪”,向下也不能(将孔子与公卿)齐平列入“列传”。
    (清·袁枚《随园随笔·释孔子世家》)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宿晋昌亭闻惊禽【1】
    李商隐
    羁绪鳏鳏【2】夜景侵,高窗不掩见惊禽。
    飞来曲渚烟方合, 过尽南塘【3】树更深。
    胡马嘶和榆塞笛,楚猿吟杂橘村砧。
    失群挂木知何限【4】,远隔天涯共此心。
    注释:【1】大中五年(851年),李商隐丧妻,且在长安谋职不遂,不得已远赴四川幕府就职,行前作此诗。【2】鳏鳏:因忧愁而张目不眠的样子。【3】曲渚、南塘:均为晋昌亭附近地名。【4】失群挂木:失群指胡马,挂木指楚猿。何限:多少,几何。
    11. 以下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羁绪”二句叙写诗人因为被惊禽所扰而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烦闷心情。
    B. “飞来”二句承接“见惊禽”三字,写出惊禽飞来飞去、栖处难寻的状态。
    C. “榆塞笛”想象北方边塞征夫吹笛的苍凉场景,含蓄地表达了深沉的悲哀。
    D. “橘村砧”描写捣衣之声,与“捣衣砧上拂还来”在情感方面有相似之处。
    12. 以下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以“惊禽”比兴,将自己的心态、情感寄托于物象之中,意味隽永。
    B. “烟方合”“树更深”将抽象时间流逝具象化,凸显了惊鸟徘徊之久。
    C. “胡马”句中“和”意为“应和”,这个字将人的情味融进了胡马形象。
    D. 本诗四联皆用对仗,全诗起承转合章法井然,尾联收束全诗,点明主旨。
    13. 从全诗看,“胡马嘶和榆塞笛,楚猿吟杂橘村砧”两句有何作用?
    【答案】11. A 12. D
    13. ①这两句诗想象征夫吹笛、胡马轻嘶、思妇捣衣、猿猴悲啼,以极为密集的意象丰富了诗歌的意境,表达了离群失偶、漂泊思乡的多重悲哀;
    ②所写场景由近到远、由实见到虚想,拓展了诗歌的意境空间;
    ③所写对象由个体到群体、由物到人,将诗人个体的情感体验拓展为一种普遍的生命困境,是从惊禽之悲到天涯共此心的诗旨的桥梁。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A.“叙写诗人因为被惊禽所扰而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烦闷心情”错,首联谓羁旅不寐,偶闻惊禽,知是失群之羽,由此兴起。“羁绪”一词,贯穿整首诗。“鳏鳏”双义,既指自己身单影孤、又暗指自己丧妻。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D.“四联皆用对仗”可知,诗歌首联不是对仗手法。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颈联转笔,一共用了四个意象。每一句都用了两个意象(“胡马嘶”和着“榆塞笛”,“楚猿吟”夹杂着“橘村砧”),而每一句中两个意象,都能自然对接,想象征夫吹笛、胡马轻嘶、思妇捣衣、猿猴悲啼,以极为密集的意象丰富了诗歌的意境,表达了离群失偶、漂泊思乡的多重悲哀;将这种伤情推及开来。而且,这两句诗所写场景由近到远、由实见到虚想,拓展了诗歌的意境空间;
    所写对象由个体到群体、由物到人,将诗人个体的情感体验拓展为一种普遍的生命困境,是从惊禽之悲到天涯共此心的诗旨的桥梁。
    故诗歌颈联谓天下之不堪闻者,不独惊禽。胡马失群之鸣、塞上征夫之笛、楚猿之吟啸、村中思妇捣衣之砧声,皆是不忍闻之声也。天下不忍闻之声,何其多也!
    14.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要求书写规范。
    (1)诗词名句巧联成对,是一种极富创意的艺术形式。如成都武侯祠有一副吟咏诸葛亮的对联,上联取自《蜀相》“______”一句,下联是“一番晤对古今情”。又如题于南昌百花洲的对联,上联出自《琵琶行》第一段中“______”,下联是“闲云潭影日悠悠”。
    (2)古代诗文中,常有“一”与“多”的并存。苏轼《赤壁赋》中“______,凌万顷之茫然”,写出了小舟飘荡于宽阔江面上的快意。黄庭坚《登快阁》中“______,______”,既突出了登快阁所见之景,又展现了诗人的胸襟。
    (3)在独处时,我们可以如归有光一般,体味“借书满架,______,冥然兀坐,______”的自在;也可以如陶潜一般,感知“______,门虽设而常关”的自得。
    【答案】 ①. 三顾频烦天下计 ②. 枫叶荻花秋瑟瑟 ③. 纵一苇之所如 ④. 落木千山天远大 ⑤. 澄江一道月分明 ⑥. 偃仰啸歌 ⑦. 万籁有声 ⑧. 园日涉以成趣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荻”“瑟”“澄”“偃”“籁”。
    15.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宝黛爱情悲剧是《红楼梦》的情节主线之一,根据《红楼梦》前三十六回,可以梳理出宝黛爱情发展的几个阶段:
    (1)请从以下人物语言中选出四组,依次填甲、乙、丙、丁处。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要求填写序号。
    ①“昨夜说你们的眼泪单葬我,这就错了。我竟不能全得了。从此后只是各人各得眼泪罢了。”
    ②“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③“你放心。”“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早知道了。”
    ④“我没这么大福禁受,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什么玉的,我们不过是草木之人!”
    ⑤“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
    经历了以上阶段,宝黛二人心心相印,彼此忠贞不渝,但他们的爱情仍以失败告终。
    (2)请概述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并从原著中任举一例加以说明。
    (3)宝黛爱情悲剧体现了作者对社会人生怎样的感悟?请简要概述。
    【答案】(1)【甲】② 【乙】④ 【丙】③ 【丁】①
    (2)宝黛二人在婚姻上没有自主权,他们的爱情因遭到家长等势力的反对而失败。比如,王夫人在抄检大观园时曾经怒斥晴雯,其矛头暗指黛玉,表达了对黛玉的不满。王夫人的反对是宝黛爱情悲剧的重要原因。
    (3)作者认识到宝黛爱情这样美好的事物终将被世俗力量毁灭,体会到悲剧的必然性和人生的幻灭感。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
    甲处,宝黛二人一见如故,可选②。这句话出自第三回中,林黛玉第一次进到贾府,见到贾宝玉,却互相觉得面善熟悉,宝玉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体现了二人“一见如故”的情感。
    乙处,二人争吵误会,可选④。这句话出自第二十八回,端午节元妃赐礼,宝钗宝玉的礼物一样,比其他姐妹多出两样,宝玉便让袭人把礼物拿去让黛玉挑捡,黛玉拒绝,宝玉问起原因,黛玉便说此话,是两人的争吵误会,表达了黛玉对“金玉良缘”的奚落,对自身处境的自嘲。
    丙处,二人心意相通,可选③。出自第三十二回,宝玉说的“你放心”,含有许诺的意思,承诺自己绝不会辜负黛玉的心意,也请黛玉相信他感情的专一。黛玉十分了解宝玉的心意,不需再听他说出口。爱情明朗化,双方不再互相猜忌,不再互相试探。
    丁处,用情专一,可选①。出自第三十六回,当宝玉看到龄官为贾蔷痴心流泪,看到他们相亲相爱之时,感慨不是这世间的所有女子都钟情于他。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那个人,好好珍惜,自此深悟人生情缘,各有分定。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的整体把握内容、主旨或观点能力。
    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封建制度与家族利益的影响,婚姻制度的束缚,宝黛个人的性格与追求,贾府的衰败等,选择其中一点或几点加以说明,并选出小说中典型的情节、人物关系内容加以说明即可。
    以封建制度与家族利益的影响为例,当时的社会环境强调家族荣誉和利益,封建家长往往从家族利益出发选择婚姻,而非考虑年轻人的感情。贾宝玉作为贾府的嫡系传人,肩负着重振家业的责任,但他的个性与封建社会的期望相悖,不愿走功名富贵之路,这使他与父亲贾政产生剧烈矛盾。林黛玉的叛逆性格和与众不同的思想,使得她不符合封建家长心目中宝二奶奶的形象,王夫人明里暗里的反对是宝黛爱情悲剧的重要原因。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探究、评价主旨或观点能力。
    宝黛爱情悲剧是《红楼梦》的核心主线,通过恋爱婚姻的悲剧,作者传达了对社会和人生的多种感悟,有美好感情被摧毁的感悟,有封建制度的腐朽与没落的感悟,有个性自由与封建束缚的冲突的感悟,有与命运抗争的悲剧等等,小说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可以感受的内容包罗万象。
    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例,宝黛的爱情悲剧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如家长制和封建伦理道德的衰落。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叛逆思想,以及他们之间基于共同叛逆思想产生的爱情,预示着封建贵族家庭的衰败和整个社会的没落。宝黛爱情这样美好的事物终将被世俗力量毁灭,体会到悲剧的必然性和人生的幻灭感。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小题。
    故乡的四月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在三十年前当小孩子的时候,这个季节,我一天至少将这十四个字哼上十几遍。于今山窗里的小书案上,供着一瓶自采的山花,红色的杜鹃,火杂杂地像一团血。金银花伸着黄白的鸡爪,菜油灯光里,吐出兰花的香味。窗子外池塘里,三五头青蛙,敲着小卜咚鼓儿,和那菜地里的新虫声,吱吱儿和唱,孟夏夜之歌,自然地在唱奏了。我搁笔悠然神往,“青灯有味忆儿时”,憧憬着我故乡的四月。
    这个日子,正是“四月南风大麦黄”了。麦陇上风吹过去,将麦丛吹着一层盖下,一层涌起,造成了我们诗人所谓的麦浪。有些麦田已经收割了,农人们戴着斗笠,穿着捉襟露肘的蓝布褂儿,一挑挑的金黄色麦捆,不断地向大麦场上送。那里有无数农家妇,高举着竹连枷棍子,摇撼着上面竹拍子劈拍劈拍打着场上铺着的麦穗。她们头上蒙一块布帕儿罩着通红的脸,两只袖子卷到了胁窝,露着肥藕般粗的手臂。当我穿了蓝竹布长衫,站在冬青树下看她们时,一位十七八岁的村姑,放下了竹拍,扯下她头上的花布帕儿,撩着短发下的汗珠,转了大眼睛,向我露着白牙齿一笑,“大先生,你也来试一下?”这短镜头,我三十年来,未曾忘却。
    绿树阴里,布谷鸟叫着“割麦栽禾”【1】,溜亮而又清亮。尤其是下毛毛雨的天,听着之后,教人想到乡村是格外地忙。这时,麦子收割光了,稻田里全放满了水,田缺口里,有剩余的水流出去,淙淙作响。这种响声,农人听到之后的那一分愉快,决非公子哥儿听唱片所能比拟于万一。尽管天上是斜风细雨,你可以看到许多斗笠之下,一袭蓑衣,在水田里活动。陪着他们的,是伸着两只大角的牛。雨水和泥浆,终日在牛身上淋着。农人气也不哼一声儿,在水田里,牛也兀自低了头背了犁一步步地慢慢走。诗人又说了:“雨后有人耕绿野。”他以为是一种风景,可是让他来试一下,也许就不会有什么风趣了。
    天晴了,村庄后的大山,换了一件碧绿的新袍子,太阳照着,实在好看。山上有时有一条垂直的白带子,界破了绿色,那是瀑布。村庄上的树,也格外地绿,人站在树下,凉阴阴的。墙头上的黄瓜蔓儿,结了许多淡黄色的花。水塘里飘着碗口大的嫩荷叶。我们来乡下的城市少年,又耳目一新。但这在农人所感觉的,却是忙,忙,忙。老祖父凭着经验,料着天气要大热,秧田里的青秧太老,不好插田,就四处找村子里的小伙子,“明天请到我家吃插田饭”。老大老二,被邻村人约去插田,天不亮出去,天黑未回。不如此,自家插田,人家是不卖力的。大嫂二嫂打了麦回来,点着油灯,煮咸蛋,磨糯米粉,预备明天绝早的插田饭。半大的男孩狗儿带了半天星斗的微光,牵牛到塘里,洗掉它身上的泥。还有大些的小三叔,下午被老祖父带着在秧田里拔秧,陆续地捆着秧把。老祖母在灶下生柴火,蒸着过年留下来的最后一方腊肉。小女孩也别闲着,一面带两三岁的小弟妹玩,一面摘豆荚。豆藤儿正堆了半个屋角,还没有清理出来呢。
    插田日到了,鸡一啼,全家人就起来。灯火照耀中,交换插田工的村友,成群来到草堂里坐下。老祖父率督着小伙子,把大盘子盛着的腊肉、豆腐、糯米粑,向桌子上送。天不亮,大家就吃第一餐插田饭。东方微明时,平原水田里,一簇一簇的农人,已在分群工作。挑秧担子的,撒秧把的,往来在田埂上。插田的农人,三四个一排,弯着腰在泥水里插秧,泥水被插着哗唧哗唧的响。这样,一直到太阳落下山去为止。但那布谷鸟还不肯罢休,绿阴里面,兀自唱着催耕曲,“割麦栽禾”。
    农家乐,在外表上看,也许如此。乡人最忙的时候,我常是站在大路上的树阴下看。农夫们戴着灰色的草帽,赤膊上披一块蓝布遮着太阳,两只光腿,深插入泥浆里。手拨泥水,将秧一行行插着,口里大声唱着山歌。尽管唱词十分的诨,古板的老祖父毫不见怪,甚至还在田埂上和上一句。插田的农夫,都有这个嗜好。到了中午,插秧累了,满水田里是山歌声。
    我曾叨扰过第二顿插田饭,颇也别有风趣。韭菜炒鸡蛋,糯米粑,上面堆着红糖,红烧肉像拳大一块,不加作料,新黄瓜片煮豆腐,汤是白色的,都用大盘子盛着,摆满了一桌。照例还有一壶烧刀子,每人可喝三杯。有时,主人多加一盘下酒之物,如咸鸭蛋之类,那就太令人鼓舞了。除非说这就是他们的乐。
    不过,由我想,农人是不怎么乐的。太阳那样晒人,我看他们工作,自己却缩在树阴里呢。田里的泥浆水,中午有点像温泉。插秧的人,太阳晒着背,泥浆气又蒸着鼻孔,汗珠子把披的那块蓝布透湿得像浸了盐水,皮肤晒得像红油抹了,泥浆斑斑点点贴满了胸脯和两腿。于是我了解他们为什么唱山歌,为什么中午的山歌,唱得最酣了。
    在灯下陆续地想,我们仿佛已站在天柱山【2】脚的水田中间,及“绿树村前合,清泉石上流”的环境里。山歌涌起,我正玩味着这是苦还是乐,一只灯蛾,将灯光扑了两扑,打断我的幽思。七旬的老母,十六岁的大儿子,正在这个场合眼看农忙。而那里距前线,只七十华里而已。我不能再想,我也就不忍再写了。
    (取材于张恨水1943年于重庆创作的同名散文)
    注释:【1】割麦栽禾:布谷鸟的叫声听起来像在说“割麦栽禾”。【2】天柱山:在安徽省潜山市。
    1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憧憬着我故乡的四月 憧憬:怀思、向往
    B. 溜亮而又清亮 溜亮:明朗流畅
    C. 决非公子哥儿听唱片所能比拟于万一 比拟:比较
    D 也许就不会有什么风趣了 风趣:诙谐有趣
    17.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段作者从视觉、听觉与嗅觉等方面描写回忆中的故乡,生动隽永。
    B. 文中对准备“插田饭”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乡村四月闲人少”。
    C. 末段关于“灯光”的描写既呼应了首段,又是回忆与现实的分界点。
    D. 在文中作者多是作为旁观者,这有助于文章在抒情中兼有理性思考。
    18. 文中写布谷鸟的叫声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19. 文章描写了“故乡的四月”的景象,其中寄托了作者哪些情思?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条分析。
    【答案】16. D 17. A
    18. ①布谷鸟的叫声仿佛在催促农人“割麦”“栽禾”,侧面写出农人的忙碌、辛苦。②布谷鸟的叫声是“割麦”“栽禾”的谐音,将割麦、栽禾两件事情联系在一起。③布谷鸟叫声与山水田野、劳动景象组合在一起,丰富了美好的画面。
    19. ①描写了故乡四月农人们的勤劳、互助、辛苦、乐观,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赞美、同情、尊敬。②对知识分子不懂劳作的反思。③身处战场后方,对在战火边缘的亲人、故乡、和谐安宁的田园生活深深的思念和担忧。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D.文中的“风趣”形容风景,当时指风景美丽,富有风味意趣。
    故选D。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A.“描写回忆中的故乡”错误,文中有“我搁笔悠然神往……憧憬着我故乡的四月”,描写的是作者当下的环境,引起对故乡的回忆。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相关内容作用的能力。
    布谷鸟的叫声的作用,首先从声音的具体内容分析,再结合语境把握其营造氛围或烘托人物的作用。
    布谷鸟的叫声如同“割麦栽禾”,“割麦栽禾”本是农人的工作,将割麦、栽禾两件事情联系在一起,而“割麦”“栽禾”两个事情连续出现,可侧面写出农人的忙碌、辛苦。
    远有青山,下有绿水,上有鸟鸣,大地上农人在忙碌……布谷鸟叫声更利于这一优美画面的形成,增添了田园景象的美好。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中景象描写蕴含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找出关于“故乡的四月”的景象描写,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者寄托其中的情思。
    文中写四月农人的辛苦,要“高举着竹连枷棍子”打麦穗,在风雨中、烈日下耕田插秧,准备下好吃食叫人帮忙,“到了中午,插秧累了,满水田里是山歌声”…… 故乡四月农人们的勤劳、互助、辛苦、乐观,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赞美、同情、尊敬。
    “雨水和泥浆,终日在牛身上淋着。农人气也不哼一声儿,在水田里,牛也兀自低了头背了犁一步步地慢慢走”,农人劳作是辛苦的,“诗人又说了……他以为是一种风景,可是让他来试一下,也许就不会有什么风趣了”,而诗人是不能真正体会其中的劳苦的,此处描写是对知识分子不懂劳作的反思。
    作者以细腻多情的笔触描摹故乡四月的劳作,想到“七旬的老母,十六岁的大儿子,正在这个场合眼看农忙”,劳作的场景里有亲人的身影;而“那里距前线,只七十华里而已”,故乡和亲人们的田园生活是和谐安宁的,但他们又处在战火边缘,作者深深的思念中满含着担忧。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6分。
    语言基础运用
    20.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①九天揽月搭 ,星河相伴助 。②近期,鹊桥二号中继星成功发射升空。③这颗“新星”将架设新“鹊桥”,为了执行探月任务的嫦娥四号、嫦娥六号提供地球与月球间的中继通信。④与之前发射的“鹊桥”中继星相比,鹊桥二号技术创新更多、技术水平更高、功能更强、接口更复杂、研制难度更高、执行任务的时间更长。⑤不仅它的发射能为嫦娥四号等执行探月任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还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的又一次飞跃。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②句中的“升空”可以删去。
    B. ③句中的“为了”应改成“为”。
    C. ④句中画线部分语序合理,并列恰当。
    D. ⑤句中关联词“不仅”的位置错误。
    (2)根据文意,在两处横线上各填入两个字,使第①句成为本段总括句。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答案】(1)C (2)鹊桥 嫦娥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升空”删掉不影响句意。
    B.“为了”表目的,语境“为……提供”中应用“为”,是介词,作状语。
    C.“技术创新更多、技术水平更高、功能更强、接口更复杂、研制难度更高、执行任务的时间更长”中并列项语序合理,并列内容和节奏不合理。其中“技术水平更高”与“技术创新更多”有交叉,应改为“技术状态更多”;“执行任务的时间更长”与前面短语节奏略显松散,改为“任务时间跨度更大”更合理。
    D.主语相同,“不仅”应放在主语“它的发射”后。
    故选C。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根据语段内容,“鹊桥”是中继星,承担地球和月球背面信息传导的“桥梁”作用,所以第一空填“鹊桥”;第二空,搭建“鹊桥”的目的是实现对“嫦娥”的信息传输,所以“助”的对象是“嫦娥”。
    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21. 近日,北京市西城区荣获“202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荣誉称号,“西城生活”公众号征集网友感言汇集发表,请你结合自己的体验谈谈在西城生活的幸福感。要求:真实具体,表达得体;不超过150字;不透露学校及个人信息。
    【答案】在西城,我深切感受到浓厚的文化底蕴与现代化的交融。漫步在古老的胡同,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而现代的建筑又展现了这座城市的活力。公园绿意盎然,邻里和睦,公共服务完善,让人倍感安心。西城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物质生活,更营造了一种温馨、和谐的生活氛围,让我真切地体验到了“最具幸福感城区”的魅力。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写作类型:说明类微写作。
    审题:
    本题目的核心在于“谈谈在西城生活的幸福感”,它要求作者基于个人的真实体验,具体地描述和表达在西城区生活的幸福感。审题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明确“幸福感”的含义。幸福感是一种主观的情感体验,它可能来源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环境、文化、社会氛围、公共服务等。因此,在描述幸福感时,我们需要从这些方面入手,展现西城区的独特魅力。
    其次,强调“真实具体”的要求。这意味着在描述时,我们需要避免空洞的套话和泛泛而谈,而是要用具体的例子和细节来支撑自己的观点。例如,可以具体描述某个公园的美景、邻里间的温暖互动,或者对某项公共服务的满意之处等。
    写作指导:先点明所写的西城区具有的特点,然后具体写自己的有关西城区的所见所闻——最好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都要提及,以印证在开头所写的西城区的特点,最后得出在其中生活会充满幸福感的结论。
    22.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是河北省文旅部门专门针对京津等地游客提出的旅游主题口号,被评为中国文旅宣传的典范,请为其写一段短评。要求:言之有物,条理清晰,语言简洁;不超过150字;不透露学校及个人信息。
    【答案】“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这句口号简洁而富有诗意,准确地捕捉了河北旅游的核心特色。它强调了河北的地理优势与美景,吸引京津等地游客在周末出游,实现短途旅游的便捷与愉悦。该口号既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又体现了河北的文化底蕴,堪称文旅宣传的佳作,值得广泛推广。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写作类型:议论类微写作。
    审题:明确题干要求,对河北省文旅部门专门针对京津等地游客提出的旅游主题口号“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进行评论。这个宣传口号被评为中国文旅宣传的典范,因此在组织答案的时候应从这一口号成为典范的原因入手,分析时可以从内容、手法、宣传效果等角度进行思考。
    写作思路:从内容上可以做如下思考: “这么近”巧妙地点明了河北与周边地区的地理邻近性,这样的表述,既拉近了河北与游客的心理距离,又写出了河北的旅游资源对于京津等地游客触手可及之感,仿佛触手可及的美景就在眼前。“那么美”则是对河北自然与人文风光的极致赞美,描绘出河北的青山绿水、古迹名胜,以及那独特的风土人情。这种美,既是一种视觉的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触动。“周末到河北”则是对游客发出的热情邀请。这样的邀请,既体现了河北对游客的热烈欢迎,又展示了河北作为短途旅游目的地的独特优势。
    在表现方面可以做如下思考:整句口号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明快,既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又体现了河北的文化底蕴。将河北的地理优势、美景风情以及文化底蕴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成为文旅宣传的佳作。

    23. 微写作。
    今天是5月6日,已是花落春归、芳菲将尽的时节。而即使春花已落,春天也许还在。请以“花落春仍在”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不超过150字。不透露学校及个人信息。
    【答案】 示例:
    花落春仍在
    花瓣轻舞,春归何处寻?岁月匆匆,芳华渐逝影难寻。枝头残红,诉说着别离的哀愁,似那佳人泪眼,凝望远方无尽头。然春风不解愁滋味,依旧拂过千山万水,将绿意播撒,让生命在希望中苏醒。看那绿草如茵,繁花似锦如绣,生命的律动,在春风的吹拂下欢歌。花开花落,本是自然之道,而春天,却永恒地存在于我们心间。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写作类型:抒情类微写作。
    审题:题目“花落春仍在”是一个富有诗意和哲理的短语。首先,从字面上看,“花落”指的是花朵的凋零,通常象征着季节的更替或时间的流逝,而“春仍在”则表明春天的气息或精神依然存在,不受外在表象的影响。这种对比和转折,构成了一种深刻的意象,引发人们对生命、时间、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在审题时,我们需要注意题目所蕴含的多重含义。首先,“花落”可以看作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代表着一种自然规律,即万物生长都有其周期和规律。其次,“春仍在”则表达了即使面对变化和消逝,生命的活力和希望仍然不会消失的主题。这种主题可以引发我们对生命、时间和自然的感悟,也可以引导我们思考如何在变化中寻找不变,如何在消逝中保留希望。
    写作思路:在写作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展开论述或描述。例如,我们可以从自然界的视角出发,描绘花朵凋零后春天的生机和活力;我们也可以从人生的角度切入,探讨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如何保持希望和信心;或者,我们还可以从文化的层面进行解读,探讨“花落春仍在”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
    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24. 完成作文。
    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指他的全部学说中贯穿着一个核心思想。今天,“一以贯之”可以指看似零散的现象中贯穿着一个根本规律,或指不同的举措遵循同一个原则或宗旨,也可以指从事的职业、做事的方式、追求的理想、秉持的立场等自始至终都不改变……
    请以“一以贯之”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不透露学校及个人信息。
    【答案】例文:
    一以贯之
    无论是孔子将“忠恕”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去推行,还是牛顿用“三大定律”奠定了物理学的基础。纵观人类历史,我们不难发现那些真正有价值的思想或理论,无一不是贯穿着一个核心思想。“一以贯之”,让我们对社会发展或个人成长有更为深入的思考。
    “一以贯之”,是从复杂的事物中找到共性,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过程。“贯”是事物发展的过程,“一”则是事物背后的规律。从看似纷繁复杂的事物看到背后的实质,才能让我们提升个人的思考能力,真正地认识时代,而不是被表象迷惑进而迷失自我。从“五四运动”开始到后来的新中国成立,将国家命运交给以广大人民为代表的无产阶级,让人民实现解放,从而“建立一个新世界”成为了有识之士的共识,并贯穿于中国人救亡图存、改革复兴的过程中。不难看出,只有抓住事物的本质,我们方能于偶然中找到历史发展的必然,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获得成功。
    除此之外,我们更应该看到“一以贯之”的“贯”字所体现的人的主观意愿。“贯”乃贯彻、坚持的意思,是我们对信念的持守,对理想的追求。它体现了一种长期性的特点。正是在这种坚持中,“一”所代表的思想和精神才能被人们看到和信服。鲁迅从实业救国的矿业学堂到仙台学医再到弃医从文,从经济到身体再到心灵。这其中真正让我们动容的不止是他对民族的一腔热血,更是这份理想与信念背后数十年的坚守。这启示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始终不要忘记自己的理想信念。这样,人的价值才能充分地彰显于世。
    在今天的时代,为什么我们仍然需要“一以贯之”?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只有我们找到变化中于时代、于个人的那个“一”,才不会轻易地被外物所裹挟,才不至于在快节奏、强刺激的网络时代中丧失个人的思考力和文化体力,从而更好地应对不确定性。同时,它更可帮助人们在幻化的时代风云中对社会、对自我重新审视,让每个个体致力于对自身思考力和定力的不懈发掘与培养,从而更好的以“一”之核心,“贯”之力度,实现社会之发展、个人之成长。
    在“一以贯之”中探究规律,坚守理想,重新回到对价值的坚守,最终实现人的真正发展。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全命题作文题。
    本题属于观点型材料。材料一共3句:第1句是引用孔子“吾道一以贯之”,并对其意义加以解释:他的全部学说中“贯穿着一个核心思想”,从而点明一以贯之的定义。第2句、3句则是以此而延展,指出这句话在今天可能具有的丰富含义。比如,可以指复杂中的统一性(一个根本规律),或者指多层现象中的本质(同一个原则或宗旨),也可以指人的思想情感的始终如一性……总之,围绕以上定义,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贯穿”“始终”是我们基于“吾道一以贯之”提炼出来的一级关键词汇,“根本”“核心”“原则”“宗旨”“职业、方式、理想立场……不改变”可以理解为是二级重要词汇。我们根据这些词汇可以深一层整合信息:“透过现象看本质”“贯彻始终不改初心”就是“一以贯之”。
    由此,文章展开可以依照惯常思路逐层深入。比如,首先可以定义什么是“一以贯之”或阐述表明一个“一以贯之”的观点立场,然后再说明我们为什么要“一以贯之”或为什么有这样的观点立场。最后,则从行动论的角度说明,我们要怎么做到“一以贯之”或要怎么做到观点立场所提及的内容。像材料中提到的孔子、现象里找规律、举措里找原则、追求的理想和秉承的立场始终不改变,这些都可以作为基础论据,并以此为模型类比同类论据,充实文章。
    立意:
    1.风雨兼程,初心不改。
    2.透过现象,挖掘本质。
    3.看到事物“多”与“一”的统一性。
    25. 完成作文。
    门票,是营业场所进门的凭证;也可以指进入某个领域或获得某种体验的资格、权限或机会。
    请以“门票”为题目,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不透露学校及个人信息。
    【答案】例文:
    门票
    师兄又没有给师弟自己画展的门票。
    “你还没能跨过门槛,技术上差太多了,是不会看懂我的作品的!”他说。师弟带着敬畏之情默默离开,点亮昏黄的灯光,伴师兄搬画的脚步声苦临山水。
    师弟年十有五,基本公差,是个一心热爱绘画与艺术的愣头青。师兄只是摇头——那工笔中夹杂颤抖,泼染却小心翼翼,甚不得法。叫这样,怎么能走入艺术创作的世界,用笔画出内心?“今天,临摹十张仕女图。”他说。
    但师兄并不了解这个后辈。他将一幅自己的创作《夏日晚闲》收入箱子时,并没有注意到师弟用牙咬紧嘴唇。这个青年身材瘦小仰师兄之名与国画之灵来求学,甚是谦卑,却不甘于被师兄的展览拒之门外。“我想见识你的更多作品!”“你没有资格!”可怎样才能有进入艺术的资格呢?师弟一次次失去了拿到门票的机会。
    于是,在昨日傍晚,他偷偷找出师兄的画卷。是的,就是《夏日晚闲》了。我曾对他说,一只安然趴在地上的老狗更会突出那晚闲之美。这么多留白,待我添上一笔……可正画完,他忽双颊滚烫。一只笔法谨慎的老狗与画面还算融洽,可却侵犯了师兄的作品。他要被发现.肯定要永远地失去了师兄画展的门票了!“我最嫉恶不懂艺术的人对我妄加解读!”他说过。师弟心跳到喉咙眼,飞快地逃跑了。
    第二天,师兄来到场地,一幅幅画卷展开挂起。咦?《夏日晚闲》怎多了一条老狗?师兄盯出师弟的笔墨,正气上发梢,突然怔在了原处。那老人脚边空落落的,加一只狗,虽画得不尽人意,但却是晚闲出淋漓尽致了。
    进入艺术一定要技艺吗?有心者便可领一张门票啊!
    师兄赶忙打电话给师弟。师弟心里一沉,只是飞快前来,等待一顿臭骂。“要帮忙装画吗?”他赶到展览,探进头,却看见人场正中央赫然挂起的《夏日晚闲》。
    “你虽技术有待打磨,但艺术领悟有,就可以来!”师兄说。“子期也不懂古琴嘛!”师弟呆在原地。师兄伸出手,递给他一张门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全命题作文题。
    材料首先解释了“门票”一词的基本概念,并从其“进门”这一含义,引申出我们生活中获得某种资格、机会等来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收获人生新的体验这一丰富意义。由此可见,门票可以是有形的,比如我们进入公园、展览馆、演唱会等场所的入场券、进门券;也可以是无形的,指诸如获得成长、实现梦想、得到友谊等抽象事物的通行证。试题要求以“门票”为题目进行记叙文写作,其实也就是要求通过“门票”这一意象或关键词,体现其与我们生活的联系,并能由此展现我们对于生活、人生的深入思考。
    写作时,可以充分运用比喻手法展开联想,并最好能从实际意义和抽象的象征意义两个方面叙事。首先,可以选取自己在生活中的某一样门票作为具象方面的线索,同时于其中挖掘其所蕴含的抽象思想精神作为“门票”的另一层含义。比如,可以叙述自己假期参观长城的经历,由购买长城门票进入景区参观这一叙述逐渐深入,在观景的同时深入感受到长城背后蕴含的悠久中华民族历史、浓厚的中华文化意蕴等经历,感觉自己触摸到了真正领略传统文化魅力的“门票”,从而表达自己的感悟。
    立意:
    1.努力是通往成功的门票。(叙述自己努力准备校级选拔,并得以进入省市级比赛的经历)
    2.一张门票,走进艺术的殿堂。(叙述自己参加一次民族音乐会后,对琵琶产生浓厚兴趣的经历)
    3.不同门票,不同选择,不同机会。(叙述自己参与高考选科,明确未来人生规划的经历)发展阶段
    本阶段人物的语言
    前世定情
    “他既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
    一见如故
    【甲】
    争吵误会
    【乙】
    心意相通
    【丙】
    用情专一
    【丁】

    相关试卷

    2024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4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共10页。

    2024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4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共10页。

    2023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