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新疆阿勒泰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语文]新疆阿勒泰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第1页
    [语文]新疆阿勒泰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第2页
    [语文]新疆阿勒泰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新疆阿勒泰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新疆阿勒泰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任务进入“最后一公里”的决胜时刻。在这项伟大工程面前,文学没有缺席,也不能缺席。如何完成历史视野下的脱贫攻坚与新乡村书写,也即如何完成新时代乡土中国书写,是摆在作家面前的重要课题。
    ②对日新月异的中国来说,乡土中国书写依然是新鲜的。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论述“文字下乡”的问题时说:“如果中国社会乡土性的基层发生了变化,也只有发生了变化之后,文字才能下乡。”显然,当下的中国社会乡土性的基层早已发生了深刻变化,文字不仅早已下乡,城乡差距正在努力缩小,乡土中国正阔步迈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新时代的中国,已经不再是“文字下乡”的问题,而是要解决如何从历史的视野完成新时代乡土中国书写,可谓是“文学下乡”的问题。
    ③如何讲好当代乡土中国故事,真实呈现新乡村的发展变化,文学就必须紧紧抓住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们作家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通过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来寻找答案,以文学观照现实,照亮生活。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坐标原点,也是考察乡土中国的晴雨表。实施精准扶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正是解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方略之一。革命老区和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曾作出巨大的牺牲和贡献,是我们的“精神高地”,但他们的经济生活也曾长期处于“洼地”。如何描写和叙述这个反差,分析它的历史原因、过程和结果,准确阐述今昔、世代之间的发展背景、进程和方向,探析解决不平衡发展的路径,以及新乡村的历史性巨变,正是文学需要着力开掘的地方。
    ④贫困是人类社会发展肌体上的一个痼疾,是一种历史现象,也是一种世界现象,不仅发展中国家深陷其中,发达国家也难以规避。如何摆脱贫困?这是整个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而中国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扶贫工作的伟大实践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从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再到新时代确立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开辟了中国特色减贫道路,为共建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也为历史视野下的新时代乡土中国书写提供了无限可能。
    ⑤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中国始终在发展的基础上根据阶段性目标,力所能及地将发展资源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倾斜,推动扶贫工作从“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引导人民群众既扶贫又扶志,实行“志智双扶”,从根本上医治贫困顽疾。“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文心雕龙·神思》)脱贫致富贵在立志,只要有志气、有信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显然,脱贫攻坚让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出欢天喜地的新气象、新风尚、新人物。因此,新时代乡土中国书写,要看到人民群众在摆脱贫困的伟大实践中,不仅“口袋富起来”了,而且“脑袋富起来”了。现在正处于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的过渡期,在这个崭新的历史现场,我们要用文学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现崭新的线索、塑造崭新的人物、记录崭新的实践、讲述崭新的故事,引导新乡村不断向善、向上、向好发展,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
    ⑥新时代的文学,是社会主义文学,是人民的文学。近年来,乡村叙事比较流行。但值得警惕的是,中国当代文学受西方文学和西方价值观的影响,热衷于小我情调、沉醉于私人经验、泛滥于欲望消费。一些作家的乡土中国书写沉浸于顾影自怜、无病呻吟,甚至“挂羊头卖狗肉”,打着非虚构的幌子贩卖营销其虚构的乡土之作。:他们或以微观叙事、口述史、田野调查的名义,编造行政区划根本找不到的村庄或者子虚乌有的人物,夸大农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阶段性问题;或念叨西方确立的一套所谓的“标准”,把“别人的故事”移花接木为“我的世界”,再用显微镜放大乡村存在的非主流东西;或把琐碎、落后的个案典型化,别有用心地遮蔽、忽略乡村的发展进步和整体的真善美。
    ⑦“你若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新时代乡土中国书写,绝不是虚构的隐喻所能遮蔽和表达的,也不是口口声声以“救赎自己”来为新乡村唱挽歌。当然,对于新乡村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必须要正视,因此,新时代乡土中国书写应该像费孝通先生所说的那样,“我们不但要在个人的今昔之间筑通桥梁,而且在社会的世代之间也得筑通桥梁,不然就没有了文化,也就没有了我们现在所能享受的生活”。
    ⑧新时代乡土中国书写要紧紧抓住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脱贫攻坚伟大工程的主题、主流,抓住新乡村发展变化的主轴、主体,既要记得住乡愁,又要反映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然,我们的文学就无法阐释中国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伟大变化,就不能跟上新时代的铿锵步伐。
    (摘编自《光明日报》:丁晓平《从“文字下乡”到“文学下乡”》)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文学不能缺席,作家应该认真思考如何完成历史视野下的脱贫攻坚与新乡村书写的问题。
    B.费孝通笔下的“乡土中国”早已成为历史,当下中国社会乡土性的基层早已发生深刻变化,这使得“文学下乡”在今天成为可能。
    C.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坐标原点,能反映乡土社会的变化。为了解决该矛盾,可以实施精准扶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D.“输血式”扶贫很难让人们“脑袋富起来”,而“造血式”扶贫能以“志智双扶”激发贫困地区群众的内在动力。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为共建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贡献,为历史视野下的新时代乡土中国书写提供了可能。
    B.念叨西方确立的一套所谓的“标准”,把“别人的故事”移花接木为“我的世界”,不符合新时代“文学下乡”的创作要求。
    C.“文学下乡”要正视新乡村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比如热衷于小我情调、沉醉于私人经验、泛滥于欲望消费等。
    D.记得住乡愁和表现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不冲突,新时代乡土中国书写应该兼顾这两方面的内容表达。
    3.下列选项,属于“讲好当代乡土中国故事,真实呈现新乡村的发展变化”的作品是( )
    A.鲁迅的《祝福》:从鲁镇“旧历的年底”写起,在准备“祝福”这一“年终大典”的气氛中展开祥林嫂的故事,是呼唤“改造国民性”的力作。
    B.李英的《群山回响》:“用报告文学的形式,将视线聚焦在浙江广袤的乡村大地上,书写迭代升级的“千万工程”引领乡村走向共富的生动实践。
    C.余华的《山谷微风》:对令作者流连忘返的山谷微风进行了拟人化的描写,并温馨地回忆了他少年时为避暑而寻找穿堂风与“蒲扇风”的故事。
    D.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叙写了史铁生在地坛公园所观察到的自然景物和人生百态,既有对亲情的深情讴歌,同时也凝结着深刻的人生哲思。
    4.本文多处使用引用论证,请结合材料分析引用论证的作用。
    5.当代作家怎样才能完成新时代乡土中国书写?请根据文本加以梳理概括。
    【答案】1.B 2.C 3.B
    4.①增添论证的趣味性、通俗性。引用俗语“挂羊头卖狗肉”,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地证明了一些作家的乡土中国书写打着虚构的幌子来实现贩卖营销的目的。
    ②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如第七段引用学者费孝通的观点,为“新时代乡土中国书写”提供了思路。
    ③增添了论述文的文学色彩。如第五段引用“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这一《文心雕龙》中的语句,使得论述更加文雅蕴藉。
    5.①抓住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写到“以人民为中心,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通过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来寻找答案,以文学观照现实,照亮生活”等,也可。)
    ②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到“发现崭新的线索、塑造崭新的人物、记录崭新的实践、讲述崭新的故事,引导新乡村不断向善、向上、向好发展,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等,也可)
    ③要正视新乡村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写到“警惕西方文学和西方价值观的影响”也可。)
    ④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脱贫攻坚伟大工程的主题、主流,抓住新乡村发展变化的主轴,主体。
    【解析】
    【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 “费孝通笔下的‘乡土中国’早已成为历史”错,文中只能体现“文字下乡”成为历史,扩大了范围。
    故选B。
    【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热衷于小我情调、沉醉于私人经验、泛滥于欲望消费等”不是新乡村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是中国当代文学存在的问题。选项张冠李戴。
    故选C。
    【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A.《祝福》从时间角度看,不属于当代故事。同时,内容上没有呈现新乡村的发展变化。
    C.《山谷微风》以写景和回忆为主体,不涉及新乡村的发展变化。
    D.《我与地坛》从地域上看,地坛在都市北京。内容上也不符合题干要求。
    故选B。
    【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①增添论证的趣味性、通俗性。“一些作家的乡土中国书写沉浸于顾影自怜、无病呻吟,甚至‘挂羊头卖狗肉’”,“挂羊头卖狗肉”是民间俗语,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地证明了一些作家的乡土中国书写打着虚构的幌子来实现贩卖营销的目的。还有“口袋富起来”“脑袋富起来”,语言朴实生动,趣味性强。
    ②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如第七段“新时代乡土中国书写应该像费孝通先生所说的那样,‘我们不但要在个人的今昔之间筑通桥梁……’”引用学者费孝通的观点,为“新时代乡土中国书写”提供了思路。
    ③增添了论述文的文学色彩。如第五段“‘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文心雕龙·神思》)”,“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出自《文心雕龙》,直接引用经典论著中的语句,使得论述更加文雅蕴藉。
    【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①结合“如何讲好当代乡土中国故事,真实呈现新乡村的发展变化,文学就必须紧紧抓住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们作家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通过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来寻找答案,以文学观照现实,照亮生活”可知,抓住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以人民为中心,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通过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来寻找答案,以文学观照现实,照亮生活。
    ②结合“我们要用文学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现崭新的线索、塑造崭新的人物、记录崭新的实践、讲述崭新的故事,引导新乡村不断向善、向上、向好发展,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可知,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现崭新的线索、塑造崭新的人物、记录崭新的实践、讲述崭新的故事,引导新乡村不断向善、向上、向好发展,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
    ③结合“值得警惕的是,中国当代文学受西方文学和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对于新乡村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必须要正视”可知,要正视新乡村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警惕西方文学和西方价值观的影响。
    ④结合“新时代乡土中国书写要紧紧抓住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脱贫攻坚伟大工程的主题、主流,抓住新乡村发展变化的主轴、主体”可知,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脱贫攻坚伟大工程的主题、主流,抓住新乡村发展变化的主轴,主体。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曹雪芹
    一时女眷散后,王夫人因问凤姐:“你今儿怎么样?”凤姐道:“太太只管请回去。我须得先理出一个头绪来,才回去得呢。”王夫人听说,便先同邢夫人等回去,不在话下。
    这里凤姐儿来至三间一所抱厦内坐了,因想: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执,临期推委;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此五件实是宁国府中风俗。
    话说宁国府中都总管来升闻得里面委请了凤姐,因传齐同事人等说道:“如今请了西府里琏二奶奶管理内事,倘或他来支取东西,或是说话,我们须要比往日小心些。每日大家早来晚散,宁可辛苦这一个月,过后再歇着,不要把老脸面丢了。那是个有名的烈货,脸酸心硬,一时恼了,不认人的。”众人都道有理。又有一个笑道:“论理,我们里面也须得他来整治整治,都忒不像了。”正说着,只见来旺媳妇拿了对牌来领取呈文、京榜纸扎,票上批着数目。众人连忙让坐倒茶,一面命人按数取纸来抱着,同来旺媳妇一路来至仪门口,方交与来旺媳妇自己抱进去了。
    凤姐即命彩明钉造簿册。即时传来升媳妇,兼要家口花名册来查看,又限于明日一早传齐家人媳妇进来听差等语。大概点了一点数目单册,问了来升媳妇几句话,便坐车回家。一宿无话。
    至次日卯正二刻便过来了。那宁国府中婆娘媳妇闻得到齐,只见凤姐正与来升媳妇分派,众人不敢擅入,只在窗外听觑。只听凤姐与来升媳妇道:“既托了我,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嫌了。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由着你们去,再不要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样的话,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半点儿,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现清白处治。”说着,便吩咐彩明念花名册,按名一个一个的唤进来看视。
    一时看完,便又吩咐道:“这二十个分作两班,一班十个,每日在里头单管人客来往倒茶,别的事不用他们管。这二十个也分作两班,每日单管本家亲戚茶饭,别的事也不用他们管。这四十个人也分作两班,单在灵前上香、添油、挂幔、守灵、供饭、供茶、随起举哀,别的事也不与他们相干。这四个人单在内茶房收管杯碟茶器,若少一件,便叫他四个描赔。这四个人单管酒饭器皿,少一件,也是他四个描赔。这八个单管监收祭礼。这八个单管各处灯油、蜡烛、纸札,我总支了来交与你八个,然后按我的定数再往各处去分派。这三十个每日轮流各处上夜,照管门户,监察火烛,打扫地方。这下剩的按着房屋分开,某人守某处,某处所有桌椅古董起,至于痰盒掸帚,一草一苗,或丢或坏,就和守这处的人算账描赔。来升家的每日揽总查看,或有偷懒的,赌钱吃酒的,打架拌嘴的,立刻来回我。你有徇情,经我查出,三四辈子的老脸就顾不成了。如今都有了定规,以后那一行乱了,只和那一行说话。素日跟我的人,随身自有钟表,不论大小事,我是皆有一定的时辰。横竖你们上房里也有时辰钟。卯正二刻我来点卯,巳正吃早饭。凡有领牌回事的,只在午初刻。戌初烧过黄昏纸,我亲到各处查一遍回来,上夜的交明钥匙。第二日仍是卯正二刻过来。说不得咱们大家辛苦这几日罢。事完了,你们家大爷自然赏你们。”
    说罢,又吩咐按数发与茶叶、油烛、鸡毛掸子、笤帚等物。一面又搬取家伙:桌围、椅搭、坐褥、毡席、痰盒、脚踏之类。一面交发,一面提笔登记,某人管某处,某人领某物,开得十分清楚。众人领了去,也都有了投奔,不似先时只拣便宜的做,剩下的苦差没个招揽。各房中也不能趁乱失迷东西。便是人来客往,也都安静了,不比先前一个正摆茶,又去端饭,正陪举哀,又顾接客。如这些无头绪、荒乱推托偷闲窃取等弊,次日一概都蠲了。
    凤姐儿见自己威重令行,心中十分得意。因见尤氏犯病,贾珍又过于悲哀,不大进饮食,自己每日从那府中煎了各样细粥,精致小菜,命人送来劝食。贾珍也另外吩咐每日送上等菜到抱厦内,单与凤姐。那凤姐不畏勤劳,天天于卯正二刻,就过来点卯理事。独在抱厦内起坐,不与众妯娌合群,便有堂客来往也不迎会。
    (节选自《红楼梦》第十三回、十四回,有删改)
    【注】前情简介:宁国府贾珍的儿媳妇秦可卿死后,王熙凤受贾珍之托协理宁国府,料理秦可卿的丧事,加之凤姐有主事之才能又喜好卖弄才干,便欣然答应,走马上任,迅速对症下药……
    6.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凤姐做事具有极强的行动力,接受贾珍的邀请就立刻投入工作,在一所抱厦内,就先理出了个头绪来。
    B.宁国府因贾珍媳妇尤氏软弱,治理确实混乱,宁国府里的下人对凤姐的到来期待已久,望其来整治整治。
    C.文中写道凤姐吩咐彩明念花名册,按名一个一个的唤进来看视,实为量才而用之意,足见其治家才干。
    D.凤姐骄大自满、十分得意,得意于自己威重令行,也得意于她把宁国府的丧事办得井井有条。
    7.下列对选文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葬礼上八大事项,多人精细分工,专管负责可以看出贾府治丧的繁文缛节和铺张浪费,为后文的衰落埋下伏笔。
    B.选文为凤姐协理宁国府,人物众多,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刻画手法多样,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C.“凤姐不畏勤劳,天天于卯正二刻,就过来点卯理事”的细节为其病源伏线,印证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谶语。
    D.凤姐的语言虽无书卷气,却有一肚子生活真气,泼辣直接,一针见血,叫人心生三分敬畏,心服口服。
    8.选文将王熙凤行事泼辣、精明果敢、不怒自威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分析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9.《红楼梦》第十四回回目为“林如海捐馆扬州城 贾宝玉路谒北静王”,这回回目虽未提到王熙凤,但是这回的重点却在展现王熙凤的才干上“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评点王熙凤的治家才干。
    【答案】6.D 7.B
    8.①侧面烘托。宁国府总管来升告诫下人的话,从侧面反映了王熙凤的威严、泼辣。②正面描写。选文用细致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了王熙凤的性格和治家才能。
    9.①善于发现、总结问题。只是根据平日所见宁国府情况,王熙凤就能在接手宁国府之后很短的时间内梳理出宁国府存在的诸多问题。②管理严格,威重令行。制定考核标准,规定工作时间,奖勤罚懒,不讲情面。③分工细致,责任到人。事无巨细,分派每个人的工作,涉及人员调配、工作分配,器物损坏赔偿、点名查岗、钥匙管理等等方面,条理分明,面面俱到。
    【解析】
    【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骄大自满”错误,选文中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精明干练,泼辣威严,将宁国府管理的井井有条,深得人心,不涉及骄大自满。
    故选D。
    【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选文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情节跌宕起伏”错误。凤姐一走马上任,很快就理出了事情的头绪,一下子就抓住了问题的症结。凤姐先命“钉造簿册”,治家严厉、有方,吩咐按数发与物品,照顾尤氏等。这都是凤姐协理宁国府的重要情节。选文的情节看不出跌宕起伏。
    故选B。
    【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
    结合“话说宁国府中都总管来升闻得里面委请了凤姐,因传齐同事人等说道:‘如今请了西府里琏二奶奶管理内事,倘或他来支取东西,或是说话,我们须要比往日小心些。每日大家早来晚散,宁可辛苦这一个月,过后再歇着,不要把老脸面丢了。那是个有名的烈货,脸酸心硬,一时恼了,不认人的’众人都道有理”分析,宁国府中都总管来升告诫下人,要比往日小心一些,不能把老脸面丢了。且评价王熙凤“有名的烈货,脸酸心硬,一时恼了,不认人的”,这是从侧面来写的,写出了王熙凤的威严、凶狠、泼辣、六亲不认等特点。
    结合“太太只管请回去。我须得先理出一个头绪来,才回去得呢”“既托了我,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嫌了。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谁是没脸的,一例现清白处治”等分析,这是语言描写,写出了王熙凤的治家才能和泼辣性格。
    结合“因想: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此五件实是宁国府中风俗”分析,这是从心理角度来写王熙凤的,写出了她杰出的理家才能。
    结合“一时看完,便又吩咐道”“吩咐”等分析,这是动作描写,写出王熙凤的治家才能。这些都是正面描写。
    【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结合“因想: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执,临期推委;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此五件实是宁国府中风俗”分析,通过写这几件事情,根据平日的所见、所感、所思,王熙凤很快速地梳理出宁国府中存在的问题,且思路特别清晰。王熙凤特别善于发现和总结问题。
    结合“这二十个分作两班,一班十个,每日在里头单管人客来往倒茶,别的事不用他们管。这二十个也分作两班,每日单管本家亲戚茶饭,别的事也不用他们管……这八个单管各处灯油、蜡烛、纸扎,——我总支了来交与你八个,然后按我的定数再往各处去分派”分析,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由“这三十个每日轮流各处上夜,照管门户,监察火烛,打扫地方。这下剩的按着房屋分开,某人守某处,某处所有桌椅古董起,至于痰盒掸帚,一草一苗,或丢或坏,就和守这处的人算账描赔。来升家的每日揽总查看,或有偷懒的,赌钱吃酒的,打架拌嘴的,立刻来回我。你有徇情,经我查出,三四辈子的老脸就顾不成了”分析,管理严格,涉及面广,考虑问题细心,且奖罚分明,不讲情面。“素日跟我的人,随身自有钟表,不论大小事,我是皆有一定的时辰……我亲到各处查一遍回来,上夜的交明钥匙。第二日仍是卯正二刻过来”分析,规定严格的工作时间,要求按照时间来做事情,强调时间观念。
    结合“一面提笔登记,某人管某处,某人领某物,开得十分清楚。众人领了去,也都有了投奔,不似先时只拣便宜的做,剩下的苦差没个招揽”分析,工作分派到具体的人,某人管某处,某人领某物,开得十分清楚,这样分工细致,清楚明了。
    结合“各房中也不能趁乱失迷东西。便是人来客往,也都安静了,不比先前一个正摆茶,又去端饭,正陪举哀,又顾接客。如这些无头绪、荒乱推托偷闲窃取等弊,次日一概都蠲了”分析,人员调配清楚,工作分配科学合理,器物损坏赔偿落实到个人。如“凡有领牌回事的,只在午初刻。戌初烧过黄昏纸,我亲到各处查一遍回来,上夜的交明钥匙”,做事情明确时间,甚至连钥匙管理这些事情都考虑到了,说明王熙凤理家条理分明,涉及面广。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节选自《鸿门宴》)
    材料二:
    冬,十月,沛公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降,杀之不祥。”乃以属吏。
    沛公西入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府图籍藏之,以此沛公得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沛公见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曰:“沛公欲有天下耶,将为富家翁耶?凡此奢丽之物,皆秦所以亡也,沛公何用焉!愿急还霸上,无留宫中!”沛公不听。张良曰:“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十一月,沛公悉召诸县父老、豪桀,谓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民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民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民。”民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节选自《资治通鉴》)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秦为无道A故B沛公得C至此D夫为天下E除残贼F宜G缟素H为资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东,崤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与“约为婚姻”中的“婚姻”一样,都是古今异义词。
    B.善,交好。与《烛之武退秦师》中“越国以鄙远”的“远”字用法相同,都是形容词作动词。
    C.降轵道旁,在轵道旁投降。与《齐桓晋文之事》中“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句式结构相同。
    D.之,代词,他们。与《庖丁解牛》中“臣之所好者道也”一句中的“之”的词性和意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项羽听到了曹无伤的告密之后,马上决定攻打刘邦,范增的话更加坚定了他的决心。
    B.材料二中,刘邦没有听从诸将的建议,杀掉投降的秦王子婴,而是把子婴交给了主管官员处置。
    C.刘邦成功的过程中,谋士起了重要作用,如萧何入咸阳后的行为有助于刘邦全面了解关中情况。
    D.沛公刚入咸阳时,见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没有禁受住诱惑,居留在了宫中。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2)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14.材料一中范增认为刘邦“志不在小”,材料二中刘邦的哪些行为印证了范增的判断?
    【答案】10.ADF 11.B 12.D
    13.(1)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
    (2)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是替父老们除害,而不是来欺凌你们的,请你们不必害怕!
    14.①没有诛杀子婴,博取宽容的好名声;②听从部下的建议,回军霸上,防止消磨意志;
    ③与百姓约法三章,拒绝百姓犒劳,取得关中百姓支持。
    【解析】
    【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秦朝因为不施行仁政,所以您才能够来到这里。而为天下人铲除残民之贼,应如同丧服在身,把抚慰人民作为根本。
    “沛公”作主语,“至”作谓语,“此”作宾语,主谓宾句子结构齐全,单独成句,“故”表结果的连词,用于句首,所以AD处断句;
    “残贼”作“除”的宾语,宾语后断句,所以F处断句。
    故选ADF。
    【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现象和文言句式的理解能力。
    A.正确。山东,古义:崤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今义:山东省。/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结婚的事。句意:沛公住在崤山以东时。/ 并与他相约成为婚姻亲家。
    B.错误。用法不同。“远”是形容词作名词。句意: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
    C.正确。都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轵道旁降”“颁白者不于道路负戴矣”。句意:伏在轵道亭旁向刘邦投降。/头发花白的人不在道路上背着或顶着沉重的东西了。
    D.正确。代词,他们;/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向人们讲明道理。/臣下所注重探究的是事物的规律。
    故选B。
    【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D.“居留在了宫中”错误。由原文“沛公乃还军霸上”可知,在樊哙和张良的劝说下,刘邦率军返回霸上。
    故选D。
    【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从”,跟随;“夜”,名词作状语,连夜;“之”,跑到;“具告以事”,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事具告”。
    (2)“所以”,……的原因;“为”,替;“侵暴”,欺凌。
    【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根据原文“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降,杀之不祥。’乃以属吏”可知,没有诛杀子婴,博取宽容的好名声;
    根据原文“沛公见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曰:……张良曰:‘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可知,听从部下的建议,回军霸上,防止消磨意志;
    根据原文“‘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民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民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民。’民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可知,与百姓约法三章,拒绝百姓犒劳,取得关中百姓支持。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沛公驻军霸上,还没有跟项羽见面。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沛公打算在关中称王,任命子婴为国相,珍宝全部占有它。”项羽大怒道:“明天犒劳士兵,给我去打垮沛公的部队!”在这时,项羽的军队有四十万,驻扎在新丰鸿门;沛公的军队有十万,驻扎在霸上。范增劝说项羽道:“沛公住在崤山以东时,贪图财货,喜欢漂亮的女人。如今入了关,财物什么都不拿,也不迷恋女色,这样看来,他的野心不小。我叫人观望他那里的气运,都是龙虎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气运呀!赶快攻打,不要失去机会。”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
    (节选自《鸿门宴》)
    材料二:
    冬季,十月,沛公刘邦率军抵达霸上。秦王子婴乘素车、驾白马,颈上系着绳子以示自己该服罪自杀,手捧封好的皇帝玉玺和符节,伏在轵道亭旁向刘邦投降。众将领中有人主张杀掉秦王。刘邦说:“当初怀王之所以派我前来,原本就是因为认定我能宽容人。何况人家已经降服了,还要杀人家,如此做是不吉利的。”于是便将秦王子婴交给了主管官员处置。
    刘邦领兵向西进入咸阳,众将领都争先恐后地奔往秦朝贮藏金帛财物的府库瓜分财宝,唯独萧何率先入宫取秦朝丞相府的地理图册、文书、户籍簿等档案收藏起来,刘邦借此全面了解了天下的山川要塞、户口的多少及财力物力强弱的分布。刘邦看到秦王朝的宫室、帷帐、名种狗马、贵重宝器和宫女数以千计,便想留下来在皇宫中居住。樊哙劝谏说:“您是想拥有天下,还是只想作一个富翁啊?这些奢侈华丽之物,都是招致秦朝覆灭的东西,您要它们有什么用呀!望您尽快返回霸上,不要滞留在宫里!”刘邦不听。张良说:“秦朝因为不施行仁政,所以您才能够来到这里。而为天下人铲除残民之贼,应如同丧服在身,把抚慰人民作为根本。现在刚刚进入秦的都城,就要安享其乐,这即是人们所说的‘助桀为虐’了。况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望您能听取樊哙的劝告!”刘邦于是率军返回霸上。十一月,刘邦将各县的父老和有声望的人全都召集起来,对他们说:“父老们遭受秦朝严刑苛法的苦累已经很久了!我与各路诸侯约定,先入关中的人为王。据此我就应该在关中称王了。如今与父老们约法三章:杀人者处死,伤人者和抢劫者抵罪。除此之外,秦朝的法律统统废除,众官吏和百姓都照旧安定不动。我之所以到这里来,是为了替父老们除害,而不是来欺凌你们的,请你们不必害怕!况且我所以领兵回驻霸上,不过是为了等各路诸侯到来后订立一个约束大家行为的规章罢了。”随即派人和秦朝的官吏一起巡行各县、乡、城镇,向人们讲明道理。秦地的百姓都欢喜异常,争相拿着牛、羊、酒食来慰问款待刘邦的官兵。刘邦又辞让不肯接受,说道:“仓库中的粮食还很多,并不缺乏,不想让百姓们破费。”百姓们于是更加高兴,唯恐刘邦不在秦地称王。
    (节选自《资治通鉴》)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河 湟①
    杜牧
    元载②相公曾借箸③,宪宗皇帝亦留神。
    旋见衣冠就东市④,忽遗弓剑⑤不西巡。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注】①河湟,唐与吐蕃的边境地带,安史之乱时被吐蕃占领。②元载,唐代宗时的宰相,主张收复河湟。③借箸,《史记·留侯世家》载,张良在刘邦吃饭时进策说:“臣请借前箸为大王筹之。”④“旋见”句,汉代晁错主张削藩定边,但景帝听信谗言将他杀害。⑤遗弓剑,唐宪宗去世的委婉说法。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借箸”一词借用张良的典故来替代“筹划”,含有将元载比作张良的意思。“亦”字表明元载和宪宗都曾关注西北边防。
    B.颔联借用晁错的故事,其目的在说明元载的遭遇与晁错颇为相似。前四句将史实和典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C.颈联写出当地百姓身着异服而心为汉臣。其中“虽”和“尽”两字用得极好,突出了河湟百姓的浩然正气。
    D.尾联作者认为虽未收复河湟,但是凉州动人的歌舞乐曲传入内地,给内地的唐朝百姓带来欢乐,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
    16.请简要分析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5.D
    16.①对唐朝君臣不能收复河湟失地的慨叹和惋惜。(如能答出“不能收复失地的惋惜”也可)②对深陷异族却忠心不移的百姓的赞美和歌颂。(如能答出“对中原统治者忠诚”之类的情感也可)③对当朝统治者只贪享乐不思收复失地的讽刺与批判。
    【解析】
    【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D.“凉州动人的歌舞乐曲传入内地,给内地的唐朝百姓带来欢乐,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错误,此处的“闲人”指沉迷歌舞的统治阶层,尾联意在揭露统治阶级醉生梦死之态,将作者满腔抑郁的不平之气故意以旷达幽默的语气表达出来,加强了诗歌的讽刺意味。
    故选D。
    【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的能力。
    诗歌前四句一连使用了三个典故。“借箸”,用张良的故事。不仅用来代“筹划”一词,而且含有将元载比作张良的意思,从而表明诗人对他的推重。“衣冠就东市”,是用晁错的故事。意在说明元载的主张和遭遇与晁错颇为相似,暗示元载留心边事,有经营的策略。杜牧用晁错来作比较,表现出对晁错的推重和惋惜。“忽遗弓剑”采用黄帝乘龙升仙的传说,借指宪宗之死,并暗指宪宗喜好神仙,求长生之术。这里,诗人对宪宗被宦官所杀采取了委婉的说法,流露出对他猝然逝世的叹惋。以上全用叙述,不着议论,但诗人对河湟迟迟不能收复的感慨和惋惜却溢于言表。
    后四句用强烈的对照描写,表达了诗人鲜明的爱憎。河湟百姓尽管身着异族服装,“牧羊驱马”,处境十分艰难屈辱,但他们的心并没有被征服,白发丹心,永为汉臣。作者对深陷异族却忠心不移的百姓赞美和歌颂。
    至于统治者,诗人不用直接描写的手法,而是抓住那些富贵闲人陶醉于原先从河湟传入京城的轻歌曼舞这样一个细节,便将他们的醉生梦死之态揭露得淋漓尽致,表达了对当朝统治者只贪享乐不思收复失地的讽刺与批判。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共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了学生的顾虑,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杜牧批判秦朝统治者穷奢极欲,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却大肆挥霍的暴行。
    (3)在《六国论》中,苏洵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写出诸侯割地越频多秦国侵略得越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 (2)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3)奉之弥繁 侵之愈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曾点言志,只提沐浴吹风歌咏,似有不学无术之嫌,而孔子居然对他的话表示赞许,这就很耐人寻味了。而孟子也说过“穷则独善其身”(甲),可见在早期的孔孟思想中已经包含了一些道家的想法。那么可以做一个大胆的假设:(乙)儒中有道,道中也必有儒,儒道互补是人性的使然。儒道两家在作为学术流派产生之始,甚至在产生之前,就开始了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带着这个假设来看老子,也就能理解他说的“爱民治国”这些话了。而庄子虽然总是批评儒家,但也同意“德无不容,仁也;道无不理,义也。”(丙)如果老庄真的弃尘绝世,就应该如《论语》里提到的几位隐士——接舆、长沮、桀溺等——(丁)连姓名都不屑于留,更不用谈著书立说、设帐授徒了。可见老庄是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在社会责任感这一方面,老庄与孔孟一样。
    同源异流是儒道互补的根本特征,只不过孔孟关注的是人的社会性和文明秩序的发展,老庄关怀的是人类生命与心性的和谐、自在与自然。他们都重视人性和社会问题,只是朝着不同的学术方向发展。无论二者的差异多么大,都能彼此依存,形成互补,两千多年来不但发展为中国文化的基调,反而已然内化成独有的中国人的人格特征。
    18.下面对语段中画横线处的标点说明,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处的引号表示直接引用孟子的话。除引用外,引号还可表示强调或特殊含义等。
    B.乙处的冒号使用正确,此处表示提示下文,其后的内容指的是“大胆的假设”。
    C.丙处“义也”后的标点使用正确,此处属句中的引用句号放在后引号的前面或后面均可。
    D.丁处的破折号使用正确,两个破折号表示插入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和括号的作用类似。
    19.反证法会先做出某个假设,然后推理出其与事理或已知条件矛盾,从而证明假设不成立。试分析第二段所用反证法的推理思路。
    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18.C
    19.假如老庄真的弃尘绝世成立。那么他们就应像接舆、长沮、桀溺等几位隐士一样,不留姓名,不谈著书立说、设帐授徒。但事实上老庄与孔孟一样行“入世之事”,这与已知事实矛盾。所以,老庄真的弃尘绝世这个假设不成立。
    20.两千多年来不但发展为中国文化的基调,而且已然内化成中国人独有的人格特征。
    【解析】
    【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C.“丙处‘义也’后的标点使用正确”错误。此处属句中的不完全引用,句号应放在后引号的后面。
    故选C。
    【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使用论证方法的的能力。
    首先找到第2段中做出的假设是:老庄真如他们所说的完全弃尘绝世。然后依据这个假设来推理:就应该像《论语》里提到的几位隐士——接舆、长沮、桀溺等——连姓名都不留,更不用谈著书立说、设帐授徒了。但是事实上老庄并没有像上述几人一样完全弃尘绝世,而是说些“治国爱民”这些话,同意“德无不容,任也;道无不理,义也”的说法,这与文中说“老庄是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在社会责任感这一方面,他们与孔孟是一样的”相矛盾。所以,之前的假设是错误的。
    【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句子有两处语病:
    一是搭配不当。“不但……反而……”搭配不当,应改为“不但……而且……”,“反而”对应的关联词是“非但”。
    二是语序不当。“独有的中国人的人格特征”表范围的定语应放在形容词性修饰语的前面,应改为“中国人独有的人格特征”。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鱼类可以发音,那么又靠什么器官来收听呢?大家知道,鱼的外体没有耳朵,但是,鱼类有专门的听觉器官——“内耳”。皮肤上的侧线和腹腔中的鳔都对声音有一定的感受能力,特别是鳔的作用更大。同样鱼并没有声带,它们能发出声音,(1) 。鳔是鱼掌管沉浮的升降控制器,又是一个万能的收发声器。鱼不仅可以用肌肉挤压鳔,而且可以来回摩擦它,还可以把半个鳔中的空气挤到另外半个鳔中去,方式不同,发出的声音也就不同。一条鱼发出声音的振动波能透过其他鱼的身体,犹如它们的身体穿过水一样地自然:声音可以从外面不受阻碍地传到鱼的“耳朵”,这“耳朵”就在大脑附近,这部分就是信息中心,其灵敏度不亚于人的耳朵。
    (2) 。鲫鱼和鲶鱼欣赏 2750赫兹的声音,鲤鱼酷爱300赫兹的音响。马格里达纳内海湾有一支乐队专为各种海洋动物演奏,海狮、海豚随着音乐的伴奏翩翩起舞。
    一般来说,鱼类对几百赫兹的低频音响十分敏感。(3) ,是因为人耳无法听到低于16赫兹、高于2万赫兹的振动。那些我们听不见的鱼声,就属于超低音或超高音范围。
    21.请用含有转折关系的复句简要概括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案】21.鱼类虽然外体没有耳朵,但是可以通过腹腔中的鳔感受声音并发出不同的声音。
    22.(1)主要靠体内充满气体的鳔 (2)不同种类的鱼对音乐有不同的爱好
    (3)有些鱼发出的声音我们听不见
    【解析】
    【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及变换句式的能力。
    第一段先提出问题,然后回答“鱼的外体没有耳朵,但是,鱼类有专门的听觉器官——‘内耳’”,后面具体解释了鱼类靠什么感知声音,由“鳔是鱼掌管沉浮的升降控制器,又是一个万能的收发声器。鱼不仅可以用肌肉挤压鳔,而且可以来回摩擦它,还可以把半个鳔中的空气挤到另外半个鳔中去,方式不同,发出的声音也就不同”可知,鱼类可以通过腹腔中的鳔来感受声音和发出不同的声音。
    然后用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如“虽然……但是”连接句子,整理答案为:鱼类虽然外体没有耳朵,但是可以通过腹腔中的鳔感受声音并发出不同的声音。
    【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1)与前句“它们能发出声音”衔接,此处应该说鱼类靠什么发出声音,根据前面的“特别是鳔的作用更大”和后面的“鳔……又是一个万能的收发声器”“还可以把半个鳔中的空气挤到另外半个鳔中去,方式不同,发出的声音也就不同”可知,主要靠体内充满气体的鳔;
    (2)此句为段落总领句,由后文“鲫鱼和鲶鱼欣赏 2750赫兹的声音,鲤鱼酷爱300赫兹的音响”可知,不同种类的鱼对音乐有不同的爱好;
    (3)此处应该是某种现象,后文解释原因,由“那些我们听不见的鱼声,就属于超低音或超高音范围”可知,有些鱼发出的声音我们听不见。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随着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的兴起,各类信息海量增长,如同海浪一般从四面八方涌入人们的生活,这种现象被称为“信息爆炸”。
    同时,当今信息时代也出现了“信息茧房”现象。“信息茧房”指人们只关注与自己兴趣相符的信息,将自己像蚕茧一样束缚于“茧房”中的现象。
    对“信息爆炸”和“信息茧房”现象,你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共有两段话,分别介绍了“信息爆炸”和“信息茧房”现象。据此,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行文中思考“是什么”的问题。那么,为何会产生“信息爆炸”和“信息茧房”呢?毫无疑问,这是科技发展和媒体发达的必然结果,也就是说,生活在信息化时代的我们,很难完全杜绝“信息爆炸”和“信息茧房”。“信息爆炸”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它的优势是让我们的选择更自由,缺陷是极大的增加了筛选的困难。那么,面对“信息爆炸”,人们应该怎么办?而“信息茧房”本是针对“信息爆炸”所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手段——而且是有效手段,只是这种手段本身也有缺陷——造成信息的同质化,封闭化。
    而导写语中,“对‘信息爆炸’和‘信息茧房’现象,你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的要求是,必须综合这两种现象进行立意,如果只写对“信息爆炸”现象的认识与思考,或只写对“信息茧房”现象的认识与思考,都不是切合题意之作。
    综上所述,本次作文着重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对“信息茧房”的危害进行分析,重点论述人们为什么要破除“信息茧房”;二是面对信息时代的“信息爆炸”,人们应该怎么办,重点论述人们如何适应信息时代。
    因此,写作时,可以适当阐述“信息爆炸”和“信息茧房”这两个核心概念的内涵,思考其出现的社会原因。然后再进一步着重分析两者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信息茧房”是针对“信息爆炸”所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应对措施。对此,可综合阐述两者利弊,并针对性地指出在“信息爆炸”的背景下,“爆炸”也好,“茧房”也罢,只要为我所用,就都是“方便”,而非“束缚”。有时候,一味地采取逃跑主义,躲进“信息茧房”,显然是行不通的。因为,如果在信息时代把自己桎梏在“信息茧房”里,就会导致自己视野狭窄,认知片面,成为井底之蛙。但同时,解决的办法也不在于放弃“自我保护”,而在于专注于自己感兴趣领域的同时,不要忘记抬头看看世界。最终,可结合自身,给出自己认为的最正确的做法:以开放的胸襟,大胆投身于信息社会,提升媒介素养,对海量的信息主动“拿来”,认真、正确筛选,辨析真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
    立意:
    1.破除“信息茧房”,拥抱信息时代。
    2.走出“信息茧房”,全面提升素养。
    3.拥抱信息时代,正确筛选利用。

    相关试卷

    [语文]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语文]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期末]2023_2024学年新疆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阿勒泰地区):

    这是一份[语文][期末]2023_2024学年新疆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阿勒泰地区),共6页。

    2022-2023学年新疆阿勒泰地区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新疆阿勒泰地区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作文,其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