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年九年级下册中考模拟卷一模语文
展开注意事项:
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题卷上直接作答。
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阅读老舍的散文节选《住的梦》(有删改),完成下面小题。
不管我的梦想能否成为事实,说出来总是好玩的:春天,我将要住在杭州。二十年前,我到过杭州,只住了两天。那是旧历的二月初,在西湖上我看见了嫩柳与翠竹,蕉叶与碧浪,美不胜收。山上的光景如何?没有看到。三四月的莺( )花山水如何,也无从晓得。但是,由我看到的那点春光,已经可以断定杭州的春天必定会教人整天生活在诗与图画中的。所以,春天我的家应当是在杭州。
夏天,我想青城山应当算作最理想的地方。在那里,我虽然只住过十天,可是它的幽静已shuān( )住了我的心灵。在我所看见过的山水中,只有这里没有使我目不忍睹。它并没有什么俯仰生姿的奇峰怪树,也没有多少栩栩如生的佛寺雕像,可是,它的那一片绿色已足使我感到这是仙人所应住的地方了。到处都是绿,而且都像______,______,______,目之所及,那片淡雅、泛着光晕、滋润心田的绿色都在轻轻的颤动,仿佛要流入空中与心中去似的。这个绿色会像音乐似的,涤( )清了心中的万虑。
1. 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莺( ) shuān( )住 涤( )清
2. 选文中画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美不胜收B. 目不忍睹C. 俯仰生姿D. 栩栩如生
3. 下列三个句子是从文中划横线处抽取出来的,请你根据语境,将它们依次填入文段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嫩柳那么淡 ②竹叶那么亮 ③蕉叶那么润
A. ①②③B. ①③②C. ③①②D. ②①③
4. 请自选一种颜色,写出颜色带给人的感受。要有诗意,句式不限,示例仅供参考。
示例:这个绿色会像音乐似的,涤清了心中的万虑。
5. 根据《骆驼祥子》的相关内容,按要求答题。
(1)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 孙侦探是《骆驼祥子》中,唯一一个亲眼看到祥子“一落”,导致祥子“二落”人物。他用他仅有的那点权力,竭尽全力地挤压更底层的人民。
B. 社会底层小人物祥子的悲剧,向读者展示了“车夫奋斗泪,乱世悲凉歌”。
C. 虎妞大胆泼辣,敢于追求幸福却又好逸恶劳,控制欲强。她最后难产而死是祥子走向堕落的根本原因。
D. 老舍在《骆驼祥子》中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
(2)有人认为祥子的悲惨命运值得同情,也有人认为他性格中有值得批判的一面。你赞同哪个观点,请结合具体情节谈谈你的看法。
综合性学习(9分)
6. 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学校组织同学们前往社区开展“倡导低碳生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参加活动,完成以下任务。
(1)学校将在社区进行“低碳生活,绿色环保”的主题宣传活动,你想加入以下哪个小组?你们小组会开展哪些活动?
活动小组:资料搜集组 实地考察组 文稿撰写组
(2)学校想在现场分发“市民低碳生活调查问卷”,你会设计什么问题?请写出一个。
(3)活动当天,社区还设置了很多趣味游戏,解锁“低碳生活”。比如在跳蚤集市置换旧物,推动资源重复使用;垃圾分类投篮比赛……你参加的是“在低碳承诺墙上写上低碳生活小妙招,并进行承诺”你会在承诺墙上写些什么呢?
(一)古诗词积累(10分,每空1分)
7. 古诗填空。
小语不知如何增添作文的文采,你告诉他可以引用诗句:写春光,用“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写夏荷,用“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爱莲说》周敦颐);写秋菊,用“采菊东篱下,_________”(《饮酒》陶渊明);写冬雪,用“__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登高,可借杜甫的名句抒怀“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望岳》);思念,可用李白的明月表达“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感恩老师,可以用李商隐《无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赞美老师的无私奉献;临别赠言,可以写李白《行路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鼓励同学自信前行。
(二)(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8.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理解有谈的一项是( )
A. “名之者谁”中的“名”,运用组词法,可解释为“取名”。
B.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前一个乐字意动用法,意思是“使……快乐”。
C. “伛偻提携”和“黄发垂髫”一样,是借代手法,意思是“老人和小孩”。
D. “野芳发”中的“芳”,本义指花草的香气,引申可指香草,也泛指花卉,所以这里翻译为“花”。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10. 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文中先由远及近写出醉翁亭地理位置,再由景物写到人事。
B. “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是作者政治不得意、精神萎靡不振的表现。
C.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表明“醉”是表象,“乐”是根本。
D. 21个“也”字,使行文显得潇洒自如,形成一唱三叹、富有音乐美的独特语言风格。
11. 《半山亭记》是张之洞11岁时仿照《醉翁亭记》所写,用来称颂自己父亲张锳。请只结合链接材料的具体内容,分析张锳和欧阳修的“乐”,有哪些共同之处?
【链接材料】
太守之意,得之半山而志以亭也。夫柳岸晓风,芦花残月,云腾碧嶂,日落深林者,亭之朝暮也。水绿波澄,莲红香远,月白风清,水落石出,亭之四时也。四时之景无穷,而亭之可乐,亦与为无穷也。题诗励士,把酒劝农,四竟安恬,五谷垂颖者,则太守之真乐也。乐民之乐,而能与人、物同知者,太守也。
(节选清代张之洞《半山亭记》,有删改)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老舍先生的目光始终关注着社会与时代。《骆驼祥子》展现了20世纪20年代一位小人物的堕落,而《老字号》则展现了30年代一类群体、一种道德的衰微,请跟随小语与小文一同探究吧!
老字号
①钱掌柜是绸缎行公认的老手,正如三合祥是公认的老字号。钱掌柜走后,辛德治——三合祥的大徒弟——他说不上来为什么这样怕,好象钱掌柜带走了一些永难恢复的东西。
②三合祥——多少年的老字号!——要满街拉客了!老手,老字号,老规矩——都随着钱掌柜走了。钱掌柜,那样正直,那样规矩,把买卖作赔了。东家不管别的,只求年底下多分红。
③多少年了,三合祥是永远那么官样大气:金匾黑字,绿装修,黑柜蓝布围子,大机凳包着蓝呢子套,茶几上永远放着鲜花。多少年了,三合祥除了在灯节才挂上四只宫灯,垂着大红穗子没有任何不合规矩的胡闹八光。多少年了,三合祥没打过价钱,抹过零儿,或是贴张广告,或者减价半月;三合祥卖的是字号。
④老气度,老规矩,全要完了!周掌柜——来了还没有两天——要把三合祥改成蹦蹦戏的棚子:门前扎起一座彩牌。“大减价”每个字有五尺见方,两盏煤气灯。照得人脸发绿。这还不够,门口洋鼓洋号,从天亮吹到三更;四个徒弟,戴上红帽,在门口,在马路上,见人就给传单。这还不够,他派定两个徒弟专管给客人送烟递茶,哪怕是买半尺白布,屋里常烧得像个佛堂。这还不够,买一尺还饶上一尺,还赠送洋娃娃,伙计们还要和客人随便说笑客人要买的,没有也不说,拿出别种东西硬叫人家看。
⑤辛德治想哭一大场去!在柜上十五六年了,他因三合祥、也为三合祥而骄傲。三合祥的金匾有种尊严。三合祥虽是个买卖,可是和照顾主儿们似乎是朋友。三合祥是“君子之风”的买卖:门凳上常坐着附近最体面的人。这个光荣的历史,是长在辛德治的心里的。可是现在?
⑥年头是变了。多少家店铺已经把老规矩舍弃,而那些新开的更是提不得的,因为根本就没有过规矩。
⑦他最恨的是对门那家正香村:一年到头老是吵闹,老是大减价,老悬着煤气灯,老转动着留声机。买过两元钱的东西,老板便亲自让客人吃块酥糖;不吃,他能往人家嘴里送!辛德治永不会正眼看“正香村”那三个字!也永不到那边买东西!
⑧更奇怪的是,正香村发财,而三合祥一天比一天衰微。他不明白为什么,难道买卖必定得不按着规矩作才行吗?不能是这样,不能!三合祥到底是不会那样的!
⑨谁知来了个周掌柜,三合祥的与正香村的煤气灯把街道照青了一大截,三合祥与正香村成了一对?!这莫非是作梦么?不是梦,辛德治也得听周掌柜的,他得和客人瞎扯,他得让人吸烟,他得把人诓到后柜,他得拿着假货当真货卖。他得等客人争竞才多放二寸……他不能忍受这个!
⑩辛德治看出来,世界的确是变了。作买卖打算要赚钱的话,得会变戏法、说相声。周掌柜是个人物,可他越佩服周掌柜,心里越难过。
⑪突然,周掌柜上天成去了。天成,本街上的另一家绸缎店——开张也有四五年了,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是纪念日,大减价。三合祥的老规矩太深了,仿佛是长了根周掌柜不能充分施展他的才能。
⑫辛德治想请钱掌柜回来。字号与利益两顾着——他知道这必能打动了东家们。他心想,钱掌柜回来,一切就都回来了
⑬三合祥恢复了昔日的肃静,只是悬挂上了那四个垂着大红穗子的宫灯欢迎钱掌柜的回来。
⑭挂上宫灯那天,天成号门口放了两只骆驼,骆驼身上披满了各色的缎条,驼峰上安着一明一灭的五彩电灯,左右可以抓彩,一人一毛钱,凑足了十个人就开彩,一毛钱有得一匹摩登绸的希望。天成门外成了庙会,挤不动人。
⑮三合祥的门凳上又罩上蓝呢套。辛德治口里不说什么,心中可是着急。半天儿不进来一个买主。只有几位老主顾,偶尔买点东西,但更多的只是说会儿话,感叹年月穷,闲聊几句,喝两碗茶就走。这使辛德治想起昔年的光景,可是他也晓得,昔年的光景,大概不会回来了;这条街只有天成“是”个买卖!
⑯过了一节,三合祥非减人不可了。辛德治含着泪和钱掌柜说:“我一人干五个人的活,咱们不怕!”老掌柜也说:“咱们不怕!”辛德治那晚睡得非常香甜,准备次日干五个人的活。可是过了一年,三合祥倒给天成了。
12. 【品人物心理,理小说内容】
小语:老舍先生善于用人物心理与现实的矛盾冲突推动情节发展。
小文:对的,我发现小说中辛德治有心理与现实的矛盾冲突,比如:辛德治不想钱掌柜离开,但钱掌柜把买卖作赔了,不得不离开。
小语:你这一说,我也根据你的示例找到了两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赏语言特色,知人物情感】
小文:有人说“遣词造句简劲有力”是老舍先生小说语言的一大特点,意思是言短意长,紧凑而饱满。我认为第⑤段“这个光荣的历史,是长在辛德治的心里的。可是现在?”这句话中“长”字可以体现这一特点(从字词角度赏析)(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语:分析得真好,“简劲有力”不只是词语,更体现在句段中,你看第④段(从修辞角度赏析)(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品细微之处,见匠心之妙】
小语:我关注到一个细节,在钱掌柜回来那天,三合祥挂上了那四个垂着大红穗子的宫灯从结构上看,这是对第③段的宫灯的①______,说明了②______。
小文:不止如此,从内容上看,三合祥的“宫灯”气派威严,与天成“彩灯”的俗气华丽形成③______,暗示了④______。
15. 【析名称艺术,探丰富意蕴】
小语与小文在探究文章时,一致认为小说中的“老字号”的“老”蕴含着作者复杂矛盾的情感,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16. 【读小说结尾,悟悲剧之理】
小说以“三合祥倒给天成”这一悲剧结尾收场,请结合链接材料,从情节和主题两个角度谈谈这一悲剧结局必然性。
【链接材料】
“一个文化的生存,必赖有它自我的批判,时时矫正自己,充实自己,以老牌自夸自傲,固执的拒绝,更进一步,是自取灭亡”。
——老舍《大地龙蛇·序》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写作是一种艺术生产行为,与音乐、美术、书法、舞蹈、园林、建筑这些艺术不同的地方在于,后者主要是一种感性媒介的艺术,它们运用音符、构图、色彩、线条、动作这些感性媒介产生形式之差,而写作则主要是通过语言这种抽象的理性的表达媒介组织句子篇章来表达思想情感从而产生内容之美。写作的过程是一个行文措辞的过程,是一个言语生成的过程,是一个主题展开的过程。而主题的展开思维,就是对主题进行分析的思维,包括渲染主题的思维——赋性思维,材料分析的思维——路径思维。
材料二】
①所谓“赋形思维”,就是写作者对自己所要写的文章的主题、立意(思想、情感、氛围、性格、特征、信息)的渲染化、造势化、清晰化写作行为中所运用的思维操作技术。赋形思维不是对文章立意的空洞言说,而是要有若干能表达立意的材料,并将其组成文章结构,形成文章。这样,文章的立意就附于文章的材料、结构、语言及文体上了。写作赋形思维的基本操作模型包括两方面:“重复”与“对比”。
②所谓“重复”,就是指主题展开的写作过程中,选择那些和写作主题相同、相似、相近的文章因素进行谋篇、结构、构段、造语、行文,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说服力、说明性程度。在这里,“重复”不是形式和内容的消极性同一、再现,重复,而是形式的不断变异、差异、变化,但在内容方面却相同、相似、相近。即形式的变化中保持内容、性质、内含等方面的统一、协调。
③所谓“对比”,就是指主题展开的写作过程中,选择那些和写作主题相反、相对、相背的文章因素进行谋篇、结构、构段、造语、行文,以增强《反衬》文章的感染力、说服,即反差的手法。“对比”赋形思维操作模型是文章写作中辅助的、次要的、修饰的写作思维技能。因此,一篇文章可以没有“对比”性的写作赋形思维操作,但绝对不可以没有“重复”性的写作赋形思维操作。
④文章写作为什么必须进行赋形思维呢?其实,写作之所以需要进行赋形思维,最根本的原因是要形成文章立意的秩序,让读者对主题、立意产生强烈的印象,从而征服读者,实现自己的写作意图和文章功能。其次,“赋形思维”是最典型、最重要的“按美的规律造型”的审美思维原理,赋形思维中的“重复”性思维操作模型产生了关于文章内容或形式的节奏、韵律的生命时间之美,而“对比性”赋形思维操作模型产生了文章的审美空间、审美张力的生命空间之美。
⑤“重复”和“对比”既可作为宏观的谋篇布局结构的思维操作模型、技术,也可以作为中观的中间部分的结构构成的思维操作模型,还可以作为微观段落、语段、句子结构的思维操作模型、技术。
【材料三】
中国古代“起、承、转、合”的章法结构理论,实际上是将重复与对比的结构思维原理模型与文章的文本的结构模型优化的产物,因为,在“起、承、转、合”的文本模型中,一方面具有文章的开头(“起”)——中间(“承”、“转”)——结尾(“合”)的渐进性过程的意思,另一方面,“起、承、转、合”的本质正是“重复”和“对比”:“起”是文章写作中首先推出的文章基本的主题、立意、情调。而“承”是沿着“起”的主题、立意、情调、色彩进行渲染、铺陈。这两个部分的构成运用了“重复”的赋形思维操作模型。“转”的内容是转到文章主题、立意、情调、色彩的对立方向去和“起”、“承”部分的内容构成强烈的反差)、对比,这正是“对比”的赋形思维操作模型。而“合”的部分又回到了文章“起”、“承”的主题、立意、情调上去了,这是一种近程的“对比、反衬”,又是一种远程的“重复、强化”。
【材料四】
①在《故乡》中,核心的赋形思维就是“对比”。小说开头部分,使用“重复”赋形思维,主要是对眼前故乡的“悲凉、萧索”的景物、人事的渲染、描绘。
②小说的中间部分的内容,则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的“对比”赋形思维的操作,来构成、生成小说的主体内容。首先是景物的对比,眼前故乡是“西风、断茎、枯草”的“悲凉萧索”的“荒村”,而儿时故乡是“海边金黄明月”的自由乐土。其次是人物方面,血气方刚的“小英雄”——“乞丐”式的闰土、美丽的“豆腐西施”——“圆规”般的杨二嫂。再次,在情感体验方面,“我”回到故乡时,感到一种深深的隔膜、对立,而儿时则是与小伙伴们的亲密无间融洽的深情厚谊。这些鲜明的对比又是对时代人性悲剧气氛的一种渲染,一种重复。这是鲁迅小说的最精彩之处。
③小说结尾部分再次运用“对比”赋形思维,用未来理想中的金黄、明月、蓝天、碧海的美丽故乡的憧憬与现实中悲凉萧索的苦难故乡进行对比,从而进一步强化了对故乡人民的苦难命运的同情,对封建社会的无情批判和对美好的人类命运的热切向往。
——以上材料皆节选自马正平《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有删改
17. 根据上述材料,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写作是一个思维展开的过程,既有着材料分析的赋形思维,又有渲染主题的路径思维。
B. “重复”与“对比”是文章的两大赋形策略,每篇文章可以没有重复,但必须有对比。
C. 重复是指在主题展开过程时形式的变化中保持内容、性质、内含等方面的统一、协调。
D. 鲁迅的《故乡》使用的核心赋形思维是“对比”,但文章的结尾使用了“重复”思维。
18. 请简要概括在写作中使用赋形思维的理解。
19. 请根据材料三,补充完善“赋形思维——‘起承转合’关系图”。
20. 请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天净沙·秋思》中赋形思维是如何体现的。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
四、写作(55分)
21.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汉字是汉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终生的良师益友,每个人的精神家园。
任务一:
一个方块字可以凝聚你的过往历程,凝聚你的别样情感,凝聚你的人生感悟。回顾三年的初中生涯,该用哪个字来定义你的三年生活呢?
请以“一个字里的三年”为题,写一篇文章。
任务二:
汉字往往可以引起我们美妙而大胆的联想。停,暂时的停下,才能更好地前行;路,路在我们各自的足下;道,首要、首脑,迈开脚去“走”;忙,“心”“亡”为“忙”,指人一忙,心就丢了,一个无心做事的人,如何不会犯错出乱?
为弘扬汉字文化,“汉字大观”栏目组发起“美丽汉字”推荐活动,请向栏目组推荐一个汉字,结合你感受与思考,阐述推荐理由。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③不得抄袭;④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重庆巴蜀2022-2023学年中考一模语文参考答案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阅读老舍的散文节选《住的梦》(有删改),完成下面小题。
不管我的梦想能否成为事实,说出来总是好玩的:春天,我将要住在杭州。二十年前,我到过杭州,只住了两天。那是旧历的二月初,在西湖上我看见了嫩柳与翠竹,蕉叶与碧浪,美不胜收。山上的光景如何?没有看到。三四月的莺( )花山水如何,也无从晓得。但是,由我看到的那点春光,已经可以断定杭州的春天必定会教人整天生活在诗与图画中的。所以,春天我的家应当是在杭州。
夏天,我想青城山应当算作最理想的地方。在那里,我虽然只住过十天,可是它的幽静已shuān( )住了我的心灵。在我所看见过的山水中,只有这里没有使我目不忍睹。它并没有什么俯仰生姿的奇峰怪树,也没有多少栩栩如生的佛寺雕像,可是,它的那一片绿色已足使我感到这是仙人所应住的地方了。到处都是绿,而且都像______,______,______,目之所及,那片淡雅、泛着光晕、滋润心田的绿色都在轻轻的颤动,仿佛要流入空中与心中去似的。这个绿色会像音乐似的,涤( )清了心中的万虑。
1. 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莺( ) shuān( )住 涤( )清
2. 选文中画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美不胜收B. 目不忍睹C. 俯仰生姿D. 栩栩如生
3. 下列三个句子是从文中划横线处抽取出来的,请你根据语境,将它们依次填入文段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嫩柳那么淡 ②竹叶那么亮 ③蕉叶那么润
A. ①②③B. ①③②C. ③①②D. ②①③
4. 请自选一种颜色,写出颜色带给人的感受。要有诗意,句式不限,示例仅供参考。
示例:这个绿色会像音乐似的,涤清了心中的万虑。
【答案】1. ①. yīng ②. 拴 ③. dí 2. B 3. A
4. 月光下的粉色桃花就像一盏灯,温润了孤独的心灵。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①莺花:意思是莺啼花开,泛指春日景色。莺,读音yīng,指莺啼。
②拴住:读音shuān zhù ,用绳子系住,引申为打结。
③涤清:意思是荡涤清楚,洗刷明白,弄得清洁的意思。涤,读音dí,洗,清除。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辨析。
A.美不胜收: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一时看不过来。用在此处,与语境相符,使用正确;
B.目不忍睹:意思是指眼睛不忍看,形容景象很凄惨。用在此处,与语境不符,使用错误;
C.俯仰生姿:意思是高矮错落有致,无论俯视还是仰视都会形成美好的姿态。用在此处,与语境相符,使用正确;
D.栩栩如生:通常比喻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用在此处,与语境相符,使用正确。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解答此题需要通读文段,理清内在的逻辑关系。
“嫩柳那么淡”中的“淡”,“竹叶那么亮”中的“亮”,“蕉叶那么润”中的“润”与语段中的“淡雅、光晕、滋润”相照应。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解答此题时需要抓住题干中的“颜色、诗意”的要求,并结合例句中所运用的比喻修辞手法。
示例:这个橘红就像燃烧的火,一下子点燃了我内心的激情。
5. 根据《骆驼祥子》的相关内容,按要求答题。
(1)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 孙侦探是《骆驼祥子》中,唯一一个亲眼看到祥子“一落”,导致祥子“二落”的人物。他用他仅有的那点权力,竭尽全力地挤压更底层的人民。
B. 社会底层小人物祥子的悲剧,向读者展示了“车夫奋斗泪,乱世悲凉歌”。
C. 虎妞大胆泼辣,敢于追求幸福却又好逸恶劳,控制欲强。她最后难产而死是祥子走向堕落的根本原因。
D. 老舍在《骆驼祥子》中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
(2)有人认为祥子的悲惨命运值得同情,也有人认为他性格中有值得批判的一面。你赞同哪个观点,请结合具体情节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C (2)示例:我认为祥子的命运值得同情。《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祥子,生活在社会底层,祥子原本是一个憨厚老实勤快的人,由于他生活在社会底层,每天耳闻目睹的都是社会贫困的生活琐事,他每天接触的也都是欺诈贪困社会丑恶,在加上几次奋斗,他仍然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这样,祥子由一个单纯青年慢慢变得世俗油滑世故起来。祥子所处的那个时代是混乱黑暗的,祥子的由好变坏,由单纯变世故,是社会原因造成的。所以他的命运值得同情。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掌握。
C.“……她最后难产而死是祥子走向堕落根本原因”表述错误。祥子走向堕落的根本原因是旧社会的思想对祥子的压迫,这种制度不让好人有出路。并不虎妞最后难产而死。
故选C。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可结合名著内容和自己的认知理解,说一说你对祥子命运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一:我觉得祥子的命运不值得同情。祥子的不幸固然有时代的原因,但也和他本人的性格有关,性格决定命运。比如,他为了高额的收益铤而走险,不仅丢了车,还被抓了壮丁;他思维有局限:跳不出车夫的思维和圈子,即便虎妞出钱给他买车,也不愿租出去;他想法也简单:祥子的世界非黑即白,揉不得沙子,他不懂变通,过于死板。最终落得这样的结局也是必然的。
示例二:我觉得祥子的命运值得同情。从主观上祥子的选择的是个人奋斗的路,他的力量与当时黑暗统治势力相比显得太渺小;客观上看,祥子生活在黑暗统治时代的最底层,劳动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希望很渺茫,加上接连不断的挫折,最后导致祥子走向堕落。所以,他的命运是这个万恶的社会造成的,值得同情。
综合性学习(9分)
6. 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学校组织同学们前往社区开展“倡导低碳生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参加活动,完成以下任务。
(1)学校将在社区进行“低碳生活,绿色环保”的主题宣传活动,你想加入以下哪个小组?你们小组会开展哪些活动?
活动小组:资料搜集组 实地考察组 文稿撰写组
(2)学校想在现场分发“市民低碳生活调查问卷”,你会设计什么问题?请写出一个。
(3)活动当天,社区还设置了很多趣味游戏,解锁“低碳生活”。比如在跳蚤集市置换旧物,推动资源重复使用;垃圾分类投篮比赛……你参加的是“在低碳承诺墙上写上低碳生活小妙招,并进行承诺”你会在承诺墙上写些什么呢?
【答案】(1)示例:我加入“资料搜集组”,活动:我们小组会从网络、书籍中查找低碳生活的相关知识,搜集相关数据,还会采访专业人士,咨询相关学科的老师。
(2)示例:你知道什么是低碳生活吗?
(3)示例:小妙招:不使用或少使用一次性餐具,节约使用纸张,节约用水。承诺:争当环保卫士,守护美好家园。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活动设计。选择加入的小组,然后围绕对应的组别,来设计活动即可。“资料搜集组”重在对低碳环保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可以通过网上查找、现场访谈等方式进行;“实地考察组”重在深入生活实际,可以通过拍摄、记录等方式进行;“文稿撰写组”重在拟写宣传语、撰写文稿等。
示例一:我加入“实地考察组”,活动:我们小组会走出校园,用眼睛观察,用相机拍摄,实地考察,记录下感受,去获取直接资料。
示例二:我想加入文稿撰写组。我们小组会编写几句宣传口号,创作一支宣传歌曲,撰写出图文并茂的宣传文稿,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调查问题。拟写时要抓住题干“市民低碳生活调查问卷”明确问题的对象和主题,然后可以从市民对低碳生活的了解程度、日常习惯等角度设计问题。
示例:你平时有哪些低碳生活的好习惯?你知道干垃圾和湿垃圾的区别吗?你知道现在有哪些新能源交通工具吗?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分析题干可知此题须解决两个问题,即“写上低碳生活小妙招”和“进行承诺”,先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低碳生活的小妙招,然后写出自己的承诺即可。
示例:低碳生活小妙招:出门携带环保袋,减少使用塑料袋;尽量减少开关灯次数;家电不用时拔掉插头;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我承诺:践行低碳生活,提倡绿色出行。
(一)古诗词积累(10分,每空1分)
7. 古诗填空。
小语不知如何增添作文的文采,你告诉他可以引用诗句:写春光,用“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写夏荷,用“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爱莲说》周敦颐);写秋菊,用“采菊东篱下,_________”(《饮酒》陶渊明);写冬雪,用“__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登高,可借杜甫的名句抒怀“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望岳》);思念,可用李白的明月表达“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感恩老师,可以用李商隐《无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赞美老师的无私奉献;临别赠言,可以写李白《行路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鼓励同学自信前行。
【答案】 ①. 乱花渐欲迷人眼 ②. 濯清涟而不妖 ③. 悠然见南山 ④. 忽如一夜春风来 ⑤. 会当凌绝顶 ⑥. 随君直到夜郎西 ⑦. 春蚕到死丝方尽 ⑧. 蜡炬成灰泪始干 ⑨. 长风破浪会有时 ⑩. 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欲、濯、涟、悠、见、凌、郎、尽、炬、帆、济、沧”等字容易写错。
(二)(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8.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理解有谈的一项是( )
A. “名之者谁”中的“名”,运用组词法,可解释为“取名”。
B.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前一个乐字是意动用法,意思是“使……快乐”。
C. “伛偻提携”和“黄发垂髫”一样,是借代手法,意思是“老人和小孩”。
D. “野芳发”中的“芳”,本义指花草的香气,引申可指香草,也泛指花卉,所以这里翻译为“花”。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10. 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文中先由远及近写出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再由景物写到人事。
B. “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是作者政治不得意、精神萎靡不振的表现。
C.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表明“醉”是表象,“乐”是根本。
D. 21个“也”字,使行文显得潇洒自如,形成一唱三叹、富有音乐美的独特语言风格。
11. 《半山亭记》是张之洞11岁时仿照《醉翁亭记》所写,用来称颂自己父亲张锳。请只结合链接材料具体内容,分析张锳和欧阳修的“乐”,有哪些共同之处?
【链接材料】
太守之意,得之半山而志以亭也。夫柳岸晓风,芦花残月,云腾碧嶂,日落深林者,亭之朝暮也。水绿波澄,莲红香远,月白风清,水落石出,亭之四时也。四时之景无穷,而亭之可乐,亦与为无穷也。题诗励士,把酒劝农,四竟安恬,五谷垂颖者,则太守之真乐也。乐民之乐,而能与人、物同知者,太守也。
(节选清代张之洞《半山亭记》,有删改)
【答案】8. B 9. (1)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2)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 10. B
11. 他们都寄情山水,因山水而乐;他们都心系天下,把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
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句意: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乐:以……快乐;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的理解。重点词有:
(1)山水之乐:指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得:领会;寓:寄托;
(2)述:记述;以:来。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B.“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意思是:醉醺醺地倒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颓然”形容太守喝醉了的样子,表现了太守醉在其中,乐在其中;“是作者政治不得意、精神萎靡不振的表现”有误;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①根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链接材料】“四时之景无穷,而亭之可乐,亦与为无穷也”可知,他们都醉于山水,因山水美景而乐。
②根据《醉翁亭记》“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可知,表面上太守因山水之乐,出游之乐,宴酣之乐而内心愉悦,实际上太守的快乐是建立在游人之乐的基础上的,展现的是与民同乐的情怀。根据【链接材料】“题诗励士,把酒劝农,四竟安恬,五谷垂颖者,则太守之真乐也。乐民之乐,而能与人、物同知者,太守也”可知,张锳因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而开心,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表现的是“与民同乐”的思想。可见他们都心系天下、与民同乐,在山水间寄托自己与民同乐的情怀,把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
【点睛】参考译文:
《醉翁亭记》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升起,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酿造酒,泉水香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投中了 ,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倒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
【链接材料】
太守的意思,得之半山,所以取名为半山亭。垂柳在晨风中摇曳,芦花在月光下飘舞,晨雾在山林中升腾,夕阳从树林中退去,这是半山亭早晚之景。春天湖水碧波荡漾清澈澄清,夏日荷花竞相绽放香远醉人,秋夜皓月银辉洒地清风送爽,冬季湖水退去沙石隐现,这是半山亭四季之美景。四季的景色无穷无尽,半山亭内的乐趣也是无穷无尽。大家赋诗共勉,借酒为百姓祈福。太守治理下的兴义府社会安定,五谷丰登,人们安居乐业,这是太守真正的快乐。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同时又能和宾客、和禽鸟一同快乐的人,是太守。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老舍先生的目光始终关注着社会与时代。《骆驼祥子》展现了20世纪20年代一位小人物的堕落,而《老字号》则展现了30年代一类群体、一种道德的衰微,请跟随小语与小文一同探究吧!
老字号
①钱掌柜是绸缎行公认的老手,正如三合祥是公认的老字号。钱掌柜走后,辛德治——三合祥的大徒弟——他说不上来为什么这样怕,好象钱掌柜带走了一些永难恢复的东西。
②三合祥——多少年的老字号!——要满街拉客了!老手,老字号,老规矩——都随着钱掌柜走了。钱掌柜,那样正直,那样规矩,把买卖作赔了。东家不管别的,只求年底下多分红。
③多少年了,三合祥是永远那么官样大气:金匾黑字,绿装修,黑柜蓝布围子,大机凳包着蓝呢子套,茶几上永远放着鲜花。多少年了,三合祥除了在灯节才挂上四只宫灯,垂着大红穗子没有任何不合规矩的胡闹八光。多少年了,三合祥没打过价钱,抹过零儿,或是贴张广告,或者减价半月;三合祥卖的是字号。
④老气度,老规矩,全要完了!周掌柜——来了还没有两天——要把三合祥改成蹦蹦戏的棚子:门前扎起一座彩牌。“大减价”每个字有五尺见方,两盏煤气灯。照得人脸发绿。这还不够,门口洋鼓洋号,从天亮吹到三更;四个徒弟,戴上红帽,在门口,在马路上,见人就给传单。这还不够,他派定两个徒弟专管给客人送烟递茶,哪怕是买半尺白布,屋里常烧得像个佛堂。这还不够,买一尺还饶上一尺,还赠送洋娃娃,伙计们还要和客人随便说笑客人要买的,没有也不说,拿出别种东西硬叫人家看。
⑤辛德治想哭一大场去!在柜上十五六年了,他因三合祥、也为三合祥而骄傲。三合祥的金匾有种尊严。三合祥虽是个买卖,可是和照顾主儿们似乎是朋友。三合祥是“君子之风”的买卖:门凳上常坐着附近最体面的人。这个光荣的历史,是长在辛德治的心里的。可是现在?
⑥年头是变了。多少家店铺已经把老规矩舍弃,而那些新开的更是提不得的,因为根本就没有过规矩。
⑦他最恨的是对门那家正香村:一年到头老是吵闹,老是大减价,老悬着煤气灯,老转动着留声机。买过两元钱的东西,老板便亲自让客人吃块酥糖;不吃,他能往人家嘴里送!辛德治永不会正眼看“正香村”那三个字!也永不到那边买东西!
⑧更奇怪的是,正香村发财,而三合祥一天比一天衰微。他不明白为什么,难道买卖必定得不按着规矩作才行吗?不能是这样,不能!三合祥到底是不会那样的!
⑨谁知来了个周掌柜,三合祥的与正香村的煤气灯把街道照青了一大截,三合祥与正香村成了一对?!这莫非是作梦么?不是梦,辛德治也得听周掌柜的,他得和客人瞎扯,他得让人吸烟,他得把人诓到后柜,他得拿着假货当真货卖。他得等客人争竞才多放二寸……他不能忍受这个!
⑩辛德治看出来,世界的确是变了。作买卖打算要赚钱的话,得会变戏法、说相声。周掌柜是个人物,可他越佩服周掌柜,心里越难过。
⑪突然,周掌柜上天成去了。天成,本街上的另一家绸缎店——开张也有四五年了,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是纪念日,大减价。三合祥的老规矩太深了,仿佛是长了根周掌柜不能充分施展他的才能。
⑫辛德治想请钱掌柜回来。字号与利益两顾着——他知道这必能打动了东家们。他心想,钱掌柜回来,一切就都回来了
⑬三合祥恢复了昔日的肃静,只是悬挂上了那四个垂着大红穗子的宫灯欢迎钱掌柜的回来。
⑭挂上宫灯那天,天成号门口放了两只骆驼,骆驼身上披满了各色的缎条,驼峰上安着一明一灭的五彩电灯,左右可以抓彩,一人一毛钱,凑足了十个人就开彩,一毛钱有得一匹摩登绸的希望。天成门外成了庙会,挤不动人。
⑮三合祥的门凳上又罩上蓝呢套。辛德治口里不说什么,心中可是着急。半天儿不进来一个买主。只有几位老主顾,偶尔买点东西,但更多的只是说会儿话,感叹年月穷,闲聊几句,喝两碗茶就走。这使辛德治想起昔年的光景,可是他也晓得,昔年的光景,大概不会回来了;这条街只有天成“是”个买卖!
⑯过了一节,三合祥非减人不可了。辛德治含着泪和钱掌柜说:“我一人干五个人的活,咱们不怕!”老掌柜也说:“咱们不怕!”辛德治那晚睡得非常香甜,准备次日干五个人的活。可是过了一年,三合祥倒给天成了。
12. 【品人物心理,理小说内容】
小语:老舍先生善于用人物心理与现实的矛盾冲突推动情节发展。
小文:对的,我发现小说中辛德治有心理与现实的矛盾冲突,比如:辛德治不想钱掌柜离开,但钱掌柜把买卖作赔了,不得不离开。
小语:你这一说,我也根据你的示例找到了两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赏语言特色,知人物情感】
小文:有人说“遣词造句简劲有力”是老舍先生小说语言的一大特点,意思是言短意长,紧凑而饱满。我认为第⑤段“这个光荣的历史,是长在辛德治的心里的。可是现在?”这句话中“长”字可以体现这一特点(从字词角度赏析)(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语:分析得真好,“简劲有力”不只是词语,更体现在句段中,你看第④段(从修辞角度赏析)(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品细微之处,见匠心之妙】
小语:我关注到一个细节,在钱掌柜回来那天,三合祥挂上了那四个垂着大红穗子的宫灯从结构上看,这是对第③段的宫灯的①______,说明了②______。
小文:不止如此,从内容上看,三合祥的“宫灯”气派威严,与天成“彩灯”的俗气华丽形成③______,暗示了④______。
15. 【析名称艺术,探丰富意蕴】
小语与小文在探究文章时,一致认为小说中的“老字号”的“老”蕴含着作者复杂矛盾的情感,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16. 【读小说结尾,悟悲剧之理】
小说以“三合祥倒给天成”这一悲剧结尾收场,请结合链接材料,从情节和主题两个角度谈谈这一悲剧结局必然性。
【链接材料】
“一个文化的生存,必赖有它自我的批判,时时矫正自己,充实自己,以老牌自夸自傲,固执的拒绝,更进一步,是自取灭亡”。
——老舍《大地龙蛇·序》
【答案】12. ①. 辛德治看不惯正香村不按规矩做买卖,可是正香村发财,而三合祥一天比一天衰微。
②. 辛德治看不惯周掌柜的新规矩,可是还得按新规矩做事。
13. ①. 形容辛德治对三合祥的感情深厚,为三合祥的光荣历史而深感骄傲。 ②. 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列举周掌柜来到后对三合祥所做的改变,有力地突出了辛德治因老规矩全完而内心无比的悲哀和痛苦。
14. ①. 照应 ②. 辛德治对钱掌柜回来欢迎和对三合祥美好未来的期待 ③. 对比 ④. 三合祥与天成的竞争就是老气派与俗气两种风格与经营理念的竞争和三合祥最终被兼并的必然结局
15. 对三合祥时间长、年代久、官样大气、合规经营的欣赏、佩服、赞美之情;对“可是过了一年,三合祥倒给天成了”的最终结局的同情、遗憾、惋惜,甚至悲哀之情;还蕴含着对老字号要勇于反思、适应社会发展的希望之情。
16. 示例:情节:本文从三合祥的一个老徒弟辛德治的视角,真切地叙述了一个老店在商业意识的冲击下,因为固守规矩而最终被人兼并的故事。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老字号的悲惨结局的同情、遗憾、惋惜,甚至悲哀之情,启发人们关注与思索老字号如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问题。老店固守必然落后,顺应社会发展才能走向繁荣。因此,“三合祥倒给天成”这一悲剧结局是必然的。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本文善于用人物心理与现实的矛盾冲突推动情节发展,如示例结合第②段“都随着钱掌柜走了。钱掌柜,那样正直,那样规矩,把买卖作赔了。”可知“辛德治不想钱掌柜离开,但钱掌柜把买卖作赔了,不得不离开”,这样的矛盾冲突还有多处。如:
根据第⑧段“更奇怪的是,正香村发财,而三合祥一天比一天衰微。他不明白为什么,难道买卖必定得不按着规矩作才行吗”可概括为:辛德治看不惯正香村不按规矩做买卖,可是正香村发财,而三合祥一天比一天衰微;
根据第⑨段“谁知来了个周掌柜,三合祥的与正香村的煤气灯把街道照青了一大截,三合祥与正香村成了一对?!这莫非是作梦么?不是梦,辛德治也得听周掌柜的,他得和客人瞎扯,他得让人吸烟,他得把人讴到后柜,他得拿着假货当真货卖,他得等客人争竞才多放二寸……”可概括为:辛德治看不惯周掌柜的新规矩,可是还得按新规矩做事;
根据第⑩段“辛德治看出来,世界的确是变了。作买卖打算要赚钱的话,得会变戏法、说相声。周掌柜是个人物,可他越佩服周掌柜,心里越难过”可概括为:辛德治看出周掌柜会适应形势做买卖,让他不得不佩服,可是他心里还是怀念老规矩;
根据第⑯段“过了一节,三合祥非减人不可了。辛德治含着泪和钱掌柜说:‘我一人干五个人的活,咱们不怕!’老掌柜也说:‘咱们不怕!’辛德治那晚睡得非常香甜,准备次日干五个人的活。可是过了一年,三合祥倒给天成了”可概括为:辛德治希望和老掌柜全心全力振兴三合祥,但是最终结果是三合祥倒给天成了。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第一问:根据第⑤段“在柜上十五六年了,他因三合祥、也为三合祥而骄傲。三合祥的金匾有种尊严。三合祥虽是个买卖,可是和照顾主儿们似乎是朋友。三合祥是君子之风的买卖:门凳上常坐着附近最体面的人”可知,第⑤段“这个光荣的历史,是长在辛德治的心里的。可是现在?”这句话中“长”字的意思是“生长”,这里形容辛德治对三合祥的感情深厚,为三合祥的光荣历史而深感骄傲。
第二问:根据第④段“老气度,老规矩,全要完了!周掌柜——来了还没有两天——要把三合祥改成蹦蹦戏的棚子:门前扎起一座彩牌,‘大减价’每个字有五尺见方,两盏煤气灯,照得人脸发绿。这还不够,门口洋鼓洋号,从天亮吹到三更;四个徒弟,戴上红帽,在门口,在马路上,见人就给传单。这还不够,他派定两个徒弟专管给客人佛堂。这还不够,买一尺还饶上一尺,还赠送洋娃娃,伙计们还要和客人随便说笑;客人要买的,没有也不说,拿出别种东西硬叫人家看”一段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这还不够……这还不够……这还不够……”连续列举周掌柜来到后对三合祥所做的改变,有力地突出了辛德治因老规矩全完而内心无比的悲哀和痛苦。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情节的作用。
根据前文第③段“多少年了,三合祥除了在灯节才挂上四只宫灯,垂着大红穗子没有任何不合规矩的胡闹八光”可知,第⑬段“三合祥恢复了昔日的肃静,只是悬挂上了那四个垂着大红穗子的宫灯欢迎钱掌柜的回来”一句从结构上看是照应上文,
内容上看,以前只有灯节才挂的宫灯,这次为了钱掌柜回来而挂,可见突出了辛德治对钱掌柜回来的欢迎和对三合祥美好未来的期待;
三合祥的“宫灯”气派威严,与天成“彩灯”的俗气华丽形成鲜明对比,根据第③段“多少年了,三合祥是永远那么官样大气:金匾黑字,绿装修,黑柜蓝布围子,大机凳包着蓝呢子套,茶几上永远放着鲜花。多少年了,三合祥除了在灯节才挂上四只宫灯,垂着大红穗子没有任何不合规矩的胡闹八光。多少年了,三合祥没打过价钱,抹过零儿,或是贴张广告,或者减价半月;三合祥卖的是字号”可知三合祥是永远那么官样大气的布局和合规经营的老规矩,结合第⑯段“可是过了一年,三合祥倒给天成了。”可知最终三合祥还是倒给天成了,暗示了三合祥与天成的竞争就是老气派与俗气两种风格与经营理念的竞争和三合祥最终被兼并的必然结局。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含义。
根据第②段“三合祥——多少年的老字号!——要满街拉客了”可知,“老字号”的“老”指的是三合祥的时间长、年代久;
根据第③段“多少年了,三合祥是永远那么官样大气:金匾黑字,绿装修,黑柜蓝布围子,大机凳包着蓝呢子套,茶几上永远放着鲜花。多少年了,三合祥除了在灯节才挂上四只宫灯,垂着大红穗子没有任何不合规矩的胡闹八光。多少年了,三合祥没打过价钱,抹过零儿,或是贴张广告,或者减价半月;三合祥卖的是字号”可知,“老”指的是三合祥是永远那么官样大气的布局和合规经营的老规矩,表现出对三合祥时间长、年代久、官样大气、合规经营的欣赏、佩服、赞美之情;
结合第⑯段“可是过了一年,三合祥倒给天成了。”可知对三合祥倒给天成了的最终结局的同情、遗憾、惋惜,甚至悲哀之情;
结合本文主题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老字号的悲惨结局的同情、遗憾、惋惜,甚至悲哀之情,启发人们关注与思索老字号如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问题,可知“老”还蕴含着对老字号要勇于反思、适应社会发展的希望之情。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评析。
从情节角度来看,小说结尾“三合祥倒给天成”是前文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三合祥的倒闭主要是因为固执和短视,拒绝接受现代化的经营方式,仍然坚持传统的手工操作,导致在与天成竞标时的失败。同时,缺乏商业道德,使用不正当的手段(如以次充好、欺诈等),这也加速了三合祥的倒闭。因此,小说结尾的悲剧是前文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主题角度来看,小说结尾“三合祥倒给天成”反映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文化的冲突和必然趋势。传统文化过于固执己见,拒绝接受新的思想和方式,而现代商业文化则注重实用主义和竞争,缺乏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这种文化冲突和现代商业文化的冲击,使得传统文化逐渐失去了生存的空间。因此,小说结尾的悲剧也反映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文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结合材料“一个文化的生存,必赖有它自我的批判;时时矫正自己,充实自己。以老牌自夸自傲,固执的拒绝,更进一步,是自取灭亡”可知,三合祥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没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以老牌自夸自傲,固执,因此“三合祥倒给天成”这一悲剧结局是必然的。
示例:情节:小说结尾“三合祥倒给天成”的悲剧结局是固执和短视导致的。一直以老牌自夸自傲,固执地拒绝接受现代化的经营方式,而且对天成竞标时的手段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最终导致了三合祥的倒闭。主题:小说结尾的悲剧结局反映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文化的冲突和必然趋势。这种文化冲突和现代商业文化的冲击,使得传统文化逐渐失去了生存的空间,导致了悲剧结局的产生。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写作是一种艺术生产行为,与音乐、美术、书法、舞蹈、园林、建筑这些艺术不同的地方在于,后者主要是一种感性媒介的艺术,它们运用音符、构图、色彩、线条、动作这些感性媒介产生形式之差,而写作则主要是通过语言这种抽象的理性的表达媒介组织句子篇章来表达思想情感从而产生内容之美。写作的过程是一个行文措辞的过程,是一个言语生成的过程,是一个主题展开的过程。而主题的展开思维,就是对主题进行分析的思维,包括渲染主题的思维——赋性思维,材料分析的思维——路径思维。
【材料二】
①所谓“赋形思维”,就是写作者对自己所要写的文章的主题、立意(思想、情感、氛围、性格、特征、信息)的渲染化、造势化、清晰化写作行为中所运用的思维操作技术。赋形思维不是对文章立意的空洞言说,而是要有若干能表达立意的材料,并将其组成文章结构,形成文章。这样,文章的立意就附于文章的材料、结构、语言及文体上了。写作赋形思维的基本操作模型包括两方面:“重复”与“对比”。
②所谓“重复”,就是指主题展开的写作过程中,选择那些和写作主题相同、相似、相近的文章因素进行谋篇、结构、构段、造语、行文,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说服力、说明性程度。在这里,“重复”不是形式和内容的消极性同一、再现,重复,而是形式的不断变异、差异、变化,但在内容方面却相同、相似、相近。即形式的变化中保持内容、性质、内含等方面的统一、协调。
③所谓“对比”,就是指主题展开的写作过程中,选择那些和写作主题相反、相对、相背的文章因素进行谋篇、结构、构段、造语、行文,以增强《反衬》文章的感染力、说服,即反差的手法。“对比”赋形思维操作模型是文章写作中辅助的、次要的、修饰的写作思维技能。因此,一篇文章可以没有“对比”性的写作赋形思维操作,但绝对不可以没有“重复”性的写作赋形思维操作。
④文章写作为什么必须进行赋形思维呢?其实,写作之所以需要进行赋形思维,最根本的原因是要形成文章立意的秩序,让读者对主题、立意产生强烈的印象,从而征服读者,实现自己的写作意图和文章功能。其次,“赋形思维”是最典型、最重要的“按美的规律造型”的审美思维原理,赋形思维中的“重复”性思维操作模型产生了关于文章内容或形式的节奏、韵律的生命时间之美,而“对比性”赋形思维操作模型产生了文章的审美空间、审美张力的生命空间之美。
⑤“重复”和“对比”既可作为宏观的谋篇布局结构的思维操作模型、技术,也可以作为中观的中间部分的结构构成的思维操作模型,还可以作为微观段落、语段、句子结构的思维操作模型、技术。
【材料三】
中国古代“起、承、转、合”的章法结构理论,实际上是将重复与对比的结构思维原理模型与文章的文本的结构模型优化的产物,因为,在“起、承、转、合”的文本模型中,一方面具有文章的开头(“起”)——中间(“承”、“转”)——结尾(“合”)的渐进性过程的意思,另一方面,“起、承、转、合”的本质正是“重复”和“对比”:“起”是文章写作中首先推出的文章基本的主题、立意、情调。而“承”是沿着“起”的主题、立意、情调、色彩进行渲染、铺陈。这两个部分的构成运用了“重复”的赋形思维操作模型。“转”的内容是转到文章主题、立意、情调、色彩的对立方向去和“起”、“承”部分的内容构成强烈的反差)、对比,这正是“对比”的赋形思维操作模型。而“合”的部分又回到了文章“起”、“承”的主题、立意、情调上去了,这是一种近程的“对比、反衬”,又是一种远程的“重复、强化”。
【材料四】
①在《故乡》中,核心的赋形思维就是“对比”。小说开头部分,使用“重复”赋形思维,主要是对眼前故乡的“悲凉、萧索”的景物、人事的渲染、描绘。
②小说的中间部分的内容,则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的“对比”赋形思维的操作,来构成、生成小说的主体内容。首先是景物的对比,眼前故乡是“西风、断茎、枯草”的“悲凉萧索”的“荒村”,而儿时故乡是“海边金黄明月”的自由乐土。其次是人物方面,血气方刚的“小英雄”——“乞丐”式的闰土、美丽的“豆腐西施”——“圆规”般的杨二嫂。再次,在情感体验方面,“我”回到故乡时,感到一种深深的隔膜、对立,而儿时则是与小伙伴们的亲密无间融洽的深情厚谊。这些鲜明的对比又是对时代人性悲剧气氛的一种渲染,一种重复。这是鲁迅小说的最精彩之处。
③小说结尾部分再次运用“对比”赋形思维,用未来理想中的金黄、明月、蓝天、碧海的美丽故乡的憧憬与现实中悲凉萧索的苦难故乡进行对比,从而进一步强化了对故乡人民的苦难命运的同情,对封建社会的无情批判和对美好的人类命运的热切向往。
——以上材料皆节选自马正平《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有删改
17. 根据上述材料,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写作是一个思维展开的过程,既有着材料分析的赋形思维,又有渲染主题的路径思维。
B. “重复”与“对比”是文章的两大赋形策略,每篇文章可以没有重复,但必须有对比。
C. 重复是指在主题展开过程时形式的变化中保持内容、性质、内含等方面的统一、协调。
D. 鲁迅的《故乡》使用的核心赋形思维是“对比”,但文章的结尾使用了“重复”思维。
18. 请简要概括在写作中使用赋形思维的理解。
19. 请根据材料三,补充完善“赋形思维——‘起承转合’关系图”。
20. 请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天净沙·秋思》中赋形思维是如何体现的。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
【答案】17. C 18. 最根本的原因是要形成文章立意的秩序,让读者对主题、立意产生强烈的印象,从而征服读者,实现自己的写作意图和文章功能;“赋形思维”是最典型、最重要的“按美的规律造型”的审美思维原理。
19. ①推出主题、立意、情调 ②渲染、铺陈 ③对立、反差 ④重复、强化
20. 示例:在《天净沙•秋思》中,核心的赋形思维就是“重复”。开头三句,使用“重复”赋形思维,对眼前的萧索、荒凉的秋景进行渲染、描绘;然后描绘傍晚景象,渲染夕阳西下的景象,更突出诗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愁绪。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和推断。
A.有误,材料一原文为“渲染主题的思维——赋性思维,材料分析的思维——路径思维”,可知材料分析的是路径思维,渲染主题的是赋形思维;因此本项中“有着材料分析的赋形思维,又有渲染主题的路径思维”理解错误;
B.有误,材料二第③段原文为“一篇文章可以没有‘对比’性的写作赋形思维操作,但绝对不可以没有‘重复’性的写作赋形思维操作”,因此本项中“每篇文章可以没有重复,但必须有对比”理解错误;
D.有误,材料四第③段原文“小说结尾部分再次运用‘对比’赋形思维”,因此本项中“文章的结尾使用了‘重复’思维”表述错误;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概括。
根据材料二第④段“其实,写作之所以需要进行赋形思维,最根本的原因是要形成文章立意的秩序,让读者对主题、立意产生强烈的印象,从而征服读者,实现自己的写作意图和文章功能”可知,最根本的原因是要形成文章立意的秩序,让读者对主题、立意产生强烈的印象,从而征服读者,实现自己的写作意图和文章功能;
根据材料二第④段“其次,‘赋形思维’是最典型、最重要的‘按美的规律造型’的审美思维原理。赋形思维中的‘重复’性思维操作模型产生了关于文章内容或形式的节奏、韵律的生命时间之美,而‘对比性’赋形思维操作模型产生了文章的审美空间、审美张力的生命空间之美”可知,原因二是:“赋形思维”是最典型、最重要的“按美的规律造型”的审美思维原理。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梳理与概括。
要求根据材料三,补充完善“赋形思维——‘起承转合’关系图”。
①根据“‘起’是文章写作中首先推出的文章基本的主题、立意、情调”可概括为:推出主题、立意、情调。
②根据“‘承’是沿着‘起’的主题、立意、情调色彩进行渲染、铺陈”可概括为:渲染、铺陈。
③根据“‘转’的内容是转到文章主题、立意、情调、色彩的对立方向去和‘起’‘承’部分的内容构成强烈的反差”可概括为:对立、反差。
④根据“而‘合’的部分又回到了文章‘起’‘承’的主题、立意、情调上去了,这是一种近程的‘对比、反衬’,又是一种远程的‘重复、强化’”可概括为:重复、强化。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的阅读运用。
根据材料二第①段“写作赋形思维的基本操作模型包括两方面:‘重复’与‘对比’”,结合《天净沙·秋思》中的意象进行分析即可。
开头三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是使用“重复”赋形思维,列举了九种事物,对眼前的萧索、荒凉的秋景进行了“重复”渲染、描绘;
最后两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句描绘傍晚景象,夕阳西下的景象更触动了“断肠人”的思家念归之情,突出了诗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愁绪。
四、写作(55分)
21.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汉字是汉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终生的良师益友,每个人的精神家园。
任务一:
一个方块字可以凝聚你的过往历程,凝聚你的别样情感,凝聚你的人生感悟。回顾三年的初中生涯,该用哪个字来定义你的三年生活呢?
请以“一个字里的三年”为题,写一篇文章。
任务二:
汉字往往可以引起我们美妙而大胆的联想。停,暂时的停下,才能更好地前行;路,路在我们各自的足下;道,首要、首脑,迈开脚去“走”;忙,“心”“亡”为“忙”,指人一忙,心就丢了,一个无心做事的人,如何不会犯错出乱?
为弘扬汉字文化,“汉字大观”栏目组发起“美丽汉字”推荐活动,请向栏目组推荐一个汉字,结合你的感受与思考,阐述推荐理由。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③不得抄袭;④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例文1:
一个字里的三年
一个字,一种情绪;一个字,一年的记忆。每个人在每一年里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这些事情有的让人开心,有的让人气愤,有的让人痛苦,各不相同。而我在这三年里经历的事情,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搏”了。
三年前九月份,我从小学升到初中。原本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然而,进入初中学习,才真正意识以前所学的东西都是一些很简单的。开学的时候还蛮开心、蛮激动的,直到正式进入到复习才真正的懂了什么叫初中。刚开始做题目的时候,五个题目吧,几乎全错。越是这样,人的意志力也会慢慢地消沉下去,会厌倦做题,会对做题产生一种恐惧。初中的时间很紧迫,题目的难度也高,每次自己盲目的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都会在心里默默的提醒自己:拼搏讲究的不是快,要得是质量。
从此以后,“搏”这个字便成了我的信念。
去年暑假时,我去参加了一场舞蹈比赛。到了场地旁的时候,我发现对手和我差不多,但别人的级别比我高,我稍微有一些紧张,把比赛当平时训练。虽然我的动作做的不是很到位,但凭借自己平常的努力还是获得了三等奖,从此以后我更加坚信,“搏”是我这一年的年度关键字。
中国汉字有许许多多,我之所以选择“搏”这个字当我的年度关键字,是因为我认为这个字代表的意思是不服输,而我这一年里经历的事情也恰恰是这样,所以,我觉得“搏”这个字最适合我。我以后也会继续“搏”下去。
搏,搏的是什么?搏的是年后中考的胜利。还有不到俩月的时间,说长也不长,我们即将迎来属于我们的中考,很紧张,很激动,时间很紧迫,每天都面对着做不完的作业,还有放在桌上那一本本厚厚的书等着去学习,原本以为那些都不是事,现在才发现自己错了,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但是我没有放弃,每次都强迫这自己去完成,必须完成。这样一天天的过去了,从之前被强迫到现在的主动去完成,这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我也更懂得了拼的含义:“搏”需要付出,需要坚持。
搏,我的年度关键字,它伴我一路成长。
例文2:
梦,我的年度汉字
总有一日,我会飞向更美的天空,我就像一只风筝,我对自己说着。
刚踏入九年级,依稀找到了七年级时刚踏入学校是那份青涩与紧张。面对再一次陌生的班级,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学。我就像一只依然挂在店中的风筝,惶恐的看着来往的购物者,却又充满了渴望——我的蓝天。
当树上的枝叶变黄,落下再变绿,时间也随着风溜走了。回想着上个学期,一切离自己的憧憬那么遥远却又那么现实。经历了无数次考试的我,也拿到了无数次刺眼的红分,也看到了无数次放映在没有任何色彩的白板上的冰冷的成绩。我似乎是一个永远也飞不起来的风筝。
男孩儿丧气地问妈妈:“为什么我的风筝总是飞不起来?”
我丧气地问天空:“为什么我总是飞不起来?”
豪言壮志不是说给别人听的,而是留给自己做的。百日誓师时蓝天下的我们是否依旧。时间不再是滴滴答答了而是哗哗哗的;太阳不再是那么柔和了而是强烈的;梦也不是给人捧的而是留给人追的了。我越来越明确自己的目标了,脱离了徘徊与迷惘,带着一无所有,孑然一身的翅膀。早上早起聚精会神的背书,晚上晚睡打着手电偷偷地看书。我听到了早上布谷的晨鸣,我看到了晚上隔壁宿舍楼上总有一盏灯在悄悄的亮着。
我觉得我变轻了,我是不是可以飞了?
最后的成绩出来了,我深呼一口气告诉自己——现实。现实就是汗水才是成功的阶梯,现实就是我飞起来了,现实就是我离天空更近了。
还剩不到十天了,我是一只风筝,我没有像雄鹰一样鹏程万里的豪情,我只梦想在蓝天下自由。
男孩高兴地告诉妈妈:“妈妈,妈妈,你看我的风筝飞起来了!”
妈妈笑着拂去男孩儿额上的汗珠,笑着说:“一定还可以飞得更高更远!”
梦,我的年度汉字。
【解析】
【详解】任务一: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导语中“回顾三年的初中生涯,该用哪个字来定义你的三年生活呢?”,提示我们要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找出给了你启迪,给了你鼓舞,给了你力量的一个汉字,我们可以从“搏”“变”“泪”“暖”“赞”等词语中任选一个,进行写作。这个关键字就是写作内容的重点,以自己在这一年的经历中获得的感悟为表现的主旨。从生活中选材,以真实的人物和事件来打动读者与评卷老师。
第二,立意。注意围绕“一个字里的三年”,切不可面面俱到。写作时,要写出这一个字在三年学习生活过程中的具体体验,更要展现出这一个字的意义和价值。这一个字带给我们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有力量的。一定要扎根现实,真实可信,集中笔墨突出这一个字的难忘,以及带给我的感受。
第三,选材。文体没有要求,但是我们在进行文体选择时,应当首选记叙文。那么我们可以结合身边的人和事或自身的遭遇,围绕“一个字里的三年”为主题来展开。例如从具体的一个汉字入手,写自己三年对这一个字的认识过程,然后自己感受到了什么或得到了什么启迪;或者你可以写身边发生的与平时不同的事件,从这件事件中,你对某一汉字有力深刻了解,三年来认识不断加深,围绕自己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领略到的酸甜苦辣来组织材料,可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写出真情实感。
任务二: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第一,审题与立意。材料要求向栏目组推荐一个汉字,结合自己的感受与思考,阐述推荐理由。本作文有一个关键词语:汉字,在写时,切记不要围绕一个字写假大空的文字,给人无病呻吟之感。而且选取汉字时,首先在头脑里选取与该汉字相关的写作素材。本文适合前半部分使用记叙表达方式,文章最后以议论收尾,照应标题。夹叙夹议也可。可采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从一个相对较小的素材(童年游戏)中表现较为深刻的道理(时光流逝等)。
第二,思路与选材。本文适合写记叙文。那么我们可以首先选择一个自己有话可说的字,比如:“梦”“搏”“变”“泪”“暖”“赞”等词语;然后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写出了作为一名中学生自己对这个字认识逐步加深的心路历程,要充满了正能量,写出自己对该字的独特感受;最后则以议论或抒情升华主题,总结全文,并与文题或文首形成前后呼应,使全文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突出对该字的难忘。
人教版重庆市巴蜀中学2024年九年级下册中考模拟卷一模语文: 这是一份人教版重庆市巴蜀中学2024年九年级下册中考模拟卷一模语文,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知识及运用,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年九年级下册中考模拟卷一模语文: 这是一份人教版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年九年级下册中考模拟卷一模语文,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知识及运用,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重庆市鲁能巴蜀中学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重庆市鲁能巴蜀中学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知识及运用,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