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检测卷课件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6186250/0-172713141661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检测卷课件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6186250/0-172713141663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检测卷课件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6186250/0-172713141666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检测卷课件第4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6186250/0-1727131416696/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检测卷课件第5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6186250/0-1727131416714/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检测卷课件第6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6186250/0-1727131416742/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检测卷课件第7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6186250/0-1727131416772/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检测卷课件第8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6186250/0-172713141680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统编版(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 单元检测卷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五单元说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五单元说课ppt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解析A弥漫,像狗似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积累与运用(1~5题,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4题。每至春夏之交,昆明的大街小巷会被大片梦幻的蓝紫色蓝花楹笼罩,让人恍(huǎng)惚中有种进入童话世界的 。有别于春日里灿烂粉红的樱花、雪白清纯的梨花、鲜红娇艳的杜鹃,清新爽利的蓝花楹自带一股迷人的初夏气息。行走在江岸边,空气中迷漫着淡淡的香气。蓝紫色的花朵一串串,一簇(cù)簇,重得能压弯了枝头, 经不起斜风细雨的轻轻荡涤。随着那梦幻的紫,通透的纯,轻俏的舞,飘落的美,令游人叹为观止,任其占据眼眶(kuàng)和心灵。当一阵风拂过,浪漫的花雨翩然飘落,似祥瑞吉兆。紫气降临,使终日忙碌之人萌发出“小坐蒲团听落花”之意。蓝花楹的花语是宁静、深远、忧郁。万千的花朵中,它是开得最安静的一种,蓦(mù)然回首,甚至连花香都难以捕捉。蓝花楹在原产地的花期长达两个月,可遗憾的是,昆明蓝花楹的花期极短,盛花期只有10到15天。五月底,那梦幻的蓝紫色在昆明街头便消失得 。但正是由于花期短,让人更加珍惜这 的绚烂。
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恍(huǎng)B.簇(cù)C.眶(kuàng)D.蓦(mù)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迷漫B.翩然C.萌发D.忧郁3.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震撼却无影无踪转瞬即逝B.震惊又销声匿迹稍纵即逝C.震撼又销声匿迹转瞬即逝D.震惊却无影无踪稍纵即逝
【解析】D.蓦(mò)。
4.对文中画线句子病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搭配不当 B.句式杂糅 C.成分残缺 D.语序不当
【解析】画线句子主语残缺,应删掉“随着”。
5.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第一次看到动物的眼泪,我几乎被那一滴泪惊呆了。 ①此时,人们才会相信,动物更有一种为人类所不理解的无声的哀怨。②但是,直到真的看到了动物的泪水,我才相信动物也和人一样,有悲伤,更有痛苦。③只是因为它们没有语言,或者是人类还不能破译它们的语言,所以,当人们看到动物的泪水时,才会感到惊愕。④本来,我以为泪水只专为人类所有,而动物因没有感情,也就没有泪水。A.②③①④B.③①②④C.④②③①D.①②③④
6.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分)诸葛亮写下名篇《诫子书》,告诫儿子(1)“ , ”,做人不能消极懈怠,要脚踏实地,戒骄戒躁。岑参在《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借菊抒情,(2)“ , ”,表达了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万事皆是学问,而追求学问的最高境界是以此为乐,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有言:(3)“ , 。”
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二、综合性学习(7~12题,共12分)(一)学习与探究。(4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8题。材料一:云南旅游资源丰富,虎跳峡以其雄壮奇险著称于世;石林以其特殊的高石芽喀斯特地貌景观而举世闻名;玉龙雪山山上终年积雪,山下四季如春,从山脚河谷地带到峰顶具备了亚热带、温带、寒带完整的垂直带自然景观;素有“东方大峡谷”之称的怒江大峡谷平均深度2 000米,比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还要深,为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地处印度与欧亚大陆两大板块边缘的腾冲火山群喷发类型齐全,规模宏大,保存完整,分布集中,有“天然火山地质博物馆”之称;建水燕子洞为特殊的地下喀斯特地貌景观,以古洞奇观、春燕云集、钟乳悬匾、采燕窝绝技等独特景观著称于世。材料二:全国有55个少数民族,云南有51个,人口超5 000人的少数民族有25个,其中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阿昌族、普米族、怒族、德昂族、独龙族、基诺族15个少数民族为云南特有。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风格各异、类型多样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节日、服饰、村舍建筑,构成了云南旅游资源的一大特点和优势。
材料三:云南旅游线路图
7.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说说云南有哪些旅游资源。(2分)
自然旅游资源:高山峡谷、喀斯特地貌、雪山、火山群、溶洞等。人文旅游资源:15个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的节日、服饰、风俗习惯、村舍建筑等。
8.请你以导游的身份,用简洁的语言向游客介绍材料三中的旅游线路及其特色。(介绍三个景点即可)(2分)
示例: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云南,云南美丽的自然风光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下面我为大家介绍旅行线路,首先我们从昆明出发,在昆明我们可以欣赏到滇池的碧波万顷;接着到达大理,在大理可以感受苍山的神奇险峻;最后抵达丽江,我们可以感受丽江古老的纳西文化。
(二)名著阅读。(4分)阅读《西游记》选段,按照要求回答问题。文段一:唐僧闻说,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目哩!”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文段二:八戒道:“我说:‘妖精,你不要无礼,莫害我师父!我还有个大师兄,叫作孙行者。他神通广大,善能降妖。他来时教你死无葬身之地!’那怪闻言,越加忿怒,骂道:‘是个甚么孙行者,我可怕他?他若来,我剥了他皮,抽了他筋,啃了他骨,吃了他心!——饶他猴子瘦,我也把他剁鲊着油烹!’”行者闻言,就气得抓耳挠腮,暴躁乱跳道:“是那个敢这等骂我!”八戒道:“哥哥息怒,是那黄袍怪这等骂来,我故学与你听也。”(有删改)
9.以上两个文段都是与猪八戒相关的情节,分别体现了猪八戒怎样的性格特征?(2分)
文段一体现了猪八戒爱进谗言的性格特点,文段二体现了猪八戒聪明机智的性格特点。
10.猪八戒的形象在《西游记》中被刻画得极为丰富,请你从下面几个关键词中任选一个,结合具体情节进行简要分析。(2分)好吃懒做 心地善良 憨厚老实
示例一:好吃懒做。在大战黄袍怪时,他谎称出恭,撇下沙僧,自己一头扎进草丛里睡觉。示例二:心地善良。红孩儿只说了几句好言,他便非要把红孩儿从树上解下来。示例三:憨厚老实。在高老庄时,猪八戒一个人能干一群人的活,而且从不偷懒。
(三)书法临写与鉴赏。(4分)11.仔细观察下面的书法作品,从中挑选八个不同的简体汉字,用正楷临写在田字格内。(2分)
12.对下列书法作品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甲 乙 丙 丁A.甲属于篆书,排列整齐,行笔圆转,线条匀长,庄严美丽。B.乙属于隶书,布局疏朗,蚕头雁尾,一波三折,中正典雅。C.丙属于楷书,厚重饱满,笔画连绵,骨力挺拔,可作楷模。D.丁属于行书,介于楷书、草书之间,行云流水,潇洒飘逸。
【解析】C.“笔画连绵”是草书的特点。
三、阅读(13~25题,共32分)(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3~14题。(4分)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3.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诗人以眼前之景想象未来团聚的画面,情致曲折,深刻的思念之情贯注其中。B.第一句一问一答,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跃然纸上。C.“何当”为想象之词,对坐西窗,共剪烛花,揭示出诗人深挚的思念之情。D.这首七言律诗语言质朴、自然,具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艺术特色。
【解析】D.这首诗属于七言绝句,而非“七言律诗”。
14.此诗明明写今日的离情,第三、四句却设想将来相逢之日再诉今日离情。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2分)
①用想象未来团聚时的欢乐反衬如今离别的相思之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秉烛夜谈的话题,增添了未来重逢时的欢乐;②在时间和空间的回环对照中,将真挚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曲折细腻而又含蓄隽永。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10分)【甲】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选自《聊斋志异》)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同“刨”,兽类用足扒土。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其一犬坐于前犬: (2)一狼洞其中洞: (3)意甚仓皇意: (4)狼闻声四顾顾: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牧童从树上下来一看,大狼已经断气了!
17.甲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末段的议论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2分)
叙议结合。末段的议论在文中起到画龙点睛、揭示文章主旨的作用。
18.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童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2分)
示例:我更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童“杀狼”则出于无聊,是一种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译文·乙】有两个牧童进山来到狼窝,窝里有两只小狼,他们商量好每人捉一只小狼。(抓完)各自爬上一棵树,相距数十步。不一会儿,大狼回来,进入狼窝发现小狼不见了,神情非常惊慌。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脚和耳朵,故意让它痛嚎;大狼听到小狼的痛嚎抬头望,愤怒地跑到树下,狂叫不已,还用爪子抓爬树干。(这时候)另一个牧童又在另一棵树上使小狼急急地哀嚎;大狼听到小狼的哀嚎,到处张望,才看见另一棵树上的小狼和牧童,于是不顾这边的狼崽,转而奔至另一棵树下,用足刨地,像刚才那样狂叫撕抓。前一棵树上的牧童又让小狼哀嚎,大狼又转身扑过去。大狼不停地嚎叫,脚不停地奔跑,这样来回跑了数十次,跑得渐渐慢了,声音也渐渐小了;过了一会儿,大狼奄奄一息,躺卧不起,很久都不动弹。牧童从树上下来一看,大狼已经断气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1题。(7分)一头卖不掉的牛①继父正赶着牛一步一步朝集市走去,他是去卖牛的。说来你不信,牛卖过一次了,就卖到隔壁村子,但时隔不到一个月,牛就跑回来了,任凭继父怎么抽打,它都不愿回买主家去了。无奈之下,继父只好把牛暂时留在家中,把卖牛的钱如数退给买主。②前两个月,家里的一头母牛产下了一头牛犊,家里是再也没有多余的牛棚给牛住了;再说了,家里正缺钱用,必须卖掉牛。卖掉了又跑回来的牛,是一头年轻的小水牛,刚学会犁地,属于耕牛里的“抢手货”,价钱自然卖得高些,如果要卖牛,非它莫属。
③自从牛跑回来后,继父就纳闷了,难道牛不仅识途,还恋家?这样的结论,着实让继父吃惊不小。牛是继父一手养大的,继父还亲自教它耕地,其中的感情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得清的。特别是牛出生两个月的时候,山里很多牲口闹瘟疫,方圆几十里不知死了多少头牛犊,牛的性命是继父用草药磨成的汁液一口一口喂养过才得以存活的。结果牛活得好好的,继父却害了一个多月病。即便继父明白了牛对家的依恋,心里也舍不得让牛走,但为了全家的生计,还是赶着牛去了集市。继父打算把牛卖得越远越好,那样,牛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④一到集市,牛就感觉到了离别的气氛,眼里露出了一丝恐惧的目光。这样的感觉让牛很痛苦,它不断用长长的脸蹭继父的腿,一下再一下。它想尽力讨好继父,想打消继父卖掉自己的想法。每当有一个买主和继父讨价还价的时候,牛总是轻轻地晃着尾巴,然后用舌头去舔继父的脸和手。看到有同类被人从集市牵走,它就发出很大的
⑤牛走了,被一辆手扶拖拉机载走了。我们都以为,再也见不到牛了。然而,一年多以后的一个冬日,继父一开门就看到了牛,它就趴在家门口落光了叶子的枣树下……牛的身上布满了纵横交织的伤痕,有些伤口还流出带腥味的脓血。⑥“喂——是谁把你打成这模样啊!哪个没天良的!”继父大声地怒吼道,眼里分明淌着泪。⑦第二天,继父就出门去了,把卖牛的钱退给了买主。就这样,牛再也没有离开过我们家,直到老死的那一刻。(有删改)
19.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说说牛卖不掉的原因。(2分)
一方面,因为继父善待牛,牛也恋家,不想离开自己的主人;另一方面,牛被打伤,继父很心疼,不忍心再让它受苦了。
20.第②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3分)
插叙。补充交代了继父卖牛的原因,即家里没有多余的牛棚给牛住和家里正缺钱用的事实,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情节更加完整,让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21.请分析“它不断用长长的脸蹭继父的腿,一下再一下”中的加点字“蹭”的表达效果。(2分)
“蹭”这一动作描写将牛哀求和依恋继父的情感生动传神地表达了出来。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2~25题。(11分)虫儿飞郑世琳①在山野间奔跑着长大的孩子,童年最熟悉的玩伴是各式各样的虫子,知名的,或者不知名的。我一直不愿意叫它们“昆虫”,因为太学术了,太客观了,冷冰冰的。我更愿意叫它们“虫子”,透着人情味,就像生命中路过的那些小伙伴,我记住的,是他们的小名。②收稻子时节,无意间,很多小虫子会随着稻草一起来到我们家。拨开稻草,有时会跃出盛气凌人的螳螂,有时会看到贴着草秆静谧沉睡的虫卵,大部分虫子是叫不出名字的。它们似乎都不会因为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而感到惊慌,对于它们,有稻香的地方就是家吧。③农忙,流金铄石,庄稼人常会在夜间出去割稻草,打稻谷。那天夜里,大人们出去劳作了,把我锁在屋里。我打开窗子,远远望去,并未寻见大人们在田野里点亮的灯火。这时,一点蒙蒙的绿意在窗前飘过,我下意识地屏息凝视。我不知道它是不是萤
火虫,只知道它的尾尖闪烁着绿莹莹的星光。它没有伙伴,只有它自己,孑然一身,仿佛坠落人间的星星。我很想把它安放在手心端详,但最后还是让它飞走了,看着它消失在夜色中。④蜻蜓是我童年里的风,无拘无束,穿枝拂叶。黄昏的田野上,大片的蜻蜓低飞着,宛若精灵。斜阳的光散落在它们的翩跹中,温暖如画。在我们那里,蜻蜓有一个相当可爱的名字——“丁丁猫”。蜻蜓的大眼睛是最可爱的,圆圆的,宛如墨玉,我做梦都想拥有那样一双大眼睛。我也喜欢蜻蜓的羽翼,素淡而雅致,有水墨画的笔法。我曾把蜻蜓捉入帐中,想真切地看它们翩飞的样子。可是,它们的双足牢牢地抓住白帐,冰霜般凝结了,静止了。静止的它们也许是件精巧的艺术品,但我更欣赏它们自由飞舞时的风姿。此后,我再也不“绑架”蜻蜓了,只是静静地凝望它们在日暮时轻快地点水,漾起微微清涟。⑤记忆深处的蝴蝶,似乎总是在灿烂的阳光里。乡野间的蝴蝶很明媚,但不算明艳,是小家碧玉,而非大家闺秀。我从未见过那种璀璨到极致的蝴蝶,色彩最别致的,也
只是宛然蓝月光。乡间的蝴蝶,大多只有一种色彩,简单,干净,也许是田野的气质使然。⑥夜晚的虫吟是天籁,每个季节都有各自的美好。“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当然是美的,夏夜的虫吟则多了几分梦呓,深秋的虫吟宛然古诗,伴着别离的笙箫,冬夜的虫吟寥落了,但每一声都是一种慰藉。⑦记得小时候写作文,考卷规定是写“夏夜的静”,我很实在地把夏夜的一点一滴都写在了纸上。考完后,才想起不该写虫吟,分明是写静,怎能有声响呢。后来才知道,世上有一种写法叫“反衬”。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22.按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1)请分析“它没有伙伴,只有它自己,孑然一身,仿佛坠落人间的星星”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分)
“只有”“孑然一身”强调了萤火虫没有伙伴,表达了作者对萤火虫的怜爱之情。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蜻蜓比作精灵,流露出作者对蜻蜓的喜爱之情。
(2)结合文章内容,对第④段的画线句子作简要赏析。(2分)
示例:啊!怎么回事?这是哪里?我原本在田野里自由飞翔,怎么会出现在这里?田野呢?稻香呢?(想象合理,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23.选文第④段中写道:“我曾把蜻蜓捉入帐中……静止了。”此刻,这只蜻蜓会想些什么?请你展开想象,用第一人称描写蜻蜓当时的心理活动。(2分)
24.作者为什么更愿意称呼这些虫儿为“虫子”而不是“昆虫”?(3分)
①作者认为“昆虫”的称呼太学术,太客观,冷冰冰的;②“虫子”的称呼透着人情味;③“虫子”的称呼流露着作者对虫儿的喜爱之情。
2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喜欢文中的哪一种虫子,并说明它的特点。(2分)
示例一:螳螂:盛气凌人。 示例二:萤火虫:尾尖闪烁绿光,孑然一身。 示例三:蜻蜓:无拘无束,宛若精灵;大眼睛宛如墨玉,羽翼素淡雅致。 示例四:蝴蝶:明媚,色彩简单,干净。(符合题意即可)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第二单元教课内容ppt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迎神赛会,五猖会,不久一会儿,认为聪明,到医院打扫卫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单元背景图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解析B润湿,害怕担心,红瓣灼灼嫩蕊颤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期末检测卷 (二)课件,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刘四爷,二强子,不加装饰的,离开离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