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练习卷(基础练习)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6186503/0-172713532121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八单元练习卷(基础练习)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6186503/0-172713532134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八单元练习卷(基础练习)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6186503/0-172713532137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单元分层练习 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第八单元练习卷(基础练习)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八单元练习卷(基础练习)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共20页。
第八单元练习卷一.试题(共16小题)1.下列词语中有一个加横线字的读音是错误的,将选项填在括号内。( )A.诸葛亮(liàng) B.水浒传(hǔ) C.鲁智深(lǔ) D.津津有味(jīng)2.年纪小但武功高强,能变出三头六臂,救了被龙王欺负的老百姓,这个人是( )。A.红孩儿 B.哪吒 C.孙悟空3.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愉悦 心扉 呐喊 附赠 如醉如痴 B.蜂蝶 跳跃 过隐 联翩 囫囵吞枣 C.书藉 黯然 报偿 委屈 呕心沥血 D.皎洁 赞益 借鉴 模仿 心安理得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不言而喻:明白 B.问津:探询渡口 C.黯然: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 D.不求甚解:了解,明白5.“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下列解释与之不符的一项是( )A.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自然也就到了。 B.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C.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可能很快就会到了。 D.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怎么会不到呢?6.看拼音,写词语。 7.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1)问渠那得清如许? 。(2) ,艨艟巨舰一毛轻。(3)读书有三到,谓 , , 。8.圈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水浒(hǔ xǔ) 传(zhuàn chuán) 栩栩如生(yǔ xǔ) 天罡(zhèng gāng) 荡寇志(kòu guàn) 万卷书(juǎn juàn) 9.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10.选词填空。督促 催逼 催促(1)我每次都在母亲的 下含泪上床。(2)凡事都要靠自觉,不能总指望着别人 。(3)他在坏人的 之下做出了不明智的决定。11.按要求写句子。(1)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2)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章回小说对我的兴趣。(修改病句) 12.爸爸妈妈总是说:“孩子,多读书,读书有益无害,只要多读书,总能吸收到书里的一些营养的。”你赞成爸爸妈妈的说法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13.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背课文(节选)金波记得上小学的第一天,老师发下语文新课本,我就急不可待地翻开来看。当时印象最深的是第一课的图画,画的是地平线上升起一轮太阳,红红的,光芒四射。老师开始教我们学课文。没想到第一课这么简单,就三个字:天亮了。渐渐地,学了三课,老师让我们从第一课背到第三课。全班同学就像唱歌似的,拉长了音调背起来。背得那么轻松、流畅,清脆的声音像河水般缓缓地流着,连标点符号都被冲走了。老师也笑眯眯地和我们一起背。真没想到,语文课这么好学。背书就像唱歌,谁也没把它放在心上。后来,课文越学越多,越来越长,老师还是让我们背书,我就觉得没那么轻松了。大约上到四年级,老师教我们学新课文,题目是“匆匆”。讲完了《匆匆》,老师照例让我们背诵课文。我对这几句特别感兴趣:“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一面读着,一面看着屋里方砖地上的阳光,觉得作者写得真好。可是,我只顾欣赏课文,并没用心去背。等妈妈来检查时,我只能背出开头的一段,后面的就结结巴巴地背不出了。我一脸垂头丧气的神情。妈妈拿着课本,很平静地说:“你学的都是白话文,念起来就像说话,不难背啊!”我仍低着头,不吭声。妈妈接着说:“我小时候,学的是古文,还不懂呢,就让背。”说完,她就背起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听着很新鲜。看看妈妈,她容光焕发地背着。我很受鼓舞。我很佩服妈妈,她连那么难懂的古文都能背下来,这篇有趣的课文,我为什么背不下来呢?从那以后,每逢我遇到难背的课文,就用妈妈的话激励自己。有一天,课堂上,老师发给每人一篇补充教材,题目是“桃花源记”,这是篇古文。老师像讲故事似的,先把课文内容复述一遍,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催老师快点讲解。老师却没有那样做,她带领大家一遍又一遍地朗诵课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渐渐地,那字句不再生疏,变得铿锵悦耳。再读几遍,不仅声音好听,课文的内容也从迷茫之中显现出来,在我们的脑海中,渐渐地显现出那个捕鱼人有趣的经历……我们几乎都能背下这篇课文了。老师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对老师的这句话似懂非懂。但是,渐渐地,我们体会到,多背一些好文章,储存在记忆里,在一次次的重温中,不断地加深着理解,就好像牛儿吃下草,经过多次反刍,慢慢地消化,慢慢地吸收,不知不觉,写作能力也有所提升。现在,我还常常默诵着小时候学过的课文,行云流水般地把我带回到小学语文课堂上。(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①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 ②形容兴趣浓厚的样子。 (2)作者回忆了自己背课文的哪些经历?用简短的话概括出来。 (3)通过背课文,作者的体会有(多选) A.边读边想象课文内容,就可以快速背下来。B.背课文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C.多背课文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升。D.边读边欣赏可以背得更快。(4)本文的结尾有什么特点? (5)你赞同画线部分中老师的做法吗? 14.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①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都有其极生动的性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里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凑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但我觉得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要强多了。②《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的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③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得不到的。(1)本文的作者是 ,原名 ,我知道她的作品还有《 》《 》《 》。(2)“总而言之”和“统而言之”是什么意思?在选段中起什么作用? (3)作者少年和中年不同年龄段看《红楼梦》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4)作者为什么喜欢读书?15.阅读理解。王冕读书(节选)[明]宋濂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1)从选文中找出一个与“窃入学舍”的“窃”意思相近的词语。 (2)判断下列各项的正误,正确的打“√”,错的打“×”。①“听诸/生诵书。”句子划分节奏是正确的。 ②“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可以解释为:“这孩子想读书,这样痴迷,何不由着他呢?” ③“冕小儿,恬若不见。”可以解释为:“王冕虽然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就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3)本文为了表现王冕喜欢读书而且读书很专心,选择了两个典型的事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归纳。① ② (4)王冕读书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16. 题目:我与书的故事要求:(1)详细写出你与书之间发生的故事;(2)条理清晰,语句通顺,中心明确,不少于450字。第八单元练习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试题(共16小题)1.下列词语中有一个加横线字的读音是错误的,将选项填在括号内。( )A.诸葛亮(liàng) B.水浒传(hǔ) C.鲁智深(lǔ) D.津津有味(jīng)【考点】汉字读音.【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平时所学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注意平翘舌的运用,声调的掌握情况,根据所学汉语拼音正确拼读后,结合所在的具体词语选择正确读音即可。【解答】A、B、C正确。D.有误,“津津有味”的“津”读音为jīn。故选:D。【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的练习,熟能生巧。2.年纪小但武功高强,能变出三头六臂,救了被龙王欺负的老百姓,这个人是( )。A.红孩儿 B.哪吒 C.孙悟空【考点】经典名著.【答案】B【分析】考查了对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课外阅读是对语文课堂学习的有效补充,通过阅读,可增长知识,提高阅读水平。【解答】《哪吒闹海》主要讲的是哪吒为民着想,不畏强权,大闹东海,制服龙王父子,使人民又过上安定生活的故事。文中的哪吒年纪小但武功高强,能变出三头六臂,救了被龙王欺负的老百姓。故选:B。【点评】根据课外阅读内容填空的题型既是对阅读量的考查,也是对阅读水平的考查,平时要注意多读书,读好书。3.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愉悦 心扉 呐喊 附赠 如醉如痴 B.蜂蝶 跳跃 过隐 联翩 囫囵吞枣 C.书藉 黯然 报偿 委屈 呕心沥血 D.皎洁 赞益 借鉴 模仿 心安理得【考点】错别字.【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解答】A.正确。B.有误。过瘾:满足某种特别深的癖好,泛指满足爱好。故“隐”错误。C.有误。书籍:是指装订成册的图书和文字。故“藉”错误。D.有误。赞誉:赞美称赞。故“益”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的书写正误,可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字的是否正确。汉字辨析可根据以下三种方法辨析:①义辨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思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②形辨法。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形声字的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③语境辨析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语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匹配的形态。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不言而喻:明白 B.问津:探询渡口 C.黯然: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 D.不求甚解:了解,明白【考点】字词解释.【答案】B【分析】考查了字词解释。完成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学习中多读、多背,多积累字词。【解答】A、C、D正确。B.有误,问津:打听渡口。比喻探问或尝试(多用于否定)。津:渡口。故选:B。【点评】平时学习中要背会古诗文,还要懂得字词的意思。多积累文言字词,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5.“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下列解释与之不符的一项是( )A.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自然也就到了。 B.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C.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可能很快就会到了。 D.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怎么会不到呢?【考点】句子翻译.【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解答】这个句子出自宋代朱熹的《读书要三到》,意思是: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哪有不到的呢?ABC.正确。C.错误,“可能”表示不确定,原句用反问语气表示肯定,语意与原句不符。故选:C。【点评】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6.看拼音,写词语。 【考点】看拼音写汉字.【答案】背诵 舅父 凯旋 教会刊物 衰老 繁琐 耻笑【分析】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解答】故答案为:背诵 舅父 凯旋 教会刊物 衰老 繁琐 耻笑【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词语。7.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1)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2) 昨夜江边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3)读书有三到,谓 眼到 , 口到 , 心到 。【考点】古诗文默写;名言警句.【答案】(1)为有源头活水来;(2)昨夜江边春水生;(3)眼到 口到 心到。【分析】考查了古典诗词和名言警句的默写,诗歌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多读多听多说多写。【解答】(1)出自南宋朱熹的《观书有感》。(2)出自南宋朱熹的《观书有感二首》。(3)出自南宋朱熹的《训学斋规》。故答案为:(1)为有源头活水来;(2)昨夜江边春水生;(3)眼到 口到 心到。【点评】诗句默写中需要注意的七点:①领悟含义,圈点强记,边诵边写;②要突破生僻难写字,规范书写;③要注重同音异义词;④要关注同义异形词;⑤要留意具体语境;⑥要留心语句顺序;⑦要注意语句出处。8.圈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水浒(hǔ xǔ) hǔ 传(zhuàn chuán) zhuàn 栩栩如生(yǔ xǔ) xǔ xǔ 天罡(zhèng gāng) gāng 荡寇志(kòu guàn) kòu 万卷书(juǎn juàn) juàn 【考点】汉字读音.【答案】hǔ zhuànxǔ xǔgāngkòujuàn【分析】考查了学生对于平时所学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根据所学汉语拼音正确拼读后,结合所在的具体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即可。【解答】“水浒传”的“传”应读“zhuàn”,指叙述历史故事的作品(多用于小说名称)。读“chuán”时,指传授。“万卷书”的“卷”应读“juàn”,指机关里保存的文件。读“juǎn”时,指裹成圆筒形的东西。故答案为:hǔ zhuànxǔ xǔgāngkòujuàn【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9.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考点】补全词语.【答案】津 津 知 解 勉 勉索 然 作 情 风 雪【分析】考查了补全词语。此题要求在日常学习中多进行词语积累,识记字形。【解答】津津有味 一知半解 勉勉强强索然无味 自作多情 风花雪月故答案为:津 津 知 解 勉 勉索 然 作 情 风 雪【点评】日常学习中要注意培养多积累的好习惯,多读多背多写。10.选词填空。督促 催逼 催促(1)我每次都在母亲的 催促 下含泪上床。(2)凡事都要靠自觉,不能总指望着别人 督促 。(3)他在坏人的 催逼 之下做出了不明智的决定。【考点】选字词填空.【答案】(1)催促;(2)督促;(3)催逼。【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选词填空是语文中一个常见题型,考查了对词语的辨析与应用能力,所给词语大多是近义词,这就需要我们准确把握所给词语的意义,结合所给句子的语境去完成。【解答】督促:监督催促。催逼:催促逼迫。催促:督促,促使。(1)根据语义,应选“催促”。(2)根据语义,应选“督促”。(3)根据语义,应选“催逼”。故答案为:(1)催促;(2)督促;(3)催逼。【点评】近义词虽然表达的意思是相近的,但在表现事物的某种特征或程度上,往往有轻重之别。我们辨析时就要注意区别。11.按要求写句子。(1)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月亮一出来,就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银纱。 (2)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章回小说对我的兴趣。(修改病句)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 【考点】造句;修改病句.【答案】(1)月亮一出来,就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银纱。(2)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造句和修改病句的能力。造句时认真分析所给词语的意义,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平时的语言实践造句。【解答】(1)一……就……: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2)语序不当。将“对我”改为“我对”,并移到“章回小说”前面。故答案为:(1)月亮一出来,就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银纱。(2)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点评】造句是写作的奠基石,造句的基本要求是:一、用词准确,二、句子完整。因此,教师在平时的课堂训练时应特别注重这两点。12.爸爸妈妈总是说:“孩子,多读书,读书有益无害,只要多读书,总能吸收到书里的一些营养的。”你赞成爸爸妈妈的说法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不赞成。读书要读健康的书,倘若读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无益。 【考点】看法建议.【答案】不赞成。读书要读健康的书,倘若读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无益。【分析】考查了口语交际,完成此类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中常见的题型,对于增强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交际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很有帮助。【解答】根据自己对读书的理解作答。故答案为:不赞成。读书要读健康的书,倘若读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无益。【点评】口语交际训练应该与听、说、读、写训练联系起来,与观察、思维、想象训练联系起来,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良好口语交际习惯。13.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背课文(节选)金波记得上小学的第一天,老师发下语文新课本,我就急不可待地翻开来看。当时印象最深的是第一课的图画,画的是地平线上升起一轮太阳,红红的,光芒四射。老师开始教我们学课文。没想到第一课这么简单,就三个字:天亮了。渐渐地,学了三课,老师让我们从第一课背到第三课。全班同学就像唱歌似的,拉长了音调背起来。背得那么轻松、流畅,清脆的声音像河水般缓缓地流着,连标点符号都被冲走了。老师也笑眯眯地和我们一起背。真没想到,语文课这么好学。背书就像唱歌,谁也没把它放在心上。后来,课文越学越多,越来越长,老师还是让我们背书,我就觉得没那么轻松了。大约上到四年级,老师教我们学新课文,题目是“匆匆”。讲完了《匆匆》,老师照例让我们背诵课文。我对这几句特别感兴趣:“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一面读着,一面看着屋里方砖地上的阳光,觉得作者写得真好。可是,我只顾欣赏课文,并没用心去背。等妈妈来检查时,我只能背出开头的一段,后面的就结结巴巴地背不出了。我一脸垂头丧气的神情。妈妈拿着课本,很平静地说:“你学的都是白话文,念起来就像说话,不难背啊!”我仍低着头,不吭声。妈妈接着说:“我小时候,学的是古文,还不懂呢,就让背。”说完,她就背起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听着很新鲜。看看妈妈,她容光焕发地背着。我很受鼓舞。我很佩服妈妈,她连那么难懂的古文都能背下来,这篇有趣的课文,我为什么背不下来呢?从那以后,每逢我遇到难背的课文,就用妈妈的话激励自己。有一天,课堂上,老师发给每人一篇补充教材,题目是“桃花源记”,这是篇古文。老师像讲故事似的,先把课文内容复述一遍,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催老师快点讲解。老师却没有那样做,她带领大家一遍又一遍地朗诵课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渐渐地,那字句不再生疏,变得铿锵悦耳。再读几遍,不仅声音好听,课文的内容也从迷茫之中显现出来,在我们的脑海中,渐渐地显现出那个捕鱼人有趣的经历……我们几乎都能背下这篇课文了。老师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对老师的这句话似懂非懂。但是,渐渐地,我们体会到,多背一些好文章,储存在记忆里,在一次次的重温中,不断地加深着理解,就好像牛儿吃下草,经过多次反刍,慢慢地消化,慢慢地吸收,不知不觉,写作能力也有所提升。现在,我还常常默诵着小时候学过的课文,行云流水般地把我带回到小学语文课堂上。(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①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 垂头丧气 ②形容兴趣浓厚的样子。 津津有味 (2)作者回忆了自己背课文的哪些经历?用简短的话概括出来。 背诵第一课像唱歌,真轻松;背《匆匆》不用心,妈妈示范;读《桃花源记》,熟读成诵。 (3)通过背课文,作者的体会有(多选) AB A.边读边想象课文内容,就可以快速背下来。B.背课文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C.多背课文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升。D.边读边欣赏可以背得更快。(4)本文的结尾有什么特点? 与开头相呼应。 (5)你赞同画线部分中老师的做法吗? 我赞同老师的做法。先读,在读中理解意思,在读中想象文章的内容,多读促进理解,这样很快就能背诵下来了。 【考点】记叙文;字词理解与赏析;内容理解与概括;文章结构及详略安排;开放探究.【答案】(1)①垂头丧气;②津津有味;(2)背诵第一课像唱歌,真轻松;背《匆匆》不用心,妈妈示范;读《桃花源记》,熟读成诵;(3)AB;(4)与开头相呼应;(5)我赞同老师的做法。先读,在读中理解意思,在读中想象文章的内容,多读促进理解,这样很快就能背诵下来了。【分析】本文记叙了“我”上小学时,全班同学背诵第一课像唱歌,真轻松;背《匆匆》时,“我”不用心,妈妈示范;读《桃花源记》,熟读成诵。通过背课文,“我”体会到边读边想象课文内容,就可以快速背下来;背课文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解答】(1)本题考查词语理解。①结合“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分析,对应文中出现的词语是“垂头丧气”。②结合“形容兴趣浓厚的样子”分析,对应文中出现的词语是“津津有味”。(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结合“背得那么轻松、流畅,清脆的声音像河水般缓缓地流着,连标点符号都被冲走了。老师也笑眯眯地和我们一起背。真没想到,语文课这么好学。背书就像唱歌,谁也没把它放在心上”,概括为:背诵第一课像唱歌,真轻松;结合“可是,我只顾欣赏课文,并没用心去背。等妈妈来检查时,我只能背出开头的一段,后面的就结结巴巴地背不出了……我听着很新鲜。看看妈妈,她容光焕发地背着”,概括为:背《匆匆》不用心,妈妈示范;结合“再读几遍,不仅声音好听,课文的内容也从迷茫之中显现出来,在我们的脑海中,渐渐地显现出那个捕鱼人有趣的经历……我们几乎都能背下这篇课文了”,概括为:读《桃花源记》,熟读成诵。(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结合“再读几遍,不仅声音好听,课文的内容也从迷茫之中显现出来,在我们的脑海中,渐渐地显现出那个捕鱼人有趣的经历……我们几乎都能背下这篇课文了”“但是,渐渐地,我们体会到,多背一些好文章,储存在记忆里,在一次次的重温中,不断地加深着理解”分析,故选:A、B。(4)本题考查结尾分析。结合开头“记得上小学的第一天,老师发下语文新课本,我就急不可待地翻开来看”分析,结尾“现在,我还常常默诵着小时候学过的课文,行云流水般地把我带回到小学语文课堂上”与开头相呼应,结构严谨。(5)本题考查阅读看法。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示例:我赞同老师的做法。老师带领大家一遍又一遍地朗诵课文,可以在读中理解意思,在读中想象文章的内容,这样很快就能背诵下来了。故答案为:(1)①垂头丧气;②津津有味;(2)背诵第一课像唱歌,真轻松;背《匆匆》不用心,妈妈示范;读《桃花源记》,熟读成诵;(3)AB;(4)与开头相呼应;(5)我赞同老师的做法。先读,在读中理解意思,在读中想象文章的内容,多读促进理解,这样很快就能背诵下来了。【点评】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14.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①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都有其极生动的性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里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凑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但我觉得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要强多了。②《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的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③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得不到的。(1)本文的作者是 冰心 ,原名 谢婉莹 ,我知道她的作品还有《 繁星 》《 春水 》《 超人 》。(2)“总而言之”和“统而言之”是什么意思?在选段中起什么作用?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的意思是“总的而言”或“总体而言”。在选段中的作用是:起总结、概括的作用。 (3)作者少年和中年不同年龄段看《红楼梦》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初读《红楼梦是》“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的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的滋味。 (4)作者为什么喜欢读书?【考点】语段阅读;句子理解与赏析;内容理解与概括;句段作用;作家及其作品.【答案】(1)冰心 谢婉莹 繁星 春水 超人;(2)“总而言之,统而言之”的意思是“总的而言”或“总体而言”。在选段中的作用是:起总结、概括的作用。(3)初读《红楼梦是》“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的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的滋味。(4)作者之所以喜欢读书,是因为从书本中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分析】语段选自课文《忆读书》。在本文中,作者冰心回忆了幼年、少年时读书的经历,总结了多年读书的经验,旨在引导学生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解答】(1)考查学生的文学常识。本文的作者是冰心,原名谢婉莹,我知道她的作品还有《繁星》《春水》《超人》。(2)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总而言之,统而言之”的意思是“总的而言”或“总体而言”。在选段中的作用是:起总结、概括的作用。(3)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句子“《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的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可知,初读《红楼梦是》“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的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的滋味。(4)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句子“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得不到的”可知,作者之所以喜欢读书,是因为从书本中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故答案为:(1)冰心 谢婉莹 繁星 春水 超人;(2)“总而言之,统而言之”的意思是“总的而言”或“总体而言”。在选段中的作用是:起总结、概括的作用。(3)初读《红楼梦是》“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的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的滋味。(4)作者之所以喜欢读书,是因为从书本中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点评】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15.阅读理解。王冕读书(节选)[明]宋濂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1)从选文中找出一个与“窃入学舍”的“窃”意思相近的词语。 潜 (2)判断下列各项的正误,正确的打“√”,错的打“×”。①“听诸/生诵书。”句子划分节奏是正确的。 × ②“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可以解释为:“这孩子想读书,这样痴迷,何不由着他呢?” √ ③“冕小儿,恬若不见。”可以解释为:“王冕虽然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就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 (3)本文为了表现王冕喜欢读书而且读书很专心,选择了两个典型的事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归纳。① 学舍偷听读书; ② 寺庙借长明灯读书。 (4)王冕读书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王冕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专心致志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考点】拓展延伸.【答案】(1)潜;(2)①×②√③√;(3)①学舍偷听读书 ②寺庙借长明灯读书;(4)王冕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专心致志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分析】译文:王冕是诸暨县的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到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晚上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一个人牵了牛来责备牛踩了庄稼。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王冕仍是这样。王冕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为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悄悄地走出去,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亮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坦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解答】(1)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窃入学舍”的“窃”的意思是偷偷。文中与之意思相近的词语为:潜。(2)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①“听诸生诵书”的意思是听学生念书。正确的划分节奏为:听/诸生诵书。故①表述错误。②“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的意思是这孩子想读书,这样痴迷,何不由着他呢?故②表述正确。③“冕小儿,恬若不见”的意思是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坦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故③表述正确。(3)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阅读文章可知,本文为了表现王冕喜欢读书而且读书很专心,选择了两个典型的事例,分别是:①学舍偷听读书;②寺庙借长明灯读书。(4)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回答即可。即:王冕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专心致志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故答案为:(1)潜;(2)①×②√③√;(3)①学舍偷听读书 ②寺庙借长明灯读书;(4)王冕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专心致志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点评】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16. 题目:我与书的故事要求:(1)详细写出你与书之间发生的故事;(2)条理清晰,语句通顺,中心明确,不少于450字。【考点】记叙文(记事).【答案】我与书的故事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我们天天和书打交道,书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我最好的朋友。记得有一次,是在我小时候,我从爸爸的书柜上找了一本《红楼梦》。那书很厚很厚,封面上那两个美丽的主角便吸引了我。那书不仅厚,而且还很重,我使出吃奶的劲才把它翻开。但是,那书里的字我一个也不懂,看来是白费力气了。上次表姐看了以后,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掉下来,我很不甘心,表姐能看懂,我为什么看不懂?我问了爸爸和其他人,都是同一个回答:“你还小,不太识字。”我苦苦哀求爸爸,爸爸才愿意买本彩图注音版《红楼梦》……时光流逝,现在我都已把《红楼梦》看了好几遍了,回想起来,还有点可笑。记得还有一次,也是在很小时,母亲便教我念诗歌。让我通过诗人的眼睛看世间万象,通过诗人的耳朵听人间万籁。“上学多好啊,有书读,可以知道好多东西。”从那时起,“我要读书”的种子便深深埋在我幼小的心里。现在,一间卧室,一张书桌,一本好书,对我而言,读书,就像吃东西一样,甜甜的,味道好极了。所以,读书的滋味在我心中永远是甜的。而不仅仅是我,在我们学校的每一个人都是这样,因为在星期二、四早上,我们都有一个“快乐阅读二十分”的读书时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说得太好了。书,真是让我受益匪浅,置身于书中,不禁为唐朝昌盛叫好,为清朝腐败而伤心……读书,让我领略今日中国的风采,科技发达,国力强盛……作业遇到困难时,《新华字典》总会教我知识;感到不开心时,《老夫子》总会惹我发笑。也许,读书是我最大的快乐。释放自我,陶我情操,让我们在书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吧。【分析】本次习作为命题作文,要求以“我与书的故事”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写读书的方法、读书的乐趣、读书的故事……作为一名学生,我们每天与书为伴,想想你和书之间发生过哪些故事?通过读书你有哪些收获?哪本书让你印象深刻,感触很深,选择自己最想表达的去写,可写与书之间发生的故事,也可写一写读书的感受,也可以为大家推荐一本好。开头可通过关于读书的名言引出所要写的内容。中间为重点,可写一写自己读书的经历,选择感受最深的与书有关的事情写出对书的认识及对读书的热爱。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解答】范文:我与书的故事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我们天天和书打交道,书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我最好的朋友。记得有一次,是在我小时候,我从爸爸的书柜上找了一本《红楼梦》。那书很厚很厚,封面上那两个美丽的主角便吸引了我。那书不仅厚,而且还很重,我使出吃奶的劲才把它翻开。但是,那书里的字我一个也不懂,看来是白费力气了。上次表姐看了以后,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掉下来,我很不甘心,表姐能看懂,我为什么看不懂?我问了爸爸和其他人,都是同一个回答:“你还小,不太识字。”我苦苦哀求爸爸,爸爸才愿意买本彩图注音版《红楼梦》……时光流逝,现在我都已把《红楼梦》看了好几遍了,回想起来,还有点可笑。记得还有一次,也是在很小时,母亲便教我念诗歌。让我通过诗人的眼睛看世间万象,通过诗人的耳朵听人间万籁。“上学多好啊,有书读,可以知道好多东西。”从那时起,“我要读书”的种子便深深埋在我幼小的心里。现在,一间卧室,一张书桌,一本好书,对我而言,读书,就像吃东西一样,甜甜的,味道好极了。所以,读书的滋味在我心中永远是甜的。而不仅仅是我,在我们学校的每一个人都是这样,因为在星期二、四早上,我们都有一个“快乐阅读二十分”的读书时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说得太好了。书,真是让我受益匪浅,置身于书中,不禁为唐朝昌盛叫好,为清朝腐败而伤心……读书,让我领略今日中国的风采,科技发达,国力强盛……作业遇到困难时,《新华字典》总会教我知识;感到不开心时,《老夫子》总会惹我发笑。也许,读书是我最大的快乐。释放自我,陶我情操,让我们在书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吧。【点评】本篇习作能够运用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来突显自己对读书的热爱之情!语言生动有趣,同时能引用关于书的名言警句,是篇不错的作文。 bèi sòng jiù fù kǎi xuán jiào huì kān wù shuāi lǎo fán suǒ chǐ xiào 有味一 半 强强 无味自 多 花 月bèi sòng 背诵 jiù fù 舅父 kǎi xuán 凯旋 jiào huì 教会 kān wù 刊物 shuāi lǎo 衰老 fán suǒ 繁琐 chǐ xiào 耻笑 津 津 有味一 知 半 解 勉 勉 强强 索 然 无味自 作 多 情 风 花 雪 月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