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2025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卷(苏科版2024新教材)

    2024-2025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卷(苏科版2024新教材)第1页
    2024-2025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卷(苏科版2024新教材)第2页
    2024-2025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卷(苏科版2024新教材)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2025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卷(苏科版2024新教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卷(苏科版2024新教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难度系数,关于探究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苏科版2024第1章~第2章第1节全部内容。
    5.难度系数:0.8
    6.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生命现象是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生命活动状态。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惊弓之鸟B.汗流浃背C.日出日落D.花开花谢
    2.据报道,已经有AI教师在学校“正式上岗”。AI教师是一款人形机器人,会说话,能与学生互动。能判断AI教师是否属于生物的是( )
    A.能否生长和繁殖B.能否自由行走
    C.能否进行思维活动D.能否进行语言交流
    3.下列与生命现象无关的诗句是( )
    A.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D.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4.诗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写了乡村田野的优美景色。水稻、青蛙等都是生物,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下列描述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
    A.生物都有系统
    B.生物都有遗传变异现象
    C.生物都能运动
    D.生物都能适应任何环境
    5.下列哪项不是生物学要研究的对象( )
    A.农作物的栽培B.濒危动植物的保护
    C.大健康与生物制药D.“神州”十六号飞船的发射
    6.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并被授予“共和国勋章”的科学家是( )
    A.邓稼先B.钱学森C.钱三强D.袁隆平
    【详解】A.邓稼先是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A错误。
    B.钱学森是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B错误。
    C.钱三强原名钱秉穹,核物理学家,是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C错误
    7.“蚂蚁搬家,大雨来到”“蜘蛛结网,久雨必晴”等天气谚语的出现主要是人们运用了( )
    A.观察法B.实验法C.比较法D.调查法
    8.关于探究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通过一次探究就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B.探究一般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
    C.探究实验重复多次后,必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D.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9.在我们“探究鼠妇的分布受光的影响”实验中,至少要选10只鼠妇做实验,目的是( )
    A.取平均值B.减少偶然性
    C.对照实验D.三种说法都不对
    10.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做了以下实验:将如图中甲、乙两个烧瓶内的肉汤同时煮沸,放凉后进行观察,那么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
    A.空气B.微生物C.管口形状D.温度
    11.小麦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列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 )
    A.青草B.山羊C.温度D.蚜虫
    12.在农田中,对田鼠有直接影响的生物因素是( )
    ①猫头鹰 ②蚯蚓 ③青蛙 ④蛇 ⑤黏虫 ⑥水稻
    A.①②③B.①③⑥C.①④⑥D.①④⑤
    13.一片森林中,对于某一棵树来说,影响它生存的环境是( )
    A.阳光、空气和水分B.森林里的所有动物
    C.森林里的其他植物D.非生物因素和其他生物
    14.农民伯伯冬天种植大棚蔬菜时,要经常:浇水,施肥,松土,白天将草帘卷起、傍晚把草帘放下,寒冷的数九天气需要点燃火炉。这体现了生物生存需要的一些基本条件,请选出正确的对应顺序( )
    ①营养物质②空气③阳光④温度⑤水分
    A.⑤②③④①B.①②③④⑤C.②③④⑤①D.⑤①②③④
    15.“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能影响草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 )
    ①人②阳光③空气④牛
    A.②③B.③④C.①④D.①②
    16.下列各项中,生物种类及数量最多的地区有可能是( )
    A.终年积雪的极地B.干燥的沙漠地带
    C.又深又黑的洞穴里D.温暖湿润的地方
    17.若要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装置是( )
    A.B.C.D.
    18.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水分对鼠妇分布的影响”,使用了10只鼠妇,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对本方案的修改,正确的是( )
    A.纸盒上面全都用纸板盖住 B.纸盒底部都铺细湿土
    C.将10只鼠妇同时从细湿土处放入纸盒内D.10只鼠妇太多了,改成2只
    19.沙漠中有的灌木常寄生在被称为猫爪藤的植物上,寄生灌木对猫爪藤的影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当干旱不严重时,三种影响程度的猫爪藤果实数相同。如图是干旱较严重时,寄生灌木对猫爪藤的影响程度和猫爪藤果实数的关系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寄生灌木与猫爪藤属于生态系统中生物因素之间的关系
    B.寄生灌木对猫爪藤果实数的影响,与非生物因素中水的变化相关
    C.干旱不严重时,被寄生灌木重度影响的猫爪藤果实数最多
    D.干旱较严重时,被寄生灌木重度影响的猫爪藤果实数最少
    20.据农业农村部消息,2024年一季度,新建和改造高标准农田约1000万亩。对于生长在农田中的小麦来说,它的环境是指( )
    A.农田中的杂草、蛇、昆虫等
    B.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C.上述A和B的总和
    D.上述A 和 B的总和加上其他的小麦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10分。
    21.(5分)某生物兴趣小组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过程中,看到以下视野图,请据图回答:
    (1)观察玻片标本时,若视野上方较下方亮,应调节的部位是_____。
    (2)要使视野从图甲变为图乙,首先应将装片向_____移动。
    (3)然后转动[ ]_____换上高倍物镜,然后再略微转动[ ]_____,使物像更清晰。
    (4)如果视野过暗,可以调节反光镜或者遮光器,使视野明亮一些,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_。
    A.大光圈或平面镜B.小光圈或平面镜
    C.大光圈或凹面镜D.小光圈或凹面镜
    22.(5分)蝙蝠是一种分布很广的哺乳动物。为了研究“蝙蝠主要是通过眼睛还是耳朵来发现障碍物的”,科学家在一个大房间内竖起金属丝制成的障碍物,然后记录撞击和避开障碍物的蝙蝠数量,实验方法和结果如表所示。
    (1)在上面的实验中可以形成__________组(填数字)对照实验。
    (2)实验A在实验中起__________作用。
    (3)在实验A和B中这组实验中,我们探究的变量是__________。
    (4)综合分析表中的数据,蝙蝠是通过__________(填器官名称)来发现障碍物的。
    (5)在实验中我们用于实验的蝙蝠数量比较多,这是为了避免实验的__________性,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的可信度。
    参考答案
    1.C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惊弓之鸟”,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属于生命现象,A不符合题意。
    B.“汗流浃背”体现了生物能够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属于生命现象,B不符合题意。
    C.“日出日落”是自然现象,没有体现生物的特征,故不属于生命现象,C符合题意。
    D.“花开花谢”体现了生物能繁殖后代,属于生命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A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生物能生长和繁殖是生物的共同特征,AI教师不能生长和繁殖,因此不属于生物,A符合题意。
    BC.植物属于生物,但植物不能运动,也不能进行思维活动,因此能否运动、能否进行思维活动不是生物的共同特征,B不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D.AI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能够与人进行交流对话,能否说话不是生物的共同特征,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D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草属于生物,与生命现象有关,A不符合题意。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的苔藓属于植物,与生命现象有关,B不符合题意。
    C.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荷、蜻蜓均属于生物,C不符合题意。
    D.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中没有生物,没有体现生命现象,D符合题意。
    故选D。
    4.B
    【分析】生物具有生命现象,非生物不具有生命现象。生物的共同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单细胞生物体和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没有系统,A不符合题意。
    B.生物都有遗传变异现象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B符合题意。
    C.植物不能自由运动,C不符合题意。
    D.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不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D
    【分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部分。
    【详解】农作物的栽培、濒危动植物的保护、大健康与生物制药都是生物学研究范畴,“神州”十六号飞船的发射属于物理学,不是生物学研究范畴,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6.D
    【分析】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并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详解】A.邓稼先是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A错误。
    B.钱学森是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B错误。
    C.钱三强原名钱秉穹,核物理学家,是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C错误
    D.袁隆平,北京人,汉族,运用生物科学技术,在育种中利用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培育的杂交水稻是利用了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的基因组合培育出的新品种,从而利用其杂交优势,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因此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在2019年9月17日被授予“共和国勋章”,D正确。
    故选D。
    7.A
    【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和测量法。
    【详解】A.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蚂蚁搬家,大雨来到”“蜘蛛结网,久雨必晴”,这是人们通过观察总结的科学结论,A符合题意。
    B.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B不符合题意。
    C.比较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某一种类的现象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它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本质的研究方法,C不符合题意。
    D.调查法是以访谈、问卷、测验等间接手段获取某问题的现状、成因、发展等方面资料,从而对研究对象的特征作出概括的研究方法,D不符合题意。故选A。
    8.C
    【分析】科学探究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详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就算探究实验重复多次后,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故ABD正确,C错误。
    故选C。
    9.B
    【分析】(1)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
    (2)对照实验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它通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来确定实验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影响。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而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作为控制标准。通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结果,研究人员可以评估实验变量的效果。
    【详解】A.在科学实验中,选择一定数量的鼠妇进行实验,通常是为了通过多次重复实验来减少偶然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这种做法符合科学实验的基本原则,即通过增加样本量来提高实验的统计学意义和结果的可信度,A不符合题意。
    B.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实验中,选择10只鼠妇而非1只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减少实验的偶然性,从而得到更加准确和可靠的实验结果,B符合题意。
    C.选择10只鼠妇做实验的目的更重要的是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减少实验过程中的偶然性,C不符合题意。
    D.由ABC三项可知,B选项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B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
    【详解】在该实验中,甲、乙两个烧瓶内的肉汤都进行了煮沸处理,杀死了肉汤中的微生物,排除了原有微生物的影响。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具体来说是探究微生物的作用。甲烧瓶使用直玻璃管,乙烧瓶使用弯玻璃管,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不同的管口形状来控制空气中微生物的进入。因此,实验变量是微生物。可见,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1.C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它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类。
    【详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因此,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2.C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生物。
    【详解】结合分析,对田鼠有直接影响的生物因素是吃田鼠的捕食者和田鼠吃的食物。①猫头鹰、④蛇,都吃田鼠,因此猫头鹰、蛇是对田鼠有直接影响的生物因素;田鼠直接吃⑥水稻,因此水稻是对田鼠有直接影响的生物因素。②蚯蚓、③青蛙、⑤黏虫与田鼠没有直接关系。所以,在农田中,对田鼠有直接影响的生物因素是①猫头鹰、④蛇、⑥水稻,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D
    【分析】生物的环境不仅是指生活的地点,还包括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详解】结合分析,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光决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活动时间等,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4.D
    【分析】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是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分析答题。
    【详解】农民伯伯冬天种植大棚蔬菜时,要经常:浇水,施肥,松土,白天将草帘卷起、傍晚把草帘放下,寒冷的数九天气需要点燃火炉。由分析可知,要经常给蔬菜浇水,说明蔬菜的生长需要⑤水分,施肥是为蔬菜提供①营养物质,松土使土壤疏松,利于②空气的进入,为根的呼吸提供氧气,白天将草帘卷起、傍晚把草帘放下说明生物生存需要③阳光,寒冷的数九天气需要点燃火炉,说明需要适宜的④温度,故D是正确的。
    故选D。
    15.A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详解】结合分析,①人和④牛属于生物因素,②阳光和③空气属于非生物因素,A符合题意。
    故选A。
    16.D
    【分析】生物圈中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详解】A.终年积雪的极地缺少适宜的温度,不适宜绝大多数生物生存,A不符合题意。
    B.干燥的沙漠地带缺少水,不适宜绝大多数生物生存,B不符合题意。
    C.又深又黑的洞穴里缺少光照,不适宜绝大多数生物尤其是绿色植物的生存,C不符合题意。
    D.温暖湿润的地方,符合生物基本的生存条件,因此动植物种类繁多,是生物种类及数量最多的地区,D符合题意。故选D。
    17.D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A.两组条件一样,无法对照,A错误。
    B.有光、湿度两个变量,B错误。
    C.有光、湿度两个变量,C错误。
    D.“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则实验的唯一变量是光,其他条件应相同且适宜,两组都为湿土,一组有光,一组无光,形成以光照为变量的对照试验,D正确。
    故选D。
    18.A
    【分析】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这种不同的条件只有一个,就是单一实验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详解】A.实验要验证水分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因此,除水分外,其他条件均一样。纸盒上面全都用纸板盖住,是为了避免光对鼠妇的影响,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A正确。
    B.实验变量是水分,因此,纸盒底部一边铺细湿土,另一边铺干土,形成对照实验,B错误。
    C.将10只鼠妇同时从细湿土处放入纸盒内,会影响实验结果,应当从中间放入后观察鼠妇的分布,C错误。
    D.鼠妇数量少,会出现偶然性,使实验数据不准确,D错误。故选A。
    19.C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详解】A.沙漠中有的灌木常寄生在被称为猫爪藤的植物上,灌木与猫爪藤是寄生关系,属于生物之间的关系,A正确。
    B.当干旱不严重时,寄生程度不影响猫爪藤果实数,但是干旱较严重时,寄生的灌木越多,猫爪藤的果实越少,因此与非生物因素中水的变化相关,B正确。
    CD.从图表分析可知,干旱较严重时,寄生的灌木越多,猫爪藤的果实越少,C错误,D正确。
    故选C。
    20.D
    【分析】生物生活的环境是指影响生物生存的各种因素,既有生物因素也有非生物因素。
    【详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无机环境)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所以,对于生长在农田中的小麦来说,它的环境是指农田中的杂草、蛇、昆虫、其他的小麦等生物部分和阳光、空气、水、土壤等非生物部分,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21.(1)反光镜(2)上方(3)①转换器⑥细准焦螺旋(4)C
    【分析】图中①转换器、②物镜、③遮光器、④目镜、⑤粗准焦螺旋、⑥细准焦螺旋、⑦反光镜。
    【详解】(1)反光镜反射的光如果不是让光圈充满光线,就会导致视野亮度不均匀,出现一半亮的现象,所以观察玻片标本时,若视野上方较下方亮,应调节的部位是⑦反光镜。
    (2)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图甲中的“A”在视野上方,图乙中“A”在视野中央,而且图乙中的图像更大。所以要使视野从图甲变为图乙,首先应将装片向上方移动。
    (3)要使视野从图甲变为图乙,首先应将装片向上方移动,然后转动①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然后再略微转动⑥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4)在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上有大小光圈。当外界光线较暗时使用大光圈,当外界光线较亮时使用小光圈;反光镜能反射光线,上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当外界光线较强时使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使用凹面镜。所以如果视野过暗,可以调节反光镜或者遮光器,使视野明亮一些,所以用大光圈或凹面镜。故选C。
    22.(1)两/2(2)对照(3)双眼/是否蒙住双眼(4)耳(5)偶然
    【分析】探究实验的原则是设置对照实验和变量的唯一性。
    (1)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他条件应相同.这样便于排除其他条件干扰实验.在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可以保证除了所研究的因素不同之外,其他因素都相同.这样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单一变量引起的.使实验结果具有可信度和说服力。
    (2)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其他因素(无关变量)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实验变量,即自变量),然后观察这个实验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详解】(1)表格中实验A、B是一组对照试验,变量为是否蒙住双眼;实验A、C是一组对照试验,变量为是否蒙住双耳;实验B、C有是否蒙住双眼和双耳两个变量,不能形成对照试验,可见表格中有两组对照试验。
    (2)实验A不做任何处理,其目的是起到对照作用。
    (3)通过分析比较A、B两组实验,发现不同点为是否蒙住蝙蝠双眼,所以两实验装置为对照实验组,唯一变量为是否蒙住蝙蝠双眼。
    (4)分析表中的数据,实验A不做任何处理,蝙蝠避开障碍物蝙蝠的百分比71%;实验B蒙住蝙蝠的双眼,蝙蝠避开障碍物蝙蝠的百分比70%;实验C蒙住蝙蝠的双眼,蝙蝠避开障碍物蝙蝠的百分比35%,得出结论蝙蝠是通过双耳来发现障碍物的。
    (5)探究实验一般不能只选取一个实验对象,否则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而应该适量选取一定数量的材料,并且常要计算平均值,这是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误差,提高可信度。实验
    实验处理方法
    被观察的蝙蝠数量
    避开障碍物蝙蝠的百分比(%)
    A
    不做任何处理
    1000
    71
    B
    蒙住蝙蝠的双眼
    1000
    70
    C
    蒙住蝙蝠的双耳
    1000
    35

    相关试卷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卷(苏科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卷(苏科版),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难度系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恩施市新塘民族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9月考试题卷+(无答案):

    这是一份湖北省恩施市新塘民族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9月考试题卷+(无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恩施市新塘民族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9月考试题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恩施市新塘民族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9月考试题卷+,共6页。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