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件、学案及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三单元教案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三单元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理解阅读文学作品对人的成长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感情。
2.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描写看画、读书、听课等情状。
3.朗读感受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文章蕴含的丰富的情感。
【重点难点】
1.理解阅读文学作品对人的成长的意义,养成学生自觉主动地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习惯。
2.朗读感受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文章蕴含的丰富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每个人都有一个金色的少年时代,每个童年都有令人难忘的岁月,同学们的童年有哪些乐趣,能与我们分享吗?今天,我们要跟随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回忆她童年的“依依往事”,去一同感受童年的人、童年的事、童年的一切。
二、整体把握
1.题目中“依依”的含义是什么?文中能说明作者对往事“依依”之情的句子是哪一句?
“依依”一词的意思是对往事的留恋,不忍心分离。
几十年过去了,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2.简要概括出作者回忆的几件依依往事:
回忆一:小时候看画和《水浒传》插图,犹如身临其境。
回忆二:学生时代读《千家诗》,编织了童年美丽生活的花环。
回忆三:两位国文老师诵读诗歌的情状,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
回忆四:老师关于读书的教导,铭刻在心,一生受用。
3.这几件事有什么共同点?这几件事分别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都与读书有关。
看画《水浒》:如临其境、津津有味——单纯而朴素的童真童趣
读书《千家诗》:给我以广阔的天地,编织我美丽的生活花环——使我贴近生活热爱生活。
对这几件往事的回忆,给我们展现了作者当年在优秀文化的熏陶中不断地成长的思想情感历程。真是往事依依。
三、合作探究
1.作者是怎样把这几件事串联起来的?
题目“往事依依”是贯穿全文的纽带,开头有感而发,引出对几件往事的回忆,接着追忆看山水画、读《水浒传》、听国文课、登北固楼、读中外小说等往事,最后由事入理,抒发感悟。
2.结合所选四件事,你认为课文选材好在何处?
首先从全文来看:文章所选的四件事情都是作者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读书的不同的感受,要言不烦。能看出读书在作者的成长过程中的不同的影响。其次从文章的第五自然段来说,虽然选择的都是初中国文老师讲课的情况,但是写出了其中的不同,一个情溢于胸,头和身子左摇右晃。一个情满双眸,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里。这样写充分展现了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对于开启心智、陶冶情操、培养兴趣所起的重要的作用。
3.赏析优美重点词语语句:
(1)几十年过去了,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文章第一段写得好,好在用鲜明的对比(“不少”、“有的”与“几件”对比,“已经模糊”“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与“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形成强烈的反差)引出对几件事情的回忆,给青少年读者造成强烈的悬念。
(2)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这一句写得好,“给我以广阔的天地”用比喻的方法形象地描绘了读书的益智作用。“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和“让人看不上眼”对比,显示石印本《千家诗》的魅力。
4.对比于漪老师小时候的读书经历,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提示:①好的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有着引导作用
②童年时代的生活经历对人的一生有深厚的影响(少年时代所受的文学熏陶,是于漪老师成长为一代名师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原因)。
【课堂小结】
这堂课到这已接近尾声了,但这堂课于漪老师留给我们的启迪却会影响我们一生。有一首歌的歌名叫《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我想你们长大后不一定会成为像于漪老师那样的特级教师,但是,只要你从小就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多读一些好书,就一定能成为一个像于漪老师那样高尚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相信今天的努力一定能铸就你们明天的辉煌!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新课教学,六十岁,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三单元教案,共5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三单元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深入情节 梳理思路,语言品析 分析人物,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