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三单元学案
展开1.认识鲁迅。了解童年时鲁迅爱美丽的自然景物,爱动人的民间传说,爱读书学习,恭敬学识渊博的人,爱绘画,爱一切新鲜活泼的生活的性格和生活情趣。
2.理解鲁迅在永别故乡和流离颠沛中,追忆童年生活时的一种惆怅的失落感。
第一课时
【预习导学】
1.简介作者及创作背景:
2.正字音(给加点的字注音):
确凿 ( ) 菜畦( ) 竹筛( ) 觅食( )
渊博( ) 鼎沸 ( ) 脑髓( )盔甲( )
蝉锐( ) 秕谷( )倜傥( ) 拗( )
拗过去( ) 敛在盒里( ) 攒成小球( )
高枕而卧( ) 总而言之( )
【合作探究】
3.分析标题。
4.从标题分析写作内容及顺序 (文章的结构)。
【拓展提升】
5.找出两段生活的过渡段,分析结构中的作用。
6.背诵文章的第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预习导学】
1.背诵文章的第二自然段。
【合作探究】
2.第1自然段中有一个词告诉了我们百草园在作者心中的地位,是哪个词?
3.你认为课文后面的内容也就是第一部分内容应围绕哪一个词来写?
4.第一段在文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5.第1自然段中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似乎”表示猜测,“确凿”是“确实”之意,表肯定,两个词在这里是否矛盾?为什么?
6.百草园里有什么,让作者把它当成“乐园”呢?
(1)有趣的事物:
(2)迷人的传说:
①第3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②这段故事有什么作用?
③和第2自然段相比,第3段出现的事物在数量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么写?
(3)快乐的游戏:冬天捕鸟。
注意:动作的形象性。
(4)天真的幻想:
【拓展提升】
7.作者从那些方面来写出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
第三课时
【预习导学】
1.和百草园的生机勃勃,趣味无限相比,你觉得三味书屋有什么不同?
【合作探究】
2.三味书屋的主人是什么的人?根据课文来说一说。
3.“我”在三味书屋中做了什么?
4.孩子们做这些事有趣吗?趣味分别在哪里?
5.称捉苍蝇为“最好的工作”你怎么理解?
6.孩子们和老师都读书,为什么老师读的就有标点符号,而孩子们读的就没有?
7.先生的身上有没有趣味?
8.分析人物形象(如何写人) ,分析对先生外貌的描写
【拓展提升】
9.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宿儒,但他对“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却不作回答,而且脸上还带怒色。先生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有罚跪的规则,也不常用。你怎样评价这位先生呢?
10.你怎样理解本文的标题?你认为百草园之“乐”和三味书屋之“乐“有什么异同?这两者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联系?怎样理解作者在文中对于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所表现出来的感情?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1.(略)
2.正字音(给加点的字注音):
确凿 záo 菜畦qí 竹筛shāi 觅食mi 渊博yuān bó 鼎沸 dǐngfèi脑髓nǎo suǐ盔甲kuī jiǎ 蝉锐chán tuì 秕谷bǐ gǔ
倜傥tì tǎng 拗ǎo .拗过去(ǎo用力弯曲)敛在盒里(liǎn放)
攒成小球(cuán凑在一块)高枕而卧(wò睡)总而言之(yán说)
3.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两个地方。鲁迅用“从……到……”的标题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带有比照意味。全文是按空间转移顺序写的。阅读时抓住地点的变化可将全文分为两部分。每部分又可按时间和事情的不同分为几层。全文可分两部分。
4.第一部分(1—8段):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又可分四层。
一层(1段):总的介绍百草园情况。点出是“我的乐园”,充满留恋之情。
二层(2段):写热天百草园充满无限乐趣。
三层(3—6段):写长妈妈讲的美女蛇故事及“我”的感慨。
四层(7—8段):写冬天百草园雪地捕鸟的乐趣。
第二部分(9段—结束):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可分五层。
一层(9段):是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
二层(10—11段):写入学的情形。介绍了书屋和先生。
三层(12—16段)写不准提课外的问题。
四层(17—20段):写不准去后园玩。
五层(21—24段):写师生读书的可笑情景“我”趁先生读书入神时画画儿。
5.“我不知道……”承上启下,全文分为两部分。
第二课时:
1.(略)
2.“乐园”。
3.乐园。
4.领起下文的作用,统领文章前8个自然段。
5.在这里其实并不矛盾。“确凿”表示肯定,肯定园中除了野草没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对“确凿”的断定表示有些犹豫,犹豫的是:在今人(大人)看来,那时的百草园确实没有什么动人之处,虽然我那时却把它当成乐园。
6.(1)有趣的事物:①菜畦-碧绿②石井栏-光滑③皂荚树-高大④桑葚-紫红。由低到高-静物;①鸣蝉-长吟②黄蜂-肥胖.伏③云雀-窜。由高到低-动物。
以上两个“不必说”是由静到动,从整体上写出了作者对百草园的印象:从静物到动物都充满了乐趣。
——分析“伏(在菜花上)”,换成“趴”好不好?
——不好。“伏”写出了黄蜂的轻盈,敏捷,是那样可爱;“趴”则显得笨拙。
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局部上)
①油蛉.蟋蟀:低唱.弹琴(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油蛉和蟋蟀的可爱)
②蜈蚣-遇见;斑蝥-喷雾。
——这里用了“遇见”,不是看见。“遇见”有种老友偶然相遇的欣喜,看见则没有这种感受。
以上写的是动物;
③何首乌.木莲:缠络,臃肿
④覆盆子:像…小球,又酸又甜,色味比桑葚好得远(对比)
以上写的是植物(静物);
这一部分是对百草园的局部描写,是按由动到静的顺序写的。
第二自然段从整体上是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写了“我”对百草园里的一切都那么好奇的心理。
这一段的描写,有声,有色,有形,有味,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让读者立体化地感受到了百草园的趣味所在。(2)迷人的传说: ①过渡段,承上启下的作用。②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③第2段出现的事物特别多,特别密集,作者几乎是如数家珍,滔滔不绝。而第3段只写了一件事,就是美女蛇的事。这样,这段故事讲起来就会舒缓一些,使得本来就很迷人的故事更显神秘,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
(3)快乐的游戏:冬天捕鸟。
“扫、支、撒、系、牵、拉、罩”等动词,准确生动,形象真切地表现了捕鸟的过程。
(4)天真的幻想:想找到人形的何首乌;想得到故事中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憧憬的快乐
7.百草园中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有看的乐趣,有听的乐趣,有玩的乐趣,有吃的乐趣,有憧憬的乐趣,百草园当然会成为“我”儿时的乐园。
第三课时
1.三味书屋有一种特别严肃的气氛。①从三味书屋的陈设看出来,简单而有规矩。②行为礼貌上有规矩,要拜孔子和先贤。③只准读书,不能做与读书无关的事。④有罚跪的规则和打人的戒尺。
2.(1)严厉。①听说他的私塾是最严厉的②不许问“怪哉”虫之类的事③不许到后园去玩
(2)可敬。①极方正,质朴,博学②和蔼地答礼③开始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④有罚跪的规则和戒尺,但不常用⑤喜读书
3.①读书②溜至后园玩③趁老师不注意画画
4.(1)在后园孩子们玩耍,①折腊梅②寻蝉蜕③捉了苍蝇喂蚂蚁,都很有趣味;
(2)趁老师读书入神画画,“于我们是很相宜的”,自然有趣味;
(3)读书更有趣味,孩子们读书不是抑扬顿挫,而是“放开喉咙”,有口无心地瞎读。
5.在孩子看来,玩就是工作。之所以称它为“最好”,是因为它既有趣味,又“静悄悄地没有声音”,不会引起先生的注意。
6.老师懂得文章的意思,自然能断句,孩子们不懂,不会断句,就一连气的读下去,写出了孩子读书的有趣场面。
7.①读书时往里加语气词;②读到兴头上还要做出摇头“向后面拗过去”的动作
8.写出我对先生的敬意,先生是一位宿儒形象。
9.提问本是鲁迅出于好奇和求知,但先生有此反应,是当时私塾制度所规定的。只要学生读自己的书,不应多问不必要的问题,反映了先生的迂腐,也指出这种教育制度不可取,会大大挫伤学生求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寿镜吾先生学识渊博,对学生要求严格,但他,仍有和蔼,开明的一面,对罚跪,戒尺等到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的态度,因面鲁迅一直对他保持深深的敬意。
10.略
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三单元学案: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yw/tb_c4050789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三单元学案</a>,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初读课文,理清思路,精读语段,品读细节,思考主旨,感悟情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2024)第三单元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a href="/yw/tb_c4050789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三单元学案及答案</a>,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自主导学,自主合作探究,反馈检测,参考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三单元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yw/tb_c4050789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三单元导学案</a>,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参考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