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市2022_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展开一、单项选择题(20题每题2.5分共50分)
1. 冬奥会运动员由温暖室内进入室外候赛区等候比赛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变化是( )
A. 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B. 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C. 皮肤血管舒张D. 立毛肌收缩
【答案】C
【解析】
【分析】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详解】AB、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可以提高细胞代谢,利于产热,故冬奥会运动员由温暖室内进入室外候赛区等候比赛时,两种激素的分泌增加,AB不符合题意;
C、当冬奥会运动员由温暖室内进入室外候赛区等候比赛时,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减少散热,C符合题意;
D、当冬奥会运动员由温暖室内进入室外候赛区等候比赛时,立毛肌收缩,增加产热,减少散热,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中风是指脑部缺血造成脑细胞死亡,会造成脑功能异常。中风症状和受损部位有关,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若症状为呼吸和心率改变,受损部位应为脑干
B. 若症状为身体平衡稳定性下降,受损部位应为下丘脑
C. 若症状为失去短期记忆,受损部位可能是大脑皮层下的海马区
D. 若症状为听不懂谈话,自己会讲话,受损部位为言语区H区
【答案】B
【解析】
【分析】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详解】A、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因此若症状为呼吸和心率改变,受损部位应为脑干,A正确;
B、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因此若症状为身体平衡稳定性下降,则受损部位应为小脑,B错误;
C、短期记忆与大脑皮层下的海马区有关,C正确;
D、S区受损,不能讲话,H区受损,不能听懂话,若症状为听不懂谈话,自己却会讲话,受损部位应为言语区 H ,D正确。
故选B。
3. 下列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组织液能直接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
B. 组织液中的大部分物质能够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
C. 健康人内环境中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会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动
D. 细胞依赖内环境的同时也会影响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1、血液并不全是体液,因为血液中既有液体部分——血浆,也有大量的血细胞,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动脉中的血浆沿着动脉流入毛细血管的动脉端,其中的物质会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组织液是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叫细胞间隙液。绝大多数组织的细胞都浸浴在组织液中,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因此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组织液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细胞的代谢产物也透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能够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小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也叫淋巴。
3、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汇集到淋巴管中,经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进入心脏,参与全身的血液循环。
【详解】A、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能直接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A正确;
B、组织液中的大部分能够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小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也叫淋巴,B错误;
C、健康人体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会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动,即处于动态平衡,C正确;
D、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影响细胞代谢,同时细胞代谢也会影响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D正确。
故选B。
4. 如图表示两个神经元连接成的神经兴奋传导通路示意图,图中字母表示相关的结构或刺激部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的效应器由④的末梢和⑤共同构成
B. 只要给予①处或④处一刺激,该处神经元就能产生兴奋
C. 若用某种药物处理②处,可能引起③处释放大量Cl-
D. 神经递质只能由②的末梢释放
【答案】B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a、b是两个神经元,其中①②是a神经元轴突上的两个位点,④是b神经元轴突上的位点,③是a、b两神经元形成的突触结构。
【详解】A、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者腺体,因此图中的效应器由④传出神经的末梢和⑤肌肉共同构成,A正确;
B、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如神经组织)受到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①或④处要产生兴奋,必须要有适宜的刺激,B错误;
C、若用某种药物处理②轴突处,可能引起③突触处释放大量Cl-,因此Cl-内流,导致突触后神经元被抑制,C正确;
D、神经递质只能由②轴突的末稍释放,作用到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细胞间传递是单向的,D正确。
故选B。
5. 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原因是()
A. 植物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比向光一侧多,背光一侧生长快
B. 植物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比背光一侧多,向光一侧生长快
C. 植物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与背光一侧一样多,背光一侧生长快
D. 植物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与背光一侧一样多,向光一侧生长快
【答案】A
【解析】
【分析】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刺激,生长素向背光侧移动,运输到下部伸长区,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此出现向光弯曲生长现象,显示出向光性。
【详解】单侧光照下尖端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从向光处向背光处运输,从而使背光一侧的生长素比向光侧的多,背光一侧生长快。
故选A。
【点睛】
6. 烟草是以叶片为产品的经济作物。当烟草长出足够叶片时打顶(摘去顶部花蕾)是常规田间管理措施。但打顶后侧芽会萌动生长,消耗营养,可通过在打顶后施用生长素或油菜素内酯抑制侧芽生长。科研人员探究打顶后施用生长素或油菜素内酯的浓度对叶面积的影响,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打顶后侧芽萌动生长的原因是打顶解除了顶端优势
B. 打顶后施用两种激素可使光合产物更多地被分配到叶片
C. 两种激素均可增加叶面积,体现了激素间的协同作用
D. 实验表明生长素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叶面积增大的特点
【答案】D
【解析】
【分析】顶端优势:顶端生长占优势的现象叫顶端优势,产生的原因:由顶芽形成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加大,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敏感而被抑制。
【详解】A、打顶(摘去顶部花蕾)后就不存在由顶芽形成的生长素向下运输至侧芽的现象了,则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下降,解除了抑制,侧芽萌动生长,A正确;
B、对比第5、6组和对照组第1组可知,叶面积增大,说明打顶后施用两种激素可使光合产物更多地被分配到叶片,B正确;
C、对比第1、4组和第2、5组以及第3、6组可知,生长素可增加叶面积,对比第1、2、3组和第4、5、6组可知,油菜素内酯可增加叶面积,说明两种激素均可增加叶面积,体现了油菜素内酯和生长素间的协同作用,C正确;
D、实验只表明生长素的促进作用,并没有表明生长素的抑制作用,D错误。
故选D。
7. 图示表示HIV感染人体后的变化情况,请在下列与艾滋病有关的描述中选出错误的选项()
A. 从曲线来看,HIV感染人体大约l年后,T细胞的多少与HIV浓度之间成反比例关系
B. 当T细胞的浓度降至极低的水平时,人体免疫防线中的第三道防线几乎丧失
C. 艾滋病人通常会罹患多器官的恶性肿瘤最终导致死亡,这一结果体现了免疫系统具有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D. 不可以通过抗原一抗体杂交技术检测是否感染HIV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曲线图:图示是人体感染HIV后,人体内HIV浓度和T细胞浓度变化曲线。HIV最初侵入人体时,血液中HIV浓度先增加后减少,而机体对HIV的免疫反应增强;但随着HIV浓度增加,T细胞不断减少,血液中的HIV浓度增加,对HIV的免疫反应减弱。
【详解】A、从曲线整体来看,随着HIV数量的增加,T细胞数量越来越少,说明T细胞的多少与HIV浓度之间成反比例关系,A正确;
B、T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当T细胞的浓度降至极低的水平时,人体免疫防线中的第三道防线几乎丧失,B正确;
C、艾滋病人通常会罹患多器官的恶性肿瘤最终导致死亡,这一结果体现了免疫系统具有的监控和清除功能,C正确;
D、HIV作为抗原可激发机体产生抗体,故相应的HIV的侵袭可通过抗原一抗体杂交技术检测是否感染HIV,D错误。
故选D。
8. 如图甲、乙均表示细胞的一部分,则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甲可参与构成突触前膜,甲中物质的分泌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B. 若甲、乙是同一个细胞的两个部分,则该细胞为神经元,乙中b为兴奋区
C. 若甲、乙是两个同类型细胞各一部分,则兴奋在两者之间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
D. 若甲、乙是两个同类型细胞的各一部分,则甲与乙之间应通过神经递质传递信息,且兴奋的传递方向可为甲→乙
【答案】C
【解析】
【分析】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的作用。在静息状态下,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受到刺激以后转变为外负内正,产生局部电流,形成兴奋;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因为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递质的释放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详解】A、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图中甲可参与构成突触前膜,神经递质以胞吐的形式排到细胞外,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
B、甲、乙为同一个神经元的两个部分,在静息状态下,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受到刺激以后转变为外负内正,产生局部电流,形成兴奋,所以乙中b为兴奋区,B正确;
CD、若甲、乙是两个同类型细胞的各一部分,则甲与乙之间应通过神经递质传递信息,即兴奋在两者之间以化学信号的形式传递,且兴奋的传递方向可为甲→乙,C错误,D正确。
故选C。
9. 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的人在一次性大量饮水后,可能会引起血浆渗透压降低和循环血量增多,发生水中毒。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抗利尿激素是由垂体合成,肾小管释放的一种多肽类激素
B. 抗利尿激素由体液定向运输到它的靶细胞
C. 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增多以后会促进细胞产生尿素,从而增加尿量。
D.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与水通道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有直接关系
【答案】D
【解析】
【分析】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
【详解】A、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A错误;
B、抗利尿激素由体液运输并作用于它的靶细胞,运输是不定向的,B错误;
C、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增多以后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C错误;
D、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与水通道的结构和功能有直接关系,水分子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D正确。
故选D。
10.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吞噬细胞吞噬抗原发生在内环境中
B. 内环境的成分中可以有尿素和神经递质
C. “空调病”是由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
D. 只要血浆的pH稳定,机体就能达到稳态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健康人的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这种动态平衡是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实现的。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稳态。
【详解】A、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发生在内环境中,A正确;
B、尿素是细胞代谢终产物,可以存在于血浆中,神经递质由神经细胞释放到组织液中,因此,内环境的成分中可以有尿素和神经递质,B正确;
C、夏天长期呆在空调房间引起“空调病”,“空调病”是由环境稳态失调而引起的疾病,C正确;
D、内环境的稳态不仅仅包含血浆pH的稳态,还包括组织液、淋巴的稳态及内环境化学成分以及其他理化性质的稳态,因此血浆pH稳定时,机体不一定达到稳态,D错误。
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以及内环境稳态的含义和实质。
11. 2022年5月初以来,已有20多个国家发现多例猴痘病例,该病是由猴痘病毒(猴痘病毒是一种双链DNA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天花是感染天花病毒引起的,患者在痊愈后脸上会留有麻子,“天花”由此得名。研究表明,用接种天花疫苗来预防猴痘的有效性约为85%。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天花疫苗中的抗原物质与猴痘病毒的抗原物质完全相同
B. 猴痘病毒和天花病毒均可以利用动、植物细胞进行培养
C. 终止天花疫苗的接种不会影响人类对猴痘病毒的免疫力
D. 人体抵御猴痘病毒需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发挥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并在寄主细胞内进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会变成结晶体。
【详解】A、天花疫苗可以用来预防猴痘可能是由于两者之间抗原相似,并不是完全相同,A错误;
B、题意显示,猴痘病毒感染能引起人畜共患病,说明该病毒可以寄生到人和动物的细胞中,而天花病毒会引起人患病,说明天花病毒会在人体细胞中寄生,而病毒为专性寄生物,据此可推测,猴痘病毒和天花病毒均可以利用某些动物细胞进行培养,但不能用植物细胞培养,B错误;
C、题中显示,接种天花疫苗可用来预防猴痘,据此可推测,终止天花疫苗的接种会影响人类对猴痘病毒的免疫力,C错误;
D、病毒是胞内寄生物,侵入人体会引起机体发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说明人体抵御猴痘病毒需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发挥作用,D正确。
故选D。
12. 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④是淋巴液
B. ②③是组织细胞生存的内环境
C. 营养不良会使②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水肿
D. 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题图是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液,①②④共同构成内环境(细胞外液)。
【详解】A、如图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液,A正确;
B、②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生存的内环境,B错误;
C、当人体营养不良时,①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降低而导致渗透压降低,此时血浆中的水分进入组织液增多从而引起组织水肿,C错误;
D、毛细血管壁细胞内侧为血浆,外侧为组织液,因此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D错误。
故选A。
13. 如下图表示的是几种免疫细胞,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四种免疫细胞均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B. 甲和乙的成熟部位分别是骨髓和胸腺
C. 丙细胞具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的功能
D. 丁细胞主要分布于免疫器官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甲是B淋巴细胞,乙是T淋巴细胞,丙是树突状细胞,丁是巨噬细胞。
【详解】A、甲~丁分别是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四种免疫细胞均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A正确;
B、甲是B淋巴细胞,乙是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成熟于骨髓,T淋巴细胞成熟于胸腺,B正确;
C、丙是树突状细胞,树突状细胞具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的功能,C正确;
D、丁是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几乎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D错误。
故选D。
14. 如图为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过程,对该图分析正确的是()
A. 器官A除分泌激素a外,还可以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B. 器官B分泌的激素b浓度高时,对器官A和C均有抑制作用
C. 器官C分泌的激素c浓度高时,对器官A有抑制作用
D. 器官C还可分泌生长激素,与激素b为协同作用关系
【答案】B
【解析】
【分析】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代谢增加产热,这属于分级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
题图分析,激素b是甲状腺激素,则a是促甲状腺激素,c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器官A是垂体,B是甲状腺,C是下丘脑。
【详解】A、由题图可知器官A是垂体,除分泌激素a外,还可以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错误;
B、器官B(甲状腺)分泌的激素b(甲状腺激素)浓度高时,通过反馈调节对器官A(垂体)和C(下丘脑)均有抑制作用,B正确;
C、器官C(下丘脑)分泌的激素c浓度高时,对器官A(垂体)有促进作用,C错误;
D、生长激素是由器官A(垂体)分泌的,与激素b甲状腺激素为协同作用关系,D错误。
故选B。
15. 如图是细胞免疫的概念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X细胞吞噬抗原后,会在细胞表面形成抗原-MHC复合体
B. 虚线部分只发生在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
C. ①过程表示辅助性T细胞可通过增殖分化形成细胞毒性T细胞
D. ②过程中记忆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细胞周期变短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免疫过程为:
(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形成抗原-MHC复合体,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
(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同时辅助性T淋巴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
(3)效应阶段: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发挥效应。
【详解】A、图示为细胞免疫过程,根据细胞免疫的过程可知X细胞为吞噬细胞,吞噬细胞摄取、处理抗原,在细胞表面形成抗原-MHC复合体,A正确;
B、图中虚线表示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机体的“二次免疫”过程,该过程反应快,且反应剧烈,B正确;
C、①过程表示辅助性T细胞受抗原-MHC复合体上的抗原刺激活后,分泌白细胞介素-2刺激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C错误;
D、②过程表示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快速增殖分化,其细胞周期变短,D正确。
故选C。
【点睛】
16. “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宋·苏轼《格物粗谈·果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这种“气”是木瓜释放的具有调节作用的有机物
B. 这种“气”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发育和成熟
C. 这种“气”与乙烯利都能够催熟红柿等水果
D. 这种“气”在木瓜植株的各个部位都可以合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乙烯:合成部位: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产生。主要生理功能: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器官的脱落;促进多开雌花。
【详解】A、这种“气”是乙烯,是木瓜释放的具有调节作用的有机物,A正确;
B、这种“气”是乙烯,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B错误;
C、这种“气”是乙烯,乙烯利是乙烯的类似物,具有相似的生理作用,都能够催熟红柿等水果,C正确;
D、这种“气”是乙烯,乙烯的合成部位是植物体的各个部位,D正确。
故选B。
17. 赤霉素(GA)能够促进种子产生淀粉酶,从而诱导种子萌发,药物X会阻断mRNA的合成。某研究小组分别用三组试剂对种子进行处理,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药物X可抑制淀粉酶基因的表达
B. 随着赤霉素浓度的升高,淀粉酶的含量增加
C. 用赤霉素处理未萌发的种子,有利于种子产生淀粉酶
D. 药物X的作用机理可能与脱落酸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影响赤霉素作用的试剂种类、保温时间;图中药物X是一种mRNA合成抑制剂,图中赤霉素+药物X组和赤霉素+脱落酸组的结果表现出高度的相似性,说明脱落酸的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从而抑制mRNA的合成。
【详解】A、根据题干,药物X是mRNA合成的抑制剂,因此药物X可抑制淀粉酶基因的转录过程,从而抑制基因的表达,A正确;
B、赤霉素浓度不是自变量,实验没有赤霉素浓度与淀粉酶含量的关系,B错误;
C、用赤霉素处理未萌发的种子,有利于种子产生淀粉酶,C正确;
D、从坐标曲线图可以看出,赤霉素+药物X组和赤霉素+脱落酸组,其作用无显著差异,因此可以得出药物X的作用机理可能与脱落酸相同的结论,D正确。
故选B。
18. 冬泳爱好者跳入冰冷刺骨的河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恒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A. 处于寒冷条件下,ATP合成速率增大
B. 寒冷刺激可激活人体全身脂肪代谢酶系统
C. 促进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D. 甲状腺激素通过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而调节细胞代谢产热
【答案】D
【解析】
【分析】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详解】A、处于寒冷条件下,呼吸增强,产热增多,ATP合成速率增大,A正确;
B、寒冷刺激可激活人体全身脂肪代谢酶系统,增加产热,B正确;
C、促进垂体活动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增多,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C正确;
D、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D错误。
故选D。
19. 某学生参加高考体检,早晨没有进食和饮水。在等待体检的过程中,该学生体内发生的变化是()
A. 神经调控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体温迅速上升
B. 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水的重吸收增强
C. 胰岛A细胞释放胰高血糖素增加,血糖浓度上升
D. 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增加,细胞代谢增强
【答案】B
【解析】
【分析】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详解】A、中枢神经系统兴奋,通过神经调节,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量,进而维持体温相对稳定,A错误;
B、早晨没有进食和饮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水的重吸收增加,B正确;
C、早晨没有进食和饮水,血糖降低,胰岛A细胞释放胰高血糖素增加,最终使血糖浓度维持相对稳定,C错误;
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由垂体释放,D错误。
故选B。
20. 图甲表示生长素浓度与作用效应的关系;图乙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图丙表示燕麦胚芽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由图甲可知,不同种类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
B. 由图甲可知,生长素浓度为10-9ml/L时,抑制根的生长,促进芽的生长
C. 图乙中b侧的生长素浓度小于a侧,根向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D. 图丙A段产生的生长素,可以向B段进行极性运输
【答案】B
【解析】
【分析】1.根、芽、茎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曲线
(1)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上,引起的生理功效不同。
(2)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上,引起的生理功效也不同,这是因为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敏感性大小:根>芽>茎),也说明不同器官正常生长要求的生长素浓度不同。
(3)曲线在A′、B′、C′点以上的部分体现了不同浓度生长素不同的促进效果,其中A、B、C三点代表最佳促进效果点。
(4)“高浓度”生长素是指分别大于A′、B′、C′点对应的浓度,“低浓度”生长素是指分别小于A′、B′、C′点对应的浓度。
(5)图中AA′、BB′、CC′段体现生长素的促进作用,变化特点是促进作用逐渐降低。A′、B′、C′点的作用特点是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2.题图分析:
图甲:根和芽的最适宜生长素浓度分别为10-10ml/L、10-8ml/L。图乙:由于受到重力作用,乙图中b侧生长素浓度小于a侧,图丙A段为胚芽鞘尖端,B段为伸长区。
【详解】A、由图甲可知,根对生长素的敏感度高于芽,体现了不同种类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A正确;
B、图甲中生长素浓度等于10-9ml/L时,根和芽的生长状况均为促进,B错误;
C、根据生长素受到重力作用,图乙中b侧的生长素浓度小于a侧,但是根对生长素更加敏感,因此a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受抑制,b侧生长素浓度低,生长被促进,进而出现根向地生长,C正确;
D、图丙A段产生的生长素,可以向B段进行极性运输,D正确。
故选B。
二、综合题(共50分,请根据答题卡题号及分值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21. 在维持机体稳态中,消化系统具有重要作用。如图为人胃肠道的部分神经支配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兴奋沿神经a传到末梢,引起末梢内的______________释放神经递质。该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结合后,使下一神经元兴奋,进而引起胃肠道平滑肌收缩。图中b处的突触结构包括突触前膜、________和突触后膜。
(2)食物经胃肠道消化吸收,使血糖浓度增加,刺激胰岛____细胞分泌________,其作用具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饥饿时胰岛_____细胞分泌_________作用具体是___________。
(3)严重腹泻失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位于________的渗透压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该兴奋一方面传至大脑皮层,引起渴感;另一方面可使抗利尿激素释放_____,从而尿量减少,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答案】(1) ①. 突触小泡 ②. 特异性受体 ③. 突触间隙
(2) ①. B ②. 胰岛素 ③. 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④. A ⑤. 胰高血糖素 ⑥. 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3) ①. 下丘脑 ②. 增多
【解析】
【分析】1、突触的结构分为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胰岛素是人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由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肾集合管,作用是促进水分的重吸收。
2、分析图形:图中a是传出神经,效应器是胃和肠道的平滑肌。
【小问1详解】
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中,当兴奋沿神经a传到末梢,引起传出神经末梢内的突触小泡移动到突触前膜并融合后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会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下一神经元产生兴奋。b处的突触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小问2详解】
食物经胃肠道消化吸收,使血糖浓度增加,会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其作用具体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饥饿时,血糖浓度会降低,会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作用具体是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小问3详解】
严重腹泻失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位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刺激产生兴奋,该兴奋一方面传至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产生口渴感;另一方面可使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从而促进肾小管和肾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尿量减少,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点睛】本题虽然是一个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综合题,但是由于每小题都是“补充完善式”的填空类型,学生只要基本知识掌握较为扎实,就容易根据所学相关知识将相关内容填出来。
22. 研究表明,位于新冠病毒表面S蛋白上的受体结合结构域(RBD)能够与人细胞表面受体ACE2结合,介导病毒入侵宿主细胞。
(1)新冠病毒突破第一道防线进入人体后,首先被______细胞摄取、处理,然后呈递给______细胞。受到两个信号刺激的B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______细胞。
(2)我国科研团队以RBD为靶位点,初步开发了多种抗新冠病毒抗体药物,并利用SPR法检测抗体的中和作用(中和作用指抗体与病毒结合,并阻止病毒吸附、感染细胞的效应)。图1是SPR法检测抗体中和作用的过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方案分别是:
对照组:将纯化的新冠病毒RBD固定于传感器芯片,在缓冲液中加入纯化的ACE2,流过传感器,通过接收器检测ACE2与RBD的相对结合量。
实验组:将纯化的新冠病毒RBD固定于传感器芯片,在缓冲液中加入______,流过传感器,待结合稳定后在缓冲液中加入______,流过传感器,通过接收器检测ACE2与RBD的相对结合量,其结果如图2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可知,______的作用效果最佳。
(3)一个抗原分子上可能存在一个或多个能被特异性抗体识别的位点,因而在治疗新冠肺炎时,联合使用不同的抗体可发挥更强的效果,原因可能是______。
【答案】(1) ①. 抗原呈递 ②. 辅助性T ③. 浆
(2) ①. 待测抗体 ②. 纯化的ACE2 ③. 抗体2
(3)不同抗体识别RBD的位点不同,与新冠病毒结合的几率更大
【解析】
【分析】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离不开辅助性T细胞的辅助,可见辅助性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起着关键的作用。靠体液免疫中产生的抗体,能消灭细胞外液中的病原体;而侵入细胞内的病原体,要靠细胞免疫将靶细胞裂解,使病原体失去藏身之所,此时体液免疫就又能发挥作用了。可见,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巧妙配合、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对机体稳态的调节。
在人体所有细胞膜的表面,都有多种不同的蛋白质,其中包括作为分子标签来起作用的一组蛋白质。它们就像身份标志,能被自身的免疫细胞所识别。病毒、细菌等病原体也带有各自的身份标签,当它们侵入人体后,能被免疫细胞识别出来。免疫细胞是靠细胞表面的受体来辨认它们的。
【小问1详解】
新冠病毒突破第一道防线进入人体,会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
【小问2详解】
由题意可知,新冠病毒RBD是靶分子,能与人细胞表面受体ACE2结合,若开发的抗新冠病毒抗体药物与新冠病毒RBD结合,就能抑制RBD与ACE2结合,从而达到抑制病毒感染细胞的效果。所以 ,结合题干中关于对照组的描述,可知实验组的方案为:将纯化的新冠病毒RBD固定于传感器芯片,在缓冲液中加入抗新冠病毒抗体药物,流过传感器,在缓冲液中加入纯化的ACE2,流过传感器,检测ACE2与RBD的相对结合量。结合量越低表明待测抗体的效果越好,结合图2数据可知,加入抗体2的实验组中,ACE2与RBD的相对结合量显著低于其它组,所以抗体2的作用效果最佳。
【小问3详解】
联合使用不同的抗体能结合抗原分子上的不同位点,大大增加抗体药物与新冠病毒结合的概率,从而降低病毒感染细胞的风险。
23. 吃辣后舌头上会有火辣辣的感觉,经研究,该感觉的产生与辣椒素和感觉神经元上的热敏受体TRPV1(相当于热觉感受器)的特异性结合有关,TRPV1也是一种通道蛋白,其被辣椒素激活时,造成Ca2+通过TRPV1内流而产生兴奋,进而产生“灼烧感”。
(1)TRPV1被辣椒素激活后造成的Ca2+内流_____(填“消耗”或“不消耗”)ATP。当感觉神经元受到辣椒素刺激后,膜外发生的电位变化是_____。
(2)“灼烧感”产生的部位是_____,受辣椒素刺激产生“灼烧感”后,往往会引起机体的呼吸运动增强,这一过程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3)吃辣味食物的同时,喝热水会增强“灼烧感”,从反射弧的角度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
(4)另据研究发现,TRPM8是人体内一种主要的冷觉感受器和薄荷醇感受器。天然物质薄荷醇能通过皮肤接触的方式给人带来凉爽感。基于此,科研人员通过基因工程改造皮肤细胞,开发了一个薄荷醇调控的基因开关(由冷觉感受器TRPM8和人工合成的启动子PNFAT3组成),用薄荷醇经皮肤调控基因工程细胞,释放治疗蛋白去治疗疾病,过程如图所示。
①辣椒素和薄荷醇作用于感觉神经元引起的生理效应不同,从感觉神经元的结构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
②据图写出薄荷醇调控治疗蛋白合成的过程_____。
【答案】(1) ①. 不消耗 ②. 由正变负
(2) ①. 大脑皮层感觉中枢 ②. 属于
(3)感受辣椒素和热水的感受器相同,喝热水增强了感受器的兴奋性
(4) ①. 受体不同 ②. 薄荷醇与感觉神经元上的TRPM8受体结合,引起Ca2+内流,Ca2+与NFAT结合使其去磷酸化,去磷酸化的NFAT进入细胞核与PNFAT3结合,启动治疗基因的表达,治疗基因表达的产物为治疗蛋白,释放到细胞膜外
【解析】
【分析】一个典型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其中,感受器为接受刺激的器官;传入神经为感觉神经元,是将感受器与中枢联系起来的通路。只有经过了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形成反射。
【小问1详解】
TRPV1被辣椒素激活后造成的Ca2+内流不消耗能量,属于易化扩散;静息状态下膜外电位为正,当感觉神经元受到辣椒素刺激后,膜外发生的电位变化是由正变负。
【小问2详解】
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产生感觉;产生“灼烧感”后,往往会引起机体的呼吸运动增强,属于反射。
【小问3详解】
喝热水会激活热敏受体TRPV1(相当于热觉感受器),感受辣椒素和热水的感受器相同,喝热水增强了感受器的兴奋性,因此喝热水会增强“灼烧感”。
【小问4详解】
结合图示可知,感觉神经元上受体不同,辣椒素和感觉神经元上的热敏受体TRPV1(相当于热觉感受器)的特异性结合,薄荷醇和感觉神经元上的TRPM8受体结合,因此引起的效应不同;薄荷醇与感觉神经元上的TRPM8受体结合,引起Ca2+内流,Ca2+与NFAT结合使其去磷酸化,去磷酸化的NFAT进入细胞核与PNFAT3结合,启动治疗基因的表达,治疗基因表达的产物为治疗蛋白,释放到细胞膜外。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的过程,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获取信息及分析处理的能力。
24. 在高等动物体内,酶、神经递质、激素、抗体在维持生命活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请参照表中内容完成下表。
【答案】 ①. 浆细胞 ②. 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③. 细胞质基质 ④. 突触后膜
【解析】
【分析】酶:基本上是蛋白质,也有少数是RNA;在细胞内外均可反应,降低反应物活化能,催化后不会立即失活,可多次参加反应。
激素:包含蛋白质、氨基酸衍生物;有作用细胞外和细胞内之分,这要看接受激素的受体在哪,基本都是在细胞外,细胞膜上受体。激素与特异受体结合后,使机体发生一系列反映,便被分解,失活了。
抗体:都是蛋白质;抗体与抗原可以互补特异性结合,凝集排出体外,或被吞噬细胞分解。
神经递质:包含比较杂,蛋白质,氨基酸,氨基酸衍生物,无机物(二氧化碳)等;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大都被分解失活了。
【详解】(1)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
(2)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并分泌,由垂体释放,其作用是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3)酶作用如果是催化产生乳酸,也就是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4)神经递质由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通过胞吐释放,通过扩散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点睛】本题考查酶、神经递质、激素和抗体等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25.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先后开展了下列实验,请回答问题:
(1)为探究植物的向光性,对胚芽鞘分别进行了甲、乙、丙的3 种实验处理。
胚芽鞘会发生弯曲生长的是_____(填序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单侧光的影响,生长素含量在_____侧比_____侧的多。
(2)为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对某种植物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进行了有关实验,结果见下表。
①浓度Ⅲ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对侧芽生长所起的作用是_____(填“促进”或“抑制”)。该实验的各种处理中促进侧芽生长效果最佳的方法是_____。
②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浓度Ⅰ、Ⅱ、Ⅲ之间大小关系可能成立的有_____(填序号)。
a、Ⅰ<Ⅱ<Ⅲ b、Ⅲ<Ⅰ<Ⅱ c、Ⅱ<Ⅰ<Ⅲ d、Ⅰ<Ⅲ<Ⅱ
【答案】(1) ①. 甲 ②. 背光 ③. 向光
(2) ①. 抑制 ②. 生长素类似物浓度Ⅱ处理48d ③. a、c
【解析】
【分析】1、由图像可知,甲没做任何处理,胚芽鞘完整,受到单侧光照射后,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使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于背光侧生长素浓度,使发生向光弯曲生长;乙把尖端切去,短时间内,不会生长也不会弯曲;丙把尖端用不透光的锡箔帽遮住,尖端感受不到光的刺激,生长素分布均匀,会直立生长。
2、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小问1详解】
由图像可知,甲没做任何处理,胚芽鞘完整,受到单侧光照射后,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使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于背光侧生长素浓度,使发生向光弯曲生长。
【小问2详解】
①与蒸馏水处理的相对比可知,浓度Ⅲ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后,侧芽的伸长量短,所以浓度Ⅲ的生长素对侧芽生长所起的作用是抑制作用。分析表格数据可知,该实验的各种处理中,促进侧芽生长效果最佳的方法是用浓度II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侧芽48d,因为此处理下侧芽生长量最长。
②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浓度Ⅰ、Ⅱ、Ⅲ对侧芽的作用分别为促进、促进、抑制,并且促进作用浓度Ⅰ小于浓度Ⅱ。所以浓度Ⅲ大于浓度Ⅰ和浓度Ⅱ,但浓度Ⅰ和浓度Ⅱ无法确定大小关系。即浓度Ⅰ、Ⅱ、Ⅲ之间大小关系Ⅰ<Ⅱ<Ⅲ 或Ⅱ<Ⅰ<Ⅲ,故选ac。
组别
生长素(mg/L)
油菜素内酯(mg/L)
叶面积(cm2)
1
0
0
1277.54
2
0
10
1454.81
3
0
20
1514.23
4
10
0
1544.42
5
10
10
1570.57
6
10
20
1727.80
种类
酶
神经递质
抗利尿激素
抗体
产生细胞
活细胞
神经细胞
下丘脑神经细胞
(1)________
作用
催化产生乳酸
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2)______
免疫作用
作用部位(或场所)
(3)________
(4)_________
肾小管、集合管
内环境
侧芽生长量/cm
处理时间/d
12
24
36
48
蒸馏水
1.0
1.8
2.3
2.5
浓度Ⅰ
1.5
2.3
3.2
4.4
浓度Ⅱ
2.0
3.5
5.0
5.6
浓度Ⅲ
0.8
1.0
1.4
1.8
新疆乌鲁木齐市2022_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中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疆乌鲁木齐市2022_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中试题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疆乌鲁木齐市2022_2023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疆乌鲁木齐市2022_2023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疆乌鲁木齐市2022_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疆乌鲁木齐市2022_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按要求全部填写指定位置,2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