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展开1.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细胞呼吸有关的酶等
B. 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中
C. 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液的量相差不大
D. 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血浆
【答案】D
【解析】
【分析】内环境即细胞外液,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包括血浆、淋巴液、组织液,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温度和pH,内环境的稳态实质上就是内环境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详解】A、细胞呼吸有关的酶分布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
B、血红蛋白存在红细胞中,不存在于血浆中,B错误;
C、组织液大部分渗回血浆,只有少量渗入淋巴液,C错误;
D、由于毛细血管壁细胞里面与血浆接触,外面与组织液接触,故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血浆,D正确。
故选D。
2. 如图为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胰岛素、多巴胺和糖原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B. 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不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
C. 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①②④⑤
D. 图示过程体现了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①表示外界环境与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⑤表示内环境与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②表示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转化为血浆,③表示组织液转化为淋巴液,④表示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相互转化。
【详解】A、糖原为多糖,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
B、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起调节作用,故间接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B错误;
C、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可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组织液和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间可相互渗透,故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①④⑤,C错误;
D、①表示外界环境与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⑤表示内环境与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故图示过程体现了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D正确。
故选D。
3. 人体的下列生理过程一定在内环境中完成的是()
A. 血浆蛋白的合成过程
B. 氧气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被利用
C. 血浆中乳酸+碳酸氢钠→乳酸钠+碳酸
D. RNA 聚合酶催化 DNA 转录为 RNA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其中组织液是大多数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
【详解】A、血浆蛋白的合成过程发生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不在内环境,A错误;
B、氧气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被利用发生在细胞内的线粒体内膜,不在内环境,B错误;
C、血浆中乳酸+碳酸氢钠→乳酸钠+碳酸,而血浆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之一,C正确;
D、RNA 聚合酶催化 DNA 转录为 RNA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内,不在内环境,D错误。
故选C。
4. 下列关于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是稳定不变的
B. 过敏反应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会导致组织水肿
C. 坎农提出内环境保持稳定主要依赖神经系统调节
D. 人体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废物,不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
【答案】B
【解析】
【分析】1、体液包括细胞内液(约占2/3)、细胞外液(约占1/3,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2、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3、稳态是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其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详解】A、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也有变化,但一般不超过1℃,A错误;
B、过敏反应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的部分成分进入组织液,会导致组织水肿,B正确;
C、坎农提出内环境保持稳定依赖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C错误;
D、人体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是代谢废物,但也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CO2可以参与机体的体液调节,如含CO2较多的血液可以对呼吸中枢形成有效刺激,使呼吸加深加快,D错误。
故选B。
5. 稳态是生命系统的特征,也是机体存活的条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只要内环境保持稳态,机体就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B. 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会遭到破坏
C. 在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上,都普遍存在着稳态
D. 基因表达的稳态、激素分泌的稳态均是分子水平的稳态
【答案】A
【解析】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但不能说内环境保持稳态,机体就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如外界环境变化剧烈,机体不一定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A错误;
B、动物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会遭到破坏,B正确;
C、稳态是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普遍存在于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上,故在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上,都普遍存在着稳态,C正确;
D、基因表达的稳态、激素分泌的稳态均是分子水平的稳态,心脏活动的稳态均是器官水平的稳态,D正确。
故选A。
6. 某实验小组将加入抗凝剂和生理盐水的新鲜绵羊血液进行离心,结果如图1所示;接着取上清液,分别向其中滴加物质的量浓度为0.1ml/L的HC1和0.1mI/L的NaOH,同时用蒸馏水做对照,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取适量上清液加入双缩脲试剂,若出现紫色则说明含血红蛋白
B. 若要提取血浆蛋白,最佳材料应是沉淀物
C. 图2实验中HCl、NaOH的浓度和滴数为自变量
D. 图2实验结果表明,血浆有一定的缓冲能力
【答案】D
【解析】
【分析】缓冲溶液的作用是维持反应体系的pH不变。在生物体内进行的各种生物化学过程都是在精确的pH下进行的,受到氢离子浓度的严格调控。为了在实验室条件下准确地模拟生物体内的天然环境,就必须保持体外生物化学反应过程有与体内过程完全相同的pH。利用磷酸缓冲液模拟细胞内的pH环境,保证血红蛋白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便于分离观察和研究。
【详解】A、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血液经过离心后,红细胞存在于沉淀物中,上清液是血浆,所以取适量上清液加入双缩脲试剂,若出现紫色,则说明含血浆蛋白,A错误;
B、血液经过离心后,上清液中是血浆,其中含有血浆蛋白,因此,若要提取血浆蛋白,最佳材料应是上清液,B错误;
C、图2实验中HCl、NaOH的滴数和种类为自变量,而浓度是无关变量,C错误;
D、图2实验结果表明:滴加的盐酸和NaOH在一定范围内,pH保持相对稳定,说明血浆有一定的缓冲能力,D正确。
故选D。
7. 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以及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B. 大脑、小脑和脑干组成中枢神经系统
C. 脊髓和脊神经组成外周神经系统
D. 大脑皮层具有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
【答案】D
【解析】
【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详解】AB、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下丘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AB错误;
C、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脑神经与脊神经都有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C错误;
D、大脑皮层是调节躯体运动或者说控制躯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具有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D正确。
故选D。
8. 下列有关人脑高级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大多数人由大脑的右半球主导
B. 长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的即时信息交流有关
C. 条件反射的建立和消退都是动物学习的过程,都需大脑皮层的参与
D. 阿尔兹海默症丧失的记忆、语言功能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答案】C
【解析】
【分析】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则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合成。
【详解】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语言区位于大脑皮层左半球侧面,A错误;
B、长时记忆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而短时记忆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B错误;
C、条件反射的建立和消退都是动物的学习过程,属于大脑的高级功能,都需大脑皮层的参与,C正确;
D、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但记忆功能不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D错误。
故选C。
9. 下列与感受器、效应器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感受器的兴奋活动包括腺体分泌和肌肉收缩
B. 效应器细胞膜上有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C. 感受器的结构受到损伤会影响反射活动的完成
D. 同一反射弧中感受器的兴奋与效应器的反应先后发生
【答案】A
【解析】
【分析】1、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2、完成一个反射活动的条件是:具备完整的反射弧,提供一定强度的刺激。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依靠突触结构实现,突触包含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详解】A、效应器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效应器的活动包括腺体分泌或肌肉收缩,A错误;
B、效应器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神经细胞、肌肉细胞和腺体细胞上有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B正确;
C、反射的完成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感受器的结构受到损伤会影响反射活动的完成,C正确;
D、因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且反射弧中兴奋只能先由感受器产生,最终传到效应器,故
因此同一反射弧中感受器先兴奋,效应器后兴奋,D正确。
故选A。
10. 如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其中运动神经末梢与肌肉的连接处通过突触相连。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出神经,③是传入神经
B. 图中有2个突触
C. 刺激③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是③④①②⑤
D. 刺激⑤时兴奋在②上的传导速度比在①处的传递速度快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①是神经中枢;②上有神经节,是传入神经;③是传出神经;④是效应器;⑤为感受器。
【详解】A、该图中,②有神经节是传入神经,则①是神经中枢,③是传出神经,A错误;
B、分析题意可知,运动神经末梢与肌肉的连接处通过突触相连,故图中共有3个突触,B错误;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即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所以刺激③时,兴奋不能住①②⑤传递,只能向④传递,因此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是③④,C错误;
D、②是传入神经,①是突触,由于突触处涉及神经递质的作用,故刺激⑤时兴奋在②上的传导速度比在①处的传递速度快,D正确。
故选D。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在有意识憋尿时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和脊髓
B. 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
C. 柠檬汁刺激味蕾,感觉到酸味属于非条件反射
D. CO2刺激脊髓的呼吸中枢,会使呼吸加深加快
【答案】A
【解析】
【分析】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
【详解】A、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人在有意识憋尿时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和脊髓,A正确;
B、膝跳反射的低级中枢是脊髓,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可以完成,B错误;
C、条件反射的完成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柠檬汁刺激味蕾,感觉到酸味反射弧不完整,不属于反射,C错误;
D、呼吸中枢位于脑干而非脊髓,D错误
故选A。
12. 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下部,会出现( )
A. 上肢的运动
B. 下肢的运动
C. 内脏器官的运动
D. 头部器官的运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大脑皮层的躯体运动中枢的特点是对侧支配,即左右大脑半球的躯体运动中枢分别支配右侧和左侧躯体的运动,且在运动中枢中的位置倒置,即支配头部运动的中枢位于下部,支配下肢的中枢位于上部。
【详解】由于躯体运动中枢支配躯体运动的位置倒置,即支配头部运动的中枢位于下部,支配下肢的中枢位于上部,故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下部,会出现头部器官的运动,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3. 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或系统,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肺泡中的O2要到达指定的组织细胞中,需要穿过11层磷脂双分子层
B. 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血浆
C. ②表示重吸收作用,Ⅳ表示的器官是消化系统
D. 内环境与I交换气体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答案】D
【解析】
【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的关系为:血浆与组织液之间是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的一部分还可以透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淋巴经过淋巴循环通过左右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浆。
3、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其稳态的调节机制是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分析题图: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分析题图可知,Ⅰ是呼吸系统,Ⅱ是消化系统,Ⅲ是泌尿系统,Ⅳ是皮肤。过程①是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过程,过程②是肾小管、集合管对原尿的重吸收过程。
【详解】A、肺泡中的O2穿过肺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中穿过了2层膜,再穿过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膜进入血浆中,穿过红细胞膜1层膜进入红细胞中,随红细胞运输至组织细胞处,出红细胞1层膜,出毛细血管2层膜,进入指定的组织细胞1层膜,O2从肺泡运输到达指定的组织细胞中穿过9层生物膜,即穿过9层磷脂双分子层,A错误;
B、消化道内的葡萄糖由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后进入血浆中,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B错误;
C、②表示肾小管与肾集合管对原尿的重吸收作用,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通过皮肤排汗可排出部分水和无机盐,C错误;
D、内环境与I进行气体交换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D正确。
故选D。
14. 突触小体不能完成的生理过程是
A. 丙酮酸的氧化分解
B. 突触小泡与细胞膜的融合
C. 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D. 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突触小体能够通过胞吐完成神经递质的释放,出现突触小泡和细胞膜的融合,需要的能量是由细胞呼吸供应,因此可以发生丙酮酸的分解,突触小体完成的信号转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详解】突触小体能够通过胞吐完成神经递质的释放,会出现突触小泡和细胞膜的融合,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需要的能量是由细胞呼吸供应,因此可以发生丙酮酸的分解,突触小体完成的信号转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突触的结构及神经递质的传递等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和运用的能力。
15. 研究发现,日光照射实验动物皮肤后会使血液里的化学物质(UCA)含量大幅增加,且UCA可进入大脑神经细胞内并转化成谷氨酸。细胞内的谷氨酸在运动皮层以及海马区的神经末梢释放,并能激活相关的脑内神经环路,从而增强运动学习能力以及物体识别记忆能力。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 光照可以促进UCA在内环境中转化成谷氨酸
B. 谷氨酸可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参与神经调节
C. 光照会使实验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
D. 抑制谷氨酸合成会使实验动物的记忆力下降
【答案】A
【解析】
【分析】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式实质上是感受器把接受的刺激转变成电信号(局部电流)在传入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时电信号又转变为化学信号(化学递质)在突触中单向传递。化学信号通过突触传递到另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又转变为电信号在传出神经纤维上传导,所以效应器接受的神经冲动是电信号。
【详解】A、UCA在大脑神经细胞内转化成谷氨酸,不是内环境,A错误;
B、由题干信息“细胞内的谷氨酸在运动皮层以及海马区的神经末梢释放,并能激活相关的脑内神经环路”可知,谷氨酸可作为一种参与神经调节的神经递质,B正确;
C、因为日光照射实验动物皮肤后会使血液里的化学物质(UCA)含量大幅增加,且UCA可进入大脑神经细胞内并转化成谷氨酸,因此光照会使实验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C正确;
D、题干信息“谷氨酸能激活相关的脑内神经环路,从而增强运动学习能力以及物体识别记忆能力”可知,抑制谷氨酸合成会使实验动物的记忆力下降,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能力,属于中档题。
16. 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它使内脏活动和其他生理活动相联系
B. 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
C. 内脏活动只受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的单一控制
D. 自主神经系统不能完全自主地控制内脏的活动
【答案】C
【解析】
【分析】1、奔跑等身体运动是由躯体运动神经支配的,它明显受到意识的支配;而由惊恐所引起的心跳与呼吸的变化是由内脏运动神经控制的,是不随意的。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
2、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而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犹如汽车的油门和刹车,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
3、自主神经系统受到脑的调控,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由延髓发出的副交感神经传出纤维,支配头面部所有的腺体、心脏、支气管、喉、食管、胃、胰腺、肝和小肠等。脑干网状结构结构中也存在许多与心血管、呼吸和消化等内脏活动有关的神经元;同时许多基本生命现象,如循环、呼吸等的反射中枢位于延髓,因此延髓有“生命中枢”之称。此外,下丘脑是较高级的内脏活动调节中枢,作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特别是它能够将内脏活动与其他生理活动联系起来,调节体温、内分泌(如血糖)、生物节律等重要生理过程。
【详解】A、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调节体温、内分泌(如血糖)、生物节律等重要生理过程,它使内脏活动和其他生理活动相联系,A正确;
B、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不受意识支配,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B正确;
C、内脏活动只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控制,C错误;
D、自主神经系统受到脑的调控,不能完全自主地控制内脏的活动,D正确。
故选C。
17. 荷兰科学家做了个有趣的实验:当乌鸦把烟头扔进容器后,装置上部就会掉落食物到圆台来奖励乌鸦的这种行为,多次训练之后,乌鸦见到烟头就叼取,扔进容器。下列对该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A. 在该过程中烟头由非条件刺激转化成条件刺激
B. 乌鸦将烟头扔进容器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条件反射
C. 调节乌鸦见到烟头就叼取的最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
D. 多次训练之后,乌鸦把烟头扔进容器后就不需再喂食
【答案】C
【解析】
【分析】反射: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类型:根据反射形成的过程可将其分为两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详解】AB、结合题意可知,乌鸦经过多次训练之后见到烟头就叼取,扔进容器,即形成了条件反射的过程,在该过程中烟头由无关刺激转化成条件刺激,AB错误;
C、乌鸦见到烟头就叼取属于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中枢在大脑皮层,C正确;
D、条件反射需要不断的刺激进行加强,否则反射会消失,所以若乌鸦多次叼取烟头后不给予奖励,则乌鸦的该种行为会逐渐减少直至完全不出现,故多次训练之后,乌鸦把烟头扔进容器后就还需再喂食,D错误。
故选C。
18. 因交通事故,某人的脊髓不幸从胸部折断了,一般情况下会表现出()
A. 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B. 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C. 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D. 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答案】B
【解析】
【分析】1、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
2、任何感觉的形成都在大脑皮层,低级中枢要受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
【详解】膝跳反射中枢在脊髓腰段,脊髓从腰椎胸部折断,不影响膝跳反射的反射弧,膝跳反射存在。因为传导感觉的神经通路在脊髓胸段被切断,所以感觉无法传导到大脑皮层,针刺足底无感觉,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9. 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兴奋的传导方向和神经元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B. 在反射弧中,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兴奋双向传导
C. 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
D. 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K+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静息时,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该电位的形成与钾离子的外流钠离子的内流有关;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
【详解】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至未兴奋部位,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A正确;
B、在反射弧中,由于涉及突触结构,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兴奋单向传递,B错误;
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是通过离子通道并且顺浓度梯度进行的,属于被动运输,C正确;
D、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钾离子外流有关,D正确。
故选B
20. 下图表示用电流表研究突触上兴奋传递的示意图,b、c处给予适宜强度刺激,a、d处是电极接触点,且距离ab=cd、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上的传导速率相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刺激b处时,指针偏转两次,刺激c处时,指针偏转一次
B. 同时刺激b、c处,指针只偏转一次
C. 增大b处刺激强度,指针偏转幅度将增大
D. 清除f处的神经递质,再刺激b处时,指针也会发生偏转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详解】A、刺激b处时,兴奋可以传到电流表的两端,指针发生两次偏转,刺激c处时,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兴奋只能传导至电流表的右侧,指针偏转一次,A正确;
B、由于距离ab=cd,所以同时刺激b、c处,兴奋可以同时传到电流表的两端,电流表此时不偏转,但刺激b处时,兴奋还可以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因此指针偏转一次,B正确;
C、若刺激强度大于阈值后,动作电位的幅度不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所以在一定范围内,增大b处刺激强度,指针偏转幅度不变,C错误;
D、清除f处的神经递质,再刺激b处时,会影响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导,但兴奋仍可传递到电流计的左侧,故指针也会发生偏转,D正确。
故选C。
21. 下列关于反射、反应与感觉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直接刺激蛙的腓肠肌,腓肠肌收缩,但该过程不属于反射
B. 刺激传出神经也会引起效应器反应,这种反应属于反射
C. 炎热环境中,机体产生热觉的过程属于反射
D. 直接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可以引起缩手反射
【答案】A
【解析】
【分析】反射指的是生物体感受外界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反射弧的组成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弧的结构必须保持完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反射活动就无法进行。但是反射弧是完整的,如果没有外界刺激也不会出现反射活动。
【详解】A、反射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直接刺激蛙的腓肠肌,腓肠肌收缩,但该过程不属于反射,A正确;
B、刺激某一反射弧的传出神经,兴奋会传到效应器,但是反射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故这种反应不属于反射,B错误;
C、大脑皮层产生冷觉,寒冷环境中,机体产生冷觉的过程只涉及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没有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C错误;
D、反射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直接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引起效应器做出反应,不属于反射,D错误。
故选A。
22. 图1是测量离体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装置,图2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适当降低,在适宜条件刺激下图2中A点下移
B. 神经纤维的状态由B转变为A的过程中,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大
C. 图1中B测出的电位大小相当于图2中A点的电位
D. 图2中BC段的形成是由于K+通道开放,K+大量外流造成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是由K+外流形成,动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是由Na+内流形成,图1中A为静息电位,B为动作电位。
图2中A点为静息电位,B点为形成动作电位过程,C点为动作电位。
【详解】A、图2中的A点表示静息电位,而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若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适当降低,在适宜条件刺激下,图2中A点不会下移,A错误;
B、图1A甲的离体神经纤维的膜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因此装置甲测定的是静息时膜内外的电位差,而装置B测定的是兴奋时膜内外的电位差,神经纤维的状态由B转变为A的过程中,即由动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的过程,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大,K+外流,B正确;
C、图1中B的离体神经纤维的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为动作点位,测出的电位大小相当于图2中C点的电位,C错误;
D、图2中BC段的形成是由于Na+通道开放,Na+大量内流,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D错误。
故选B。
23. 胃泌素释放肽(GRP)是一种神经递质,将其注射到小鼠脊髓后,小鼠立刻会有抓痒行为。若破坏小鼠脊髓中的胃泌素释放肽受体(GRPR),不论向这些小鼠身上注射何种浓度的GRP,小鼠都不抓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注射GRP到脊髓后小鼠有抓痒行为,说明痒觉感受器在脊髓
B. 抑制GRPR基因的表达,可以弱化小鼠的瘙痒症状
C. GRP在突触间隙中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
D. GRP与GRPR结合后,突触后膜上的氯离子通道打开,氯离子内流
【答案】B
【解析】
【分析】神经递质:是指神经末梢释放的特殊化学物质,它能作用于支配的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膜上的受体,从而完成信息传递功能。
①合成:在细胞质通过一系列酶的催化作用中逐步合成,合成后由小泡摄取并贮存起来。
②释放: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在突触间隙。
③结合:神经递质通过与突触后膜或效应器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相结合而发挥作用。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对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发生影响,引起突触后膜电位的变化,从而完成信息的跨突触传递。
④失活: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很快就被相应的酶分解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递质被分解后的产物可被重新利用合成新的递质。一个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递质释放,产生一次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
⑤类型:兴奋性递质(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谷氨酸、天冬氨酸等);抑制性递质(γ-氨基丁酸、甘氨酸、一氧化氮等)。
【详解】A、将GRP注射到脊髓后,小鼠有抓痒行为,说明脊髓里含有胃泌素释放肽受体(GRPR)的神经元,并不能说明痒觉感受器在脊髓,A错误;
B、若抑制GRPR基因的表达,则不能产生胃泌素释放肽受体(GRPR),突触间隙中的胃泌素释放肽(GRP)神经递质与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胃泌素释放肽神经递质受体(GRPR)结合,无法形成动作电位,不能产生兴奋,可缓解或治疗瘙痒,B正确;
C、GRP在突触间隙中通过扩散运输到突触后膜,C错误;
D、胃泌素释放肽(GRP)神经递质与GRPR结合后,引起小鼠的脊髓里的神经元兴奋,导致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打开,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产生兴奋,使突触后膜上的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D错误。
故选B。
24. 抗抑郁药一般都通过作用突触处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例如有的药物可选择性地抑制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回收,使得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的浓度维持在一定水平,有利于神经系统的活动正常进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5-羟色胺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进入下一个神经元中发挥调节作用
B. 实现不同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之间兴奋传递的结构是突触小体
C. 抑郁症患者进行医学检查时可发现尿液中5-羟色胺排出量增加
D. 缺氧会影响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释放,也会影响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答案】D
【解析】
【分析】两个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和肌肉细胞之间形成的结构,称为突触。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形成。兴奋在神经元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突触间转化为化学信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与其对应的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详解】A、5-羟色胺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5-羟色胺不进入突触后膜,A错误;
B、在不同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之间传递兴奋的结构是突触,B错误;
C、根据题意“有的药物可选择性地抑制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回收,使得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的浓度维持在一定水平,有利于神经系统的活动正常进行”,说明抑郁症患者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的含量较低,可能是突触前膜释放的少,因此抑郁症患者进行医学检查时不会出现尿液中5-羟色胺排出量增加,C错误;
D、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释放为胞吐,需要消耗能量,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需要消耗能量,缺氧会抑制有氧呼吸,提供的能量减少,因此缺氧会影响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释放,也会影响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D正确。
故选D。
25. 徒步是有目的地在城市的郊区、农村或者山野间进行中长距离的户外运动方式。某同学由于平时缺乏锻炼,一次较长时间的徒步运动使其脚掌磨出了“水泡”,但是几天后“水泡”又消失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同学“水泡”能产生的同时出现刺痛感的原因是条件反射的结果
B. “水泡”形成的原因可能是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组织液生成增多
C. “水泡”自行消失的原因可能是其中的液体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D. 高温烫伤后可立即用凉水反复冲洗,预防“水泡”产生
【答案】A
【解析】
【分析】一个典型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其中,感受器为接受刺激的器官;传入神经为感觉神经元,是将感受器与中枢联系起来的通路;神经中枢包括脑和脊髓;传出神经为运动神经元,是将中枢与效应器联系起来的通路;效应器是产生效应的器官,如肌肉或腺体。只有在反射弧完整的情况下,反射才能完成。任何部分发生病变都会使反射减弱或消失。
【详解】A、该同学出现刺痛感的原因是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到大脑皮层后形成的痛觉,反射弧结构不完整,不是反射活动,A错误;
B、运动摩擦和高温烫伤会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导致组织液生成增多,形成水泡,B正确;
C、组织液的物质大部分会回渗入血浆,还有一小部分会进入淋巴循环,因此水泡自行消失的原因可能是其中的液体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C正确;
D、立即凉水反复冲洗可达到降温作用,可预防高温烫伤后水泡产生,D正确。
故选A。
26. 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内分泌细胞产生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分泌的一种化学物质,它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B. 睾酮是睾丸分泌的雄激素,它的化学本质是氨基酸类衍生物
C. 内分泌系统产生的激素根据作用在细胞不同部位,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的激素;另一类是与细胞内部受体结合的激素
D. 各种内分泌腺间具有复杂的功能联系,共同调节机体活动,包括维持内环境稳定,调节物质和能量代谢,调控生长发育和生殖
【答案】B
【解析】
【分析】蛋白质类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等。
固醇类激素:性激素(雌、雄、孕激素)、糖皮质激素等。
氨基酸衍生类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
多肽类激素:各种促激素、促激素释放激素等。
【详解】A、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分泌的一种化学物质(激素),促胰液素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进而消化食物,A正确;
B、睾酮是雄激素,由睾丸分泌,它的化学本质是固醇,B错误;
C、内分泌系统产生的激素通过体液运送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与激素受体特异性结合,有的激素受体位于细胞膜上,如胰岛素的受体;有的位于细胞内部,如性激素的受体,C正确;
D、各种内分泌腺间具有复杂的功能联系,共同调节机体活动,包括维持内环境稳定,如胰岛素能维持血糖的稳定,调节物质和能量代谢,如甲状腺激素,调控生长发育和生殖,如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性激素等,D正确。
故选B。
27. 科研人员分别给三只大白鼠注射了①②③三种激素后,观察到的相应反应是:①可引起低血糖,甚至昏迷;②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并使软骨生长明显;③使细胞代谢加快,体内产热量增加。据此判断激素①②③的名称依次是( )
A. 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
B. 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C. 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D. 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具有促进血糖合成糖原,促进血糖的氧化分解,促进血糖转化为非糖物质,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使血糖降低的作用;生长激素促进生长特别是骨的生长和蛋白质的合成;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能促进物质氧化分解。
【详解】①激素引起血糖降低,是胰岛素的作用,因此①激素是胰岛素;
②激素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并使软骨生长明显,是生长激素的作用,因此②激素是生长激素;
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都能促进细胞代谢,产热增加,因此③激素可能是甲状腺激素或肾上腺素。
综上分析,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8. 激素,旧称“荷尔蒙”。各种激素的协调作用对维持身体的代谢与功能是必要的。科学家通过设计巧妙的实验来研究各种激素的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斯他林和贝利斯将小肠黏膜提取液注射到同一狗的静脉中,发现胰腺分泌胰液只受促胰液素的调节
B. 班廷和贝斯特将只剩胰岛的胰腺做成提取液注入摘除胰腺而患糖尿病的狗体内,血糖恢复了正常
C. 公鸡睾丸的摘除和重新移植实验证明雄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睾酮
D. 阻断动物垂体与下丘脑之间的血液联系,导致其生殖器萎缩,该实验利用了“加法原理”
【答案】B
【解析】
【分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在发现过程中,沃泰默实验分为三组,两组为对照组,一组对照是排除盐酸对胰腺作用的影响,另一组是想验证胰液分泌是由神经作用的结果,所以该组将神经切除;斯他林和贝利斯能成功的—个重要原因是具有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详解】A、斯他林和贝利斯在发现促胰液素的实验过程中,是将稀盐酸、稀盐酸和小肠黏膜提取液分别注射到同一狗的静脉中,发现稀盐酸和小肠黏膜提取液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从而发现胰腺分泌胰液还受促胰液素的调节,A错误;
B、班廷和助手贝斯特将实验狗的胰腺摘除,不久出现糖尿病症状,血糖升高,后将只剩胰岛的胰腺做成提取液注入同一条狗(患糖尿病)体内,其血糖下降,B正确;
C、雄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C错误;
D、实验中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属于减法原理,该研究的变量阻断垂体与下丘脑之间的血液联系,运用了“减法原理”,D错误。
故选B。
29. 下列激素中,由同一种腺体分泌的是( )
A. 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
B. 雄性激素、雌性激素、孕激素
C.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
D. 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下丘脑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垂体可分泌生长激素,下丘脑神经细胞合成的抗利尿激素通过长的轴突运到垂体,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甲状腺可分泌甲状腺激素;胰腺中的胰岛A细胞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胰岛B细胞可以分泌胰岛素。
【详解】A、生长激素和促性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A错误;
B、雄性激素由睾丸分泌,雌性激素、孕激素由卵巢分泌,B错误;
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抗利尿激素均是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的,C正确;
D、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由垂体分泌,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D错误。
故选C。
30. 如图为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对该图分析正确的是()
A. 器官A除分泌激素a外,还可以分泌抗利尿激素
B. 器官B分泌的激素b浓度高时,对器官A和C均有抑制作用
C. 器官C分泌的激素c浓度高时,对器官A有抑制作用
D. 器官C还可分泌生长激素,生长激素与激素b的关系为协同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据图示调节和反馈调节可知,激素b是甲状腺激素,则a是促甲状腺激素,c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器官A是垂体,B是甲状腺,C是下丘脑。
【详解】A、抗利尿激素是由C下丘脑分泌的,A错误;
B、器官B分泌的激素b浓度高时,会通过反馈调节对器官A和C均有抑制作用,B正确;
C、器官C分泌的激素对器官A有促进作用,C错误;
D、生长激素是由B垂体分泌的,D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除标注外每空 1 分,共 40 分)
31. 下图是人体内环境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甲图中A、B、C、D为体液成分,a、b、c、d为相关结构;乙图中①~⑦为体液成分或者相关结构,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对照甲图,A-D 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是[__]____________。直接参与维持内环境稳定的四大系统是循环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等动物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
(2)乙图中⑦内的液体约占人体体液的_______;科学家利用化学分析的方法测得人体血浆的化学组成中,血浆蛋白含量占 7%~10%,无机盐含量约占 1%,但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无机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3)乙图中④可作为血细胞以及____________细胞、____________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正常人血浆的 pH 能够基本保持在____________范围内。物质交换过程中,CO2 浓度最高的部位为乙图中的[ ]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C] ②. 细胞内液 ③. 呼吸系统 ④. 消化系统 ⑤. 泌尿系统 ⑥.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2) ①. 2/3 ②. 单位体积血浆中蛋白质微粒数目远小于无机盐离子,产生的渗透压小
(3) ①. 淋巴细胞 ②. 毛细血管壁细胞 ③. 7.35~7.45 ④. ⑦ ⑤. 组织细胞
【解析】
【分析】1、分析甲图:D来自B而注入A(单向),可以确定D为淋巴液,A为血浆,B为组织液,C为细胞内液;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必须通过毛细血管,组织液和组织细胞的物质交换必须通过细胞膜。血浆、组织液、淋巴液在组成成分上的差异:与组织液和淋巴液相比,血浆中大分子蛋白质含量较高。
2、分析乙图:①是淋巴液、②是毛细淋巴管壁细胞、③是毛细淋巴管壁细胞、④是血浆、⑤是红细胞、⑥是组织液、⑦是组织细胞。
【小问1详解】
D来自B而注入A(单向),可以确定D为淋巴液,A为血浆,B为组织液,C为细胞内液;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A~D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是C细胞内液;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直接参与维持内环境稳定的四大系统是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目前普遍认为,高等动物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小问2详解】
乙图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细胞内液,对应图中的⑦,细胞内液约占人体体液的2/3;渗透压与溶质微粒数目有关,由于单位体积血浆中蛋白质微粒数目远小于无机盐离子,产生的渗透压小,故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无机盐。
【小问3详解】
乙图中④是血浆,可作为血细胞以及淋巴细胞和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正常人血浆的pH能够基本保持在7.35~7.45范围内;细胞呼吸可产生二氧化碳,故CO2浓度最高的部位为乙图中的⑦组织细胞(或⑦细胞内液)。
32. 图1为某反射弧结构的模式图,其中①和②表示神经元的相关结构(甲、乙、丙、丁是神经元上的4个位点)。图2为神经中枢中某一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2结构的名称是_____;图2中B所处的内环境是______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细胞内液)。
(2)兴奋在图2结构处传递方向是________(用图2中字母和箭头表示),原因是______。若图2中神经递质B引起突触后膜兴奋,则突触后膜接受这种递质后的膜内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
(3)现欲通过实验探究图1中a或b为效应器还是感受器。以电表为实验仪,以乙和丙两点的膜外侧为电表两个电极搭载的位点进行实验,若刺激位点甲,电表指针偏转________次,说明局部电流能通过神经中枢的突触传递到②,则a为___________________,b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突触 ②. 组织液
(2) ①. A→D→C ②. 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③. 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3) ①. 2##二##两 ②. 感受器 ③. 效应器
【解析】
【分析】两个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和肌肉细胞之间形成的结构,我们称为突触。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形成。兴奋在神经元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突触间转化为化学信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与其对应的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小问1详解】
图2结构名称是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B所处的内环境成分是组织液(两个神经元之间的液体)。
【小问2详解】
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经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在图2结构处传递方向是A→D→C;由于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故若C为某肌细胞的细胞膜,则B作用于C后引起的生理效应是收缩或舒张(兴奋或抑制)。
【小问3详解】
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通过实验探究图1中a或b为效应器还是感受器则可以结构乙和丙两点的膜外侧为微电流计两个电极搭载的位点进行实验:若a为感受器,b为效应器,刺激位点甲,局部电流能通过神经中枢的突触传递到②,则微电流计指针偏转2次;若a为效应器,b为感受器,刺激位点甲,局部电流不能通过神经中枢的突触传递到②,则微电流计指针偏转1次。
33. 神经系统能及时感知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并作出反应,以调节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当人坐过山车时,血压会升高,动脉血管壁上的压力感受器能产生传向神经中枢的_________;乘客知道过山车是安全的,但心跳还是会加速,这是因为心脏活动受_________神经系统支配。人处于紧张状态时,容易消化不良,导致腹胀、胃肠道不适,原因是_________。
(2)大量饮酒后呼吸急促与_________的功能有关;能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部位是_________。
(3)研究发现,游泳、跑步等可以增加下丘脑中白细胞介素6(IL-6)的mRNA水平,IL-6的产生可能会激活骨骼肌脂肪燃烧的神经—肌肉回路。切除小鼠一条腿上的部分坐骨神经(即切断神经—肌肉回路),然后将IL-6注射到小鼠下丘脑。观察发现,小鼠正常腿的骨骼肌脂肪燃烧,而采取切除处理的腿却没有发生此现象,该结果表明_________。
【答案】(1) ①. 兴奋 ②. 自主 ③. 人处于紧张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活动减弱,导致消化功能降低
(2) ①. 脑干 ②. 小脑
(3)骨骼肌脂肪的代谢离不开下丘脑和肌肉的神经连接
【解析】
【分析】人的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大脑、小脑和脑干等)和脊髓。外周神经系统分布在全身各处,包括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传出神经又可分为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和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
【小问1详解】
当人坐过山车时,血压会升高,动脉血管壁上的压力感受器能产生传向神经中枢的兴奋,使人由相对静止变为显著活跃的状态;乘客意识知道过山车安全,心跳还会加速,说明心跳加速是不受意识支配的,受到自主神经系统控制;人处于紧张状态时,容易消化不良,导致腹胀、胃肠道不适,原因是此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活动减弱,导致消化功能降低。
【小问2详解】
脑干中有呼吸中枢,故大量饮酒后呼吸急促与脑干的功能有关;能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部位是小脑。
【小问3详解】
切断神经-肌肉回路,然后将IL-6注射到小鼠下丘脑。观察发现,小鼠正常腿骨骼肌脂肪燃烧,而采取切除处理的腿却没有发生此现象,由此说明骨骼肌脂肪的代谢离不开下丘脑和肌肉的神经连接。
34. 100 多年前,科学家通过实验证实了胰岛素的存在并成功提取出胰岛素,自此注射胰岛素成为治疗糖尿病等高血糖疾病的主要手段。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1)能影响小鼠的血糖水平。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们曾尝试将胰腺提取液注射给由胰腺分泌胰岛素减少引起的糖尿病狗,患病狗的血糖没有下降。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推测原因是__________。
(2)胰岛素通过__________运输,从血糖去路的角度分析,其在降血糖方面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答出 3 点)。
(3)为了解 FGF1对血糖的影响情况,科研人员利用健康小鼠、链脲佐菌素(STZ,可破坏胰岛B 细胞)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及结果如下表:
给小鼠注射一定浓度的 STZ溶液,目的是__________;根据实验结果推测__________。
【答案】34. 胰腺提取液中含有胰蛋白酶,胰蛋白酶会分解胰岛素
35. ①. 体液 ②. 促进(组织细胞摄取血糖)血糖氧化分解,促进糖原合成和转变为非糖物质
36. ①. 破坏胰岛B细胞,制造糖尿病(高血糖)模型小鼠 ②. FGF1能降低血糖浓度
【解析】
【分析】在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中,胰岛素具有促进细胞摄取、利用、储存和转化葡萄糖的作用,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主要是促进血糖的来路,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提高血糖浓度;肾上腺素在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中,与胰高血糖素具有协同作用,二者可共同作用使血糖升高。
【小问1详解】
将胰腺提取液注射给由胰腺分泌胰岛素减少引起的糖尿病狗,患病狗的血糖没有下降,原因是胰腺提取液中含有胰蛋白酶,胰蛋白酶会分解胰岛素。
【小问2详解】
激素具有通过体液调节的特点,胰岛素通过体液运输来调节代谢,胰岛素通过促进(组织细胞摄取血糖、)血糖氧化分解,促进糖原合成和转变为非糖物质。
【小问3详解】
实验步骤
A组
B组
C组
注射一定浓度的 STZ 溶液
不注射
后 2 周才注射
持续 4 周注射
测量血糖浓度(mml×L-1)
3.45
5.12
6.09
注射 FGF1(mg×kg-1)
不注射
每 3 天 1 次,3 次
每 3 天 1 次,3 次
测量血糖浓度(mml× L-1)
3.43
4.1
5.08
四川省南充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2月月考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南充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2月月考题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南充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南充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