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史料学与考】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素养提升探究课件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史料学与考】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素养提升探究课件专题3.2+辽夏金元的统治
展开
这是一份【史料学与考】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素养提升探究课件专题3.2+辽夏金元的统治,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框架,辽夏金元的统治,契丹族,党项族,女真族,耶律阿保机,完颜阿骨打,兴庆府,会宁→燕京中都,南北面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辽、西夏、金的统治
基本概况:民族★、建立时间、都城、建立者、灭亡
一、辽、西夏、金的统治
★制度上的共同点:都吸收了中原先进的政治制度
探究1:从南北面官制可以看出辽朝的政治制度有何特点?
问题拆解:南北面官制基本概况
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
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
(因俗而治:根据不同的地区、不同民族的风俗、社会发展状况实施统治或者管理)
特点:因俗而治,蕃汉分治
金以兵立国,猛安、谋克最为根本……然猛安、谋克,皆由世袭,滋生蕃息。军费钱绢,供给最烦。后移屯中原,刷括民田入宫以给之,人三十亩,自不耕种,奴蓄汉人为之佃莳,取租而矣。 ——邓之诚《宋辽夏金元史》
探究2:根据材料概括猛安谋克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指出该制度的作用
特点:①世袭产生;②不事耕种,奴役汉人耕种,收取地租;作用:实质是“兵民合一”的管理系统,便于对女真族进行管理,不仅节约了财政开支,而且保证了较强的战斗力,为金朝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猛安谋克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称为猛安谋克户),它是女真族的基本社会组织,具有兵民合一的特点。至金太宗统治时期(1123~1134年),随着中原占领区域的不断扩大,金朝统治集团将大量的北方土地分赐给女真贵族以及迁到中原地区的猛安谋克户。猛安谋克的上层分子又把分得的土地租给汉族农民耕种,成为新的地主阶级。一般的猛安谋克户分得的土地,也转而务农。这就加速了女真族的封建化进程。
探究:元朝的行省制有何特点?
问题拆解:行省制的基本概况
中书省委派官员处理地方事务,称为行中书省;除了大都及附近的“腹里”由中书省直辖,全国共设10个行省,行省长官军政大权集中
①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②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③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
行省既是中央外派机构(流动的中央政府),又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是平衡中央与地方势力的结果
行政划分打破山川河流界限,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
据统计,元朝全国1119处驿站共约有驿马45000匹。东北地区北延伸到黑龙江入海处的奴尔干城,南抵高丽王都开京(今朝鲜开城),共辖有135个驿站,管理驿马6515匹,驿车2621辆,驿牛5259头,驿狗3000只。通西域、中亚甘肃地区,有驿站47处,有的驿站拥有驿马300匹左右,最少的也有30匹。
修筑驿道,设立驿站;分设急递铺,负责传递公文
蒙古以外的西北、西域各族人,包括西夏、畏兀儿、回回等
北方汉族,也包括已经入居中原的契丹、女真人
★注意:将元代人口划分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并规定其差别待遇的“四等人制”,从未在任何元代官方文件中找到。所谓“四等人制”,只是后人将元朝相关零散规定加以概括总结而形成的一种理论假设
【小结】辽夏金元的统治
驿传、行省制度、边疆管理
【小结】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民族政权及民族关系
从民族政权的地位和民族关系上看,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历史地位平等,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也是民族交融的主要方式对民族之间战争的评价:无侵略和反侵略之分,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别;凡是反抗民族压迫和掠夺的战争是正义的,凡是意在掠夺别的民族土地和人口、实行民族压迫的战争是非正义的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议和:对汉族政权来说,接受了屈辱的条件,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但议和本身是民族友好和睦的表现,议和之后,双方减少了战争,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客观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融:少数民族政权在征服中原地区的过程中,较多地吸收了中原先进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内容,都不同程度地实行过“蕃汉分治”的制度,即对本民族和汉人实行不同的统治制度,有利于促进民族交融
一、辽、西夏、金的统治
基本概况:民族★、建立时间、都城、建立者、灭亡
一、辽、西夏、金的统治
★制度上的共同点:都吸收了中原先进的政治制度
探究1:从南北面官制可以看出辽朝的政治制度有何特点?
问题拆解:南北面官制基本概况
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
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
(因俗而治:根据不同的地区、不同民族的风俗、社会发展状况实施统治或者管理)
特点:因俗而治,蕃汉分治
金以兵立国,猛安、谋克最为根本……然猛安、谋克,皆由世袭,滋生蕃息。军费钱绢,供给最烦。后移屯中原,刷括民田入宫以给之,人三十亩,自不耕种,奴蓄汉人为之佃莳,取租而矣。 ——邓之诚《宋辽夏金元史》
探究2:根据材料概括猛安谋克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指出该制度的作用
特点:①世袭产生;②不事耕种,奴役汉人耕种,收取地租;作用:实质是“兵民合一”的管理系统,便于对女真族进行管理,不仅节约了财政开支,而且保证了较强的战斗力,为金朝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猛安谋克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称为猛安谋克户),它是女真族的基本社会组织,具有兵民合一的特点。至金太宗统治时期(1123~1134年),随着中原占领区域的不断扩大,金朝统治集团将大量的北方土地分赐给女真贵族以及迁到中原地区的猛安谋克户。猛安谋克的上层分子又把分得的土地租给汉族农民耕种,成为新的地主阶级。一般的猛安谋克户分得的土地,也转而务农。这就加速了女真族的封建化进程。
探究:元朝的行省制有何特点?
问题拆解:行省制的基本概况
中书省委派官员处理地方事务,称为行中书省;除了大都及附近的“腹里”由中书省直辖,全国共设10个行省,行省长官军政大权集中
①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②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③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
行省既是中央外派机构(流动的中央政府),又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是平衡中央与地方势力的结果
行政划分打破山川河流界限,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
据统计,元朝全国1119处驿站共约有驿马45000匹。东北地区北延伸到黑龙江入海处的奴尔干城,南抵高丽王都开京(今朝鲜开城),共辖有135个驿站,管理驿马6515匹,驿车2621辆,驿牛5259头,驿狗3000只。通西域、中亚甘肃地区,有驿站47处,有的驿站拥有驿马300匹左右,最少的也有30匹。
修筑驿道,设立驿站;分设急递铺,负责传递公文
蒙古以外的西北、西域各族人,包括西夏、畏兀儿、回回等
北方汉族,也包括已经入居中原的契丹、女真人
★注意:将元代人口划分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并规定其差别待遇的“四等人制”,从未在任何元代官方文件中找到。所谓“四等人制”,只是后人将元朝相关零散规定加以概括总结而形成的一种理论假设
【小结】辽夏金元的统治
驿传、行省制度、边疆管理
【小结】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民族政权及民族关系
从民族政权的地位和民族关系上看,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历史地位平等,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也是民族交融的主要方式对民族之间战争的评价:无侵略和反侵略之分,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别;凡是反抗民族压迫和掠夺的战争是正义的,凡是意在掠夺别的民族土地和人口、实行民族压迫的战争是非正义的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议和:对汉族政权来说,接受了屈辱的条件,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但议和本身是民族友好和睦的表现,议和之后,双方减少了战争,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客观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融:少数民族政权在征服中原地区的过程中,较多地吸收了中原先进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内容,都不同程度地实行过“蕃汉分治”的制度,即对本民族和汉人实行不同的统治制度,有利于促进民族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