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02(第1章~第2章第1节)含答案解析
展开(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二章第一节)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6.难度系数:0.8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号再传捷报实现人类首次月背采样返回的壮举。下图表示包括月球的不同级别天体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1-2小题。
1.图中甲、乙、丙、丁代表的天体系统依次为( )
A.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 B.地月系、银河系、太阳系、可观测宇宙
C.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D.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地月系
2.作为地月系的中心天体——地球,在宇宙的位置可以描述为( )
①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第三近的行星 ②是太阳系中的一颗巨行星
③与太阳系中的金星、火星相邻 ④是一颗有生命存在的行星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答案】1.C 2.B
【解析】1.读图可知,丁中有地球,且为中心天体,故为地月系;地球公转轨道位于丙系统中,故丙为太阳系;太阳系位于银河系当中,故乙为银河系;可观测宇宙包括银河系,故甲为可观测宇宙。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八大行星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第三近的行星,①正确。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类地行星,②错误。地球与太阳系中的金星、火星相邻,③正确。地球是一颗有生命存在的行星,但这不是位置的描述,④错误。故选B。
木星常被人们称为“地球的守护神”。2023年11月3日,夜空上演了“木星冲日”的天象(冲日是指天体与地球、太阳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天体与太阳分别位于地球两侧的天文现象),此时木星特别明亮。完成3-5小题。
3.能够发生类似“木星冲日”的天体有( )
A.火星和金星B.水星和海王星
C.水星和金星D.火星和天王星
4.“木星冲日”现象说明太阳系行星公转轨道具有的特征是( )
A.同向性B.近圆性
C.共面性D.周期性
5.木星常被人们称为“地球的守护神”,原因是( )
A.与地球同是类地行星,结构特征等有许多相似之处
B.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形成了地球安全的宇宙环境
C.俘获部分可能撞向地球的小天体,使地球免受撞击
D.削弱了太阳射向地球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答案】3.D 4.C 5.C
【解析】3.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行星冲日必须是地外行星,地外行星是运行轨道在地球以外的行星,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为地外行星,能够发生类似“木星冲日”的现象,故D正确。水星、金星属于地内行星,不能够发生类似“木星冲日”的现象,故ABC错误。所以选D。
4.木星冲日是指木星、地球、太阳三者依次排列形成一条直线时的天象。木星冲日的发生,是因为木星和地球几乎在同一平面内,木星冲日现象主要反映了太阳系行星公转的共面性,C正确;没有反映同向性、近圆性的特征,AB错误;周期性不属于太阳系行星公转轨道具有的特征,D错误。所以选C。
5.木星体积、质量巨大,吸弓|部分可能撞向地球的小天体,从而形成一个保护屏障保护地球,C正确;木星不是类地行星,A错误;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才能形成一个安全的宇宙的环境,并不只是木星和地球各行其道,形成地球的安全环境,B错误;由已学知识可知太阳系中八大行星中木星,比地球距日远,不能削弱太阳射向地球的紫外线,D错误。所以选C。
太阳能汽车是一种靠太阳能来驱动的汽车,主要是通过使用太阳能电池把光能转换成电能,电能在蓄电池中备用,用来推动汽车的电动机。据此完6-8小题。
6.下列城市不适宜大范围推行太阳能汽车的是( )
A.拉萨B.西宁
C.吐鲁番D.成都
7.对太阳辐射量影响较大的因素有( )
①地形 ②纬度 ③生物 ④土壤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8.太阳能汽车大范围推行遇到的主要阻碍为( )
A.运营成本过高B.环境压力过大
C.对地形平坦度要求高D.对太阳能资源要求高
【答案】6.D 7.A 8.D
【解析】6.拉萨、西宁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太阳辐射强,太阳能资源丰富;吐鲁番位于西北内陆,气候干燥,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虚弱少,太阳能资源丰富,适宜大范围推行太阳能汽车,AB不符合题意;成都位于四川盆地,多云雾,日照时数少,太阳能资源贫乏,不适宜大范围推行太阳能汽车,D符合题意。故选D。
7.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太阳辐射量多,①正确;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经过的大气路程短,大气削弱少,且光能集中,得到的太阳辐射强,太阳辐射量较多,②正确;生物、土壤对太阳辐射影响较小,③④错误,结合选项可知,A对,BCD错误。故选A。
8.太阳能汽车以太阳能作为动力,主要是通过使用太阳能电池把光能转换成电能,大范围推行遇到的主要阻碍为对太阳能资源要求高,D正确;太阳能资源不需要购买,运营成本较低,A错误;太阳能是清洁能源,对环境影响小,B错误;太阳能汽车有电动机驱动,和普通机动车对地形需求相差不大,C错误。故选D。
2023年6月,太阳物理学家基斯·斯特朗发现,太阳黑子数达到了163个,这是二十多年来最高的一次,可能会发生灾害性很强的太阳风暴。下图示意太阳黑子。据此完成9-10小题。
9.下列有关太阳黑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生在太阳色球层上B.多少和大小标志太阳活动的强弱
C.比周围区域的温度高D.与耀斑活动周期不同
10.下列有关太阳风暴对地球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可信的是( )
A.保障在太空中运行的宇航器的安全B.导致两极及赤道地区出现极光
C.使许多地区降水量有异常变化D.使黑龙江漠河出现极夜现象
【答案】9.B 10.C
【解析】9.由已学可知,太阳黑子属于太阳活动的一种类型,黑子的多少和大小标志太阳活动的强弱,B正确;太阳黑子位于光球层,A错误;太阳黑子比周边温度要低,C错误;与耀斑活动周期一致,都是约11周年,D错误。故选B。
10.由已学可知,太阳黑子爆发时可能会发生灾害性很强的太阳风暴,不利于太空中宇航器的安全,A错误;两极地区会出现极光现象,但赤道地区不会出现,B错误;许多地区降水量有异常变化,C正确;黑龙江漠河不会出现极夜现象,且极夜现象与太阳活动无关,D错误。故选C。
地球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下图为科学家绘制的地球生命演化和大气中氧气含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1-13小题。
11.图示甲所处的地质时期是 ( )
A.古生代B.中生代
C.新生代D.太古宙
12.乙所处的地质时期 ( )
A.鱼类开始出现B.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
C.灵长类动物出现D.恐龙从盛行至消失
13.丙所处的地质时期是一个重要的成煤期,主要是由于当时 ( )
①蕨类植物繁盛 ②裸子植物极度兴盛 ③地壳运动剧烈 ④第四纪气候的变化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答案】11.C 12.D 13.B
【解析】11.根据图中信息,甲被子植物发展,说明是新生代,C正确;古生代是蕨类植物发展,A错误;中生代是裸子植物发展,B错误;太古宙原始生命出现及生物演化的初级阶段,D错误,故选C。
12.根据图中信息,乙裸子植物发展,为中生代,恐龙从盛行至消失,D正确;鱼类开始出现和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都是在古生代,AB错误;灵长类动物出现,是新生代,C错误。故选D。
13.根据图中信息,丙所处的地质时期蕨类植物繁盛,同时这个时期地壳运动剧烈,成为重要的成煤期,①③正确;裸子植物极度兴盛,是中生代,②错误;第四纪全球气候出现冷暖交替变化,是新生代,④错误。故选B。
下图是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和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14-16小题。
14.关于上图中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④传到①时,波速突然下降B.④传到②时,波速突然下降
C.④只能通过液体和气体传播D.②以下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
15.①上下两侧分别为( )
A.地壳和地核B.地壳和地幔
C.地幔和地核D.岩石圈和地核
16.据科学家的推测可知,从地表到地心( )
A.压力越来越大B.温度越来越低
C.密度越来越小D.波速越来越慢
【答案】14.B 15.B 16.A
【解析】14.从图中看出,③是横波,能通过固体传播,④是纵波,能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横波和纵波在①处传播速度加快,在②处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B正确,AC错误;读图可知,②以下只有纵波能够通过,D错误。故选B。
15.读图可知,①为莫霍界面,是地壳与地幔的分界线,其上侧为地壳,下侧为地幔,B正确;地壳和地核没有相邻,A错误;地幔和地核分界线为古登堡界面,C错误;岩石圈和地核没有相邻,D错误。故选B。
16.从地表到地心,受地心引力作用压力越来越大,A正确;从地表到地心温度越来越高,B错误;从地表到地心密度越来越大,C错误;地震波传到莫霍界面时,横波和纵波的波速都增大,传到古登堡界面时,横波消失,纵波波速突然减慢,D错误。故选A。
2022年10月9日,意大利斯特龙博利火山喷发,现场喷出滚滚浓烟,大量熔岩流出(如图)。据此完成17-18小题。
17.喷发出来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18.图中包含的各圈层( )
A.有明确的界面B.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C.独立发展变化D.物质运动的能量均来自太阳辐射
【答案】17.A 18.B
【解析】17.读图联系已学可知,喷发出来的火山灰物质首先进入大气圈,外力沉积沉淀于地表土壤,溶解于水体中(水圈),而后被植被(生物圈)吸收,后归还给地表,低洼处沉积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岩石圈),迁移顺序依次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8.由已学可知,图中包含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相互融合,界面模糊,A错误;各圈层之间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B正确;各圈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C错误;岩石圈地壳运动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地球内能的释放,D错误。故选B。
大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各成分保持相对地稳定。不同的大气成分,作用不同。完成19-20小题。
19.近地面大气中,时空差异最显著的大气成分是( )
A.氮和氧B.水汽和杂质
C.水汽和氧D.二氧化碳和氮
20.当今,导致大气成分比例发生不合理变化的人为因素有( )
①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 ②大量制冷设备 ③大量植树造林 ④兴修水库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答案】19.B 20.A
【解析】19.时空差异就是时间和空间的差异,时间上,不同季节,降水不同,雨季大气中的水汽增多,旱季大气中的水汽减少,从空间来看,海洋近地面大气的水汽多,杂质少,陆地近地面大气的水汽少,杂质多,植被覆盖率高的区域近地面大气水汽多,杂质少,植被覆盖率低的区域,水汽少,杂质多。综上可知,B正确,ACD错。故选B。
20.大气的成分比例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目前在人为作用下,二氧化碳、 氟利昂等比例增加。二氧化碳的增加是大量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导致的,氟利昂增多是大量生产制冷设备如空调、电冰箱等导致的,植树造林和兴修水库使大气成分向良性方向变化,①②正确,③④错,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北京时间2023年10月31日8时11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在下降过程中与大气发生剧烈摩擦,周围产生大量的等离子,包围了整个返回舱,阻隔了返回舱与地面的通信,在航天中该过程被称为“黑障”。下图示意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场景。据此完成21-23小题。
21.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返回地面过程中,依次经过( )
A.对流层、高层大气、平流层 B.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
C.高层大气、臭氧层、对流层 D.对流层、臭氧层、电离层
22.返回舱返回过程中,经历的对流层大气的特点是( )
A.有极光现象 B.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上升
C.天气复杂多变 D.气流主要作水平运动,不利于飞机飞行
23.与“黑障”影响相类似的地理现象是( )
A.极光B.磁暴
C.流星D.月食
【答案】21.C 22.C 23.B
【解析】21.从地面到高空,自下而上分别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其中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中,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中。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返回地面过程中,依次经过高层大气(电离层)、平流层(臭氧层)、对流层,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22.极光发生在高层大气中,主要在高纬度地区,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下降,对流层中天气复杂多变,平流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有利于飞机飞行,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23.“黑障”发生时阻隔了返回舱与地面的通信,太阳活动引起地球出现磁暴时,电离层受到干扰,也会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因此这两个地理现象影响相类似,B正确;极光是太阳活动产生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使地球极地大气电离产生的,与通信无关,A错误;流星和月食都不会影响通信,CD错误。所以选B。
逆温是指对流层大气中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的现象,其会抑制大气的对流作用。下图为海口某日清晨出现逆温时在空中拍到的景象,高大的建筑探出浓雾宛如空中楼阁。同日在内陆地区的武汉也出现了浓雾。据此完成24-25小题。
24.当海口出现逆温时,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的变化趋势是( )
A.持续升高B.持续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D.先降低后升高
25.对流层在大气圈层结构中分布并不均匀,下列示意图分别能正确反映海口、武汉对流层厚度随季节变化的是( )
A.①③B.②④C.③①D.④②
【答案】24.C 25.C
【解析】24.正常情况下,对流层的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由材料可知,逆温是指对流层大气中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的现象;但逆温仅出现在近地面,随着海拔升高超过逆温区域后,气温变化恢复正常。故出现逆温时,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的变化趋势是先升高后降低,故选C。
25.由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的厚度与对流运动的强烈程度有关,夏季对流运动旺盛,海口、武汉对流层厚度均较厚,排除②④;海口较武汉纬度低,温度更高,对流层的平均高度(尤其冬季高度)较高,厚度较厚,故①为武汉,③为海口,故选C。
第Ⅱ卷
二、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探究下列问题。(12分)
材料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加上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适当,使得全球能够接收适量的太阳光热。整个地球表面平均温度约为15℃,适于万物生长,而且能使水在大范围内保持液态,形成水圈。而水星和金星距离太阳太近,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分别为地球的6.7倍和1.9倍,使其表面温度分别达350℃和480℃;木星和土星距离太阳又太远,所获太阳辐射能量分别为地球的4%和1%,表面温度分别是-150℃和-180℃,更远的天王星的表面温度则在-200℃以下,环境条件十分严酷。
(1)为什么水星、金星表面温度很高,而天王星的表面温度很低?(4分)
(2)由材料可知,地球在太阳系中独特的优越条件是什么?(4分)
(3)地球上存在生命,除了材料中提到的条件外,还应具备哪些条件?(4分)
【答案】(1)水星、金星距太阳近,接收的太阳辐射多,所以温度高;天王星距太阳过远,接收的太阳辐射少,所以温度低。
(2)日地距离适中,具有适宜的温度,存在液态水。
(3)供动植物呼吸的大气和稳定的宇宙环境。
【解析】(1)行星表面温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它们与太阳的距离。水星和金星距离太阳很近,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远远多于地球,大量的太阳辐射能量导致其表面温度极高。而天王星距离太阳非常遥远,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极少,不足以使表面温度升高,因此表面温度很低。
(2)在太阳系中,地球的独特优越条件在于日地距离适中。这使得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恰到好处,使得地球表面平均温度约为15℃,这个温度范围既不过高也不过低,非常适宜生命存在。同时,适中的温度也使水能够在大范围内保持液态,形成水圈,为生命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3)除了材料中提到的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外,地球上存在生命还需要有供动植物呼吸的大气。大气不仅提供了生命所需的氧气,还起到了保护作用,如阻挡太阳辐射中的有害射线、减少小行星撞击的影响等。此外,稳定的宇宙环境也是关键因素。太阳系中的各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避免了频繁的天体碰撞等剧烈的宇宙事件,为地球生命的演化提供了相对安全和平稳的外部环境。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2023年8月,河源市恐龙博物馆展出两枚极为罕见的窃蛋龙胚胎蛋化石,这两枚胚胎蛋化石原出土地为江西赣州。赣南地区是江西省内出土恐龙蛋化石最多的地区,出土的恐龙蛋化石总体特点有:呈窝状、品相好、密集度高、种类齐全、骨骼和蛋一体化等。下图所示为此次展出的恐龙胚胎蛋化石。
(1)窃蛋龙生活的地质年代是 ,该时期的主要植物类型是 。(4分)
(2)推测恐龙生活的时代赣南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4分)
(3)推测赣南地区出土的恐龙蛋化石特点的成因。(4分)
【答案】(1)中生代 裸子植物
(2)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盛;地理环境比较稳定。
(3)有足够的沉积厚度; 地理环境较为稳定,周边少有剧烈的地壳运动。
【解析】(1)由所学知识可知,中生代爬行动物极度繁盛,其中最占优势的一类就是恐龙,所以,中生代也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这一时期的主要植物是裸子植物,因此中生代又被称为“裸子植物时代”。
(2)恐龙是当时的优势物种,需要大量的食物,说明当时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盛,恐龙食物充足;地理环境稳定,恐龙能一直获得稳定的食物来源。
(3)由材料“呈窝状、品相好、密集度高、种类齐全、骨骼和蛋一体化”说明恐龙蛋形成时期沉积条件好,沉积层厚度大;恐龙化石保存完好,说明地理环境较为稳定,周边少剧烈的地壳运动。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大连开拓者”号是世界上在建的最大深水钻井船,也是中国建造的首艘深水钻井船,更是一艘具有DP-3动力定位、全自动化的钻井船。“大连开拓者”号可以在水深3050米的海域进行钻井作业,钻井深度达12000米。
材料二 下图为岩石圈部分构造示意图,地震发生时,地震波波速在图中④界面处会突然变化。
(1)列举图中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的地球外部圈层。(6分)
(3)推测“大连开拓者”号钻探到最深时,最有可能处在的内部圈层名称及其物质状态。(4分)
【答案】(1)水圈;生物圈;大气圈。
(2)“大连开拓者”号钻探到最深时,最有可能处在地幔;其物质形态为固态。
【解析】(1)读图可知,图中显示的要素有植物、水、大气,故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生物圈和水圈。
(2)由材料可知,钻井深度最大可达12000米,也即12千米,海洋的地壳平均厚度只有6-7千米,故其钻探最深位置可达地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震波的纵波和横波能通过地幔,说明地幔是固态。
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
材料二: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图。
(1)由上述材料可知,我国太阳总辐射量属于贫乏区的地区是 ,分析其原因 ?(6分)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影响某地年太阳总辐射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6分)
(3)太阳能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请从生活用品和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举出一例,并简要说明利用太阳能的好处。(4分)
【答案】(1)四川盆地 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空气中水汽含量多,阴天、雾天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从而造成日照时间短,日照强度弱,太阳能资源贫乏。
(2)下垫面状况;大气状况(海陆位置、地形因素);纬度等因素。
(3)生活用品:太阳能热水器等;城市基础设施:太阳能路灯等。好处:清洁能源,减少污染等。
【解析】(1)根据图1可知,我国太阳总辐射量属于贫乏区的地区是四川盆地。四川盆地四周被高山环绕,地势低洼,形成了相对封闭的地形环境,使得盆地内产生的水汽难以向外部扩散,容易在盆地内部积聚。大量水汽的存在增加了空气中的湿度,导致水汽容易凝结形成云层和雾气。阴天和雾天增多,天空被云层和雾气遮挡的时间较长。云层和雾气中的水汽颗粒能够强烈地散射和反射太阳辐射。由于阴天和雾天多,太阳被遮挡的时间长,所以日照时间就短。
(2)根据材料一信息可知,四川盆地多阴雨天气,太阳辐射少,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多晴天,太阳辐射丰富,下垫面状况和大气状况是影响太阳辐射多少的重要因素。根据材料二信息可知,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强,纬度越高,太阳辐射越弱,纬度因素是影响太阳辐射的重要因素。
(3)太阳能热水器是直接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来加热水的设备。太阳能路灯依靠太阳能电池板吸收阳光并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用于夜间照明。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的能源,不会像传统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那样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污染物或温室气体排放,不依赖于电网供电,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需求和消耗。不消耗化石燃料,不会释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减轻大气污染对生态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上海专用高中地理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第1章)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上海专用高中地理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第1章)含答案解析,文件包含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卷全解全析上海专用docx、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卷考试版A4测试范围中图中华地图版必修一第1章上海专用docx、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卷答题卡上海专用A4版docx、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卷考试版A3测试范围中图中华地图版必修一第1章上海专用docx、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卷参考答案上海专用docx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选修1第1章)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选修1第1章)含答案解析,文件包含高二地理第一次月考卷全解全析鲁教版2019docx、高二地理第一次月考卷考试版A4测试范围选必一第1章鲁教版2019docx、高二地理第一次月考卷考试版A3测试范围选必一第1章鲁教版2019docx、高二地理第一次月考卷答题卡A4版鲁教版2019docx、高二地理第一次月考卷参考答案鲁教版2019docx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选修1第1章-第2章)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选修1第1章-第2章)含答案解析,文件包含高二地理第一次月考卷全解全析湘教版2019docx、高二地理第一次月考卷考试版A4测试范围湘教版2019选必一第12章docx、高二地理第一次月考卷考试版A3测试范围湘教版2019选必一第12章docx、高二地理第一次月考卷答题卡湘教版2019A4版docx、高二地理第一次月考卷参考答案湘教版2019docx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