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件、学案及教案
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列夫托尔斯泰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列夫托尔斯泰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内容解析,小结第二部分,合作探究,主题思想,写法探究,本课小结,教师寄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描绘的列夫·托尔斯泰的眼睛的特点。(重点)
2.整体把握作者的思路,体会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分析重点语句,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难点)
3.揣摩精彩的语句,品味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感受课文典雅优美、酣畅淋漓的语言风格。(素养)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第一部分描写托尔斯泰外貌的段落,今天,让我们学习第二部分,看看作者是如何抓住“眼睛”这一特征来刻画托尔斯泰的。
二、内容解析
1.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
明确:犀利;蕴情丰富;眼睛有威力;赞美目光犀利,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2.眼睛是心灵之窗,透过托尔斯泰的眼睛,你能感受到他怎样的内心世界?
(1)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目光比作钢刀, 写出了托尔斯泰目光犀利,有准确的洞察力。
(2)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明确:夸张的比喻,把托尔斯泰目光的敏锐、犀利表现得极为生动形象,突出了他深刻、准确的洞察力。
(3)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度和深度,体现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4)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明确:引用高尔基的这句话,干脆有力,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很好地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以及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充沛。
三、小结第二部分(PPT)
四、合作探究
1.作者为什么要重点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
明确:因为眼睛是心灵之窗,托尔斯泰丰富的精神世界通过眼睛充分地表现出来。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眼睛的描写,已经不再限于肖像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文学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地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
2.作者在课文前半部分极力描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貌,但联系全文看,读者仍能感觉到这位文豪的不凡之处。这是为什么?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
明确: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前面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是为了后面反衬他灵魂的高贵。通过这种反差来制造文章内部的张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并不矛盾。托尔斯泰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他尽自己毕生努力去改变它,却总是事与愿违。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至于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客死途中。
五、主题思想
本文是茨威格传记作品《三作家》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作者运用大量的比喻和夸张手法力透纸背又妙趣横生地描绘了托尔斯泰的肖像,既展示了他独特的外貌特征,又揭示了他深邃的精神世界,还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无限崇敬和赞美之情。
六、写法探究
1.本文在艺术手法上的独特性表现哪几个方面?
明确: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写出自己心中伟人的平庸粗陋的一面,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二是大量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
2.本文是如何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来突出重点的?
明确:托尔斯泰是作者崇拜的艺术大师,可是他去用了近一半的篇幅来描写自己心中的伟人平庸、粗陋的一面,那与普通人毫无两样的一面。但联系全文就可以发现,作者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眼睛的无比精美的,反衬他灵魂的高贵的。第一部分的描写非但没有损害托尔斯泰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反的艺术效果,相与衬托,欲扬先抑,使托尔斯泰的眼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本文有着怎样的妙趣横生的语言风格。
明确:文章中词汇丰富,语言极具修饰之美,而且描写充满情趣,例如“植被多于空地”“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崎岖”“部件”等,或大词小用,或贬词褒用,或庄词谐用,很有情趣,极具张力。
4.对比分析《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列夫·托尔斯泰》三篇文章都是写人的,但在布局上有何不同?在人物的塑造上有何特点?
明确:《藤野先生》和《回忆我的母亲》都是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彰显人物形象的,而《列夫·托尔斯泰》是一张“肖像画”,作者是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来塑造人物的形象的。
《藤野先生》对于人物的刻画主要是抓住主要特征,突出精神性格。除用具体的实例外,作者还运用了白描手法来勾画人物特征。《回忆我的母亲》中,作者通过写生活琐事用朴实的语言倒叙的手法,写出母亲的伟大品格,从而刻画出人物的形象。《列夫·托尔斯泰》主要是给主人公一张画像,不仅展现了主人公独特的外貌特征,更揭示了主人公深邃的精神世界。
七、本课小结
托尔斯泰一生都处于矛盾和痛苦之中,到晚年终于放弃了自己的权利、财产和贵族身份,甘愿做一个农民,最后病死在一个小站上。
他逝世后,被埋葬在一个荒郊野外“小小的长方形土丘”中,这个土堆无人守护,也没有十字架、
墓碑、墓志铭,甚至连名字也没有,却被茨威格称为“世间最美的坟墓”托尔斯泰是一位及普通又不平凡的人,是一个给人类创造巨大精神财富的伟人。
八、教师寄语
我们不论是认识一个人,还是认识一种事物,不能仅凭外在,而要通过内在去判断其美丑。外在美是暂时的,经不起岁月的考验;而内在美却是永恒的,永远散发着迷人的光彩。
九、随堂练习
阅读课文“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两段,回答问题。
1.请用一句话写出两段所写的主要内容。
写托尔斯泰富有感情和威力的眼睛。
2.第①段中的托尔斯泰“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文中列举了哪些情形下的感情?我们可以看出托尔斯泰是什么样的人?
愤怒时冷峻、不悦时结冰、友善时和缓、激情时炽烈如火、优美音乐中热泪涟涟、精神满足时闪闪发光。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感情丰富的人。
3.“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前文写他的外貌近乎丑陋,这对写“眼睛”有什么好处没有?
作者先抑后扬,写胡子、眉毛、头发反衬富于洞察力的眼睛,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4.从修辞和描写内容两个角度谈谈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这句话使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特征突出;作者不仅在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而且含蓄地揭示了他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艺术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的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
十、作业布置
仿照本文,描写一个你身边的人,完成一篇600字左右的传记。
要求:使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板书设计: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上册列夫托尔斯泰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新知认知,预习交流,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解析,小结第一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预习检测,激趣导入,研读作品,走近托尔斯泰,拓展延伸,读懂作者,布置作业,板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