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1.4速度的测量教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6191459/0-17272620491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1.4速度的测量教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6191459/0-172726204920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1.4速度的测量教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6191459/0-172726204922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全册
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第4节 速度的测量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第4节 速度的测量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分析,内容和地位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课标分析
会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
《速度的测量》是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教材通过测量平均速度,加深了学生对速度、平均速度的理解。本节是第一次分组实验课,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等自主活动来提高实验能力,培养合作精神,为以后的实验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初中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期,在前几节中已经给学生讲了速度的概念,学生对速度有了一定的理解,要求学生巩固学习刻度尺和秒表的使用方法,测出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由于本节课是学生的第一次分组实验课,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遵守实验室的要求,认真按照规则做好实验的习惯。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秒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核心素养
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用秒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难点: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掌握求平均速度的方法。
教学过程
续表
续表
续表
教学反思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
(1)实验室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
(2)实验室测量时间的工具是什么?
(3)计算平均速度的公式是什么?
学生回答:
(1)刻度尺。
(2)秒表。
(3)v=st。
通过问题,为后面学生学习“测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做准备。
环节二:测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v=st。
2.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刻度尺、秒表、木块、金属片等。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二:测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3.实验步骤
(1)安装好实验装置。
(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的全程的路程s1,将数据填入表中。
(3)用秒表测出小车从顶端滑到底端的时间t1,将数据填入表中。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将数据填入表中。
(5)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2,将数据填入表中。
(6)通过计算下半段路程s3、时间t3,算出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将数据填入表中。
4.实验表格
5.实验注意事项
(1)小车运动距离为车头到车头的距离。
(2)小车要从斜面顶端静止释放。
(3)测量过程中不要改变斜面的坡度。
(4)要保证每次测量都从同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小车。
(5)时间和长度多测几次取平均值。
学生观看实验并思考。
教师通过规范的实验操作,让学生在第一次实验中,就有规范操作的意识。
环节三:学生实验
下面大家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器材开始实验。
实验完毕后,请说出你的实验结论。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视,及时指出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三:学生实验
1.在实验时斜面的坡度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
2.金属片的作用是什么?
3.测量路程时要注意什么?
想想议议:某同学想测出小车在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提出可以把小车从斜面的中部开始释放,进行测量。想一想:这样测得的平均速度与上面的实验中小车在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否相等?说明原因。
例1 小明在“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将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 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内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秒表的示数(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
(1)该实验依据的原理是 。
(2)要完成该探究实验,需用的测量工具有秒表和 。
(3)请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回答:sAB= cm,tBC= s,vAC= 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秒表,若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选填“大”或“小”)。
例2 如图所示的是一位摄影爱好者用频闪摄影技术拍摄的一张照片,清晰地记录了网球被击出后某一段的运动轨迹,已知此次摄影机的闪光频率(每秒钟得到影像的次数)为100 Hz,网球的直径约为6 cm。现将一把刻度尺放在照片上来估测网球的运动速度。由图可知,网球从A位置运动到B位置的路程是
学生回答:小车前半程运动慢,后半程运动快,全程在做加速直线运动。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
1.为了方便计时,斜面的长度要足够长,坡度要小,但不能过小,否则测出的平均速度大小会过于接近。
2.金属片的作用是防止小车滑落,便于准确测量时间。
3.测量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路程时,从开始计时的车头量到计时结束时的车头,而不是测斜面的长度,否则会使测量结果偏大。
学生答题,教师答疑。
这是学生第一次在实验室做实验,强调实验的规范性是一项重要工作。同时,通过实验,学生逐渐掌握物理实验方法,提升物理探究素养。
巩固新知,检验学习成果。
了解多种测平均速度的方法,拓宽知识面,学以致用。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三:学生实验
m,网球在AB段运动的平均速度约为 m/s。
学生阅读教材第29页“科学世界”。
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 m/s,它具有指向性好、反射能力强、能量集中等特点,因而经常被用于距离的测量、汽车倒车防撞、智能机器人等领域。
播放视频:区间测速的原理。
学生阅读教材。
学生观看视频。
通过物理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板书设计
第4节 速度的测量
1.实验原理:v=st。
2.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刻度尺、秒表、木块、金属片等。
3.实验步骤
4.实验结论:小车前半程运动慢,后半程运动快,全程在做加速直线运动。
课堂练习
课堂8分钟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呢?
作业布置
1.《七彩作业》第一章第4节。
2.“练习与应用”1~5题。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4 测量平均速度,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引入,视频导入,新课推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引入新课,新课教学,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导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