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卷(北京版2024,1~2章第1节)-含答案解析.zip
展开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北京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及第二章第一节。
5.难度系数:0.8
6.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红微藻是一类藻类,如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藻。若要进一步观察微藻A的内部结构,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转动物镜转换器②向右移动装片③向左移动装片④调节细准焦螺旋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①④D.③①④
2.收集全市初一学生身高、体重数据以评估该年龄段学生整体的体质健康状况,这主要运用了( )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文献法
3.在调查校园中的生物时,下列同学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发现了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下来,拿去询问老师
B.乙看到草丛中有一只蝴蝶飞到了校园外,她记录下来
C.丙的调查记录中有蒲公英,但他发现其他同学都没有,于是把它从记录中删掉
D.丁发现了一条蚯蚓,这是她最不喜欢的动物,便没有做记录
4.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是科学探究的基础
B.科学探究中不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合作
C.科学探究中可以依据假设修改实验数据
D.科学探究中得到的事实资料就是探究结论
5.某同学设计实验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方案如下表。下列修改意见正确的是( )
A.只用一只鼠妇B.盒内不放土壤
C.保持温度一致D.保持光照相同
6.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几种动植物组织细胞中,具有细胞壁和液泡的是( )
A.B.C.D.
7.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临时装片时,将载玻片擦拭干净,随后滴加( )
A.碘液B.酒精C.清水D.生理盐水
8.某同学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蚕豆叶上的保卫细胞、人口腔上皮细胞时,发现某结构仅在蚕豆叶保卫细胞中出现。此结构是( )
A.细胞壁B.细胞膜C.液泡D.叶绿体
9.同学们计划救治校园中的一株丁香树,因为它出现了生长衰弱、枝叶发黄的症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在《中国植物志》中查找丁香的栽培注意事项,这属于文献法
B.用相机拍摄照片,记录叶片发黄的症状,这属于观察法
C.制作叶片横切装片,在显微镜下寻找是否有虫卵寄生,这属于实验法
D.在校园内统计发病植株的数量,这属于调查法
10.调查校园内植物种类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需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B.需要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C.调查过程只记录自己喜欢的植物
D.要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11.在调查校园生物中,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
B.小梅拨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
C.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
D.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
12.下列活动的完成不需要采用调查法的是( )
A.探究光照对天竺葵光合作用的影响B.统计校园中的生物种类
C.全国人口普查D.了解某校七年级学生的近视情况
13.科学家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揭示生命的奥秘,下列主要应用实验法进行研究的是( )
A.查找关于绿孔雀在我国分布情况的资料
B.调查七年级同学近视眼的发生情况
C.了解野生黑猩猩的外部形态
D.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1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表所示,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 )
A.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B.水量过多
C.水温太高D.水中没有水草
15.下列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中,属于实验法的( )
A.用摄影机拍摄猎豹的动物,研究猎豹追击猎物的方法
B.用望远镜观察大猩猩的活动
C.大熊猫繁殖基地用闭路电视研究大熊猫的生产过程
D.用声波干扰水中活动的海豚,观察到海豚对声波反应敏感。
16.久旱逢甘霖,沙漠一场大雨后,往往会萌发出许多小草,出现百花盛开的景象。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哪种特征?( )
A.生长和繁殖B.进行呼吸
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生活需要营养
17.花花同学从池塘中取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一些小颗粒,下列可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是( )
A.能随着水滴流动B.能对刺激作出反应
C.能被碘液染上颜色D.具有一定的结构
18.下列诗句中不包含生命现象的一项是( )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C.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D.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19.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 )
A.机器人B.菊花C.钟乳石D.电脑病毒
20.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学实践活动中,发现一湖内生活着鱼、虾、水草、鸭子等各种生物,有同学说还有细菌和病毒。下面是同学们对这些生物共同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都由细胞构成B.都能进行新陈代谢
C.都能生长和繁殖D.都有应激性,能趋利避害
21.下列不能体现生命特征的是( )
A.青蛙排出代谢废物
B.含羞草受到触碰叶片会合拢
C.病毒能繁殖后代
D.钟乳石慢慢变大
22.我们在吃酸甜的话梅时,口腔中会分泌许多唾液,这反应的生物特征是( )
A.新陈代谢B.呼吸C.应激性D.生长
23.近日,Open Al(一家人工智能公司)发布了新工具Sra,该工具可根据文字生成逼真的AI视频。该新闻一经发布就再次激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热议。人工智能在生活中已经被广泛应用,下列哪项可作为判断智能机器人是否属于生物的标准( )
A.是否说话B.能否运动C.能否学习D.能否生殖
24.在北方,梧桐树到了秋天会落叶,这体现了生物的哪些特征?( )
①具有生长现象 ②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③具有应激性 ④能适应环境 ⑤能繁殖后代 ⑥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③④D.③④⑤
25.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水分对鼠妇分布的影响”,使用了10只鼠妇,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对本方案的修改,正确的是( )
A.纸盒上面全都用纸板盖住 B.纸盒底部都铺细湿土
C.将10只鼠妇同时从细湿土处放入纸盒内D.10只鼠妇太多了,改成2只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5小题,共计50分)
26.(10分)同学们在调查校园内的生物时,发现鼠妇经常躲在阴暗、潮湿的花盆底下或石块下。大家感到奇怪:鼠妇为什么总待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呢?后经过长期观察,同学们推测: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于是捉了10只鼠妇做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是否正确。
①取一个长方形的纸盒,里面铺上一薄层湿土,将纸盒分成相等的两部分,一部分用黑纸板遮盖,另一部分盖上透明玻璃板。
②在纸盒两部分的中央各放入5只捉来的鼠妇,10分钟后观察鼠妇的动向:移到黑暗一端的鼠妇多,还是移到亮处的鼠妇多?
③10分钟后大家发现10只鼠妇都在黑暗的一端。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看到了鼠妇经常躲在阴暗、潮湿的花盆底下或石块下,他们提出了什么问题?
(2)同学们作出的假设是: 。
(3)在实验中将纸盒的一部分用黑纸板遮盖,另一部分盖上透明玻璃板。这样,在盒内就形成了 和 两种环境。这样做的目的是: 。
(4)此实验中的变量是 。
(5)10分钟后发现10只鼠妇都在黑暗的一侧,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6)实验完成后,这10只鼠妇应该怎样处理? 。
27.(10分)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力,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由于人为因素,环境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使生物的生长发育和人类的正常生活受到有害影响。为了探究废电池对水体的污染,李强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将一节5号电池破碎,浸泡在1000毫升的清水中2~3天;②在5个鱼缸上分别贴上标签A、B、C、D、E;③在5个鱼缸中分别放入等量的清洁无污染的河水;④在其中四个鱼缸中分别加入50毫升、100毫升、200毫升、400毫升废电池浸出液;⑤再向各鱼缸分别放入一条品种、大小、生长状况都相同的金鱼,定时饲喂同种饲料,观察并记录。结果如下表:
根据以上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提出的假设是 。
(2)该实验变量是 ,第⑤步中,放入各鱼缸的金鱼必须是品种、大小、生长状况都相同,是为了保证变量 。A组在实验中属于 组。
(3)通过实验,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是 。
(4)本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是 。
28.(10分)糖尿病为常见的内分泌异常疾病,影响着人的正常生活。
(1)胰岛素为调节人体血糖浓度的重要激素,当其长期分泌不足时,会使血糖浓度持续 于正常值,就可能形成糖尿病。
(2)为研究一定浓度的花生根茎水煮液(简称水煮液)对糖尿病小鼠是否具有降糖效果,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
①选取大小一致、正常状态的小鼠30只,随机 分成Ⅰ、Ⅱ、Ⅲ三组。
②如图1所示,首先需破坏Ⅱ组和Ⅲ组小鼠的胰岛,其目的是 。
③向Ⅲ组注射适量用生理盐水配制的花生根茎水煮液,Ⅱ组“?”处应注射 。
④实验结果如图2,Ⅲ组血糖含量比Ⅰ组 ,但比Ⅱ组 。由此推测,一定浓度的花生根茎水煮液对糖尿病小鼠的降糖效果是 。
29.(10分)为探究高脂高盐饮食与高血压的关系,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将15只5周龄雄性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称量体重并测量基础血压,无显著性差异。随机分为三组,进行如下表的处理,并每日记录一次食物摄取量,每周称量一次体重,每2周测量一次血压。
各组严格按照以上方式处理12周后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本实验的假设是 。
(2)实验中的对照组为 ,1组和2组的灌胃处理相同,A应为灌胃 ,灌胃量为10mL/kg。
(3)连续15次测量血压,最后取平均值,目的是 。
(4)由结果可知:长期高脂饮食会增加高血压发生的风险,依据是连续饲喂6周以后, ;且同时摄入高脂高盐的饮食风险 。
30.(10分)电子产品的加速升级,使我国废旧电池数量呈爆发式增长,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汞、镉等有毒物质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生物兴趣小组探究了“废旧电池浸出液对水稻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①取2 只废旧电池,剥去外皮并完全粉碎后置于烧杯中,加入清水不断搅拌。一周后,将溶液和固体残渣分离,制成废旧电池浸出液原液。
②将电池浸出液原液稀释为2%、5%、8%、10%、15%、20%的6组溶液。
③随机选择成熟饱满、无霉变、种皮完好无损、大小相当、有生命力的水稻种子,100粒一组,平均分为7组。
④将7组种子分别浸泡在清水和6组电池浸出液中,在适宜的温度等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记录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得到以下数据。请分析回答问题。
(1)该实验的变量是 ,设置清水组在实验中的目的是 。
(2)如果想要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兴趣小组应该怎么做? 。
(3)根据表中数据,兴趣小组得出结论:随着废旧电池浸出液浓度的增加,水稻种子发芽率 。这进一步说明重金属含量越高,对植物的危害越 。
(4)废旧电池产生的污染物质,不但可以导致土壤酸化、碱化,危害当地生物,破坏当地生物多样性,而且会污染土壤、水源,形成重金属富集,最终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危害到人体健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废旧电池? 。
组别
鼠妇数量
实验盒底部
温度
光照
甲
15只
湿润土壤
5℃
明亮
乙
15只
湿润土壤
25℃
阴暗
组别
项目
水质
水量
水温
蛙卵数
孵出的蝌蚪数
A组
河水
500毫升
22℃
30个
28只
B组
蒸馏水
500毫升
10℃
30个
9只
A
B
C
D
E
所加浸出液的体积/mL
0
50
100
200
400
金鱼成活时间/天
25
15
12
7
1
组别
食物中脂肪含量
灌胃处理
1组(正常饮食组)
10%
A
2组(高脂饮食组)
60%
3组(高脂和高盐饮食组)
60%
灌胃浓度为8%的盐水,灌胃量为10mL/kg
天数/发芽数
清水
2%浸出液
5%浸出液
8%浸出液
10%浸出液
15%浸出液
20%浸出液
1~2d
13
5
2
0
0
0
0
3~4d
97
58
39
23
0
0
0
5~6d
99
81
45
25
0
0
0
7d以后
99
97
51
32
12
5
0
发芽率(%)
99
97
51
32
12
5
0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卷(苏科版2024,1~2章)-含答案解析.zip: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卷(苏科版2024,1~2章)-含答案解析.zip,文件包含七年级生物第一次月考卷全解全析苏科版2024docx、七年级生物第一次月考卷考试版A4测试范围第1-2章苏科版2024docx、七年级生物第一次月考卷考试版A3测试范围第1-2章苏科版2024docx、七年级生物第一次月考卷参考答案docx、七年级生物第一次月考卷答题卡docx、七年级生物第一次月考卷答题卡pdf等6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卷(济南版2024,1~2章)-含答案解析.zip: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卷(济南版2024,1~2章)-含答案解析.zip,文件包含七年级生物第一次月考卷全解全析济南版2024docx、七年级生物第一次月考卷A4考试版测试范围七上第12章济南版20241docx、七年级生物第一次月考卷A4考试版测试范围七上第12章济南版2024docx、七年级生物第一次月考卷A3考试版测试范围七上第12章济南版2024docx、七年级生物第一次月考卷参考答案济南版2024docx、七年级生物第一次月考卷答题卡济南版2024docx、七年级生物第一次月考卷答题卡济南版2024pdf等7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卷(沪教版2024,第1单元)-含答案解析.zip: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卷(沪教版2024,第1单元)-含答案解析.zip,文件包含七年级生物第一次月考卷全解全析沪教版2024docx、七年级生物第一次月考卷考试版A4测试范围第1单元沪教版2024docx、七年级生物第一次月考卷答题卡沪教版2024docx、七年级生物第一次月考卷考试版A3测试范围第1单元沪教版2024docx、七年级生物第一次月考卷答题卡沪教版2024pdf、七年级生物第一次月考卷参考答案沪教版2024docx等6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