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第一次月考卷01(全解全析)(人教版2024)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6191492/1-172726223476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七年级地理第一次月考卷01(全解全析)(人教版2024)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6191492/1-17272622348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七年级地理第一次月考卷01(全解全析)(人教版2024)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6191492/1-172726223484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七年级地理第一次月考卷01(考试版A4)【测试范围:第一章】(人教版2024)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6191492/2-172726223660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七年级地理第一次月考卷01(考试版A4)【测试范围:第一章】(人教版2024)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6191492/2-172726223661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七年级地理第一次月考卷01(考试版A4)【测试范围:第一章】(人教版2024)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6191492/2-172726223664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七年级地理第一次月考卷01(考试版A3)【测试范围:第一章】(人教版2024)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6191492/5-172726223830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七年级地理第一次月考卷01(考试版A3)【测试范围:第一章】(人教版2024)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6191492/5-172726223836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七年级地理第一次月考卷01(答题卡)(人教版2024)A4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6191492/0-172726223233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七年级地理第一次月考卷01(答题卡)(人教版2024)A4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6191492/3-172726223693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七年级地理第一次月考卷01(参考答案)(人教版2024)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6191492/4-172726223715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学年初中地理多版本七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卷01(人教版2024,第1章)- 含答案解析.zip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卷01(人教版2024,第1章)- 含答案解析.zip,文件包含七年级地理第一次月考卷01全解全析人教版2024docx、七年级地理第一次月考卷01考试版A4测试范围第一章人教版2024docx、七年级地理第一次月考卷01考试版A3测试范围第一章人教版2024docx、七年级地理第一次月考卷01答题卡人教版2024A4版docx、七年级地理第一次月考卷01答题卡人教版2024A4版pdf、七年级地理第一次月考卷01参考答案人教版2024docx等6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第一章(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6.难度系数:0.7
第Ⅰ卷
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19年春节期间,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在我国内地上映。电影讲述了在未来,太阳将毁灭,地表冰封,面对绝境,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不料在地球推进至木星附近出了意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地球在向木星推进的过程中,需要穿越( )
A.水星轨道B.小行星带C.土星轨道D.天王星轨道
2.与地球相比,木星( )
A.生命存在条件好B.表面温度高
C.公转的周期短D.体积、质量大
【答案】1.B 2.D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由内向外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火星和木星之间有小行星带,因此地球在向木星推进的过程中,需要穿越小行星带,不需要穿越水星、土星、天王星轨道,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2.与地球相比,木星离太阳的距离比日地距离远,获得的太阳辐射强度小,表面温度较低,因此木星的生命存在条件较差,排除AB;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离太阳越远,公转周期越长,因此与地球相比,木星的公转周期长,排除C;木星质量是地球的318倍,木星的体积也远远大于地球,木星因体积质量大而划分为巨行星,D符合题意。故选D。
2024年7月3日22时51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八号乘组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密切协同,完成了舱外巡检任务,这是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在中国空间站完成的第二次出舱活动。如图为此次出舱活动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此次出舱活动时,中国空间站( )
A.一直在地月系B.飞离了地月系
C.飞离了太阳系D.飞离了银河系
4.在太空中航行的中国空间站属于( )
A.行星B.卫星C.非天体D.恒星
5.为保障航天员的生命安全,舱外航天服应具备的功能有( )
①供给氧气②调节温度③防止失重④防强辐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3.A 4.B 5.B
【解析】3.航天员的出舱活动是进入轨道之后,天宫空间站是绕地球运行,是地球的一颗卫星,始终在地月系,A正确;没有飞离地月系;更没有脱离太阳系,也没有飞离银河系进入河外星系,BCD错误。故选A。
4.在太空中航行的中国空间站属于人造卫星,属于天体。故选B。
5.宇宙空间的特点: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因此为给航天员提供在舱外活动的生命保障功能,舱外航天服需要具备提供氧气、恒定气压、温度、防强辐射的功能,①②④正确;航天员出舱活动是在太空环境中,是处于失重的状态,舱外航天服也处于失重的状态,舱外航天服不具有防止失重的功能,③错误,故选B。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下图示意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认识过程,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③④②①D.①③④②
7.下列能够反映地球形状的诗句是( )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D.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答案】6.C 7.B
【解析】6.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先是人们提出的③天圆地方,再是根据④太阳、月球的形状猜测地球形状的浑天说,直到近代②麦哲伦的环球航行首次证明了地球是球体形状,直到现代以后,人们利用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能清晰地看出地球的形状,C正确,故选C。
7.地球是个球体,所以站的高、看的远,因此“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能够证明地球是个球体,B正确;“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还不复回”与地形有关,A、C错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与天气有关,D错误。故选B。
小畅对七年级新开设的地理课十分感兴趣,为了帮助学习,他自己用泡沫球和铁丝制作了一个地球仪。图为小畅制作的简易地球仪模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虚线 ab代表的地理事物是( )
A.赤道B.地轴C.本初子午线D.地球公转中心
9.图中虚线穿过泡沫球的点b,叫做 ( )
A.地心B.北极C.南极D.直射点
【答案】8.B 9.C
【解析】8.由图示信息可知,图中虚线ab穿过地球的球心,并与桌面保持66.5°的夹角,是地轴,在地球上并不真实存在。赤道与地轴垂直,本初子午线连接南北两极点,本初子午线不是虚线,是弧形的线,地球公转的中心是太阳,排除ACD,故选B。
9.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其中,北极表示地球的最北端,与北极对应的点叫南极,它表示地球的最南端。图中虚线穿过泡沫球的点b,代表的是南极,排除ABD,故选C。
经纬网可以精确地表明各地在地球上的位置,它在军事、航空、航海等方面很有用处。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0.关于图中经线两侧东经、西经的标注,正确的是( )
A.B.
C.D.
11.关于纬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半球纬度数从南向北逐渐增大.B.北半球纬度数从北向南逐渐增大
C.纬度的最大值为90度D.纬度的最大值为180度
12.有关经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纬线指示南北方向B.经线的形状是圆形
C.所有纬线长度都相等D.赤道是最长的纬线
【答案】10.B 11.C 12.D
【解析】1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0°以东是西经,以西是东经,A错误;0°以东是东经度,以西是西经度,B正确;160°经线两侧经度东西经与160°经线相同,同理,20°经线两侧经度东西经与20°经线相同,CD错误。故选B。
1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南半球纬度数从南向北逐渐递减,A错误;北半球纬度数从北向南逐渐递减,B错误;纬度数的最大值为90度,C正确、D错误。故选C。
1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纬线指示东西方向,A错误;经线的形状是半圆,B错误;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C错误;赤道是最长的纬线,D正确。故选D。
我国渔民某日在南海某海域(118°E,15°N)进行海上捕捞作业时,受到某邻国军舰的干扰。为保护我国渔民的合法权益,我国渔政船从甲地出发立即前往事发海域维权。结合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为了尽快抵达事发地点,渔政船选择的前进方向大致是( )
A.东北方向B.西北方向C.正南方向D.东南方向
14.在地球仪表面,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所有经线等长。据此推断,图中①~④各点之间的实地距离最短的是( )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
【答案】13.D 14.B
【解析】13.读图分析可知,甲地经纬度约为(111°E,19°N),事发地点为(118°E,15°N);根据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可知,事发地位于甲地的东南方向。所以渔政船选择的前进方向大致是东南方向,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4.同一经线上相隔纬度1°代表实地距离约110千米;同一纬线上相隔经度1°代表实地距离随纬度而变化,赤道上距离最大,代表实地距离约110千米,越往两极距离越短。读图可得,图中①~④各点之间的实地距离最短的是①→②。故选B。
下图是世界局部区域海陆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图中①点的地理坐标是( )
A.105°E,0°B.105°W,30°NC.75°E,0°D.75°W,30°S
16.下列关于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点位于中纬度B.②点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C.③点位于东半球D.②点位于③点西北方向
17.图中②点位于( )
A.北寒带B.北温带C.南温带D.热带
【答案】15.C 16.D 17.B
【解析】15.读图可知,图中①点的地理坐标是(75°E,0°),故选C。
16.读图可知,①点地处赤道,位于低纬度,A错误。②点位于60°N,没有极昼和极夜现象,有极昼极夜的地区纬度在66.5°-90°之间,B错误。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到160°E是东半球,20°W以西到160°E是西半球。③点的经度是165°E,位于西半球,C错误。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②点位于③点西北方向,D正确。故选D。
17.②点位于60°N,北极圈(66.5°N)以南、北回归线(23.5°N)以北,为北温带。故选B。
如图是一个地球仪演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问题。
18.用手推动地球仪自西向东旋转,演示内容是( )
A.地球公转B.地球自转C.四季变化D.天气变化
19.图中P点地区,此时( )
A.太阳直射B.处在半夜C.早晨日出D.夕阳日落
【答案】18.B 19.D
【解析】18.由图所示,用手推动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演示内容是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自西向东运动,这是地球的自转运动。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9.由图可知,图中P地位于白天和黑夜的分界线上,即P地在昏线上。地球不停的在自西向东的自转,图中P地由白天进入黑夜,即正值日落。ABC错误,D正确。故选D。
在我国古代,人们利用太阳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一天的时刻制作了日晷,如图1所示。图2为日晷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晷针投影长度最短的时刻是( )
A.日出B.正午C.下午D.日落
21.利用日晷测定时间,主要运用的地理规律是( )
A.地球自转B.地球公转C.月球公转D.月球自转
【答案】20.B 21.A
【解析】20.在一天中,被太阳照射到的晷针投下的影子在不断地改变着,影子的长短在改变,早晨的影子最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子逐渐变短,正午影子最短,一过中午它又重新变长。故选B。
21.日晷,利用太阳在天空中转动一天的规律来测定时间,这是地球自转造成的,A正确,与地球公转、月球公转、月球自转无关,BCD错误。故选A。
地球仪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某同学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见下图,十字架代表太阳光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该同学在进行地球公转演示的过程中,需注意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方向都是( )
A.逆时针B.自东向西C.顺时针D.自西向东
23.下列地理现象的形成,主要与地球公转有关的是( )
A.昼夜更替B.太阳东升西落C.四季的变化D.时差的形成
【答案】22.D 23.C
【解析】22.读图可知,地球在绕着太阳公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地轴不停地自转,公转和自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B错误、D正确。站在北极上空看,都是逆时针方向,站在南极上空看,都是顺时针方向,AC错误。故选D。
23.地球的公转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等地理现象;地球的自转产生昼夜交替、时间差异和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故选C。
第19届亚洲运动会(后简称“亚运会”) 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浙江杭州举行。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4.本届亚运会举行期间,地球运行在( )
A.①附近B.②附近C.③附近D.④附近
25.第19届亚运会召开期间,太阳直射点 ( )
A.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且向北移动
B.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且向南移动
C.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且向北移动
D.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且向南移动
【答案】24.A 25.D
【解析】24.本届亚运会举行期间是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为①秋分日,全球昼夜等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为②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及以内出现极夜现象;故本届亚运会举行期间9月23日至10月8日,地球运行在①秋分日附近,A正确,故选A。
25.本届亚运会举行期间9月23日至10月8日,地球公转位置处在图中①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和②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之间 ,太阳直射南半球,介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且继续向南移动,排除ABC,故选D。
第Ⅱ卷
二、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6.【聚焦航天助推强国】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国航天人不懈追求的航天梦。随着中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大、更远。2020年4月24日,国家航天局公布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标识“揽星九天”(下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从图上看,地球距离太阳由近到远排第______位,位于金星和______之间,______星是太阳系中距离地球最远的行星。(6分)
(2)将下列我国重要的太空探索成就按时间顺序排列_______________。(2分)
①“祝融号”火星车 ②“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 ③“神舟五号”飞船
④“东方红一号”卫星 ⑤“中国天眼”射电望远镜 ⑥“天宫”空间站
(3)我国航空航天事业成就巨大,结合材料,描述我国进行太空探索及其空间站建设的意义:____________。(2分)
【答案】(1) 三 火星 海王(6分)
(2)④③②⑤①⑥(2分)
(3)有助于推动科技进步;促进新资源的开发;了解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探索生命的起源;认识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等(任答1点)(2分)
【分析】本大题以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为材料,涉及地球的位置、太阳系中的行星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培养学生地理思维素养。
【详解】(1)读图可知,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地球距离太阳由近到远排第三位,位于金星和火星之间,海王星是太阳系中距离地球最远的行星。
(2)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圆满完成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2007年,我国成功发射首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2016年,我国在贵州平塘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2021年,我国“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2022年,我国“天宫”空间站全面建成。故我国重要的太空探索成就按时间顺序排列应是④③②⑤①⑥。
(3)太空探索有助于推动科技进步,促进新资源的开发;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探索生命的起源,并认识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通过太空探索,人类能更好地保护地球家园。
27.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读图完成各题。(16分)
(1)北回归线的纬度是_________________,本初子午线的经度是____________。(4分)
(2)A点的经度是____________,纬度是____________。(4分)
(3)①②③④四地中,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_______地,位于低纬度地区的是____________地。(4分)
(4)③地在④地的____________方向,②地在④地的____________方向。(4分)
【答案】(1)23.5ºN 0º(4分)
(2)90ºE 60ºN(4分)
(3)① ④(4分)
(4)正北 西北(4分)
【分析】本大题以经纬网为材料,涉及经纬网的判读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
【详解】(1)北回归线的纬度是23.5ºN,是太阳直射点的北界。本初子午线的经度是0º,是东西经度的分界。
(2)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所以,读图可知,A点的经度是90°E,纬度是60°N。
(3)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到160°E是东半球,20°W以西到160°E是西半球。纬度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读图并据此判断,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位于西半球的是①地,位于低纬度地区的是④地。
(4)地图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有的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有的用经纬网确定方向,有的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读图,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可以判断,③地在④地的正北方向,②地在④地的西北方向。
28.益阳市某中学地理老师为了和同学们一起探究“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特设计了如下地理演示实验方案(见下表),请根据地理演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请写出每个实验步骤的实验结果:
① ② ③ (6分)
(2)请写出实验结论(本演示实验所揭示的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2分)
(3)道路照明系统启闭的规律是什么?为什么?(4分)
【答案】(1)只有白昼 产生了昼夜现象 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6分)
(2)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且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2分)
(3)白天关闭,晚上开启;因为白天有太阳光,不需要照明系统照明,晚上没有太阳光,需要照明。(4分)
【分析】本题以某中学地理老师一起探究“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为材料,涉及地球自转的原因及意义,考查学生对地球自转的掌握程度。
【详解】(1)根据题中的演示实验可知,当光线照到透明球体上,整个球体都是亮的,没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分,只有白昼。而当光线照到地球仪上,在照射面会很亮,但背面是黑暗的,即会出现昼半球和夜半球之分。如果自西 向东转动地球仪,会观察到昼半球与夜半球交替出现。
(2)根据这个实验可以得出,只有地球自西向东转动, 才会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
(3)人类根据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设计照明系统启闭,充分利用白天的光能而关闭照明灯,节约能源,晚上启动照明来照亮道路。
29.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某地(25°N)某中学地理实践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图2是他们2024年6月24日在校园内给老师拍摄的四张从清晨到正午的背影照片,拍摄时双方站立位置不变。
图1
图2
(1)拍摄当天,最接近二分二至日中的节气是 ,此时,北京(40°N)的昼夜长短情况为 。该地(25°N) (有/无)太阳直射现象。(6分)
(2)图2中该老师面朝 方向,一天中影子变化与地球的 运动有关。(4分)
太阳能热水器若想达到最佳集热效果,太阳能集热管面的倾斜度应随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大小进行调整。
(3)新宿舍楼安装的太阳能热水器如图3所示,为了在冬季能最大幅度利用太阳能,可以考虑 (抬升/降低)活动支架。(2分)
【答案】(1) 夏至 昼长夜短 无(6分)
(2) 正南(南) 自转(4分)
(3)抬升(2分)
【分析】本大题以某中学地理实践小组研究性学习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球公转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地理思维素养。
【详解】(1)拍摄当天是2024年6月24日,最接近二分二至日中的节气是夏至(6月22日前后),此时北半球是昼长夜短。此时太阳直射点刚刚从北回归线(23.5°N)上向南移动,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才有太阳直射现象,该地(25°N)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因此无太阳直射现象。
(2)该地(25°N)位于北温带,太阳直射点始终位于该地南侧,所以正午人影朝向北方,该老师面朝南方。影子从清晨到正午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绕着地轴自转,以至于地球上的一点在不同时间与太阳的相对位置不同而产生的现象。
(3)我国位于北半球,所以安装热水器集热管的总体朝向为南方。当太阳光线与真空管垂直时集热效果最好。冬季太阳高度小,为了达到较好的集热效果,冬季可以把支架调高些,抬升活动支架。
实验目的
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实验原理
地球自转规律
实验方法
演示法、观察法、比较法
实验器材
地球仪、透明球体、集束手电筒
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
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
步骤1光线从一个侧面照射透明球体,透明球体转动或不转动,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布。
分工合作,一人拿手电筒,一人拿透明球体或地球仪,其他人观察并做好记录。
①
步骤2光线从一个侧面照射地球仪,地球仪不转动,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布。
②
步骤3光线从一个侧面照射地球仪,并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布与变化。
③
实验结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卷01(人教版,第1章~第2章第1节)- 含答案解析.zip,文件包含八年级地理第一次月考卷01全解全析人教版docx、八年级地理第一次月考卷01考试版A4测试范围第1章第2章第1节人教版docx、八年级地理第一次月考卷01考试版A3测试范围第1章第2章第1节人教版docx、八年级地理第一次月考卷01答题卡人教版A4版docx、八年级地理第一次月考卷01参考答案人教版docx、八年级地理第一次月考卷01答题卡人教版A4版pdf等6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卷(湘教版2024,第1章~第2章)- 含答案解析.zip,文件包含七年级地理第一次月考卷全解全析湘教版2024docx、七年级地理第一次月考卷考试版A4测试范围第1章第2章第1节湘教版2024docx、七年级地理第一次月考卷考试版A3测试范围第1章第2章第1节湘教版2024docx、七年级地理第一次月考卷答题卡湘教版2024A4版docx、七年级地理第一次月考卷答题卡湘教版2024A4版pdf、七年级地理第一次月考卷参考答案湘教版2024docx等6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卷(晋教版2024,1~2章)- 含答案解析.zip,文件包含七年级地理第一次月考卷全解全析晋教版2024docx、七年级地理第一次月考卷考试版A4晋教版2024测试范围第1章-第2章docx、七年级地理第一次月考卷答题卡A4版晋教版2024docx、七年级地理第一次月考卷考试版A3晋教版2024测试范围第1章-第2章docx、七年级地理第一次月考卷答题卡A4版晋教版2024pdf、七年级地理第一次月考卷参考答案晋教版2024docx等6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