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我为什么而活着学案设计
展开1.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积累“遏制”“濒临”“俯瞰”“深渊”等词语。
2.反复阅读课文,分析文章结构,把握作者的观点。
3.赏析重要语句的表达特点和包含的哲理,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4.理解作者崇高的品质和博大的胸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1.反复阅读课文,分析文章结构,把握作者的观点。
2.赏析重要语句的表达特点和包含的哲理,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赏析重要语句的表达特点和包含的哲理,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学习时间〗
一、导入新课
“我为什么而活着?”古往今来,人们何止千百次地这样追问过自己。我们究竟为什么而活着,这个问题太简单又太复杂。有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人搜古寻今,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玄机。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呢?今天我们来看看罗素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二、有关资料
1.作者介绍:
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在1950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
2.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罗素自传》第一卷(商务印书馆 2015 年版)。胡作玄、赵慧琪译。有改动。罗素一生追求和平,反对战争。他的一生,是激情澎湃、热情浪漫的一生;是不息求索、追求知识的一生;是捍卫和平,对人类的苦难充满同情、关爱的一生。这样的一生,当然也是丰富多彩、精彩纷呈的一生。透过这篇文章可以窥见他一贯的人生态度与高尚情怀。
三、预习设计
1.给加点字注音
遏( )制 飓( )风 肆( )意 濒( )临 俯瞰( ) 震颤( ) 云霄( )
2.解释下列词语
(1)遏制:
(2)肆意:
(3)濒临:
(4)俯瞰:
(5)深不可测:
(6)无能为力:
3.朗读课文,说说作者一生为什么而活着?
四、合作探究
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1.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论述层次。
2.细读课文《我为什么而活着》,找出作者追求爱情、追求知识、同情人类苦难的原因。
3.作者的这三种感情有没有内在的逻辑顺序?
四、语言赏析
文章中有一些精警语句,找出来,进行深入理解。
1.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2.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3.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总把我带回尘世。
五、课堂总结
1.主题归纳
2.写作特色
六、课堂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肆( )意 濒( )临 震颤( ) è( )制
jù( )风 俯kàn( )
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遏制飓风 肆意 深不可测 B.濒临孤寂 震颤 闲情逸志
C.俯瞰神密 深渊 煞费苦心 D.星辰消逝 云霄 苦思瞑想
3.下面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在这颗星附近,有三个极小的光点,三个肉眼几乎看不见的遥远的星星,周围是深不可测的无边宇宙。
B.提到警察,我们会想到气势汹汹的刑警,会想到身形矫健的特警,会想到风里来雨里去的交警。
C.晚年的王维面对日趋黑暗的政治局面,他不愿同流合污而又无能为力,理想破灭只好归隐。
D.这篇文章将春景、春趣、春理融于一文,娓娓道来,条理清晰,从骨子里透出了作者的灵气与情趣。
4.根据课文理解填空。
《我为什么而活着》的作者是英国作家_________。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用朴素的语言道出了自己人生的追求,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我为什么而活着》,回答问题。
(1)分析句子的表达技巧及内涵。
①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②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2)罗素说:“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这里的“云霄”与“尘世”分别指什么?这句话又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3)下面是本文另一版本译文的最后一段,你认为哪一种更好?请简要陈述理由。
这就是我的一生,我发现人是值得活的。如果有谁再给我一次生活的机会,我将欣然接受这难得的赐予。
七、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爱因斯坦说过:“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情之一。”阅读完罗素的这篇文章,你是否也感到愉快?谈谈你的阅读感受。(从语言、内容等方面谈即可)
【参考答案】
三、1.è jù sì bīn kàn chàn xiā
2.⑴制止;控制。⑵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任意。⑶紧接,临近。⑷俯视。⑸深得无法测量,比喻对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⑹用不上力量。指没有能力去做或力量达不到。
3.渴望爱情,追求知识,同情苦难。
四、1.第一部分(第1段):总说。开篇点题,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自己一生的三大追求。
第二部分(第2~4段):分说。
第一层(第2段):解说渴望爱情的原因。
第二层(第3段):解说渴求什么样的知识。
第三层(第4段):具体解说对人类苦难的同情。
第三部分(第5段):总结,这样的人生,作者觉得活着值得。表达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2.作者追求爱情,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爱情可以带来狂喜;第二,爱情可以解除孤寂;第三,爱情的结合可以使人看到圣贤和诗人们所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缩影。总之,爱情使人生活得更加美好;追求爱情,则是追求人生的境界。在这里,作者把爱情描写得极其美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作者追求知识也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希望了解人的心灵;二是希望知道星辰为什么闪闪发光;三是试图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这三个方面实际上包含了人类知识的几个重要方面:人类、自然和社会。
爱情和知识把人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对人类苦难的同情让人把目光投向现实世界。于是,作者耳边经常回荡起痛苦的呼号,眼前浮现的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和孤苦无依的老人。在这里,体现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但作者同时也不得不承认,他对苦难的拯救往往是失败的,这就使人更加痛苦。
3.这三种感情是按照境界、感情的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排列的。对爱情的追求是对人本能的追求,对知识的渴望则进了一层,而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则升华到了博爱的境界。
四、1.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这三种感情对作者人生强有力的影响。而“苦海”“绝望”则表明这三种感情给他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不安和痛苦。面对追求过程中遇到的挫折,他只能为自己的渺小感到无奈和绝望。
这句话,作者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形象的比喻中,使语言含蓄生动,充满激情,富于理性色彩。
2.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形象而充满诗意的语言,描述了人孤寂中的情感体验。“冰冷死寂”“深不可测”揭示了孤寂的恐怖可怕。然而,作者越是描述孤寂的可怕,越是反衬出爱情的可贵美好,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热切追求。
3.这句话点明了爱情、知识与同情的内在联系。作者用含蓄而充满理性的语言揭示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追求爱情、知识的真正动力。这体现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
五、1.这篇以议论为主的哲理散文概述了支配作者一生的三种强烈的感情,表达了他对爱情与知识的执着追求,以及对人类和平与安宁的莫大关心,显示了作者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人格,字里行间洋溢着博爱精神。
2.⑴直抒胸臆,简洁明了。
本文采用直接说理的方式,直抒胸臆,简洁明了,以其内在的思想力量打动人心,其立意的高远令人折服,是哲理散文的典范之作。
⑵逻辑严密,层次分明。
作者采用了“总一分-总”的结构行文。第一段先概括指出支配作者一生的三种感情,中间三段具体阐述,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⑶语言凝练,形象感人。
本文通过凝练生动的语言,表现了作者独特、细腻的情感体验,如讲爱情解除孤寂的意义时,作者用“世界的边缘”“深不可测的深渊”形象地描述出了孤寂的可怕。
六、1.sì bīn chàn 遏 飓 瞰
2.A(B项,闲情逸志-闲情逸致。C项,神密-神秘。D项,苦思瞑想-苦思冥想)
3.B(“气势汹汹”形容态度、声势凶猛而嚣张,为贬义词,此处误用为褒义词。)
4.罗素 对爱情的渴望 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5.⑴①运用比喻,表明了这三种激情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追寻、奋斗的原动力,在给他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不安和痛苦。②用“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比喻“孤寂”的可怕,从反面衬托出爱情的美好,个性化的表述流露出作者对爱情的热切追求。
⑵“云霄”指作者所追求的人生境界或理想中的世界。“尘世”指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爱情和知识把罗素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而对于人类苦难的同情又使他把目光投向了现实世界,这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
⑶认为教材的译文好。理由:教材的译文,比较简洁,口语色彩较浓,这使得作者热爱人类、热爱生活的感情表现得更加干脆利落,发自肺腑。或:认为另版译文好。理由:另版译文,书面色彩较浓,句子较长,语气较为舒缓,这使得作者的思想感情仿佛是深思熟虑所得,表现得更为沉稳厚重。
语文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33218_t4/?tag_id=42" target="_blank">昆明的雨学案及答案</a>,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课内精读,课外精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33218_t4/?tag_id=42" target="_blank">昆明的雨学案</a>,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前导学,课中导读,课后导练,参考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第四单元16* 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导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a href="/yw/tb_c133654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四单元16* 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导学案</a>,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有关资料,预习设计,合作探究,课堂总结,课堂检测,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