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科版(2024)7 通过透镜看世界教案设计
展开一、课标分析
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
本节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讲述了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成像规律。望远镜和显微镜都有物镜和目镜,物镜和目镜可以使物体二次成像。
学情分析
学生以前对望远镜和显微镜都有认识,望远镜是生活中常见的器件,而显微镜更是生物课程需要学习的内容,应该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更进一步,加深讲解。
教学目标
1.知道望远镜、显微镜是由多个透镜组合而成的。了解望远镜、显微镜的基本作用。
2.经历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望远镜的实践过程,经历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显微镜的实践过程,初步学习逆向、类比的物理思维。
3.激发学生对宇宙世界的微观世界进行观测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然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进一步形成科学的认识观。
核心素养
从生活实例出发,建立物理观念,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难点: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教学过程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教学反思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中,有两种仪器不容忽视,一种是带来生物学革命的显微镜,一种是带来天文学革命的望远镜。因为有了显微镜,人们才得以观察到肉眼根本无法看到的极其细小的生物体结构及微生物;因为有了望远镜,人们才得以看到距我们较远的天体的运行情况及发现新的天体。为什么显微镜和望远镜具有如此神奇的功能呢?学完这节课,你就会明白了。
学生回想自己使用望远镜和显微镜的过程,交流讨论。
通过有关的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思考。
环节二:望远镜
教师:1609年,伽利略制作了一架能放大32倍的望远镜,伽利略将望远镜指向太空,首次看到了月球上的环形山、木星的4颗卫星和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二:望远镜
太阳黑子,以及茫茫银河中的点点繁星,成为第一个用望远镜观测星空的人。同学们一定很想有一架望远镜吧!那就自己动手做一架。
学生活动:学生动手做一做,做一架望远镜。取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通过两个凸透镜看远处的物体,调整两个凸透镜间的距离,直到看得很清楚。
教师:你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吗?如果不能,将两个凸透镜的位置对调,有什么发现?
学生:我发现将焦距短的凸透镜靠近眼睛,远处物体看上去变大了;两个凸透镜位置对调以后,远处物体看上去变小了。
教师:这两个凸透镜该如何组合成望远镜呢?
学生:将焦距短的凸透镜靠近眼睛,焦距长的凸透镜靠近被观测的物体。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实验,并提出问题,整理如下:
1.望远镜的构造是什么样的?
2.为什么使用望远镜观察物体会感到物体被放大?
教师:同学们讲得很好。我们知道望远镜的物镜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这一点在观测天空中的暗星时非常重要。现代天文望远镜都是力求把物镜口径加大,以求观测到更暗的星。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望远镜的内容。
归纳:
望远镜的原理:
物镜: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照相机)
目镜:u
学生回答(讨论、交流后积极发言):
1.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叫作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作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2.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实践的能力。
让学生自主观察思考。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二:望远镜
例1 对于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来说,物镜和目镜所成的像分别是(C)
A.放大的实像,放大的虚像
B.缩小的实像,缩小的虚像
C.缩小的实像,放大的虚像
D.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
学生做题。
用例题来巩固教学。从习题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节三:显微镜
教师:我们在白纸上画一个小箭头,用两个火柴盒压住,在它上面放一块无色透明的塑料膜,用胶头滴管从烧杯中吸上一些水,小心地把一个小水滴滴在塑料膜上,观察到什么现象?
教师调整水滴跟桌面的距离,或用胶头滴管改变水滴的直径。
学生1:观察到一个正立、放大的箭头。
学生2:观察到一个倒立、放大的箭头。
学生3:从实验中可知,小水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学生4:改变水滴跟桌面的距离可得到正立、放大的箭头和倒立、放大的箭头。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说明大家观察得很认真,那么如何能放大得更大呢?
学生们调整或借用其他仪器尝试,教师评价。
教师演示:从水滴看到一个和原来方向相反、放大的箭头,再用一只放大镜来观察水滴,当放大镜移到一定位置,看到一个清晰的和原来方向相反的、被放大得很大的箭头。
学生们对这个结果很迷惘。
教师:看投影,在胶片上我画了个很小很小的三角形,经过投影仪,在屏幕上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现在通过放大镜,
学生观察、讨论、交流。
学生回答(讨论、交流后积极发言):
1.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作目镜,靠近被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增加个人体验,培养学科素养。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三:显微镜
再看看。
学生:看到比原来三角形大好几倍的三角形。
教师:人眼观察物体的细微结构时,分辨本领是有限的,把物体移近些,可以看得清楚些,借用放大镜可以看得更清楚些,但对于太细微的结构,如生物的细胞,移得再近,用放大镜也是看不清楚的。我们从实验中可看出用两个凸透镜可以放大得更大,利用这个原理就制成了显微镜,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显微镜的结构和原理。
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第93页关于显微镜的内容,并提出问题,整理如下:
思考题:
1.显微镜的构造是怎样的?
2.显微镜的原理是什么?
教师可结合教材第93页图4-7-8“显微镜”,让学生讲解(教师适当提示)。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显微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的放大倍数乘目镜的放大倍数。
归纳:
显微镜的原理:
物镜:f目镜:u
A.目镜成实像,物镜成虚像
B.物镜成实像,目镜成虚像
C.目镜和物镜都成实像
D.目镜和物镜都成虚像
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作物镜;反光镜可旋转,能使反射光线从下方照射到被观察的物体上,增大物体的亮度;载物台用来放置被观察的物体,载物台中央有一圆孔,反光镜反射的光线从下方穿过圆孔,照射在被观察物体上。
2.被观察的物体位于物镜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通过物镜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成像情况跟投影仪成像一样,这个放大的实像正好落在目镜的焦点以内,又通过目镜成放大的虚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通过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清楚很小的物体了。
实验简单有趣、可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指导,使学生观察到清晰的像。
及时检验学习成果,巩固提高所学知识。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板书设计
第7节 通过透镜看世界
通过透镜看世界望远镜物镜: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u
课堂8分钟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呢?
作业布置
《七彩作业》第4章第7节。
教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1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教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a href="/wl/tb_c4049497_t8/?tag_id=27" target="_blank">1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分析,内容和地位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4 光的折射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教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a href="/wl/tb_c404950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4 光的折射教案及反思</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分析,内容和地位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教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第四章 光的世界6 跨学科实践:眼睛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教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a href="/wl/tb_c404950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四章 光的世界6 跨学科实践:眼睛教案</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分析,内容和地位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