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九年级上册2 电功率教案设计
展开一、课标分析
1.能理解并说出电功率的定义。
2.知道电功率、电功的计算公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
本节课是物理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第六章的内容,本节在学习电功的基础上,拓展研究电功率,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用性。教科书从生活实例入手,进一步学习电功率的知识。在学习本节内容时,更注重科学探究式学习,也要注意与串、并联电路及欧姆定律等知识的综合应用,更要注意联系生活、生产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学习过电功的知识,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理解电流做功的实质,已经熟练掌握了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方法,但引入电流做功快慢的概念时仍应注意方法得当,加之教材安排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推导电功的计算公式会使探究实验的氛围一下子转化到理论的推演中,学生是否能接受这个过程安排时也要进行一定的考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节能灯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学生平时购买和使用白炽灯的机会已经很少了,根据这一情况,演示实验之前要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帮助学生迅速进入教学情境中。
教学目标
1.知道电功率的含义。
2.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通过讨论交流日常生活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习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4.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让学生体验电能表转盘转动快慢和用电器电功率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观察、动手、分析和概括能力。
核心素养
1.初步了解电能对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究日常生产、生活中所包含的物理学知识,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电功率的概念。
难点:怎样探究电功率、电压、电流三个量的关系。
续表
续表
续表
教学反思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假如我们的台灯灯泡烧坏了,现在有25 W和100 W两种规格的灯泡,你会怎么选?为什么?
我们把25 W、100 W叫做用电器的电功率,下面我们就来认识电功率。
大部分学生会根据生活经验选择25 W的灯泡。
原因:100 W的灯泡太亮了,而且还费电。
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环节二:认识电功率
1.演示实验:分别将25 W和100 W的灯泡接在电路中正常工作。
老师提醒学生:观察灯泡的亮度。
2.老师引导学生回忆:(1)通电时间相同,电流通过哪盏灯泡做的功多?消耗的电能多?
(2)灯泡发光时,能量怎么转化?
3.老师继续引导:这个现象说明,相同时间内100 W的灯泡能够把更多的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所以100 W的灯泡比25 W的灯泡更亮,又说明什么?
4.老师总结:综合这些现象,可以发现电流做功有快慢之分。在物理学中,
学生观察后回答:100 W的灯泡亮。
学生讨论后回答:
(1)相同时间内,100 W的灯泡做的功多,消耗的电能也就多。
(2)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学生思考后回答:
说明相同时间内,100 W的灯泡消耗的电能多。
启发诱导学生,为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二:认识电功率
就用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即电流做功)的快慢。
5.老师提出问题:怎样来比较消耗电能(电流做功)的快慢呢?
老师类比启发:
(1)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2)怎样比较力对物体做功的快慢?
(3)怎样比较电流做功的快慢?
6.老师总结:若某用电器在时间t内消耗的电能为W,则该用电器的电功率P用数学公式表示为P=Wt。
7.老师引导学生梳理单位:当电功的单位是焦(J),时间的单位是秒(s)时,电功率的单位就是焦/秒(J/s)。电功率的单位为瓦特(W),1 W=1 J/s,那么100 W表示什么意思呢?
8.电功率单位的换算。在工农业生产上的用电器,功率往往很大,这时就要用更大的单位——千瓦(kW)来表示,1 kW=1 000 W。P=Wt的另一套单位:P——kW,t——h,W——kW·h。
例1 关于电功率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电功率是表示消耗电能多少的物理量
B.电功率是表示消耗电能快慢的物理量
C.用电器的电功率等于它在1 s内所消耗的电能
D.瓦和千瓦都是电功率的单位,且1 kW=1 000 W
例2 下列估测的数据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一节干电池的电压约为1.5 V
B.一个电热水壶的加热功率约为10 W
C.一台电视机正常工作的电流约为10 A
D.一盏台灯工作2小时消耗的电能约为5 kW·h
学生回答:
(1)比较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速度)。
(2)比较物体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即功率)。
(3)比较单位时间内电流所做的功。
学生回答:100 W表示一秒钟内消耗电能100 J。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类比速度、功率帮助学生建立电功率的概念,突破难点。
增强学生的节能意识,渗透情感教育,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概念。
及时巩固学习成果,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电功率的理解。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三:探究电功率跟电流、电压的关系
【提出问题】
1.怎样判断灯泡的电功率大小?
2.影响灯泡电功率大小的因素可能是什么?
3.鼓励学生用实验来检验猜想。实验之前,首先让学生明确:实验采用什么探究方法。
【设计实验方案】
1.按小组分配设计任务,课件展示任务,老师巡视指导。
2.小组代表上讲台展示设计方案:
(1)课题1:保持电流相同,探究电功率与电压的关系。
①把“3.8 V 0.3 A”和“4.0 V 0.3 A”的两个灯泡串联在电路中,比较两个灯泡的发光情况,并用电压表测量两个灯泡两端的电压,分析电压与电功率的关系。
②设计电路。
③记录数据。
灯泡的规格
发光情况
电压/V
3.8 V 0.3 A
4.0 V 0.3 A
(2)课题2:保持电压相同,探究电功率和电流的关系。
①把“3.8 V 0.3 A”和“4.0 V 0.3 A”的两个灯泡并联在电路中,比较两个灯泡的发光情况,并用电流表测量通过两个灯泡的电流,分析电流与电功率的关系。
②设计电路。
③记录数据。
灯泡的规格
发光情况
电流/A
3.8 V 0.3 A
4.0 V 0.3 A
1.根据前面的学习,学生回答:通过观察灯泡的亮度。
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猜想,交流总结:可能与灯泡两端的电压有关;可能与通过灯泡的电流有关;可能与灯泡的电阻有关。
3.学生讨论后明确要采用控制变量法,过程:
(1)探究电功率与电压的关系时控制电流相同。
(2)探究电功率与电流的关系时,控制电压相同。
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1、3、5、7小组设计课题1的具体方案,2、4、6、8小组设计课题2的具体方案。
小组代表展示本小组设计的方案。
分组合作进行实验,记录数据。
锻炼学生敢于有根据地猜想、敢于质疑、敢于批判的科学品质,培养学生虚心听取不同意见、整合不同观点的合作能力。
巩固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把任务分给不同的小组,可以节约时间。
开展小组设计竞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适时地给予激励性评价,增强学生自信,同时让小组分别展示,可以锻炼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三:探究电功率跟电流、电压的关系
【进行实验】把学生分成两组,分别研究课题1和课题2,老师巡视,解决实验中的问题。
【收集数据、分析论证】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评估】
老师提问:(1)我们只进行了一次实验就得出结论,可靠吗?
(2)实验过程中,还有哪些发现,还有什么疑问?
【总结】
进一步实验发现:电功率等于电压与电流的乘积,即P=UI。
采用国际单位制,每个物理量的单位是什么?
学生小组代表展示实验成果,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通过用电器的电流相同时,用电器两端的电压越大,电功率越大。
(2)用电器两端的电压相同时,通过用电器的电流越大,电功率越大。
小组讨论:
I表示电流,单位是安(A);U表示电压,单位是伏(V);P表示电功率,单位是瓦(W)。
学生表达的胆量,以及物理语言的组织能力。
锻炼学生分工合作、收集、分析数据的能力。
环节四:电功和电功率的计算
例1 LED灯在现代生活中得到普遍应用,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若一个“220 V 5 W”的LED灯每天正常工作10小时,则30天消耗的电能是 kW·h,这些电能可供“220 V 40 W”的日光灯正常工作 h。
例2 “220 V 100 W”的灯泡,在正常工作时,通过它的电流是多少?电阻是多少?
学生思考并解答。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2.电功率
1.物理意义: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
2.概念:用电器所消耗电能与时间之比。
3.公式:P=Wt、P=UI(适用于任何电路)。
4.单位: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常用单位是千瓦(kW)。
5.推导公式:P=Wt=UI=I2R=U2R(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课堂练习
课堂8分钟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呢?
作业布置
《七彩作业》第六章第2节。
初中物理第六章 电功率2 电功率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第六章 电功率2 电功率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法分析 教学流程,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2 电功率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2 电功率教案设计,共10页。
物理九年级上册2 电功率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物理九年级上册2 电功率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器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