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课时1 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 原子的构成 课件 2024-2025学年高一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6196931/0-172740686359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3 课时1 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 原子的构成 课件 2024-2025学年高一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6196931/0-172740686367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3 课时1 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 原子的构成 课件 2024-2025学年高一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6196931/0-172740686372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3 课时1 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 原子的构成 课件 2024-2025学年高一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4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6196931/0-1727406863756/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3 课时1 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 原子的构成 课件 2024-2025学年高一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5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6196931/0-1727406863791/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3 课时1 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 原子的构成 课件 2024-2025学年高一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6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6196931/0-1727406863839/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3 课时1 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 原子的构成 课件 2024-2025学年高一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7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6196931/0-1727406863865/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3 课时1 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 原子的构成 课件 2024-2025学年高一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8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6196931/0-1727406863892/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化学必修 第一册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图文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必修 第一册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图文ppt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电子镶嵌在原子上,葡萄干面包模型,α粒子带正电荷,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玻尔原子模型,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道尔顿实心球模型,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玻尔原子轨道模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请大家结合初中学过的知识及教材P 44-45的介绍,思考下列几个问题。
1、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2、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各阶段(道尔顿、汤姆生、卢瑟福、波尔) 对原子结构模型的认识特点?3、请你谈谈从原子结构的演变得到什么启迪?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等人认为,万物是由大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即原子构成。
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认为物质是由原子组成,原子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毁灭。原子是一颗不可再分的实心球。
物质由原子组成,且原子不可再分割
同种元素的原子质量和性质是相同的
电子是一种比原子小的微粒
电子带负电荷,原子内均匀分布正电荷
1904年,汤姆生提出“葡萄干面包式”模型。他认为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球铁,其中镶嵌了许多电子,中和了正电荷,使得整个原子显中性。
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大部分α粒子直线穿过金箔,有少数发生一定的偏移,极少数反弹回来。
汤姆生的原子结构模型无法解释!
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结构
原子中存在一个质量极大带正电的原子核
电子绕核高速运动(类似行星绕恒星)
原子核体积极小,与电子间间隙很大
玻尔发现氢原子光谱不连续的现象,通过实验并引入量子论观点,解决了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原子结构模型。
电子在一系列稳定的轨道上运动
每个轨道都有一个确定的能量值
电子在稳定的轨道上,能量不变
汤姆生,葡萄干面包模型
人类认识原子的历史是漫长的,也是无止境的……
1、核式结构模型是哪位科学家提出的( ) A、玻尔 B、道尔顿 C、卢瑟福 D、汤姆生2、汤姆生提出了哪种原子结构理论( ) A、实心球模型 B、葡萄干面包模型 C、核式结构模型 D、电子分层排布
原子的质量主要是由哪些微观粒子决定的?
原子的质量≈原子核质量=质子质量+中子质量
根据数据分析原子的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
原子的相对质量在数值上与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有什么关系?
相对原子的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
(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 ——
质子数(Z)+中子数(N)=质量数(A)
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
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
这三种氢原子的原子结构有什么异同?
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元素、核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比较
14C的考古应用:测定年代
宇宙射线中的中子与大气中的大量存在的稳定核素氮14发生N(n,p)C反应能够产生碳14,而碳14又会发生半衰期T=5730年的β衰变变成氮14,由此构建一个核素平衡。 碳14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被生物圈接收,活体生物体内的碳14与碳12浓度比例是一定【经测定,碳14的同位素丰度为1.2×10-12】的,只有当生物死亡后,碳循环中断,碳14逐渐衰变至没有。在化石标本中采样测量碳14的丰度,与1.2×10-12比较,即可计算出生物生活的年代。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苏教版 (2019)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完美版课件ppt,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课程导入,坚实不可再分的实心球,原子核的构成,原子核,符号A,个质子无中子,个质子1个中子,个质子2个中子,质子数相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示范课课件ppt,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课程导入,坚实不可再分的实心球,原子核的构成,原子核,符号A,个质子无中子,个质子1个中子,个质子2个中子,质子数相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备课ppt课件,共36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