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福建省莆田市2024年中考二模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注意:本试卷分为“试题”和“答题卡”两部分,答题时请按答题卡中的“注意事项”要求认真作答,答案填涂或写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i-28 S-32 Cu-64 Ba-137
一、选择题:本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青瓷传统烧制技艺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成型B. 晾坯C. 修坯D. 素烧
【答案】D
【解析】
【详解】A、成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晾坯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修坯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素烧,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观察到白烟的是( )
A. 红磷B. 硫磺C. 铁丝D. 木炭
【答案】A
【解析】
【详解】A、红磷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白烟,符合题意;
B、硫磺燃烧是会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不符合题意;
D、木炭在纯氧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 从微观粒子的角度解释闻到花香的原因( )
A.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B. 分子间有间隔
C.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D. 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闻到花香是因为具有花香气味的分子不断地运动,运动到空气中,接触到了人的嗅觉细胞;
故选:A。
4.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部分建筑穿上了一层定制的“防火衣”。“防火衣”是一款在高温下,受热膨胀后能形成隔热、隔氧的致密碳层的透明阻燃涂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致密碳层”与木炭里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一样
B. 阻燃涂料中含有碳元素
C. 该涂料能起阻燃作用的原因之一是隔绝空气
D. 该涂料能很好地保留建筑物的竹木纹理,不影响质感和美观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A、“致密碳层”与木炭里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一样,故选项说法错误;
B、“防火衣”是一款在高温下,受热膨胀后能形成隔热、隔氧的致密碳层的透明阻燃涂料,说明阻燃涂料中含有碳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涂料能将可燃物与空气隔开,该涂料能起阻燃作用的原因之一是隔绝空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D、该涂料能很好地保留建筑物的竹木纹理,不影响质感和羊观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5. 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取氯化钠 B. 称量氯化钠
C. 量取水 D. 溶解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取用氯化钠时,应使用药匙,取下的瓶塞倒放在桌面上,以防瓶塞被污染,图示操作正确,A选项正确;
B、氯化钠没有腐蚀性,称量氯化钠时,应放在纸上。使用托盘天平时,左盘放药品,右盘放砝码,图示操作正确,B选项正确;
C、读取量筒示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持平,图示操作视线没有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持平,C选项错误;
D、溶解氯化钠应在烧杯内进行,同时使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加速氯化钠溶解,图示操作正确,D选项正确。
故选:C。
6. 中国紫——硅酸铜钡(BaCuSi2O6)被认为是古代人工制造的化学颜料。下列有关BaCuSi2O6说法正确的是( )
A. 含有三种金属元素B. 硅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3
C. 钡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 该物质中Cu的化合价为+1
【答案】C
【解析】
【详解】A、 BaCuSi2O6含有钡、铜两种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BaCuSi2O6中硅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8×2) ::(16×6) = 56:96≠1:3,故选项说法错误;
C、BaCuSi2O6中钡、铜、硅、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37:64:56:96,钡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D、该物质中钡元素显+2价,硅元素显+4价,氧元素显-2价,设铜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2) +(+4)×2 + x +(-2) ×6 = 0,则x = +2,,该物质中Cu的化合价为+2,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C。
7.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氧气有助燃性——作燃料
B. 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作霓虹灯
C. 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作干燥剂
D. 盐酸能和活泼金属反应——用于金属除锈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用作助燃剂,不是燃料,故错误;
B、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霓虹灯,故正确;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故错误;
D、盐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故错误。
故选B。
8. 如图向密闭的试管中注入稀盐酸,观察到饱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试管内发生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Ca(OH)2与空气中的CO2反应
C. 反应后试管内溶液中一定有MgCl2
D. 实验中还可以观察到气球膨胀
【答案】B
【解析】
【详解】A、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B、镁与盐酸反应放出热量,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是 Ca(OH)2与空气中的CO2反应,而因为反应放热,温度升高造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因此反应后试管内溶液中一定有MgCl2,选项说法正确;
D、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且该反应放出热量,导致试管内的压强增大,因此可以观察到气球膨胀,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9. 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取样,加熟石灰混合研磨,氯化铵能与熟石灰反应生成氨气,产生刺激性气味,硝酸钠和熟石灰不反应,无明显现象,现象不同,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B、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过滤,除去硫酸钡,可除去杂质,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从而变质,取样,加入足量稀盐酸,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气泡,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钾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加水溶解,过滤,滤渣洗涤、干燥得到二氧化锰,滤液蒸发得到氯化钾,符合题意。
故选D。
10. 科学家采用“组合转化”技术,将CO2与H2在复合催化剂作用下转化成为一种重要的物质和水。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Pd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B. 该反应的产物之一是CH4
C. 参加反应的CO2与H2的分子个数比为1∶4
D. MgOCO2与C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H2O和MgOC
【答案】D
【解析】
【详解】A、Pd作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A正确;
B、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看出,CO2与H2在复合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CH4和H2O,故B正确;
C、化学方程式为,则参加反应的CO2与H2的分子个数比为1∶4,故C正确;
D、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看出,MgOCO2与H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H2O和MgOC,故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共70分。
11. “潜龙三号”机器人为我国海底资源的勘探提供了高效、精细、综合的先进手段、
(1)机器人的耐压壳使用的是钛铝合金。与纯铝相比,钛铝合金的硬度更________。
(2)海底资源中富含煤、________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3)勘探过程中发现锰结核矿石(含锰、铁、铜等多种金属)。
①要探究锰、铜的金属活动性,可将锰片放入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中,观察现象。
②海底有丰富的铁矿石等资源,利用氧化铁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答案】(1)大
(2)石油
(3)①. CuSO4 ②.
【解析】(1)与纯铝相比,钛铝合金的硬度更大;
(2)海底资源中富含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3)①要探究锰、铜的金属活动性,可将锰片放入CuSO4溶液中,若观察到锰片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则说明锰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若锰片表面无明显变化,则说明锰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弱;
②海底有丰富的铁矿石等资源,利用氧化铁炼铁,即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2. 科普阅读
锗是半导体制造中的核心基础原材料。它可以调控半导体的能带结构和禁带宽度,提高半导体的导电性能和光电性能。锗是一种灰白色金属,有光泽,质硬。常温下锗能与3%H2O2溶液反应产生一氧化锗和水,一氧化锗在电子器件领域也有重要应用。锗不可与酸、碱类产品共贮混运。下图是锗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和锗元素的相关信息。
(1)写出锗的一点物理性质________。
(2)图中x=________。
(3)锗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
(4)锗与过氧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5)根据锗的贮存和运输方法,推测锗还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________。
【答案】(1)灰白色金属##有光泽##质硬等(合理即可)
(2)4
(3)72.63
(4)Ge+H2O2═GeO+H2O
(5)锗能与酸、碱反应
【解析】(1)锗是一种灰白色金属,有光泽,质硬,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均属于物理性质;
(2)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2=2+8+18+x,x=4;
(3)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锗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2.63;
(4)常温下锗能与3%H2O2溶液反应产生一氧化锗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Ge+H2O2═GeO+H2O;
(5)锗不可与酸、碱类产品共贮混运,说明锗能与酸、碱反应
13. 香蕉是高钾、低钠的水果,具有降低血压等药用价值。
(1)这里的钾指的是________(填“元素”或“原子”)。
(2)香蕉果树需肥量大,宜用勤施薄肥的方法。下列属于磷肥的是________。
A. CO(NH2)2B. KNO3
C. Ca3(PO4)2D. NH2NO3
(3)叶斑病是香蕉果树的一种常见病,喷施30%氧氯化铜对叶斑病有一定的防效作用。氧氯化铜[Cu2(OH)3Cl]可以通过CuCl2、CuO和H2O来制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为保持采后香蕉贮藏品质,延长贮藏期限。研究人员挑选果实外观完好及成熟度、大小相近的香蕉,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处理组分别用蒸馏水和0.1%正己醇处理,于25℃下贮藏15天,观测香蕉的病情指数,见下图。
①香蕉病情指数随贮藏时间呈________的趋势。
②正己醇处理可________(填“有效”或“无效”)抑制贮藏期间香蕉病斑的扩大和增加。
【答案】(1)元素
(2)C
(3)CuCl2+3CuO+3H2O=2Cu2(OH)3Cl
(4)①. 上升 ②. 有效
【解析】(1)在描述物质的组成时,我们常说某物质含有某元素,而不是某原子,这是因为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它描述了物质的宏观组成,而原子则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描述了物质的微观结构,因此,在“香蕉是高钾、低钠的水果”这句话中,钾和钠指的是元素,而不是原子;
(2)A.CO(NH2)2是尿素,从化学式可以看出,它含有氮元素,因此属于氮肥,故A错误;
B.KNO3是硝酸钾,从化学式可以看出,它同时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因此属于复合肥,故B错误;
C.Ca3(PO4)2是磷酸钙,从化学式可以看出,它含有磷元素,因此属于磷肥,故C正确;
D.NH4NO3是硝酸铵,从化学式可以看出,它含有氮元素,因此属于氮肥,故D错误;
故选C;
(3)根据题目信息,氧氯化铜[Cu2(OH)3Cl]可以通过CuCl2、CuO和H2O来制备,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元素的种类、质量均不变,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Cl2+3CuO+3H2O=2Cu2(OH)3Cl;
(4)①观察图中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香蕉的病情指数也在逐渐增加,这说明在贮藏过程中,香蕉的病害情况在逐渐加重,因此,香蕉病情指数随贮藏时间呈上升的趋势;
②对比对照组(用蒸馏水处理)和处理组(用0.1%正己醇处理)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处理组的病情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这说明正己醇处理对于抑制贮藏期间香蕉病斑的扩大和增加是有效的,因此,正己醇处理可有效抑制贮藏期间香蕉病斑的扩大和增加。
14. 青蒿素是治疗疟疾耐药性效果最好的药物之一。屠呦呦带领研究团队历经多次实验,最终成功提取了青蒿素。其简单流程如下:
【资料】①青蒿素(C15H22O5)可溶于乙醇、乙醚,难溶于水,60℃时易分解。
②乙醇沸点78.3℃;乙醚沸点34.6℃。
③含有“过氧基(结构:—O—O—)”的物质通常具有较强氧化性。
(1)青蒿素属于__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
(3)选择乙醚作溶剂,不选乙醇的原因是________。
(4)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
(5)下图为青蒿素分子结构示意图。
推测其________(填“是”或“否”)具有氧化性。
(6)天然黄花蒿中青蒿素的含量只有0.1~1.0%。屠呦呦研究团队成功合成青蒿素的意义是________(写一点)。
【答案】(1)有机物
(2)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3)乙醚沸点低
(4)乙醚
(5)是
(6)降低成本,产量高(合理即可)
【解析】(1)青蒿素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2)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3)选择乙醚作溶剂,不选乙醇的原因是:乙醚沸点低;
(4)通过分析反应流程可知,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乙醚;
(5)通过分析青蒿素的结构可知,推测其是具有氧化性;
(6)天然黄花蒿中青蒿素的含量只有0.1~1.0%。屠呦呦研究团队成功合成青蒿素的意义是:降低成本,产量高。
15. 小麦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农作物。
Ⅰ.小麦选种
(1)农业生产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进行选种。现要配制100kg这种溶液,需要氯化钠______kg
Ⅱ.小麦加工
某同学用小麦面粉、发酵粉(主要成分碳酸氢钠)、红心火龙果汁制作紫红色花卷。120℃蒸20min,花卷变为黄色。
已知: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碳酸钠和水。
(2)为了探究花卷变为黄色的原因。
查阅资料:不同pH,火龙果汁变色情况见下表。
①火龙果汁______(填“能”或“不能”)作酸碱指示剂。
②花卷变黄的原因______。
Ⅲ.小麦秸秆的利用
秸秆经粉碎、压缩处理后,焚烧发电,灰烬可作钾肥。
(3)秸秆焚烧发电过程中,其能量转化形式为________能转化为电能。
(4)秸秆焚烧后的灰烬中主要有碳酸钾、硫酸钾等。提取灰烬中钾盐的部分流程和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①浸洗时更适宜选用______(填“20℃的冷水”或“60℃的热水”)。
②母液中所含的溶质有______。
③结合溶解度曲线分析,通过蒸发结晶先得到K2SO4的原因______。
(5)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灰烬中加入熟石灰制取KOH来漂洗丝帛,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1)16
(2)①. 不能 ②. 发酵粉中的NaHCO3变热时分解成CO2、Na2CO3、H2O,而Na2CO3的水溶液显碱性,若pH在11~13之间,能使火龙果汁变为黄色
(3)化学
(4)①. 60℃的热水 ②. K2CO3、K2SO4 ③. K2SO4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5)K2CO3+Ca(OH)2=CaCO3↓+2KOH
【解析】(1)农业生产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进行选种。现要配制100kg这种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100kg×16%=16kg;
(2)①火龙果汁在pH为5~8的溶液中都为紫红色,故当龙果汁显紫红色时判断不出该溶液的酸碱性,故火龙果汁不能作为酸碱指示剂;
②发酵粉中的NaHCO3变热时分解成CO2、Na2CO3、H2O,而Na2CO3的水溶液显碱性,若pH在11~13之间,能使火龙果汁变为黄色;
(3)秸秆焚烧发生了化学变化,发电过程中其能量转化形式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4)①由图可知两种物质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浸洗时更适宜选用60℃的热水;
②母液中所含的溶质有K2CO3、K2SO4;
③由图可知K2CO3的溶解度与K2SO4相比受温度影响较大,故通过蒸发结晶先得到K2SO4的原因为K2SO4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5)灰烬中主要有碳酸钾、硫酸钾等,灰烬中碳酸钾与熟石灰反应得到碳酸钙和氢氧化钾,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K2CO3+Ca(OH)2=CaCO3↓+2KOH。
16. 学习小组在实验室开展“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实践性活动。
活动一:制取二氧化碳方案的选择。
利用碳酸钠粉末、块状石灰石、稀盐酸、稀硫酸等4种药品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案。在点滴板上分别放好等质量的固体药品,然后同时滴加4滴等浓度的两种酸,观察并记录现象,如下表:
(1)选择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作为制取药品的理由是______。
(2)组别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活动二: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的选择
(3)仪器⑦的名称是______。
(4)选择组装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的仪器______(填序号)。
活动三:收集二氧化碳方案的选择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常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进行验满,为了确定该方法是否可靠,进行如图实验:用100ml三颈烧瓶收集二氧化碳,记录瓶内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
(5)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依据是______。
(6)100s时,瓶口的小木条熄灭,此时记录氧气体积分数为10%,计算收集到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约为______。
(7)结合数据分析,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为了使收集到的气体含量更高,可以采取的方法是______。
【答案】(1)反应速率适中
(2)CaCO3+2HCl=CaCl2+H2O+CO2↑
(3)长颈漏斗
(4)①②⑥⑦
(5)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6)50%
(7)木条熄灭后,再通一会二氧化碳
【解析】(1)选择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作为制取药品,是因为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速率适中;
(2)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3)由图可知,仪器⑦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4)选择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为固液常温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选择组装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的仪器为①②⑥⑦;
(5)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6)100s时,氧气体积分数为10%,因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可知此时瓶中空气的体积分数为50%,则收集到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约为50%;
(7)当用燃着的小木条验满时,木条熄灭,此时瓶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不是很高,可以继续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会使二氧化碳含量更高。
17. 污水处理改善生态环境。化学兴趣小组参观污水处理厂,学习并完成下列项目。
项目一 熟悉城市污水处理流程
(1)一级处理所用的净水方法有______(写一种)。
(2)污泥处理可以制备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项目二 学习污水处理方法
(3)生石灰净水法
①生石灰遇水产生的阴离子是______。
②通过调节污水的pH,可以使污水中的金属离子实现分步沉淀,以达到分离回收再利用的目的。下图为各金属离子转化为对应氢氧化物,开始和完全沉淀的pH。要使铜离子完全沉淀并回收,溶液pH的范围是______。
(4)碱性污水处理方法
向污水注入压缩二氧化碳气体,不但可以降低污水的碱性,还可以缓解______环境问题。
项目三 探究污泥吸附剂除磷性能的影响因素
【查阅资料】净水厂污泥拥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和沉降性
【实验准备】配制:20mg/LKH2PO4溶液,模拟含磷废水
【进行实验】在250mL锥形瓶中加入100mL模拟含磷废水,放入恒温振荡器中,转速为120转/min,如下表所示条件下反应3小时。反应结束后将上层清液过滤,测定污泥样品对磷的吸附量。
(5)对比实验1,2,3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6)相同条件下,污泥样品质量越大对溶液中磷的吸附量越大,吸附量x的数值范围是______。
(7)要验证温度对污泥吸附除磷性能的影响,请你设计实验方案______。
【答案】(1)沉降##过滤
(2)
(3)①. 氢氧根离子 ②. 6.67≤pH<7.1
(4)温室效应
(5)其它条件相同时,一定范围内,pH越低,吸附量越大
(6)2.62<x<4.24
(7)取3个250mL锥形瓶,分别加入100mL模拟含磷废水,再分别加入0.3g污泥样品,调节pH都是7,放入温度分别为20℃、30℃、40℃的振荡器中,转速为120转/min,测定吸附量
【解析】(1)一级处理所用的净水方法有沉降、过滤;
(2)甲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①生石灰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产生的阴离子是氢氧根离子;
②由图中信息可知,要使铜离子完全沉淀并回收,溶液pH的范围是6.67≤pH<7.1;
(4)向污水注入压缩二氧化碳气体,不但可以降低污水的碱性,还可以缓解温室效应导致的环境问题;
(5)对比实验1,2,3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其它条件相同时,一定范围内,pH越低,吸附量越大;
(6)相同条件下,污泥样品质量越大对溶液中磷的吸附量越大,对比2、4、5可知,吸附量x的数值范围是2.62<x<4.24;
(7)要验证温度对污泥吸附除磷性能的影响,需要控制变量,故实验方案:取3个250mL锥形瓶,分别加入100mL模拟含磷废水,再分别加入0.3g污泥样品,调节pH都是7,放入温度分别为20℃、30℃、40℃的振荡器中,转速为120转/min,测定吸附量。
18. 根据国家标准(GB/T19790)对一次性筷子的要求,经换算,合格一次性筷子浸出量应低于0.6mg/g。为检测某一次性筷子的:残留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取一次性筷子样品2g,剪成小段取其浸取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实验中消耗氢氧化钠1m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计算该样品中:的质量。
(2)该样品中:残留量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国家标准。
【答案】(1)解:设2g筷子样品中SO2的质量为。
=0.8mg
答:该样品中SO2的质量是0.8mg。
(2)符合
【解析】(1)详见答案。
(2)该样品中SO2残留量=,所以该样品中SO2残留量符合国家标准。故填:符合。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NH4Cl和NaNO3
取样,加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B
除去NaCl溶液中少量的Na2SO4
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
C
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
取样,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现象
D
分离KCl和MnO2
溶解、过滤、蒸发
pH=11—13
pH=9—10
pH=5—8
pH=1—4
黄
紫
紫红
粉
组别
实验药品
反应速率
产生气泡持续时间
1
碳酸钠和稀盐酸
很快
短
2
碳酸钠和稀硫酸
很快
短
3
石灰石和稀盐酸
较快
长
4
石灰石和稀硫酸
较快
短
实验序号
pH
污泥样品/g
反应温度/℃
吸附量/mg/g
1
3
0.3
25
3.13
2
7
0.3
25
2.62
3
11
0.3
25
2.1
4
7
0.4
25
X
5
7
0.5
25
4.24
2024年福建省莆田市中考二模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福建省莆田市中考二模考试化学试题,文件包含福建省莆田市2024年中考二模考试化学试题pdf、去手写_化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福建省莆田市南门学校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福建省莆田市南门学校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共8页。
25,2024年福建省莆田市毓英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5,2024年福建省莆田市毓英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