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常熟市伦华高级中学 2024—2025 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常熟市伦华高级中学 2024-2025 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
    • 解析
      常熟市伦华高级中学 2024-2025 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常熟市伦华高级中学 2024-2025 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第1页
    常熟市伦华高级中学 2024-2025 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第2页
    常熟市伦华高级中学 2024-2025 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第3页
    常熟市伦华高级中学 2024-2025 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第1页
    常熟市伦华高级中学 2024-2025 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第2页
    常熟市伦华高级中学 2024-2025 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常熟市伦华高级中学 2024—2025 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常熟市伦华高级中学 2024—2025 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文件包含常熟市伦华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常熟市伦华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部分包括14题,每题2分,共计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和位置是判断细胞分裂方式和所处时期的重要依据。在观察猫(2n=38)细胞分裂的实验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细胞两极各有19条非同源染色体,则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 若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则该细胞可处于减数分裂的四分体阶段
    C. 若观察到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则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D. 可用醋酸洋红液等碱性染料对染色体染色,便于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
    【答案】C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若细胞两极各有19条非同源染色体,则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正确;
    B、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发生交叉互换,因此若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则该细胞可处于减数分裂的四分体阶段,B正确;
    C、若观察到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则该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C错误;
    D、醋酸洋红液等碱性染料可以将染色体染成深色,便于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D正确。
    故选C。
    2. 人眼的虹膜有褐色的和蓝色的,褐色是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蓝色是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的。已知一个蓝眼男人与一个褐眼女人(这个女人的母亲是蓝眼)结婚,生了一个蓝眼女孩,这对夫妇再生一个蓝眼女孩的可能性是( )
    A. 1/2B. 1/4C. 1/8D. 1/6
    【答案】B
    【解析】
    【分析】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 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 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 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人眼的虹膜的褐色是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蓝色是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假设褐色和蓝色分别受A、a控制,所以蓝眼男人的基因型为aa;由于褐眼女人的母亲是蓝眼aa,所以褐眼女人的基因型为Aa。该蓝眼男人与褐眼女人结婚,即aa×Aa,子代为1/2Aa(褐色)、1/2aa(蓝眼),故生下蓝眼女孩的可能性是1/2×1/2=1/4,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 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豌豆有多对相对性状,这是选择其作为实验材料的关键理由
    B. 孟德尔根据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总结并提出分离定律
    C. 测交实验能检测出F1的遗传因子组成
    D. 孟德尔根据豌豆的表现型来判断其是否纯合
    【答案】C
    【解析】
    【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 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 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详解】A、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主要原因是豌豆是自花闭花授粉植物,A错误;
    B、孟德尔通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以及通过假设与验证,最终总结并提出分离定律,B错误;
    C、测交是F1与隐性纯合子交配,隐性纯合子只能产生隐性配子,因此测交后代是由F1产生配子类型决定的,因此该实验能检测出F 1的遗传因子组成,C正确;
    D、不能根据豌豆的表现型来判断其是否纯合,如果高茎豌豆是显性,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D错误。
    故选C。
    4. 假设某植物种群非常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基因不产生突变。抗病基因R对感病基因r为完全显性。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1/9,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4/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 )
    A. 1/9B. 1/16C. 4/81D. 1/8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抗病基因R与感病基因r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1/9,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4/9,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在抗病植株中RR:Rr=1:1,因此R的基因频率为3/4,r的基因频率为1/4。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不能繁殖后代,在抗病植株中RR:Rr=1:1,因此R的基因频率为3/4,r的基因频率为1/4,则抗病植株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感病植株rr所占的比例为1/4×1/4=1/16。
    故选B。
    5. 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人的长发和卷发B. 狗的长毛和白毛
    C. 果蝇的白眼和红眼D. 玉米的高茎和水稻的矮茎
    【答案】C
    【解析】
    【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抓住“同种生物”、“同一性状”、“不同表现形式”三个特点来判断各选项。
    【详解】A、人的长发和卷发不属于同一种性状,故不是相对性状,A错误;
    B、狗的长毛和白毛不属于同一种性状,故不是相对性状,B错误;
    C、果蝇的白眼和红眼符合相对性状的定义,故属于相对性状,C正确;
    D、玉米的高茎和水稻的矮茎不符合同一种生物,故不是相对性状,D错误。
    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6. 某同学取甲、乙两个小桶,准备若干写着“A”、“a”小球,在甲中放入“A”、“a”小球各20个并摇匀;乙同样处理,进行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雄性和雌性生殖器官
    B. 每个小桶中的两种小球数量需相等
    C. 可用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别写上“A”、“a”
    D. 每次抓取小球前均需摇匀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D),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d),而且基因成对存在。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为纯合子,不同的为杂合子。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
    题意分析,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详解】A、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了雄性和雌性生殖器官,A正确;
    B、每个小桶中的两种小球数量需相等,以满足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产生比例均等的两种配子,B正确;
    C、可用相同大小和质地的小球分别写上“A”、“a”,C错误;
    D、每次抓取小球前均需摇匀,以保证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D正确。
    故选C。
    【点睛】
    7. 采用下列哪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问题:①在一对相对性中区分显隐性 ②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③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 ④鉴定一匹栗色马是否是纯合子
    A. 测交、杂交、自交、测交B. 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C. 测交、测交、杂交、自交D. 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一对相对性中区分显隐性关系,可以用杂交法或自交法;
    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可以采用连续自交的方法;
    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用测交法;
    鉴定一匹栗色马是否是纯合子,测交法,
    故选B。
    8. 图一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图二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一中②为次级精母细胞,②中A和a形成的原因可能是交叉互换
    B. 图一中⑤所进行的细胞分裂最多可形成8个染色体
    C. 图一细胞中处于图二CD段的有①④⑤
    D. 图一细胞对应图二DE段有②③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图一: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②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⑤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分析图二:AB段,染色体和核DNA数之比为1∶1;BC段;染色体和核DNA数之比由1∶1变为1∶2,为DNA复制过程;CD段,染色体和核DNA数之比为1∶2,可表示存在姐妹染色单体的时期;DE表示着丝点分裂,EF段,染色体和核DNA数之比为1∶1,可表示着丝点分裂后,不含染色单体的时期。
    【详解】A、根据图一所示细胞无法判断该动物的性别,所以②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②中A和a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也可能是交叉互换导致的,A正确;
    B、图一中⑤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形成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细胞中含2条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细胞中含4条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细胞中含2条染色体,故图⑤所进行的细胞分裂最多可形成4条染色体,B错误;
    C、图二中CD段表示染色体和核DNA数之比为1∶2,对应于图一中的①④⑤,C正确;
    D、图二中DE表示着丝点断裂,对应于图一中的②③,D正确。
    故选B。
    9. 纯种白色盘状南瓜与纯种黄色球状南瓜杂交,F1全部是白色盘状南瓜,F2杂合的白色球状南瓜有3966株,则理论上,F2中黄色盘状南瓜有( )
    A. 3966株B. 5949株C. 1983株D. 7932株
    【答案】B
    【解析】
    【分析】
    题意分析:白色盘状南瓜与黄色球状南瓜杂交,F1全是白色盘状南瓜,说明白色和盘状为显性性状,且亲本均为纯合子(AABB×aabb),F1为双杂合子(AaBb)。按照自由组合定律可知,F1自交,F2性状分离比为白色盘状(A_B_)∶白色球状(A_bb)∶黄色盘状(aaB_)∶黄色球状(aabb)=9∶3∶3∶1。
    【详解】F1白色盘状南瓜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白色盘状(A_B_)∶白色球状(A_bb)∶黄色盘状(aaB_)∶黄色球状(aabb)=9∶3∶3∶1,其中杂合的白色球状南瓜(Aabb)占1/2×1/4=1/8,共有3966株,总南瓜株数为3966÷1/8。而黄色盘状南瓜(aaB_)占1/4×3/4=3/16,所以,黄色盘状南瓜有3966÷1/8×3/16=5949株,即B正确。
    故选B。
    【点睛】
    10. 下列有关孟德尔定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假说—演绎法中演绎推理的内容是进行测交实验
    B. 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结果推测出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数量,从而验证其假说是否正确
    C. 若含有a基因的花粉50%的死亡,则Aa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是2∶3∶1
    D.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及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是基于对减数分裂的研究而提出的假说
    【答案】C
    【解析】
    【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孟德尔在用假说—演绎法揭示遗传定律的过程中,演绎推理的内容是进行推断测交后代的情况,进行测交实验属于实验验证,A错误;
    B、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的结果推测出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测交实验不能推测F1产生配子的数量,B错误;
    C、含有a基因的花粉50%的死亡,则Aa产生的雌配子A:a=1:1,雄配子A:a=2: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基因型比例是2:3:1,C正确;
    D、孟德尔对分离现象及自由组合现象作出解释时,人们还未发现减数分裂的过程,D错误。
    故选C。
    11. 某种植物的白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某同学用紫花植株(植株甲)进行实验。下列能够判定该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的实验是( )
    A. 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未出现性状分离
    B. 用植株甲给另一紫花植株授粉,子代均为紫花
    C. 用植株甲给白花植株授粉,子代中白花与紫花的比例为1:1
    D. 用植株甲给另一紫花植株授粉,子代中紫花与白花的比例为3:1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子代性状判断显隐性的方法:(1)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双亲均为纯合子;(2)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为杂合子。
    【详解】A、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未出现性状分离,说明植株甲为纯合子,不能确定该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A不符合题意;
    B、用植株甲给另一紫花植株授粉,子代均为紫花植株,即具有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没有出现不同性状,不能确定该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B不符合题意;
    C、用植株甲给白花植株授粉,子代中紫花和白花的比例为1:1,只能说明一个亲本为杂合子,另一个亲本为隐性纯合子,但谁是杂合子、谁是纯合子无法判断,也无法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C不符合题意;
    D、用植株甲给另一紫花植株授粉,子代中紫花与白花的比例为3:1,说明紫花为显性性状,且可说明植株甲与另一紫花植株均为杂合子,D符合题意。
    故选D。
    12. 玉米粒的颜色由基因A/a控制,形状由基因B/b控制,现用纯种黄色饱满玉米和白色皱缩玉米杂交,F1全部表现为黄色饱满。F1自交得到F2,F2的表型及比例为黄色饱满66%黄色皱缩9%白色饱满9%白色皱缩16%。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B. 基因A和B位于一条染色体上
    C. F2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7/50
    D. F1测交后代表型之比可能为4∶1∶1∶4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题意可知,纯种黄色饱满玉米和白色皱缩玉米杂交,F1全部表现为黄色饱满,说明黄色饱满为显性性状;F2中黄色∶白色=75%∶25%=3∶1,饱满∶皱缩=75%∶25%=3∶1,但四种表现型比例不是9∶3∶3∶1,说明两对相对性状分别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但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A、F2中黄色∶白色=3∶1,饱满∶皱缩=3∶1,但四种表现型比例不是9∶3∶3∶1,故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但两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
    B、纯种黄色饱满玉米(AABB)与和白色皱缩玉米(aabb)杂交,后代中黄色饱满和白色皱缩的比例较大,说明AB和ab的配子较多,说明AB连锁,ab连锁,即基因A、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B正确;
    C、由于F2中黄色饱满66%∶黄色皱缩9%∶白色饱满9%∶白色皱缩16%,说明F1产生配子AB∶Ab∶aB∶ab=4∶1∶1∶4,F2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4/10)2+(4/10)2+(1/10)2+(1/10)2=17/50,C正确;
    D、题中显示,黄色饱满66%∶黄色皱缩9%∶白色饱满9%∶白色皱缩16%,说明ab配子的比例为4/10,则AB配子的比例也为4/10,则另外两种配子的比例为|(1-1/10-4/10)÷2=1/10,即F1产生配子AB∶Ab∶aB∶ab=4∶1∶1∶4,而测交时隐性纯合子只产生ab一种配子,故F1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为4∶1∶1∶4,D正确。
    故选A。
    13. 如图表示二倍体粗糙型链孢霉一个合子先进行一次减数分裂后,形成单倍体的孢子,单倍体的孢子再通过一次有丝分裂产生新的单倍体后代的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的 DNA 数目变化。下列对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O~h时间段内 DNA 共复制3次
    B. O~h时间段内细胞分裂2次
    C. c和g时都发生了着丝粒分裂
    D. 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过程发生在c~d段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一次减数分裂和一次有丝分裂,其中O~d段表示减数分裂(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b~c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d~h段表示有丝分裂(e~f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f~g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g~h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
    【详解】A、O~h时间段内DNA共复制了2次,即a~b段和e~f段,A错误;
    B、O~h时间段内细胞分裂了3次,其中O~d段表示减数分裂,细胞连续分裂两次,d~h段表示有丝分裂,细胞分裂1次,B错误;
    C、c、g时都发生了着丝粒分裂,使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目由2变为1,C正确;
    D、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即b~c段,D错误。
    故选C。
    14. 如图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的过程示意图,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A、a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在②过程
    B. M、N、P分别代表16、9、4
    C. 植株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
    D. 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2:1:1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题图可知,①是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基因型为AaBb个体产生AB、Ab、aB、ab四种类型的配子,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②是受精作用,由于雌雄配子结合是随机的,因此配子间的结合方式M是16种,③是受精卵发育成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基因型为AaBb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是9种,A_B:A_bb:aaB_:aabb=9:3:3:1,图中表现型是3种,且为12:3:1,说明A_B_和A_bb或aaB 表现型相同。
    【详解】A、基因A、a与B、b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即图中的①过程,A错误;
    B、由分析可知,M是16,N是9,P是3,B错误;
    C、植株产生的雌雄配子种类相等,数量不一定相等,C错误;
    D、该植株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Aabb:aaBb:aabb=1:1:1:1,表现型及比例是2:1:1,D正确。
    故选D。
    二、多选题(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3分,共计1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5. 孟德尔在研究遗传规律时,选用了不同的植物进行杂交实验。除豌豆外,他还利用山柳菊进行杂交实验,但结果不理想并没有帮助他总结出遗传规律,其主要原因可能包括( )
    A. 山柳菊性状的遗传不遵循遗传规律
    B. 山柳菊有时进行有性生殖,有时进行无性生殖
    C. 山柳菊的花朵小,难以进行人工杂交
    D. 山柳菊没有既容易区分又可以连续观察的相对性状
    【答案】BCD
    【解析】
    【分析】
    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是:
    (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
    (2)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
    (3)豌豆的花大,易于操作;
    (4)豌豆生长期短,易于栽培。
    【详解】A、山柳菊是真核生物,可进行有性生殖,其性状的遗传遵循遗传规律,A错误;
    B、山柳菊有时进行无性生殖,因此不适合总结无性生殖的规律,B正确;
    C、山柳菊的花朵小,难以进行人工杂交,因此不适合总结无性生殖的规律,C正确;
    D、山柳菊没有既容易区分又可以连续观察的相对性状,因此不适合总结无性生殖的规律,D正确。
    故选BCD。
    16. 人类B珠蛋白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其基因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均引起地中海贫血。一对地中海贫血夫妻生了一个正常孩子。据此判断,这对有下列哪些夫妻可能?( )
    A. 都是杂合子,但基因型不同B. 各自携带不同的致病基因
    C. 各自含有不同的正常基因D. 基因型相同,且携带相同的致病基因
    【答案】BD
    【解析】
    【分析】已知B珠蛋白基因(A+)在常染色体上,有显性突变(A)和隐性突变(a),A和a基因都可以导致人类患地中海贫血,则地中海贫血患者的基因型可能是aa、AA、Aa或A+A。
    【详解】人类常染色体上B珠蛋白基因(A+)既有显性突变(A)又有隐性突变(a),即显隐性关系为:A、A+、a,两种突变基因均可导致地中海贫血(A_、aa)。一对皆患地中海贫血的夫妻生下了一个表现正常(A+_)的孩子,孩子基因型A+A+,父母基因型AA+×AA+;孩子基因型A+a,父母基因型AA+×aa或AA+×Aa,共三种可能。
    故选BD。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7. 家兔的黑色(A)对白色(a)为显性,短毛(B)对长毛(b)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下列关于利用黑色短毛纯种兔和白色长毛纯种兔培育出黑色长毛纯种兔的做法,正确的是( )
    A. 黑色短毛纯种兔×白色长毛纯种兔,得F1
    B. 选取健壮的F1个体自交,得F2
    C. 从F2中选取健壮的黑色长毛兔与白色长毛兔测交
    D. 根据测交结果,选取F2中稳定遗传黑色长毛雌、雄兔
    【答案】ACD
    【解析】
    【分析】已知家兔的黑色对白色为显性,用(A/a)表示,短毛对长毛为显性,用(B/b)表示。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说明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利用黑色短毛纯种兔和白色长毛纯种兔培育出黑色长毛纯种兔,需要让亲本杂交,得到F1后雌雄相互交配,选出F2中的黑色长毛兔,然后测交鉴定是否为纯合子,据此答题。
    【详解】A、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黑色短毛纯种兔和白色长毛纯种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利用它们杂交的F1 (AaBb)再用F1 的雌雄个体杂交能产生出黑色长毛纯种兔(AAbb),A正确;
    B、兔不能自交,应该让F1(AaBb)雌雄个体杂交得F2,B错误;
    C、从F2中选取健壮的黑色长毛兔(AAbb和Aabb)与白色长毛兔(aabb)测交,能选出黑色长毛纯种兔(AAbb),C正确;
    D、F2中AAbb测交后代全是黑色长毛,而Aabb测交后代存在黑色长毛和白色长毛,因此可以根据测交结果,选取F2中稳定遗传的黑色长毛(AAbb)雌、雄兔,D正确。
    故选ACD。
    18. 豇豆花冠的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P/p和W/w)控制,P基因控制紫色花冠的形成,W基因控制白色花冠的形成。某实验小组让紫冠豇豆和白冠豇豆杂交,F1均为紫冠,然后让F1自交得到F2,现对F2花冠颜色的数量进行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亲本的基因型为PPww和ppWW
    B. F2中白冠与浅紫冠植株杂交,后代中不会出现紫冠植株
    C. F2的紫冠植株中纯合子占1/9
    D. F1紫冠植株测交,后代中浅紫冠植株占1/3
    【答案】AB
    【解析】
    【分析】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详解】A、根据P基因控制紫色花冠的形成,W基因控制白色花冠的形成,且子二代表现型之比约为12:3:1,F1表现为紫冠,基因型是PpWw,所以基因型P_W_和P_ww现为紫冠;基因型ppW_为白冠;基因型为ppww的植株为浅紫冠,所以亲本基因型分别为PPww(紫冠)和ppWW(白冠),A正确;
    B、F2中白冠有1/3ppWW和2/3ppWw,当其和浅紫冠ppww杂交,子代不会出现P_W_和P_ww的紫冠植株,B正确;
    C、F2的紫冠基因型有9/16P_W_和3/16P_ww,其中纯合子有PPWW和PPww,所以纯合子的比例为1/6,C错误;
    D、F1紫冠植株基因型为PpWw,与ppww测交,后代中浅紫冠植株(ppww)占1/4,D错误。
    故选AB。
    19. 某科研小组对蝗虫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测定不同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核DNA数目,结果如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c和细胞g都可能发生了染色单体分离
    B. 细胞d、e、f中都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
    C. 细胞g和细胞b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
    D. 细胞a可能是精细胞或卵细胞或极体
    【答案】BC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a的核DNA数目为N,是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b的核DNA含量为2N,染色体是N,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c的核DNA含量为2N,染色体是2N,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d、e的核DNA含量位于2N-4N之间,处于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f的核DNA含量为4N,染色体是2N,处于有丝分裂前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g的核DNA含量为4N,染色体是4N,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详解】A、细胞c若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g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则都会发生染色单体分离,A正确;
    B、细胞d和e处于分裂间期,此时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B错误;
    C、细胞b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无同源染色体,C错误;
    D、由于是蝗虫精巢切片,因此细胞a不可能是卵细胞或第二极体,D错误。
    故选BCD。
    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共计57分。)
    20. 一个正常的女人与一个并指(Bb)的男人结婚,他们生了一个患白化病且手指正常的孩子。若再生一个孩子:
    (1)只出现并指的可能性是________。
    (2)只患白化病的可能性是________。
    (3)既患白化病又患并指的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只患一种病的可能性是________。
    (5)患病的可能性是________。
    【答案】(1)3/8 (2)1/8
    (3)1/16 (4)1/2
    (5)5/8
    【解析】
    【分析】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并指是常染色体显性.由题意知,男孩基因型为aabb,则该夫妇基因型应分别为妻子:Aabb,丈夫:AaBb。
    【小问1详解】
    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并指是常染色体显性.由题意知,男孩基因型为aabb,则该夫妇基因型应分别为妻子:Aabb,丈夫:AaBb,再生一个仅患并指孩子的可能性=1/2×3/4=3/8。
    【小问2详解】
    结合(1)可知,该夫妇的基因型是Aabb×AaBb,患白化病的概率=1/2×1/4=1/8。
    【小问3详解】
    该夫妇的基因型是Aabb×AaBb,生一既白化又并指的男孩的概率=男孩出生率×白化率×并指率=1/2×1/4×1/2=1/16。
    【小问4详解】
    后代只患一种病的概率=只患白化+只患并指=3/8+1/8=1/2。
    【小问5详解】
    后代中患病的可能性=1-全正常(非并指、非白化)=1−1/2×3/4=5/8。
    21. 下图中的A、B、C、D分别表示某动物(假定只含有两对染色体)的四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细胞处于_______分裂的_______期,有___个DNA。
    (2)B细胞处于_______分裂的_______期,产生的子细胞是__________。
    (3)C细胞有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有____个DNA。
    (4)D细胞有_________条染色单体、___________条染色体。
    【答案】 ①. 有丝 ②. 中 ③. 8 ④. 减数第二次 ⑤. 后 ⑥. 精细胞或第二极体 ⑦. 2 ⑧. 8 ⑨. 0 ⑩. 8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B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D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详解】(1)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有4 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8个DNA分子。
    (2)B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称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因此其产生的子细胞是精细胞或第二极体。
    (3)C细胞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2个染色体组,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8个NDA。
    (4)D细胞中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因此不含染色单体,含有8条染色体。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这就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细胞分裂图象辨别的重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若有同源染色体,还需判断同源染色体有无特殊行为。
    22. 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圆粒豌豆杂交,对其子代的表现型按每对相对性状逐对进行分析和统计,其结果如下图。请据图回答(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
    (1)豌豆的粒色和粒形遗传共受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______________定律。
    (2) 两亲本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 、__________。
    (3) F1中黄色圆粒豌豆中纯合子概率为_______________。
    (4) 现让F1中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则F2 的性状分离比为__________。
    A. 2︰2︰1︰1 B. 1︰1︰1︰1
    C. 9︰3︰3︰1 D. 3︰1︰3︰1
    【答案】 ①. 2 ②. 自由组合 ③. YyRr ④. yyRr ⑤. 0 ⑥. A
    【解析】
    【分析】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因此亲本黄色圆粒豌豆基因型为Y_R_,绿色圆粒豌豆基因型为yyR_。子代中黄色∶绿色=1∶1,则亲本为Yy、yy。子代中圆粒∶皱粒=3∶1,则亲本为Rr、Rr。因此亲本黄色圆粒豌豆基因型为YyRr,绿色圆粒豌豆基因型为yyRr。
    【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豌豆的粒色和粒形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由以上分析可知,亲本中黄色圆粒豌豆基因型为YyRr,绿色圆粒豌豆基因型为yyRr。
    (3)纯合黄色圆粒豌豆基因型为YYRR,亲本为YyRr和yyRr,F1中不可能出现YYRR,因此F1中黄色圆粒豌豆中纯合子概率为0。
    (4)亲本为YyRr和yyRr,F1中黄色圆粒豌豆基因型为YyR_(1/3 YyRR、2/3 YyRr),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Yy×yy,子代中黄色∶绿色=1∶1,R_(1/3 RR、2/3 Rr)×rr,子代中皱粒rr=2/3×1/2=1/3,圆粒=1-1/3=2/3,即圆粒∶皱粒=2∶1。因此让F1中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则F2 的性状分离比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2∶2∶1∶1,为A选项。
    【点睛】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后代分离比推断亲代的基因型,再熟练运用逐对分析法进行相关计算。
    23. 图甲为某高等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示意图,图乙为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曲线。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动物的性别为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2)图甲的细胞①②③中,处于图乙BC段的是________,细胞③中有同源染色体_______对,姐妹染色单体_______条。
    (3)图乙中CD段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D点时细胞内核DNA分子数与C点时的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答案】(1) ①. 雌性 ②. 细胞②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2) ①. 图甲中的①③ ②. 0 ③. 4
    (3) ①. 着丝粒分裂 ②. 相同
    【解析】
    【分析】分析甲图:①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处于减数分裂Ⅰ前期;②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③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分裂Ⅰ前期;
    分析乙图: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BC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分裂Ⅰ、减数分裂Ⅱ前期、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表示有丝分裂末期或减数分裂Ⅱ末期。
    【小问1详解】
    图甲中细胞②不均等分裂,说明该动物的性别为雌性;
    【小问2详解】
    图乙BC段表示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对应于图甲的细胞①③;细胞③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体,4条姐妹染色单体;
    【小问3详解】
    图乙中CD段产生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D点时细胞内核DNA分子数与C点时相同,都是体细胞的2倍。
    24. 某植物红花品系的自交后代均为红花,研究人员从该红花品系中选育了甲、乙和丙3个纯合白花品系。已知红花和白花受多对等位基因(如A、a、B、b……)控制,且这些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当植物个体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开红花,否则开白花。红花品系及3个白花品系的杂交结果如下表。请回答:
    (1)该植物的花色受___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
    (2)丙的基因型中有隐性基因___________对,若乙的基因型中含有2个B,推测甲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
    (3)若用射线处理第2组F1的红花植株并诱发基因突变,假定只使其基因型中的一个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等位基因,则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
    (4)请用遗传图解解析分析第1组杂交实验的实验结果。
    【答案】(1) ①. 三##3 ②. 第3、4组杂交实验中,F2中红色个体占全部个体的27/64,即(3/4)3,符合3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2) ①. 三##3 ②. AAbbCC
    (3)全部为白花或红花:白花=27:37
    (4)
    【解析】
    【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 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 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小问1详解】
    根据第3、4组杂交组合的F2红花:白花=27:37,即F2组合类型为27+37=64=43,即F1中三对基因杂合,说明该植物的花色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红花的基因型为A_B_C_,其余基因型为白花。
    【小问2详解】
    杂交组合3的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是27∶37,说明子一代红花的基因型为AaBbCc,则丙含有3对隐性基因,基因型为aabbcc。杂交组合1的结果说明甲有1对隐性基因,杂交组合2的结果说明乙有2对隐性基因,杂交组合4的结果说明甲、乙一共有3对隐性基因,若乙的基因型中含有2个B,即基因型为aaBBcc,则甲的基因型为AAbbCC。
    【小问3详解】
    据题分析可知,组合2中F1红花的基因型为AaBBCc ,若用射线处理第2组F1的红花植株并诱发基因突变,假定只使其基因型中的一个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等位基因,则突变后的基因型为aaBBCc、AaBBcc或AaBbCc,若基因型为aaBBCc、AaBBcc,则F2的表现型为全白色;若基因型为AaBbCc,则F2的表现型为红∶白=27∶37。
    【小问4详解】
    第1组杂交实验中,亲本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CC,甲的基因型为AAbbCC,杂交过程用遗传图解表示如下图所示:
    F2的表型
    紫冠
    白冠
    浅紫冠
    植株数目
    107
    26
    9
    组号
    杂交组合
    F1
    F2
    1
    红花×甲
    红花
    红∶白=3∶1
    2
    红花×乙
    红花
    红∶白=9∶7
    3
    红花×丙
    红花
    红∶白=27∶37
    4
    甲×乙
    红花
    红∶白=27∶37
    5
    乙×丙
    白花
    白花
    6
    甲×丙
    白花
    白花

    相关试卷

    广东省河源市南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河源市南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文件包含广东省河源市南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广东省河源市南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平江县颐华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湖南省平江县颐华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