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卷07- 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通关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卷07- 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通关卷(原卷版).docx
    • 解析
      卷07- 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通关卷(解析版).docx
    卷07- 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通关卷(原卷版)第1页
    卷07- 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通关卷(原卷版)第2页
    卷07- 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通关卷(原卷版)第3页
    卷07- 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通关卷(解析版)第1页
    卷07- 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通关卷(解析版)第2页
    卷07- 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通关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卷07- 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通关卷

    展开

    这是一份卷07- 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通关卷,文件包含卷07-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通关卷原卷版docx、卷07-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通关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16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定律时的“演绎推理”过程的是( )
    A.高茎和矮茎豌豆杂交,F1全为高茎,F2中性状分离比大约为3:1
    B.F1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C.若将F1与隐性个体测交,推测后代出现两种表型,且比例为1:1
    D.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F2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答案】C
    【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其中假说内容:(1)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3)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演绎是指根据假设内容推测测交实验的结果。
    【详解】A、高茎和矮茎豌豆杂交,F1全为高茎,F2中性状分离比大约为3:1,属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A错误;
    B、形成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属于假说的内容,B错误;
    C、若将F1与隐性个体测交,推测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数量比接近1﹕1,属于演绎推理的内容,C正确;
    D、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F2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属于假说的内容,D错误。
    故选C。
    2、假如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现用一个纯合矮秆、易感稻瘟病的品种与一个纯合高秆、抗稻瘟病的品种杂交,F2中出现矮秆、抗稻瘟病的植株300株。则从理论分析的角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F2中与亲本表现型不同的植株有3000株
    C.F2中与F1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比例占1/4
    D.F2中矮秆、抗稻瘟病的纯合植株有100株
    【答案】B
    【分析】已知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用一个纯合易感病的矮秆品种(ddrr)与一个纯合抗病高秆品种(DDRR)杂交,则F1为双杂合子DdRr,再根据自由组合定律推算出F2的情况。
    【详解】A、根据题意,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可知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用一个纯合易感病的矮秆品种(ddrr)与一个纯合抗病高秆品种(DDRR)杂交,则F1为双杂合子DdRr,子二代为D-R∶D-rr∶ddR-∶ddrr=9∶3∶3∶1,故F2中与亲本表现型不同的植株占6/16,即F2中与亲本表现型不同的植株有600株,B错误;
    C、F2中与F1基因型(DdRr)相同的个体比例占1/2×1/2=1/4,C正确;
    D、F2中出现矮秆、抗稻瘟病的(ddR-)植株300株,占子二代的3/16,F2中矮秆、抗稻瘟病的纯合植株ddRR占1/16,有100株,D正确。
    故选B。
    3、下图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细胞能发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B.乙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前期,其含有2个四分体
    C.若乙细胞继续分裂,则其中的染色体数可能是体细胞中的2倍
    D.甲细胞和乙细胞不可能存在于该动物的同一器官中
    【答案】B
    【分析】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其处于减数分裂Ⅰ前期。
    【详解】A、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不能发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A错误;
    B、乙细胞中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其处于减数分裂Ⅰ前期,有2个四分体,B正确;
    C、若乙细胞继续分裂,则其中的染色体数可能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或等于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C错误;
    D、甲细胞和乙细胞可能存在于该动物的生殖器官中,D错误。
    故选B。
    4、摩尔根在果蝇野生型个体与白眼突变体杂交实验中发现了伴性遗传,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个体杂交,F1全部表现为野生型,无法确定白眼基因是否位于X染色体上
    B.F1自由交配,后代白眼全部是雄性,故可推断“Y染色体无控制眼色的等位基因”
    C.上述实验结果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D.白眼果蝇与F1个体进行测交实验,是摩尔根演绎推理的过程
    【答案】A
    【分析】根据实验结果,由于白眼的遗传和性别相关联,而且与X染色体的遗传相似,于是,摩尔根及其同事设想,如果控制白眼的基因(用w表示)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上述遗传现象就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后来,摩尔根等人又通过测交等方法,进一步验证了这些解释。正是他们的工作,把一个特定的基因和一条特定的染色体——X染色体联系起来,从而用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从此,摩尔根成了孟德尔理论的坚定支持者。
    【详解】A、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个体杂交,F1全部表现为野生型,未表现出性状和性别的联系,不能确定白眼基因是否位于X染色体上,A正确;
    B、F1自由交配,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白眼全部是雄性,只能推断不在常染色体和Y染色体,“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Y染色体没有其等位基因”需要其他证据,还有可能位于XY的同源区段,B错误;
    C、摩尔根实验结果证实果蝇的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不能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错误;
    D、白眼果蝇与F1个体测交实验,是摩尔根实验验证的过程,D错误。
    故选A。
    5、果蝇的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某研究小组将一只灰身雌果蝇与一只灰身雄果蝇杂交,统计F1的表型及数量比,结果为灰身:黑身=3:1,且雌性:雄性=1: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若基因B/b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F1雌性中灰身:黑身=3﹕1
    B.要确定基因B/b在染色体上的位置,需统计后代雌雄个体的表型
    C.不论基因B/b在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亲本雌果蝇均为杂合子
    D.若基因B/b仅位于X染色体上,F1自由交配,F2中黑身比例为3/16
    【答案】A
    【分析】若基因B/b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为XBXb×XBY,子代的基因型为XBXB、XBXb、XBY、XbY,若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为Bb×Bb,子代的基因型为BB:Bb:bb=1:2:1。
    【详解】A、若基因B/b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为XBXb×XBY,子代的基因型为XBXB、XBXb、XBY、XbY,即F1雌性个体全为灰身,A错误;
    BC、若基因B/b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为XBXb×XBY,子代的基因型为XBXB、XBXb、XBY、XbY;若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为Bb×Bb,子代的基因型为BB:Bb:bb=1:2:1,要确定基因B/b在染色体上的位置,需统计后代雌雄个体的表型,且不论基因B/b在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亲本雌果蝇均为杂合子,BC正确;
    D、若基因B/b仅位于X染色体上,F1的基因型为XBXB、XBXb、XBY、XbY自由交配,产生雌配子的类型及比例为XB:Xb=3:1,产生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为XB:Xb:Y=1:1:2,F2中黑身比例为1/4×3/4=3/16,D正确。
    故选A。
    6、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理论上,b和c中不应具有放射性
    B.实验中b含少量放射性与①过程中培养时间过长或过短有关
    C.实验中c含有放射性与④过程中搅拌不充分有关
    D.该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答案】A
    【分析】1、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步骤首先获得35S和32P标记的T2噬菌体,然后再与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然后适时保温后再搅拌、离心,最后通过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高低,从而得出结论。
    2、噬菌体是专性寄生物,不能在培养基中培养,只能在活体中培养。
    【详解】A、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离心后理论上放射性出现在上清液a中,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所以离心后,理论上放射性出现在沉淀物d中,故理论上,图中b和c中不应具有放射性,A正确;
    B、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经搅拌后与细菌分开,所以若b中含有放射性,说明搅拌不充分,B错误;
    C、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离心后,理论上放射性出现在沉淀物d中,实验中c含有放射性与④过程中培养时间过长(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或过短(部分噬菌体还有侵染到细菌中)有关,C错误;
    D、该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但是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A。
    7、某同学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部分平面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图中能表示一个完整脱氧核苷酸的是a或b
    B.在DNA的双链结构中,碱基的比例总是(A+T)/(G+C)=1
    C.一条链上相邻脱氧核苷酸之间是通过氢键连接起来的
    D.图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答案】D
    【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
    (1)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
    (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A、图中能表示一个完整脱氧核苷酸的是b,A错误;
    B、在DNA的双链结构中,碱基的比例总是(A+C)/(G+T)=1或(A+G)/(C+T)=1,B错误;
    C、一条链上相邻脱氧核苷酸之间是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的,C错误;
    D、DNA分子的外侧是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DNA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对,D正确。
    故选D。
    8、如图是DNA复制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有关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DNA的复制是多起点同时开始复制的
    B.DNA复制的场所在细胞核
    C.DNA的复制的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
    D. DNA的复制是以亲代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在解旋酶、DNA聚合酶等作用下进行的
    【答案】C
    【分析】1、DNA分子的复制过程是:首先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解旋成两条单链,解开的两条链分别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子链,子链与模板链相互盘旋形成新的DNA分子。DNA分子是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的特点。
    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真核细胞的DNA分子的复制具有多个复制起点,且双向复制,这种复制方式加速了复制速度。
    【详解】AC、由图可知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且是多个起点开始,复制叉大小不一,说明不是同时开始的,A错误,C正确;
    B、DNA复制的场所主要在细胞核,其次在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可以进行复制,B错误;
    D、DNA的复制是以亲代DNA的两条链分别作为模板,在解旋酶、DNA聚合酶等作用下进行的,D错误。
    故选C。
    9、下图为某细胞内基因表达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图不能表示细菌的基因表达过程
    B.过程①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
    C.过程②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过程②能同时合成多条肽链
    【答案】B
    【分析】图示中过程①为细胞核内的转录,转录指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形成的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mRNA与核糖体结合,在核糖体中以m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tRNA为转运工具和细胞质里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为②翻译。
    【详解】A、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该图表示的是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过程,A正确;
    B、①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为细胞核内的转录,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B错误;
    C、②是翻译过程,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正确;
    D、据图可知,图中一条mRNA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可在短时间内合成多条肽链,从而得到较多的蛋白质,提高了蛋白质合成的效率,D正确。
    故选B。
    10、Y基因中的部分碱基C在DNA甲基化酶的作用下发生了甲基化修饰,导致细胞中的Y蛋白含量减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DNA甲基化会引起Y基因中脱氧核苷酸序列的改变
    B.DNA甲基化后会导致Y基因的表达受到抑制
    C.DNA甲基化引起的Y蛋白含量减少不会遗传给后代
    D.抑制DNA甲基化酶的活性有利于DNA甲基化
    【答案】B
    【分析】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叫作表观遗传。表观遗传的特点:①DNA的碱基序列不发生改变;②可以遗传给后代;③容易受环境的影响。
    【详解】A、DNA甲基化不会引起基因中脱氧核苷酸序列的改变,A错误;
    B、Y基因中的部分碱基C在DNA甲基化酶的作用下发生了甲基化修饰,导致细胞中的Y蛋白含量减少,因此推测DNA甲基化后会导致Y基因的表达受到抑制,B正确;
    C、DNA甲基化引起的性状改变属于表观遗传,可遗传给后代,C错误;
    D、抑制DNA甲基化酶的活性不利于DNA甲基化,D错误。
    故选B。
    11、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可发生在任何生物的任何部位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
    B.DNA中碱基对的增添、替换或缺失一定会造成基因突变
    C.洋葱根尖细胞进行分裂的过程中存在基因重组
    D.基因重组能够产生新的基因型,但不能产生新基因
    【答案】D
    【分析】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最易发生于DNA分子复制过程中,即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导致体细胞发生突变)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导致生殖细胞发生突变)。
    基因突变的特征:(1)基因突变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2)变异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3)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4)多数是有害的,但不是绝对的,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性状是否适应环境。
    【详解】A、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任何生物的任何部位,体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A错误;
    B、DNA中碱基对的增添、替换或缺失不一定会造成基因突变,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中碱基对的增添、替换或缺失一定会造成基因突变,B错误;
    C、洋葱根尖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C错误;
    D、基因重组能够产生新的基因型,但不能产生新基因,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产生新基因,D正确。
    故选D。
    12、费城染色体指人类异常的22号染色体,因其首先在美国费城一例白血病患者中发现而被命名。下图为费城染色体形成过程,BCR-ABL融合基因能编码一种蛋白质(BCR-ABL蛋白),这种蛋白质能增强酪氨酸激酶的活性,会造成体内白细胞异常增生及分裂,进而引发白血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费城染色体引起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
    B.酪氨酸激酶活性升高可调控细胞周期使其变短
    C.费城染色体的形成是非同源染色体错误拼接的结果
    D.可通过染色体组型分析确定BCR-ABL融合基因的位置
    【答案】D
    【分析】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染色体片段的重复、缺失、易位和倒位,其中易位是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染色体片段交换。
    【详解】A、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都属于可遗传变异,因此费城染色体引起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A正确;
    B、BCR-ABL融合基因能编码一种蛋白质(BCR-ABL蛋白)能增强酪氨酸激酶的活性,会造成体内白细胞异常增生及分裂,说明酪氨酸激酶活性升高可调控细胞周期使其变短,B正确;
    C、据图分析,费城染色体的形成是非同源染色体错误拼接的结果,属于结构变异中的易位,C正确;
    D、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以通过染色体组型观察,但无法确定BCR-ABL融合基因的位置,D错误。
    故选D。
    13、优生优育关系到国家人口的整体质量和每个家庭的幸福。下列采取的优生措施正确的是( )
    A.婚前进行遗传咨询可以确定胎儿患遗传病的概率
    B.禁止近亲结婚可杜绝先天遗传性缺陷患儿的降生
    C.提倡适龄生育可以有效降低生出白化病患儿的风险
    D.产前诊断可以初步确定胎儿是否患唐氏综合征
    【答案】D
    【分析】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手段,对遗传病进行检测和预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详解】A、遗传咨询可以确定某些遗传病的概率,A错误;
    B、禁止近亲结婚可以降低隐性遗传病的风险,不能杜绝先天遗传性缺陷患儿的降生,B错误;
    C、白化病与双亲携带致病基因有关,提倡适龄生育不能有效降低生出白化病患儿的风险,C错误;
    D、产前诊断(如羊水检查)可以初步确定胎儿是否患唐氏综合征,D正确。
    故选D。
    14、贵州省关岭生物化石群是全球著名的生物化石群之一,保存了大量的海百合等化石。这为生物进化的研究提供( )
    A.胚胎学证据
    B.化石证据
    C.比较解剖学证据
    D.细胞和分子水平的证据
    【答案】B
    【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比较解剖学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官和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的科学,比较解剖学为生物进化论提供的最重要的证据是同源器官;胚胎学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也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很重要的证据。
    【详解】贵州省关岭生物化石群保存了大量的海百合等化石,这为生物进化的研究提供了化石证据,利用化石可以确定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种类及其形态、结构、行为等特征,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5、下列关于生物适应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的适应性可以理解为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
    B.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
    C.生物适应的普遍性可以让生物应对环境条件的各种变化
    D.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状的形态是对干旱环境适应的结果
    【答案】C
    【分析】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都有明显的适应性特征。例如,虫媒花一般都是颜色鲜艳,气味芳香,适于昆虫传粉;风媒花的花粉粒小而数量多,容易随风飘散,适于风媒传粉。
    【详解】A、结构决定功能,生物的适应性可以理解为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A正确;
    B、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环境对变异的个体作出选择,B正确;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但不一定能适应各种变化,C错误;
    D、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状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其形态是对干旱环境适应的结果,D正确。
    故选C。
    16、下列关于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种可以单独进化
    B.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被捕食者的进化
    C.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D.生物多样性就是物种多样性
    【答案】C
    【分析】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详解】A、物种之间是共同进化的,A错误;
    B、捕食者吃掉的大多数为被捕食者中老年、病弱和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即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被捕食者的进化,B错误;
    C、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C正确;
    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含5道小题,共52分)
    17、某学者运用光学显微镜,详细观察了某种动物的卵巢切片,并据此绘制了甲、乙、丙三个细胞分裂图。同时还描绘了丁图,这是一幅描绘该动物在生殖发育过程中,一个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图。其中,a、b、c分别代表不同的生理过程,而①-⑦则标识了各个特定的时期。请分析回答:

    (1)以上细胞简图中处于减数分裂时期的是细胞 (填序号),丙细胞所处时期是 。
    (2)乙细胞的名称是为 ,甲细胞中含有 条染色单体。
    (3)丁图中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的阶段是 (填数字),其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是 。
    (4)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在丁图阶段 (填数字)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请从遗传学角度分析,这种交叉互换有何重要意义 。
    【答案】(1) 甲和乙 有丝分裂中期
    (2) 初级卵母细胞 6
    (3) ① 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一分为二
    (4) ① 通过交叉互换产生新的不同与原来染色体基因型的新型染色体,增加染色体的基因组成的多样性
    【分析】分析细胞分裂图:图甲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并且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乙细胞具有联会现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图丙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并且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分析曲线图:a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其中①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②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③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表示受精作用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c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其中⑤表示有丝分裂问期、前期、中期,⑥表示有丝分裂后期,⑦表示有丝分裂末期。
    【详解】(1)甲没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乙存在四分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丙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以上细胞简图中处于减数分裂时期的是细胞甲和乙。
    (2)乙细胞存在四分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为初级卵母细胞,由图可知,甲细胞中含有6条染色单体。
    (3)丁图中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一分为二,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对应于图丁的阶段是①。
    (4)交叉互换发生在四分体时期,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在丁图阶段①,通过交叉互换产生新的不同与原来染色体基因型的新型染色体,增加染色体的基因组成的多样性。
    18、科学家分别用放射性同位素35S、32P标记的T2菌体侵染细菌,保温一段时间后搅拌、离心、静置,待菌液分层后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T2噬菌体是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其化学组成为 。
    (2)该实验中,选择35S、32P这两种同位素分别对蛋白质和DNA进行标记的理由是 。
    (3)经检测发现:A管中上清液①中有较强放射性,沉淀物②几乎没有放射性,说明噬菌体的 没有进入细菌体内。B管中上清液③几乎没有放射性,沉淀物④有较强放射性,说明噬菌体的 进入细菌体内。此实验证明 是T2菌体的遗传物质。
    (4)假定一个被32P标记的噬菌体产生了500个子代噬菌体,理论上含32P的子代噬菌体有 个。
    【答案】(1)DNA和蛋白质
    (2)因为硫仅存在于T2噬菌体的蛋白质组分中,而磷主要存在于DNA的组分中
    (3) 蛋白质 DNA DNA
    (4)2
    【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1)
    T2噬菌体为DNA病毒,专性寄生物,是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组成噬菌体的化学物质是DNA和蛋白质。
    (2)
    该实验中,由于硫是组成T2噬菌体蛋白质的特有元素,而磷是组成DNA的特有元素,因而选择35S、32P这两种同位素分别对蛋白质和DNA进行标记,从而能够单独观察DNA和蛋白质的走向。
    (3)
    经检测发现:A管中上清液①中有较强放射性,沉淀物②几乎没有放射性,由于沉淀物中是大肠杆菌,因而能说明噬菌体的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体内。B管中上清液③几乎没有放射性,沉淀物④有较强放射性,说明噬菌体的DNA进入细菌体内。经过后续对实验中的子代噬菌体放射性检测发现,在子代噬菌体中检测到32P的放射性,却没有检测到35S的放射性,因而此实验证明了DNA是T2菌体的遗传物质。
    (4)
    假定一个被32P标记的噬菌体产生了500个子代噬菌体,由于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而最初的亲代DNA分子只有一个,共含有两条带有32P的单链,且经过DNA复制后,这两个亲代的DNA单链只能参与形成两个DNA分子,因此理论上含32P的子代噬菌体只有2个。
    19、如图为某基因在细胞中表达的示意图,①、②代表DNA的两条链。回答下列问题:
    (1)转录过程需要 酶的参与,图中的信使RNA以 (填“①”或“②”)为模板合成,该过程以 为原料。
    (2)信使RNA通过 进入细胞质,该过程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能量;随后信使RNA与核糖体结合开始翻译,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的生物学意义是 。
    【答案】(1) RNA聚合酶 ① 4种核糖核苷酸
    (2) 核孔 需要 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分析】1、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转录是以基因为单位。
    2、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叫作翻译。
    【详解】(1)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RNA,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参与,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图中的信使RNA以①为模板合成,该过程以4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2)分析图可在,信使RNA在细胞核中合成,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的生物学意义是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20、四倍体三浅裂野牵牛是常见农作物甘薯的近缘野生种,具有良好的抗逆性,常用于甘薯品质的改良。请回答问题:
    (1)三浅裂野牵牛体细胞中含有 个染色体组。
    (2)科研人员对三浅裂野牵牛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进行观察,下图为分裂不同时期的显微照片。

    ①图A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称为 ;配对的同源染色体的 会发生染色体互换,导致同源染色体上的 基因重组。
    ②图C中同源染色体会发生彼此分离,移向细胞两极的非同源染色体 。
    ③图F中的细胞处于 期;花粉母细胞经减数分裂最终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 。若将四倍体三浅裂野牵牛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的植株称为 。
    (3)此项工作主要在 (填“细胞”或“个体”)水平上进行研究,为甘薯品质的改良提供理论支撑。
    【答案】(1)4
    (2) 联会 非姐妹染色单体 非等位 自由组合 减数分裂Ⅱ的中 一半 单倍体
    (3)细胞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图中ABCD为分别为减数分裂Ⅰ的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EFGH分别为减数分裂Ⅱ的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详解】(1)三浅裂野牵牛为四倍体,体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
    (2)①图A为减数分裂Ⅰ的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称为联会;配对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会导致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重新组合。
    ②图C为减数分裂Ⅰ的后期,此时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移向细胞两极的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③图F为减数分裂Ⅱ的中期,花粉母细胞经减数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最终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一半。将四倍体三浅裂野牵牛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的植株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称为单倍体。
    (3)此工作观察了细胞中的染色体,故为细胞水平的研究。
    21、果蝇是遗传学实验的理想材料。已知果蝇(2n=8)的全翅M)和残翅(m)由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果蝇翅的长短(长翅N和小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当基因M不存在时,都表现为残翅,无法区分翅的长短。现利用果蝇进行了如图杂交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果蝇能够成为科学家研究遗传学实验的经典材料的理由有 (至少写两条);若研究果蝇的基因组中的DNA上的碱基序列,则要测定果蝇的 条染色体。
    (2)根据 组,可判断控制果蝇翅的长短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理由是 。
    (3)现有一只残翅雌果蝇,欲判断其基因型并且证明其基因型中不含有N基因,请使用甲组果蝇为材料,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实验思路: 。
    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
    【答案】(1) 易饲养,繁殖快,子代多,相对性状易于区分,(遗传物质)染色体数量少 5
    (2) 乙 F1长翅全为雌性,小翅全为雄性(表现型与性别相关联)
    (3) 选择上述杂交实验中甲组表现型为小翅(♂)的个体与之进行杂交,观察后代的表现型 若杂交后代表现型全为小翅,则可判断该果蝇基因型为mmXnXn
    【分析】根据题意,图中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正交与反交结果不同,反交实验的F1中,所有雌蝇均为长翅、所有雄蝇均为小翅,说明基因位于性(X)染色体上。结合根据题干信息,当基因M存在时,含基因N的个体表现为长翅,只含基因n的个体表现为小翅;当基因M不存在时,都表现为残翅。则正交实验中,亲本的基因型是mmXNXN和MMXnY,反交实验中,亲本的基因型是MMXnXn、mmXNY。
    【详解】(1)选取果蝇作为遗传学材料的优点是易饲养,繁殖快,子代多,相对性状易于区分,(遗传物质)染色体数量少。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中有4条染色体;若研究果蝇的基因组中的DNA上的碱基序列,则要测定果蝇的5条染色体。
    (2)乙组F1长翅全为雌性,小翅全为雄性,子代表现型与性别相关联,可判断控制果蝇翅的长短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
    (3)图中正反交结果不同,且反交实验的F1中,所有雌蝇均为长翅、所有雄蝇均为小翅,说明基因位于性(X)染色体上。当基因M存在时,含基因N的个体表现为长翅,只含基因n的个体表现为小翅;当基因M不存在时,都表现为残翅。则正交实验中,亲本的基因型是mmXNXN和MMXnY,反交实验中,亲本的基因型是MMXnXn、mmXNY。残翅雌果蝇(mmX-X-),欲判断其基因型,甲组的小翅(MMXnY)与之进行杂交,若杂交后代表现型全为小翅,则可判断该果蝇基因型为mmXnXn。

    相关试卷

    卷14- 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通关卷:

    这是一份卷14- 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通关卷,文件包含卷14-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通关卷原卷版docx、卷14-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通关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卷10- 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通关卷:

    这是一份卷10- 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通关卷,文件包含卷10-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通关卷原卷版docx、卷10-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通关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卷09- 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通关卷:

    这是一份卷09- 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通关卷,文件包含卷09-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通关卷原卷版docx、卷09-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通关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